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领导力内涵的研究综述
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

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的领导力模型也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高中阶段的领导力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教学领导力则是其中的核心。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定义:目前,对于高中教学领导力的定义和内涵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实践中难以有效实施。
领导力培养不足:高中教学领导力的培养往往只注重管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领导力的核心素质。
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当前高中教学领导力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高中教学领导力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了解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的实践情况。
问卷调查:针对高中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意见与建议。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研究结果: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关怀和家校合作等。
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的水平等级可划分为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缺点则在于实施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可能面临多种挑战。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针对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的建议和措施:深化对高中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与理解: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高中教学领导力的宣传与培训,明确其定义、内涵与价值,为实践提供指导。
健全领导力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领导力培养体系,注重领导力核心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的领导力水平。
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高中教学领导力评估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学生的成长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新教研系列教研活动第二期领导力(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卓越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决定开展新教研系列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研讨、实践和反思,帮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期活动以“领导力”为主题,旨在探讨领导力的内涵、特点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领导力。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领导力的内涵和特点,明确领导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领导力的提升方法,提高自身领导力水平。
3. 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4. 通过实践和反思,将领导力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领导力理论讲座邀请专家为教师们进行领导力理论讲座,深入解析领导力的内涵、特点以及领导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领导力的定义与类型(2)领导力的特点与要素(3)领导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应用(4)领导力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2. 案例分析与研讨组织教师们进行领导力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领导者的成功案例,总结领导力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同时,教师们就自身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领导力问题进行研讨,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3. 领导力角色扮演组织教师进行领导力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模拟教育教学场景,让教师们在实践中体验领导力的运用,提高领导力水平。
角色扮演活动包括:(1)班级管理(2)团队协作(3)教育教学活动组织4. 团队建设与协作技巧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们进行团队建设与协作技巧培训,帮助教师们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1)团队建设的重要性(2)团队协作的原则(3)团队协作技巧(4)团队冲突的预防和解决5. 教师个人领导力提升计划制定鼓励教师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领导力提升计划,明确提升目标、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通过个人计划制定,帮助教师们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领导力。
教学领导力

教育个性,也可以说是个性化教学。这是教师促 进教学达成的个性化方式方法。“教学有法,但 无定法”,秉持着个人的教育哲学,以自己对教 育理解来把握教育,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都是独 特的,只有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与行为, 提炼出自己的教育个性,也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 教师,才能更富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 生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的人。
现在来评价一下四个组中哪个组成绩最好以及哪 组忍受的压力最大。结果表明,那些确切知道必 须要走多少路以及行军途中能及时了解已走了多 少路的士兵,比那些不曾得到这些信息的士兵成 绩要好。成绩次优的组是只想着要走15000米的 士兵。成绩第三的组是被告知要走超过既定距离, 然后在14000米处得到好消息的士兵。表现最差 的是未获得关于目标(总体距离)或者已完成路 程(反馈)任何信息的一组士兵。
第一讲 教师的教学领导力
一、教学领导力的概念: 教学领导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 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 的一种力量。
主要包括: 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创造良好教与学氛围的能力; 对学生和自己建立合理期望的能力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能力等。
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或者简单的 训练,而是教师引导和带领全体学生,通 过互动方式进行的一场知识、能力和情感 发展与变革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 有赖于教师的教学领导力的发挥。
