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合集下载

脑梗塞ppt课件

脑梗塞ppt课件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显示脑梗塞部位、范围和 程度,帮助判断病情严重 程度和预后。
MRI检查
对脑梗塞的敏感度和特异 度较高,可发现早期脑梗 塞病变。
血管造影
评估脑血管病变程度和侧 支循环情况,有助于制定 治疗方案。
血液化验指标检测
血糖、血脂检测
炎症指标检测
评估患者代谢始使用,长期维持调脂 稳斑治疗。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血脂水平等因素调整 药物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监测指标
血脂水平、肝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药物相关副作用。
05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时机把握
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塞等严重病例 ,以及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患 者。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提高康复效果。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脑梗塞基本概念
脑梗塞危险因素
强调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 流受阻,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的疾病。
总结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 酒等主要危险因素,强调预防重要性。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根据患者病情、过 敏史等选择合适药物。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性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 ,确保安全有效。
用药时机
溶栓后24小时内开始使用,维持长期抗血小 板治疗。
注意事项
观察出血倾向、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调脂稳斑类药物使用策略
药物种类
他汀类药物等,根据患者血脂水平、 斑块稳定性等因素选用合适药物。
反映脑梗塞后炎症反应程度,评估病 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情复杂,病情严重时,容易引发许多疑难病例。

通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可以更好地探讨并解决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问题。

本文将就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一、病例描述病例:一名55岁男性患者,因出现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昏睡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体重偏重、体力活动少。

入院后,头颅CT检查显示脑梗死,伴有一定大小的脑梗死灶。

神经内科会诊后确认为急性脑梗死。

二、病情分析1.病因分析患者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这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之一。

此外,患者体重偏重、体力活动少,也是患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脑梗死是因大脑血管发生栓塞或者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产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

2.病情评估患者病情属于急性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昏睡等症状,需要及时干预和护理。

此外,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全面护理。

三、护理实施1.定位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需要进行定位护理。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其次要护理患者的体位,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可以减轻其不适感。

还要加强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

2.风险评估针对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需要加强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避免发生低血糖、高脂血症等并发症。

3.康复护理在急性期护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进行康复锻炼、言语康复训练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护理效果经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呼吸道通畅,体位舒适,生命体征稳定。

患者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有所改善,心理状态也较为平稳。

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病情。

以下将从预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康复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一、预防1.1 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应每天测量血压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1.2 控制血糖和血脂: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患者需定期检查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

1.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患者患脑梗塞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饮食2.1 低盐低脂饮食: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蛋白质。

2.2 控制饮食量:过度饮食会导致肥胖和高血压,增加患者患病风险,应控制饮食量,保持适当体重。

2.3 多喝水:饮水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废物和维持血液循环,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三、运动3.1 适度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梗塞的风险,患者应每天坚持适度运动。

3.2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应避免剧烈运动。

3.3 定期体检:运动前应进行全面体检,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进行运动,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

四、药物治疗4.1 规范用药: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应按医嘱规范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4.2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诊。

4.3 注意药物副作用: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患者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五、康复5.1 心理疏导: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接受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2 康复锻炼:康复期间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锻炼。

5.3 定期复查: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身体指标,监测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保持良好的康复效果。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脑梗死患者12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20ml/d治疗,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检测。

结果:丹红注射液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均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血脂的作用,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丹红注射液疗效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

标签:脑梗死;血液流变学;血脂;丹红注射液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梗塞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现代研究认为,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为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笔者对收治的12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27例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38~81岁,平均57岁。

对照组56例,男23例,女33例;年龄40~79岁,平均59岁,2组均无严重心、肝、肾损害。

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除按需要给予脱水剂、抗生素、维生素及给予积极支持对症治疗外,均未用其他抗凝药及降脂药。

用药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查。

用国产的R80型血液流变仪测血流变指标;用日本生产的7060C生化仪测血脂。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B检验。

3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比较见表1、表2.2组血浆粘度(比)、全血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s)、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TG、TC、HDL—c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

