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1、焊接方法:

手工钨极氩弧焊

2、焊接材料:

不锈钢药芯焊丝不锈钢实心焊丝

3、焊接工艺参数:见焊接工艺卡

4、焊前准备:

(1)检查焊接设备,按焊接工艺卡调整电弧电压、焊接电流、钨极等焊接工艺参数。(2)焊前100-150℃烘干不锈钢药芯焊丝。

5、焊接工艺:

(1)清理焊件坡口及其两侧各宽20mm范围内的油、污、锈等杂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清理不锈钢焊丝表面油污等赃物。

(2)组对焊接接头,注意按图纸及工艺卡要求留出间隙。

(3)使用焊接活性剂时,将活性剂与丁酮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均匀涂抹在坡口面内,待丁酮挥发后再施焊。渗透剂的用量要适当,若太少,熔池粘度降低不多,流动性改善不明显;若太多,熔池粘度降低太多,流动性变差。

(4)定位焊采用与打底焊相同的焊丝和工艺,定位焊缝长10~15mm,定位点固2—3处。(5)第一层氩弧焊打底焊焊接,使用不锈钢药芯焊丝,打底焊应一次连续完成,避免停弧以减少接头,焊接时发现有缺陷,如夹钨、气孔等应将缺陷清除,不允许通过重复熔化的方法来消除缺陷。电弧熄灭后,焊枪喷嘴仍要对准熔池,以延续氩气保护,防止氧化。

(6)使用不锈钢实心焊丝进行第二层以后的层焊和罩面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P≥10Mpa产品的对接焊接接头的X 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

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

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4.2 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 透照厚度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 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表1 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级) 公称厚度(T)范围、mm 应识别丝号丝径(mm)

3.5~5 15 0.125

>5~7 14 0.16

>7~10 13 0.20

>10~15 12 0.25

>15~25 11 0.32

>25~32 10 0.40

表2 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级) 透照厚度(W)范围、mm 应识别丝号丝径(mm)

3.0~

4.5 15 0.125

>4.5~7 14 0.16

>7~11 13 0.20

>11~15 12 0.25

>15~22 11 0.32

>22~32 10 0.40 表3 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 (AB级)

透照厚度(W)范围、mm 应识别丝号丝径(mm)

3.5~5.5 15 0.125

>5.5~11 14 0.16

>11~17 13 0.20

>17~26 12 0.25

>26~39 11 0.32

表 4

象质计型号10/16 6/12 1/7

透照厚度W(mm)≤16 >16~80 >80~250

3.4.4 象质计的使用

象质计一般应放在工件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象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焊缝处。

3.4.5 透照外径≤100mm小径管焊缝时可选用通用线型象质计或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

3.4.6 当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对焊缝做周向曝光时,每隔90度放一个。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复照,则每张底片上应有象质计显示。若同时还透照纵焊缝,则纵缝透照区的远端也应有象质计显示。

3.4.7 象质计置于胶片侧时,应在象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标记。

3.5 散射线屏蔽

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法屏蔽。为验证背部散射线的影响,在每个暗盒背向工件侧贴一个“B”铅字标记(高13mm厚度1.6mm)。若在底片的黑色背影上出现B的较淡影象,就说明背散射防护不良,应予重照。但若较淡背影上出现较黑的影象,则不作为底片质量判废依据。

3.6 标记

透照部位标记由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构成。

3.6.1 定位标记

焊缝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当铅质标记用数字表示时,可不用中心标记。

3.6.2 识别标记

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部分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表示返修次数)

3.6.3 标记位置

标记一般应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外,所有标记影像不应重叠, 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

3.6.4 搭接标记除中心全景曝光外,一般放于射线源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对于曲面工件环缝,且焦距大于曲率半径时,必须放于胶片侧。

3.6.5 透照(余高磨平)封头拼缝时应在焊缝两侧放置定位标记,以利于焊缝定位

3.7 观片灯和评片要求

3.7.1 观片灯

观片灯的亮度至少应能观察最大黑度为4.0的底片,且观片窗口的漫射光亮度可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分屏蔽。

3.7.2 评片要求

评片应在评片室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

3.7.3 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底片评定范围为焊缝及两恻5mm宽的区域。

3.8黑度计

采用TD-210型黑度计和仪器自带的黑度片。黑度计误差应大小不超过0.05mm。

3.9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

3.9.1 检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并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应不不掩盖或干扰缺陷影象,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3.9.2 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方可检测。

4.检测技术

4.1 透照布置,透照方式

容器局部检测部位应优先选择焊缝交叉部位以及开孔区将被其他元件覆盖的焊缝,拼接封头,拼接管板,拼接补强圈的对接焊缝。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在可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当单壁透照不可实施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4.1.1 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布置及透照次数按JB/T4730.2-4.1.4和4.1.5条规定。

4.1.2 周向曝光

源置于圆筒形容器环焊缝的中心,一次曝光检测整条环焊缝,焦距F为D/2+2(mm),当胶片长300mm时,L3或Leff选用260mm。

4.1.3 透照方向

透照时射线束中心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

4.1.4 一次透照长度

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K进行控制。AB级检测技术纵向对接焊接接头K≤1.03,环向对接焊接接头K≤1.1。整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 JB/T4730.2附录D的曲线图确定

4.1.5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 F≥10d×b2/3或按JB/T4730.2-4.3条规定选用。

4.2曝光条件

4.2.1 应根据每台X光机、胶片和增感屏制作曝光曲线表,以此作为曝光范围,曝光量一般应≥15mA.min。

4.2.2射线能量的选择

X射线机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符合JB/T4730.2-4.2.1条的要求

4.3胶片处理

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采用手工冲洗。

4.4底片的质量

4.4.1 底片上, 定位和识别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且不得掩盖受检焊缝的影像。

4.4.2 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0≤D≤4.0。

4.4.3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

4.4.4 底片上的象质计灵敏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4.4.5底片上黑度均匀部位(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应能清晰看到所要求的金属丝影像,且长度不小于10mm 。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二根金属丝。

4.4.6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得有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妨碍底片准确评定的伪缺影像。

4.5质量分级

4.5.1 根据对接焊接接头中存在缺陷的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分为Ⅰ、Ⅱ、Ⅲ、Ⅳ级。

4.5.1.1 Ⅰ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4.5.1.2 Ⅱ级、Ⅲ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焊透和未熔合。

4.5.1.3 对接焊接接头中缺陷超Ⅲ级者为Ⅳ级。

4.5.2 圆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圆形缺陷用圆形缺陷评定区进行质量分级评定,圆形缺陷评定区为一个与焊缝平行的矩形,其尺寸见表5。圆形缺陷评定区应选在缺陷最严重的区域。

4.5.3长宽比小于等于3的气孔、夹渣、夹钨等缺陷定义为圆形缺陷,它可以是圆形、椭圆型、锥型或带尾巴等不规划形状。

4.5.4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的陷按表6换算成点数,按表7的规定评定对接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

表5 缺陷评定区

母材公称厚度 T ≤25 >25~100

评定区尺寸10×10 10×20

表6 缺陷点数换算表

缺陷长径(mm)≤1 >1~2 >2~3 >3~4 >4~6 >6~8 >8 缺陷点数 1 2 3 6 10 15 25

表7 各级别允许的圆形缺陷点数

评定区(mm×mm)10×10 10×20

母材公称厚度 T ≤10 >10~15 >15~25 >25~50 >50~100 Ⅰ级 1 2 3 4 5

Ⅱ级 3 6 9 12 15

Ⅲ级 6 12 18 24 30

Ⅳ级缺陷点数大于Ⅲ级者或缺陷长径大于T/2

注:当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板的厚度。

4.5.5 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8的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点数。质量等级为Ⅰ级的对接

