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聚体分析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精)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精)

FHZDZTR0009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F-HZ-DZ-TR-0009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筛分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2 原理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 >0.25mm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

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两种,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组成用干筛法测定,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组成用湿筛法测定。

筛分法根据土壤大团聚体在水中的崩解情况识别其水稳定性程度,测定分干筛和湿筛两个程序进行,最后筛分出各级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分别称其质量,再换算为占土样的质量百分数。

注 1:湿筛法不适用于一般有机质含量少的、结构性差的土壤,因这些土壤在水中振荡后,除了筛内留下一些已被水冲洗干净的石块、砾石和砂粒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部通过筛孔进入水中。

注 2:粘重的土壤风干后会结成紧实的硬块, 即使用干筛法将其分成不同直径的粒级, 也不能代表它们是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

3 仪器3.1 平口沉降筒, 1000mL ,带有橡皮塞。

3.2 水桶(搪瓷桶或铁桶 ,直径不小于 40cm ,高不小于 45cm 。

3.3 套筛, 高 5cm , 直径 20cm , 孔径分别为 10mm 、 7mm 、 5mm 、 3mm 、2mm 、 1mm 、 0.5mm 、 0.25mm ,共 8个,有底和盖,并附有能装 5个套筛的铁架子1个。

3.4 团聚体分析仪,手摇或电动,含 4套筛子,每套有 6个筛子,孔径分别为 5mm 、3mm 、 2mm 、 1mm 、 0.5mm 、 0.25mm ,电动团聚体分析仪在水中上下振荡速度为每分钟 30次。

3.5 白铁盒或铝制盒, 10cm ×10cm ×10cm 。

4 操作步骤4.1 采样:通常是采耕层土壤,根据需要也可分层采样。

采样时要注意土壤的湿度,最好在土不沾铲,接触不变形时为宜。

实验八 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分析实验

实验八 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分析实验

实验八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分析1. 实验目的与方法原理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土壤团聚体分析仪测定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

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0.25mm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

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两种,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组成用湿筛法测定。

湿筛法根据土壤大团聚体在水中的崩解情况识别其水稳定性程度,测定分干筛和湿筛两个程序进行,最后筛分出各级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分别称其风干后的质量,再换算为占原风干土样总质量的百分数。

2. 仪器(1)白铁(铝)盒,10cm×10cm×10cm;(2)套筛,高5cm,直径20cm,孔径分别为8mm、5mm、2mm、1mm、0.5mm、0.25mm,共7个,有底和盖;(3)团聚体分析仪,含4套筛子,每套有5个筛子,孔径分别为5mm、2mm、1mm、0.5mm、0.25mm,另有4个配套的水桶,电动团聚体分析仪在水中上下振荡速度为30次/分钟,振幅4cm左右;(4)Φ12cm的蒸发皿,5个/组;(5)喷雾器、胶头滴管。

3. 操作步骤(1)采样:通常是采耕层土壤,根据需要也可以分层采样。

采样时要注意土壤的湿度,最好在土不沾铲,接触不变形时为宜。

在田间多点(3-5点,耕层样不少于10个点)采集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剥去与铲面接触变形的部分,采样量1.5- 2.0 kg。

样品放入白铁盒或铝制盒,以保持土壤的结构状态。

装样和运输时要避免震动或翻倒。

运回实验室内,沿土壤的自然结构轻轻地剥开,将原状土剥成直径为10mm-12mm的小土块,同时防止因外力的作用而变形,并剔去粗根和小石块。

将土样摊平,置于透气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

(2)干筛分析:将风干的土样混匀,取其中一部分(一般不小于1kg,精确至0.1g)。

用孔径分别为8mm、5mm、2mm、1mm、0.5mm、0.25mm筛子进行筛分(筛子附有底和盖)。

实验四土壤团聚体组成测定

实验四土壤团聚体组成测定

实验四 土壤团聚体组成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团聚体即团粒结构,是指土壤所含的大小不同、形状不一、有一定孔隙度和机械稳 定性的团聚体之和,是鉴定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之一。

根据其在静水或流水中的崩解情况, 分为水稳性和非水稳性团粒结构两种。

测定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利于农业上及时采取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促进作物高产。

二、图样采集处理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干不湿时采集土样,深度依需要而定,但应尽量保持原状,带回室 内后,将土块轻轻剥成 10­12mm直径的小块,弃去粗根和小石块,然后将图样风干。

