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可怕的抗生素滥用

可怕的抗生素滥用编者按: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
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
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该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生素专家教授说,"我越来越心虚,因为我们武器库里的武器已经越来越少。
"这位担任华山医院党委书记的医生忧心忡忡:因为旷日持久的滥用,曾经是治疗细菌感染"灵丹妙药"的抗生素,越来越多地失效,这意味着也许不久的将来,罹患细菌感染的中国人,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第一死因,漫长的黑暗时代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发明到今日,不过60多年的时间。
现在,希望的火种正日益暗淡,如果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等待人类的将是下一次黑暗。
什么是抗生素滥用?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
而中国正好相反。
世界军医会议召开期间,美国陆军卫生部长问我国的一位博士,听说第三代头孢在中国谁都可以买,到处可以开,是这样吗?在美国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
目前,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与病菌耐药性的赛跑1928年的一次医学实验中,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
试验者弗莱明注意到,霉周围的细菌消失了。
他断定这种霉生产了某种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在他的启发下,英国医学家弗洛里和钱恩提纯了青霉素,先后给实验室动物和病人试用,证明青霉素对细菌感染有惊人疗效。
中国一年使用16万吨抗生素约占世界用量一半

中国一年使用16万吨抗生素约占世界用量一半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量惊人,一年使用16.2万吨抗生素,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滥用抗生素再次引爆舆论。
有的患者认为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而有的患者则一味主动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面对同一种药物,患者竟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
对于抗生素,究竟该断然拒绝,还是适量服用?对此,记者采访清远多家医院药学部专家,向市民支招如何使用抗生素。
案例1乱用抗生素,4岁儿童患上血液病小陈今年4岁,这几个月来时不时发烧咳嗽,由于家住乡下山村,有时没有其他药物来缓解。
在缺药的情况下,妈妈找出家里的“希刻劳”(一种抗生素),反反复复给孩子吃了几次,小陈反而咳得更重了。
妈妈急了,硬拉着小陈去诊所输液,7天后孩子越来越没精神。
后来,经过医院验血,结果白细胞只有正常值的1/3,原本只占20%-40%的淋巴细胞却占了85%,有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医生立即叫停抗生素。
两周后,小陈逐渐恢复。
这是典型的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血液病。
孩子发烧咳嗽,多是病毒感染,可家长直接上了抗生素,后来打的针还是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这是抗生素中的高级药,它只能治疗细菌感染,不能杀死病毒,反而会“误伤”不少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卫士,它减少后人体的防病能力降低,容易引起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最严重的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不少药物都能影响血液系统,而婴幼儿的造血系统发育不全,用药种类、用药持续时间等都要谨慎,以免造成“误伤”。
不单是血液病,很多病种都可能因为乱用抗生素而导致加剧,因此,使用抗生素需要慎之又慎。
案例2细菌感染,大多会用到抗生素有的孩子因为发热、咳嗽住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可就是这么一个常见病,医生给孩子用药却总不见好,经过检查,发现孩子对儿童常用的头孢以及红霉素类耐药,就都是滥用抗生素引起的。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中国的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1.过度使用:基层医院往往缺乏足够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导致医生常常凭经验或症状进行诊断,并且过度使用抗生素。
据调查,在中国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60%-80%,而且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使用率更高。
这种过度使用的做法不仅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2.不合理的使用:基层医院中经常出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如选择错误的药物、不正确的剂量、治疗时间过短或过长等。
这种不合理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的减弱,还会增加抗生素副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3.滥用:滥用抗生素也是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患者被指示购买携带或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或者不从医院购买抗生素,而是从药店购买劣质或假冒伪劣的抗生素。
这种滥用不仅增加了抗生素的耐药性,还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4.缺少培训:基层医院中的医护人员往往缺乏抗生素的管理知识和培训,因此很难进行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和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用最佳治疗实践和制定抗生素管理计划等措施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5.缺乏监管:在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管理往往比较薄弱,没有人监督医生是否恰当地使用抗生素,并且很少对药品的来源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这种缺乏监管的情况会导致药品流通渠道不透明,而且无法控制药品的采购和销售环节。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过度使用、不合理的使用、滥用、缺少培训和缺乏监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包括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抗生素的质量和来源控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推广抗生素的合理用药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的演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抗生素滥用的研究现状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311-1431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2001抗生素滥用的研究现状黄俊荣1,耿毅楠1,顾彦铭1,王 彬2*1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黑龙江 牡丹江收稿日期:2023年8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2日摘 要研究问题:抗生素作为抗感染的主要药物,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滥用,它引起的耐药性问题、不良反应及其他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抗生素滥用是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首要因素,而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可能导致人类没有抗生素可用。
研究方法:通过检索CNKI 、万方、维普以及PubMed 检索关于抗生素滥用相关的文章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充分正确地认识和反映抗生素滥用的本质,找到其中的规律。
研究意义:本文对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原因与危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耐药性,合理使用Research Status of Antibiotic AbuseJunrong Huang 1, Yinan Geng 1, Yanming Gu 1, Bin Wang 2*1College of Pharmacy,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Received: Aug. 12th , 2023; accepted: Sep. 6th , 2023; published: Sep. 12th , 2023AbstractResearch Question: As the main anti-infection drugs, antibioti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human health. However,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antibiotics, especially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resistance problems, adverse reactions and other harms caused by antibiotic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may lead to the lack of antibiotics for *通讯作者。
