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20100226)XS

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20100226)XS
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20100226)XS

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本章内容?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作用的三个阶段

药剂相药动相药效相

药物的释放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药物-靶点相互

作用

第一节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药物最重要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

(Solubility), 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离解度(degree of

ionization), 氧化还原电势(oxidi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s)等.

一、药物分配系数

物质在极性溶剂(如水)和非极性溶剂(如类脂)中的平衡浓度比叫分配系数。药物在生物体内主要是在水和脂肪、类脂之间分配,故通常称脂水分配系数,可用下式表示:

P=Co/Cw lg P=lg Co/Cw

Co表示药物在有机相中的平衡浓度(Mol/L)

Cw表示药物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Mol/L)

P值越大,说明药物的脂溶性越高

分子结构改变对分配系数产生显著影响,一般在药物分子内引入非极性基团使其脂水分配系数增大,引入极性基团使其脂水分配系数减小。

引入下列基团至药物中,其脂水分配系数递降顺序:

-C

6

H5 > -CH3 > -Cl> -COOCH3 > -N(CH3)2 >

-OCH

3

> -COCH3> -NO2> -OH > -NH3>

-COOH> -CONH

2

取代基的疏水性常数(π)

π(x)=lg P X –lg P H

P X : 有取代基X 时的疏水常数;P H :无取代基时的疏水常数

OCH 3

Br

lg P =2.13

Br :0.94OCH 3:-0.02

lg P = 2.13 + 0.94 -0.02 = 3.05

二、药物的离解度

弱酸和弱碱类药物具有一定的离解度,由于药物仅以非离解形式通过生物膜,它们的生物利用度直接和它们在体内的离解程度相关,实际上较大地受体内介质pH的影响。

弱酸HA H ++ A -[][

][]

HA A H +

+

=Ka p Ka =pH -HA

A lg

-[][][]

+

+

=

HB B H Ka p Ka =pH -

+

BH B lg 弱碱BH +

弱酸类药物主要被胃吸收;而弱碱类药物则主要通过

小肠吸收(一般胃中pH =1,小肠pH =8)。

B + H +

?Henderson-Hassalbach方程:p Ka =pH +log[酸形式]/[碱形式]

HN

NH

O O O

HN

N O O

O HN

N O O

O 例子:异戊巴比妥的离子化

pKa = 8.0

OH

NH 2

Me

OH

NH 3Me 例子:苯丙醇胺的离子化

pKa = 9.4

三、药物的水溶性

药物的水溶性对药物的剂型选择和药代性质、生物利用度、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等性质影响很大。

影响药物水溶性的关键因素:(1) 氢键(2) 离解度

(3) 分子中亲水和舒水基团的多少

水溶性的预测

1. 经验法

根据亲水基团的经验增溶势判断药物的水溶性

COOH

COOH

OCOCH 3

2. 分配系数分析法

以lgP=0.5 (溶解度=3.3%)为分界线,大于0.5为难溶,小于0.5为可溶。

OH

H 3CCHN

O 第二节药动相的构效关系

药物

毛细血管

消化道

口服

肝脏

静脉注射

作用部位

血液

身体组织

尿、粪便

肝肠循环

游离型

结合型

起效

肌肉、皮下黏膜、肺泡代谢肾小管肾脏、胆囊

血-脑屏障

?向大脑供血的毛细血管壁由排列特别紧密的细胞构成,细胞间没有空隙,并且毛细血管的外部被一层脂肪覆盖。因此进入大脑的药物需要较高的脂溶性,才能穿过脂肪层和毛细血管的细胞膜。

胎盘屏障将母亲的血液和胎儿分开,但母亲的血液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和运走废物。脂溶性的药物最容易通过此屏障。化学药物,如乙醇、烟碱或可卡因等均能够进入胎儿的供血系统。

胎盘屏障

一、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亲脂性

胃肠道吸收:lgP =0.5~2.0口腔吸收:lgP =4~5.5血脑屏障:lgP =1.4~2.7皮肤吸收:lgP > 2.0

一些需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一般须具有较大的脂水分配系数,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NH

NH

O O

O

R R'

巴比妥同系物

R =-CH 2CH=CH 2R’=

短时

CHCH 2CH 2CH 3CH 3

R =-CH 2CH 3R’=-CH 2CH 2CH(CH3)2中时R =-CH 2CH 3R’=-C 6H 5长时N

O

N

R

奎尼卡因同系物

R =H 局麻持续时间为10 min R =-C 2H 5局麻持续时间为121 min

R =-C 4H 9局麻持续时间为514 min

2. 离解度

一般情况下,只有中性的未离解药物才能透过消化道的黏膜层。酸性的药物易于在胃吸收,而碱性的药物易于在肠道吸收。

N HO

N

MeO

NH HN Et O

O O

苯巴比妥奎宁

二、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 亲脂性(2) 离解度

(3) 与血清和组织成份的结合程度

三、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血浆中与药物结合的蛋白质主要包括白蛋白(albumin)和α1-酸性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前者通常与酸性药物结合,后者与碱性药物结合。

?只有游离的药物才能被转运到作用部位,产生药理作用。

5的原则

多数口服有效的药物,相对分子量低于500,lgP < 5, 具有不多于5个氢键供体和10个氢键受体基团。

N

N N

N N HN HO

Cl

CH 3

C 22H 23ClN 6O

Mass: 422.16

N

O

N H HN

N

N H

O O

OH

OMe

NHMe O

H 2N

C 33H 45N 7O 6 Mass: 635.34

第三节药效相的构效关系

?生物靶点

药物在生物体内能够发挥各种生理作用,本质在于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各种靶点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生物的各种生理过程。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根据药物与靶点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方

式,药物分为两种类型:

(1)非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l Nonspecific Drug)

(2)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l Specific Drug) ?非特异性结构药物与其化学结构关系较小,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全身麻醉药:

CH3CH2OCH2CH3EtOH

CHCl3CF3CHClBr

?特异性结构药物的作用主要通过药物分子与生物靶点(生物大分子)的有效结合,包括在立体空间上的互补、电荷分布上的匹配、以及其他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

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

?受体(包括离子通道)

?酶

?核酸

?载体蛋白

?类脂

?糖类

在目前的上市药物中,以受体为靶点的占58%,以酶为靶点的占22%,核酸的占3%,其他靶点占17%。

化学信使

?化学信使主要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化学信使与受体的结合启动很多的生理活动,在此过程中,化学信使可以不进入细胞。

(1)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一些化学物质,用

于神经系统向细胞传递信息,通常是一些小分子

化合物,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

5-羟基色胺等。

Me O

NMe3

O

OH

NH2

HO

HO

NH2

HO

HO N

H

NH2

HO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基色胺

(2)激素

?激素由特别的腺体或细胞分泌,随血液流遍全身并激活所有能识别它们的受体。如:皮质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受体

受体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相应化学信使并与之结合,产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一类物质。受体具有饱和性、亲和性和特异性等特征。

1、受体的分类

受体

细胞膜受体

细胞内受体

通道性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催化性受体

(1)通道性受体

通道性受体是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受体本身构成

离子通道,能识别配体并与其特异性结合。当受体与

配体结合后,分子构象改变,使其离子通道打开,选

择性地促进细胞内外离子快速流动,产生极化或去极

化作用。在几个毫秒内引起膜电位变化,从而传递信

息,产生生物效应。

(2)G蛋白偶联受体

这类受体的共同作用模式为: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导

致受体变构,之后受体在胞浆侧与G蛋白结合,后者再

激活或抑制质膜上一定的酶。改变了活性的酶可催化

(或抑制)胞内信使分子的产生或减少,引发特定的

生物学效应。

(3)催化性受体

受体本身就具有酶的活性,这类受体在结构上分为三

个区域:①位于质膜外的配体结合区域;②跨膜区

域;③处于胞浆侧的催化区域,具有酶的活性。当配

体与受体结合时,可激活受体胞内区的酶活性,进而

影响细胞内信息传递体系,产生生物效应。

(4)胞内受体

这类受体位于可溶性胞浆或细胞核内,脂溶性配体分

子透过质膜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特异结合,

调节某一特异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调节靶细胞的

代谢。

1、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药物

受体拮抗剂

受体激动剂

直接作用激动剂

间接作用激动剂

直接作用拮抗剂

间接作用拮抗剂

A

受体A

受体

M

受体受体

M

A

A

间接作用激动剂

直接作用激动剂

药物能与受体直接结合,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的药物。其中又分为

完全激动剂和部分激动剂。

通过多种间接的方式来增强内源性配体的作用,通常这种药通过增加内源性配体的作用强度或延长内源性配体的作用时间。

直接作用拮抗剂:

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并可拮抗激动剂的药物。

间接作用拮抗剂:

间接作用拮抗药通过各种间接的方式来降低内源性配体对受体的作用。

药物-受体亲和力

R

D

[RD]E

k 1k 2K =

k 3

k 2

k 1+

药物产生的药效由结合常数K 、内在活性常数k 3和受体的数量共同决定!

(K 为受体(R)与药物(D)的结合常数,k3 为内在活性常数)

2、作用于酶的药物

1、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的作用对象是酶本身,通过各种作用方式,降低或消除酶的功能,从而影响由该酶催化的特定反应而发挥疗效作用。

E

S

E

E E

S

P

P

酶的催化过程

酶的作用机制

E

O

H COO

N

HN 活性部位

L-丝氨酸

L-半胱氨酸

L-组氨酸

酶抑制剂的类型

(1)竞争性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剂与天然的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E

S I

E

I

S

(2)非竞争性抑制剂

非竞争型抑制剂结合在酶的变构位点上,使酶的活性位点发生变形,使其不能与正常的底物结合。

S

I

E

E

I

(3)不可逆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一般与酶的氨基或羟基发生共价结合,使酶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变化,从而完全失活。

I

E

I

E

(1)DNA嵌入剂

这类药物以嵌入折叠的碱基对的方式与DNA结合,引起DNA双螺旋扭曲,从而抑制DNA复制,阻止蛋白质合成。主要有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

H 3N

NH 3

普罗黄素

T

A

G

C HN NH 2O

O

普罗黄素3、作用于核酸的药物

(2)烷化剂

?烷化剂含有一个亲电性的官能团,能够与DNA或RNA上的碱基进行反应,破坏DNA或RNA的正常功能。

Nu Nu

X Nu

Nu

核酸

烷化剂

亲核基团(3)链切断剂

?某些药物能够与DNA反应,导致DNA链被切断,导致细胞死亡。

R

R

R

R

DNA

DNA Diradical

oxidative cleavage

O 2

R

R

+烯二炔药物

(4)反义治疗药物

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寡核苷酸,含有与靶mRNA碎片互补的碱基对结构,因此能够结合到mRNA的特定部位,阻断目标蛋白质的合成。

*

*U C A G A U G C

A U C U G A A U A G A G G A Antisense molecule

mRNA

4、作用于载体蛋白的药物

?载体蛋白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自由地在细胞膜上游动,达到细胞的内外表面,在生物体内负责转运重要的极性分子,使之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内

细胞外载体蛋白

极性分子载体蛋白抑制剂

?某些药物能够抑制载体蛋白转运它的自然宿客。如可卡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

细胞膜细胞内

载体蛋白

神经递质

阻断剂

受体

信号

信号

5、作用于类脂的药物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薄膜,具有疏水性。

?全身麻醉药如乙醚、氯仿等能够溶解在细胞膜内,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产生麻醉作用。

?一些抗菌药物能够在细菌的细胞膜上形成通道,使得离子和其他的极性小分子能够自由进出细胞,从而杀死细菌。如多黏菌素等。

通道

细胞膜

离子流

6、作用于糖类的药物

?糖类在以前很少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类,特别是细胞表面的糖类对于细胞的识别、联系和黏合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很大的希望作为新型抗肿瘤、抗病毒、避孕药物的作用靶点。

细胞膜

“锚”

糖类

二、药物与靶点作用的本质

?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包括多种的分子间作用, 如离子键, 氢键, 配位键, 共价键, 疏水作用, 范德华力, 电荷转移复合物, 偶极-偶极作用等.