三、测定方法(一) 仪器:1000ml 沉降瓶,白铁水桶、土壤筛干筛、湿筛各一套,并附有装筛子的架子、 天平(感量 0.01g)、铝盒、烘箱、干燥器、震筛机(机械筛分用)(二) 操作步骤1. 干筛称取风干土样 1000g,通过孔径为 10、7、5、3、2、0.5、0.25mm的筛组进行干筛,摇 动 10 个来回,取上两层,余者摇 5 个来回,筛完后将各层样品分别称重(精确到 0.01g), 计算各级干筛团聚体百分含量,计入结果表内。

机械筛分:10 秒钟——5 秒钟2. 湿筛(1)根据干筛法求得的各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将风干样品按比例配成 50g;(2)为防止堵塞筛孔,故不把 0.25mm 的团聚体倒入准备湿筛的样品内,但在计算时需 计入这一数据。

(3)将配好的样品倒入 1000ml 沉降瓶,沿瓶壁徐徐注水浸润土壤至饱和,浸泡10 分钟, 再缓缓注满,橡皮塞封口。

(4)数分钟后颠倒沉降瓶,直至瓶中样品完全沉淀,再倒转,往复 6 次。

(5)将湿筛组用薄板夹住放入盛有水的大铁桶中,水面高出筛组约 10cm(6)将沉降瓶倒立进入顶层晒面,轻轻移去盖子,使土粒落在筛子上(持续到溶液基本 澄清为止),盖上塞子,取出沉降瓶。

(7)手压顶部盖子缓提速降,上下 10次取上 2层,再 5 次取其余层(8)将各层的土粒借白瓷盘和洗瓶转移到铝盒中,倾去上清液,105℃烘干称重(精确到0.01g),然后计算各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并计入结果表内。

实验四土壤团聚体组成测定

实验四土壤团聚体组成测定

实验四 土壤团聚体组成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团聚体即团粒结构,是指土壤所含的大小不同、形状不一、有一定孔隙度和机械稳 定性的团聚体之和,是鉴定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之一。

根据其在静水或流水中的崩解情况, 分为水稳性和非水稳性团粒结构两种。

测定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利于农业上及时采取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促进作物高产。

二、图样采集处理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干不湿时采集土样,深度依需要而定,但应尽量保持原状,带回室 内后,将土块轻轻剥成 10­12mm直径的小块,弃去粗根和小石块,然后将图样风干。

三、测定方法(一) 仪器:1000ml 沉降瓶,白铁水桶、土壤筛干筛、湿筛各一套,并附有装筛子的架子、 天平(感量 0.01g)、铝盒、烘箱、干燥器、震筛机(机械筛分用)(二) 操作步骤1. 干筛称取风干土样 1000g,通过孔径为 10、7、5、3、2、0.5、0.25mm的筛组进行干筛,摇 动 10 个来回,取上两层,余者摇 5 个来回,筛完后将各层样品分别称重(精确到 0.01g), 计算各级干筛团聚体百分含量,计入结果表内。

机械筛分:10 秒钟——5 秒钟2. 湿筛(1)根据干筛法求得的各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将风干样品按比例配成 50g;(2)为防止堵塞筛孔,故不把 0.25mm 的团聚体倒入准备湿筛的样品内,但在计算时需 计入这一数据。

(3)将配好的样品倒入 1000ml 沉降瓶,沿瓶壁徐徐注水浸润土壤至饱和,浸泡10 分钟, 再缓缓注满,橡皮塞封口。

(4)数分钟后颠倒沉降瓶,直至瓶中样品完全沉淀,再倒转,往复 6 次。

(5)将湿筛组用薄板夹住放入盛有水的大铁桶中,水面高出筛组约 10cm(6)将沉降瓶倒立进入顶层晒面,轻轻移去盖子,使土粒落在筛子上(持续到溶液基本 澄清为止),盖上塞子,取出沉降瓶。

(7)手压顶部盖子缓提速降,上下 10次取上 2层,再 5 次取其余层(8)将各层的土粒借白瓷盘和洗瓶转移到铝盒中,倾去上清液,105℃烘干称重(精确到0.01g),然后计算各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并计入结果表内。

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吸管法

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吸管法

FHZDZTR0010 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吸管法F-HZ-DZ-TR-0010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吸管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2 原理土壤中小于0.25mm的团聚体为微团聚体。

