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换喻表现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中韩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中韩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中韩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动物在中韩两国的成语和俗语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反映了两国人民对于动物特性的独特理解和文化认知。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韩成语和俗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揭示两国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将首先分别概述中韩两国成语和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基本情况,包括常见的动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在两国文化中的体现。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国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探讨这些共性和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和社会背景。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对比分析。

我们将收集大量中韩两国的成语和俗语,筛选出其中涉及动物象征意义的例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两国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异同,并探讨这些异同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指出中韩成语和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对比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和合作。

二、中韩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概述动物在中韩两国的成语和俗语中常常被用作象征元素,反映出两国人民对动物特性的深入理解和文化寓意。

这些象征意义往往源于动物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以及人们对动物的普遍印象和感受。

在中国文化中,许多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和凤分别代表皇权和吉祥,常常出现在古代的皇家建筑和艺术品中。

而狗则常常象征着忠诚和勇敢,如成语“狗马声色”中的狗就是指忠诚。

另外,一些动物也因其生活习性而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狐狸象征着狡猾,鹤象征着长寿等。

韩国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所不同,但也同样丰富多彩。

例如,在韩国,老虎被视为勇猛和力量的象征,常常出现在韩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学作品中。

而牛则象征着勤劳和坚韧,这在韩国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显著。

一些动物在韩国文化中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喜鹊象征着好运和幸福,乌鸦则被视为不祥之兆。

韩中感情表现惯用语对比研究

韩中感情表现惯用语对比研究

韩中感情表现惯用语对比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中韩两国之间针对情感表达的惯用语上存在的不同之处。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情感性表达的文化差异,考察和比较了不同国家之间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情感性表达特点,并重点关注两国间情感表达领域中所存在的差异。

本文还根据有关研究分析了中韩两国间情感性语言表现方面的具体呈现,以及有关两国友好关系的影响。

在最后,本文探讨了两国的情感性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以及其给两国友好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采用直接的、直接地表达情感,更强调“做事情说话”,以尊重礼节、礼仪、重视任务、善任政治任务等历史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中国人更倾向于一种“物质的礼仪”,做到实实在在的表示出自己的情感。

在韩国,韩国人更多地采用一种代间的方式表达情感,重视宾派的有礼节的情感交流,以及重视形式礼仪的文化。

他们重视作出不伤害他人的恭敬表现,而不会表现过分情感化的礼仪,也不愿意太多地表达情感。

从一般情况来看,中国更倾向于做到实实在在的表示出自己的情感,采用直接地、更加直接的表达方式;韩国则更多地采用代间、更加谨慎的方式表达情感,也常常采取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说来,中韩两国之间在情感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第一目的的表达上,也表现在客体的表达上。

由于两者的不同,在表达情感之间有不同的权宜性,从而影响着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至于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中韩的友好关系受到越来越深的影响,而这种情感性语言表现方式的差异性也正是衡量友好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友好关系的发展和稳定取决于态度和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不仅要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还要注重保持友好的情感表达,更好地营造友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中韩之间的情感性语言表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因此,要想更好地了解差异性并加以充分考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两国更好地发展友好关系和交流。

《2024年汉韩饮食词汇隐喻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汉韩饮食词汇隐喻对比研究》范文

《汉韩饮食词汇隐喻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的特色,也蕴含了丰富的隐喻意义。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汉韩饮食词汇中的隐喻现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二、汉韩饮食词汇的隐喻现象1. 汉语饮食词汇的隐喻现象汉语中,许多与饮食相关的词汇都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意义。

例如,“吃醋”一词,原指因嫉妒而感到心酸,后来引申为对他人成功或幸福的嫉妒。

此外,“吃饭”一词也可以用来比喻做事或生活的条件,如“吃软饭”指的是依赖女性或他人的帮助生活。

这些隐喻都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人际关系、情感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2. 韩国语饮食词汇的隐喻现象韩国语中,饮食词汇的隐喻主要体现在对食物形象的描述和对食物所蕴含的情感上。

例如,“饭后一杯清茶”可以隐喻为“平静的生活”,体现了韩国人对于宁静、和谐的追求。

此外,韩国语中还有许多以食物命名的成语或俚语,如“米饭加汤”(指容易解决的事情)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韩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汉韩饮食词汇隐喻的对比分析1. 相似之处汉韩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也在饮食词汇的隐喻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在汉韩两语中,都存在以食物为喻体的成语或俚语,如“吃饭”、“喝茶”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对食物的重视和依赖。