中国典型区域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

中国典型区域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中国典型区域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中国水环境面临严重污染的挑战。
其中,抗生素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家禽养殖等领域,但其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却往往被忽视。
本文将以中国典型区域的水环境为例,探讨抗生素的污染情况,分析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抗生素的污染源头抗生素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医用废水、农业和家禽养殖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渠道。
首先,医用废水是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医院和诊所中,大量的抗生素被使用,其中一部分在人体内被吸收和代谢,另一部分以尿液的形式被排泄出来,进入污水系统。
此外,抗生素生产厂也是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源头,其中包括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
其次,农业和家禽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污染也日益严重。
农业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后,部分抗生素会通过粪便和尿液排泄进入环境中。
而家禽养殖业的废水中,抗生素主要来自于喂养过程中添加的饲料,其中的抗生素残留物也会随着粪便和尿液排泄进入水体。
最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不完善也是抗生素污染的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较差。
一部分废水经过处理后无法完全去除抗生素,仍然含有残留的抗生素物质,这些废水最终会排放至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引发水环境的污染。
二、抗生素污染的影响抗生素的污染会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抗生素的存在会对水体中的微生物造成选择压力,导致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这使得抗生素的疗效降低,增加了治疗感染疾病的难度。
其次,抗生素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些抗生素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对水中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等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
此外,抗生素污染还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
抗生素通过农业废水和施肥过程进入土壤,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链产生影响。
中国抗生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抗生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抗生素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原料及中间体供应国之一,在全球抗生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抗生素制剂生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中国国内抗生素市场向来以批发市场为主,主要销售渠道是药店和医院,销售规模庞大。
中国抗生素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抗生素使用量高居世界前列,但其中大部分使用是不合理的。
滥用抗生素不仅容易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抗生素行业的核心技术还存在一些差距,还有待提高。
同时,外资企业对中国抗生素市场的进入也在不断增加,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国抗生素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1.抗生素研发重点向新型抗生素转移。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传统抗生素的研发受到限制。
未来,抗生素行业将更加关注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耐药菌种。
2.变革销售模式。
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销售模式也在发生转变。
抗生素行业也需要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更加注重开拓电商渠道、提高线上销售比例,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力求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抗生素行业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抗生素产生的工业废物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企业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生产工艺与技术的绿色转型。
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中国抗生素行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自主创新、合作研发等方式,推动抗生素行业朝着更加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抗生素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抗生素行业能够迎接更多机遇,为中国的医药行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成世界第一大抗生素使用国每年致死万人

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瓶到瓶的水平,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人的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抗生素使用超级大国。
而滥用在住院病人方面更为严峻,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而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二成。
甚至食品和饲料中都有抗生素的身影。
据测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万吨,其中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
“抗生素如此滥用之下,产生的不只是‘耐药宝宝’、‘超级细菌’,更是我国每年有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而其所造成的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
在抗生素监管方面,主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这些措施的作用极其有限。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协同生殖医学研究所所长董协良说:我认为,我国抗菌药物应用比例超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唯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可能尽快取得治理上的成功。
防范滥用法规需“升级”应该说,我国目前的药品及食品管理法规中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是有相关规定的,但这些规定主要限于卫生部门的内部规章及医院管理中抗菌类药物使用的操作流程,法律效力等级较低,法律强制力及处罚力度也相对疲软。
因此,在法律层面应该出台更为严厉的重典。
加强临床使用的监管患者只有在医院,经过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后,具有严重的感染症状且医师认为必须使用,才能由医师开具处方使用抗生素。
此外,还必须经过医护人员认可,并由药房最终审定,强调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性、针对性及方案性,使用程序审定非常严格。
另外,患者在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制度上应该不允许执业医师直接运用最高端的抗生素类药物例如第四代头孢,而是首先使用毒副作用较低的低端抗生素类药物。
养殖业全面禁用制度欧盟国家已在年月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从食品源头防止抗生素残留物传入人体的可能。
