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汉硕考研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汉硕考研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考研名词解释(一)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24.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又叫母音。(黄)/ 发

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带一定振动,响亮清晰的音素。(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音波,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北)

25.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

26.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附加符号“”表示。

27.发音部位:辅音声母发音时口腔里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

28.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气流强弱的情况及声带是否振动等几个方面。

29.韵腹: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或元音带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中,口腔开口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那个元音叫韵腹,韵腹前的叫韵头(介音),后面的叫韵尾。

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表示复韵母的发音起点,发音轻而短。

韵尾:表示复韵母最后滑动的方向,音质含混不清。

30.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复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元音。

考研:中国现代文学 名词解释(整理版)

第一个十年(1917年------1927年) 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 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钱玄同、沈 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 "。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其刊物众多,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主流是言情小说,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学革命对该派进行了批判,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乐作用有其合理性,偏颇之处在于将游戏消遣作为文学的唯一目的。当然该派也有较高价值的作品,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

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不能简单地把这一流派看做新文学的对立面或新文学 )翻译的小说。他一生译著欧美小说一百一千二百多万字,其中三十多种为世界名著,其余小说也多有精彩之处。其翻译品都是与精通外语者合作,但译笔传神还是靠他,达到了各有特色的境界,既有《迦因小传》这样译笔哀婉的作品,也有《块肉余生记》等译笔的质朴古劲风格。除了对西方写实方法的肯定,林纾的文学观念仍是中国的,他将狄更斯比作司马、班固。《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哀婉与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一脉相通,欧洲小说描写细腻真实的风格在当时风靡,并旦深深影响了民初及以后的言情小说;译作还体现了反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进步思想。《黑奴吁天录》与在美华工受虐有联系,发出“黄种即将亡”的警告,深入人心。在中国文学史上,林译小说第一次介绍了众多外国作家及作品,太太开阔了作家们眼界和艺术视野, 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 月第2卷起更 )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它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展开。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1918年开辟“随感录“专栏,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中大作用。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不屑与 文学的影响,《新青年》4卷3号(1918年3月)刊发了两封信,王敬轩的《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其实,王敬轩并无其人,信系钱玄同所写,他将守旧派敌视新文学的种种看法集中在一起,故意做成一个供新文学提倡者反击的靶子。刘半农的复信确也酣畅淋漓,对守旧派施以猛烈的挞伐。这两封信 。 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文章,他勇敢地擎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考研自用必背50个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50个 -354汉语基础考试用【必背】 第一章语音 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具有社会属性。其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等。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元音更加响亮。 3.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p、m、f”等。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 4.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如花(hua)可以划分出“h、u、a”三个音素。 5.音色: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6.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 7.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字音之声调、句子之语调的不同主要是由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8.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音强的不同所致。 9.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他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10.声调:声调指的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在音高变化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 11.零声母:在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习惯上叫作“零声母”,如“衣、无、语、安、恩”等都属于没有辅音声母的“零声母”音节。 12.复元音: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复元音有前响复元音、中响复元音和后响复元音三类。 13.韵腹: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可缺少的,和韵尾、韵头相比,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所有的元音都能出现在韵腹的位置上。 14.音位:音位是按照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的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15.四呼: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类的。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16.调值:调值是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音。一般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调值。 17.调类: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汉语普通话中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就有四种调类。 18.轻声: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短又轻的声调变体。:“轻”是就音节的音强而言,音波振幅比原调小,听起来声音轻些、弱些;“短”是就音长而言,轻声音节比原调音节听起来时间短一些。轻声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19.儿化: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如“花儿”中的“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细小、轻松或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的作用。 20.语调: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统称为语调。

2011年北师大汉硕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育明教育汉教专业资深专家徐老师以及13年10名育明考到北师大汉教340分以上的学员综合分析:整体看来,2013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的难度并不大,基本上还是延续着往年的难度,所以,2014年的北师大考研的复习还是要以基础为关键点,打好基础。育明教育根据内部信息和7年的辅导经验,为2014年准备考取北师大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最权威的参考书目以及内部信息,希望能给14年准备考研的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状元笔记及历年真题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 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 7月1日前购买8折优惠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一、语言与文化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按照内容可分为: ●物质文化。是表层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属于中层文化。 ●观念文化。是深层文化。 ●大文化(C文化):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思 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小文化(c文化):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 2、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社会性、文化具有系统性、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P121) B、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A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B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C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D交际过程中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E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P124) A蜜月阶段 B挫折阶段(文化休克) C调整阶段 D适应阶段 3、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A尊重不同文化、B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C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D外为

