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斑岩型铜矿
德兴斑岩矿床中典型蚀变岩石矿化特征

德兴斑岩矿床中典型蚀变岩石矿化特征李兵;田旭芳【摘要】为了解德兴斑岩铜矿床中典型蚀变岩石的蚀变特征和矿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德兴铜矿以往研究资料的整理、总结,结合最新的野外踏勘、钻探取样并进行显微镜光片制作及观察,对德兴铜矿的地质情况有了深入的认识,较为准确掌握朱砂红、铜厂、富家坞矿区斑岩型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分布,基本理清了3个矿区的典型蚀变岩石的蚀变特征和矿化特征,丰富了矿区的地质资料,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
【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6(031)005【总页数】3页(P27-28,30)【关键词】德兴铜矿;矿区地质;蚀变;矿化特征【作者】李兵;田旭芳【作者单位】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德兴铜矿,江西德兴334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斑岩型矿床是铜、金等金属主要来源,大约有3/4的铜出自于其中。
德兴斑岩铜矿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泗州镇境内,是我国东部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共有3个矿区,分别为铜厂、富家坞和朱砂红,其中铜厂和富家坞矿区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勘探研究程度高,朱砂红矿区地质条件较复杂,研究程度较低。
德兴铜矿属环太平洋成矿带,区域构造属于华南板块内部,位于江南台隆上,靠近江-绍断裂带的北西一侧。
德兴斑岩铜矿所处区域新老地层均有出露,与铜矿成矿有关的地层有:双桥山群浅变质岩、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板桥组、九都组、诸家组和震旦系地层;岩性主要有:千枚岩、凝灰质板岩、变质沉凝灰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千枚状板岩、变质凝灰质砂砾岩、变流纹岩、变安山岩、变玄武岩、泥岩、粉砂岩、灰岩、白云岩和角砾岩等组成。
德兴地区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岩浆活动,自晋宁期至喜山期形成了五大岩体:德兴岩体位于德兴泗州镇地区,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主要有铜厂、富家坞和朱砂红这3个岩体;三清山-大茅山岩体位于德兴市东约十余公里,呈长条状展布,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铜山岩体位于开化县以西,呈长条状分布,岩性为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灵山岩体位于泗州镇西北50 km,呈椭圆形出露,岩性为黑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鹅湖岩体位于景德镇东北30 km处,呈不规则环状出露,岩性为黑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
浅谈江西省德兴市银山铜多金属矿九区——西山区铜矿体关系及地质特征

区段延伸的铜矿体,断裂具张性特点,倾向 SSE-SE,倾角 85°左右。
火山口内充填物为英安质熔岩,通过最近勘探工作发现 浅部西山区 1 号 /8 号 /9 号岩体到了深部与九区 3 号岩体已 连成一片,2 号岩体在西山 I14 线深部与火山口熔岩相连。 火山口周边与围岩接触部位有震碎角砾岩和隐爆角砾岩,与 围岩呈断层接触。
2020年 11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 153
床 , 严格受银山背斜轴部断裂带、火山机构控制。 2.1 地层
矿区内广泛出露的地层是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第四段、侏 罗系上统鹅湖岭组,二者是矿体主要的赋矿围岩,岩性以千 枚岩为主,夹砂质千枚岩。见(图 2)银山背斜北西翼,绢云 母千枚岩和砂质千枚岩片理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少数倾向 南 ;南东翼绿泥绢云母千枚岩走向近南北,倾向北东东或南 西西,产状陡立。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从海底喷发、喷流、深成侵入至陆
相喷发皆有表现,以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而广 泛,偶见加里东期。
图 1 银山铜多金属矿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收稿日期 :2020-10 作者简介 :陈雅苹(1987-),男,江西省于都县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 向 :地质技术。
2 矿区地质特征 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属陆相火山—斑岩型多金属矿
图 2 银山矿区地质略图 1- 英安斑岩 ;2- 石英斑岩 ;3- 爆破角砾岩 ;4- 变质石英闪长岩 ;5- 断裂及编号 ;6- 背斜轴 ;7- 片理产状 ;8- 铜矿体 ;9- 铅锌(银)矿体 ; 10- 岩体编号 ;11- 不整合界线。Q- 第四系 ;K1s- 下白垩统石溪组 ; K1d3- 下白垩统打鼓顶组上部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 ;K1d2- 下白垩统打 鼓顶组中部集块角砾岩 ;K1d1- 下白垩统打鼓顶组下部千枚质砾岩夹砂
德兴斑岩铜矿斑岩和围岩蚀变特征及斑岩和成矿物质来源的讨论_图解读