领导力实验1
经历了几周高强度军事训练职后,士兵们被分成 四组,彼此之间不能联系。所有士兵都要在同一 天行走20000米经过同一地段。第一组被告知人 们期望他们怎么走,并能及时了解已经完成的距 离。第二组只是被告知“这是你所听说过的长途 行军”,这些士兵既不知道要走多少路,也不知 道已经走了多少路。第三组被告知要先走15000 米,但是当他们走完14000米的时候,又被告知 必须再走6000米的路程。第四组则被告知必须要 走25000米的路程,当他们到达14000米处的时 候,被告知只剩下6000米的路程。
教学领导力 小论文

领导力篇:教——学何为领导力?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能力,现在看来有些表面。
美国情境领导学创始人保罗赫塞博士、《领导力》一书的作者库泽斯、波斯纳都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领导力是一种改变的能力。
由此,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导的方法和技能,也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
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领导力应是每个教师要具备或实践的一种优雅而精妙的艺术。
其中教学领导力是教师最基本的、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领导力。
教学领导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领导力,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和群体领导,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如何进行教学,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但是总体上都要遵循一个规律就是适合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变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而且知识也只是被学生浅层的记忆,遗忘的速度也很快。
这样模式下教学领导力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功效。
教学领导力应该是教师在与学生平等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知识,崇尚科学,愉悦身心,成长智慧。
只有亲自实践过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应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学智慧、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的创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现在的教学课堂开始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
在“圆”的数学教学过程,教师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体引出圆,让学生画出圆,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通过度量发现圆的特征。
教育领导力研究调研报告

教育领导力研究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旨在探讨教育领导力的概念和关键要素,以及有效领导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
调研结果表明,教育领导力对学校改革和学生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育领导力的框架中,明确的愿景和目标、有效的团队管理、积极的沟通和激励以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被认为是关键因素。
最后,针对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教育领导力的发展和实践。
一、引言教育领导力是指在教育环境中,负责制定愿景和目标、组织和管理资源、激发潜能、推动改革和提升学校绩效的能力。
教育领导力的重要性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研究。
二、教育领导力的概念和要素1. 愿景和目标教育领导者应该明确并传达清晰的愿景和目标,激励教师和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通过制定合适的目标,可以为学校改革和教学质量提供方向和动力。
2. 团队管理教育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包括招聘、发展和激励优秀的教师和员工。
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绩效的提升。
3. 沟通和激励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是教育领导力不可或缺的要素。
领导者应该与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
同时,激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工作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4. 专业发展教育领导者应该持续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领导素质。
通过提供培训、研讨会和交流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创新和改进教育实践。
三、有效领导力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1. 学校改革教育领导者在学校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们能够通过明确的愿景和目标,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动力,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并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方向。
2. 学生绩效有效的教育领导力对学生绩效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通过明确目标、提供资源和激励,教育领导者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学校整体的绩效水平。
四、建议与启示1. 培养领导者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和领导者提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培养出更多具备教育领导力的人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领导力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领导力研究进展领导力一直是组织管理和个人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对领导力研究的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领导力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趋势。
本文将从领导力的定义、领导力研究的历史演进、不同理论模型、领导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领导力文献综述。
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在组织或团队中影响他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管理学科的发展,领导力研究逐渐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早期的领导力研究主要集中在领导者个人特质和行为上,如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领导者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特质,使其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而行为理论则关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领导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于是,出现了情境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等新的研究范式。
