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的典故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拼音】lǎojìfúlì【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

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

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

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

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

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

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

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1.老骥伏枥的老王,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意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已经伏在马槽旁,但仍然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也依然保持着热情和决心。

在《步出夏门行》这首诗中,曹操描述了自己年老时的状态和心境。

他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话表达了曹操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他的雄心壮志却依然炽烈如初。

就像一匹老骥,虽然已经伏在马槽旁,但心中仍然有着千里的远志。

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年纪虽大但仍然充满热情和决心的人。

它鼓励人们即使在年老的时候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老骥伏枥”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

它不仅被用来形容个人的精神状态,还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厚功底的人。

这些人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仍然关注着自己所从事
的领域,并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代表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一般常常这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它的意思是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注音】lǎo jì fú lì【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结构】主谓式【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押韵词】挨打受气、愧悔无地、白驹过隙、不食之地、吼天喊地、走投无计、伺瑕导隙、机会主义、脚踏硬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年代】古代【英语】ablementieddowntoaroutinepost【教学同步】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赵鑫珊《人是什么》高中五册·课文·2【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示列】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其它使用】◎ 信写好后,由全家识字的人逐个作了"审查",爱好文学的小儿子提议加上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现在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我州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贡献。

◎ 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老骥伏枥为主题的素材

老骥伏枥为主题的素材

老骥伏枥为主题的素材
1. 关于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描述了年老的战马仍然有雄心壮志,准备奋发向前的故事。

2. 老骥伏枥的意义:老骥伏枥是指老年人仍然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追求,不因年龄增长而停止奋斗和进取的意志。

3. 老骥伏枥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伏枥》是晚明文学家纪晓岚的名篇,讲述了老马为了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故事。

4. 老骥伏枥的现实意义:用来形容年老的人仍然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努力奋斗不息的意志。

5. 老骥伏枥的引申意义:除了形容个人的奋斗精神外,还可以用来表达一个国家或组织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随岁月而衰败。

6. 老骥伏枥的启示:告诉人们无论年龄如何增长,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的动力,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7. 老骥伏枥的适用场景:可以用来激励老年人勇敢面对生活挑战,也可以用来鼓励年轻人保持奋斗的精神和拼搏的态度。

8. 老骥伏枥的相关图片:可以使用老马傲立、挺拔的形象作为素材,配上励志的文字。

9. 老骥伏枥的相关歌曲:有一些歌曲使用老骥伏枥作为歌词或
主题,表达了对奋斗精神的讴歌和赞美。

10. 老骥伏枥的相关影视作品: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出现过老骥伏枥的情节和主题,以此展现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老骥伏枥的故事

老骥伏枥的故事

老骥伏枥的故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是一个古老的成语,用来形容年老而精神饱满的人仍然保持着远大的志向和激情。

这个成语的由来与一个古代的故事有关。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个时候中国大地上诸国割据,争斗不休。

有一个国家的国君很威武,经常带领军队征战四方,征服了很多国家。

国君有一匹骏马,叫做赤兔。

这匹赤兔马不仅速度快,力气大,而且非常聪明,时常能听懂主人的指令。

赤兔马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变得虚弱。

一次战斗,国君骑着赤兔马冲杀敌阵,赤兔马却无力支撑,最终倒地身亡。

国君非常伤心,他觉得这样的好马不应该死在战场上。

为了纪念赤兔马,国君在马棚里安放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个大字。

这些字意味着纪念老马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年轻时候的心态和追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年纪多大,都应该保持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就像老骥伏枥一样,虽然身体已经老迈,但是仍然保持着对千里目标的执着追求。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阶段,年轻时有追求理想的激情,中年以后有家庭和事业的重负,到了老年则需要面对身体的衰老。

但是不管身处何种阶段,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对梦想和目标的追求,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挑战和目标。

年老的人往往会被社会认为“废”或“老而无用”,但是真正的老骥并不会轻易被打败。

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真正年老的人,心仍然年轻,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够为社会做出宝贵的贡献。

正如老骥伏枥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年龄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和未来。

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断努力追求,就能够在任何年龄都能保持着向前的动力。

无论是什么样的困境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老骥一样,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

年纪越大,我们更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不要因为身体的衰老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总结起来,老骥伏枥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阻碍我们追求梦想的障碍,只要我们保持真诚的追求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够在任何年龄都能取得成功。

老骥伏枥成语

老骥伏枥成语

老骥伏枥成语【成语名字】老骥伏枥【汉语拼音】lǎo jì fú lì【成语解释】好马虽老了,伏在马槽边,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

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

语本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

【成语典故】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据《宋书.卷二一.乐志三》引)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成语注解】1、骥:千里马。

2、枥:马槽,泛指马房。

3、暮年:老年。

另可参考:《晋书.卷二三.乐志下》【成语出处】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2、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张枢密子功,绍兴末还朝,已近八十,其辞免及谢表皆以属予。

有一表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公皇恐,语周子充左史,托言于予,易此二句。

”3、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4、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王处仲赏咏『老骥伏枥』之语,至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唾壶尽缺。

