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信号处理》重点题目题型及相关知识点简介

《随机信号处理》重点题目题型及相关知识点简介
《随机信号处理》重点题目题型及相关知识点简介

第一组上台讲解题目(第2、7题)

2. 复随机过程0()()j t Z t e ω+Φ=,式中0ω为常数,Φ是在(0,2)π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求:(1)[()()]E Z t Z t τ*+和[()()]E Z t Z t τ+;(2)信号的功率谱。 解: (1)

0000[()][]20

1

[()()]21

2j t j t j j E Z t Z t e e d e d e ωτωπ

ωτ

ωττπ

π

+∞

++Φ-+Φ*

-∞

+=

Φ=Φ=?

?

000[()][]

2[(2)2]

2(2)

20

1

[()()]212120

j t j t j t j t j E Z t Z t e e d e d e

e d ωτωπ

ωτπ

ωττπ

ππ

+∞

++Φ+Φ-∞

++Φ+Φ+=

Φ=Φ=Φ=???

(2)

00()[()]{[()()]}

[]2()Z Z j S F R F E Z t Z t F e ωτωττπδωω*==+==-

备注:主要考察第二章P37,功率谱计算,第一步求期望用数学积分方法,得到

[()()]E Z t Z t τ*+即输出的自相关,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就得信号的功率谱。

7. 一零均值MA(2)过程满足Yule-Walker 方程:

试求MA 参数: 0b ,1b ,2b

解:

由于对于零均值MA(q)过程而言,均值为0,令方差为1,其自相关函数

220(0)q

x k k r b ωσ==∑

222

0120112023

2

1b b b b b b b b b ++=+==

220

(0)q

x k k r b ωσ==∑(公式:3.2.5)

2,0()0,q

k k l k l x b b l q

r l l q ωσ-=?≤≤?=??>?

∑ ()(),1x x r l r l q l =--≤≤-(公式:3.2.6)

则可得:

22201011210(0)

(1)()

q x q q x q x b b b r b b b b b b r b b r q -++

=++=

=

故由题意知,MA(2)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为

(0)3,(1)(1)2,(2)(2)12x x x x x r r r r r k ==-==-=?> 由此不难求得MA(2)过程的功率谱

2

2122

()()232k

x x

k s z r k z

z z z z ---=-=

=++++∑(公式:2.4.14)

其因式分解为:

122()(1)(1)x s z z z z z --=++++

根据功率谱分解定理2**()()(1/)x s z Q z Q Z σ=(公式:2.5.2a ), 比较得传输函数:12()1Q z z z --=++ 即0121,1,1b b b ===

备注:本题主要考察MA 模型满足Yule-Walker 方程的模型参数求解,根据P54页3.2.6求得自相关函数值,由P38页2.4.14求得复功率谱密度,因式分解,与P39页2.5.2a 比较得出结果。

第二组上台讲解题目(第1、2、5、7题)

1. 某离散时间因果LTI 系统,当输入)

1()3

1

(41)()31(x(n)1n -+=-n n n εε时,输出)()2

1

()(y n n n ε=

(1)确定系统的函数H(Z)

(2)求系统单位序列相应h (n ) (3)计算系统的频率特性H (e j θ) (4)写出系统的差分方程 解:

(1))41)(21()31(3

1413121

)()()(1+--=-+--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X Z Y Z H |Z|>21

(2) 4

97292

)4)(2(31

)(++-=+--=Z Z Z Z Z Z Z H |Z| > 21

)()4

1

(97)()21(92)(h n n n n n εε-+=

(3) 因为H (z )收敛域为 |Z| > 2

1

,包含单位圆,所以H (e j θ)存在:

497292|)()(+

+

-===θθθθθθj j j j e Z j e e

e e Z H e H j

(4)

211

2128

-4131-18-431)()()(-----=

--==Z Z Z Z Z Z Z Z X Z Y Z H ==>121)(31

)()(81)(41)(----=--Z Z X Z X z z Y z z Y z Y

)1(3

1

)()2(81)1(41)(--=----n x n x n y n y n y

备注:考察第一章数字信号基础,比较完整。

2. 一个方差为1的白噪声激励一个线性系统产生一个随机信号,该随机信号的功率谱为:

,求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差分方程。

解:由给定信号的功率谱,得

(公式:2.5.8)

其中 ,

因此 与之对应的最小相位系统为:

(公式:2.5.7)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差分方程为:

(公式:2.5.9)

备注:参考P41页例 2.5.1。题目会有改动,谱分解+一个系统

21()()()()h n x n h n y n σ→→→→ 再对输出求功率谱,()h n :P39页,新息滤波器去噪。1()h n :最优线性滤波器或最小二乘滤波等。 再根据P38页2.4.22式对输出求功率谱。