脑梗塞是怎么形成的

脑梗塞是怎么形成的
代谢障碍
当脑组织缺血时,能量代谢发生 障碍,导致细胞内酸中毒、钠泵 功能障碍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进而引起细胞肿胀和结构破坏。
钙离子超载
脑缺血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 ,触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细胞 死亡。
炎症反应
脑缺血可引发炎症反应,激活免疫 细胞并释放炎性因子,进一步加重 脑损伤。
脑缺血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 、语言治疗等,帮助患者 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以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 。
05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 惯,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 步酒
戒烟是预防脑梗塞的重要措施, 同时限制酒精摄入也十分重要。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
01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并控制在正常
范围内。
控制血糖
02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明显增加,应通过饮食、运动和
药物控制血糖。
控制血脂
03
高胆固醇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都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关,应
脑梗塞是怎么形成的
汇报人:
日期:
• 脑梗塞概述 • 脑梗塞的形成原因 • 脑梗塞的病理生理机制 • 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 脑梗塞案例分析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和医学解释
定义
脑梗塞是指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 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部疾病 。
医学解释
脑梗塞是由于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聚和 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堵 塞脑血管,进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 氧,严重时会导致脑组织坏死。

脑梗塞给予银杏达莫+胞磷胆碱钠治疗的效果

脑梗塞给予银杏达莫+胞磷胆碱钠治疗的效果

脑梗塞给予银杏达莫+胞磷胆碱钠治疗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银杏莫达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12例脑梗塞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

对照组采用银杏莫达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银杏莫达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用药前后Barthel 指数和NIHSS 评分水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

结果: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6.1%;用药前后Barthel 指数和NIHSS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仅有3例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少于对照组的10例;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胞磷胆碱钠联合银杏莫达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神经功能,缩短用药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关键词】脑梗塞;胞磷胆碱钠;银杏莫达;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017-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intracellular phosphocholine sodium combined with ginkgo mota.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by random grouping, with an average of 56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inkgo moda;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yp choline sodium combined with ginkgo mota.The effects of drug treatment, Barthel index and NIH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medicati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normal time of brain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and total time of dru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6.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Barthel index and NIHSS scor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control group. Only 3 patients ha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less than 1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brain nerve function return to normal and the total time of drug treatment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cyp choline sodium combined with ginkgo mota can reduc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greatly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horten medication and recovery time, and impro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Phosphocholine sodium; Ginkgo mota; Treatment脑梗塞具体指的是脑组织的局部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出现障碍,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进而导致有软化坏死病灶产生,该病患者的病情主要具有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三大特点[1]。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吗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吗

高血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危 险因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加剧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控制高血脂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的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有效降 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制和预防。
高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长期高血脂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血脂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
高血脂的预测价值在于其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运动强度:中等强 度,心率达到最大 心率的60%-70%
运动时间:每天 30-60分钟,根据 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 运动,遵循个体化原 则,运动前进行适当 的热身和拉伸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 要危险因素是否包 括高血脂
XXX, 副标题
汇报人:XXX
心脑血管疾病 概述
高血脂与心脑 血管疾病的关 系
心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危险因 素
高血脂在心脑 血管疾病中的 地位
如何降低高血 脂和预防心脑 血管疾病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和分类
心脑血管疾病是 一类涉及心脏、 血管和脑血管的 疾病,包括冠心 病、心肌梗死、 脑卒中等。

三七通舒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

三七通舒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

三七通舒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飞鲁热【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10)4【摘要】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脑梗塞患者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变化。

并与同期非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分析以上指标在脑梗塞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按入院时间纳入120例脑梗塞住院患者(男69例、女51例),在发病24~48h内给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

