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讨论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有条件者应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护。
【关键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护理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较为常见,上颌窦恶性肿瘤最为多见,其次为筛窦癌,额窦和蝶窦癌较少见。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评估病人既往有无反复手术史、致癌物质接触史、外伤史、鼻腔良性肿瘤史等。
2.评估病人有无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了解既往健康状况。
(二)身体状况1.鼻腔及鼻窦癌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可表现为轻度鼻塞、涕中带血,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鼻塞,脓血涕。
2.随着肿瘤发展可出现面部麻木疼痛、嗅觉障碍及顽固性头痛。
3.肿瘤溃烂时出现血性恶臭鼻涕。
4.其他牙痛、牙齿松动、硬腭隆起、面部肿胀、眼球移位、复视、视力下降等。
5.前后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菜花状新生物,表面有溃疡和坏死组织。
(三)辅助检查1.鼻内镜下活检。
2.CT及MRI可了解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四)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心理活动、家庭支持程度、工作性质、经济收入情况、医疗费支付方式等。
(五)治疗原则以放射治疗联合手术治疗为主,一般先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4~6周手术,手术后根据肿瘤的范围辅以放疗或化疗。
【主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预感性悲哀与被诊断为癌症,担心预后和术后容貌破坏有关。
2.急性疼痛与手术创伤和鼻腔内填塞纱条有关。
3.自理能力下降与术后身体虚弱、伤口疼痛、卧床、输液等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口鼻腔结构改变、切口易被污染、营养摄入不足、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5.潜在并发症术后出血、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
6.自我形象紊乱与术后面部塌陷、咀嚼功能障碍和发声功能障碍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术前术后的有关信息以及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知识有关。
【主要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理解并引导病人正常的悲哀反应,鼓励病人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正视现实,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生活的勇气,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但也要将其术后面容改变等情况向家属及病人讲明,让其有思想准备。
鼻腔鼻窦内的恶性肿瘤

常见的病因包括长期慢性炎症、放射 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遗传因素等 。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在头 颈部肿瘤中较为常见,发 病率较高。
年龄与性别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 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 素和生活习惯有关。
PART 02
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化学治疗
化疗原理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于某些类型的鼻 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化疗可以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
化疗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紫杉醇类、氟尿嘧啶类等。具体药物选 择需根据肿瘤类型和病情制定。
化疗副作用
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内窥镜检查
生化指标检测
通过鼻腔内窥镜检查,观察鼻腔及鼻窦内 的肿瘤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并可取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部分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清肿瘤 标志物水平升高,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有 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
鼻腔鼻窦内良性肿瘤如血管瘤、乳头 状瘤等,生长缓慢,症状较轻,与恶 性肿瘤在影像学和内窥镜下有明显区 别。