5. 有一个自相关序列为()0.8l

s r l = 的信号s(n),被均值为零、噪声方差为1的加性白噪声v(n)干扰,白噪声与信号不相关。用维纳滤波器从被污染的信号x(n) = s(n)+v(n) 中尽可能恢复s(n),求出一阶FIR 滤波器的系数和最小均方误差。

解:

由白噪声与信号不相关,因此有

()()()0.8()l

x s v r l r l r l l δ=+=+

并且有

()[()()]()0.8

l xd s r l E x n s n l r l =-==

对于一阶FIR 维纳滤波器,自相关矩阵和互相关分量分别为

(0)(1)20.8(1)(0)0.82x x x x x r r R r r ????==?????

???(公式:5.3.12)

(0)1(1)0.8xd xd xd r r r ????==??

????

??(公式:5.3.11)

解Wiener-Hopf 方程,得

10.4350.238opt x xd

h R r

-??

=≈????

(公式:5.3.13)

维纳滤波器的最小均方误差:

[]2min 0.435110.810.65240.37460.238T

d xd opt J r h σ??=-=-=-=??

??

(公式:5.2.16)

备注:典型例题,本题出自第五章。考察最优线性滤波器设计方法。参考P97页例5.3.1。根据P97页5.3.12,5.3.13。计算上有点麻烦,复习数学逆阵算法。可能改动:需求解自相关序列,白噪声方差。系统评估:从均分误差和信噪比分析。

7. 已知信号的4个样值为()x n =(2,4,1,3),试用自相关法估计AR(1)模型参数。 解:

AR(1)的参数(1)a 就是一阶预测误差滤波器的预测系数。一阶预测误差滤波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一阶预测误差滤波器

滤波器的输出是预测误差()()*()e n x n a n =,其中()x n 的长度是N=4, ()a n 的长度是2,所以()e n 的长度是4+2-1=5(n =0,1,2,3,4),有

1

0()()*()()()m e n x n a n a m x n m ===-∑=(0)()(1)(1)a x n a x n +-=()(1)(1)x n a x n +-

(0)(0)(1)(1)e x x a =+-

(1)(1)(0)(1)e x x a =+ (2)(2)(1)(1)e x x a =+ (3)(3)(2)(1)e x x a =+ (4)(4)(3)(1)e x x a =+

上面各式中,{}{}(0),(1),(2),(3)2,4,1,3x x x x =为已知数据,(1)x -和(4)x 是未知数据。(1)a 的选择应使预测误差功率达最小。

自相关法:

自相关法认为假定已知数据段之外的数据为0,预测误差功率为:

()n ε=4

20

()n e n =∑=22222(0)(1)(2)(3)(4)e e e e e ++++

=222222[42(1)][14(1)][3(1)][3(1)]a a a a +++++++ =23030(1)30(1)a a ++

()

0(1)

n a ε?=?,得3060(1)0a +=,所以(1)0.5a =-。 备注:主要考察第5,7章。线性预测误差滤波器+AR 模型+自相关法(P137页式7.2.2)。

改动:将题中使用到的自相关法换成协方差法(P139页)

第三组上台讲解题目(第2、6题)

2. 已知随机信号()()0X t sin t A ωφ=+,0ω为常数,φ是[0,2)π的均匀分布随机变量,讨论当A 满足系列条件时,()X t 的广义平稳性。 (1)A 为常数;

(2)A 为时间常数()A A t =;

解:

(1) 当A 为常数时:

①()()()

2000

1

X t sin t sin t 02E E A A d π

ωφωφ?π

=+=+=?????????;

(公式:2.2.1) ②()()()()()()()2

1201022012010220,sin t sin t cos cos t t 22cos 2

x R t t E A A E t t A ωφωφωωωφωτ??=++??

??=--++??=(公式:2.2.2) 其中()12t t τ=-,故此时()X t 是广义平稳的;(广义平稳=宽平稳,指随机过程的1阶矩和2阶矩与起始参考时间无关) (2)当()A A t =为时间函数时:

①()()()()()

20001

X t sin t sin t 02E E A t A t d π

ωφωφ?π

=+=+=?????????; ②()()()()()()()

()()()()()()

12120102120120102120,sin t sin t cos cos t t 22

cos 2

x R t t E A t A t A t A t E t t A t A t ωφωφωωωφωτ=++????