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5mm的Ⅱ级对接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

不得多于10个,超过时对接焊接接头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

表8 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

母材公称厚度 T 缺陷长径

≤25 ≤0.5

>25~50 ≤0.7

4.5.6 条形缺陷的质量分级

长宽比大于3的气孔、夹渣、夹钨等缺陷定义为条形缺陷,条形缺陷按表9的规定进行分

级评定。

表9 条形缺陷的分级

级别单个条形缺陷最大长度一组条形缺陷累计最大长度

Ⅱ ≤T/ 3(最小可为4mm )且≤ 20 在长度为12T 的任意选定条形缺陷评定区内,相邻缺陷

间距不超过6L 的任一组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应不超过

T ,但最小可为4

Ⅲ ≤2T/ 3(最小可为6mm )且≤ 30 在长度为6T 的任意选定条形缺陷评定区内,相邻缺陷间

距不超过3L 的任一组条形缺陷的累计长度应不超过T ,

但最小可为6

大于Ⅲ级者

注1: L 为该组条形缺陷中最长缺陷本身的长度;T 为母材公称厚度,当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值。

注2:条形缺陷评定区是指与焊缝方向平行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矩形区,T ≤25mm ,宽度为4mm ; 25 mm <T ≤100mm ,宽度为6mm 。

注3: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条形缺陷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邻缺陷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较短缺陷长度时,应作为1个缺陷处理,其间距也应计入缺陷长度之中。 4.6 综合评级

4.6.1 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进行综合评级。

4.6.2 综合评级的级别如下确定:对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分别评定级别,将两者级别之和减 一作为综合评级的质量级别。

4.6.3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按JB/T4730.2/6.1~6.1.9条射线检测质量分级评定。

4.7射线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4.7.1射线检测记录

射线检测现场原始记录及检测位置图由Ⅰ、Ⅱ级检测人员按规定填写并签字认可。 4.7.2 底片评定记录由Ⅱ级人员初评、复评并签字认可。 4.7.3射线检测报告

射线检测报告应准确、完整,并经Ⅱ级以上相应责任人员签字认可。

4.7.4射线检测报告资料和底片由档案室存档,至少保存7年。7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的角焊缝的渗透检测

1.1.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1.2 检测人员的未经骄正或经骄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每年应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1.1.3 渗透材料易燃、有毒,操作者应配带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

1.2 渗透材料和工具

1.2.1 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剂由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组成。对同一处检测工件,不同类型的检测剂禁止混用。

1.2.2 镀铬试块

镀铬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1.2.3 试块的清洗和保存

试块使用后要用丙酮进行彻底的清洗。清洗后,在将试块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体(体积混合比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用其它有效方法保存。

1.3 渗透检测方法分类和选用

渗透检测方法选用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溶剂悬浮显像剂) 代号ⅡC-d。

1.4 被检表面的准备

1.4.1 被检测区域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护层。

1.4.2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的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至少25mm。

1.5 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应在焊后进行;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至少24小时后进行。

1.6 渗透检测基本程序

渗透检测操作的基本步骤①.预清洗、②.施加渗透剂、③.去除多余的渗透剂、④.干燥、

⑤. 施加显像剂、⑥.观察于评定。

1.7 渗透检测操作方法

1.7.1 预清洗:用清洗剂去除被检区表面的污垢、灰尘等干扰渗透的杂物。

1.7.2 施加渗透剂

通过喷涂方法施加渗透剂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被检表面湿润状态。

1.7.3 渗透时间及温度

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时间一般应≥10min。

1.7.4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用干净抹布将多余的渗透剂擦掉,将少许清洗剂喷在抹布上依次擦试,不得往复擦试。

1.7.5 施加显像剂

1.7.5.1 施加显像剂应在,工件表面自然干燥之后进行,施加显像剂之前,喷罐应摇动,以保持显像剂的悬浮状态,然后喷在整个被检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薄膜。

1.7.5.2 使用喷罐时,喷嘴距被检表面300~400mm,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30°~40°为宜。

1.7.5.3 显像时间一般不少于7min。

1.8观察

1.8.1 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min~30min内进行。如果自然光线不足,可用白炽灯在被检部位的可见光照度不少于500lx

1.8.2 辨认细小显示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观察。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处理和渗透检测。

1.9 后清洗

工件检测完毕应进行后清洗,以去除对工件有害的殘留物。

2.渗透显示的分类和记录

2.1 小于0.5mm显示不计,除确认显示迹痕是由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以外,其它任何大于或等于0.5mm的显示迹痕均应作为缺陷处理。

2.1.1 长宽比大于3的缺陷显示,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宽比小于等于3的缺陷显示,按圆形缺陷处理。

2.1.2 缺陷显示迹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线或母材的夹角大于等于30°时,作为横向缺陷处理,

其它按纵向缺陷处理。

2.1.3 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显示迹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小于等于2mm时,按一条缺陷显示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缺陷显示之和加间距。

2.2 质量分级

2.2.1 不允许任何白点和裂纹, 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2.2.2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按表1进行。

表1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

等级线性缺陷

圆形缺陷(评定框尺寸35mm×100mm)

Ⅰ不允许

d≤1.5, 且在评定框内

少于或等于1个

Ⅱ不允许

d≤4.5, 且在评定框内

少于或等于4个

ⅢL≤4

d≤8, 且在评定框内

少于或等于6个

Ⅳ大于Ⅲ级者

注:L为线性缺陷长度,mm; d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

尺寸,mm。

2.3 渗透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的存档

2.3.1 渗透检测记录

渗透检测现场原始记录及检测位置图由Ⅰ、Ⅱ级检测人员按规定填写并签字认可。

2.3.2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应准确、完整,并经Ⅱ级以上相应责任人员签字认可。

2.3.3 渗透检测报告及其他检测资料一起交档案室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7年。7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压力试验工艺规程

1. 本规程适用于P≥0.1Mpa产品的压力试验。

2. 压力试验是指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耐压试验包括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

3. 压力试验的压力应符合图样的要求,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 压力试验工作必须遵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及图样和工艺规程的规定。

5. 产品制造完成后经外观检验、焊缝无损检测合格,内部清扫干净后方可进行试压工作。如有焊后热处理要求的产品,必须在热处理后进行试压工作。

6. 压力试验前容器的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备齐全,紧固妥当。必须使用两个量程相同并经校正合格的压力表。压力表须符合下列要求:

6.1 选用的压力表必须与试验用介质相适应。

6.2 压力表的量程在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为宜,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3倍的试验压力。表盘直径不小于100mm。

6.3 低压产品使用的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2.5级,中高压产品应不低于1.5级。

7. 试验工作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试应验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容规》、GB150的有关规定及本规程的规定。

8. 压力试验时,产品的支承应考虑便于检查压力试验的情况及保持容器的稳定。

9. 产品在压力试验时,焊缝或其他密封部位有渗漏时,应在泄压后进行补焊和处理(不准带压进行补焊和处理),然后再重新试压。

10. 压力试验场地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经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安全主管部门认可。压力试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压力试验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在现场停留。

12. 液压试验的要求

12.1 凡在试验时,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液体在低于沸点(闪点)的温度下都可做为液压试验的介质,一般采用水作为试压介质。

12.2 试压用水必须洁净。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产品当用水做介质进行液压试验时,试验结束应将水渍清除干净,并应严格控制水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

12.3 试验温度

12.3.1 碳钢产品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低于5℃;不锈钢产品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按图样规定。

12.4 试验方法

12.4.1 试验时,一般在容器顶部设排气口,使容器内充满液体。容器外表面应保持干燥。

12.4.2 充液后封闭排气口,待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的时间,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如有渗漏,降压修补后应重新试压。保压期间,不得采用连续加压以保持试验压力不变,不得带压紧固螺栓。

12.4.3 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液体排放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

12.5 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后,符合下列情况即认为合格:

12.5.1 无渗漏;

12.5.2 无可见的变形;

12.5.3 试验过程中无异常响声;

12.5.4 对抗拉强度规定下限值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表面经无损检测未发现裂纹.