几种分子间作用类型

π-π作用

R

O O O

N O H

O

O

O

共价键离子键

氢键

疏水作用

偶极-偶极作用

H-O-

电荷转移作用

CH 2CH 2CH 2

CH 2

Zn H 2N

H 2N 配位键

1. 共价键

键能一般大于10 kCal ?mol -1的键,没有酶催化,不可能断裂。多数药物不与受体或生物大分子形成共价键。但一旦形成共价键结合,受体就不能再复原,这类药物具有较大毒性或效用很长。

N

S

O

COOH RCONH

+ Enz-OH

HN S O COOH

RCONH

O

Enz

转肽酶

2.氢键

氢键仅短距离有效,在生理情况下,药物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O,N和卤素特别是F能与受体,生物大分子间形成氢键,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中氢键非常重要,另外氢键对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起重要的作用。

O H O O

O N R

H N

O

R

3. 静电作用

静电键包括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当同时存在氢键等短距离键时,静电键可得到加强。

4. 范德华力

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由组成分子的原子所提供,又称为色散力。引力强度随相对原子质量增大而增大。当药物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接触时,特别是药物和受体结构可达到相嵌互补时,这种引力将对药物-受体复合物稳定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药物

受体

5. 疏水性相互作用

在水中烃类或烃结构部分可相互吸引,排挤水分子,因此描述为疏水性。药物与蛋白质(包括受体和酶)相互作用中亦存在疏水性相互作用, 药物(特别是脂溶性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时,疏水性相互作用是一个明显因素。

6. 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富电子分子(电子供体)和缺电子分子(电子受体)间可通过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这种作用相距较远。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常常存在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在一些情况中是药物作用机制的最初阶段。

H-O-R

7. 配位键

由电荷密度低的金属离子和电荷密度高的配体之间的成键.

Pt H 2N NH 2G G C

C

5'3'

5'

3'8. π-π作用

平面的芳香环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作用力, 使芳香环趋向以平行的方式排列.

药物-受体作用的强度

作用类型强度(kCal/Mol)

共价键15-110离子键5-10配位键2-5静电作用1-7氢键1-7电荷转移1疏水作用1范德华力0.5-1π-π作用

0.5-1

多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

N

O

C O H CH 2OH

X 离子键

偶极-偶极

氢键

疏水作用

M 胆碱受体

莨菪碱类药物与M胆碱受体的作用

三、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

1、药效团

?早期的研究发现,具有类似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很多具有共同的结构单元, 称为药效团( pharmacophore).

肌肉松弛药的药效团

O N

Me

OH

HO O N

Me

OH

HO

Me

N N

Me

N

N

Me Me

X-

X-

吗啡(镇痛药)N-甲基吗啡(肌松药)烟碱(杀虫剂)N-甲基烟碱(肌松药)

2、药物与受体结构的互补性

?药物作用的位点通常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上的一个小的区域,在三维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刚性的结构。

药物与受体的互补性需要两个方面的匹配:

?药物与受体在电荷分布上的匹配

?药物与受体在空间排列上的匹配

非甾类抗炎药的结构特征

及其与受体的互补性

N

CH2COO-

Me

Cl

MeO OH

COO-

NH

R

R

COO-

Me OH

COO-

R

吲哚美辛灭酸类

芳基丙酸类水杨酸类

N

CH2COO-

Me

Cl

MeO

阳离子部位

凹槽

平面区域

5A

6A

3、空间因素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1)原子间距离

538pm

538pm

H N

C C

N H

C C H N

C C

H O R O

R

N H

O R

H H

720pm

360pm

多肽链的空间排列

一些药物特性官能团之间的距离

C

O

C H 2C H 2

N

C H 3

H C H 3550pm

苯海拉明

C

O

CH 2CH 2NEt 2

H 2N O

550pm

普鲁卡因

N

N

1450pm

十烃季铵

反式已烯雌酚雌激素活性HO

OH

1450pm

顺式

无雌激素活性

HO OH

720 pm

(2)顺反异构

S

Cl

H

N

S

Cl

H

N

COOH

H

H 2NH 2C

H

COOH

H

CH 2NH 2

H

抗精神病活性

反式

> 顺式

抑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反式> 顺式

氯普噻吨

氨甲环酸

(3)立体异构

Ph C C CH 3

OH H NHCH 3

H

Ph C

C CH 3

HO H H 3CHN

H

Ph

C C CH 3

HO H NHCH 3

H

Ph C C CH 3

OH H H 3CHN

H

D-(-)-麻黄素L-(+)-麻黄素D-(-)-伪麻黄素L-(+)-伪麻黄素

异构体相对活性

D-(-)-伪麻黄素1DL-伪麻黄素4L-(+)-伪麻黄素7L-(+)-麻黄素11DL-麻黄素26D-(-)-麻黄素

36

麻黄素类增压活性

(4)药物的构象

药物与受体作用的构象称为药效构象,这种构

象并不一定是药物的优势构象。因为当药物与受体结合时,为适应受体的需要,可改变成相对不稳定的构象与之结合,这种构象改变所需能量可由结合过程释放的能量来弥补。

N

HN N

HN

H

H

NH2

H H

N

HN

H

H

H

H NH2

组胺反式构象

扭曲式构象

H1受体H2受体

NH 2

COOH COOH

HO

N

H

O

COOH

维甲酸

芳甲酸

丁羟胺酸等效构象

第四节定量构效关系

?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AR)是指一组

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参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