??=

--++??= 其中()12t t τ=-,此时()X t 不是广义平稳的。

备注:本题出自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基础》,主要考查的是该章第

二节(随机过程)中的随机信号平稳性问题。其中用到的公式(2.2.1/2)在书上P30页。其中用到的概念主要来自式2.2.4以及P31页中的内容。判断平稳性的两个关键性指标是:①信号均值等于常数,与时间无关;②信号的自相关主要取决于时间间隔,与长短和起始位置无关。

6. 用下列的数据矩阵和期望响应信号解LS 问题:

已知

111221313101??????=??????x 和 1243????

??

=??????y 。 解:

首先计算正则方程的系数矩阵和互相关向量:

15813?86613612????=??

????

R 20?918??

??=??????d (公式:6.2.12/13) 接着对?R 进行R

L DL 分解(参考例 6.4.1)。利用MATLAB 函数

[L ,D ]=l d l (R ),可以得到:

1000.5333100.86670.53851????=????-??L 15

000 1.7330000.2308????=??

????

D 由LDk r =式(公式:6.4.26)可得解向量k 和LS

E 为:

3.01.51.0k ??

??=-????-??

1.5ls E = w=?(公式:6.4.25)

备注:本题出自第六章《最小二乘滤波和预测》,主要考查的是该章

第四节(最小二乘线性预测)的相关问题。其中用到的公式分布在书上P117-P130页。本题参考的是P131页的例6.4.2题。

本题的主要难点在于,①求解正则方程、②对系数矩阵进行LDL 分解。其中正则方程的式6.2.14在P117页,三角分解的例题6.4.1在P130页。

第四组上台讲解题目(第2、3题)

2. 一个广义平稳随机信号(n)x 的自相关函数 ()|k|0.8x r k =,该信号通过

一个系统函数为1

1

(z)

10.9H z

-=

-的LTI 系统,其输出为(n)y 。

试求:(1) 输入随机信号(n)x 的功率谱(w)x

S

和复功率谱(z)x S 。

(2) 输出随机信号(n)y 的功率谱(z)y

S

解:

(1)①功率谱:(公式:2.4.13)

(w)x S =(e )(k)e

jw

jwk

x x

k S r +∞

-=-∞

=

∑=

|k|0.8jwk

k e

+∞

-=-∞

∑00

0.80.8k jwk k jwk

k k e e +∞

---=-∞

==+∑∑

00

0.80.8k jwk k jwk k k e e +∞+∞

-===+∑∑ 1110.810.8jw jw

e e

-=

+-- ②复功率谱:(公式:2.4.14)

(z)x s =(k)z k x k r +∞

-=-∞

∑=|k|0.8z k k +∞

-=-∞

∑ 1

1110.810.8z z

-=

+--

(2) 功率谱:(公式:2.4.18) (z)y S =1(z)H*(

)S (z)

*

x H Z =1110.9z --×110.9z -×111()10.810.8z z -+--

备注:本题出自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基础》,主要考查的是关于功

率谱的计算问题。其中用到的公式(2.4.13/14/18)都在书上

P38页。

3. 一个AR(2)过程满足如下的差分方差:。其中,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0.5的白噪声。

(1)写出该过程的Yule-Walker方程

(2)求解自相关函数值和

(3)求出的方差

解:

(1)由于,,实二阶AR(2)过程的Yule-Walker 方程为:(公式:3.1.27、3.1.32)

(2)解上述Yule-Walker方程可得:;;(可扩展点:依照已知模型对自相关函数进行递推求解,如求、等。此时用到的公式是P53页的3.1.30式中L>0的情况。)

(3)因为均值为0,所以的均值为零(因为AR模型为线性模型,其输入与输出的均值满足线性关系),其方差等于平均功率,即。

备注:本题出自第三章《随机信号的线性模型》,主要考查的是关于AR模型的计算问题。其中用到的公式(3.1.27/32)在书上

P52-53页。该类题目还可以衍变为简答题,如“对经典谱估

计和现代谱估计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代谱估计相比于经

典谱估计的优点”(该类谱估计问题的解答请关注P62/P134

页的章节简介部分)

第五组上台讲解题目(第6题)

6. 我们希望从观察矢量和中估计序列。确

定最优滤波器系数、误差矢量e。

解:

①最优滤波器系数:

(公式:6.2.12)

(公式:6.2.13)

由,得:

(公式:6.2.14/15)

②误差矢量e:

投影矩阵为:

(公式:6.2.28)

(公式:6.2.29)

备注:本题出自第六章《最小二乘滤波和预测》,主要考查的是该章第二节(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的相关问题。其中用到的公式