同期选择平均年龄一致的86例非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男51例、女3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经过3个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后,120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TC、TG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脑梗塞患者与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增加,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大;而TC、TG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早期使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脑梗塞患者能有效的调节血液粘度,降低血脂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栓溶解,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对老年、脑梗塞高危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筛查,对预防脑梗塞发生,降低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总页数】2页(P499-500)【关键词】三七通舒胶囊;脑梗塞;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纤维蛋白原【作者】飞鲁热【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兵团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用红花黄色素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对其血液流变指标的影响探析 [J], 吴淑娟2.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 [J], 陈志学3.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J], 胡芯华4.普罗布考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 [J], 张晓杰; 郭爱红; 李雁君5.探讨丁苯酞针剂联合依达拉奉针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J], 张雯静;樊青俐;张豪;达哇卓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脑梗塞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60例为对照
组,两组都进行血脂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tc、tg与
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 血脂检验
所有入选者清晨空腹采血5ml,抗凝后,3000r/min离心取血清
2-3ml,采用日本olynmpusau640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严格按
照操作说明书上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的指标主要为血脂相关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同时
具体分析了血脂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13.0软件进行分析,血脂相关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相关分析采用传统回
归分析,采用两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脂对比
经过观察,观察组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脂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
在观察组中,高胆固醇血症1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9例,高低
密度脂蛋白血症14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2例。经过分析,tc、
tg、ldl-c与hdl-c含量与脑梗塞发病都有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
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3]。
其临床症状复杂,与脑损害的部位、缺血的严重程度、合计疾病等
有关。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脑梗塞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约占脑
梗死的30%,病死率约为12%,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
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4-5]。
脑梗塞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包括脂肪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和血
小板聚集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等。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
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龄以及具有家族史等,但是很多脑梗
塞患者并无上述传统的危险因素,为此需要寻找新的危险因素。血
脂是一项比较方便的可检测因素,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视的因
素之一[6-7]。血浆总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
高是脑梗塞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
较小,易透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内膜下,其炎性分子的强力诱
变剂。而高胆固醇血症时,吞噬细胞内胆固醇脂化作用增强,促进
泡沫细胞生化聚集,降低了脑梗塞斑块的稳定性[8]。在血脂紊乱
中,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脂蛋白是一
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而抗动脉硬化的hdl-c水平明显下降,
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形成脑梗塞。甘油三酯也是脑梗塞
的独立危险因素,甘油三酯升高可促进脂蛋白课题转化,参与脑梗
塞形成[9]。本文观察组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观察组中,高胆固醇血症1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9例,高低密
度脂蛋白血症14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2例,且tc、tg、ldl-c
与hdl-c含量与脑梗塞发病都有明显相关性(p<0.05)。
总之,脑梗塞患者多伴随有血脂紊乱,tc、tg、ldl-c与hdl-c
含量与脑梗塞发病都有明显相关性,为此在预防中要积极控制血脂
水平。
参考文献:
[1] 沙杜娟.脑卒中与高脂血症和糖代谢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
用内科杂志,2000,20(3):145.
[2] gotto am jr.triglyceride:the forgotten risk
factor[j].circulation,1998,97(11):1027-1029.
[3] 钱学贤.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与代谢综合征[j].中华内
科杂志,2000,39(2):79-80.
[4] gerdon t,castellup,hortland mc,et a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med,2007,95(1):69-75.
[5] saely ch,koch l,schmid f,et al. lipoprotein(a),
type 2 dia-betes and vascular risk in coronary
patients[j].eur j clin invest,2006,36(2):91-97.
[6] shi w,haberland me,jien ml,et al. endothelial
responsens to oxidized liproteins determin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atherosclerosis in mice[j].circulation,
2010,102(1):75-81.
[7] 赵水平.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干预新动向[j].中国动脉
硬化杂志,2009,17(3):169-171.
[8] spencercg,martin sc,felmeden dc,et al. relationship
of homocysteine tomarkers of platelet and endothelial
activation in“high risk”hypertensives: a substudy of the
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1[j].int j cardiol,
2007,94(2):293-300..
[9] 于小妹,李铎,谢海宝,等.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磷
脂膜脂肪酸与血栓危害因子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
87(2):105-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