土壤中由原生颗粒所形成的微团聚体标志着土壤在浸水状况下的结构性能和分散强度。

土壤微团聚体测定与土壤颗粒组成吸管法测定基本相同,也是根据司笃克斯定律,利用不同直径微团聚体的沉降时间不同,将悬浮液分级。

所不同的是在颗粒分散时,为了保持土壤的微团聚体免遭破坏,在分散过程中只用物理方法(振荡)处理分散样品,而不加入化学分散剂。

然后根据土壤微团聚体测定结果与土壤颗粒组成测定结果中的小于0.002mm粒级含量计算出土壤分散系数和结构系数。

土壤分散系数用作表示土壤微团聚体在水中被破坏的程度,土壤分散系数愈大,则微团聚体的稳固性愈低。

土壤结构系数用作鉴定微团聚体的水稳定性。

3 仪器3.1 振荡机。

3.2 土壤颗粒分析吸管(图1)。

图1 土壤颗粒分析吸管3.3 搅拌棒(图2)。

3.4 量筒,1000mL 。

3.5 土壤筛,孔径2mm 、1mm 、0.5mm 。

3.6 烧杯,50mL ,200mL 。

3.7 洗筛,直径6cm ,孔径0.25mm 。

3.8 锥形瓶,500mL 。

4 操作步骤4.1 称取通过2mm 筛孔的10g (精确至0.001g )风干土样置于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00mL 水,加塞浸泡24h ,然后在振荡机上振荡2h 。

在1000mL 量筒上放一大漏斗,在量筒口放一孔径0.25mm 洗筛,将悬浮液通过筛孔洗入量筒中,留在锥形瓶内的土粒,用水全部洗入洗筛内,注意切不可用橡皮头玻璃棒洗擦土粒,以免破坏微团聚体,最后将量筒内的悬浮液用水加至1000mL 。

图2 搅拌棒将盛有悬浮液的1000mL 量筒放在温度变化较小的平稳试验台上,避免振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将留在洗筛内的砂粒洗入已知质量的50mL 烧杯(精确至0.001g )中,烧杯置于低温电热板上蒸去大部分水分,然后放入烘箱中,于105℃烘6h ,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量(精确至0.001g )。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了解森林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从而为森林生态
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样品采集、实验方法和结
果分析三个方面介绍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一、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是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测定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避免受到人为干扰和污染。

一般来说,采集深度应根据所研究的问题而定,但一般不宜超过30厘米。

采集的样品应尽可能保持完整,避免过度破碎和混杂。

二、实验方法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湿筛
法和干筛法。

湿筛法是将土样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通过一组筛网进行
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微团聚体组成。

干筛法则是将土样在干燥条件
下通过一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微团聚体组成。

两种方法
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而定。

三、结果分析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结果应包括微团聚体的数量和粒径分布两个方面。

微团聚体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土壤的团聚性和稳定性,而微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则反映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通过对微团聚体组成的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结构和功能,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森林土壤的特性和功能,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测定时,应注意样品采集的代表性和完整性,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对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及其研究方法

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及其研究方法

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组成及其研究方法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种生物的栖息地。

土壤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土壤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的概念、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一、土壤机械组成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根据国际标准,土壤颗粒的粒径范围为0.002mm~2mm,根据粒径大小,可以将土壤颗粒分为粘粒、细沙和粗沙三类。

其中,粘粒直径小于0.002mm,细沙直径在0.002~0.05mm之间,粗沙直径在0.05~2mm之间。

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地形、气候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由于其成因和物质来源的不同,其机械组成也有所不同。

例如,红壤和黄壤中粘粒的含量较高,而沙质土壤中粗沙的含量较高。

地形和气候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颗粒的分布和重力作用下的分选现象。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中的粘粒和细沙含量较低,而粗沙含量较高。

气候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例如,干旱地区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而粘粒含量较高。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耕作和植被覆盖情况。

例如,长期耕作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粘粒含量减少,而细沙和粗沙含量增加。

二、微团聚体组成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微团聚体是指由几个土壤颗粒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小团聚体。

微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对土壤结构和水分、气体运移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微团聚体的组成主要包括有机质、矿物质、黏土矿物等。

其中,有机质是微团聚体形成的重要因素,其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过程对微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微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水分和气候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由于其成因和物质来源的不同,其微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也有所不同。