(6.2.12/13、6.2.14/15、6.2.28/29)在书上P115-P120页。本

题参考的是P119页的例6.2.1题。

注:上述题目中的相关知识点及概念如果遗漏或错误欢迎指正。请大家认真复习准备,祝你好运!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和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第 1 页共 10 页第 2 页共 10 页第 3 页共 10 页第 4 页共 10 页第 5 页共 10 页第 6 页共 10 页第 7 页共 10 页第 8 页共 10 页第 9 页共 10 页第 10 页共 10 页 第3章 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 1 本章要点 引例: “观光新西兰”(TNZ)项目 3.1 需要与动机 3.2 需要与动机的相关理论 3.3 动机与营销策略 案例分析与讨论:脑白金的销售奇迹 2 引例:“观光新西兰”(TNZ)项目 人们如何决定去什么地方旅游,这个问题对于新西兰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新西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旅游。新西兰政府启动了“观光新西兰”(TNZ) 项目,旨在把新西兰打造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3 “观光新西兰”项目的第一步是进行广泛的市场研究,英国是一个受到特别关注的市场。一项早期的有趣发现显示,英国旅行者对旅游有各种各样的潜在动机: ? 兴奋—接纳世界 ? 社交—参与其中 ? 地位—感受优越 ? 联系—聚在一起 ? 学习—开阔心智 ? 放松—养精蓄锐 4

项目的第二步是了解这些需要和动机在不同旅行者之间和不同旅行情境下是否不同,答案是肯定的。英国旅行者对新西兰旅游的两类不同动机: ? 娱乐和阳光型—想要放松和社交 ? 严肃型—享有声望、令人兴奋并提供学习机会 5 研究显示,被认为缺少文化和夜生活的新西兰是比较严肃和乏味的,而且,虽然新西兰比英国暖和,但比起威尼斯这样有阳光和海岸且离英国更近的旅游胜地,新西兰并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 ? 结论: 新西兰应当为严肃型旅行者提供服务 6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英国旅行者认为新西兰是友好、实际、谦逊而又富有冒险、真实不造作的 ? 随着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人造化”,世界上的国家也变得越来越同质化。要寻找有意义的差异似乎已经变得不可能。但是新西兰是一个真实的国家,它没有被包装或者精心准备,展现的是自然、淳朴。 “自由和纯粹” 通过“百分比纯粹”等标语,旨在触动人们关 7 3.1 需要与动机 3.1.1 需要 3.1.2 动机 8 需要 消费者需要的概念 ? 消费者需要的分类 9 需要

高二会考-计算机-操作题.

临近会考,大部分同学都不会用word、Excel、Photoshop、Flash这四款软件吧,这里就是根据考试需要总结的!!!自己留着也要转给其他同学看看! Word题 对字的设置:首先选中文字,菜单栏格式- 字体选中字体,字号,字的颜色等等 对对齐方式的设置:工具栏或者格式-段落-对齐方式 对段落行距设置:选中段落,菜单栏格式- 段落-行距- 页面设置:菜单栏-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 文件-页面设置-纸型- 插入图片:先把鼠标光标放到插入的位置,菜单栏—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图片大小设置:选中图片——点击右键——选中设置图片格式——点大小——输入高宽值 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选中图片——点击右键——选中设置图片格式——点版式——选择合适的环绕方式(若找不到需要的环绕方式,点击高级) 插入艺术字:先把鼠标光标放到插入的位置,菜单栏—插入—图片——艺术字 艺术字的填充效果设置:选中艺术字——点击右键——选中设置艺术字格式——颜色与线条——填充——填充效果—— 艺术字环绕方式:选中艺术字——点击右键——选中设置艺术字格式—版式 插入自选图形:菜单栏—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出现自选图形对话框 选中合适的图形,然后拖拉鼠标绘制图形 自选图形的设置:选中自选图形——点击右键——选中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颜色线条/大小/版式 插入文本框: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 文本框的设置:选中文本框——点击右键——选中设置文本框格式—颜色线条/大小/版式首字下沉:选中需要下沉的字,菜单栏格式——首字下沉——选择下沉的行数 分栏:菜单栏格式——分栏——选择分的栏数 取消分栏:菜单栏格式——分栏——选择一栏 底纹与边框:菜单栏格式——底纹与边框 1、Sand.doc操作题 (1)在英文标题“A Grain of Sand”的下面插入一行并输入中文标题“一粒沙子”,并将英文标题设为“Times New Roman”字体,三号,中文标题设为黑体、三号字,并将两个标题居中;