13 气压试验要求

13.1 由于结构或支承原因不能向压力容器内充灌液体,以及运行条件不允许残留试验液体的压力容器,可按设计图样进行气压试验。试验时容器上应加装安全装置。

13.2 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试验场地应有安全措施,并经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安全部门现场监督。

13.3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试验气体温度不得低于15℃,其他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试验气体温度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13.4气压试验时应先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然后降到规定试验压力的87%,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严禁带压紧固螺栓。

13.5 气压试验过程中,压力容器无异常响声,经肥皂液或其他检漏方法检查无漏气,无可见变形即为合格。

14. 气密性试验要求

14.1 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对设计图样上要求做气压试验的容器,是否做气密性试验,按设计图样的规定。

14.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的试验气体温度不得低于5℃,其他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按设计图样的规定。

14.3 试验所用的气体按13.2的规定。设计图样有规定的按设计图样规定。

14.4 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

14.5 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不少于30分钟,经检查无渗漏即为合格。

15. 压力试验进行时,如发现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加压装置发生故障或压力表失灵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待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进行试验。

16. 技术部下达的有关的通知单是本工艺规程的补充,当与本工艺规程不一致时,按技术部通知单执行。

17. 本规程若与国家或行业有关法规、标准不一致时,本规程、规定较为严格的,按本规程规定执行,本规程规定未达到国家或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规定时,按有关法规、标准执行。

手工钨极氩弧焊接工艺指导规程

手工钨极氩弧焊接工艺操作规程 ,保护电极和溶池不受大气有害气体的危害。 (一)手工钨极氩弧焊工艺参数 20~30A 的 、 ,也会使焊缝氧 化或产生焊透不匀等缺陷。应在保证良好视线的前提下短弧操作。通常电弧电压的选用范围是10~20V 。 4、焊丝直径和氩气流量: D=(2.5-3.5)d D---表示喷嘴直径(mm )d---表示钨针直径(mm ) 空气侵入。气体流量取决于喷嘴形状、尺寸、坡口形式、焊接电流及喷嘴与工件间

距 Q=KD Q—表示氩气流量(L/min)D---表示喷嘴直径(mm) K—表示系数K值=0.8~1.2 5、钨极伸出长度: 5~10 颜色观察法以鉴别气体保护效 ;铝焊缝表面呈银白本色。 2.电源种类和极性的选择: 金属 类别 碳钢 3.坡口形式和尺寸: 常用坡口形式有V形、U形、双面V形和V-U组合形等。

(三)焊前清理及预热: 1、焊前清理:施焊前必须严格清理焊接区及填充焊丝,去除氧化膜、油脂及水分。工件表面未形成氧化膜时,可用丙酮进行脱脂处理,当已生成氧化膜时应进行酸化处理或用机械法打磨掉,焊前再用丙酮去污。 2、预热:黑色金属焊接一般不须预热,δ> 26mm时,可适当预热。预热可加快焊接速度、防止过热、减少合金元素烧损,并利 (四) 1 缝长 接口口融合。 2、引弧:可采用短路接触法引弧,既钨极在引弧板上轻轻接触一下并随即抬起2mm左右即可引燃电弧。使用普通氩弧焊机, 3~5mm 3、填丝施焊: 75~80 150~200 以防扰乱氩气保护。不能象气焊那样在熔池中搅拌, 或者将焊丝端头浸入熔池中不断填入并向前移动。视装配间隙大小,焊丝 与焊枪可同步缓慢地稍做横向摆动,以增加焊缝宽度。防止焊丝与钨极接触、碰撞 ,打底焊应1次连续完成,避免停弧以减少接头。焊接时发现有缺陷,如加渣、气孔等应将缺陷清除,

氩弧焊的焊接方法与工艺

氩弧焊的焊接方法 ?教学目的:掌握好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前准备、运焊把、送丝、引弧、焊接、收弧的技巧 ?具体要求: ?1、了解焊弧焊的原理、特点和分类 ?2、掌握好氩弧焊焊前准备和焊接方法 ?3、掌握好氩焊在焊接过程中产的缺陷和解决的办法 ?4、适用于有接焊接基础人员,其焊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内部和外观要求有较高要求的标准焊件。 ?1、氩弧焊的原理: ?氩弧焊是使用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气电保护焊的焊接方法。?2、氩弧的特点: ?(1)焊缝质量高,由于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与金属起化学反应,合金元素不会被烧损,而氩气也不熔于金属,焊接过程基本上是金属熔化和结晶的过程,因此,保护较果好,能获得较为纯净及高质量的焊缝?(2)焊接变形应力小,由于电弧受氩气流的压缩和冷却作用,电弧热量集中,且氩弧的温度又很高,故热影响区小,故焊接时应力与变形小,特别造用于薄件焊接和管道打底焊。 ?(3)焊接范围广,几乎可以焊接所有金属材料,特别适宜焊接化学成份活泼的金属和合金。 ?3、氩弧焊的分类: ?氩弧焊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钨极氩弧焊(不熔化极)和熔化极氩弧焊。根据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手工、半自动和自动氩弧焊。根据电源又可以分为直流氩弧焊、交流氩弧焊和脉冲氩弧焊。 ?4、焊前准备: ?(1)阅读焊接工艺卡,了解施焊工件的材质、所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相关工艺参数,其中包括选用正确的焊机,(如焊接铝合金则需要用交流焊机),正确的选用钨极和气体流量, ?首先,要从焊接工艺卡上得知焊接电流的大小等工艺参数。然后选用钨极(一般来说直径2.4mm用的比较多,它的电流造应范围是150A—250A,铝例外)。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1、焊接方法: 手工钨极氩弧焊 2、焊接材料: 不锈钢药芯焊丝不锈钢实心焊丝 3、焊接工艺参数:见焊接工艺卡 4、焊前准备: (1)检查焊接设备,按焊接工艺卡调整电弧电压、焊接电流、钨极等焊接工艺参数。(2)焊前100-150℃烘干不锈钢药芯焊丝。 5、焊接工艺: (1)清理焊件坡口及其两侧各宽20mm围的油、污、锈等杂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清理不锈钢焊丝表面油污等赃物。 (2)组对焊接接头,注意按图纸及工艺卡要求留出间隙。 (3)使用焊接活性剂时,将活性剂与丁酮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均匀涂抹在坡口面,待丁酮挥发后再施焊。渗透剂的用量要适当,若太少,熔池粘度降低不多,流动性改善不明显;若太多,熔池粘度降低太多,流动性变差。 (4)定位焊采用与打底焊相同的焊丝和工艺,定位焊缝长10~15mm,定位点固2—3处。(5)第一层氩弧焊打底焊焊接,使用不锈钢药芯焊丝,打底焊应一次连续完成,避免停弧以减少接头,焊接时发现有缺陷,如夹钨、气孔等应将缺陷清除,不允许通过重复熔化的方法来消除缺陷。电弧熄灭后,焊枪喷嘴仍要对准熔池,以延续氩气保护,防止氧化。 (6)使用不锈钢实心焊丝进行第二层以后的层焊和罩面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P≥10Mpa产品的对接焊接接头的X 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 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