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
01
鼻腔鼻窦内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换药
,以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感染。
心理支持
02
恶性肿瘤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
够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训练
03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语
言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鼻腔鼻窦肿瘤概述ppt课件

鼻腔鼻窦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肿瘤,常见 良性肿瘤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瘤;鼻 腔及鼻窦恶性肿瘤较常见,且它们在病因、 病理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鼻腔鼻窦肿瘤向颅内外扩展的方式:①肿 瘤增长直接压迫侵袭颅底骨质;②通过颅 底骨缝隙或缺损;③通过神经、血管或淋 巴扩展。
1
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
27
左上颌窦癌,内镜像 左上颌窦癌,软组织窗位
28
右上颌窦癌(软组织窗位)侵入眼眶 29
左上颌窦癌(骨窗位)破坏硬腭 30
T1w横断位, 右上颌窦前上壁分叶状中低信号影,
左上颌窦慢性炎症
增强后 T1w 肿块明显增强, 不均匀。
31
上颌窦癌MRI加权
冠状位
增强后T1w,加脂肪抑制
右上颌窦前上壁肿块侵入右眶内
14
诊断:主要依据X线拍片或CT扫描检查, 可见圆形高密度阴影。
15
治疗:骨瘤小者不必及时行手术截除,但 要定期复查。如骨瘤较大,症状明显,颅 面有畸形或已向颅内扩展和发生颅内并发 症者,宜早日手术。术式选择应尽量减少 遗留面部的畸形
16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较为常见,占全身恶 性肿瘤的2%~4%,占耳鼻咽喉科恶性 肿瘤的20%~50%,癌肿绝大多数发 生在40~60岁之间,肉瘤多见于青年 及儿童。
34
上颌骨切除各壁界线示意图
A. 翼突凿断线 硬腭锯开线
B. 翼腭窝界线
35
上颌骨切除术
面部皮瓣翻开
36
上颌骨切除术
剥离眶骨膜,保护眼球
37
上颌骨切除术
颧骨锯开
38
上颌骨切除术
硬腭锯开
39
上颌骨切除术
凿断翼突根部
鼻-鼻窦恶性肿瘤

发病部位
鼻窦的恶性肿瘤较原发于鼻 腔者为多见,在鼻窦恶性肿瘤中 尤以上额窦恶性肿瘤最为多见, 甚至可高达60%至80%,并且有1/3 上颌窦癌病人伴有筛窦癌。筛窦 恶性肿瘤次之,约占3.8%。原发 于额窦者仅占2.5%,蝶窦恶性肿 瘤则属罕见。
返回
病
癌
理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70%~80% 好发于上颌窦 ~ 腺 癌:多见于筛窦 其他:淋巴上皮癌,移行细胞癌, 其他:淋巴上皮癌,移行细胞癌,基底细胞癌 粘液表皮样癌,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等。 粘液表皮样癌,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等。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窦恶性肿瘤
一 概述 二 病理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五 治疗
结束
发病情况 发病部位
2.05%至3.66%, 国外报告为0.2%至2.5%;占耳鼻咽喉 部恶性肿瘤的21.74% 至49.22%;北 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在北方次于喉癌, 在南方则次于鼻咽癌。癌肿与肉瘤发 病率之比约为8.5: 1。男女发病约为 1.5至3.0:1。癌肿绝大多数发生于40 至60岁之间。
1 . 手术加放疗 2 . 化疗加手术 3 . 手术加放疗加化疗 4 . 中医中药治疗 5 . 有淋巴结转移时,行下颌区和颈部淋巴结廓清术 有淋巴结转移时, 6 . 其他治疗:激光治疗或冷冻治疗。 其他治疗:激光治疗或冷冻治疗。
返回
退出
肉瘤-肉瘤 好发于鼻腔及上颌窦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60%) )
定位方法
.
Ohngren定位: Sebileau定位:
返回
早期临床表现:
脓血鼻涕: 面颊部疼痛和麻木: 鼻塞: 磨牙疼痛和松动:
返回
晚期症状:
(1)破坏前壁 (2)向上压迫 (3)向下发展 面颊部隆起 眼部症状 硬腭下塌,牙槽变形 顽固性神经痛和张口困难
鼻腔鼻窦肿瘤概述

建立完善的随访和监测制度,及时发 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确保患者 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诊断依据
鼻腔鼻窦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 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明确肿瘤的部位 和范围;病理学检查通过取活检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 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02 鼻腔鼻窦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通常由人乳头瘤病毒感 染引起,这种病毒会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增 生,形成乳头状结构。
