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译简化策略
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

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电影字幕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承载着将电影内容传递给观众的责任。
字幕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电影对白的意思,还要考虑到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其他因素。
本文将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一些常用的策略。
首先,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之一是时间限制。
电影字幕的显示时间有限,通常只能显示两行字,每行大约30个字母。
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准确地传递信息。
这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要精简语言,保留核心意思。
其次,电影字幕翻译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一般不能停下来,字幕翻译需要尽可能地简洁明了,以便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并跟随电影的进展。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生僻的词汇。
此外,电影字幕翻译还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的观众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翻译人员需要根据观众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度的调整。
例如,对于一些梗或者文化隐喻,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进行合适的转换和解释,以使观众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
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翻译人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
意译是在忠实传达原文核心意思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情节和角色的特点,使观众更容易理解。
其次,可以采用留白的策略。
留白是指在电影字幕中有意识地保留一些空白,让观众自行去揣摩和理解。
这种策略可以给观众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增加电影的艺术性。
此外,可以采用归一化的策略。
归一化是指将不同角色的对话风格统一化,使观众更容易区分角色之间的个性差异。
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最后,可以采用本土化的策略。
本土化是指根据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适度的调整和翻译。
这样可以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电影内容,增加观众的观影体验。
综上所述,电影字幕翻译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任务。
它要求翻译人员准确传达电影对白的意思,并考虑到时间限制、观众接受能力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

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电影不断涌现,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字幕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电影字幕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策略。
本文将就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1. 视觉性强:电影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观众往往通过观看画面来理解剧情和角色情感。
因此,电影字幕翻译需要将原始语言准确地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目标语言文字,使观众能够很快地读懂并理解字幕内容。
2. 时间限制:一个电影场景中的对话往往只有短短几秒钟,字幕翻译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来读完字幕,同时不影响剧情的展示。
因此,字幕翻译需要精确把握时间,做到字数简洁、观赏性强。
3. 文化背景差异:电影通常是跨国传播的,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观众对电影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度不同。
字幕翻译需要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适当地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做出调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内容。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1. 语言简洁明了:由于电影字幕翻译的时间限制,需要尽可能地使用简洁明了、准确精练的翻译,以便让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字幕内容。
翻译者需要善于提炼语言,将原始语言精简为简洁明了的词语,但又不能失去语境的重要信息。
2. 口语化翻译:电影中的对话通常是符合口语习惯的,字幕翻译需要将对白转化为符合目标语言口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翻译者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日常口语表达方式,使字幕内容更贴近观众的生活习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文化转换: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存在,一些原文中的细节和隐喻往往不容易直接翻译出来。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的基本意思的同时,适当地根据目标文化的习惯和背景做出调整。
例如,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或本土文化背景的对白翻译为目标文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增加观众的欣赏度。
4. 保持节奏感:电影是一种有节奏感的艺术形式,字幕翻译需要根据电影的节奏和节拍进行翻译。
字幕翻译策略影视字幕翻译与影视字幕的缩减策略[修改版]
![字幕翻译策略影视字幕翻译与影视字幕的缩减策略[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2014d5cfc789eb162dc825.png)
[摘要]影视字幕翻译只是众多文学翻译中的一种,与普通文化翻译有很多相同,又有很多不同。
影视字幕翻译不像传统文学翻译那样工整。
语言形式和结构上要求不严,只强调文化的对等,将原作的精髓要旨翻译出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经常采用缩减策略,只用较简短的语句译出原话,达到与原作的信息和功能的对等。
本文对比分析电影《夜宴》的英汉文本,研究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三种不同的缩减策略在影片中的应用,丰富影视字幕翻译理论。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缩减策略;电影《夜宴》自20世纪以来,英语片占领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英语大片引导电影的主流市场。