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精)

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 一、电特性参数 1.焊接电流钨极氩弧焊的焊接电流通常是根据工件的材质、厚度和接头的空间位置来选择的,焊接电流增加时,熔深增大,焊缝的宽度和余高稍有增加,但增加很少,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都会使焊缝成形不良或产生焊接缺陷。 2.电弧电压钨极氩弧焊的电弧电压主要是由弧长决定的,弧长增加,电弧电压增高,焊缝宽度增加,熔深减小。电弧太长电弧电压过高时,容易引起未焊透及咬边,而且保护效果不好。但电弧也不能太短,电弧电压过低、电弧太短时,焊丝给送时容易碰到钨极引起短路,使钨极烧损,还容易夹钨,故通常使弧长近似等于钨极直径。 3.焊接速度焊接速度增加时,熔深和熔宽减小,焊接速度过快时,容易产生未熔合及未焊透,焊接速度过慢时,焊缝很宽,而且还可能产生焊漏、烧穿等缺陷。手工钨极氩弧焊时,通常是根据熔池的大小、熔池形状和两侧熔合情况随时调整焊接速度。 二、其它参数 1.喷嘴直径喷嘴直径(指内径)增大,应增加保护气体流量,此时保护区范围大,保护效果好。但喷嘴过大时,不仅使氩气的消耗增加,而且不便于观察焊接电弧及焊接操作。因此,通常使用的喷嘴直径一般取8mm~20mm为宜。 2.喷嘴与焊件的距离喷嘴与焊件的距离是指喷嘴端面和工件间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小,保护效果越好。所以,喷嘴与焊件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小些,但过小将不便于观察熔池,因此通常取喷嘴至焊件间的距离为7mm~15mm。 3.钨极伸出长度为防止电弧过热烧坏喷嘴,通常钨极端部应伸出喷嘴以外。钨极端头至喷嘴端面的距离为钨极伸出长度,钨极伸出长度越小,喷嘴与工件间距离越近,保护效果越好,但过小会妨碍观察熔池。通常焊对接缝时,钨极伸出长度为5mm~6mm较好;焊角焊缝时,钨极伸出长度为7mm~8mm较好。 4.气体保护方式及流量钨极氩弧焊除采用圆形喷嘴对焊接区进行保护外,还可以根据施焊空间将喷嘴制成扁状(如窄间隙钨极氩弧焊)或其他形状。 焊接根部焊缝时,焊件背部焊缝会受空气污染氧化,因此必须采用背部充气保护。氩气和氦气是所有材料焊接时,背部充气最安全的气体。而氮气是不锈钢和铜合金焊接时,背部充气保护最安全的气体。一般惰性气体背部充气保护的气体流量范围为0.5~42L/min。当喷嘴直径、钨极伸出长度增加时,气体流量也应相应增加。若气流量过小,保护气流软弱无力,保护效果不好,易产生气孔和焊缝被氧化等缺陷;若气流量过大,容易产生紊流,保护效果也不好,还会影响电弧的稳定燃烧。 对管件内充气时,应留适当的气体出口,防止焊接时管内气体压力过大。在根部焊道焊接结束前的25~50毫米时,要保证管内内充气体压力不能过大,以便防止焊接熔池吹出或根部内凹。当采用氩气进行管件焊接背面保护时,最好从下部进入,使空气向上排出,并且使气体出口远离焊缝。

氩弧焊16MnDG管对接__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书评定报告书编号: 材料牌号:16MnDG+16MnDG 材料规格:Φ159×6 焊缝型式:对接焊缝 焊接方法:氩弧焊 试件编号: 填报日期:

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 ) 单位名称 预焊接工艺规程编号 日期 所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 NB47014-2011 焊接方法 氩弧焊 机械化程度: 手工 焊接接头:对接 坡口形式: V 型 衬垫(材料及规格) 无 其他 共焊3层:单道焊采用单面焊双面 成形技术焊接,先焊第一层(打底层),再 焊二层(中间层),最后焊第三层(盖面层) 都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 简图:(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与尺寸、焊层、焊道布置及顺序) 母材: 类别号 Fe-1 组别号 Fe-1-2 与类别号 Fe-1 组别号Fe-1-2 相焊或 标准号 GB/T18984材料代号 16MnDG 与标准号GB/T18984材料代号16MnDG 相焊 对接焊缝焊件母材厚度范围 1.5--12 mm 角焊缝焊件母材厚度范围 / 管子直径、壁厚范围:对接焊缝 Φ159×6 角焊缝 / 其他 无 填充金属: 氩弧焊丝 焊材类别: FeS-1-2 焊材标准: GB/T8110-2008 填充金属尺寸: Φ2.5mm 焊材型号: ER50-6 焊材牌号(金属材料代号): THT50-6 填充金属类别: Fe-1-1 其他: 无 对接焊缝焊件焊缝金属厚度范围: 5mm 角焊缝焊件焊缝金属厚度范围 / 耐蚀堆焊金属化学成份(%) C Si Mn P S Cr Ni Mo V Ti Nb 其他: 注:对每一种母材与焊接材料的组合均需分别填表 0.5-1.5 3—4 55o -60 o 6 0.5-3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1、焊接方法: 手工钨极氩弧焊 2、焊接材料: 不锈钢药芯焊丝不锈钢实心焊丝 3、焊接工艺参数:见焊接工艺卡 4、焊前准备: (1)检查焊接设备,按焊接工艺卡调整电弧电压、焊接电流、钨极等焊接工艺参数。 (2)焊前100-150℃烘干不锈钢药芯焊丝。 5、焊接工艺: (1)清理焊件坡口及其两侧各宽20mm范围内的油、污、锈等杂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清理不锈钢焊丝表面油污等赃物。 (2)组对焊接接头,注意按图纸及工艺卡要求留出间隙。 (3)使用焊接活性剂时,将活性剂与丁酮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均匀涂抹在坡口面内, 待丁酮挥发后再施焊。渗透剂的用量要适当,若太少,熔池粘度降低不多,流动性改 善不明显;若太多,熔池粘度降低太多,流动性变差。 (4)定位焊采用与打底焊相同的焊丝与工艺,定位焊缝长10~15mm,定位点固2—3处。 (5)第一层氩弧焊打底焊焊接,使用不锈钢药芯焊丝,打底焊应一次连续完成,避免停弧以减少接头,焊接时发现有缺陷,如夹钨、气孔等应将缺陷清除,不允许通过重复熔 化的方法来消除缺陷。电弧熄灭后,焊枪喷嘴仍要对准熔池,以延续氩气保护,防止 氧化。 (6)使用不锈钢实心焊丝进行第二层以后的层焊与罩面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与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P≥10Mpa产品的对接焊接接头的X 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就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氩弧焊通用焊接工艺

手工钨极氩弧焊 通 用 焊 接 工

-艺 目录 1、一般要求 2、应用范围 3、焊接准备 4、操作技术 5、焊接 6、氩气焊丝和焊条 7、焊接工艺 8质量记录 9、焊接及注意事项 10、钨极氩弧焊安全规程

