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什么意思
2023年最新的龟虽寿曹操4篇

2023年最新的龟虽寿曹操4篇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骥:千里马。
枥:马槽。
烈士:有志于建工立业的人。
已:停止。
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仍抱着驰骋千里的志向。
同样,英雄虽已老去,他建工立业的壮志却永不停止。
在这四句诗中,曹操以千里马自喻,表现了人老志不衰的的精神,抒发了一统天下的壮志和豪情。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千里马。
枥(l):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长。
缩,短。
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长久。
《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全诗十四句,除末两句为与诗句内容无关的乐谱套语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
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典故,叫“老骥伏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很厉害的人物叫曹操。
曹操这个人可了不起啦,他有很大的志向和抱负。
虽然曹操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他心里的梦想一直没有熄灭。
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里面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句。
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匹老马,它已经跑了很多很多路,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强壮有力。
但是,这匹老马并没有因为自己老了就放弃,它还是想着要跑很远很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咱们身边的爷爷奶奶,虽然他们年纪大了,可是他们还是愿意为咱们做很多事情。
比如爷爷会给咱们讲故事,奶奶会给咱们做好吃的。
他们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精力旺盛,但他们心里有着对咱们的爱,有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还有啊,比如说咱们的老师,他们教了很多年书,可能头发都白了,但是依然每天认真备课,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咱们。
同学们,“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管年纪多大,只要心里有梦想,有志向,就不能放弃,要一直努力向前。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呀,咱们来听听“老骥伏枥”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曹操,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个大英雄。
当他年纪慢慢大起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可能干不了什么大事了。
但是曹操可不这么想,他心里想着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就像一匹老马,虽然跑起来没有年轻的马那么快,可它还是愿意去努力,去奔跑。
咱们来想想,比如学校里的门卫爷爷,他每天早早地就来开门,晚上又等咱们都走了才关门。
他年纪大了,但是一直在为咱们服务。
还有社区里的志愿者奶奶,她经常帮忙打扫卫生,照顾小朋友。
虽然累,但是她从不抱怨。
他们就像“老骥伏枥”里的那匹老马,一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学们,咱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今天来讲讲“老骥伏枥”的典故。
话说曹操,那可是个有名的大人物。
尽管岁数大了,可他的雄心壮志一点没减。
咱们想想,一匹上了年纪的马,可能跑得没那么快了,可能也没那么有力气了。
课内古诗中考试题精编:《龟虽寿》

课内古诗中考试题精编:《龟虽寿》__《龟虽寿》◎原文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同时,也批判和否定了方士们关于神仙不死之说的妄谈。
作者直抒胸臆,坦率热烈,真切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生命的短暂的深沉感慨和建立功业的热情都是建安的时代主题。
◎理解填空(共7小题)【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鸡。
”【2014年广西来宾市】【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4.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 卷的《中华史》系列要树立远大理想,不畏艰难,勇于追求,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让青春绽放耀眼的光芒。
【201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的胸怀。
【答案】1.老马(老人,年纪大了仍有抱负的人等);老当益壮、积极进取2.老骥伏枥门前流水尚能西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5.壮心不已6.壮心不已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直击中考(近7年未作考查)◎拓展阅读(共4份)【2015年江苏省宿迁市】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5分)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古诗赏析《龟虽寿》