其他非英语国家为了抢夺市场,达到文化交流的目标,弘扬自己国家的主流文化。
他们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方法。
英国电影或非英语电影要走出自己的国家,让其他国家的人欣赏并接受电影,影视字幕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
只有提高和重视本国的影视字幕翻译的质量,才能很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影视作品才能取得好的票房收入。
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经常采用缩减策略,只用较简短的语句译出原话,达到与原作的信息和功能的对等。
一、影视字幕翻译影视字幕分为两种,一种是“语内字幕”,一种是“语际字幕”。
通常意义上说的影视字幕是指语际字幕,字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文化交流。
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了全球化传播,需要将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字幕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形式,具有文学翻译的一般属性,但又具有影视字幕翻译的专有属性。
字幕翻译是以电影为特殊载体呈现的,具有电影的特性。
电影画面的空间与电影音响系统的时间都决定了影视字幕不同于一般文学翻译。
影视字幕在银幕上出现的时间大约五秒,所占银幕空间也非常有限,仅限于占银幕的下方,一般每行不超过十八个汉字。
更何况还有演员说话的口型和观众的认知水平等都决定了影视字幕的特性。
影视字幕翻译应该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雅俗共赏;尽可能与图像、声音和音响系统保持一致,观众通过字幕信息和原声信息,实现影视作品内容的互相补充,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以英文电影汉译为例

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以英文电影汉译为例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以英文电影汉译为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形式,能够通过视觉、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元素传达信息和情感。
而字幕则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取影片对话内容的重要工具。
对于英文电影来说,汉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影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所以,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
首先,准确传达对话是电影字幕翻译的首要任务。
字幕翻译应准确地将英文对话转化为中文,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不夸大、不缩水。
传达影片中角色的情感、立场和态度对于观众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字幕翻译还应追求与原文的贴合度,保留原文中的幽默、诙谐或感人之处,尽可能地传达原著作者的用词、语气和意图。
其次,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应根据具体的情境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观众可能对某些翻译内容和表达方式感到陌生。
字幕翻译者需要考虑观众的背景和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翻译,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对话的含义和情感。
同时,对于涉及特定行业、历史事件、地域文化等的对话,字幕翻译应该进行注释或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第三,电影字幕翻译策略需要注重口译和书面译的结合。
电影是一种口头交际形式,其对话表达往往具有口语化、简洁、拗口的特点。
字幕翻译不能完全套用书面翻译的规则和句式,否则会导致对话过于僵硬,不符合口语交流的特点。
而且,字幕翻译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所以需要适当地运用省略、合并和删减等手段,以保证字幕的清晰易读。
最后,字幕翻译还应注重与影片节奏和画面的匹配。
电影是一种视听的艺术,字幕与影片的节奏和画面应该相互协调,增强影片的观赏性和听觉感受。
字幕的长度、颜色、位置等设计都会对观众的观影体验产生直接影响。
字幕翻译在进行类型选择、用词运用和排版时应该与影片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音乐等要素相匹配,以营造出更加自然和统一的观影环境。
浅析英语字幕翻译策略

浅析英语字幕翻译策略一、英语字幕翻译的特点1.时间紧凑:字幕翻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要求翻译员要快速、准确地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观众。
2.空间限制:字幕翻译的空间有限,翻译员需要精简信息,避免冗余和重复。
同时,为了保证字幕易于阅读,翻译员还需要控制每行字幕的长度和字数。
3.口语化:字幕翻译的语言必须自然、流畅、简洁、生动,与普通口语相似,同时还要符合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口味。
4.应用广泛:字幕翻译不仅应用于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中,也应用于新闻、广告、教育、游戏等领域。
1.意译:意译是指在尽可能保持原义的前提下,根据受众文化背景、语音语调等因素进行文化转换和语言转换,以便观众更易于理解。
常见的意译策略包括文化背景注释、俚语转换、俗语翻译等。
2.简化和省略: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传达足够信息,翻译员需要简化和省略原文中的一些内容。
例如,可以省略原文中的冗长词汇、修饰语和从句等。
3.扩充和补充:在一些场合,为了弥补原文中的信息缺失,翻译员需要对原文进行补充和扩充。
例如,原文中有一些涉及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进行补充和解释。
4.流畅和生动:为了让字幕更易于阅读和理解,翻译员需要注意语言的流畅和生动。
常见的策略包括使用简洁清晰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选择相应的语言元素等。
1.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翻译员需要了解受众文化背景,避免出现跨文化误解。
在翻译时,需要注重文化转换和语境翻译。
2.口语化:口语化是字幕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对翻译员来说,要在翻译中保持口语化的同时,又不失质量和风格,这是一项难度较高的任务。
3.速度控制:由于字幕翻译的时间有限,翻译员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翻译速度,完成翻译任务。
4.语言结构和语音语调问题:在字幕翻译中,语言结构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对翻译质量和观众接受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员需要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和语音语调,避免翻译中出现语法和语音错误。
字幕翻译

• 上例中的“高枕无忧”和“了如指掌”都是中国所固有的 四字短语,具有很独特的中国特点,译者采取了释义法将
电影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了,观众一看 就懂。
• 例2:惊蛰初六日 • JINGZHE-Spring awakens • It's the sixth day of the second lunar month. • The insects are awakening. • ------《东邪西毒终极版》 • 在这里,对于同一个词“惊蛰”,既选用了文Tivo.