骨瘤发病机制
骨瘤是骨骼系统发生的良性肿瘤, 在鼻腔鼻窦中较为罕见,可能由骨
发育异常或慢性炎症刺激引起。
治疗手段
除了骨瘤外,鼻腔鼻窦还可能发生 其他类型的良性肿瘤,如纤维瘤、 脂肪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
,较少恶变。
其他良性肿瘤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以明确诊断,其中CT和MRI对于 了解肿瘤的范围和性质有重要价值 。
VS
随访制度建立
建立规范的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复 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转移等 异常情况。同时,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指 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 力。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早期诊断困难
鼻腔鼻窦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 易被误诊或漏诊,导致病情延误。
治疗方法有限
目前针对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仍 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不敏感或出现复 发。
手术治疗策略及适应证
手术治疗策略
01
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主要包括鼻内镜下切除术、上颌骨切除术等,
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鼻部肿瘤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病理】
病理上常将其分为两型:
1.硬型 瘤体较小、质硬、色灰、局限而单发,呈桑葚状, 多见于鼻前庭、鼻中隔前部或硬腭处。外观及组织结构与一般 皮疣相似,上皮向体表增生,主要由鳞状上皮组成。 2.软型 瘤体较大、质软、色红,多呈弥漫型生长,有细蒂
目录
鼻-鼻窦良性肿瘤
鼻-鼻窦恶性肿瘤
鼻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
瘤。部分肿瘤虽为良性,但生长过程对周围器官破坏力强,手 术切除不易彻底,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
(一)血管瘤 鼻腔血管瘤是是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鼻腔良性肿 瘤中最多见。依据病理分类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两种。前者多见,并多发生于鼻中隔。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 上颌窦内,少数发生于鼻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
侧切肿物切除术,术顺,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冯会洁,等.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中外医疗,2010,26,50-51
【治疗】
因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易复发和恶
性变的特点,应作根治性切除术。 肿瘤较大、已侵及上颌窦、筛窦,多采用鼻侧切 开或上唇下进路,必要时行内侧上颌骨切除术加筛窦 开放术。
样涕,可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晚期可侵入鼻窦、 眼眶,表现为鼻窦恶性肿瘤症状。
图1 鼻腔低分化鳞癌。 a.鼻腔冠状面CT平扫 b.CT横轴面增强扫描 图2 鼻腔低分化鳞癌。 a.横轴面T2WI b.横轴面DWI 图3 鼻腔腺样囊性癌。 a.横轴面CT b.横轴面T1WI c.横轴面 T2WI d.冠状面增强T1WI 图4 鼻腔乳头状腺癌。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pptx

类型—钴、直线加速器等。
剂量—5000~6000cGy/4~8周完成。
预后: 鼻腔鼻窦解剖隐蔽;癌瘤早期症状
不典型;“三早”难;预后差。如上颌窦癌 5年生存率仅30~40%。
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年龄、治 疗方式相关。
恶性平面(Ohngren):
n 共同特点: (1)原发多见; (2)隐蔽,早期难确诊: (3)与眼眶,颅脑比邻,难判断原
发部位 。
病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接触致癌物质
良性肿瘤恶变
外伤
症状
鼻塞
鼻出血或流血性分泌物
疼痛与麻木
流泪与复视
张口困难
恶病质
颈淋巴结肿大
上颌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
上颌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 单侧脓血涕 单侧面颊部痛或麻木感 单侧进行性鼻塞 单侧上列磨牙疼痛或松动手术;上 颌骨全切除;或眶内容摘除术及其他鼻 窦手术。
筛窦恶性肿瘤—鼻外进路筛窦手 术;颅面联合进路手术。
额窦恶性肿瘤—鼻外额窦手术。
蝶窦恶性肿瘤—鼻侧切开经筛窦 进入蝶窦手术。
颈淋巴结转移者--颈淋巴结廓清 手术。
2 放疗:术前根治性放疗、术后加放 疗和化疗。
单纯放疗—肉瘤、未分化癌、晚期 癌瘤—疗效不满意。
肿瘤侵入邻近结构和器官的相应症状:
诊断
40岁以上,出现一侧进行性鼻塞或 血性鼻涕,单侧面颊部痛或麻木感, 单侧上列磨牙疼痛或松动者。
进行下列检查
前后鼻镜检查 鼻腔及鼻窦内窥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手术探查活检