即玄德悲髀肉生意也。

”5、清.丘逢甲〈放歌与陈伯贞〉诗:“南飞乌鹊栖无枝,老骥伏枥悲鸣时。

”【成语用法】语义说明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

使用类别用在“老而不休”的表述上。

【老骥伏枥造句】1、王老一头银发,仍然活跃于商场中,真是老骥伏枥,不服老啊!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爷爷虽然已退休,还准备去环游世界一周呢!3、“人生七十才开始”,这句话颇有老骥伏枥,仍想有一番作为的意味!4、已届七十高龄的登山家打算向这座高山挑战,老骥伏枥之心,令人钦佩。

5、老王常自称是老骥伏枥,虽然已经退休,仍去当志愿者,为社会贡献心力。

【近义词】老马嘶风,老当益壮,壮心不已【反义词】尸居余气辨似:形音辨误同“老骥伏枥”及“老当益壮”都有年老却仍活跃的意思。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成语典故,叫“老骥伏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很厉害的人物叫曹操。

曹操这个人可了不起啦,他有很大的志向和抱负。

虽然曹操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他心里的梦想一直没有熄灭。

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里面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句。

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匹老马,它已经跑了很多很多路,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强壮有力。

但是,这匹老马并没有因为自己老了就放弃,它还是想着要跑很远很远,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像咱们身边的爷爷奶奶,虽然他们年纪大了,可是他们还是愿意为咱们做很多事情。

比如爷爷会给咱们讲故事,奶奶会给咱们做好吃的。

他们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精力旺盛,但他们心里有着对咱们的爱,有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还有啊,比如说咱们的老师,他们教了很多年书,可能头发都白了,但是依然每天认真备课,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咱们。

同学们,“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管年纪多大,只要心里有梦想,有志向,就不能放弃,要一直努力向前。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呀,咱们来听听“老骥伏枥”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曹操,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个大英雄。

当他年纪慢慢大起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可能干不了什么大事了。

但是曹操可不这么想,他心里想着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就像一匹老马,虽然跑起来没有年轻的马那么快,可它还是愿意去努力,去奔跑。

咱们来想想,比如学校里的门卫爷爷,他每天早早地就来开门,晚上又等咱们都走了才关门。

他年纪大了,但是一直在为咱们服务。

还有社区里的志愿者奶奶,她经常帮忙打扫卫生,照顾小朋友。

虽然累,但是她从不抱怨。

他们就像“老骥伏枥”里的那匹老马,一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学们,咱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老骥伏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今天来讲讲“老骥伏枥”的典故。

话说曹操,那可是个有名的大人物。

尽管岁数大了,可他的雄心壮志一点没减。

咱们想想,一匹上了年纪的马,可能跑得没那么快了,可能也没那么有力气了。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老骥伏枥”是中国古代成语之一,出自《左传·哀公三年》。

成语形容古老的人依然保持着优良品质和旺盛精力,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匹名叫“箕山”的赛马,它曾经横扫万里,无人可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箕山日渐老去,身体也开始有些衰弱,不再具备曾经的威风。

主人因此心生忧虑,担心箕山失去了作战力,受到其他马的欺凌。

于是,传令下去,齐国全境都在寻找一匹能与箕山匹敌的战马。

经过多次筛选,一匹名为“白玉”的千里马终于被发现,它来自遥远的辽东地区,身披雪白的骑宝。

白玉天生具备强大的体力和速度,在比赛中从未败过。

消息一传出,齐国的人民都对这场盛事充满了期待,并纷纷赶往京城观看大赛。

当箕山和白玉来到赛场时,人群顿时欢声雷动,赛马场内寒光四溢,一派热闹景象。

白玉迸发出令人瞩目的力量,一度遥遥领先。

看到这一幕,主人认为箕山已经无法跟白玉比拼,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

在将近终点的时候,箕山突然发力,一下子迎头赶上。

最终,箕山将白玉甩在后面近百米的距离,以一席之地夺得了压倒性胜利。

赢得比赛的箕山却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欢腾跃动,它迈着稳健的步伐,平静地绕场而行,显得非常从容。

主人心中感到奇怪,他走到箕山身边问道:“箕山,你这次比赛的表现太出色了,怎么一点欢腾的样子都没有。

”箕山缓缓低下头,缓缓地回答:“主人,你有没有发现,白玉根本没有全力以赴,它没有像我一样投入全部心思,最后我才能迎头赶上。

”箕山的回答让主人茅塞顿开,他终于明白了箕山的内心世界。

箕山是一匹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马,它对于比赛早已经心有成竹,深知积蓄力量,并在关键时刻发挥得最好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他年轻时的能力和成就,还取决于他在后来岁月中,是否能够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就像箕山一样,即使年纪渐长,但它仍然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巧妙利用自己的优势,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所以无论我们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学习箕山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老骥伏枥的典故_名人故事
【老骥伏枥的典故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老骥伏枥的典故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

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 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精心整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