• ———BONHA MHPOB
• 这是电影《世界大战》中父女之间的简短对话,这段对话 只持续了两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观众很难完成括号 内解释性的字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试着将这句话改 为“去装个Tivo吧(可自动录制电视节目的设备)”,这样的话, 观众就能及时地获得有效的信息,以至于不会影响对影片 的观赏。
• 不难看出,这段话中的“like…hello…what,like” 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宜省略。
• 2.中文四字格的使用
• 除删减不必要的信息外,使用信息浓缩度高的语言也是达到 减少观众加工努力的有效方法。
• 中文拥有四字格的语言优势,因此在字幕翻译中适当运用四 字格是值得提倡的。
• “四字格有三大优点:从内容上讲,它言简意赅;从形式上 讲,它整齐匀称;从语音上讲,它顺口悦耳”(冯庆华, 2002:112)。
命的错误,因此他的教官建议开除James。这时,教官Mr. Burke在电脑 上向他的上司发了一封邮件,观众可以通过摄像机镜头看到这封信,但 是这是译者并没有将信的内容给观众翻译出来。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这封信为观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而且这封信也不是很 长,因此译者应当为观众翻译出来: • 立即生效 • 建议开除职业训练员詹姆斯·道格拉斯·克莱顿 • - W·伯克
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特点及策略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特点及策略引言:影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使各国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外语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特点及策略,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特点1.间接性:英文影视字幕翻译属于一种听觉译文,通过文字表达来传达电影中人物对话的含义,因此,在短时间内准确、简洁地传递信息是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的基本特点。
2.限定性:影视字幕具有字数限制,一般每行字幕不超过两行,每行字数在10个左右,并且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有限。
因此,翻译人员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传递原文信息。
3.可视化特点:英文影视字幕翻译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相一致,因此对字幕的排版、字体、大小、颜色等要求较高,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二、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策略1.适应观众期待: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的目的是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原文,因此,翻译人员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对于字幕的要求和习惯进行调整。
这包括语言风格、文化差异和习语的处理等方面。
2.准确传递信息:由于电影对于情节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细节,英文影视字幕翻译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味,准确地传递信息。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原文的上下文语境及对话人物的身份特点进行合理翻译。
3.考虑语法和韵律:英文影视字幕翻译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并与原文进行协调。
同时,英文影视字幕也需要符合口语表达特点,以便观众更容易理解。
4.避免文化差异:由于影视作品的制作国不同,文化差异也不可避免。
