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生素滥用的根本原因
抗生素滥用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滥用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抵抗细菌感染的药物,曾被誉为医学界的“奇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滥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分析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一、抗生素滥用的原因1. 医生和患者的认知不足一些医生在面对感染性疾病时,没有严格遵循抗生素的指南和原则,滥用抗生素。
部分患者对抗生素的作用和副作用缺乏了解,自行使用、过度使用或买劣质抗生素,加剧了滥用问题。
2. 经济利益驱动医院和药店将抗生素作为利润的来源之一,并通过推销和不合理的处方,鼓励患者过度使用抗生素。
一些医生也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滥用抗生素来满足患者的需求,而非真正的治疗必要。
3. 抗生素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农业领域广泛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动物感染疾病,导致了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过度释放。
由于抗生素无法选择性地影响细菌,这些过度使用产生了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菌株,进一步加剧了抗生素滥用问题。
二、抗生素滥用的影响1. 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增加。
抗生素耐药性是细菌对抗生素药物产生抵抗的能力,患者在感染时难以获得有效治疗,从而增加了疾病的病程和风险。
2. 治疗效果下降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菌株的演变和耐药性的增加,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可能失去功效,患者需要尝试多种抗生素才能获得治疗效果,延长了疾病的病程和患者的痛苦。
3. 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化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细菌在社区和医院间传播,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病的治疗变得困难,公共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社会经济成本也随之增加。
三、解决抗生素滥用的方案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的认知水平,推广正确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减少滥用行为。
2. 制定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管,规范抗生素的处方和销售行为。
限制抗生素在农业中的使用,减少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释放。
3. 多学科合作医生、药剂师、疾控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措施和政策。
抗生素滥用现象剖析与建议

抗生素滥用现象剖析与建议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造成诸多不良结果。
鉴于此,以下将从原因、解决方案以及调控应对措施等方面对抗生素
滥用作进一步剖析与建议。
一、原因分析
1. 不合理药用:一些医生存在不合理药用行为,无故多处方抗生素,
强行用药。
2. 病人自用抗生素:许多病人不明真相,随意使用抗生素,滥用用药。
3. 促销炒作:部分商家利用抗生素的谣言,进行促销炒作。
二、解决方案
1. 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抗生素情况的检查,强化
不合理开药的违规后果。
2. 加强全民健康素养:加强北面健康知识的宣传,促使全体人民更加
理解生病的本质,明确抗生素的不良后果,从而减少过度使用抗生素
的现象。
3. 药品宣传规范:药品促销等活动必须按照国家进行规范管理,严格
执行国家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行为。
三、调控应对措施
1. 抗生素使用控制:全面实施抗生素使用管理,建议医院将有症状病原菌确诊后,抗生素方案进行治疗。
2. 优化市场监督制度:建立抗生素的销售、购进等监督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管。
3. 严肃纪律处分:任何违法使用抗生素的医护人员,必须严厉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加强责任制执行,有效预防抗生素滥用现象。
总之,通过以上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和调控应对措施,我们可以看出抗生素滥用的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统筹考虑,综合运用政策、教育、医疗等手段,努力降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分析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

分析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抗生素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抗生素滥用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危害了病人的健康,也加剧了全球抗生素耐药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
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现状的具体表现、成因分析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抗生素滥用现状的具体表现1、医疗机构中的抗生素使用率过高。
据统计,我国医疗机构中抗生素使用率已经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甚至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城市居民口服用药中,抗生素的使用率约为56%。
2、病人自我用药滥用抗生素。
一些病人在感冒、咳嗽等症状出现时就会盲目服用抗生素,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其中不乏些人为自己主治医生,不仅没有接受治疗反而加重了病情3、饲料中的抗生素滥用。
为了促进动物生长,一些养殖场会将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这不仅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严重威胁,也会使人们进食大量含抗生素的动物产品进而导致抗生素过量摄入。
4、过度依赖抗生素。
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疾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和治疗。
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超过90%的病人认为抗生素是治疗好感冒和流感的最好选择,这种过度依赖也是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抗生素滥用的成因分析1、医生面临的压力。
许多医学研究表明,医生的处方水平对于患者药物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医生通常在治疗过程中会考虑到许多因素,如病情的轻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等,但在药物处方中,这些因素滑稽锋利,因为不同的药物都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学科报道,抗生素不可避免成为很多医生第一选择。
此外,一些患者对医师的处方持有过度期望,对于没有开药方的会反复催促医生,这也增加了医生使用抗生素的压力。
2、非法销售的药物。
一些制药公司通过非法销售药物,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优势。