对畜牧养殖所用的工业饲料,要出台相应规范要求。
禁止使用抗生素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水做原料,禁止添加规定成分以外的任何添加剂。
抗生素带来的利益及其滥用产生的危害

抗生素带来的利益及其滥用导致的危害名目繁多的抗生素今天已是医院、药房乃至家庭的常备药物。
在今天,抗生素不但被广泛地用于杀菌治病,还可以用作家禽和家畜的饲料添加剂,减少家禽家畜的疾病,刺激家畜长大长肥。
抗生素的发现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仅以国内来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抗生素事业就在一穷二白中发展起来了。
国家领导人朱德元帅、刘少奇主席曾经亲自视察过问抗生素工业的发展情况。
中科院1955年抗生素学术会议上,轻工业部副部长狄景襄亲自做学术报告,总结青霉素发酵技术进展。
一五之后,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超过30万吨,链霉素年产量超过50万吨。
实施计划经济的三十年,中国抗生素产业的基本工业体系建立了起来,到七十年代末,国内抗生素原料企业达到14家,品种达到90个,产量合计1700吨,比58年提高20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抗生素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抗生素企业迎来了一个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新机遇,原料药的中国制造成就了一批优质企业,行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截止到2009年,国内抗生素企业达到120家,抗生素原料品种达到181个,产量合计14.7万吨,出口2.47万吨,市场规模约6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24%。
然而抗生素所带来的最大的效益,却是它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健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加工作。
曾几何时,那些猖獗的不可一世的链球菌、结核菌等引起的细菌性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疾病还被人们看成必死无疑的不治之症,自从抗生素问世以后,这些病的病人身上就出现了药到病除的奇迹,无数的生命被它从死神的手中救了出来。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由于抗生素的迅速崛起,人类一度认为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用这一特效药治愈。
1979年,美国医事总署发表一项重要声明说:我们对传染病的研究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中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1)中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2)内容摘要: (2)一、当前滥用现象分析 (2)1、市场占有率过高 (2)2、医院使用过量 (2)3、畜牧养殖业中使用量过多 (2)二、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分析 (3)1、社会因素 (3)2、医务人员因素 (3)3、患者因素 (4)4、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 (4)三、滥用抗生素的后果 (4)1、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4)2、产生大量的耐药菌 (5)四、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的对策 (6)1. 规范商业行为 (6)2. 规范用药指导 (6)3. 加强医务的再教育 (7)4. 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测 (7)5. 加大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宣传 (7)6. 强调医患沟通 (7)7. 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 (7)五、地区性的案例分析 (7)1、滥用例案 (8)2、分析 (8)五、抗生素的调查 (8)六、结论 (9)中国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内容摘要:抗生素种类繁多、适应证广,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70年前发现了抗生素,从此人类才有了可以同死神抗争的武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广,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
因此,依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及抗真菌作用抗生素等。
然而使用抗生素是要有严格的界定的,也就是说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得有个度,昔日曾被认为“天使”的抗生素,在目前应用却十分混乱,已成为治疗上的严峻的挑战,令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这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沉重课题。
如何选好、用好抗生素,以达到“有效、安全”之目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今抗生素使用现状,通过现象分析、后果及相应实例等来阐述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
一、当前滥用现象分析1、市场占有率过高中国抗生素销售额占前100位药品销售额的47%,而欧美国家为10%左右。
据统计,在2002年中国医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
2、医院使用过量美国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22%~25%,而在中国则为67%~82%,其中有40%以上的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
另外,在预防性用药的病人中半数属于使用不当,使用抗生素病人中1/3以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3、畜牧养殖业中使用量过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治疗畜禽疾病更加广泛,致使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生素含量常超出规定。
二、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分析1、社会因素1)生产厂家过多,竞争过于激烈,造成恶性市场竟争,给医师使用抗生素造成不少困难。
2)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但目前仍然可以在药店容易买到抗生素药品,致使抗生素市场泛滥。
3)临床药师指导用药不够普及,缺乏临床药师的培训和临床药师指导治疗的制度。
2、医务人员因素医师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是与未能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有关。
1)经常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使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
2)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剂的区别,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
许多医师以为有炎症就应用抗生素,如关节炎多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3)分不清抗生素和抗菌药的区别,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而目前在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在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现象较为普遍。
4)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疗效亦越好,而事实上药品的疗效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在临床上不少价格便宜的药物,也有明显的疗效,如青霉素等。
5)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
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
6)无指征预防性用药:有的医师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范围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的指征。
7)无规律用药:有些医师由于未能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随意延长给药时间,又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缓解,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
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合理,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8)局部用药现象比较多见。
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均不宜局部使用抗生素。