的通过数学方程式量化的关系。

?在QSAR研究中最重要的三种参数是:分子的疏水性(P),取代基的电性质(σ)和取代基的大小(Es)。1. 分子的疏水性

疏水常数(P)

取代基的疏水性常数(π)

π

(x)

=log P

X

–log P

H

P

X :

有取代基X 时的疏水常数;P

H

:无取代基时的疏水常数

OCH3

Br

log P = 2.13

Br : 0.86

OCH3: -0.02

log P= 2.13 + 0.86 -0.02 = 2.97

2. 分子的电性

芳香取代基的电性特征可以通过Hammett 取代常数σ来描述。

COOH

R

COO -R

+ H +

K =

[PhCOO -

][H +

]PhCOOH

.

σX = log K X / K H = log K X –log K H

其他的电性常数还有:?(诱导效应常数),?(共轭效应常数)

σ*(Taft 常数,脂肪族取代基的诱导和共轭效应)

3. 立体参数

Taft 立体参数(Es)是取代基大小的一种测量参数。通过测定不同取代基的底物进行化学反应的速度来测量。

Es = log k X –log k H

X

OMe

O X

OH

O + H 2O

H +

+ MeOH

v =k . [XCH 2COOMe]

?其他的立体参数:

?量浓度折射率(R m ):代表近似取代基的体积。数字越大,表示取代基体积越大。R m = [(n 2-1)/(n 2+2)] ×(M r /ρ)

(n: 折射率;M r :相对分子量;ρ: 密度)

?Verloop 空间效应参数:用Sterimol 软件计算得到的取代基在三维空间的立体信息。

C

O O H

L

B 3

B 4

H

O

C

O

B 3B 4B 1

B 2俯视图侧视图

L : 取代基键长;B 1-B 4:基团的轴到四面的距离

4. 定量构效关系方法

?Hansch -Fujita 方程?Free -Wilson 法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ngnition )

Hansch -Fujita 方程

Log (1/C) = -a (log P )2+ b log P + c σ+ d Es + K 6

Log (1/C) = -a π2+ b π+ c σ+ d Es + K 6

(n = 40, r = 0.97, s = 0.288, F = 50)

C :产生特定生物活性的药物浓度K 1-K 6为常数

(n: 样本数;r :相关系数;s :标准偏差;F :显著性因子)

(苯氧乙基)-环丙烷基胺类单胺氧化酶

抑制剂的Hansch 方程

O

N H

R

Log (1/C) = 0.398π+ 1.089σ+ 1.03Es + 4.541

Craig 图

+π

+σ+π

+σ-π

-σ-π

-σ+π

+σ

NO 2

CF 3SO 3

CF 3

Me

Et

OCH 3

OH

NH 2

CN

COOH

SO 2NH

NMe 2

F

Cl

Br

I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构效关系

N O

COOH

R 1

R 6R 7

R 8

12

3

4

5

N

O

COOH

F N

HN

Log 1/MIC = -0.362(±0.25)(L 1)2+ 3.306(±2.21)L 1–2.449( ±0.55)(E s6)2-3.345(±0.73)E s6+ 0.986(±0.24)I 7–0.734(±0.27)I 7(N-CO)–1.023(±0.23)(B 4(8))2+ 3.724(±0.92)B 4(8)–0.205(±0.05)(Σπ6,7,8)2–0.485(±0.10) (Σπ6,7,8) –0.681(±0.39) (Σ?6,7,8) –4.571(±0.271) (n = 71, r = 0.964, s = 0.274, F =64.07)

L 1 (0)= 0.417nm, Es 6(0)= -0.67, B 4(8)(0)= 1.82, Σπ6,7,8(0)= -1.18

测量值:Log1/MIC = 6.63计算值:Log1/MIC = 6.38

5.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多数的3-D QSAR 研究包括立体和静电力场的计算,前者定义分子的形状,后者定义分子的电性特征。与2-QSAR 相比,3-D QSAR 研究可以不再局限于相同骨架,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分子;此外3-D QSAR 的研究可以用于设计新的药物分子。

本章思考题

1.生物靶点的主要类型?

2. 什么是受体?受体有哪些类型?作用于受

体的药物有几种不同的作用方式?3. 什么是酶?作用于酶的药物有哪几种不同

的作用方式?

4.药物与靶点作用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作

用力类型?各种类型的相对强度?5. 药物的哪些理化性质对药物的活性产生影

响?6. 药物的酯水分布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7. 药物的pKa值与药物的离子化程度的预测?

8.什么是手性药物?为何一种药物的对映异

构体会有不同的生物活性?

9. 什么是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最重要的

三种参数是什么?解释和理解一个典型

Hansch方程中各个子项的意义?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 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完整版)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0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1】氢原子光谱可见波段相邻4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656.47、486.27、434.17和410.29nm ,试通过数学处理将谱线的波数归纳成为下式表示,并求出常数R 及整数n 1、n 2的数值。 2212 11 ( )R n n ν=-% 解:将各波长换算成波数: 1656.47nm λ= 1115233v cm - -= 2486.27nm λ= 1220565v cm - -= 3434.17nm λ= 1323032v cm - -= 4410.29nm λ= 1424373v cm - -= 由于这些谱线相邻,可令1n m =,21,2,n m m =++……。列出下列4式: ()2 2152331R R m m = - + ()22205652R R m m =- + ()2 2230323R R m m = - + ()2 2243734R R m m =- + (1)÷(2)得: ()()()2 3212152330.7407252056541m m m ++==+ 用尝试法得m=2(任意两式计算,结果皆同)。将m=2带入上列4式中任意一式,得: 1109678R cm -= 因而,氢原子可见光谱(Balmer 线系)各谱线的波数可归纳为下式: 221211v R n n - ??=- ? ?? 式中, 1 12109678,2,3,4,5,6R cm n n -===。 【2.2】按Bohr 模型计算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分别用原子的折合质量和电子的质量计算并精确到5位有效数字)和线速度。 解:根据Bohr 提出的氢原子结构模型,当电子稳定地绕核做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与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引力大小相等,即: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