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力是依赖于特定情境的,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而变革型领导理论则强调领导者的变革能力和愿景对组织的影响。
这些新的理论模型为领导力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领导力的本质和作用。
除了理论模型的不断完善,领导力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优秀的领导力对组织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领导力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从而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领导力成为组织管理者和个人发展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力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比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领导力成为了研究的新热点,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领导力水平,成为了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跨文化领导力、女性领导力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涌现,为领导力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育发展中的学校领导力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中的学校领导力调研报告一、引言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在教育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领导力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学校领导力的调研。
通过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本文旨在探讨学校领导力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为提升学校领导力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来自学校中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的参与者对学校领导力的看法和体验。
共有100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20名教师和5名学校领导接受了访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学校领导力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学校领导力持较高的评价,认为学校领导者在目标制定、资源管理和教师激励等方面表现出色。
同时,教师们普遍认为学校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的稳定运行作出了贡献。
然而,调研结果也揭示了一些问题。
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校领导者在沟通与倾听能力上有所欠缺,缺乏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
此外,有教职员工反映学校领导者对于教学改革的决策和落地执行存在不足,导致一些改革措施无法顺利推进。
2. 学校领导力的问题与挑战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校领导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学校领导者应该更加重视职业发展与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支持,以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
此外,学校领导者在决策制定与推进过程中需要更充分地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共识。
同时,学校领导者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与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力。
3. 学校领导力的发展方向基于调研结果,学校领导者的发展应该朝向以下方向:(1)加强学校领导者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素养,提高其领导力水平。
(2)加强学校领导者的沟通与倾听能力,建立双向沟通的机制,与教职员工保持良好的互动。
(3)注重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与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潜力。
(4)重视学校领导力的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促进学校内部的和谐发展。
“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诠释、构成要素及提升路径

“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诠释、构成要素及提升路径目录一、“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诠释 (2)1.1 定义与背景 (3)1.2 重要性及作用 (4)二、“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5)2.1 专业知识与技能 (7)2.2 教育教学能力 (7)2.3 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9)2.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10)三、提升“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路径 (11)3.1 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 (12)3.2 强化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创新 (14)3.3 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流程,提升教学质量 (15)3.4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6)四、具体实施策略与建议 (17)4.1 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满足不同需求 (18)4.2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自我提升动力 (19)4.3 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共享资源经验 (20)4.4 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评估教师领导力水平 (21)五、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果展示 (22)5.1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23)5.2 实践成果展示与效益分析 (25)六、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向 (26)6.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28)6.2 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结论总结 (32)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33)一、“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诠释课程整合能力:作为教师领导力的核心,“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知识,能够有效整合理论与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同时把实践操作上升为理论高度。
