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2017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同步导练

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同步导练

【2016·福建省厦门卷】

六、阅读《断头树也有春天》一文,完成13--16题(19分)

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古德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

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

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

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

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

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

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

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

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

④“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世纪70年代起,它就被栽植在世贸中心5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的讯息。

与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

⑤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

首异处”,剩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

⑥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这棵

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

⑦“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10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圃管

理人员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

⑧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然保持一定角度。

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敢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后,

“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

⑨2010年12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

些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

会破坏园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遗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

合影,将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

⑩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寥。

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13.文章①②两段详细写了山毛榉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者”。请结合全文,从内容

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①②段的作用。(4分)

答:

1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请结合第②段品析A句。(3分)

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

答:

(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③段B句中“树的语言”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答:

15.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断头树也有春天”含义的理解。(4分)

答:

16.请结合本文和链接,以“生命的不平凡”为主题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6分)链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愿你生命中

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冰心《谈生命》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答:

【答案】:

13.(4分)要点与评分:按要点得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①②两段写我小时候和树的亲密关系(1分)。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惊叹”于树里隐藏的故事,才能“读懂”树的语言,才能“理解”树的世界(1分)。

结构上:为下文重点写豆梨树做铺垫,埋下伏笔(1分)。正因为有与山毛榉树的亲密接触,

才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豆梨树的世界。(1分)

1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3分)要点与评分:答出修辞手法得1分,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2分。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树和我的亲密关系(2分)。

(2)(2分)要点与评分:正确书写得满分,两个错别字扣1分,超过两个错别字不给分。答案: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15.(4分)要点与评分:答出“本义”2分,“引申义”2分。参考要点:(1)第一层本义:断头树两度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2分)(2)第二层引申义:断头树顽强

的生命意志使它上升为“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成为人们传达感恩、鼓励、关爱的象

征。(2分)

16.(6分)要点与评分:能够联系本文中断头树的几次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体现生

命的不平凡得2分,能够联系链接,写出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写出不屈服于生命中的

“破坏和毁灭”,才会诞生不平凡的生命得2分。表达2分。

【2016·福建省泉州卷】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6分)

纪念

张惠雯

①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

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我从二十二岁走到三十六岁。在这段时光里,如果每次还乡在记忆里最终剩下了一些画面,那么几乎每个画面里都留有点点的

影迹。

②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

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

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

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 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

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

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③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有一次,我和母亲打电话,我说,北方的冬天寒冷,如

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母亲叫我不要担心。过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家里显得格外荒凉,似乎人都出去了。

于是,我想到点点,我想至少它应该在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

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

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

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④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

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

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

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

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⑤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

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姐姐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之前的三天它已经滴水

不进,它一直待在它那间小屋里,卧在母亲冬天特地给它铺的厚毯子上。三天里,它再也没能站起来,姐姐试图喂它一些葡萄糖水,但它无法下咽。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

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

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

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后来,大家就在后面的小菜园里埋葬了它。它死时有众人的陪伴,而不是在某个寒冷的夜里孤独地离开,它也没有长期瘫痪而后痛苦而屈辱

地离开,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⑥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

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候曾静静地陪伴我。

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两年前最

后一次回家,点点的两条后腿骨质老化,它有时高兴地站起来想朝我走来,却会突然摔一跤。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

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

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在来美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难得陪陪

它。即使在短暂的回国假期里,我也要抽空去旅游,待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加之在家时亲

友应酬频繁,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

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令我意识到我已经太久没有回家了,它也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被我们人类视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

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为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个旅途,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12.根据提示梳理情节。(6分)

“描述”点点→___________→又梦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念点点

13.如果不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应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描述,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析语言。(9分)

(1)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加点词角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

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从动作描写角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中“落泪”、“流泪”、“泣不成声”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⑤段为什么要用倒叙的记叙顺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这段文字是《2015年散文随笔选粹》给本文的推荐语。请结合全文,谈谈有哪些“更多的隐秘情感”。(答出两点即可)(4分)

“这条陪伴她(作者)十多年的狗,既是她的朋友,也是她的镜子。也是在对它的回忆中,

作者品味到更多的隐秘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6分)梦见点点泪别点点回忆点点13.(3分)朋友因为它是极具灵性,理解人、信赖人。(答“给予我信任,爱和快乐”或“给予我人生的启迪”也可)14.(9分)(1)(3分)“熬”表示艰难忍受的程度,既暗含点点的年老,又饱含“我”对点点

能否平安度过寒冬的深切担忧。(2)(3分)“飞奔”“跑得慢”“跑不动”写出点点不

同阶段的奔跑状态,有序地浓缩点点从年轻到衰老的变化过程,表现了点点一生与我相伴的

深厚情感。(3)(3分)不能,三个词语扣紧各自身份,将诀别时人人难过却极力抑制,

狗眷恋主人的自然流露,孩子们十分悲伤却不会掩饰的情感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来。15.(4分)先衔接上文,集中叙写了“我”的两个梦(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梦集中对比),更能突出

对点点的关切和思念。再写点点之死,引出下文的“回忆”并为结尾的议论蓄势。16.(4分)“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灵魂”的幸运世间某种美好和温暖生意的感受及时尽力给予爱的领悟仁慈、悲悯的博大意义的体会尊重、善待其他生命的认知(答出两点即可)

【2016·福建省龙岩卷】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24分)

舍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

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

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

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

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

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

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

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

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

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

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

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

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

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

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

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

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

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

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本文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B.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C.我想带母亲出去走走,母亲因晕车拒绝出门。我提议用自行车带她,母亲欣然同意。

D.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16.下面句中加点词表现力强,请品析。(8分)

(1)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

答:

(2)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答:

17.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6分)

答:

18.根据文意,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人的启示。(6分)

答:

【答案】:

(三)(24分)15.(4分)B16.(8分)(1)“冷不丁”一词表示突然、意料之外(1分),写出了我对邻居突然的友好行为表示惊讶(1分),侧面烘托(1分)了母亲善良、热情的

优秀品质(1分)。(2)①表达了自己的孝心被大家肯定和赞许的自豪感、满足感;②写

出了自己再忙也带母亲出去玩,尽了一份孝心而感到自豪、幸福;③为自己有一个善解人意,

体贴别人的母亲感到自豪。(答对任意一点2分,共4分)17.(6分)①呼应标题,深

化主旨;②这里的大场面是母亲真诚的“舍”带来的;③彰显了母亲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④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⑤表达了弘扬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意思答对即可,答对一点2分,共6分)18.(6分)①只有真诚、大方的“舍”,才能得到

别人的肯定和尊敬;②“舍”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③只有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献出

自己的一份爱,社会才能和谐、美满;④要坦然、豁达、坚强面对生死;⑤要设身处地的为

他人着想,体谅他人。(意思答对即可,答对一点2分,共6分)

【2016·福建省莆田卷】

(三)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2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

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

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

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

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

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

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

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

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

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

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

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

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

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

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

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

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

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

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

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9.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6分)

答:

10.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3分)

答:

11.“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5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答:

13.“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答案】:

(三) (22分)9. (6 分)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

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④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若答到“村里小夫妻吵架,拿燕子作比。”和“建房多选择在秋天。”

各得1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仪式”一词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

事的庄重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11. (4分)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新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能从“燕子离去”和“人与燕子共处

的场景成为回忆”两个点上进行回答即可,每点2分)

12. (5 分)通过对燕子的神态、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

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评议

写人类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意思对即可)

13.(4分)示例—: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

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示例二: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

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示例三: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

理的。(观点1分,理由3分,言之有理即可,理由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得2分,能扣住文意,有较深刻的领会得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