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与鼻窦恶性肿瘤

合集下载

鼻腔鼻窦肿瘤课件

鼻腔鼻窦肿瘤课件
(1) 上颌肿块:为本病主要体征,多出现于尖牙 窝上方,边界不清的隆起,质韧、固定、有压 痛。早期鼻腔粘膜完好,偶可见血性分泌物, 晚期出现粘膜破坏或突人鼻腔而出现鼻塞。若 累及眼眶可出现眼球移位、运动障碍、复视、 球结膜水肿。 (2)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颌下淋巴结或上颈淋巴 结肿大。
辅助检查
(一)常规X线检查 (二)CT 可以精确地描绘出正常和异常的解剖关系。 可以显示出一般 x 线投影难以发现的上颌窦后 壁骨质破坏和累及范围,还能确定病变与周围 的关系,为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三)活组织病理检查 上颌窦穿刺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实用,或采 用齿龈颊沟穿刺吸取。
⒉非上皮恶性肿瘤
包括嗅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骨肉瘤、 淋巴瘤
第七节 上颌窦癌
一、解剖学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 体内,与筛窦、眼眶、 颅底、鼻咽及口腔毗 邻,呈锥体形,其基 底位于内侧,顶尖突 向颧骨,后上直达眼 眶底的尖端及翼腭裂。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上颔窦是鼻旁窦中之最大的一个,凡占整个上颌骨的 体部,其形状与上颌体部外形相符,容积平均为 14.69ml。上颌窦一般可分为前、后、内侧、上、底5 个壁(上前内外)。
(1) 鼻涕:异常渗出液,约占50 %,常出现于早期, 以血性渗出液多见,少数并有恶臭味。 (2) 鼻塞:多数为鼻侧壁受压所致,少数见于瘤组 织侵入鼻腔而致。 (3) 疼痛:常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此疼痛为上齿 槽神经受压所致,为上颌窦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以牙痛为多,另外还表现在头痛、面颌部痛及鼻 痛等。若上部病变亦可出现眼痛或眼眶痛。 (4)面部肿胀:为累及面部软组织所致,出现较晚
NX 不能估定区域淋巴结。 NO 无区域淋巴结。 N1 单一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线≤3cm。 N2 单一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线>3cm或<6cm;或 同侧多个淋巴结,最大径线≯6cm;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 最大径线≯6cm。 N2a 单一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线>3cm,但<6cm。 N2b 多个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线<6CM。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线≯6cm。 N3 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线>6cm。 注:中线淋巴结为同侧淋巴结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液 漱 保 持 口腔 清 沽, 待 手术腔 内纱 条抽 完 后 , 需每口 清 清 一 次 牙
2 . 1 . 1 心理 护 理 了解 病 人 的情 绪 状 态 , 理 解 并 引导 病 人 正常 的 悲哀反 应, 鼓 励 病 人 表 达 内心 的想 法 , 正视现实, 增 强 病 人 战 胜 疾 病 的 信 心及 生 活 的勇气 , 促 使 病 人积 极 配 合 治疗 , 但 也 要将 其 术 后 而 容 改 变 等 情 况 向家 属 及 病 人 讲 明 , 让 其 有 思想 准 备 。 理 解 患
2 . 2 . 4 伤口 护理 观 察 鼻 面 部 伤 口敷 料 浸 血 情 况 , 如伤 r 1 敷 料 大 面
积 被 鲜血 浸 涧 。 可 能有 出血 , 要 及 时 通知 医 生 处 理 。 术 后鼻 面 部 伤 口敷 料 加压 包 扎 [ 2 ) 。 嘱 患 者 切 忌 因不 舒 适 而 白行 松 懈 敷 料 , 避免引 起 伤 口出血 。 观 察 伤 口愈合 情 况 , 注 意 有 无 异 常 分 泌物 , 局 部 有无 红、 肿、 热、 痛 的表 现 。 及 时 擦 除 伤 口分 泌 物 , 保持清清、 干燥 , 防止
者 的 心理 压 力, 鼓 励 其 重 返 社会 。 对 有 恶性 肿 瘤 的患者 , 给 予 精 神 E的鼓 励 和情 绪上 的 支持 , 让 患 者感 觉 到护 士 对他 的关 心 , 增 加 他 们对 治疗 的信 心 , 有 利 于手 术 后顺 利 康 复 。 2 . 2 . 3 饮食 护理 术 后 因鼻 面 部 敷 料 加 压 包扎 , 患 者 张 口受 限 , 术 后1 ~ 3 d 以温 冷 的 流 质饮 食 为主。 术后 第 3 天, 伤 口敷料 撤 除后 进 食 半 流 质饮 食, 随 着 切 口愈 合 , 疼痛减轻, 逐 步 过 渡 到 软食 、 普食。 鼓 励 患 者少 食 多 餐 , 保 证 营 养供 给 】 。 因患 者 手 术 后张 口受 限 , 患侧 术后 伤 1 5疼 痛 , 咀嚼 闲 难 , 应 协助 患 者 经 健 侧 进 食, 进 食 流 质饮 食 时最 好 选用 吸 管。 安 置鼻 饲 管 的患 者, 按 鼻 饲饮 食 护 理