这导致了一些非法销售的抗生素进入市场,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国家监管的力量受限,难以及时发现和遏制这些行为。
政协提案:遏制抗生素的滥用

案由: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是全社会的责任提案人:提案内容:我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的抗生素消费量是美国的20倍,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输8瓶液体,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我国滥用抗生素主要有三个原因:1、是经济利益,医院经济困难,只好多销药,多挣钱。
2、是医生的用药习惯,长期以来,只要是病人来了,不管什么病,都用抗生素,医生逐渐形成一个习惯。
3、是来自于病人的压力,病人自己点名要“消炎药”,医生如果不给他,得解释很长时间,甚至导致患者不满意。
2010年,我国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医院卖药不再挣钱,解决了抗生素滥用的第一个原因。
2011年,我国实行“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院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改变了医生的用药习惯,解决了抗生素滥用的第二个原因。
而抗生素滥用的第三个原因,不是卫生系统自己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在北欧,抗生素的使用率是最低的,他们对抗生素的使用,即无明确法规限制,也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而是通过教育培训,医师和患者形成自觉行动,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我国也要加强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合理用药的宣传和教育,让患者主动合理用药,不要盲目追求用新药、好药、贵药,不能把抗生素当“消炎药”,不要把抗生素退热药。
建议: 1、有计划地进行全民宣传,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如何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给自己、会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2、各种宣传教育要有目的性、长期性,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因为改变人们的观念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的。
3、是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的负起责任,严格禁止各药店无处方随便买卖抗生素。
4、兽用抗生素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甚至比人用更严重。
要制定措施,禁止抗生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
5、是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把医生从“商人”的身份中解除出来,以一个纯粹的医生为病人服务。
为什么中国滥用抗生素这么久

为什么中国滥用抗生素这么久,传说没出现超级细菌?
中国在过去确实存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医疗体系和资源限制:在中国的过去,医疗体系资源不足,医生在面对大量患者和时间压力时,可能过度使用抗生素来应对各种疾病,甚至在治疗没有必要的病情时也会使用抗生素。
2. 医患教育不足: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了解可能相对不足。
患者可能过于依赖抗生素来治疗一些不需要抗生素的病情,而医生在满足患者期望和需求的同时,也过度使用抗生素。
3. 缺乏监管与指导:过去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在监管与指导上可能存在欠缺,导致医生在抗生素使用上没有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虽然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存在,但对于为什么没有出现超级细菌,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推动抗生素合理使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限制了抗生素的种类,减少了滥用的机会。
同时,严格合理用药的规范和指导,也有助于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2. 抗生素管理与监测: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抗生素的管理,实施了临床合理用药制度,加强了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药物抗性的发展情况,这有助于及时纠正滥用抗生素的行为。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目前没有报道出现中国范围内的超级细菌爆发,但抗生素滥用和药物抗性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需要持续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加强监管与管理措施,以及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应对抗生素滥用和药物抗性的挑战。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保护人类健康和抗药性低的关键。
传染病防治中的抗生素滥用与耐药性问题

传染病防治中的抗生素滥用与耐药性问题抗生素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重要药物,然而,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以及耐药性的成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的原因1. 医患需求不当:患者过于追求快速痊愈,向医生过度要求开具抗生素。
同时,一些医生由于缺乏时间或者医疗知识的不足,过度开具抗生素。
2. 自我药物治疗:一些人在生病时习惯性地自我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丧失了对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概念。
3. 患者教育不足:大众对抗生素的认识有限,缺乏正确的使用知识和意识。
二、耐药性的产生1. 生物进化:细菌能够通过基因突变或者水平基因转移来适应抗生素的压力,进而产生耐药性。
2.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导致菌株在抗生素的选择压下逐渐形成耐药性。
3. 跨种传播:抗生素滥用不仅在人类中造成耐药性,还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导致耐药性基因在物种之间跨界传播。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医患教育:医生应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水平,并向患者解释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提倡合理用药。
2. 规范抗生素销售:药店应对抗生素的销售进行监管,杜绝非法销售和自由买卖的现象。
3. 推动科学研究:加强对抗生素的研发和创新,寻找新型抗生素,以减缓耐药性的发展。
4. 多领域合作:医疗机构、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
5. 宣传教育: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认识,增强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结论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医患教育、规范销售、推动科学研究和多领域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问题,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字数:600)。