11、焊接危险点危险源辩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一、一般要求 1焊接材料 1.1焊丝:用于GB的焊丝应符合GB/T8110的有关规定,对于入库时间长而有锈斑,影响使用的应予报废。 1.2保护气体的种类和质量:采用纯度大于99.99%纯氩。 1.3钨极的种类:采用钍钨极或铈钨电极,其端头的几何形状应根据电流的大小选择,采用 小电流时,端头夹角为30度。 1.4焊接设备:氩弧焊机。 1.5焊接辅助装备:安全防护用品、手锤、角向砂轮等。 1.6焊工资格:焊工必须经过南昌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培训,并且取得相应的合格项目,方可从事相关焊接工作。 1.7焊接工作必须按照技要、技术标准进行。 1.8焊接环境:当风速大于2m/s、相对湿度大于90%、雨、雪环境、焊件温度低于0C时,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焊接质量。当焊件温度在-18~0°C之间时,应将始焊点周围100mm 的母材预热到约15C再开始焊接。否则禁止施焊。 1.9焊接极性:直流正接既焊枪接负极,工件接正极。 1.10在操作过程中若有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与班组长、检验员或焊接工程师联系。 2、焊前准备 2.1根据焊接位置、持证项目、接头形式和作业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焊接辅助装置。 2.2去除坡口内、夕卜20mm范围内的水、锈、油污等杂质。

2.3根据图纸、工艺要求核对坡口形式及角度、材质、坡口尺寸及装配质量。 2.4如需要标记移植,检查标记移植情况。 2.5检查所用设备是否完好情况。 2.6不锈钢管焊接的接头,应内部充氩保护,保护时,管子两头和管子四周的孔应该用美纹纸或铁板封住,以增强保护效果。 2.7试焊,根据表1调节焊接参数。 表1 焊接参数 母材厚度接头形式电流(A)电压(V)焊丝规格电极尺寸气体流量喷嘴尺寸喷嘴到工件距离 3.0-6.0V型坡口70-12012-16 2.0-3.2 2.58~108~12< 12 二、应用范围 不同直径的钢管及耐热合金钢管子一般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及盖面层 焊接,小直径管子可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及盖面层焊接。 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的焊接工艺,具有很多优越性,它不仅能充分保证母材根部的 良好熔透,焊缝具有良好的成型,同时可提高根部焊缝的塑性和韧性,减少焊接应力,从而可以避免产生根部裂纹,施焊中也不易出现未焊透、夹渣、气孔等缺陷。所以,已广泛用于一般重要设备,如承压管道、高压容器和高温高压锅炉中管子的焊接。 钨极氩弧焊焊接管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水平钨极自动氩弧焊(管子转动),主要用于可转动的直管子对接焊缝,另一种是全位置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枪或机头围绕管子转动),主要用于焊接不可转动的弯管,这种焊接方法多采用程控脉冲电源。 三、焊前准备 1、管件坡口及装配要求: 管件加工30C坡口角度,装配要求如图: +0.5

全套焊接工艺评定表格

焊接方法 焊接材料适用厚度范围评定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SMAW J507 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 母材、焊材质证书抄件 无损检测报告 焊后热处理报告 力学和弯曲性能试验报告 焊评施焊记录表 外观和无损检测记录表 力学性能检测记录表 结论7?14 类别、组别号 焊接工艺评定编号 ( PQR02) 焊接工艺规程编号(PWPS02) Q345R Fe-1、Fe-1-2 7mm 焊缝金属 0?14 NB/T47014- 2011 ? > 本评定按_NB/T47014-2011_标准规定,焊接试件,检验试样,测定性能,确认试验记录正确。评定结果:■合格□不合格

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 表码号:Q/CKED102-2009 共1页第1页 检验项目、评定指标及试样数量

预焊接工艺规程 表码号:Q/CKED026-2009 单位名称: 有限公司 预焊接工艺规程编号: PWPS02 日期:2011.12.18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 PQR02 焊接方法: SMAW 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功、自动): 手工 母材: 类别号 Fe-1 组别号 Fe-1-2 与类别号 Fe-1 组别号 Fe-1-2 相焊及 标准号 GB713-2008 钢 号 Q345R 与标准号 GB713-2008 钢 号 Q345R 相焊 厚度范围: 母材: 对接焊缝 6-14mm 角焊缝 不限 管子直径、厚度范围: 对接焊缝 / 角焊缝 / 焊缝金属厚度范围: 对接焊缝 0-14mm 角焊缝 _______ 不限 其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2页第

2、手工钨极氩弧焊作业指导书.

山东天元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 公司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企业标准 SDTY/GAQMSⅢ-003(2) 手工钨极氩弧焊作业指导书 2005—03—01 发布 2005—03—01实施山东天元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发布

SDTY/GAQMSⅢ-003(2) 前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珍 本标准审核人:林青友王文高 本标准批准人:沈银根 本标准自2005年03月01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公司范围内试行。 本标准由公司焊接与无损检测室负责解释。

手工钨极氩弧焊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本体受热面、锅炉本体管路、主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的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工作。本标准也适用于电站锅炉受热工仪表管道的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3—95 《不锈钢焊条》 DL/T 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 5210.7-2010《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焊接篇 SY0401-98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劳人部[1988]1号《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 HYDBP006-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焊接、热处理过程控制程序》 HYDBP018-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焊接材料管理程序》 HYDBP008-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计量管理手册》 HYDBP007-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HYDBP010-2004《压力管道安装工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 先决条件 3.1 环境 3.1.1 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3.1.1.1 风速:手工氩弧焊风速应小于2M/S。

氩弧焊通用焊接工艺

氩弧焊通用焊接工艺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手工钨极氩弧焊 通 用 焊 接 工 艺 目录 1、一般要求 2、应用范围 3、焊接准备 4、操作技术 5、焊接 6、氩气焊丝和焊条 7、焊接工艺

8、质量记录 9、焊接及注意事项 10、钨极氩弧焊安全规程 11、焊接危险点危险源辩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一、一般要求 1、焊接材料 焊丝:用于GB的焊丝应符合GB/T8110的有关规定,对于入库时间长而有锈斑,影响使用的应予报废。 保护气体的种类和质量:采用纯度大于%纯氩。 钨极的种类:采用钍钨极或铈钨电极,其端头的几何形状应根据电流的大小选择,采用小电流时,端头夹角为30度。 焊接设备:氩弧焊机。 焊接辅助装备:安全防护用品、手锤、角向砂轮等。 焊工资格:焊工必须经过南昌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培训,并且取得相应的合格项目,方可从事相关焊接工作。 焊接工作必须按照技要、技术标准进行。 焊接环境:当风速大于2m/s、相对湿度大于90%、雨、雪环境、焊件温度低于0℃时,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焊接质量。当焊件温度在-18~0℃之间时,应将始焊点周围100mm的母材预热到约15℃再开始焊接。否则禁止施焊。 焊接极性:直流正接既焊枪接负极,工件接正极。 在操作过程中若有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与班组长、检验员或焊接工程师联系。