有理数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有理数 概念: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①有理数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②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 n 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a-b)n=(b-a)n .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举几个例子:3一共有1个有效数字,0.0003有一个有效数字,0.1500有4个有效数字, 1.9*10^3有两个有效数字(不要被10^3迷惑,只需要看1.9的有效数字就可以了,10^n 看作是一个单位)。 整式的加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 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02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氢原子光谱可见波段相邻4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和,试通过数学处理将谱线的波数归纳成为下式表示,并求出常数R 及整数n 1、n 2的数值。 2 21211 ( )R n n ν=-% 解:将各波长换算成波数: 1656.47nm λ= 1115233v cm - -= 2486.27nm λ= 1220565v cm - -= 3434.17nm λ= 1323032v cm - -= 4410.29nm λ= 1424373v cm - -= 由于这些谱线相邻,可令1n m =,21,2,n m m =++……。列出下列4式: ()2 2152331R R m m = - + ()22205652R R m m =- + ()2 2230323R R m m = - + ()2 2243734R R m m =- + (1)÷(2)得: ()()()2 3212152330.7407252056541m m m ++==+ 用尝试法得m=2(任意两式计算,结果皆同)。将m=2带入上列4式中任意一式,得: 1109678R cm -= 因而,氢原子可见光谱(Balmer 线系)各谱线的波数可归纳为下式: 221211v R n n - ??=- ? ?? 式中, 1 12109678,2,3,4,5,6R cm n n -===。 【】按Bohr 模型计算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分别用原子的折合质量和电子的质量计算并精确到5位有效数字)和线速度。 解:根据Bohr 提出的氢原子结构模型,当电子稳定地绕核做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力与核和电子间的库仑引力大小相等,即: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1001 首先提出能量量子化假定得科学家就是:---------------------------( ) (A) Einstein (B) Bohr (C) Schrodinger (D) Planck 1002 光波粒二象性得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3 德布罗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物体得λ值比微观物体得λ值_______________。 1004 在电子衍射实验中,││2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1005 求德布罗意波长为0、1 nm得电子得动量与动能。 1006 波长λ=400 nm得光照射到金属铯上,计算金属铯所放出得光电子得速率。已知铯得临阈波长为600 nm。1007 光电池阴极钾表面得功函数就是2、26 eV。当波长为350 nm得光照到电池时,发射得电子最大速率就是多少? (1 eV=1、602×10-19J, 电子质量m e=9、109×10-31 kg) 1008 计算电子在10 kV电压加速下运动得波长。 1009 任一自由得实物粒子,其波长为λ,今欲求其能量,须用下列哪个公式---------------( ) (A) (B) (C) (D) A,B,C都可以 1010 对一个运动速率v<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供参考)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第二部分《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点 第三部分《函数与图象》知识点 第四部分《图形与几何》知识要点

?????????????点在圆外:d >r 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d =r 点在圆内:d <r 弓形计算:(弦、弦心距、半径、拱高)之间的关系圆的轴对称性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线所对的弧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五组量的关系: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则其余的各组两也分别圆的中心对称性圆009090AB CD P PA PA PC PD..??????????????????=????????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相交线定理:圆中两弦、相交于点,则圆中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相离:d >r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切:d =r(距离法)相交:d <r 性质:圆的切线垂直圆的切线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PA PB PO APB PA PC PD.???????????????=????????于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弦切角: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切线长定理:如图,=,平分∠切割线定理:如图,外心与内心:相离:外离(d >R+r ),内含(d <R-r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切:外切(d=R+r ),内切(d=R-r )相交:R-r <d <R+r )圆的有关计算22n n 2360180n 1S 36021S 2(2S l r r r l r r l rl r l r rl πππππππ?????????????????????????????????????????????==?????==????????=??=?????=+??? 弧长弧长侧全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为底面圆的半径,为母线)圆锥的全面积: 第五部分《图形的变化》知识点

结构化学第二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教学材料)

一、填空题 1. 已知:类氢离子He +的某一状态Ψ=0202/30)22()2(241a r e a r a -?-?π此状态的n ,l ,m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平方为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在Z 轴方向分量为_________. 2. He +的3p z 轨道有_____个径向节面, 有_____个角度节面。 3. 如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m=0,主量子数n ≤2,则可能的轨道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外磁场下,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与下列哪些量子数有关( ) A. n,l B. n,l,m C. n D. n,m 2.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况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s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 (2,1,-1,-1/2) B. (0,0,0,1/2) C. (3,1,2,1/2) D.(2,1,0,0) 3. 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4,则它( ) A. 只有s 、p 电子 B. 只有s 、p 、d 电子 C. 只有s 、p 、d 和f 电子 D. 有s 、p 电子 4. 对氢原子Φ方程求解,下列叙述有错的是( ). A. 可得复函数解Φ=ΦΦim m Ae )(. B. 由Φ方程复函数解进行线性组合,可得到实函数解. C. 根据Φm (Φ)函数的单值性,可确定|m|=0.1.2…………I D. 根据归一化条件1)(220=ΦΦΦ?d m π求得π21 =A 5. He +的一个电子处于总节面数为3的d 态问电子的能量应为 ( ). A.1 B.1/9 C.1/4 D.1/16 6. 电子在核附近有非零几率密度的原子轨道是( ). A.Ψ3P B. Ψ3d C.Ψ2P D.Ψ2S 7. 氢原子处于下列各状态 (1)ψ2px (2) ψ3dxz (3) ψ3pz (4) ψ3dz 2 (5)ψ322 ,问哪些状态既是M 2算符的本征函数,又是M z 算符的本征函数? A. (1) (3) B. (2) (4) C. (3) (4) (5) D. (1) (2) (5)