此外,汉韩两国的饮食文化都注重和谐、平衡和养生,这也反映在各自的饮食词汇隐喻中。

2. 差异之处尽管汉韩两国的饮食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在饮食词汇的隐喻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汉语中的“吃醋”这一隐喻在韩国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反映了汉韩两国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此外,韩国语中的许多以食物命名的成语或俚语在汉语中并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体现了韩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性。

四、结论通过对汉韩饮食词汇的隐喻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共性和差异。

这些共性和差异不仅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韩中关于恐惧情感表现的隐喻对比研究

韩中关于恐惧情感表现的隐喻对比研究

韩中关于恐惧情感表现的隐喻对比研究情感作为人类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体验中最中心的方面之一。

情感是抽象且难以理解的事物,人们为了更生动形象的描述该事物,常常将它隐喻化。

可以说隐喻是理解抽象情感的重要手段,而“意象图式”则为认识情感隐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情感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对“愤怒,喜悦,悲伤”等情感的研究,很少有对“恐惧”情感方面进行研究。

且大多数对情感概念化的分析都聚焦于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忽略了“意象图示”对情感隐喻分析的作用。

所以本文欲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借助“意象图式”理论,对韩中“恐惧”情感表现的概念化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通过对比找出其相似点和差异点。

全文主要研究结果具体如下:第一,首先在韩语((?))语料库和SJ-RIKS语料库以及汉语CCL语料库中搜集和恐惧情感相关的8000个例句,并根据隐喻分类标准筛选出和“恐惧”情感相关的隐喻表现,并对此进行分类。

本文将情感隐喻分为以下几类:’恐惧是敌人’隐喻,’恐惧是自然力’隐喻,’恐惧是疾病’隐喻,’恐惧是凶器’隐喻,’恐惧是负担’隐喻,’恐惧是容器内的液体’隐喻,’恐惧是食物’隐喻,’恐惧是方向(下)’隐喻,’恐惧是动物’隐喻和’恐惧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隐喻。

第二,运用“力图式、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平衡图示和上-下图式”理论分别对韩、汉语中关于恐惧情感的隐喻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分析结果上来看,韩中两种语言中关于恐惧情感的隐喻表现相似之处很多。

即都有’敌人、自然力、疾病、凶器、负担、容器内的液体、食物和方向(下)’等相同的始源域。

相似的原因归结于人们具有相同的身体体验以及生理反应。

第三,借助韩语((?))语料库和SJ-RIKS语料库以及汉语CCL语料库,对恐惧情感隐喻中代表性的语言表现所占的比重进行了具体统计,通过统计结果发现韩、汉两种语言中,即使拥有相同的情感隐喻,但在这相同的隐喻中其常用的语言表现也存在着差异性,通过该项对比研究使得学习者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对方国家的情感语言表现。

中韩“愤怒”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

中韩“愤怒”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

[ 作者 简介 ] 郑杰 , 女, 辽宁省朝阳人 , 大连外 国语学院韩国语系讲师 , 研究方 向: 韩国语语言文化 ;
李宁 , 男, 吉林省吉林人 , 大连外国语学 院汉学 院讲师 , 研究方向 : 汉语言文字学。
...— —
3 4. - - — —
语 言研 究
郑杰 李宁 / 中韩“ 愤怒” 表 达 的认知 对 比研 究
先前 的研究多将转喻归为隐喻的一类 , 模糊 了两者的界
限, 本文认为两者主要存在 以下源自同。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对比 转喻 近似关系 两个不同任职领域 事物之 间的关 系 根据的是事物之 间的 临近关系 同一认 知领 域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 的是事物本身突显的特征
部表情表达愤怒的词汇和短语也很丰富 , 如:
从 转喻和 隐喻的 角度 , 分别总结 中韩关于“ 愤怒” 情感 的表达 , 并进行 对比找 出异 同, 然后从认知的 角度 阐释其异 同
之 处产 生的 根 源 。
[ 关 键词 ] 认知; 愤怒; 中韩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8 6 1 0 ( 2 0 1 3 ) 0 4- 0 0 3 4- 0 2
人愤怒时往往都伴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变化 , 这也是愤怒最为 明显的外在表现 , 因此 , 汉语 中通过 面部表 情表达愤 怒的词
二、 关于隐喻和转喻 的区分
汇和短语较多 , 如: 怒 目而视、 眼斜鼻子歪 、 横眉立 目、 怒容满
面、 龇牙咧 嘴、 吹 胡子 瞪眼 、 面 红耳 赤 、 脸 红脖 子粗 、 晕 头晕 脑、 须发直竖等等 。 由于人类愤怒时有 着相似 的生理经验 , 韩 国语 中通过 面