根据焊接位置、持证项目、接头形式和作业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焊接辅助装置。 去除坡口内、外20mm范围内的水、锈、油污等杂质。 根据图纸、工艺要求核对坡口形式及角度、材质、坡口尺寸及装配质量。 如需要标记移植,检查标记移植情况。 检查所用设备是否完好情况。 不锈钢管焊接的接头,应内部充氩保护,保护时,管子两头和管子四周的孔应该用美纹纸或铁板封住,以增强保护效果。 试焊,根据表1调节焊接参数。 表1焊接参数 二、应用范围 不同直径的钢管及耐热合金钢管子一般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及盖面层焊接,小直径管子可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及盖面层焊接。 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的焊接工艺,具有很多优越性,它不仅能充分保证母材根部的良好熔透,焊缝具有良好的成型,同时可提高根部焊缝的塑性和韧性,减少焊接应力,从而可以避免产生根部裂纹,施焊中也不易出现未焊透、夹渣、气孔等缺陷。所以,已广泛用于一般重要设备,如承压管道、高压容器和高温高压锅炉中管子的焊接。 钨极氩弧焊焊接管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水平钨极自动氩弧焊(管子转动),主要用于可转动的直管子对接焊缝,另一种是全位置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枪或机头围绕管子转动),主要用于焊接不可转动的弯管,这种焊接方法多采用程控脉冲电源。

氩弧焊通用焊接工艺

氩弧焊通用焊接工艺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手工钨极氩弧焊 通 用 焊 接 工 艺 目录 1、一般要求 2、应用范围 3、焊接准备 4、操作技术 5、焊接 6、氩气焊丝和焊条 7、焊接工艺 8、质量记录

9、焊接及注意事项 10、钨极氩弧焊安全规程 11、焊接危险点危险源辩识、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一、一般要求 1、焊接材料 焊丝:用于GB的焊丝应符合GB/T8110的有关规定,对于入库时间长而有锈斑,影响使用的应予报废。 保护气体的种类和质量:采用纯度大于%纯氩。 钨极的种类:采用钍钨极或铈钨电极,其端头的几何形状应根据电流的大小选择,采用小电流时,端头夹角为30度。 焊接设备:氩弧焊机。 焊接辅助装备:安全防护用品、手锤、角向砂轮等。 焊工资格:焊工必须经过南昌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培训,并且取得相应的合格项目,方可从事相关焊接工作。 焊接工作必须按照技要、技术标准进行。 焊接环境:当风速大于2m/s、相对湿度大于90%、雨、雪环境、焊件温度低于0℃时,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焊接质量。当焊件温度在-18~0℃之间时,应将始焊点周围100mm的母材预热到约15℃再开始焊接。否则禁止施焊。 焊接极性:直流正接既焊枪接负极,工件接正极。 在操作过程中若有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与班组长、检验员或焊接工程师联系。 2、焊前准备 根据焊接位置、持证项目、接头形式和作业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焊接辅助装置。 去除坡口内、外20mm范围内的水、锈、油污等杂质。 根据图纸、工艺要求核对坡口形式及角度、材质、坡口尺寸及装配质量。 如需要标记移植,检查标记移植情况。 检查所用设备是否完好情况。 不锈钢管焊接的接头,应内部充氩保护,保护时,管子两头和管子四周的孔应该用美纹纸或铁板封住,以增强保护效果。

不锈钢焊接工艺(氩弧焊工艺)

不锈钢焊接工艺 ( 第一部分:氩弧焊接 ) 焊接工艺指导书 一氩弧焊接 1.目的 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 , 特编制本指导书。 2.编制依据 2.1.设计图纸 2.2. 《手工钨极氩弧焊技术及其应用》 2.3.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3.焊接准备 3.1. 焊接材料 焊丝: H1Cr18Ni9Ti φ0.8 、φ 1、φ1.2 、φ 1.5 、φ2.0 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领取和发放有焊材管理员统一管理。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油锈及其他污物,露出金属光泽。 3. 2. 氩气 氩气瓶上应贴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 99.95%,所用流量 6-9 升/ 分钟,气瓶中的氩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 0.5MPa ,以保证充氩纯度。 3.3. 焊接工具 3.3.1. 采用直流电焊机,本厂用WSE-315和 TIG400 两种型号焊机。 3.3.2. 选用的氩气减压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计、后开气瓶,造成高压气流直冲低压,损坏流量计;关时先关流量计而后关氩气瓶。 3.3.3. 输送氩气的胶皮管,不得与输送其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 气胶皮管代用,长度不超过 30 米。 3.4. 其它工器具 焊工应备有:手锤、砂纸、扁铲、钢丝刷、电磨工具等,以备清渣和消缺。

4.工艺参数 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选取表表一 壁厚焊丝直钨极直焊接电流 氩气流焊接喷嘴直电源焊缝余焊缝宽 mm 径 mm 径 mm A 量 L/min层次径 mm 极性高 mm 度 mm 0.8 0.8 160-8061 6 正接13 1.0 1.0 1.560-9061 6 正接14 1.2 1.0 1.580-10081-2 6 正接 1- 2.5 5 1.5 1.2 2.080-13081-2 6 正接 1-2.0 6 2.0 1.5 2.090-14082-38 正接 1-2.5 7-8 2.5 2.0 2.0100-15082-38 正接 1-2.0 8-9 3.0 2.0 3.0110-1601038 正接1-211-12 4.0 2.0 3.0120-180103-48 正接 1.5-2 12-13 5.工序过程 5.1. 焊工必须按照“考规”规定经相应试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位焊接。 5.2. 严禁在被焊件表面随意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焊接临时支撑物等。 5.3. 焊工所用的氩弧焊把、氩气减压流量计,应经常检查,确保在氩弧焊封底时 氩气为层流状态。 5.4. 接口前应将坡口表面及母材内、外壁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发出 金属光泽,清理范围为每侧各为 10-15mm,对口间隙为 2.5 ~3.5mm。 5.5. 接口间隙要匀直,禁止强力对口,错口值应小于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5.6. 接口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进行修整,严禁在间隙内添加塞物。 5.7. 接口合格后,应根据接口长度不同点 4-5 点,点焊的材料应与正式施焊相同, 点焊长度 10-15mm,厚度 3-4mm。 5.8. 打底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打底焊缝质量,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氩弧焊盖面焊接。5.9. 引弧、收弧必须在接口内进行,收弧要填满熔池,将电弧引向坡口熄弧。 5.10. 点焊、氩弧焊、盖面焊,如产生缺陷,必须用电磨工具磨除后,再继续施焊,不得用重复熔化方法消除缺陷。 5.11. 应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注意接头熔合应良好,收弧时填满熔池。为保证焊缝严密性。 5.12. 盖面完毕应及时清理焊缝表面熔渣、飞溅。

[精华]nb47014-2011承压装备工艺评定__焊接工艺评定表格

[精华]nb47014-2011承压装备工艺评定__焊接工艺评定表 格 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 单位名称 预焊接工艺规程编号日期所依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号: 焊接方法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动、自动) 焊接接头: 简图:(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与尺寸、焊层、焊道布置坡口形式: 及顺序) 衬垫(材料及规格) 其他 母材: 类别号组别号与类别号组别号相焊或标准号材料代号与标准号材料代号相焊对接焊缝焊件母材厚度范围角焊缝焊件母材厚度范围管子直径、壁厚范围:对接焊缝角焊缝其他填充金属: 焊材类别: 焊材标准: 填充金属尺寸: 焊材型号: 焊材牌号(金属材料代号): 填充金属类别: 其他 对接焊缝焊件焊缝金属厚度范围: 角焊缝焊件焊缝金属厚度范围耐蚀堆焊金属化学成份(%) C Si Mn P S Cr Ni Mo V Ti Nb