(完整版)药理所有知识点结构图

4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A,分布D,代谢M及排泄E过程。 药理学研究内容: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体内过程和相互作用等。 临床前药理学——分为主要药理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等 临床药理学——分为I、II、III、IV期临床实验 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 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易降低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 撤药效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重的效应 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使少数特异质患者出现的特异性不良反应(先天缺陷疾病) 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有些胚胎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部分激动剂和完全激动剂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非特异性药物-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通过改变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特异性药物-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小中毒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会相应增加,直到出现最大效应。以后若在增加剂量效应不会进一步增加,反而会出现毒性反应 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极量(是用药安全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机体方面: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种属差异 药物方面: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反复用药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主要任务 新药药理学 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效的因素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分类有理数:整数与分数 类无理数:常见类型(开方开不尽的数、与有关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实数运算 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相关概念数轴(比较大小八相反数、倒数(负倒数)科学记数法 有效数字、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非负式子a 2,a,ya ) 八*单项式:系数与次数 分类 多项式:次数与项数 加减法则:加减法、去括号 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可变字母 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 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 分式的性质:a 冬卫;a 2(通分与约分的根据) b b m b b m 通分、约分,加、减、乘、除 分式的运算和“+治先化简再求值(整式与分式的通分、符号变化) 简求 整体代换求值 定义:式子? a (a >0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意义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1 二次根式的性质(孑a; 了爲0。)) 最简二次根式(分解质因数法化简)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同 类二次根式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分母有理化(“单项式与多项式’型) 加减法:先化最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一—書 a 乘除法::a Vb ^―;(结果化简) 定义:(与整式乘法过程相反,分解要彻底) 提取公因式法: (注意系数与相冋字母,要提彻底) 分解因式、、土公式法平方差公式:2 2b2 (a b )(a b ) 2 方法 元全平方公式:a 2ab b (a b ) 十字相乘法:x 2 (a b )x ab (x a )(x b ) 分组分解法:(对称分组与不对称分组) 整式 幕的运算 m n m a ;a m m 、n mn m m. m /a 、m a 0 ;(a ) a ,(ab) a b ;(匸) 而;a b b 1a a P 单项式; 单项式; 单项式 单项式 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自左至右顺序计算;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 b )(a b ) a 2 b 2 完全平方公式:(a b )2 a 2 2ab b 2 乘法运算 混合运算: 单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 单项式 括号优先 实数 (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数与式 分式

(完整版)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 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 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 样作 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3、N2胆碱受体阻滞药:骨骼肌松驰药,用于麻醉辅助剂,有琥珀胆碱、筒箭毒碱 一、M胆碱受体阻滞药:阿托品: 作用:1、松驰内脏平滑肌2、增加腺体分泌3、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4、心血管系统:低剂量心率减慢5、中枢神经系统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各种内脏绞痛2、抑制腺体分泌:全身麻醉前给药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4、抗体克:感染中毒性休克5、抗心率失常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中毒症状:用镇静药或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东莨菪碱:小剂量有明显镇静作用,大剂量有催眠作用。与苯海拉明用于晕船,晕车。呕吐。山莨菪碱:有明显抗外周胆碱作用,能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粘度。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 二、N1胆碱受体阻滞药----神经节阻滞药:美 加明、咪噻吩:主用作麻醉辅助药。 三、N2胆碱受体阻滞药----骨骼肌松驰药:本 类药物的阻断作用可被胆碱酯酶抑制剂 (新)拮抗。 1、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筒箭毒碱:全麻辅药使肌肉松驰,中毒 用新斯的明解救。大剂量血压下降,支 气管痉挛。泮库溴铵:作用是筒的5 倍, 不引起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 2、去极化型肌松药:琥珀胆碱:口服不 吸收,起效快,维持短。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а受体激动药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氧化,在碱性中迅速氧化。口服无效。一般静滴。作用:1、血管:除冠状动脉外,几乎所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均出现强烈收缩作用。2、心脏: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3、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都升高。应用:1、休克:忌用大剂量及长期应用。2、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1、局部组织坏死2、局部肾功能衰退3、停药后的血压下降。间羟安:(阿拉明)替代NA用于各种休克早期。二、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作用同NA可静滴肌注。防止脊椎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快速短效扩瞳药。三、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用于降血压。第二节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口服无效。一般皮下注射。作用:1、心血管系统:①心脏:激动心脏β1受体,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②血管:α缩血管,β2收血管。 ③血压:升高2、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3、代谢:促进糖原及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4、中枢神经系统: 1