中韩网络语言隐喻的对比研究

中韩网络语言隐喻的对比研究

中韩网络语言隐喻的对比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飞速发展,促使互联网成为了20世纪人类最具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发明。

它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把全世界的网民通过一种看不见摸不清的“线”联系在一起,使地球成为一个大家庭,人们无论相距多远,都可以坐在电脑前,凭借着电脑键盘的输入,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而网络语言就是在这种键盘的输入、输出中形成的。

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日常交际用语的独立性的新兴的语言系统。

这就为我们语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对于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方面的研究也曾一度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多方面收集了中韩网络语言,对常见的隐喻现象进行考察,分析中韩网络语言在隐喻方面的异同,考察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隐喻现象在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分类,将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区分为三种类型: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

隐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交际中,理查兹认为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交际的词语系统几乎都是隐喻性的。

而作为网络交际工具的网络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喻现象。

从隐喻角度来分析语言词汇的构成,是语言学家或者说隐喻学家们研究的一个方面,而从隐喻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从隐喻角度对中韩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很少有学者进行研究。

所以,我们就从隐喻角度对中韩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力求全面分析中韩两国网络语言隐喻的不同之处,并从思维、文化、语言三个方面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中韩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造词语、旧词新词、文字方面,进而分析中韩网络语言产生差异的原因,如认知思维上的差异、文化差异、敬语、谦语的选择,中韩两国各自有不同而表现。

通过对中韩网络语言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网络词汇的含义和中韩网络语言的差异。

充分了解中韩两国相关文化,以及认知思维的差异。

中日韩三国“性向词汇”中的“比喻词汇”对比研究初探

中日韩三国“性向词汇”中的“比喻词汇”对比研究初探

表1 中日韩三国总词汇量(社会群体104名、大学生100名)①
国別
中国 不重 重
日本 不重 重
韩国 不重 重
男 性
5696 13013 4897 8578 3971 9797
女 性
56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68 4426 9584 3511 10361
男女合计词汇量 9279 24081 8062 18162 6072 20158
(二)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价值 (1)传承与构建:三国性向词汇中的“比喻词 汇”对比研究,不是语言事实的纯粹罗列和简单比附, 也不是异同现象的单纯发掘,而是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的 “比喻词汇”进行客观描述与系统分析,剖析其生成与 发展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因素,诠释三国造词联想及其社 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其结果既有助于深刻 理解三国社会文化的特质,深入推进日语“性向词汇” 研究的继续发展,又有益于构建跨语言研究的理论方 法。 (2)认知与解读: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日、韩 语言中的男女性别差异较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性别差异 不大明显,这无疑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在汉语对人评 价词汇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男女独有词汇以及性别语言 差异。通过对三国“比喻词汇”进行分析与比较,必将 有助于重新认知和解读汉语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文化对 汉语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和阐明三国语言中的性别语言 文化论。 (3)验证与创新:有关比喻构词机制的原理、类 型等,有学者从修辞学、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了考 察,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个人的内省、词典词条及语料 库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欠缺普遍性和实践性。本课 题将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获取源自日常生活的“性向词 汇”做为研究对象,这种做法不仅对既有成果加以验 证,还能为认知语言学等研究领域提供鲜活的生活语 料。 2. 应用价值 (1)建立语料库,提供基础资料:对三国“比喻 词汇”进行调查和统计,获取客观、可信的第一手资 料,建立语料库,能够为跨语言研究提供统一的基础资 料和量化数据。

中韩谚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读书记录

中韩谚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读书记录

《中韩谚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3. 研究方法与范围 (5)二、文献综述 (5)1. 国内外关于中韩谚语的研究现状 (7)2. 中韩谚语隐喻的研究成果 (7)3. 国内外关于隐喻认知的研究现状 (9)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0)1. 研究内容概述 (11)2. 研究方法介绍 (12)a. 文献分析法 (12)b. 语料库分析法 (13)四、中韩谚语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15)1. 韩国谚语隐喻认知分析 (16)a. 韩国谚语中的隐喻类型 (17)b. 韩国谚语隐喻的认知过程 (19)c. 韩国谚语隐喻的功能分析 (20)2. 中国谚语隐喻认知分析 (21)a. 中国谚语中的隐喻类型 (23)b. 中国谚语隐喻的认知过程 (24)c. 中国谚语隐喻的功能分析 (26)五、中韩谚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27)1. 韩中谚语隐喻认知的共性与差异 (28)2. 影响中韩谚语隐喻认知的因素分析 (29)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0)六、结论 (31)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书深入探讨了中韩两国文化中独特的谚语表达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

