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尔扎克心中的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先驱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先驱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先驱巴尔扎克,被誉为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以其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是一个以生动而真实的笔触描绘法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文集,正是通过这样的作品,巴尔扎克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一条新路径,并影响了后续无数作家。

巴尔扎克生平与创作背景安德烈·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于1799年出生于法国的一座小城——苏瓦松。

年轻时,他曾学习法律但未能完成学业,随后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最初的作品并未受到关注,他甚至尝试过写作戏剧和当时流行的小说形式。

然而,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巴尔扎克于1834年开始逐渐为读者所认可,并于1843年开始出版其著名作品《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这一宏伟的作品系列,共包括90部小说和故事,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各个面相,从上层贵族、商人到底层市民,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阶层。

巴尔扎克通过对角色复杂心理的深入探索,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的细致描写,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在其中挣扎的境况。

现实主义的定义与特征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盛行的一种文学流派,其核心在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与浪漫主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幻想不同,现实主义更加注重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基于这一点,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的先驱,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真实展现生活巴尔扎克关注的是人类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他所描绘的环境、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世界中的具象。

无论是在繁华的巴黎市区还是在背后的丑陋阴暗处,他都力求将每一个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笔下,人物不仅仅是一系列行动的集合,更是拥有复杂情感和背景的一部分。

这种对真实生活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使得巴尔扎克被认为是现代小说发展的基础性人物。

人物刻画细腻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人物们虽然面临着各自不同的困境,但他们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这使他们在人性上更加贴近普通读者。

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作者:刘洋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3期刘洋(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高老头》是表现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它开辟了法国小说新天地,“给后人建立了一个直到现在还在想摆脱而摆脱不掉的现实主义传统”。

通过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面粉商高老头晚年的不幸结局,整个小说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他所要写的整个时代的这一社会环境”,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在法国社会金钱带给人们的欲望和灾难。

关键词:批评现实主义;资本主义金钱关系;道德沦丧;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性格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141—03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1]揭露资本主义金钱关系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其鸿篇巨著《人间喜剧》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而作为《人间喜剧》序幕的《高老头》更是表现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它开辟了法国小说新天地,“给后人建立了一个直到现在还在想摆脱而摆脱不掉的现实主义传统”。

[3]通过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面粉商高老头晚年的不幸结局,整个小说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他所要写的整个时代的这一社会环境”,[3]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在法国社会金钱带给人们的欲望和灾难。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梁萧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摘要: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

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写实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40-05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不仅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更将小说的表现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他强调塑造人物要典型化,从典型化中突出人物个性,再通过典型人物这一个“点”去折射社会现实的一个“面”。

他所刻画的人物如“伏脱冷”、高老头的女儿,将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又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典型的小说人物。

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以写实为基调,长于描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刻画的法国社会风俗细致入微,读者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看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变。

他通过创造现实来描写“真实”世界的创作模式,被誉为“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者”。

一、还原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塑造典型小说人物的大师。

在其二十载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幽谷百合》等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而《人间戏剧》更是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呈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金钱的统治地位,深刻剖析了人性的丑与美,在世界小说史上树立了一块迄今为止仍无法超越的丰碑。

[1]与他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其葬礼上发表了这样的赞誉:“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2]尽管巴尔扎克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赞誉,但在其死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作品的伟大之处,并将其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作品赏析巴尔扎克是著名的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巴尔扎克的作品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巴尔扎克的作品赏析作为一代伟大的作家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有着非常显著地特征,而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也在他的创作中有着更高的地位,在巴尔扎克的许多创作中都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的影子,可以说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之路的主要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还要从他的作品《朱安党人》开始说起,这是他创作的新起点,同时也是他走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创作,主要讲述的就是曾经在法国发生的一系列暴动事件。

巴尔扎克在作品中深深的赞美了朱安党人的领导人物,同时也将自己对贵族的感情表露出来。

他曾经研究过很多资料,并且还访问过许多的暴动参与者,甚至亲身前去调查农民们的生活和经历,这是他逐渐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第一步,主要重点还是放在描述当时的社会以及环境之上。

另外在人物塑造和描述方面也可以看出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特点,他总是特别喜爱那些即将消失的阶级,所以在面对对头的时候巴尔扎克总是会进行尖刻的讽刺,这是许多人都无法超越和改变的。

在他的《人间喜剧》中,很多人物在塑造的过程中他总是十分小心的求证,之后再谨慎的描述和刻画出来,一切都是以现实作为主要基础,同时他的作品也能够反应和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变化和弊端,巴尔扎克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对后世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巴尔扎克的人物简介巴尔扎克是一位十分有名气的小说家,他曾经和别人一起合作过一些滑稽或者神怪的小说,也曾经不再创作小说而是从商或者经营其他的产业,可是最终都以失败作为了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借过许多的债,但是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动力,同时也为之后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自此之后他发布《朱安党人》这部作品,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写作道路。