结构化学第一章题目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1、设原子中电子的速度为1×106 m·s -1,试计算电子波的波长。若设子弹的质量为0.02g,速度为500 m·s-1,子弹波的波长为多少?从上述计算中,可得出何种结论? 2、设子弹的m =50g,v =300m/s, Δv =0.01%, 求子弹位置的测不准值Δx为多少?如电子的m =9.1x10-28g,v =300m/s, Δv =0.01%, 试求电子的Δx。从上述计算中,可得出何种结论? 3、原子中运动的电子,其速度约为106m/s,设Δv =0.1%,试计算Δx值,并可得出何种结论? 4、若氢原子基态到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吸收光的波数为8.22×104 cm-1,求跃迁时所需能量。 5、一质量为m的粒子,在长为l的一维势箱中运动,根据其几率密度分布图,当粒子处于Ψ4时(),出现在l/8≤x≤3l/8内的概率是多少? 7、对于一个在特定的一维势箱中的电子,观察到的最低跃迁频率为4.0×1014s-1, 求箱子的长度。 8、一维势箱中电子两运动状态分别为:和,证明它们为薛定谔方程的独立解。 9、质量为m的粒子在边长为a的立方势箱中运动,当分别等于12、14、27时,试写出其对应的简并轨道、简并态和简并度。 10、质量为m的粒子在边长为l的立方势箱中运动,计算其第四个能级和第六个能级的能量和简并度。 11、如图所示的直链共轭多烯中,π电子可 视为在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实际测得π电子由最高填充能级向最低空能级跃迁时吸收光谱波长为30.16×104 pm,试求该一维势箱的长度。 12、维生素A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它在332nm处有一强吸收峰,这也是长波方向的第一个峰,试估计一维势箱的长度l。 13、2、下列函数中(A) cos kx (B) e -bx (C) e-ikx (D) ,问(1)哪些是的本征函数;(2)哪些是的本征函数;(3) 哪些是和的共同本征函数。 14、下列函数中:⑴sinx cosx ;⑵cos2x;⑶sin2x-cos2x,哪些是d/dx的本征函数,本征值是多少,哪些是d2/dx2的本征函数,本征值是多少? 15、请写出“定核近似”条件下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需说明算符化过程并需注明方程中各项含义。 16、试写出角动量的算符表示式。 17、证明是方程()的解[l = 1,m =±1,k =l(l+1)]。 18、证明是算符的本征函数,并求其本征值。 19、证明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粒子,当处于本征态时,角动量大小具有确定值,并求角动量。已知角动量平方算符为: 。 20、为什么只有5个d轨道?试写出5个d轨道实数解的角度部分?以n=3为例写出5个d 轨道实数解与复数解间的关系。 21、氢原子中电子的一个状态函数为: Ψ2Pz = 1/4(z3/2πa03)1/2(zr/ a0)exp(-zr /2 a0)cosθ 求:(1)它的能量是多少(ev)?(2)角动量是多少? (3)角动量在Z方向的分量是多少?(4)电子云的节面数?

结构化学第二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

结构化学第二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及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647293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填空题 1. 已知:类氢离子He +的某一状态Ψ=0202/30)22()2(241a r e a r a -?-?π此状态的n ,l ,m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平方为_________________.角动量在Z 轴方向分量为_________. 2. He +的3p z 轨道有_____个径向节面, 有_____个角度节面。 3. 如一原子轨道的磁量子数m=0,主量子数n ≤2,则可能的轨道为 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外磁场下,多电子原子的能量与下列哪些量子数有关( ) A. n,l B. n,l,m C. n D. n,m 2. 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况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l ,m ,ms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 (2,1,-1,-1/2) B. (0,0,0,1/2) C. (3,1,2,1/2) D.(2,1,0,0) 3. 如果一个原子的主量子数是4,则它( ) A. 只有s 、p 电子 B. 只有s 、p 、d 电子 C. 只有s 、p 、d 和f 电子 D. 有s 、p 电子 4. 对氢原子Φ方程求解,下列叙述有错的是( ). A. 可得复函数解Φ=ΦΦim m Ae )(. B. 由Φ方程复函数解进行线性组合,可得到实函数解. C. 根据Φm (Φ)函数的单值性,可确定|m|=0.1.2…………I D. 根据归一化条件1)(220=ΦΦΦ?d m π求得π21 =A 5. He +的一个电子处于总节面数为3的d 态问电子的能量应为 ( ). A.1 B.1/9 C.1/4 D.1/16

最新最完整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得处置,即药物在体内得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就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及作用机制得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得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得与治疗无关得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就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得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得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得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得不正常得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得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得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得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与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得亲与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 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与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得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 加,心肌收缩力加强与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动N2 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与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与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得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 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得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样作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3、N2胆碱受体阻滞药:骨骼肌松驰药,用于麻醉辅助剂,有琥珀胆碱、筒箭毒碱 一、M胆碱受体阻滞药:阿托品: 作用:1、松驰内脏平滑肌2、增加腺体分泌3、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结构化学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量子力学用Ψ(r,t)来描述 ,它在数学上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 ,∣Ψ∣2表示 。 2. 测不准关系是 ,它说明 3. 汤姆逊实验证明了 。 4. 一维势箱中的粒子的活动范围扩大时, 相应的能量值会 。 5. 导致“量子”概念引入的三个著名试验分别为 、 和 。 6. 方程?φ=a φ中,a 称为力学量算符?的 。 7. 如果某一个微观体系有多种可能状态,则由他们线性组合所得的状态也是体系的可能状态,这叫做 。 二、选择题 1. 几率密度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被称为( B ) A. 物质波 B. 定态 C. 本征态 D. 基态 2. 函数()x e x f =(0x -≤≤∞) 的归一化常数是( B ) A. 1/2 B. 1 C. 0 D. 2 3. 对于任意实物粒子,物质波波长为λ,欲求其动能可用( A ) A. hc/λ B. h 2/2m λ2 C. eV D. mc 2 4. 公式0*=? τψψd n m (n m ≠) 称为波函数的( D ) A. 单值性 B. 连续性 C. 归一性 D. 正交性 5. 下列算符为线性算符的是 ( D ) A. log B. d/dx C. D. ln 6. 下列算符为线性算符的是( B ) A. sinex B. d 2/dx 2 C. D. cos2x 7. 下列算符中,哪些不是线性算符( C ) A. ?2 B. d dx C. 3 D. xy 8. 下列函数中不是22 dx d 的本征函数的是( B ) A. x e B.2x C.x cos 3 D.x x cos sin + 9. 算符22 dx d 作用于函数x cos 5上,则本征值为( C ) A. –5 B. 5 C. – 1 D. 1

(完整版)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 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 样作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完整版)结构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

