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

【篇一:海洋环境公报】

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

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

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

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

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

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

项监测工作。

2010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水环境质量监测。各季节监测结

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夏季全海域海

水中营养盐、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指

标的监测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

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全海域海水中无

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

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

积的95%。

2012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

监测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

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

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

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

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2014年,全海域开展了春季、夏季

和秋季三个航次的海水质量监测,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

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海水

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良好。

通过这几年的检测,可看出我国海域近几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海

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并且通过检测可总结出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

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但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

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

潮灾害多发,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重,海洋溢油等突发性事件的环境风险加剧等。

全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

海洋环境污染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现实,由此引发的海洋环境灾害更

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

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绿藻漂浮在水面会造成水中缺氧,从而导致鱼、虾、蟹等水中生物死亡,而叶绿素及绿藻类物质大量繁殖阻碍

了江水的流动,,散发恶臭气味,对生态及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2010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平方公里。东

海赤潮规模仍然最大,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为39次和6 374平

方公里;南海为14次和223平方公里;黄海为9次和735平方公里;渤海为7次和3 560平方公里,南黄海海域发生浒苔绿潮灾害。

2011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55次,累计面积6 076平方公里。东

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23次;黄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4 242

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来最低,5~8月,黄

海沿岸海域发生绿潮。2012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累计面

积7 971平方公里。东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38次;渤海赤潮累

计面积最大,为3 869平方公里。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月,3~8

月在南黄海沿岸海域发生浒苔绿潮。2013年,全年共发现赤潮46

次,累计面积4 070平方公里。东海赤潮发现次数最多,为25次;

渤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1 880平方公里。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月,占全年赤潮发现次数的74%,3~8月在黄海沿岸海域发生浒苔

绿潮。2014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 290平方公里。东海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为27次;渤海赤潮累计面积最大,为

4 078平方公里。2014年赤潮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与近5年平均值基本持平,4~8月在黄海沿岸海域发生绿潮。

下表是对比近几年赤潮与绿藻的污染状况。

近几年我国赤潮与绿藻海域覆盖面积折线图

我国对部分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从得到的数据我们可

以推断我国海洋环境的一些数据。2010年,我国对66个海水增养

殖区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

养殖活动要求,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

优良、较好和及格的比例分别为55%、30%和15%。监测时段内,23个重点海水浴场中有12个浴场每日水质等级均为“优”或“良”。重点监测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水质指数为4.3。监测时段内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3%,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7%,保护区的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满足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主要保护对象或

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

2011年,对11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17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展了监测。其中大部分保护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

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

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受检测的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

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4%,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6%。

2012年,对全国63个海水增养殖区开展了监测。结果表明,海水

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23个海水浴场水

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7%,水质为差的天数占3%。17个滨海旅游

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数为4.2,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3%,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7%。

2013年,开展监测的62个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

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其中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

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7%,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3%。

2014年,55个开展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

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

平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6%,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4%。

受监测旅游度假区水质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