结∋β ? − 一 4 号德兴斑岩铜矿斑岩和围岩蚀变特征及斑岩和成矿物质来源讨论? − 宁 1∴ > ε ∃ β ε / + ι Θ Χ / /− ∋ ? − ε (> / Θ /+ / , > / = %0 / ? 1 / >? ∃? ( 0 /∃ %∋ ( %/ ∋ + _ η γ γ ∴+ ∃ %− ∴ + ∃∴ > Χ ∃ Χ ? − / ς+ ∋∃ ( ?// 1/ = ( − %− ∋ = %− / ∃ ? 1∋ ρ / = ? Χ ∋β Θ + ∋ / ∋( (> ? ( (> / ∴> Χ Χ ∃ ? − ε + ∃/ _+ = Θ ∃ %− / (1 ? − ∋β Β ∋ (翘0 / − = %Θ > ( Β / (> ∃∴ β ∋( + ε β / (∋ _ ε %__/ ∃ / ( ( − %? _ %+ − ε 1β %+ ( β − + _ Β ? ? ( %/ ∋Μ ? − 一? ε /∋ %( %/ = + Θ ? = ( %− ? /− _+ = ∃∃ 0 色ε Β Χ (> / Χ −( / ι %∋ + β ∋ Β ∋( − / ?0 + _ ∴∴/ ∃ = ε ∴?∃ ( _ /+ − (?1匀仓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习3 ! 年图版说明石英闪长斑岩 , 8 。
! ι ; 3 , 正交。
铜厂! 9 ; 孔 , , !39米。
ι ; 钾长石化石英闪长斑岩黑云母化钾长石岩 , 。
, 变余斑状结构 8 ! ; 3 , 正交。
铜厂 ! 9 孔 8 3 。
米∃。
! 。
% 细脉状黑云母5λ 6 穿切交代钾长石5+ 6 & 8 ! 8 ι ; 8 , 正交3 , 。
富家坞 ! 9 孔 ;! 米 : 。
‘ , 蚀变钾长石 5灰黑色6 沿中长石 5灰色 6 边缘交代形成镶边结构! 3 , ι ; 正交。
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矿床地质德兴朱砂红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张天福1,2,潘小菲1,杨丹3,李岩1,2,胡宝根4,朱小云4,赵苗1,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4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江西德兴334224)德兴铜矿田构造上处于由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碰撞拼合而成的华南板块内部(Gilder et al., 1996),空间上靠近十万大山-杭州裂谷带北段和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北西侧(华仁民等,2000;王强等,2004)。
朱砂红矿床则是德兴铜矿田三大矿床最北西端的一个,其南东方向依次为铜厂、富家坞铜矿床;朱砂红矿床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杜村组(Pt2shd)的一套绢云母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变质沉凝灰岩组合;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岩性主要为燕山期的花岗闪长斑岩,其主岩体隐伏在-200 m标高以下,浅部出露地表的为一群密集的岩枝和岩脉,各岩脉产状不一,形态多样,单个脉体长数米至数百米,宽数十厘米至百米,西部出露两个较大岩枝的面积之和为0.06 km2(朱训等,1983);朱砂红含矿斑岩体的侵入时代目前还没有报道,但王强曾通过对铜厂和富家坞矿床花岗闪长斑岩进行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出其侵入时间集中于(171±3) Ma,时代属于中侏罗世;对于德兴的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其属于陆内后造山伸展环境(芮宗瑶等,2004;王强等,2004;Wang et al., 2004;侯增谦等,2007;潘小菲等,2009)。
朱砂红矿床的矿化主要以浸染状、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的黄铜矿矿化为主,其次辉钼矿矿化也比较明显,发育的主要矿石矿物比较简单,除黄铜矿、黄铁矿外,还有少量斑铜矿、砷黝铜矿、辉钼矿、方铅矿。
朱砂红铜矿体在空间上赋存的基本特征与铜厂和富家坞类似,亦以斑岩体接触带为中心分布。
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再认识_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第81卷 第5期2007年5月 地 质 学 报 AC TA GEOLO GICA SIN ICA Vol.81 No.5May. 2007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173021)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编号2002CB4126)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6201211;改回日期:2006212208;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左力艳,女,1979年生。
博士生,从事地球化学、矿床学研究。
Email :littleleft @ 。
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再认识———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左力艳1),张德会2),李建康1),张文淮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内容提要: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
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 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
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熔体与熔体2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早期岩浆热液的特征。
在这些包裹体中发现黄铜矿等金属矿物,表明成矿金属主要源自岩浆。
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富气包裹体与矿体关系不甚密切,但其中所含有的金属矿物特别是黄铜矿,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