9)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首先应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频繁更换药物,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10)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倾向较多,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在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应使用窄谱抗生素。
3、患者因素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习惯性使用抗生素,例如不少感冒患者或家属到药店自行购买感冒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这是滥用抗生素的常见现象。
4、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我国每年有6000吨抗生素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占全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50%左右。
三、滥用抗生素的后果1、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所有药物均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即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均有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大体上可分为不良作用和毒性反应,其中不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症状较轻,而毒性作用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患者的高敏感性所引起的。
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1)肝脏损害,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宜避免使用或慎用在肝内代谢、具有肠肝循环及对肝脏有害的抗生素。
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及红霉素等。
2)肾脏损害,两性霉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等。
对于肾脏疾病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
3)造血系统损害,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派酮及拉氧头孢等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许多抗生素若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如氯霉素等。
4)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听力障碍、视力减退、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等。
氨基甙类抗生素可诱发听力障碍和神经传导阻滞,而乙胺丁醇则可引起视力减退。
5)胃肠道反应,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如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红霉素类药物对胃肠道反应较重,而四环素类和利福平等若长期服用可致胃溃疡。
6)过敏反应,是抗生素引起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致。
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使用前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7)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
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听力的影响已引起重视。
8)二重感染。
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引起体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族的缺乏症,还可以引起菌群失调症,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真菌感染等。
9)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许多感染性疾病在感染初期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虽然感染得到控制,但发热仍然得不到控制时应考虑是否是药物引起的。
10)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致使对诊断有参考作用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有时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5]。
11)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也能达到治疗效果的病人使用抗生素,或给不该联合用药或预防性用药的病人实施联合用药或预防性用药,可用价格低廉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疾病使用高价抗生素等均可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
2、产生大量的耐药菌耐药性就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效果变差,或完全无效,目前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在中国蔓延的速度十分惊人。
1978年上海抽检了2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的MRSA还不到5%。
而现在,MRS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离率已高达60%以上。
这意味着,在医院的病人体内,有超过六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难以杀灭的MRSA。
而医院由于使用抗生素频率与强度最大,也就成了“超级细菌”产生的温床。
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后,同时其耐药性亦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即所谓交叉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通过耐药基因遗传,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
试想一旦当抗生素细菌失去疗效,就可能造成人类治疗疾病的灾难。
像今天的多数结核病病菌就已经变成“超级细菌”,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我们仿佛又要回到了无抗生素时代。
再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对各种抗生素都已“刀枪不入”了。
抗生素刚使用时,一种抗生素使用20年才有耐药性;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周期缩短为10年,而如今仅仅是2年即可产生耐药性。
在抗生素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如果继续滥用,终有一天将会导致人类本身对所有抗生素药品都有耐药性,人们同样就会到了对细菌感染的“无药可用”的可怕时期。
四、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的对策1. 规范商业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抗生素商业行为的监管,规范抗生素的销售渠道、规范抗生素的定价标准、防治抗生素的虚假宣传现象。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2. 规范用药指导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官员索耶指出,要实现正确、合理用药,必须拥有完备的合理用药措施和监督体系,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的培训和指导,此外还要设立药物信息系统,以帮助患者正确地选择药物和治疗方式。
3. 加强医务的再教育对医务人员的再教育有助于改善医务人员的行医水平,有利于医务人员改正以前的错误做法,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准,避免错用药物和滥用药物现象。
4. 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测有关研究机构应当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研究与监测,尤其是那些新型抗生素的研究与监测,并且及时将有关研究信息反馈到医生那里。
5. 加大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宣传应当加大抗生素科学使用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
宣传对象不但包括患者,还应当包括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对于那些基层医务工作者。
6. 强调医患沟通医生与患者的良好的沟通,能够有利于医生了解所用药物的实际药效及其副作用,能够为医生对治疗方案作出改进。
同时医生与患者的良好的沟通,也能够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用药误区,排除用药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防止患者乱用药。
7. 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建立合理的医德医风监督和奖励制度,以端正医务人员的服务方向,自觉抵制药品市场上的各种经济诱惑,坚持为患者选好药、少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