翻译人员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语言和文化的歧义,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影片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5.处理多音词:英文影视字幕中常常出现多音词,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翻译,使观众对原文的意思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6.创造性翻译:英文影视字幕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工作,翻译人员要根据情境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使字幕更具生动性和可理解性。
浅析英语字幕翻译策略

浅析英语字幕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英语的普及,英语字幕翻译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要想做好英语字幕翻译工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从翻译的基本原则、语言特点、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对广大英语字幕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翻译的基本原则1.忠实原文字幕翻译的首要原则是要忠实于原文,不对原文进行增删或曲解。
翻译应当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信息。
2.自然流畅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翻译后的语言要自然、流畅。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习惯,进行灵活处理,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让观众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译文。
3.尊重语言特点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翻译过程中需要尊重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表达习惯和修辞特点,做到既保持原文的意思,又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
二、语言特点英语是一种比较规范和严谨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词汇和繁多的表达方式。
在进行英语字幕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语言特点:1.多义词英语中的词汇往往存在多种意义,翻译人员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准确把握词义,避免产生歧义。
2.时态和语态英语有丰富的时态和语态变化,翻译人员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准确表达原文的时态和语态,使译文更符合语境。
3.口语化表达英语中常常出现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口语化表达方式,让译文更贴近原文。
4.缩略语和俚语英语中有大量的缩略语和俚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对这些表达进行恰当处理,避免产生歧义或让观众无法理解。
三、文化差异英语字幕翻译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的表达,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对原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避免产生文化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文化差异:1.礼貌用语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礼貌用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幕翻译简化策略1、字幕与字幕翻译概述字幕指将影片中的口语对白转换成书写文字,通常会加注在萤幕的下方。
字幕的目的有两种,第一是利用字幕来补充说明画面,或是加深观众对于某些内容的印象。
第二种目的是用来辅助听力不足观众。
字幕翻译主要是为外语能力不足观众提供的一项服务,帮助观众了解影片内容。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别翻译形式,有学者将其归类为影视翻译的一种,强调字幕翻译辅助影音及其沟通的功能。
目前中英字幕翻译研究主题包括了字幕及配音翻译的比较、文化词翻译、口语化特色及精简原则,这些讨论都强调字幕翻译的沟通原则。