/ / / / / / / / / / / 其他: 注:每一种母材与焊接材料的组合均需分别填表 焊接位置: 焊后热处理: 对接焊缝的位置: 焊后热处理温度(?): 立焊的焊接方向:(向上、向下) 保温时间范围(h): 角焊缝位置 立焊的焊接方向:(向上、向下) 预热: 气体: 最小预热温度(?) 气体混合比流量L/min 最大道间温度(?) 保护气: 保持预热时间尾部保护气: 加热方式背面保护气: 电特性 电流种类极性焊接电流范围(A) 电弧电压(V) 焊接速度(范围) 钨极类型及直径喷嘴直径(mm) 焊接电弧种类(喷射弧、短路弧等) 焊丝送进速度(cm/min) (按所焊位置和厚度,分别列出电压和电压范围,记入入下表) 焊接工艺参数 填充金属焊接电流焊道/ 焊接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焊层方法牌号直径极性电流(A) (cm/min) (kJ/cm) V 技术措施: 摆动焊或不摆动焊摆动参数焊前清理和层间清理: 背面清根方法单道焊或多道焊(每面) 单丝焊或多丝焊导电嘴至工件距离(mm) 锤击其他: 绘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单位名称 焊接工艺评定编号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焊接方法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动、自动)

氩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氨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1、焊接方法: 手工餌极氮弧焊 2、焊接材料: 不锈钢药芯焊丝不锈钢实心焊丝 3、焊接工艺参数:见焊接工艺卡 4、焊前准备: (1 )检查焊接设备,按焊接工艺卡调整电弧电压、焊接电流、钩极等焊接工艺参数。 (2)焊前100-150°C烘干不锈钢药芯焊丝。 5、焊接工艺: (1 )清理焊件坡口及其两侧各宽20mm范围内的油、污、锈等杂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清理不锈钢焊丝表面油污等赃物。 (2) 组对焊接接头,注意按图纸及工艺卡要求留出间隙。 (3) 使用焊接活性剂时,将活性剂与丁酮以1 :1的比例混合,然后均匀涂抹在坡口面 内, 待丁酮挥发后再施焊。渗透剂的用量要适当,若太少,熔池粘度降低不多,流动性改善不明显;若太多,熔池粘度降低太多,流动性变差。 (4) 定位焊采用与打底焊相同的焊丝和工艺,定位焊缝长,定位点固2—3处。 (5) 第一层氮弧焊打底焊焊接,使用不锈钢药芯焊丝,打底焊应一次连续完成,避免停弧以减 少接头,焊接时发现有缺陷,如夹鸨、气孔等应将缺陷清除,不允许通过重复熔化的方法来消除缺陷。电弧熄灭后,焊枪喷嘴仍要对准熔池,以延续氮气保护,防止 (6) 使用不锈钢实心焊丝进行第二层以后的层焊和罩面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P2 10Mpa产品的对接焊接接头 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II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 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 -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卡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 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矢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

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钨极氩弧焊的工艺参数主要有焊接电流种类及极性、焊接电流、钨极直径及端部形状、保护气体流量等,对于自动钨极氩弧焊还包括焊接速度和送丝速度。 脉冲钨极氩弧焊主要参数有 Ip 、 tp 、 Ib 、 tb 、 fa 脉幅比 RA = Ip / Ib 、脉冲电流占空比 Rw = tp / tb+ tp (1) 钨极氩弧焊工艺参数 1) 焊接电流种类及大小一般根据工件材料选择电流种类,焊接电流大小是决定焊缝熔深的最主要参数,它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厚度、接头形式、焊接位置,有时还考虑焊工技术水平 ( 钨极氩弧时 ) 等因素选择。 2) 钨极直径及端部形状,钨极直径根据焊接电流大小、电流种类选择。 钨极端部形状是一个重要工艺参数。根据所用焊接电流种类,选用不同的端部形状。尖端角度α 的大小会影响钨极的许用电流、引弧及稳弧性能。表1列出了钨极不同尖端尺寸推荐的电流范围。小电流焊接时,选用小直径钨极和小的锥角,可使电弧容易引燃和稳定;在大电流焊接时,增大锥角可避免尖端过热熔化,减少损耗,并防止电弧往上扩展而影响阴极斑点的稳定性。 表1 钨极尖端形状和电流范围(直流正接)

钨极尖端角度对焊缝熔深和熔宽也有一定影响。减小锥角,焊缝熔深减小,熔宽增大,反之则熔深增大,熔宽减小。 3) 气体流量和喷嘴直径在一定条件下,气体流量和喷嘴直径有一个最佳范围,此时,气体保护效果最佳,有效保护区最大。如气体流量过低,气流挺度差,排除周围空气的能力弱,保护效果不佳:流量太大,容易变成紊流,使空气卷入,也会降低保护效果。同样,在流量子定时,喷嘴直径过小,保护范围小,且因气流速度过高而形成紊流;喷嘴过大,不仅妨碍焊工观察,而且气流流速过低,挺度小,保护效果也不好。所以,气体流量和喷嘴直径要有一定配合。一般手工氩弧焊喷嘴孔径和保护气流量的选用见表2。 表2 喷嘴孔径与保护气流量选用范围 4) 焊接速度焊接速度的选择主要根据工件厚度决定并和焊接电流、预热温度等配合以保证获得所需的熔深和熔宽。在高速自动焊时。还要考虑焊接速度对气体、保护效果的影响。焊接速度过大,保护气流严重偏后,可能使钨极端部、弧柱、熔池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必须采用相应措施如加大保护气体流量或将焊炬前倾一定角度,以保持良好的保护作用。 5) 喷嘴与工件的距离距离越大,气体保护效果越差,但距离太近会影响焊工视线,且容易使钨极与熔池接触而短路,产生夹钨,一般喷嘴端部与工件的距离在 8 ~ 14mm 之间。 表3 列出了几种材料钨极氩弧焊的参考焊接条件。 表3 铝及铝合金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接条件例(交流)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1 总则 本通用工艺适用于我公司采用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钨极氩弧焊及熔化极CO2气体保护焊工艺的各类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 2 焊工 2.1 焊工必须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并取得焊工合格证,方能在有效期内从事合格项目的焊接工作。 2.2 焊接前焊工必须了解所焊焊件的钢种、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要点。 3 焊接方法 3.1 下列焊缝一般采用埋弧焊 3.1.1 10≤δ≤60的拼接焊缝; 3.1.2 直径φ≥1000mm且δ≥10mm的A、B缝内、外口;600mm≤直径φ<1000mm 的A、B缝外口。 3.2 下列焊缝一般采用手工焊: 3.2.1 直径φ≥1000mm且δ<10mm的A、B缝内、外口; 3.2.2 600mm≤直径φ<1000mm的A、B缝内口 3.2.3 直径φ≥89mm接管与法兰B类缝外口; 3.2.4 C、D 类焊缝。 3.3 下列焊缝一般采用钨极氩弧焊: 3.3.1 直径φ≥1000mm 且δ≤8mm的A、B类缝打底焊; 3.3.2 600mm≤直径φ<1000mm的A、B类缝打底焊; 3.3.3 直径φ≥89mm接管与法兰B类缝打底焊; 3.3.4 φ<89mm的接管与法兰B缝焊接; 3.3.5 图样要求采用氩弧焊的C、D类焊缝焊接。 3.4 下列焊缝一般采用熔化极CO2气体保护焊: 3.4.1 塔器的裙座和底座环的焊接; 3.4.2 容器和换热器等设备的鞍座和支座的焊接。 4 焊接材料 4.1 根据产品图纸或JB/T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的规定选用相应的焊接材料。 4.2 焊条、焊丝、焊剂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经验收或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 焊条存放处必须干燥,焊条应堆放整齐,分类、分牌号存放,避免混乱。 4.4 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烘烤,焊条领用时须用焊条筒存放,随取随用。连续使用的焊剂应过筛,除去其中的尘土和粉末。 4.5 焊丝表面应无铁锈、氧化皮、油污等污物。 4.6 焊接用保护气体的纯度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有含水量要求的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 5 焊缝坡口形式与基本尺寸 5.1 采用手工焊的坡口形式和基本尺寸规定如下: 5.1.1 单面V 型坡口见图5.1.1。 5.1.2 不对称X 型坡口见图5.1.2。