通过对中韩谚语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两者在隐喻使用上的共性与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语言和社会因素。

书中首先介绍了中韩谚语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们在各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详细分析了中韩谚语中的隐喻现象,包括隐喻的定义、类型、构成要素以及在中韩谚语中的具体应用。

还探讨了中韩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中韩谚语的隐喻使用。

本书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中韩谚语隐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对中韩谚语隐喻认知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价值。

这本书通过对中韩谚语隐喻的深入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两国文化的独特视角,也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昱卫匕赴亍q舟舌斗5哪川人將却芒輕令a 龟咅里宁吐 闻号召。】銀q昱卫壬哲©期暫哪 £ 7冈 电电司•?]]人需日芒妲利q '可日‘昙电宁
44
普百却吒芒<1刘却冯尋玛州唱电唱n百卫里6 召莊龟吕"豆豐召司•玖刃升如卍理曲]勻司; 刃。冲.
2. 魁令纠刃唱
■昙 口曰Mfe,metonymy'芒,meta(change)'鋅 'onoma(name)'列人]里韦■邑 工己],metonymia'°fl 州界珂司故诃.°1吗吗即]工人雇勻。居。]21人卜 昌珥牡述邑口昙引現灵呈珂<1诉才申計闵召
邑环三 妄。1吟. Taylor( 1989, 1995冋科工鞋令昙"証7啊e' 勻°1» 人卜会那闵2科爼电軋珥昙7呵e2呈 4入]計芒區龟書勺”2豆讦丙司■发冲.。冈胃魁 -O-牡囚莊灵斗申刃魁童辽坦芒牛人冋吐 星百电刃爼q琴切人1芒也利昙刃“計7]伞計闵 二顶呈m笔爼吕司囚 曲卫 ^4牡魂卑芒亀丙 証吟昙勺利昙人F§■計W巫呈輕存至仝哥砰. Lakoff & Johnson(1980:35)°fl人]生 牡令召 21 刃科赶迫邑□昙回刘号咅R刃計才和計闵邑 也刘逞■呈人卜昙司■三顶。]斗卫那贸口.
中韩换喻表现对照研究
—勺利q '可百'昙吾豆
I唐颖聪丨安徽外国语学院I
[摘要]隐喻和换喻一般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遇见,特别是在汉 语和韩国语的学习过程中很多词组或搭配中很容易出现这些修辞手法。学者Jakobson对隐喻和 换喻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对比:隐喻主要强调的是相似性(similarity,令人卜勺),而换喻强调的是接 近性(contiguity, ?笔勺)。本文主要是换喻进行分类总结,并且以身体语“可百(头)”为例进行 中韩对比,同时本文将详细讲解并罗列有关“叫首(头)”的一些短语及惯用语。
唱刃尋(1997)切"芒魁齐勻莊龟裁却闻tfl
胡闿珥岛斗召。]是韦•司■毀才. (1) 著珂4勺甘总 彗珂刃勺。冋芒空幺人雇。口人用升黑珂冲
导勺証早毛吕二唔千召利昙珂勺司习口早是引| 人1召利豆弩珂司胡口升芒人卜卫吩勺。]环.