比较字幕翻译和笔译会发现,字幕翻译除了语言上的转换,还必须考虑到符码的转换,包含了画面字数限制、观众阅读速度、译语的说话速度及影像语字幕搭调与否等。
2、字幕翻译的限制由于字幕有其影音特殊性,扮演辅助画面的角色,翻译时必须配合画面和影音,因此对翻译造成限制。
区剑龙先生提出两方面的字幕翻译,包括了空间和速度上的限制:1. 空间:萤光幕画面大小有限,通常画面最多可以容纳两行,每行12-14个字。
为了配合观众阅读舒适,译者应尽量避免一个画面中出现两行满十三行字的情形。
2. 速度:目前尚未有对中文字幕翻译速度的实验研究,但林嘉伦(2007)的研究中曾提出,因为字幕停留时间有一定间隔,除了配合理解之外,也必须考虑眼球眨眼次数,视觉疲劳时,眼睛基于保护作用,也会不经意增加眨眼频率,以保护视觉,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顾及观众在看字幕时,不应耗费太多时间去理解,尽量使用单行翻译,应避免应该连续出现二行字幕的情况,以造成观众眼睛疲惫。
3 字幕翻译原则由于字幕翻译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到限制,所以字幕翻译也发展出相对应的原则和规定,字幕译者要在有限的空间中把原作者的讯息反映出来,所受的考验不少。
因此,翻译不足的现象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区剑龙(1993)认为,翻译就好像一道桥梁,只要把主要的讯息带出,便算是成功,尤其是在字幕翻译中,观众可以结合画面以补足字幕的不足,所以字幕翻译不需要细致无遗全部译出。
3.1 空间限制下的字幕翻译原则:(1) 完整原则:字幕不像书面翻译,可以一行接着一行写,也不像口译有声音音量和语气的辅助,字幕出现在画面上稍纵即逝,所以适当的断句就成了辅助观众理解,减少阅读时间的利器,断句必须要配合原文语序,且每句译文意思应该完整,不和下一句连接,才不会造成观众阅读上的困扰。
(2) 精简原则:字幕只是辅助工具,为了将对观众的干扰降到最低,让观众可以尽情享受节目的影像和声音,字幕应该要简单明了,让观众一目了然)。
3.2时间限制下的字幕翻译原则:字幕翻译的重要原则是字幕-话语同步(subtitle-speech synchronisation),因为如果字幕停留在萤光幕上过久,观众会以为是另一句子而重看一遍,如果停留的时间太短,会产生所谓的机关枪效果,会让观众在视觉上觉得不舒服,所以译者的任务是要使字幕停留一段恰当的时间,适当的断句非常重要。
另外,区剑龙也提出(1993)「视听的一致性」的概念,意指耳听的对话,眼看的画面要和字幕的意义相符,说话声音出现同时字幕也应出现,剧中人物说话速度过快时,字幕必须适当减译,将主要重点讯息译出即可,以免字幕拨放速度过快,观众来不及阅读。
4、字幕翻译的精简策略字幕翻译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下,翻译时必须遵循以上的翻译原则,以帮助观众快速阅读,达到字幕辅助影音的功能。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字幕翻译非常强调精简策略,字幕翻译精简策略:(1)不必要的字尽量省去,例如代名词和语助词。
(2)利用简单句,深入浅出把较复杂的内涵,用经济的语言表达出来,省略要点;(3)对于数字采节省空间的做法,例如将thirty thousand写成三万而非30000,年份写成1969年而非一九六九年;(4)不加标点符号,但惊叹号和问号以外,因为这两种符号可以加强效果;(5)适当地删减内容,影音速度很快无法全部译出时,明智的做法就是把主要的资料带出,弃其他资讯;(6)适当地使用成语,简化字句;(7)简化文化意涵,字幕翻译和书面文字不同,书面翻译不仅能以长篇幅加以说明或注解,读者还能回头反覆阅读,字幕翻译没有这样的优势,故字幕翻译必须顺应其客观条件限制而对资讯有所取舍。
总之,字幕翻译要达到精简,必须强调讯息单元,而非语法单元,意指译文应跳脱语法结构框架翻出源语想传达的讯息,即使将句型转换成肯定句或否定句也无妨,这和同步口译中提出的「以语意来划分,而非语法来划分」相呼应。
基于字幕空间有限,所以字幕翻译要求精简,不仅是字数越少越好,还要求一目了然,让观众可以快速阅读。
秦佩佩将字幕翻译精简原则分成四个层面:字型、字数、语法和修辞。
在字型的精简上,建议译者选用常用的字词,减轻观众视觉上和处理资讯负担。
字型精简部份又可分为三方面讨论:(1) 使用熟悉字词,意指译者应该使用观众较熟悉的字形,以减轻观众视觉上的负担,能快速掌握讯息核心,所以建议译者使用一般常用字句、(2) 使用固定词汇,减少使用非词,因为在中文语法中,词比非词容易辨认,人们对其所使用的固定词汇和用语较易辨识、(3) 考虑中文字笔画数,若可以选择,译者应该尽量选取笔画数较少的中文,例如在翻英文译名时,应该要使用笔画数比较少的汉字来进行音译。
字数方面,译者应该节省用字(beecoic wit h wor ds),尽可能以较少字数,表达出最多原意。
语法方面,字幕翻译应口语化,使用短句,句法结构要讲求简单,以因应观众视觉需求。
修辞方面,字应该要清楚明确,以求让观众容易理解,避免翻译腔,秦佩佩(19 97)表示:口语化,生活化,或至少是通俗易懂的字幕翻译,可以直捣讯息核心,更快起观众共鸣」語彙簡化:A1.上位詞:根據Blum和Leveston(1983)指出當譯語中遇到語意缺口(Semantic Void)47的時候,譯者可以使用上位詞來替代,之後再加上修飾語補充說明其不足之處。