成矿中晚期大气降水流体在冷却和稀释岩浆流体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可能并没有向成矿体系提供大量金属。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黄铜矿子矿物;成矿物质来源;德兴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床含有全球铜资源量的近一半和全球铜年产量的一半以上。
许多学者对此做过详细研究,并讨论了这些矿床的显著特征和成因(Lowell etal.,1970;Lowell ,1974;Nielsen ,1976;Hollister ,1978;McMillan et al.,1980;Titley et al.,1981;Beane et al.,1981;Bodnar ,1995;Rombach et al.,2001;张!会等,2001,Ruano et al.,2002;Skewes et al.,2003;Tarkian et al.,2003;Heinrich ,2005)。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脉体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王翠云;李晓峰;肖荣;杨锋;王增科;朱小云【摘要】The Dexing copper ore district is composed of Zhushahong, Tongchang and Fujiawu ore deposits. Based on systematic field observation of veins, the authors divided the veins in the Tongch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to four types: A, B, D and H, which have recorded the evolution of ore fluids. The A-type veins related to primarily K-feldspathization are irregular and slighly mineralized, characterized by quartz ± K-feldspar ± biotite ± magnetite with minor pyrite and chalcopyrite; the B-type veins whose symmetrical pectinate quartz is vertical to the vein wall are enriched in chalcopyrite and molybdenite, related to hydrolysis of potassium silicate and characterized by quartz ± molybdenite ± chalcopyrite ± pyrite; the D-type veins related to sericitization are enriched in pyrite with sericite halos; the latest hypothermal H-type veins related to carbonatiz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cal-cite + hematite ± pyrite + chalcopyrit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 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veins in the Tongch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dicates that vein thickness data conform to the power-law distribution where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ins follows a negative exponential law or a law between the negative exponential and log-normal. The fractal dimension D relative to the linkage of vein systems reflects the mineralization rate. The fractal dimension D (0.91 ~ 1.35) is high, which indicates poorly-connected systems and weak mineralization. The Cvcoefficient (0.49 - 0.92) is low, which indicates a bad clustered organization of the veins and weak mineralization. The veins located in the clustering center as the function of channel ways for ore fluids are thicker 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vein systems.%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等3个矿床组成.在详细的野外脉体填图基础上,文章把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脉体划分为A脉、B脉、D脉和H脉等4种类型.研究发现,A脉的形成与钾化蚀变有关,脉体不规则且不连续,以粒状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少量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B脉的形成与钾质硅酸盐水解有关,脉体较规则且连续,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石英颗粒呈典型的梳状或长柱状对称于脉壁生长;D脉的形成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关,以黄铁矿±石英±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脉壁发育绢云母晕;H脉的形成与碳酸盐化有关,以方解石±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物组合为特征.