鼻部肿瘤

鼻部肿瘤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病理】
病理上常将其分为两型:
1.硬型 瘤体较小、质硬、色灰、局限而单发,呈桑葚状, 多见于鼻前庭、鼻中隔前部或硬腭处。外观及组织结构与一般 皮疣相似,上皮向体表增生,主要由鳞状上皮组成。 2.软型 瘤体较大、质软、色红,多呈弥漫型生长,有细蒂
目录
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
瘤。部分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过程对周围器官破坏力强,手 术切除不易彻底,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
(一)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是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鼻腔良性肿 瘤中最多见。依据病理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两种。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 上颌窦内,少数发生于鼻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侧切肿物切除术,术顺,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治疗】
因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
性变的特点,应作根治性切除术。 肿瘤较大、已侵及上颌窦、筛窦,多采用鼻侧切 开或上唇下进路,必要时行内侧上颌骨切除术加筛窦 开放术。
样涕,可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晚期可侵入鼻窦、 眼眶,表现为鼻窦恶性肿瘤症状。
图1 鼻腔低分化鳞癌。 a.鼻腔冠状面CT平扫 b.CT横轴面增强扫描 图2 鼻腔低分化鳞癌。 a.横轴面T2WI b.横轴面DWI 图3 鼻腔腺样囊性癌。 a.横轴面CT b.横轴面T1WI c.横轴面 T2WI d.冠状面增强T1WI 图4 鼻腔乳头状腺癌。

鼻腔恶性肿瘤

鼻腔恶性肿瘤

鼻腔恶性肿瘤鼻腔恶性肿瘤多继发于上颌窦和筛窦。

病理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腺癌次之,另有少见的基底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嗅神经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肉瘤等,预后不佳。

原发者多见于鼻腔外侧壁、鼻底及鼻中隔,继发于鼻窦者,其原发部位临床常难确认。

现将常见的鳞状细胞癌予以概括介绍。

【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鼻腔肿物特点,应尽早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X线及CT等检查,可提供肿瘤大小及周围组织受累程度,对选择术式及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治疗措施】肿瘤局限者,可行单纯放射治疗,其5年存活率可达75%以上。

肿瘤浸润较广者,宜采用根治性切除加术前或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方法,5年存活率也可达到40%~50%。

预后取决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鼻腔恶性肿瘤手术进路,一般主张鼻侧切开,因其视野宽阔,可以同时切除累及上颌窦和筛窦之肿瘤。

缺点是面部遗留瘢痕。

近年推荐面中部掀翻术,具有与鼻侧切开同功效果,但无面部畸型。

对较小肿瘤,可应用鼻窦内窥镜技术,不仅能完整切除肿瘤,还可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病因学】近年,鼻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病因不清,有人认为可能与环境污染和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有关。