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巴尔扎克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巴尔扎克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在巴尔扎克简介中介绍到他的全名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他出生的时候是在1799年,而他的家是法国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在1816年的时候他进入到法律学院进行学习,但是毕业之后却并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找一份和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固执的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梁萧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摘要: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

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写实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40-05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不仅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更将小说的表现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他强调塑造人物要典型化,从典型化中突出人物个性,再通过典型人物这一个“点”去折射社会现实的一个“面”。

他所刻画的人物如“伏脱冷”、高老头的女儿,将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又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典型的小说人物。

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以写实为基调,长于描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刻画的法国社会风俗细致入微,读者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看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变。

他通过创造现实来描写“真实”世界的创作模式,被誉为“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者”。

一、还原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塑造典型小说人物的大师。

在其二十载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幽谷百合》等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而《人间戏剧》更是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呈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金钱的统治地位,深刻剖析了人性的丑与美,在世界小说史上树立了一块迄今为止仍无法超越的丰碑。

[1]与他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其葬礼上发表了这样的赞誉:“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2]尽管巴尔扎克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赞誉,但在其死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作品的伟大之处,并将其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巴尔扎克作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作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作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及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对于法国文学和艺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法国革命带来的变革和社会变迁,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看法也随之改变,因此在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文学。

在这个文学流派中,巴尔扎克是一位尤为重要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介绍巴尔扎克在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巴尔扎克的生平与创作巴尔扎克生于1799年,出生在波尔多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自幼聪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热衷于阅读。

1819年,他到了巴黎,在那里他开始涉足文学圈子。

最开始,他写的是象征主义的文学作品,但是很快他改变了文风,转而开始创作新的艺术形式——现实主义文学。

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是《人间喜剧》,这个作品由一系列小说组成,共有90万字,堪称是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人间喜剧》这个作品包括了对各个社会阶层的揭示和讽刺,主要描写巴黎市民的生活以及行业人士的活动,从法律、商业、医学、政治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法国社会的细节和人性的缺陷。

二、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巴尔扎克深信小说的可信度是非常重要的,他强调小说必须要忠实地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和人性,而现实主义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整个创作思路就是把现实生活摆到小说的舞台上,把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成现实社会中的人,这样才能探索人类生活的本质。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主要有两点。

首先,他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必须要具有深度和广度,作者需要用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细节描写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小说所描绘的文化、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本质。

其次,他强调小说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并且要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揭示。

三、巴尔扎克作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人物的意义巴尔扎克作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在法国文学传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的作品使法国文学进一步走向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道路,开辟了小说现实主义创作之路。

论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人间喜剧》是欧洲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由欧洲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著,巴尔扎克在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为以后现实主义发展作了铺垫。

他的小说深刻的剖析了社会关系,他的每一部小说极其重视细节,将人物的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

一、简单了解《人间喜剧》《人间喜剧》充分表现出了巴尔扎克对阶级关系制度的同情,他同情逐渐没落的贵族,但是同情并不能阻止社会的变革,同情过后他又是一名具有逻辑学思维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深刻的看到了现实主义的快速发展。

他忍痛割爱忽略自己对贵族阶级的同情,收起自己的政治信仰,将他原来所向往的贵族阶级做出了理性的判断,深刻剖析了贵族阶级将会逐渐没落的原因。

恩格斯曾说过:“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人间喜剧》通过描述三代人追逐名利地位的故事,为了达到自己所要求的经济利益,不惜一切办法,淋漓尽致的将贵族阶级崇尚资本主义剥削的局面描写出来。

生动勾勒出社会主义的兴衰荣辱史,同时也见证了资本主义从萌芽时期到成熟时期的整个过程。

巴尔扎克是一位具有浪漫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人间喜剧》中,他也将这种浪漫情怀在作品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本作品中不仅生动地刻画出贵族阶级的兴衰整个过程,还将贵族生活描写的活灵活现。

二、从社会研究的视角,小说内容充分反应作者所处时代(一)广泛描写了不同的阶级层面《人间喜剧》中描写的年代背景十分广泛,欧洲的不同阶级和不同领域在小说中都有涉及,巴尔扎克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阶级层面描写的细致入微。

他的小说不仅是简单的描写人物的生活环境,而是上升到一定的社会学研究的高度,通过描写不同阶级人民的生活现状,从整体上分析封建贵族逐渐没落的趋势,还剖析了贵族阶级终将灭亡的实质性原因。

结合作品阐释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结合作品阐释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结合作品阐释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常听到,可要说起《人间喜剧》,那可就不得了了!他写的那些故事,简直是把法国社会的各种面貌都呈现得淋漓尽致。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哎呀,真的是大写的“复杂”!要说他对人性的观察,简直比某些人还要细致入微,甚至还带点“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劲头。

巴尔扎克眼里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他看得很清楚,社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在这里演着自己的角色,忙着争名夺利,拼命往上爬。

没有什么是免费的,想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代价。

有时候这个代价是金钱,有时候是感情,有时候更是自己的灵魂。

他的作品中,人物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做出来,甚至卖掉自己的良心,嘿,简直是一个“大染缸”,每个角色都在里面找着自己的位置。