这4种脉体分别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至不同阶段,热液蚀变作用的特点及其与Cu-Mo硫化物沉淀的关系.脉体的宽度-间距定量统计分析表明,脉体宽度(T)服从于幂次分布定律;脉体间距(S)服从于负指数分布或介于对数正态分布与负指数分布之间.脉体宽度分维值D值(0.91~1.35)普遍>1,反映脉体系统的连通性较差,矿化程度较弱.脉体间距变差系数Cv值(0.49~0.92)均<1,说明脉体簇生聚集程度较低,矿化程度较弱;处于脉体聚集中心的脉体,代表着热液流体运移的通道,制约着其他脉体的展布.【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17页(P94-110)【关键词】地质学;脉体类型;脉体宽度;脉体间距;Cu-Mo矿化作用;斑岩铜矿;铜厂;德兴【作者】王翠云;李晓峰;肖荣;杨锋;王增科;朱小云【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江西德兴334224;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江西德兴334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斑岩型矿床是世界上Cu、Mo等金属的主要来源,其成因研究一直受到矿床学界的高度关注。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一、企业及资源概况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是我国最大的斑岩型露天矿山,其最大特点是地质储量大,含铜品位低,伴生有益组份多、矿化连续性好,易采易选,具有相当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包含三大矿区,自东南至西北有富家坞铜钼矿区、铜厂铜金矿区、朱砂红铜矿区,三个矿区累计探明铜金属储量847.5万吨。
经过五十多年的开采和建设,矿山生产规模由建矿初期的2500吨/日,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3万吨/日。
二、提高“三率”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德兴铜矿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推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向效益型、产业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了矿山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将品位在0.25-0.3%之间的低品位铜矿石混入工业矿石(Cu0.3)中混选,在露采境界不变、投入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矿山可多回收铜矿石1.65亿吨,平均剥采比可降低0.48%(绝对值),同时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7年,稳产年限增加5年,生产期内可多产铜24.3万吨、金15.95吨、银68.15吨、纯硫46.7万吨(铜精矿含硫)和硫精矿折合量460.2万吨(含S35%),铜厂矿区服务年限更趋于合理,国家的投资效益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研发钼铼资源综合加工回收技术, 提高共(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水平。
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攻关与努力,建成了年产钼精2200-3000吨/日规模的精细化工厂,并开发出钼酸铵、铼酸铵等钼的深加工产品,使铜精矿中的钼、铼等得于充分利用,形成了矿山Mo-Re产业链。
利用细菌浸出—萃取—电积新工艺,每年不但从废石中的回收电积铜1000多吨,而且减少采区酸性水外排,减轻工业水处理站压力。
为加大酸性水处理能力,公司与加拿大BioteQ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生物硫化法回收酸性水中的铜矿资源。
每年可从酸性水中回收500-700吨铜金属,进一步减少铜离子污染。
德兴斑岩铜矿(最新版)

矿石标本描述TC211-1 细脉浸染状矿化花岗闪长斑岩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成分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基质成分与斑晶相似,但含量不同,隐晶质结构。
黄铜矿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在岩石中,含量小于10%。
含少量绿泥石。
TC211 绢英岩化花岗闪长斑岩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成分为石英(含量约为30%),斜长石(含量约为20%),钾长石(含量约为10%),隐晶质,可见绢云母具丝绢光泽,可见少量黄铁矿及绿泥石。
TC210浸染状矿化花岗闪长斑岩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含量约为25%),石英(含量约为25%),钾长石10%,及少量镁铁质矿物。
基质为隐晶质。
黄铜矿呈铜黄色,呈侵染状分布在岩石中,含量小于5%。
含有少量绿泥石。
TC209-2 细脉浸染状矿化板岩灰黑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原岩主要以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为主,岩石致密。
可见黄铜矿呈细脉侵染状分布,含量较少。
局部可见少量绿泥石。