研究者發現,在字幕翻譯和同步口譯,基于空間/時間的不足,譯者會使用上位詞,但不一定有空間/時間補充說明其不足之處,使用上位語一方面是因為有語意缺口的現象,一方面是基于翻譯本身的限制。
A2. 近似詞:根據Blum和Leveston(1983)的定義,「近似詞」意指「選擇跟原文近似用詞」,也就是當原文說法直譯進譯文中,讀者無法理解時,可以用和原意近似的譯文取代。
另外,Vanderauwera(1985)也以荷英翻譯為例,提出「將不常見字換成常見字」這樣的定義。
在字幕翻譯文獻中,林嘉倫(2007)提出使用成語的策略,林嘉倫(2007)表示,譯者使用成語是為了讓譯文能夠更精簡,更加一目了然。
本研究認為成語的語意往往無法和原文完全相符,所以也將此策略歸類在近似詞之下。
結合上述學者對于近似詞的定義,研究者決定保留Blum對近似詞的定義,也就是指「跟原文近似的用詞」,分析後發現有幾種常見形式:(1) 貼近原文用詞:由于英漢詞彙有差異,陳定安(2009)在「英漢比較與翻譯」一書提到,英文有一詞多義的特性,和中文不同。
另外,英漢詞彙詞義寬窄不同,英漢詞彙的涵義與搭配也不同。
這些差異造成譯者必須對原文做處理,無法使用同義字翻譯,理想狀態應該是解釋該詞詞意48。
但對于字幕譯者/同步譯者來說,沒有空間/時間去做大幅的釋義重述,所以譯者會選擇最貼近原意的字詞來替代,而這類詞語可能只能表達原文的部份意涵。
(2) 使用中文慣用說法/使用成語:從語料分析發現,英譯中時譯者會利用成語和中文的常套句,目的是為了精簡,幫助觀眾/聽眾快速理解。
其缺點為在使用成語時,意思掌握度沒有辦法精確,有時會增加或減少原文本意。
A3.同義詞Blum-Kulka and Levenston(1983)年以Wonderly的聖經例證做說明,表示即使沒有語彙缺口的時候,譯者也會有意識的使用同義詞,例如將聖經的古老用詞換成簡單的詞彙,以期增加可讀性。
根據本研究發現,譯者會使用同義詞有以下幾種情況:(1)直譯進中文發現無法符合前後文詞語搭配、(2)不想重複同樣用詞,所以選擇同義字、(3) 因為同義字中有比較精簡用字,就選擇了較精簡的用法。
第(1)和第(2)類和簡化關連不大,而第(3)類符合簡化的意涵,所以這邊將定義修正為「使用較精簡的同義字代替」,請見語料例證如下:第十四句的I wasn't raised with wealth or resources or any social standing to speak of49,自學二號翻成「我生長的環境並不富裕條件不好//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該譯者表示to speak of 就是「不值一提」的意思,所以翻成「顯赫」。
科班二號翻成「成長過程生活並不富裕//也沒有顯赫的地位」,譯者表示考慮到中文的詞語搭配,也考慮字數,選擇比較精簡的詞彙。
科班三號翻成「我的父母沒有雄厚背景//也沒有崇高的社會地位」,譯者表示「值得一提」的字數比「崇高」多,所以做這樣的選擇。
第五十二句We know what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opportunity look like,科班一號翻成「每個人都應享有公義與機會」,將fairness and justice翻成「公義」,譯者表示是為了省字數。
A4.迂迴及釋義重述迂迴表達(Circumlocution)是指以描述性句子來解釋具文化意涵的詞彙或是其他專有名詞,以清楚表達出這個字詞所有的語意特徵,最好的例子就是字典中的定義。
但由于譯文中一定會有前後文的干擾,所以迂迴表達常常會變成釋義重述(Paraphrase),造成許多語意特徵被省略。
本研究認為這樣的表達方式的簡化不僅在于語意特徵被省略,也在于能將語意濃縮以助于觀眾/聽眾快速理解,請見語料例證如下:這是本研究語料中少數釋義重述的例子,因為這一句的原文概念不多,可以整句調整去解釋product的意思,所以才有辦法使用此策略,遇到其他比較抽象的字詞若不是整句的主要訊息,且原文的訊息本身就已經很繁雜,譯者就不會花大篇幅去解釋,因為空間/時間不足,所以只能倚賴前述A2「近似詞」策略來處理,雖然在意思上會有瑕疵,但迫于翻譯限制只能這樣處理。
A7.使用簡單常見的字型:這屬于字幕本身特有的簡化,因為同步口譯譯文為口語產出,無法採用類似策略。
本研究因為原文中沒有提到年代或數字,所以沒有相關發現。
語法簡化:B2. 合併楊承淑(2008)根據Barik(1971)提出的同步口譯訊息錯誤分析中,提出同步口譯中有「合併」這樣的簡化現象,定義為以重組句子的方式合併句意,研究者在分析過程中發現,這樣的合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句子中的成份合併,一種是句子和句子間的合併,請見語料例證如下:(1)句內合併(2)句子合併遇到短句可以合併B4. 名詞縮減本研究整理文獻後將「名詞縮減」分成三個子項目,第一是Jones( 1998)提出的「精簡機構名稱」,很多冗長的機構名稱可以用縮寫或是觀眾可以理解的精簡說法來代替,但因為本文中沒有提到相關的機構名稱,所以沒有找到相關的語料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