【临床表现】鼻腔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在50岁以上。

多为单侧,也有双侧发病者。

约10%的病人腮腺区及颌下淋巴结有转移。

初期肿瘤发展缓慢,至晚期肿瘤广泛累及眼部、上颌窦、筛窦或前颅底时,可产生Ⅱ、Ⅲ、Ⅳ、Ⅴ、Ⅵ等颅神经及眼部症状。

检查时发现鼻腔有肿物,表现不平,暗红色,或呈类息肉样,触及易出血。

活检时肿瘤质较脆。

如有眼球部突出、内眦部隆起、视力障碍和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多属晚期。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03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03例临床病理分析
和病理 特点 。
2 结 果
技术 , 明显提 高 了此 疾 病 的诊 断率 。根据 免 疫组 化 分为 T、 B和 N/ K细 胞淋 巴瘤 。B细胞 淋 巴瘤 多位
于鼻 窦 , 在西 方 国家 略 占优 势 , 腔 中以 T/ 细 鼻 NK 胞淋 巴瘤 为 主 , 亚 洲 多 见 ] 在 。早 期 的 鼻 腔 鼻 窦
恶性淋 巴瘤往 往诊 断为“ 死性 中线 肉芽肿 ” 对 其 致 , 认识 有 一 个 发展 过 程 。他 们 不 同 于 B细胞 恶 性 淋
3 3 鼻腔恶 性肿 瘤患者 , 2 9例 , 9 0例 男 0 女 4例 , 年龄 2 1 , 均 4 ~8 岁 平 6岁 , 经 手术 或 活 检病 理 确 均 诊 。鼻 出血 或 涕 中带血 1 3例 , 塞 9 0 鼻 7例 , 腔 内 鼻 可见新生 物 , 表 面粗 糙不 平 6 其 7例 , 鼻 隆起 变形 外 2例, 6 眼球 突 出 1 0例 。鼻腔恶 性 肿瘤 共 6种 , 中 其 鳞癌 1 7例 (8 6 ) 腺 癌 6 4 4 . , 2例 ( 0 5 ) 恶 性 淋 2. , 巴瘤 5 4例 ( 7 8 , 翻性 乳 头 状 瘤 恶 变 2 1 . %) 内 6例
心性和血 管破 坏性 的 形态 学 特点 对 诊 断很 重 要 , 所 以需 要深 部 活检 , 助 于病 理科 医师及 时 准确 的 ]有
诊断。
鼻腔 和鼻 窦恶 性肿 瘤 的发 病率 不 高 , 占全 身恶
性 肿瘤 的 2 口 , 中原 发 于鼻 窦 的 恶 性 肿 瘤 约 占 ]其
7 左 右 。鼻腔 和 鼻窦 恶性 肿 瘤位 置 隐 匿 , 以早 0 难
期 发现 , 多数患 者就 医时病情 已经发 展至晚 期 , 给治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CT、MRI影像学征象及鉴别诊断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CT、MRI影像学征象及鉴别诊断

3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2月 第20卷 第02期 总第148期【通讯作者】杨 威CT and MRI Imaging Features of Sinonasal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窗位和窗宽分别为35HU、300AU,骨窗窗位和窗宽分别为400HU、4000AU。

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80mL,流率3.5mL/ s。

1.2.2 MRI检查 检查设备:美国GE 1.5T超导型MR扫描仪。

选用头颈联合线圈,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扫描参数:FSE序列T1WI参数,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400ms,回波时间(TE)8ms,扫描视野(FOV)32cm×32cm,层厚4.0mm,间距1.0mm,激励次数:2次。

T2WI序列参数,TR/TE为3000ms/90ms,FOV 32cm×32cm,层厚4.0mm,间距1.0mm,激励次数:2次。

先进行平扫,平扫常规平扫+Gd-DTPA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影像学结果由两名或以上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并获取一致意见。

观察病变形态、CT密度、MRI信号及强化特点等特征。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 和MRI检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描述;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不同检查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比较69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经CT检查诊断出59例,诊断准确率为85.51%;MRI检查诊断出61例,诊断准确率为88.41%;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检查诊断出68例,诊断准确率为98.55%,显著高于单一的CT、MRI检查(P<0.05),见表1。

