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过程。
(2)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3)探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源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充分运用资料,提高学生阅读材料以及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工业革命产生条件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在谈话中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万能蒸汽机使用的重大社会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工业革命的成果被迅速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课时:1 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工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导入新课: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
工业革命由此展开。
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重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教学过程: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84年4月,英国政府授予瓦 特以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 同年年他成为爱丁堡皇家学 会的会员,1785年又成为伦 敦皇家学会的会员。瓦特由 于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 明,从一个一贫如洗的无名 小卒,一下子成为一个名利 双收的大人物了。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前提条件(为什么最早在英国?) 条 件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发展
条 件
日不落帝国
殖民活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些条件? 资金;市场;原料。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前提条件(为什么最早在英国?)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发展 殖民活动,提供市场、原料、资金。
条 件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哪 些条件? 资金;市场;原料;劳动力。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思考:阅读第7课前言部分,概括什么 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征是 什么?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叫产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 的一个飞跃,是用机器制造机器的革命。它既是 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 一场革命。
可能性
必要性
2,重大发明
• 1765年,珍妮纺纱 机的出现,标志着 工业革命的开始。
• 1785年,瓦特改进 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工业革命进入崭新 阶段。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英国成世界工厂)。
• 材料: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 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市场规模的扩大, 分料到户制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由于直接管理和监 督生产过程的需要,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随着机器 的增加,从使用单一机器到整个机器系统,使最重要 的生产过程机械化,更增加了专业化,从而导致组织 创新——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 根据材料概括从工场到工厂的发展历程?工场与工厂 的主要区别?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 级。
作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亚当· 斯 密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要求取消 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特权公司;主张自 由放任,他把自由竞争当作永恒不变的法 则,要求国家不干涉工商业活动……
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6、社会意识: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自由经
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7.世界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手工 工场
工厂
农业比 重下降
工业发挥 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
PK
城市化进 程加快
工业城 市形成
自由主义的思想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思考:明清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
产生工业革命?
英
政治前提 资本
国
中
国
资本主义制度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封建专制制度 买田置地 小农经济 文化专制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煤产量
12.8
1
1700年 1840年 2
20
1
1740年 1850年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
社会生产力 1.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_
16世纪的纺织业
19世纪的纺织业
2.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工厂制度兴起。
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 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1%
农业
1 2
发明家多为经验丰富的工匠;
靠水力为主,因此工厂的发展受到自然的限制。
1785年,瓦特制成第一台改良型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 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 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 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 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 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 发明者 成就 影响 机器生产 取代了手 工劳动, 生产效率 大大提高 影响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动力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蒸汽为动力的汽船 交通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蒸汽为动力的汽船 领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背景: 背景:机器生产的发展受到了动力的制约
瓦特
影响: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 影响: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 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辟了地理空间。 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辟了地理空间。
蒸汽机把英国推上世界工业主导国的地位。 蒸汽机把英国推上世界工业主导国的地位。1851年,英国工业实力 年 到达巅峰时,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一次大型展览, 到达巅峰时,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一次大型展览,其目的是向 全世界显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上图取自展览会的小册子, 全世界显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上图取自展览会的小册子, 展示了一系列英国工业界首创的机械。 展示了一系列英国工业界首创的机械。
富尔敦和他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 富尔敦和他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 号
史蒂芬孙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在行驶
美国第一列火车同马拉车赛跑
旧式纺车
手工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手工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课堂讨论
中国的科技也曾长期领先世界(如四大发 明),可是为什么没能促进生产力的飞跃? 在同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 呢?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 做鞭炮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 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 把它当饭吃” ----- 鲁迅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开始于英国:(1765—1840) 1、前提和条件:
因素
环境
形成方式
地位
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前提、根本保障
社会稳定
市场
资本
殖民扩张、圈地运动
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经济发展的基础 动力、直接原因
原料 殖民掠夺、圈地运动
劳动 力
圈地运动
一般性条件
技术 手工工场的经验积累
2. 各行业的生产发展进程
机器动力的革新
——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瓦特、1785)
改良蒸汽机
3、蒸汽机的改良和推广过程:
(1)、英国:(瓦特)
①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装有冷凝器; ②联动式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 采用曲柄结构; ③蒸汽机的改进:增加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
(2)、世界: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美广泛采用
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材料七: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研制的蒸汽轮船,试航成功; 1814年,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主要 铁路长度已近一万千米,铁路干线均已完成。
1807年,美 国人富尔顿 制成汽船 “克莱蒙号” 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 人史蒂芬孙发 明了蒸汽机车
材料一: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 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 的依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蒸汽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近水建厂 交通发达、资源丰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
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珍妮机纺出的纱线比较细, 容易断。1769年,英国钟表匠阿 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 水力纺纱机有4对卷轴,以水力作
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
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 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 现了。但一旦天气干旱,河流枯竭, 就不能运转了。
假设大家要开办一个工厂,那 么需要什么条件呢?
想一想:开办工厂需要哪些条件呢?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广大的市场
政治前提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技术人才
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又是怎样具备的?
背景: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
①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中,地主们热衷于圈地养羊,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 变世界的面貌。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⑴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 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 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⑶发明过程为:纺织---动力---交通。 ⑷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 “蒸汽时代”。
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 4.引发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5.导致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6.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进行的原因;在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研习史料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努力创新、为国家富强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①劳动力: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②资本: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此后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2)扩展: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从工场到工厂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资产阶级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则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7课_第一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机
采矿 冶金
运输业
使用机器 手工 工场 制造机器 机器生产 工厂
18 40 年 前 后 基 本 完 成
二、从工场到工厂
1)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2)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 生产效率。
二、从工场到工厂
英国早期纺织厂
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导致了人类生产手段和形式的演进: 1)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取代了手工工场; 2)生产方式: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 3)产业结构:一二产业比重变化; 4)生活方式:出现了城市化浪潮; 5)阶级关系:社会日益分化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6)社会意识: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3、经济运行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 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工业革命 也叫产业革命,18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是资本主义由工 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 是社会关系的革命,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扩 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背景 2、经过 1)生产领域: 棉纺织业开始技术革命 冶金、采煤等行业的革命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纺织工人哈格里夫 斯发明的珍妮纺纱 机标志着工业革命 的开始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英国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的 水力纺纱机
技工克隆普顿发明的骡机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重要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首发)
(一)政治前提:
(二)条件:
1、资本: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扩大 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劳动力: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工场; 3、原料:海外殖民掠夺,攫取工业材料; 4、市场:不断地殖民扩张,使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5、技术: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分工协作,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和知识。
政治上: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 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 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 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上: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天朝上国” 的梦幻破灭了。
所谓的“建设性的使命”是指客 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方式的社 会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对中国的影响?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 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 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所谓的“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 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 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破坏性使命”表现在 哪些方面?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建设 性的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
清政府设立了总理事务衙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 的外交机构,加强了与外国的联系,是清朝中央机构开 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经济上
近 代 工 业 产 生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 :林则徐 魏源 洋务派 农民阶级 : 洪秀全 洪仁玕 民族资产阶级 : 早期的维新派
英国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3年凯伊· 约翰 飞梭 1764年詹姆士·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9年克伦普敦 走锤纺骡 1802年詹姆斯· 瓦特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1815年 汉· 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威廉· 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为什么第一次科技革 命在中国没有得到发 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二)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大工业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工 厂取代工场。
(三)社会经济结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四)社会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五)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 立阶级。 (六)社会意识:自由主义兴起。 (七) 对世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