公司环境风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风险分析

8.1环境风险分析工作流程

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8-1。

步骤对象方法目标

8.2.1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工程生产过程设计的危险物料主要为液氨,其物理化学性质见表8-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中规定的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质、爆炸性物质的划分,氨属于一般毒物、易燃易爆危险物质,故在实际生产中一旦发生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本次环境风险分析重点对氨进行分析。

8.2.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本项目涉及到氨的生产设施主要是冷却系统,该系统主要设备情况见表8-2。

表8-2 制冷机房、冷库设备清单

由表8-2知,贮氨器作为本项目储存液氨量最大的装置,存在泄漏的风险,评价确定其为本次风险评价的主要功能单元。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中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表,对液氨进行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8-3。

表8-3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由表8-3可知,本项目生产场所和贮存场所的贮存量为12t,超过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的10t临界值,为重大危险源。

8.3最大可信事故

8.3.1相关事故典型案例统计分析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上述确定的风险评价重点,评价单位进行了认真的资料查询,现将与本项目有关的事故典型案例列举于表8-4。

表8-4 典型事故案例一览表

出表8-3可知,上述典型事故案例中发生重大环境风险事故的事故源在储存及运输阶段,事故原因突出在村质老损、违章作业、超载运输和设各故障,事故后果严重,有些甚至为恶性事故。 8.3.2事故树(

ETA )分析

本项目主要危害物质氨具有易燃易爆、毒害特性,从而决定了项目的危害事故存在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的可能。不同事故其引发因素、伤害机制、危害时闻及空间尺度上有很大区别,并互相作用和影响,氨泄漏引发的事故类型树状图分析见图8-2。

图8-2 事故类型树状图

8.3.3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分析

氪泄漏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多出于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构件失灵、密封不合格等原因所造成。我们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了汇总统计,其统计结果见表8-5。

表8-5 不同程度事故发生的概率

氨泄漏

结合表8-5中相关事故发生概率及项目这要设备情况,评价确定最大可行事故为贮氨罐发生泄漏,而贮罐因腐蚀、焊接、外力撞击等所造成的物料外泄点多集中于贮罐与进料管道连接处,评价假设贮氨器管道发生泄漏事故,造成周围环境大气污染。

8.3.4泄露事故源强(源项分析)

8.3.4.1液体泄漏速率

评价假设液氨从贮氨器泄漏后,厂方及时发现泄露事故并采取堵漏、倒罐等措施,大部分氨通入紧急泄氨罐内,约有10%的氨,即1.2t泄露至大气中,氨开始泄漏的同时压力迅速降低,约降为原来的1/2。氨泄漏速率按液体泄漏速率公式计算:

式中:Q L——液体泄漏速度,kg/s;

C 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取0.62

A——裂口面积,m2;取液氨接触管下截止阀接口(D=22mm)面积的20%计算,即0.8×10-4m2

P——容器内介质压力,0.5MPa;

P0——环境压力,1.01×105Pa;

ρ——液体密度,681kg/m3;

g——重力加速度;

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取0.7m

液氨泄漏事故源强计算结果见表8-6。

表8-6 液氨泄漏事故源强

8.3.4.2泄漏液体的挥发量

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氨的热量蒸发速度较快,即在泄漏同时,由于闪蒸和热量蒸发使泄漏后氨在短期内较快地全部挥发成为气体,而不产生质量蒸发。因此氨的泄漏速度可近似等于其挥发速度。

8.4风险事故预测计算

8.4.1预测模式和扩散参数

根据无知泄漏的突发性、有毒蒸气扩散的移动性等特点,评价采用烟团模式来预测下风向落地浓度。预测模式如下:

式中:C(x,y,0)——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

度(mg/m3);

——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σX =σy 8.4.2评价标准

在风险事故情况下,污染物大量排放,但历时很短,所造成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高浓度持续时间也短,人群接触有毒物质的特点是突发性时间接触,因此采用短时间接触的有毒物质的限值作为事故排放时影响评价标准。见表8-7。

表8-7 有毒物质急性短时间接触浓度及危害

8.4.3预测计算结果

计算事故时,考虑事故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及最大影响区域等方面,作为保守计算,采用年平均风速(U=2.3m/s)预测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

氨事故发生后年平均风速条件下,D类稳定度时,贮氨罐泄漏口面积0.8cm2条件下的预测结果见表8-8。

2

8.4.4预测结果分析

根据表8-7及8-8可知:

(1)泄漏事故发生后,氨气随自然风向下风向迁移,在泄漏事故期间,下风向各处将因氨气迁移扩散作用维持一定的氨气浓度,其分布规律为近场区浓度较高,远距离浓度较低,所造成不良影响的持续特点为近场区受影响时间长,远距离处受影响时间短。

(2)在D类稳定度时,发生泄漏后,将对泄露装置下风向约123m范围内人员造成半致死危害;下风向约200m内人员造成中度以上危害,表现为强烈刺激、立即咳嗽;下风向约450m内人员造成轻度以上危害,表现为鼻眼刺激感和不适感;下风向3000m范围内短期超过居住区浓度要求,泄露结束40min后可以满足居住区标准要求。

项目贮氨罐周边3km内敏感点调查结果见表8-9。

表8-9 项目贮氨罐周边3km内敏感点调查结果一览表

由表8-9可知,东刘已拆迁完毕,123m半致死范围内五环境敏感点,贮氨罐距离南王庄840m,距离某部队驻地营房600m,氨泄露影响范围见图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