中国抗生素滥用现状_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抗生素滥用现状_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一、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对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之甚少。
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将202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抗菌素耐药性。
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据2022年——2022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另据1995——2022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
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1929年英国学者Flem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
有关抗生素滥用成因以及合理使用的研究

有关抗生素滥用成因以及合理使用的研究抗生素滥用是指在不正确或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使药物对细菌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
抗生素滥用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系统问题:医生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需要尽快给患者提供症状缓解的药物,而抗生素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和杀灭病菌,因此可能会过度使用抗生素。
此外,医生和医疗机构也可能因为经济利益而推广一些特定的抗生素。
2.患者需求:患者往往希望尽快摆脱疾病的症状,而抗生素通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明显的效果,因此很多人会要求医生开具抗生素。
另外,一些患者也存在误解,认为抗生素是“万灵药”,能够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
3.自我用药和非法销售:一些人往往自行购买抗生素并进行治疗,而没有经过医学专业人员的准确诊断,从而可能引发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此外,还存在非法销售抗生素的情况,这也加剧了抗生素滥用的程度。
4.缺乏公众对抗生素滥用的认识:部分公众对抗生素滥用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
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对抗生素的需求过高,从而滋生了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针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我们需要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加强相关研究,推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加强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对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和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生和医疗工作人员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的认识。
2.设立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具体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方面的规范,帮助医生提供合理的抗生素处方。
3.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正确理解,让患者意识到抗生素不是对所有疾病都有效,并加强生活卫生习惯的宣传。
4.支持抗生素研发:加大对抗生素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开发新的抗生素药物,以应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挑战。
5.加强监管:加强对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的监管,遏制非法销售和乱用抗生素的情况。
6.推动多学科合作:加强医生与药师、微生物学家和流行病学家的合作,共同寻找抗生素滥用的解决方案,并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抗生素滥用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监管不力。
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的…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
所谓“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细菌,它们的出现恰恰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
青霉素
由于抗生素的全民式滥用,“超级病菌”来袭中国
黄小洁的相亲再次宣告失败。
对方是一个军官,回复介绍人的理由是“她的牙齿不健康”。
这已经是黄小洁的第N次相亲失败了,并且依然是同一个失败原因。
作为护士的黄小洁拥有清秀的相貌和苗条的身材;影响她相亲结果的,是她一口灰黑色的牙齿——典型的“四环素牙”。
黄小洁只是千千万万个因小时候过多使用四环素来治病而导致“四环素牙”
的受害者之一。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四环素在中国一度被当成了“万金油”在使用。
然而,随后更多种类抗生素的全民式滥用,留下的就不再只是如同“四环素牙”一样的简单印记,而是催生了具有强耐药能力、医生对它几乎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今天,具有强耐药能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医院内感染的分离率已高达60%以上;抗生素滥用的结果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果从弗莱明1929年发表《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论文算起,抗生素与人类疾病的作战已历80年。
然而,当第1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来临之际,我们却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将近1000万个结核病病例,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单在中国,目前就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
曾经因为抗生素的杀菌威力而一度近乎绝迹的结核病卷土重来。
更要命的是,今天的结核病病菌多数是具有强耐药能力的所谓“超级细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无抗生素时代。
导致这一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对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进化至耐药;同时,曾经遥远的“超级细菌”现在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度接近。
2009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口号仍为“我来控制结核病”。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针对这一主题切实的做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珍惜仅存的抗生素资源,停止对抗生素的滥用中国滥用头孢类药情况严重表现为过敏