口腔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牙菌斑生物膜 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牙菌斑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了解:牙菌斑的分类、牙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牙菌斑的致病性牙菌斑(dental plaque):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产生破坏。 生物膜(biofilm):各种细菌嵌于来自其自身和/或外界环境的胞外基质内,而在固相界面上结成的有着三维立体结构的微生态环境,牙菌斑就是一种经典的生物膜。 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牙面上或牙周袋内的多种菌丛构成的生态系。细菌在内生长、发育和衰亡。其复杂的结构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嵌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生物膜的作用 ①节制细菌代谢活性和保护菌丛抵抗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不适合的条件中仍能存留。 ②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网络作用,摄取和收藏食物,控制基质成分的移动速度。 ③膜内高水平的巯基能中和氧基,保护菌细胞勉受氧化损伤。 ④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元素,保留一些细胞内遗漏出来的溶解物质(如eDNA)。 ⑤细菌耐药性

二、分类 (一)根据所在部位分类 龈缘为界: 龈上菌斑、龈下菌斑:附着菌斑,非附着菌斑。 1.龈上菌斑(supragingival plaque) 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这种菌斑的结构比较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增多。 2.龈下菌斑(subgingival plaque) 位于龈缘以下,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附着龈下菌斑 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附着于牙根面,其结构、成分与龈上菌斑相似,细菌种类增多,主要为格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还可见少量格兰阴性短杆菌和螺旋体 非附着龈下菌斑 位于附着龈下菌斑的表面,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和袋内上皮接触,主要为格兰阴性厌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 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 生长环境:有氧、兼性厌氧;兼性、专性厌氧。 优势菌:G+需氧菌和兼性菌;G-厌氧菌和能动菌。 唾液清洁:+;-。 食物摩擦:+;-。 代谢底物:糖类;血清蛋白、氨基酸、糖。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8.1一对一科学《阳光》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阳光 一、太阳辐射能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 量叫太阳辐射能。 2、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地球获得的太阳光辐射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4、阳光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 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强。 5、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二、阳光的传播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夜里手电筒光、穿过门缝的缕缕阳光、成影和 小孔成像,都说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 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光在水 3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4 2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 。 4、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u) 和所成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v)。当u>v时,像小于物;当u

需要、动机与行为

需要、动机与行为 需要是人类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个体心理及生理反应的稳态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之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说。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心理动力,是直接推动行为的力量。 行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需要和动机是有区别的。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而人的动机又是由于某种欲求或需要引起的。 但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转化为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就是说,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得到满足。如果需要不迫切,则不足以促使人去行动以满足这个需要。 第二,需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刺激,它既包括物质的刺激也包括社会性的刺激。有了客观的诱因才能促使人去追求它、得到它,以满足某种需要;相反,就无法转化为动机。例如,人处荒岛,很想与人交往,但荒岛缺乏交往的对象(诱因),这种需要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可见,人的行为动力是由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共同制约决定的。按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欲求或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它驱使人选择目标,并进行实现目标的活动,以满足需要。需要满足后,人的心理紧张消除,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起新的行为,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二、动机的功能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如下三种功能。 (一)激活的功能 动机能激发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例如,一个学生想要掌握电脑的操作技术,他就会在这个动机驱动下,产生相应的行为。 (二)指向的功能 动机不仅能唤起行为,而且能使行为具有稳固和完整的内容,使人趋向一定的志向。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使个体行为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例如,一个学生确立了为从事未来的实践活动的学习动机,在其头脑中所具有的这种表象可以使之力求注意他所学的东西,为完成他所确立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三)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对行为起着续动作用。当活动指向于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相应的动机便获得强化,因而某种活动就会持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就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或使活动完全停止下来。需强调的是,将活动的结果与个体原定的目标进行对照,是实现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的重要条件。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知识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生物学、植 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 生物有关的相关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 证、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理解并正 确实施检验。 ①人员修改为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标准及培训, 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 规范(2002))。 品。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即无颜 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于正压,适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于负压,适用 II级生物安全 )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四级(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蒸法消毒)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80℃1h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单选题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与贫乏区分布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年均温高 B .地势高 C .降水丰富 2.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多云雾 B .多晴天 C .多平原 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巨大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 .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D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 4.下列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 细) ,读图回答 5~7 题(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D .距海远 D .多高原 5.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 说明甲、 乙两地 A .纬度相当 B .海拔相当 C .距海远近相同 D .大气透明度相近

6.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 .①⑤ B .②⑦C.③⑧ D .④⑥ 7.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A .地面辐射弱B.太阳辐射强C.大气反射强D.大气逆辐射弱 该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 题 8.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① 纬度低② 海拔较高③ 云量少,晴天多④ 上空臭氧少 9.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 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③ 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④由于太阳能 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 .①② B .③④C.②③ D .①④ 成语“蜀犬吠日”是指四川盆地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据此完成10~11 题 10.对于“蜀犬吠日”这种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四川气候湿润,地形封闭,云雨天气多,对太阳的辐射削弱作用强B.四川盆地纬度低,光照时间短 C.四川盆地海拔低,距离太阳遥远,得到的太阳辐射少D.四川盆地地势低,周围的山地高原遮挡了较多的太阳辐射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波段 B.“蜀犬”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光球层 C.太阳能量主要来自于内部核裂变 A .① ② B .③ ④C.② ③ D .① ④