01.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λ=670.8nm,这是Li 原子由电子组态(1s)2(2p)1 →(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 1 4 1 7 1.491 104cm 1 670.8 10 7cm h N A6.626 10 34 J s 4.469 1014s 1 6.6023 1023mol-1 178.4kJ mol 波长λ /nm312.5365.0404.7546.1 光电子最大动能E k/10-19J 3.41 2.56 1.950.75 作“动能-频率” ,从图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Plank 常数(h) 值、 钠的脱出功(W) 和临阈频率(ν 0)。 解:将各照射光波长换算成频率v,并将各频率与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列于下表:λ/nm312.5365.0404.7546.1 v /1014s-19.598.217.41 5.49 E k/10 -19J 3.41 2.56 1.950.75 由表中数据作图,示于图中 由式 hv hv0 E k 推知 h E k E k v v0 v 即Planck 常数等于E k v图的斜率。选取两合适点,将E k 和v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h。 2.70 1.05 10 19 J 34 h 14 16.60 1034 Jgs 8.50 600 1014 s 1 kJ· mol-1为单位的能量。 解: 8 2.998 108m s 670.8m 14 1 4.469 1014s 1 图 1.2 金属的E k 图

31 9.109 10 31 kg 1 2 6.626 10 34 Jgs 4.529 1014s 1 2 9.109 10 31kg 8.12 105mgs 1 1.4】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1 a) 质量为 10-10kg ,运动速度为 0.01m · s 的尘埃; b) 动能为 0.1eV 的中子; c) 动能为 300eV 的自由电子。 解:根据关系式: h 6.626 10 34 J s mv 10 10 kg 0.01m s 6.626 10 34 J s 2 1.675 10 27kg 0.1eV 1.602 10 19J eV 9.40 3 10-11m (3) h h p 2meV 6.626 10 34 J s 2 9.109 10 31kg 1.602 10 19C 300V 7.08 10 11m 【1.5】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摄取某化合物的选区电子衍射图,加速电压为 加速后运动时的波长。 图中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所代表的 v 即金属的临界频率 v 0 ,由图可知, v 0 4.36 因此,金属钠的脱出功为: W hv 0 6.60 10 34Jgs 4.36 1014s 1 19 2.88 10 19 J 14 1 1014s 1 1.3】金属钾的临阈频率为 5.464×10-14 s -1,如用它作为光电极的阴极当用波长为 300nm 的 紫外光照射该电池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hv hv 0 解: 1 2h v v 0 2 m 12 mv 2 34 2 6.626 10 34 Jgs 2.998 108 mgs 300 10 9m 14 1 5.464 1014 s 1 (1) (2) 22 6.626 10 22 m 200kV ,计算电子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 受体简介 一、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时效应 1、M效应:心脏抑制,血管扩,腺体分泌,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缩瞳。 2、N效应:骨骼肌收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NA增加。 3、α1效应:血管收缩、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唾液分泌和肝糖原分解。 4、α2效应:递质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胰岛素释放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 5、β1效应:心率和心肌收缩增加。 6、β2效应:支气管扩、血管舒、脏平滑肌松弛、肝糖原降解、肌肉颤动 二、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分布: 1、M受体:心血管,胃肠,支气管,眼,腺体 2、N受体:1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2骨骼肌 3、α1受体:皮肤,黏膜,腹腔脏血管,瞳孔扩大肌及腺体。 4、α2受体:突触前膜,皮肤,黏膜血管。 5、β1受体:心脏。 6、β2受体: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腹腔脏血管,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主要的)。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一、药物的不良反应:(概念会考)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预知避免。(药理作用的延伸,急性慢性,致畸致癌致突变)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虽然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又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6、特异性反应: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 二、竞争性拮抗剂与:(量效曲线会考) 1、竞争性拮抗剂:降低激动药亲和力,而不改变在活性,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2、非竞争性拮抗剂: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在活性均降低,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Emax,即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 三、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 用它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药动学 药物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的吸收、分布、代、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 一、生物利用度:是表示药物活性成分到达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的一种量度,它用来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参数。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 到达全身血循环药物的百分率 二、药动学参数: 1、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消除速率与血浆中药物的浓度成正比。血浆半衰期为定值t=0.693/k,与血药浓度无关。每隔一个t给药一次,经过大约4-5个t血药浓度稳定,基本消除。是药物的主要消除方式。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框架图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和H2O的反应 2Na+2H2O===2Na++2OH-+H2↑ ②Na和CH3COOH的反应 2Na+2CH3COOH===2CH3COO-+2Na++H2↑ ③Na2O2和H2O的反应 2Na2O2+2H2O===4Na++4OH-+O2↑ ④NaH和水的反应 NaH+H2O===Na++OH-+H2↑ ⑤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OH-+CO2===HCO3- ⑥将Na2CO3溶液与石灰乳混合 CO32-+Ca(OH)2===CaCO3↓+2OH- ⑦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O32-+CO2+H2O===2HCO3- ⑧将Na2CO3和Ca(HCO3)2混合 CO32-+Ca2+===CaCO3↓ ⑨将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 HCO3-+OH-===CO32-+H2O ⑩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HCO3-+Ca2++OH-===CaCO3↓+H2O

?将NaHCO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2Na++CO32-+CO2+H2O===2NaHCO3↓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和NaOH溶液的反应 2Al+2OH-+2H2O===2AlO2-+3H2↑ ?Al(OH)3和NaOH溶液的反应 Al(OH)3+OH-===AlO2-+2H2O ?Al(OH)3和盐酸的反应 Al(OH)3+3H+===Al3++3H2O ?Al2O3和NaOH的反应 Al2O3+2OH-===2AlO2-+H2O ?Al2O3和盐酸的反应 Al2O3+6H+===2Al3++3H2O ?NaAlO2和过量盐酸的反应 AlO2-+4H+===Al3++2H2O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AlO2-+CO2+2H2O===Al(OH)3↓+HCO3- ?将NaAlO2与NaHCO3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