2008年7月8日上午,国家药监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进行情况通报时表示,我国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现象比较突出,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威胁,其中头孢曲松钠是抗感染药品中颇具代表性的品种,其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抗感染药的整体安全水平。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统计: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约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量的50%,而头孢曲松钠的不良事件报告总量、严重报告数量又在抗感染药中占较高比例。
颜江瑛介绍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7年下半年起便开始对头孢曲松钠进行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和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头孢曲松钠较另外两种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报告数量、ADR(药品不良反应)例次、过敏性休克及死亡例数均高。
她表示,头孢曲松钠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利益明显大于风险,但由于不合理用药现像广泛存在,故用药风险明显扩大,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数量明显增多。
据了解,头孢曲松钠严重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颜江瑛透露,国家药监局已责令头孢曲松钠等药品修改说明书,同时她建议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超适应症用药、禁忌症用药、配伍禁忌用药,规范手术期用药等,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滥用抗生素,救命药变成“送命药”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尽管政府已将抗菌药物作为处方药严格管理,并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目前滥用抗菌药物仍是合理用药的最大障碍之一。
近几年,哈市乃至黑龙江省由于滥用抗生素而产生耐药性患者成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每年都有由于盲目使用抗生素而导致死亡的病例,一幕幕惨痛的经历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讨论抗生素滥用的话题。
◆患者遭遇令人震惊
【病例一】哈尔滨一位6岁女孩因为感冒静点抗生素,20分钟后出现不良反应,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指出,普通感冒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这名小患者也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属于典型的滥用抗生素。
【病例二】黑龙江34岁的患者刘某因扁桃体发炎,医生建议使用消炎药,而在使用时刘某昏迷不醒。
专家指出,扁桃体发炎不是使用某类抗生素的首选指征,治疗扁桃体发炎更好、更便宜的药就是青霉素。
【病例三】黑龙江17岁的男孩小波在与同伴们玩耍时不慎摔伤右臂,送到一家诊所救治,被注射了不当的抗生素。
专家指出,摔伤不是使用某些抗生素的指征。
这个患者使用抗生素,关键要看是否有外伤、有无细菌感染,如果有,还要看是什么细菌。
【病例四】李群(化名)今年20岁,家住绥化。
近日,李群突然发烧、咳嗽起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
李群被转到了哈尔滨市结核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此时,医生发现,李群开始持续高烧,体温一直在39℃和40℃之间徘徊不下。
“利福平”、“雷米封”、“1321”等7种抗结核药物相继用上,但李群的高热仍得不到缓解,而一般的患者用5种药便完全可以控制住病情。
医生束手无策,因为哈尔滨市目前临床上可用的药基本上用尽。
经过20天的全力抢救,年轻的李群没能逃脱顽固的结核菌的“魔爪”,不幸去世。
专家介绍,如此年轻的患者,又在如此短时间内死亡的结核病人,在哈尔滨市罕见,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虽然他本人是初次染病从未用过抗结核药,但他感染到的却是原始的耐药结核菌,甚至是耐多种药物的;二是他的免疫力低;三是确诊过晚。
对于李群早逝,专家感慨,目前结核病新药研制的步伐竟赶不上耐药结核菌“更新换代”的速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志仁博士指出,20世纪60年代造成我国一代儿童的“四环素牙”就是不合理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所致。
我国既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又是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资料显示,我国有46%的家庭自行使用过抗菌药物,75%的感冒患者、80%的住院患者和至少90%的外科手术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每年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
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其中40%与滥用抗菌药物有关。
◆缘何滥用抗生素
记者在哈市各大医院采访时发现,当孩子得病时,大多数家长愿为孩子选择级别较高的抗生素,而放弃低档次的药物。
一位工作多年的护士告诉记者,她自己对抗生素也了解,也知道抗生素在孩子体内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可是自己孩子患病时,她也希望医生能够给孩子使用比较好的药物来治疗,这样能够让孩子好得快些。
但是,当孩子再次患病时,再注射低一代的抗生素就不起作用了。
这名护士说:“现在我们大人患了发烧、感冒,就会选择青霉素来输液。
当孩子患了感冒,作母亲的就想让医生给他注射如阿奇霉素之类的抗生素,这样不用做皮试,让孩子少受些苦。
”如此想法促使抗生素使用不断升级。
张志仁博士指出,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成为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快的药物。
在许多国家,抗生素是处方药,只是通过医生处方才可以使用。
而在哈尔滨市的零售药店虽然已经全面实施了抗生素处方制度,但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很多零售药店根本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市民仍可以不经过医生处方自行购买到抗生素类药物,又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许多患者感冒后通常会自己首选抗生素药物服用。
患者简单地认为咳嗽、咽痛、流鼻涕是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指征,于是一有感染症状时就自行购买抗生素药物服用,并且陷入一些用药误区:抗生素越贵越好、抗生素药物用的种类越多越不易让致病细菌漏网,几乎70%以上的患者不认真阅读说明书。
张志仁博士认为,一些医生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或是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不足。
臆断性用药太多,投药前送检相关标本做微生物学检查过少。
据一位从医多年的临床医生透露,滥用抗生素的另一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从医院、医生到医药销售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抗生素滥用现象的背后掩藏着一条巨大的利益链。
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现象的普遍存在,为医生乱开药、开贵药提供了方便。
也有医生认为患者诱使医生多开、滥开抗生素药。
一些病人以为多用新药贵药才能快速治好病,稍有感冒、发烧咳嗽,便青霉素、阿莫西林、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一齐上,没过几天,又换上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氟罗沙星等,把抗生素当成消炎退烧的万能药。
殊不知,如此滥用抗生素,既破坏了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损害了健康,又使耐药细菌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