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需要与动机——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诱因 5、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 1、动机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前者是,后者则是。 2、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形曲线关系,这就是定律。 3、交往动机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它是一种以获得他人或团体的赞誉为目标的动机。 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行为受结果因素影响。期待决定行为,强化存在于期待之中,是期待强化。班杜拉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期待:指人对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推测;指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 5、马斯洛是西方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中,马斯洛正式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可以把人的动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欠缺的动机,一类为。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需要就是动机,动机也是需要。 2、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没有区别。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1)同一动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2)相似或相同的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四、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A. 对象性 B. 动力性 C. 多样性 D. 社会性 2、皮亚杰指出,儿童行为存在着自我激发的现象。当儿童自由自在地进行操作时,他们会重复地操作当交通警察、开设医院或“过家家”的游戏。这表明儿童的行为可以由()激发。 A. 生理性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内部动机 3、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有人喜欢高尚的内容,有人则喜欢繁琐的事物。这表明兴趣具有() A. 稳定性 B. 效能 C. 指向性 D. 广度 五、双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动机分为() A. 有意识动机 B. 无意识动机 C. 原始的动机 D. 习得的动机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需要由7个等级构成,并将这7个等级划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下列属于高级需要的有() A. 尊重的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求知的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3、以下心理学家中提出过需要理论的有() A. 莫瑞 B. 皮亚杰 C. 斯腾伯格 D. 马斯洛 六、简答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阳光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_1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引入: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介绍辐射能: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大火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 量,这种能量叫做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光和热。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 1、其他的恒星是不是辐射源? 2、宇宙中这么多恒星,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 它们发出的光和热? 学生回答:1、是,因为恒星可以自行发光发热 2、因为他们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地球观察 到的恒星只是一个发光点,有的恒星单位时间发出 的辐射能比太阳多 向学生提问: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吗?太阳距离地球有多远? 通过PPT告诉学生:地球离太阳很远,距离太阳约1.5万亿千米,体积比太阳小的多。照射到地 球的太阳光几乎是平行的 让学生阅读:点光源. 学生讨论 总结出课题: 1.太阳是一个 巨大的能源 学生看PPT讨 论太阳辐射能 的主要形式。 学生思考 与讨论,1、其 他的恒星是不 是辐射源? 2、为什么 我们感觉不到 它的光和热? 学生思 考:太阳以怎 样的形式向地 球辐射能? 学生阅读:点 光源。 学生观察 PPT:太阳能飞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和总结能 力。 通过学生思考问 题,培养学生思 考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归纳总 结能力。 通过讨论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并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获取重 要信息能力。

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的,这就是为

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应用:夏天人们为什么喜欢穿白色衣服? 太阳的光、热辐射,一方面随着辐射的距离增大,受照射面积上的辐射量就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在相同距离处,同一面积上所受到的辐射量,与太阳光线对受照面的倾角大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最强,而倾角越小,即太阳光线越倾斜时,单位面积上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差别,主要就是由于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所致。 思考与讨论: 1.在阳光下,沙漠中的黑色石头比周围的沙子烫得多,为什么?论夏天人们为 什么喜欢穿白 色衣服? 学生思考 与讨论:1.在 阳光下,沙漠 中的黑色石头 比周围的沙子 烫得多,为什 么? 2.贮存天 然气的球柜为 什么要漆成白 色? 题能力,巩固所 学知识。培养学 生知识应用能 力。 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知识应 用能力。 培养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培养学 生知识应用能 力。 培养学生利用所 用知识点,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2. 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生产) 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 源包括CO2、 NaHCO3 N2、NH3、NO3-、NH 4 + 4.培养基还需满足 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 6.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是: ,包 (酒精、氯气、石炭酸) 7.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 。③ 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 )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 。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 10. ,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 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 12. 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8 ~10s 13.4 ℃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 土壤中有一类细菌能 2.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是: (包括营养、温度、PH 等) 3.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 等。