治疗:对肿瘤范围较局限者,多采用手 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
鼻腔鼻窦癌

排除远处转移 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整理ppt
影像学检查
常规X片检查:
柯氏位片、华氏位片、鼻腔和鼻窦正位体层 价值不大,被CT/MRI所取代
CT检查
同时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的薄层扫描(3mm) 在显示薄的骨质结构(如鼻窦和眼眶)及早期骨皮质侵犯方面优于MRI
发生于嗅上皮 神经内分泌肿瘤
整理ppt
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 浆细胞瘤 肉瘤
整理ppt
诊断
症状及病史:
症状:进行性鼻塞、鼻腔异常渗液及血涕、面颊部肿 痛及感觉异常、上齿列牙痛、眼球突出
病史:多次息肉摘除史、内翻型乳头状瘤反复发作史 及原有鼻窦炎症状加重者
体检
眼眶、口腔、鼻腔和鼻咽 颅神经 颈部淋巴结
2009 AJCC分期 额窦和蝶窦癌因发病率极低,尚无一个广泛接受
的分期 鼻前庭肿瘤借鉴皮肤TNM分期
T1:肿瘤最大径≤2cm; T2:肿瘤最大径>2cm,但≤5cm; T3:肿瘤最大径>5cm; T4:肿瘤侵犯皮肤深部结构(如软骨、骨骼肌、骨)
整理ppt
T 分期(上颌窦)
T1
肿瘤局限于上颌窦内,无骨质侵蚀或破坏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整理ppt
分期
0期 TisN0M0
I
T1N0M0
II
T2N0M0
III T3N0M0;T1-3N1M0
IVA T4aN0-1M0;T1-4aN2M0
IVB T4bN任何M0;T任何N3M0
IVC T任何N任何M1
整理ppt
治疗现状
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1. 一侧鼻腔中隔面,棕色或褐色,血性渗出;晚期累 及整个鼻腔及鼻窦,但较少有鼻窦骨质破坏 2. 病理确诊,易转移 3. 治疗:手术切除
鼻腔淋巴瘤
1. 发热、鼻塞、头痛 2. 一侧或双侧鼻腔肿物,多发结节状,粘膜光滑;晚 期鼻中隔穿孔 3. I、II期首选放疗+化疗,III、IV期首选化疗+放疗
Hale Waihona Puke 因 炎症 接触致癌物质 镍、砷、铬及其化合物 良性肿瘤恶变 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 外伤
临床表现
鼻塞:进行性加重 脓血鼻涕:单侧、涕中腐肉样物、臭味 疼痛与麻木:早期面部麻木,晚期顽固性头痛、 眼痛 流泪、复视、视力障碍:压迫鼻泪管、眼眶或 侵犯视神经 张口受限:翼腭窝、颞下窝、颞窝 恶病质: 转移:同侧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肺、骨、脑
治疗
治疗时机、病人全身状况、免疫状态、 治疗方法选择有关 放疗+手术:首选 T1T2期 5年生存率 40%--60% 手术后放疗 化疗
鼻腔恶性肿瘤
原发性:鼻腔外侧壁、鼻底、鼻中隔 继发性:上颌窦、筛窦 鳞癌常见
鼻腔恶性肿瘤的特点
鼻腔肿物不光滑,色暗红,触易出血,浸润 生长 晚期侵犯眼眶、上颌窦、筛窦、前颅底 II、III、IV、V、VI颅神经症状及眼部症状 转移到颈淋巴结
鉴别诊断
鼻腔恶性肉芽肿
1. Wegener肉芽肿:全身多脏器血管炎性坏死 2. Stewart肉芽肿:局部中线坏死肉芽肿 3. 反复活检
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恶变
1. 多次手术史,累及鼻窦,少有骨质破坏 2. 手术 3. 放疗+手术
上颌窦恶性肿瘤
鼻窦恶性肿瘤首位,鳞癌多 晚期
1. 向内:
体征
鼻腔恶性肿瘤:单侧鼻腔,外侧壁、菜花状、 色红、基底广、触易出血,伴溃烂或坏死 鼻窦恶性肿瘤:早期无阳性体征,晚期鼻内 检查同上,鼻窦邻近器官受侵犯表现
诊断
40岁以上,单侧进行性鼻塞、涕中带血 前、后鼻镜检查:新生物,鼻腔外侧壁内移 鼻内镜检查: 鼻窦CT MRI 软组织受侵、大血管 活检:确诊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科 王建宏
流行病学特点
全身恶性肿瘤的2.05%----3.66% 头颈部肿瘤的11.9% 国内发病率0.8/10万 男多于女 40-60岁 肉瘤多见于青年或儿童 原发于鼻腔者多见,其次为上颌窦、筛 窦次之,额窦及蝶窦最少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特点
2. 向下:
3. 向前:
4. 向上:
5. 向后:
上颌窦恶性肿瘤
辅助检查
1. 鼻内镜见鼻腔外侧壁内移或中鼻道肿物 2. X片: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匀增高 3. CT:窦内软组织影,骨质破坏,自然孔扩大
上颌窦恶性肿瘤
术前放疗+手术
手术+放疗 化疗
其他
筛窦恶性肿瘤以鳞癌和腺癌为主 筛窦位置易出现复视、视力下降、眼球 运动障碍等
侵犯鼻腔,单侧进行性鼻塞、涕中带血 鼻腔外侧壁肿物、色红、不光滑、坏死及假膜 侵犯牙槽突、硬腭,牙痛,牙齿松动、脱落 牙龈肿胀、溃疡,硬腭隆起 侵犯上颌窦前壁及面颊,面部无痛性肿胀或肿块 面部皮下硬性固定肿块,瘘管、溃烂 侵犯眶下壁,复视或视力障碍 眼球突出,活动受限 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顽固性神经痛、张口受限
1. 大多属原发,转移来极少 2. 鼻窦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少,常伴有慢 性炎症,早期不易确诊 3. 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脑互相毗邻,晚 期侵犯,难以判断原发部位,治疗棘手 4. 预后差
病理类型与部位
癌多于肉瘤,常见为鳞状细胞癌,其次 腺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 鳞癌好发于鼻腔和上颌窦 腺癌好发于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