TC209-1板岩墨绿色,板劈理明显,主要成分为绿泥石,表面有风化现象TC207青磐岩化花岗闪长斑岩灰绿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含量约为25%),绿泥石(含量约为30%),可见长石发生绢云母化TC206-2钼矿石灰绿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含量约为30%),长石可见风化现象,绿泥石(含量约为35%),石英(含量约为15%)TC202钾长石化花岗闪长斑岩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钾长石,绿泥石,钾长石含量约为65%,绿泥石含量约为15%,含少量黄铜矿TC201花岗闪长斑岩灰色,侵染状构造,其中黄铜矿侵染在其他矿物中,主要成分为角闪石(含量约为35%),黑云母(含量约为20%),石英(含量约为15%),长石(含量约为20%)TC212 网脉状矿化板岩灰黑色,网脉状构造,可见红褐色含铁的氧化物呈网脉状分布在岩石表面,主要矿物为长石,(含量约为70%),绿泥石(含量约为15%),长石有粘土化现象,部分区域可见黄铜矿呈网脉状分布二、围岩蚀变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形成了大致以接触带为中心,由强而弱对称发育的硅化,绢云母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面型蚀变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209—2 细脉浸染状矿化板岩 黄铁矿以细脉状分布,无穿插现 象,宽度在一个毫米左右,脉体比 较平直,含量在 5%左右。
二、围岩蚀变
对找矿有重要指示意义的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等,弱蚀变 岩带的退色和黄铁矿、镜铁矿化与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往往呈细脉产出均为重要线索。 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找矿的有效标志。
TC202 钾长花岗闪长斑岩 钾长石化明显,呈肉红色,含量在 20% 左右。另可见明显的绿帘石化和绿泥 石化,颜色由青绿色到墨绿色,部分 蚀变呈斑状分布,大小在 5—10mm 之间,约占 20%。暗色矿物风化明显, 成分不明,含量在 60%左右。
TC206—2 钼矿石 整个标本硅化明显,呈条带状分布,约 占 70%,部分明显的绿泥石化,绿泥石 之间可见黑色辉钼矿,细粒结构,金属 光泽明显,含量在 10%左右。
TC207 青磐岩化花岗闪长斑岩 石英,不规则粒状结构,粒度在 2— 3mm,主要矿物为绿帘石和绿泥石, 含量可达 80%以上,可见少量黄铜 矿。
TC201 花岗闪长斑岩,青灰色,块状 构造。表面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还可见铁白云石化。暗色矿物可见长 柱状的角闪石,其表面风化明显,也 可能还有部分辉石,含量约占 10%。
TC211 绢英岩化花岗闪长斑岩 整个标本都存在硅化现象,烟灰色, 含量在 70%左右。黄铁矿细粒结构, 部分呈浸染状分布,表面有氧化色, 含量在 5%左右。可见绢云母化,白色, 沿裂隙发育,约占 20%。表面另有些 矿物被氧化为褐红色,成分不明。
TC210 浸染状矿化花岗闪长斑岩 黄铁矿一浸染状分布在整个手标本 上,金属光泽明显,大小在 1—5mm 之间,暗色矿物主要为辉石和角闪 石,大小在 1—3mm 之间。石英呈烟 灰色,不规则粒状分布,含量在 20%。
矿-黄铜矿-辉钼矿-黝铜矿。脉石矿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 3) 金属硫化物-氧化物阶段:形成纯金属细脉,矿化特点是以裂隙充填的微脉及细脉为主。
除硫化物细脉外,亦有镜铁矿细脉。 4) 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碳酸盐增多,并有铅锌硫化物及镜铁矿形成。 5) 硫酸盐-硫化物阶段:生成石膏-硬石膏和少量黄铜矿。
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成矿温度在360-160℃ 之间,大多数硫化物生成低于280℃,δ34S 为2-4‰居多。
德兴铜矿为典型斑岩铜矿。一般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与侵入岩同源,英云闪长岩-花 岗闪 长岩岩浆提供大量成矿物质,伴随岩浆演化,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后在浅部形成工业矿体。 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加热地下水环流将围岩内某些矿质活化萃取,并成为矿物质部分来源。 在矿床外围围岩中存在着铜的“负异常”环带,因此也有人认为矿质主要来自围岩。
接触带 硅化-(绢云母)-白云母化带
(硅化)-(水云母-绢云母-绢云母化)
(绢云母化)-伊利石-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三、矿化阶段
矿床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两期、五个阶段。 一、岩浆气液成矿期:出现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伴有不均匀的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 形 成温度:600-530℃,硫化物的δ34S 1.34‰左右。 二、 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 1) 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阶段: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绢云母-硬石膏等形成。 2) 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此阶段有大量硫化物形成,常见生成顺序为:黄铁
表 6-1 德兴矿田花岗闪长斑岩和浅变质岩接触带附近的蚀变强度分带
蚀变带 特点 发育在 花岗闪 长斑岩 中的内 蚀变带
发育在 浅变质 岩中的 外蚀变 带
蚀变强 度
弱
强 弱利石-绢云母 绿泥石化-伊利石-绢云母化-水云母-绢云母化 硅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
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
一、矿石特征:(本次实习所见标本如下)
021111 班 王胡飞
20111002234
TC212 网脉状矿化板岩 黄铜矿,铜黄色,金属光泽明显,表面 可见明显的蛇纹石化和绿泥石化。
TC211—1 细脉浸染状矿化花岗闪长斑 岩 灰红色,黄铜矿呈浸染状分布,少量为 脉状分布,含量<10%。斑晶主要为肉红 色的碱性长石,高岭石化比较明显,含 量在 70%左右。石英为烟灰色,含量在 10%左右,暗色矿物表面风化明显,主要 为角闪石和辉石,约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