4. 5.原理是: 当样品的稀 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 6. 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7. 8.用具和药品, 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9.土壤取样: 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 潮湿、pH ≈7的土壤中取样。 104、 105、 106般选用 103、104、 105102、103 、 104)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11.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细菌30-37 ℃ 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12.每隔 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独及培养时间),同种微 13.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 :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 代表稀释倍数) 14. 后,如果PH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 是地球上含量 2.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3.它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真核微生物: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真菌、显微藻菌和原生动物等都是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 2.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生长。 3.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病毒是一类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形态存在的病原体,它们即可通过感染宿主并借助其代谢系统大量复制自己,又可在离体条件下,以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保持其感染活性。 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在潮湿气候下,它们往往在有机物上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的霉变或植物的真菌病害。 5.荚膜: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荚膜的成分因不同菌种而异,主要是由葡萄糖与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聚合物,也有含多肽与脂质的。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荚膜不易着色,可用特殊染色法将荚膜染成与菌体不同的颜色。如用墨汁作负染色,则荚膜显现更为清楚,先用染料染菌体,然后用墨汁将背景涂黑,即负染色法。 重点内容 1.产黄青霉 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特别是在食物或者室内环境中最为常见。是生产青霉素的重要工业菌种。 霉菌形态和构造: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种。通过载片培养可以较清楚的观察菌丝的形态和构造。 菌丝体及其各种分化形态:当霉菌孢子落在适宜的基质上后,就发芽生长并产生菌丝,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分两类:密布在固体营养基质内部,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体,称营养菌丝体。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则称气生菌丝体。霉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主要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来完成。 霉菌的菌落:宏观上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不一致。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又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 2.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

太阳能知识简介

太阳能知识简介 一、太阳能常识问答 1.什么是太阳能?太阳是一个炙热的气态球体,它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她不断向宇宙空间发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所谓太阳能实际上就是指太阳的辐射能量。其主要能量集中在0.3μ~3.0μ(微米)的波段,因此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到达地表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 2.太阳能量有多大?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功率为1.7x1017瓦,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另外有一个术语叫太阳常数,指的是:日地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国际通用标准为1353瓦/米2。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空气分子、水蒸气和灰尘的散射和吸收,会显著衰减。对于某一地区来讲,一年总会有一天,当天空情况极为良好的时候,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最接近太阳常数,但这一天并不一定是夏天。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各地气象单位一般都有当地一年的太阳辐射观测数据。 3.一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大气污染?以北京为例,每平方米采光面积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标煤120kg,二氧化碳216kg。 4.什么是选择性吸收涂层? 由于太阳能的主要能量是集中在0.3~3.0μ(微米)的波段,五十年代末,以色列科学家Tabor提出了光谱选择性吸收理论。他要求吸收部件表面在0.3μ~2.5μ太阳光谱内具有较高吸收率(α),同时在2.5μ~5.0μ红外光谱范围内保持尽可能地的热发散率(ε),换句话说就是使吸收表面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其辐射热损。这种表面涂层就是所谓选择性吸收涂层。显而易见,涂层的两个重要参数α、ε对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81~1983年间,桑普研制成功了铝阳极化电解着色选择性吸收涂层,太阳吸收率为α=0.92~0.96、发射率ε=0.10~0.20。1986~1988年研制成功黑钴选择性吸收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α=0.92~0.96ε=0.06~0.08),适合应用在工作温度较高的真空集热管上。采用该涂层生产φ65热管式真空集热管,其性能已达到荷兰菲利普公司同类产品的水平。 二、太阳能热水器常识 1.太阳能热水器是如何工作的?

大学心理学习题 第六章 需要与动机

第六章需要与动机 一、填空题(10分)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_不平衡_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自然需要和_社会需要_。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_心理过程_,而非指活动本身。 4、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_物质产品_。 5、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_直接原因_。 6、自然需要也称_生物需要_,包括饮食、休息、运动、空气等多种需要。 7、社会需要是_人类_特有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劳动的需要等。 8、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_动机_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 9、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 10、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_活动性质_的不同而不同。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属于人类需要的有( D )。 A 自然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D 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自然需要( C )。 A 饮食 B 运动 C 劳动 D 睡眠 3、哪个心理学家提出需要层次论( C )。 A 杜威 B 西蒙 C 马斯洛 D 巴蒲洛夫 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 A )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5、动机有哪些功能( D )。 A 激活的功能 B 指向的功能 C 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D 以上都是 6、下列不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类型是( A )。 A 社会性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7、研究发现,( B )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A 低等 B 中等 C 高等 D 不确定 8、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强化程式及行为塑造技术( B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杜威 D 西蒙 9、按照S—R心理学家的观点,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 C )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A 需要 B 动机 C 强化 D 以上都不是 10、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成就动机论( B )。 A 威纳 B 阿特金森 C 皮亚杰 D 詹姆斯 三、判断题(10分) 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错) 2. 需要是个体活动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对) 3.需要转为动机不需要条件。(错)