有时候你看着这些人物的选择,心里不免会想:怎么这么贪婪、这么自私?可是,若真深入一想,这不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的一面吗?就是人性最本质的部分:对财富、地位、爱情的渴望。

说到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嘛,那就不得不提他对“社会阶层”的看法了。

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贵族、富人,还是穷人、工人,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和生活态度。

你看《高老头》中的那位高老头,什么都好,偏偏在财富上走了极端。

他一心想着自己的女儿,不惜把自己的财富全都挥霍掉,结果呢?女儿根本不领情,反而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这不就是典型的“望女成凤”的心态吗?巴尔扎克深刻地揭示了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可能会做出的疯狂举动,哪怕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的。

他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批判了那个时代贵族的空虚,也揭示了社会底层人对于财富的执念,甚至到了可以牺牲一切的地步。

就像咱们常说的“为了五斗米折腰”,这话放在巴尔扎克的世界里,简直是人尽皆知的现实。

再说到巴尔扎克眼里的“命运”。

这个词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每个角色都在与命运较劲。

有些人一开始似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境好,背景硬,学识广,结果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另一些人可能一无所有,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闯出了一片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巴尔扎克心中的现实主义
对巴尔扎克的了解,大多数的读者局限于他的小说创作,很少有人关注他的思想情况,无疑他一生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他在“深刻理解现实关系上总是十分出色”,在现实主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所以,由一些序跋和部分通信,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这方面的论述。

1.现实主义小说要具有史的品格
“史”早在古希腊阶段即已成典范,但只是就“剧”而言,发展到十九世纪依旧深受人们的喜爱。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的使命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再现自己的时代。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小说对生活部分地或片断地描绘,而主张一个小说家应有才能和气魄以自己的作品来组织和体现一个完整时代。

在小说再现自己时代方面,巴尔扎克又特别提出要写一个时代的风俗史,他认为一个民主的风俗习惯最有意义、最富哲理、也是最有趣味的,历史学家常常忽略对时代风俗的描写,而小说家正应该成为一个风俗和道德的历史学家,写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文化、习惯、生活环境,总之要使自己的小说具有风俗史的品格,体现一个完整时代的生活面貌。

那么,既然小说要写出一部时代的风俗史,只写几个人物显然无法实现着一重任,必须塑造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人物,而各个人物又有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情感、处世态度、习惯等个性特征。

只有通过对这些不同性格的刻画,对他们所生活的不同环境的描述。

才能表现一个时代的生活风貌。

他自己的创作经历恰好也证明了这一点。

2.现实主义小说要写出事件的根源
巴尔扎克将现实生活看作是艺术永远的权威,“世界上没有光凭脑子就可以想出那么多小说的人”,“根据事实、根据观察、根据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图画,根据从生活中的出来的结论的书,都享有永恒的光荣。

”这就说明小说创作必须植根与生活。

但是巴尔扎克并不把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等同,而是认为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应描写为文学的真实,同样,文学中的全部真实也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因此艺术家不应作一个可怜的生活模写者,止于抄袭生活的表面现象,而应该象科学家一样探求事物的原因。

巴尔扎克认为要做到这样,小说家要探求两个法则,一是社会法则,指产生社会现象的基本原因,这些原因成为推动作品的中的人物种种行为的主要力量。

二是自然法则,艺术家不只要揭露黑暗,而且要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

3.现实主义小说要塑造出艺术典型
“典型”这个概念应该具有这样的意义,“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他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意思是说典型人物应是一个时代一类人的代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集中表现了一类人的本质特征。

但巴尔扎克强调,他所写的人物绝不是概念的产物,都来自现实的生活。

因此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一要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二要善于概括和综合;三是艺术家在塑造典型时必须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渗透到他所创造的典型中,使其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更理想、更丰富,从而也更具有真实性。

所以典型化的过程绝不是艺术家一个纯客观的综合过程,而是贯穿了作者的提炼、集中、加工、虚构的过程。

巴尔扎克也重视表现典型人物生活于其中的环境,主张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来塑造人物形象。

4.艺术家要具备杰出的才能
艺术家既要忠实于现实生活,又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一种绝高的境界”,使读者能够在审美的世界里领悟更高的真实,所以巴尔扎克要求艺术家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才能:“许多杰出人物拥有观察的才能,却不善于赋予他们的思想以生动的形式;正如另外一些作家,他们枉有生花妙笔,却缺乏洞察一切且过目不忘那种敏锐和智慧。

在某种程度上,文学的视觉和触觉来自两种智能,一般的情形往往是这个人善于动笔,那个人长于构思。

这两种能力基于一身,便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巴尔扎克用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向后人解读了他心中的现实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77页
[2] 巴尔扎克.《前言》,载《文艺理论译丛》1957年第2期
[3] 巴尔扎克.《之初步设想》,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1965年第10期
[4] 《巴尔扎克全集》第2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2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