古诗赏析《龟虽寿》(一)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文的诗名叫《龟虽寿》。
读书要读题目,抓住了题目就算抓住了核心。
很多人读书不喜欢读题目,没有学会读题目就等于没有学会看书;如果会读题目了,就相当于快速读书,把厚书读薄了。
我们知道“虽”是一个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表示转折的。
从题目上看,作者本人说了半句话,说了虽然,没说但是,这个“但是”在哪里?“但是”想说什么?话说了半句,还有半句是让人思考、回味、寻找的。
到哪里去寻找?肯定是到诗的正文中去寻找!所以,我们把这个“但是”是什么提个问,先存放一下。
来学第一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似乎把“但是”也说出来了。
但是,如果真的把“但是”在这里写出来,似乎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所以,这里并没有真正地回答“但是”。
为什么神龟虽寿?在中国人吉祥图案中,乌龟是一个,白鹤是一个,这是现实中有的。
除此以外,还有龙凤、麒麟等等现实中没有的。
只能说是现在的现实中没有,龙在过去有没有?这是一个问题;凤在过去有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麒麟在过去有没有?这又是一个问题。
龙且不说了,我们知道的成语比如说叶公好龙、龙腾虎跃都是有的。
凤,如果我们学过《千字文》,里面有一句话叫:鸣凤在竹,凤吃的是实心的竹子。
关于麒麟,有一个故事:话说当年孔子那个时代,有人打猎,打到一个动物,样子很怪,谁也没见过,谁也不认识。
于是就请来孔子问,孔子一看这是麒麟,于是就哭了,说:麒麟啊麒麟,你怎么活在这个时代呢?真是生不逢时啊!扯这些东西有两个原因:过去的经典中,这些吉祥的动物多有记载,而现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存在了?为什么只成了传说与故事?那么我们再想想,现在的大熊猫,再过几百年会不会也是一个传说?现在的东北虎,再过几百年是不是也只能在图片中见到了?过去的技术不发达,无法保留凤啊、龙啊、麒麟啊……所以,现在我们见不到只能当成是传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文素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文素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说的就是那些上了年纪却仍心怀壮志的人。
咱先不谈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就说说咱身边的那些“老骥”们。
我家隔壁就住着一位“老骥”——李大爷。
李大爷都七十多了,头发都白花花的了,但那精神头可足了。
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他在小区里慢悠悠地打着太极,那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的,据说还参加过不少比赛呢。
李大爷常说,人活着就得动起来,不能服老。
这可真是老骥伏枥啊!有一次,我好奇地问李大爷:“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有这么大的干劲呀?”李大爷笑了笑,露出几颗残缺的牙,幽默地说:“嘿,小家伙,你不知道,我这是要向天再借五十年呢!咱虽然老了,但志不能丢啊,不然活着还有啥劲呢?”听了这话,我心里那叫一个佩服。
还有我认识的一位王伯伯,他以前是个工人,退休后迷上了画画。
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看好他,想着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什么画画呀。
可王伯伯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整天拿着画笔涂涂画画。
嘿,你还别说,几年下来,他的画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了。
去年社区搞画展,王伯伯的画还得了个奖呢!领奖那天,王伯伯笑得跟个孩子似的,逢人就说:“我这把老骨头也能有点用啦!”这些身边的“老骥”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年龄啥的都不是事儿,只要你有志向,有决心,不管啥时候开始都不晚。
他们就像那些依然奔跑在道路上的老马,虽然脚步可能没有年轻时那么轻快,但那份执着和坚定却是让人敬佩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不单单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告诉我们,不要被年龄束缚住手脚,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哪怕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我们依然可以怀揣着那份壮志豪情,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咱年轻人有时候也得学学这些“老骥”们,别动不动就喊累,别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得向他们看齐,拿出那种不服输的劲头来。
以后等咱老了,也能成为别人眼里那。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老骥伏枥的意思是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
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
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
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
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
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
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
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
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1]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
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
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
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
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骥伏枥lǎo jì fú lì[释义] 骥:千里马;枥:马槽。
伏枥:就着马槽吃食。
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
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正音] 骥;不能读作“jí”;枥;不能读作“lí”。
[辨形] 枥;不能写作“历”。
[近义] 老当益壮壮志凌云[反义]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用法] 含褒义。
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
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结构] 主谓式。
1. 老骥伏枥的老王,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小学作文引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小学作文引用话说,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小伙伴们坐在操场上,一边踢着毽子,一边聊起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个成语。
我们都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让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老骥”啊,就像是一匹已经老了的千里马,但它的心仍然怀揣着梦想,渴望驰骋疆场。
它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放弃追求,不因身体的疲惫而停止奔跑。
就像我们小时候,虽然长大了,但心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梦想,从未改变。
“伏枥”呢,就像是马儿躺在马厩里,虽然不再奔跑,但它的精神却依然高昂。
它知道,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像年轻时一样,奋不顾身地向前冲。
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困难,可能会退缩,但只要想到那些曾经的梦想,我们就会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
“志在千里”啊,那就是目标了。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
就像我们学习的时候,有了目标,就能更有动力去学习,去进步。
就像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有了目标,就能更有动力去坚持,去克服困难。
所以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只是说老马有志气,更是一种鼓励我们年轻人要有梦想,要有追求的精神。
不管年纪多大,不管身体有多疲惫,只要心中有梦,有追求,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他因为生病不能上学,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家里自学。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最后他不仅赶上了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还考了一个好成绩。
这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所以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不管年龄多大,都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追逐自己的梦想。
这样,我们才能像那匹老马一样,无论何时都能怀揣着梦想,勇往直前。
神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神龟虽然寿命长,到底还是要死亡。螣蛇虽能乘云雾,终归要化作土和灰。老马伏在马棚,但日行千里的情志不移。有作为的人到晚年,雄心壮志却永远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和短,不只决定于苍天。只要修身养性,便可延年益寿。回首往事十分庆幸,吟歌一曲抒发我的豪情!
【主题】 虽然年老仍有为理想奋斗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情怀。 【练习】 1.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龟虽寿· 曹操 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答:主题 2.诗的结尾四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打开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主题】本诗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以及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练习】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并赏析。 答:画面: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赏析:两句诗精于炼字,诗中有画。如“合”字,是环绕的意思,表现出了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了树的繁茂,“斜”字,是横卧的意思,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突出了乡村景色的美丽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天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主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谈谈“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深为农村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什么
意思
总体意思: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人老心不老。
出自: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历史故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
这年
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
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
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
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
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
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
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
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
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
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
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
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
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
志在千里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
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两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