鼻腔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鼻腔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症状
鼻腔肿瘤: 鼻腔内出 现肿块, 可能伴有 鼻塞、鼻 出血等症 状
鼻窦炎: 鼻窦内出 现炎症, 可能伴有 鼻塞、头 痛等症状
鼻息肉: 鼻腔内出 现息肉, 可能伴有 鼻塞、流 涕等症状
鼻中隔偏 曲:鼻中 隔向一侧 弯曲,可 能伴有鼻 塞、头痛 等症状
鼻腔异物: 鼻腔内进 入异物, 可能伴有 鼻塞、流 涕等症状
鼻腔淋巴瘤:常见于鼻腔前 部,表现为鼻塞、鼻出血等 症状
鼻腔腺样囊性癌:常见于鼻 腔后部,表现为鼻塞、鼻出 血等症状
鼻腔鳞状细胞癌:常见于鼻 腔前部,表现为鼻塞、鼻出 血等症状
鼻腔纤维瘤:常见于鼻腔前 部,表现为鼻塞、鼻出血等
症状
鼻腔黑色素瘤:常见于鼻腔 前部,表现为鼻塞、鼻出血
等症状
鼻腔血管瘤:常见于鼻腔前 部,表现为鼻塞、鼻出血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细胞学检查:通过鼻腔冲洗液或 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肿 瘤细胞鉴别和预后评估
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了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尿液检查:检测尿常规、尿生化等指标,了解肿瘤对肾脏的影响
粪便检查:检测粪便常规、粪便生化等指标,了解肿瘤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C19-9等,了解肿瘤的性质和 分期
鼻内镜检查:观 察鼻腔内肿瘤情 况
鼻窦CT扫描:了 解肿瘤位置、大 小和范围
鼻咽部MRI:观 察肿瘤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
活检:获取肿瘤 组织进行病理学 检查
生长速度:良 性肿瘤生长缓 慢,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
边界:良性肿 瘤边界清晰, 恶性肿瘤边界
模糊
质地:良性肿 瘤质地柔软, 恶性肿瘤质地

鼻腔肿瘤有什么症状

鼻腔肿瘤有什么症状

鼻腔肿瘤有什么症状鼻腔肿瘤指的就是鼻腔内发生的恶心肿瘤,也叫鼻癌,发病原因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有遗传的,有慢性炎症刺激的,有环境污染导致的等等,鼻腔肿瘤一般很难引起重视,主要是因为早期和鼻炎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容易被误诊,往往发现的时候就是中晚期了,主要表现除了鼻塞,流鼻血等,还会牵扯到面部或者视力情况。

鼻腔及鼻窦的恶性病变较为常见,据国内统计居全身性恶性肿瘤第五位,而在高发地区鼻咽癌已居肿瘤之首。

鼻腔癌变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炎症刺激大部分癌变的病人有多年慢性鼻炎、鼻窦炎病史,使鼻粘膜长期受刺激化生为鳞状上皮,成为癌变的基础。

★良性肿物恶变如鼻硬结病、真菌病引起的肉芽肿,鼻息肉,鼻腔内翻乳突状瘤均可发生癌变。

★接触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和吸入镍、砷、铬及化合物;长期接触硬木屑及软木粉尘;以及接触木料防护剂氯酚涂料的慢性刺激。

★病毒因素已经发现EB病毒为鼻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鼻腔癌症的发现多为晚期,因此注意不要把鼻腔癌当做鼻炎,如果有以下症状时需要警惕,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鼻腔恶性肿瘤:后吸涕带有少量血丝;经常半边鼻孔通气不畅;伴有耳鸣或耳闭,听力减退,半侧面部麻木或者面部肿帐等。

必要时进行鼻内窥镜检查,或者行鼻腔鼻窦ct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过去通过手术的方法做患侧上颌骨全部切除,有时也摘除眼球。

但是,最近可通过用放射疗法、化学疗法、肿瘤减量手术等联合应用的方法,尽量地保存上颌。

根据各医院的情况,治疗方法也多少有不同。

一般情况下,每周4~5次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联合使用。

在这期间,上颌窦内坏死组织一旦被确认,可以进行吸引清除。

如果肿瘤完全消失,可以不必做任何处理。

若是肿瘤有少许残留,可以做部分切除。

但是,如果用肉眼或CT能够清楚地看到肿瘤,有必要行扩大再建手术。

再建方法根据手术范围的大小有所差异。

连眼球也摘除时,仅仅覆盖缺损部位是不够的,行骨移植、安装义眼这样的再建术就是必要的了。

另外,肿瘤向颅底进展的时候,不仅可用过去的从颅外进行手术的方法,最近,在得到脑外科和成形外科的协助后,可从颅内作一块状切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