焊接工艺评定一览表

焊接工艺评定一览表版次编号共页 0顺序号第1 页 序号工艺 评定 编号 焊接 方法 母材焊接材料接 头 型 式 层/道 预热/层 间温度 热处理 规范参数 备注牌号厚度牌号规格 电流 (A) 电压 (V) 焊速 (cm/min) 1 QL001GTAW SMAW 15CrMoR δ30 H13CrMoA (ER55-B2) R307 (E5515-B2) φ2 φφ4 φ5 DU 1 1-n/1 1/1 2-n/1 ≥150 150-350 650℃/ 280min 125-140 120-130 160-180 190-210 14-16 22-26 10-13 12-18 氩气流量 9-11L/min 2 QL002 SMAW Q245R δ16 J427 (E4315) φφ4 φ5 DX 1/1 2-n/1 ≤300 100-120 150-170 180-200 22-26 12-16 3 QL003 SAW Q245R δ16 H08MnA /HJ431 (F4A2-H08A) φ4 DV 2 正反 1-3/1 500-600 36-38 38-40 4 QL004 GTAW Q245R δ6 H08Mn2SiA (ER49-1) φ2 DV 1 1-2/1 100-120 130-150 12-14 9-14 氩气流量 8-11L/min 5 QL005 SMAW Q345R δ6 J507 (E5015) φφ4 DV 2 1/1 2-n/1 100-130 150-165 22-25 22-26 12-16 6 QL006 SMAW Q345R δ16 (J507) E5015 φφ4 φ5 DX 1/1 2-n/1 100-130 150-170 180-200 22-26 13-16 7 QL007 GTAW Q345R δ6 H08Mn2SiA (ER50-6) φ2 DV 1 1-2/1 100-120 130-150 12-15 13-16 9-12 10-13 氩气流量 8-11L/min 8 QL008 GTAW Q345R δ16 H08Mn2SiA (ER50-6) φ2 DU 1 1-3/1 110-130 140-160 12-15 12-17 9-12 10-14 氩气流量 9-11L/min 1

船舶钨极氩弧焊焊接通用工艺

船舶钨极氩弧焊焊接通用工艺

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 一、概述 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气体保护焊。 1.氩弧焊的特点: 1)氩气保护性能优良,焊接时不必配制相应的焊剂或熔剂,基本上是 金属熔化与结晶的简单过程,能获得较为纯净及质量高的焊缝。 2)由于电弧受到氩气流的压缩和冷却作用,电弧热量集中,同时氩弧 的温度又很高。因此,热影区很窄,焊接变形与应力均小,裂纹倾向也小, 这尤其适用于薄板焊接。 3)因是明弧焊,操作及观察较方便,故容易实现焊接过程的机械化和 自动化。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各种空间位置的焊接。 4)可焊的材料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的金属材料都可进行氩弧焊,特别 适宜焊接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和合金。通常,多用于焊接铝、钛、镁、铜 及合金,低合金钢,不锈钢及耐热钢等。

2.氩弧焊的分类:氩弧焊按所用的电极不同,分为不熔化极(钨极)氩弧 焊和熔化极氩弧焊两类。 钨极氩弧焊是采用高熔点的钨棒作为电极,在氩气层流保护下利用钨极与焊件之间的电弧热量,来熔化加入的填充焊丝和基本金属,以形成焊缝。而钨极本身是不熔化的,只起发射电子产生电弧的作用。 二、钨极氩弧焊焊接材料 1.氩气 氩气是在液态空气分馏制氧时获得的副产品。它是一种理想的保护气体。各种金属材料焊接时,对氩气纯度有不同的要求。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和合金,氩气纯度要求更高。如果氩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氮、二氧化碳和水分等,将会降低氩气的保护性能,对焊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生产的氩气可达到99.99%的纯度,所以能够满足氩弧焊的工艺要求。 2.钨极 对氩弧焊用电极材料的要求是:电子发射能力强,电弧稳定性好,耐高温不易熔化,有较大的许用电流;强度高,防腐性好,不易损耗。 目前所用材料主要有:纯钨、钍钨、铈钨三种。钍钨极就是在纯钨中加入1~3%氧化钍;铈钨极就是在纯钨中加入2%氧化铈。由于铈钨极没有放射性,同时,在电子发射、能力工艺性能、损耗程度、引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钍钨极。因此,铈钨极是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我厂常用钍钨棒作为钨极。 3.焊丝 一般选用与被焊材料相同或相似成分的焊丝。钨极手工氩弧焊的填充丝,也可采用与焊件相同的板材切成条料使用。 焊丝提供相应的焊接材料化学成份和力学性能,并提供船级社的证书。 三、钨极氩弧焊设备 钨极氩弧焊按施工方式有手工焊、半自动焊和自动焊。半自动焊是指填充焊丝的送进由机械完成,而焊接操作由人工进行。所用焊枪比手工焊时增加了输送填充焊丝的金属软管。自动焊是指焊接操作是由机、电系统按设计程序自动完成。除完成基本的程序循环提前送气、自动引弧、工件或焊枪运行、焊接电流递增、切换焊接电流、焊接电流衰减、工件或焊枪停止运行和滞后送气外,有的自动焊机还具备弧长自动调节、焊缝跟踪、焊丝摆动等功能。 目前,厂里多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设备主要包括主电路系统、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一览表

编制说明 根据“关于执行《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 47014-2011)的意见(质检特函〔2011〕102号) ”文件精神,依据NB/T 47014-2011标准,质量安全部、焊试室共同将原有的焊接工艺评定进行了分类整理、补充。现有:符合JB4708-2000的工艺评定是187项;符合JB4734-2002《铝制焊接容器》的工艺评定是3项、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工艺评定17项。另有符合GB50236-19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工艺评定13项、符合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国际性规范)第Ⅸ卷的焊接工艺评定(2007版)评定1项。具体见目录。 需要说明的是: 1.焊接工艺评定编号: 编号由焊接工艺评定代号、顺序号、接头型式、试件规格、材料类组、焊接方法、坡口型式、焊接位置代号组成。 HGP-焊接工艺评定代号。 顺序号编排从001、002、003……。 接头型式代号:B——板对接;G——管对接;J——角接接头。 试件规格:板件用厚度表示;管件用直径×壁厚表示。 材料类组别号见相应评定标准。 焊接方法代号: S-手工电弧焊;W/S-手工钨极氩弧焊; M-埋弧自动焊;Q-气保焊;F-药芯焊丝自保护半自动焊。 坡口型式及代号见有关国家标准。如V——V型坡口;X——VX型坡口;K——K型坡口等。 焊接位置代号:1G——板对接平焊,或管对接水平转动;2G——板对接横焊,管对接垂直固定; 3G——板对接立焊;4G——板对接仰焊; 5G——管对接水平固定;6G——管对接45°固定; 2F——平角焊;3F——立角焊;4F——仰角焊;5F(5FG)——管板水平固定焊;6F(6FG)——管板45°固定焊。 1 /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