在课程设计上,能够贯通学科知识,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课程内容。
实践教学引领力:由于“双师型”教师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他们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实践教学引领力是“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 6 ) 。 赵德成教授参 考国外教 学领 导力的研究并结合我 国新 B o i l e r p l a t e S t a n d a r d s ) } 一书中着重阐述课程领导的两大 问 2 课程 改革的实际, 提 出了五因素模型: 明确学校教学发展 目 标; 题: 一 是 有关 课 程 领 导 者 角 色 的 问题 , 二是 如何 有 效 领 导 课 程
教学领导力内涵 的研究综述
高 超 ( 重庆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 学院, 重 庆 4 0 4 1 0 0 )
摘 要: 教学是教育的基 本形 式, 教 学领 导是 当前教学模 式转型的题 中 之义。 本 文对教 学领导力主体探 求 和教学领 导力模 型框 架进 行分析 以期诠 释 教学领导力的内涵 。 关键词 : 教学领 导; 内涵; 模 型框 架
开发的问题 。 在上世纪8 O 年代诞生了校长 的教学领导角色理论, 构建 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 文化 ; 构建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与 构建促进教师 教学改进 的教学 此 阶段称为 “ 角色确立期 ” , 其标志性事例是埃德蒙兹指出 “ 拥 改进教师教 学表现 的考核体系 ; 管理制度; 建设学习型组织与引领 教师 自主发展。 ” 有强势 的行政领导” 是有效学校 的特征。 虽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课 程的研制 、
三个维度 为: 定义学 类所积 累的各种知识代代相传 的稳定型 组织 ” 。 校 长是一个 了教学领导力的三个维度和十个工作职能。 学校的灵魂 , 而灵魂 的附着最后仍归结于对学校教学的领导。 校办学领导 ; 课程与教学活动领导; 学风与教风领 导。 十个职能 分别为是对三个维度的阐释 。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领导作为一种理
1 教学 领导力 的主体 探 求
在认知和实际背景不 同的情况下, 其 教学领导的内 根据 已有的研究 中 “ 教学领导力”出现的特定语境 , 人们主 念性的建构, 涵模型也是不同的, 持该观点的学者倾 向于采用质性研 究方法 要 以两种主体性来使 用这一教育术语 : 一个 是教师主体 , 表现
一
. 2我 国学 者对教 学领导力模 型的研 究 过校长课程与教学领导力的提升, 可以带动师生的发展 、 教育 2 我 国对教学领导力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教学领 导力模型的 家型校长 的成长以及学校 的现代化发展。 ”
其中较 为典型的是北京师 范大学褚宏启教授 的 根据 已有 的研 究中 “ 教学领导力”出现 的标准术 语, 人们 研 究相对较 少, 包括 : 明确 的教学目标 ; 合 理的教学 内容 ; 恰 当的 运用两 种方式来界定研究 的主要内容或 方向: 一个是教育领导 七 因素模型 , 优质 的教师发展; 健全 的家、 校和社区联系: 充分 的 力依 附于课 程领导力, 是课程领 导力的一个分支。 美 国的K r u g 教学方法 ; 科 学 的教学教 学评价、 发展评 价和反馈。 管理 认 为校长课 程领 导的主要任 务是监 测学生进 步、 监 控教学质 教 学条 件支持 ; 视导评鉴教学 、 促进 教师专业 成长和督促学生进 量、 订立远 景 目标 等 , 从这 里不 难看 出课 程 领 导的范 畴 已囊 课 程与教学 、 步 这四个方 面构成了校长 教学领 导的重要 内容 ( 李 森、 张涛 , 括 教 学领 导 。 布拉德利在 ( ( C u r r i c u l u m L e s d e r s h i p B e y o n d
( P h i l i p H a l l i n g e r ) 和贾 思铂 ・ 墨菲 ( J o s e p h M u r p h y ) 在1 9 8 5
他们将教学领导力界定为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提出 教育的应然本质和理想追求 。“ 学校 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 将人 提出的模型。
较为典型 的研 究在海林杰 在教师教学领导力。 如“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人物 , 而教师 对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进行了实证分析, 模型提出的1 3 年之后, 伯雷兹 ( J o R . B l a s  ̄ ) 等在美 国采取开放 的教学领导风格可 以说是提升 教学 品质, 落实教育改革的重要
[ 参考文献]
[ 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著,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 实施和评 价 等 问题倍 受青 睐, 课 程领 导也受到人们 的特别关 究所, 译. 学会 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 M ]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 1 9 9 6 . 3 6 . 注, 但是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仍 然应 该保 持必要的张力和各 自 社, [ 2 ] 波・ 达林, 著, 范国睿, 主译. 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 中的学校 发展 [ 加. 北 的独立领域, 同时又要注意两者的联系。 京: 教 育科 学 出版 社 , 2 0 0 2 . 2 5 . [ 3 ] 陈羿君. 初 中教 师 教 学领 导类 型 分 析 一 一 以上 海 地 区 中学 教 师 为例 2 教 学领导 力的模 型构建 [ J ] . 上海教育科研, 2 0 0 8 ( 1 ) . 根据 已有研 究中 “ 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诠 释 , 教学领导 的 [ 4 ] 贺慧, 曾乾炳. 校长课程与教学领 导力的培育与提升一一 “ 教育部中学 校长培训『 中心二十周年庆典暨全国初中教育发展论坛 ” 综述. 内涵模 型建构存在较大差 异。 [ 5 ] E d m o n d s , R . ( 1 9 7 9 ) . A d i s e u s s i o n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i s s u e s
问卷详细描述校长有 哪些积 极或 消极教学领 关键。 ” 教师成为教学领导者这一命题 由来 已久 , 新课程改革 式 问卷 进行调查, 导特点对教师教学构成影响, 并深入分析这种影 响是如何发生 的背景下, 教 师权威地 位的削弱, 表现在课程 与教学上 即为教 结果发现 三种相互关联的教学领导力最为重 要, 分别是 “ 与 师 由传 统的 “ 知识传授者 ” 成为学生 自主学习的 “ 引导者 ” 。 另 的。 、“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和“ 促进教师反思” 。 个 是校长主体 , 表现 在校长教学领导力。 如裴娣娜教 授 “ 通 教师们接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在 ,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 尚未存在的社会 培养 2 . 1 国外对教 学领导 力模 型的建构 着 新 “ , 但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学校, 学校的客观存在 在2 O 世 纪8 0 年代 的 “ 有效学校 ” 运动中, 许 多研 究者对有 发现教学领导力是影 响学校 效 决定着 学校的物质发 展与精神映射。 传统 的学校教育面临着前 效学校的特 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于是教学领 导力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开始 所未有的挑战 。 新课程改革 已经进行 了十余年 , 从教科 书的重 能的重要 因素,
较为典型的是美 国学者菲利普 ・ 海林杰 新编撰, 到教学方式的 “ 扬弃 ” 再到课堂教学改革 , 最后到学校 受到较 为广泛 的关注 。 内涵发展, 新教育 理念 的涌现无不从各个角度重建新时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