环境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的五大特征; 2.命名的三个原则; 3.原生质体的四个组成; 4.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区别(磷壁酸、肽聚糖、脂蛋白,与细胞膜的关系);染色的原理,步骤,和对应现象 5.细胞质膜的结构:亲水基疏水基分别指?: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 tail)。 6.为什么细菌通常为负电? 7.菌落的七大特征(光泽) 8.芽孢耐热的六个原因:(水含量少、耐热酶、细胞壁厚、多含有带二硫键的蛋白质、高耐热物质:羟酸,脂肪酸) 9.细菌的五种营养要素(*碳源氮源归为一类,其实化能自养菌的能量来源也属于无机盐)(其中生长因子包括哪三个)(为什么需要:水的四种生理功能) 10.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吸收:四种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转位)·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是否存在传递过程中物质的结构变化? ·主要运输的物质; 11.纯培养的方法: ·平板分离法:涂布平板法、稀释划线法、稀释平板法

·稀释法; ·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二元培养法 ·单细胞挑取法 12.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四个阶段 ·迟滞期:细胞暂时缺少足够的能量和必须的生长因子来满足大量增殖的条件; 此时群体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核糖体,酶体,ATP的合成加快;容易产生诱导酶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影响因素(菌种本身遗传特性、菌龄、接种量、接种前后的环境)·对数期:此时几乎不存在细菌的死亡;营养物质充足;代谢产物几乎无累积; 比生长速率为一个常数 ·稳定期:净增长速率为零、开始储存肝糖原、异染颗粒、脂肪粒 出现原因:代谢物的累积、营养物质尤其是生长因子的耗尽、营养物的比例失调、pH/DO/ORP的变化 净增长速率为零(繁殖速率=死亡速率)菌体和代谢产物的收获期 ·衰亡期:外界条件的进一步恶化→细胞形态多样化,发生自溶,往往产生芽孢 ?世代时间: 根据一定时间内细菌的增殖数量可以计算出繁殖的代数(n),并以增殖时间除以繁殖代数求得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G)generation time 世代时间亦称发生时间。指某世代起到下一世代止平均所需的时间。这一术语适用于群体、个体和细胞等各级水平。从细胞水平来说,是指由这一次细胞分裂起起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为止的(一个细胞周期)平均所需时间。

环境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体内的超微小生物。 2、特点: ⑴个体极小,测量单位为nm; ⑵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只含有一种核酸;⑶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不以横分裂法而是复制方式增殖; ⑷有感染性。 3、亚病毒: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包括: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4、类病毒:只含独立侵染性的RNA组份,比病毒更小的致病感染因子。 5、朊病毒:一种引起牛羊疾病只含单一蛋白质组份的感染因子。 6、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 7、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8、噬菌体的溶原性: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许多代不发生裂解的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他们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9、细菌的细胞结构: 普通: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特殊: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衣鞘、光合作用层片。 10、内含物:多聚磷酸盐颗粒(P源)、聚β-羟基丁酸(C源)、硫粒(S源)。 11、是否含有鞭毛的判断:⑴菌落特征:有鞭毛的菌落边缘不齐且表面具有绒毛;⑵半固体试管穿刺培养,有鞭毛的能运动;⑶用鞭毛染色剂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12、菌胶团+吸附物=活性污泥。 13、革兰氏染色法: ⑴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染剂)—镜检—①紫色—阳性菌,②红色—阴性菌; ⑵机制:①与细菌的等电点有关:革兰氏,阳性PH2~3,阴性4~5;②与细胞壁有关:阳性:壁厚,结构简单,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含量高,独含磷壁酸;阴性:壁薄,结构复杂,含极少量肽聚糖,脂质含量高,无磷壁酸。 14、蓝细菌的意义:在污水处理水体自净中起积极作用,可去除N、P,可做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15、放线菌的生活史: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课件

【微生物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 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 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 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 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 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 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 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什么是不耐热肠毒素(LT)?它的物理性质、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及与霍乱毒素(CT)的关系如何。 答:LT是肠产毒型大肠杆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因对热不稳定,故称为不耐热肠毒素。其65℃30min可被破坏。LT分为LT-Ⅰ和LT-Ⅱ,LT-Ⅱ与人类疾病无关,LT-Ⅰ是引起人来胃肠炎的致病物质。其结构包括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其中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 TP转变为cAMP。胞质内cAMP水平增高后,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可持续几天的腹泻。LT-Ⅰ与霍乱肠毒素两者间的氨基酸的同源性达75%,他们的抗原高度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