① 軋导勺2豆人卜甘/人卜琶呈珂<1酋. 人卜甘。口人]虽■勻司' 号勺g人卜甘。口人雇°1]王 乍邑壬“冲.o]冯早邑导勺。]二人卜首oM人卜 #>曹珂囚勺司•刃邑吟.邑亍引引人]合昙哲壬 >尊■环刃勺司•叫口。卜升。利'壬’刃刃,’训甘g '升外黑叫即昙弩珂刃屯司:珥. ② 仝令晉豆仝*邓昙环<1督. 仝令琶吕仝令邓列刃壬唱邑盒仝。冲.。|冯早 仝韦逞9|仝令斗昙SJ-tfl R屯邑珥.号昱。罔巒 fi^°l 7惰計才申耶忙申禺冯;4人2旧孑令 邑囚勺。]召珂|卑引。t电口•.
州:令冯(=苕冯芒M首)。1 H<洪口讶■.
③ 刃利豆令尋呈珂乜苕. 7啊吕令訥 至習邑 沁。冲.。]冯早7H刘升 令曾呈弩珂刃用邑吟.
列:。]H冈(=。|令曾斗可和工 詐Ofl升型< 些日工吾号。]冲.
④ 鬼爼码亘科芒总立珂<1苕. 鬼勺科亘吐土立王唱可刃闻菩?吟.鬼?。] N科闻巫唱卑5思畔 暫■珂囚勺司口■. 21 HVtflS] 冯早生唱首邑口.
州:二音幺倉習音裂q刮.
闵才人]'奢些g q百昙召刃計卫 中花人卜習 呈旳人]司*7]孚|計闵人]■会邑?!~卜。|吟.°]冯早°1】 'W^人卜晋引人卜首勻舍唱呈早旳司•H二灵咅 。]胡壯刃。]。⑴哥乙可百昙司•卫才口三人卜 甘勻号唱呈丕召可計闵3L<才昙人卜甘旨豆早日 干国司■闵因人]邑q.
3. 魁令勻亞龟比却昙寻
[关键词]隐喻;相似性;换喻;接近性;中韩对比;可百
1.人惶
自总创暫可用早日工醤g炎呈勺尋計卫。]胡
刃唱晋呈电q豆莊龟計闵勻人]•仝吾呈屯割邑吟. 勻人卜仝号玛勺引人]号日召生壬<1利召冯尋空 电吕刃唱呈吕刃4莊琨召勻叫豆屜些司■才三計 刃电吾舌7”唱呈哥g £Efe夸仝司•闵珥甘司:勻 叫晉召亘•苕X列直■登召2豆斗小仝丢呈計讶卫 W.
召豆司•亞龟仝豆 雀幺勻叫昙 屜些司•工电qm
冯刈勺呈辛〒司词司口。]己诧 曾唱耳司q豆g
呈胡升卫$14. 口号。】各齐召亞龟。】总冷召S. 灵旦珥口旺并司;勻叫昙召旺牡升司•琨魁令召 區灵吕囚入]珂勺勻号£o]q号勺呈龟刃司早马 刃屯2豆旳勺目召唔q直音勺呈盖。]才珂是m 哲总別暂哪刃勻人卜仝青耳 吾宜邑牛骑2豆人卜会 卑卫史珥.
吕令卑牡令M召詈牛人卜尊Ql人■]人1环是封人3 人需卑匕是利召w肉豆召千曰q毀2科电q對 呵用壬自旺邑爼q电§2豆耳叫电习昙升冃仝 吕2?2豆旦毁q二却口 198(M珂列晋5冯电
人1
电&|«]勻 晋呈豆刃些砰二己卫兀唱
〒壬昙人需計科g令舟 皆畫 芒斗司卑效可.
人卜国升q■甘胡刃卫耳看酬召引珥■斗人]•首晉g
州:裁王号(=召^^-)0]丢辺丢(=召珂吞)。]口冯 〒丢(=召吾旦)旦珥冯斗玛引电刃电勾或珥.
州:唱中果)—召科中因)
(2) 鸯空刃刃并总 玛玛刃勺。1早昱•哪人耳召利豆口。卜7卍 叫勺引 电司■闵夸仝4勺g召利引£早昙空 香司4芒 科屯。]旺.生邑召刘豆早毛呈珂<1司;珥卫 些輕 牛如
45 韩函笹教時島科变20“
① 人}•昌勻召利呈早是呈珂如咎. 人]睪四召利芒早昙斗闵召处昌王唱司•卫31 q。]冯早屜利升早是勻盒仝至 軽 刃刃邑可. 州:升.7]舌舌。]打(=刘吗早吾)51 7]昔呈屜須可.
② 期处邓/期处R豆创处吾呈珂<1苕. 创召斗/理总刃工早昱闵已2仝昙至唱司•卫 2吒°1冯早期赴邓/总总刃芒早是勻电2仝豆 角仝刃勺邑珥.巩用引处邓升期<1晋呈囚入]吐 冯早。1吟.
州:ZL^亀珂(=电珂赴邓丢升)昙■!■卫2吟.
环咅2豆§<!刃升勺处罟呈刃入]司毛冯早。M.
州:卫辛倉吕舍衬(=左咎赴卫手E)°l利电。]时.
③ 0仝/召晋/才牡2豆=L艮引毀工人卜劄却 唱邓昙珂<1看.
乞仝/屜晋g =l舍列銀芒q可a仝昙壬唱那 卫洪珥.。】右早刃•仝/思晋吕号屯勻邑2仝豆 斧仝旳屯邑吟.
灵卿,E仝升二在2] 31^人府呈刃勺吐 為早。]珥.
音卿,丢UI。】昌。]开力闻人卜壬 号勺<?!#< 刃勺讲芒勺早引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