大团聚体

大团聚体

三 各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1.对于粘重的土壤一般不采用干筛法,因为粘重的土壤风干后 往往会结成非常结实的硬块,即使用干筛法将其分成不同直径的 粒级,也不能代表它们是非水稳性大团聚体。同时干筛法测定的 土样太干太湿都不适宜,以潮为适度,即土壤用铲挖时不粘在铲 子上,用手捻时土块能捻碎放在筛内时又不粘在筛子上为宜并且 应挑去石块和石砾,但结合在大团聚体中的砂粒与细砾不应挑出 去应包括在大团聚体中。 2.湿筛法对一般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不适用,因这些土壤在水 中振荡后,除了筛内留一些已被水冲洗干净的石块、石砾、砂粒 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都通过筛孔进人水中。湿筛的作用在于区分 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应尽量减小对团聚体颗粒进一步的磨蚀作 用,因此湿筛过程中振动速度不能太快. 3.LB法是Le Bissonnais在系统总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物理 学机制和测定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测定团聚体的方法论, 该 法根据不同团聚体崩解的作用力采用不同的处理, 以区分团聚体 崩解的不同机制。卢升高等在用运LB法测定富铁土中团聚体时指 出LB法优于湿筛法,同时还可确定一些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和形成 的因素。
论文题目

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
报告内容
土壤团聚体的意义及国内外测定方 法的概述 介绍几种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 各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 土壤团聚体的意义及测定方法概述
土壤团聚体是指一组黏结在一起的多个基本土壤颗粒,这些 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比其与周围土壤颗粒的黏结力更强,是 土壤的结构单位,按稳定性可将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大团 聚体和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粒径分布是团聚 体的2个重要特征,也是2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前者是指土壤团 聚体对于外来破坏性作用力的脆弱性的度量,影响着土壤的一 系列物理性质,特别是入渗和土壤侵蚀;后者则决定土壤对风 和水的搬运作用的敏感性,还影响着耕作土壤孔隙的大小,进 而影响土壤入渗、产流、侵蚀及肥力状况。从农学意义上讲, 适于植物生长的良好结构主要依赖于直径为1—10 mm的水稳性 团聚体,因为这种团聚体有利于调节通气、持水、养分的保持 和释放。 长期以来,人们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分析团聚体粒径分布。团 聚体粒径分布的分析方法主要有W.S.Chepil的旋转干筛法、 根据Stokes定律的沉降法、L.D.Baver等叫的水析法以及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土壤团聚体分析方法总结
徐姗
1.将取好的土过8mm筛,并把石块及大于8mm的根系挑出,风干。

2.用土壤团聚体测定仪 (套筛:2000um, 250um, 53um) 进行团聚体分级。

3.先把土壤团聚体测定仪的水桶及各级筛子洗净,并用蒸馏水冲洗一遍。

再向土壤团聚体测
定仪的水桶内装入约2/3桶蒸馏水,将筛子依次套好(2000um筛子在最上面,依次是250um, 53um), 用橡皮筋固定套好的筛子,挂好,并使筛子处于上下震动的最下端,再向水桶入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淹没约筛子高的2/3处。

4.称取50g风干土平铺于2000um筛子上,浸没10min。

之后,开启测定仪,使筛子以30
次/min的频率震动10min。

5.之后,关闭测定仪,小心地将水桶及筛子一并拿出。

取出每级筛子,并等筛子内水滴干,
放到试验台上。

6.将每一级筛子上的土先用药匙转至60*60cm(diameter * height)的铝盒内,然后用蒸馏
水将残留在筛子上的土冲洗到200ml烧杯内,再将烧杯内的土和溶液转至对应的铝盒。

<53um的部分留在水桶内,静置2-3小时,之后,小心缓慢地将上清液倒出,底下<53um 的部分也转至铝盒。

7.将装有蒸馏水和每一级团聚体的铝盒放入65℃烘箱内烘干。

8.将烘干的每一级团聚体称重,记为M。

9.称重完,向每一级团聚体的铝盒内加入适量(没过土壤1-2cm即可)的5 g L-1的六偏磷酸
钠(sodium hexametaphosphate),然后放在摇床上摇6min,以此破碎团聚体,再过同一级筛子,用蒸馏水冲洗直到留在筛子上的全部为砂粒,透过筛子流到下面的烧杯内为已破碎的团聚体。

将烧杯内已破碎的团聚体再放入65℃烘箱内烘干。

将筛子内的砂粒也转至铝盒并放入65℃烘箱内烘干。

(5 g L-1的六偏磷酸钠配制方法:称取5g六偏磷酸钠放入2L 烧杯内,加蒸馏水至1L,再放于280℃砂锅上加热,直到六偏磷酸钠全部溶于水为止。

)10.将烘干的每一级砂粒称重记为m。

则每一级团聚体重量为M-m.
参考文献及资料:
Six et al., 1998 & Six et al., 2000
注: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大家多多思考并提出好的建议以改进。

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