南开现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周作人、郭绍虞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以《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后又相继出版了《文学旬刊》和《诗》。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字要关注社会和人生。在文学创作方面,冰心、庐隐、许地山、叶绍钧等人的“问题小说”代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沈雁冰、郑振铎专注于理论批评的建设。 2、创造社 1921年6月,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先后创办的刊物有《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评》等,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究会。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的承担,美学上推重直觉、灵感和天才,表现出浓重的抒情色彩和浪漫谛克倾向。eg:郭沫若的诗、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五卅”后,思想方向发生改变,使用了“革命文学”、“新兴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等概念,郭沫若《革命与文学》,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后期李初梨、冯乃超、朱镜我、彭康等新成员加入,主要刊发政治理论和文艺批评文章,思想更加激进,理论倡导和文学活动带有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 3、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名称来源于1924年正式成立的新月社,由于诗歌创作在新月派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月派常被称为是新月诗派。新月派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新月派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孙大雨、林徽因、杨世恩等人。1927年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主要刊物发表在《新月》、《诗刊》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邵洵美、卞之琳等人。这一诗派提出以“和谐”和均齐为核心的新诗格律理论主张,强调以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感伤主义。“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格律的谨严”是其共同的诗学追求,认为诗人的写作应该戴着镣铐跳舞。在创作中主张主观情绪客观化,不在感情强烈时作诗。这些理论主张一定程度上克服纠正了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的不足,对新诗体式的规范化实验做出了积极贡献。4、语丝社 1924年10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俞平伯等人。创办《语丝》杂志。语丝社成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为新文学灌注了现实关注意识;二是积极实践了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型范之一—语丝体。5、语丝体 “语丝派”作家共同形成的一种随笔文体,特点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尖锐泼辣,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提供了一种最初的型范。 6、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于1922年冬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主要刊物为《浅草季刊》、《文艺旬刊》。后因林如稷出国,浅草社停止活动。1925年,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冯至在北京创办《沉钟》周刊,沉钟社成立。因沉钟社与浅草社有着前后相继的密切关系,将其统称为“浅草—沉钟社”。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很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 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2.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5.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6.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7.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8.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硕2020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硕2020考研经验分享 关于择校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吧,本人普通一本专业,当年高考的时候分数不够上北外,所以选择了本校,不过上学期间发现其实本校也挺不错的,但是心里一直对于北外有一个执念,所以在大三的期间便选择了北外作为考研的选择院校。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选择了汉硕作为考研的方向,然后考试的科目其实也比较熟悉,就是自己的英语不是特别好,自己也非常担心英语成绩会导致自己考不上,然后就花了很大的功夫在英语的学习上,好了接下来先介绍一下我公共课复习的经验吧。 公共课部分 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听徐涛老师的视频课,听完一节课,我就会找到肖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进行自我测评,每次做题完都需要进行复盘,了解错误的原因,在每个选项中写上易错点,1000题我是重复刷了3遍左右,同时给错题标记错误的频率,这样可以缩小复习范围,后期复习时就可以只看自己1000题中错的多的地方。到了10月11月12月的时候主要就是做一做各个老师出的真题,然后肖4的大题。在这里推荐徐涛老师的公众号,里面到了后期都有跟背的专题,适合早上起来的时候背一背,非常不错。 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和真题。如果三月份甚至更早就开始准备了,那么朱伟恋练有词的视频课可以快进刷一刷,看一下。但是如果暑假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同学,就不要浪费时间去刷视频了,直接背单词,能背几遍是几遍。真题用张剑的黄皮书就够了,资料不用买太多,只要把单词和真题这两项抓住就行了。近十年的真题要做四遍以上,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把近两年的卷子留着,以便在考前进行自测。第一遍主要就是积累单词,单词是贯穿整个英语的始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天都要拿出一点时间复习一下。第二遍侧重长难句,第三遍侧重整体翻译(包括选项),第四遍侧重摸清出题人的命题思路。英语作文,我用的是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本来留了一个月的时间背作文,但是后来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最后一个月更侧重政治的考前冲刺,所以留给作文的时间实在不多。 专业课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第六版)黄廖本 汉语拼音正词法规则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0,分数:60.00) 1.名词解释21-28小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中国青年党】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民国时期主要政党之一。又称国家主义派、醒狮派。1923年成立于巴黎,其首领及其主要创始人为曾琦、李璜。该派创办《醒狮》周报,随后又出版多种书刊,因此又被称为“醒狮派”。该派借用五四时期“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口号,鼓吹反苏反共;强调“全民国家”,否定国家的阶级性;宣扬“全民革命”与“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等。) 解析: 3.【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南大学2014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2年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的政治组织。同盟的宗旨是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同盟成立后,为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营救政治犯、反对国民党的非法拘禁和杀戮,开展了多项活动。1933年6月18日,蒋介石派特务在上海法租界宋庆龄寓所附近把同盟总干事杨杏佛暗杀,同盟的活动因国民党的残酷迫害而无法继续下去,无形中终止。) 解析: 4.【编遣会议】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真题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裁军会议。1928年6月,蒋介石为削弱冯、阎、桂各派实力,提出裁编问题。7月11日,蒋介石与冯、阎、李召开军事善后会议,未能达成协议。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会议确定全国设八个编遣区,蒋介石控制其中的四个。同时规定全国军队等一切权力收归中央;各军原地静候改编。蒋介石这种削弱非嫡系实力的做法引起了冯、阎、桂等各地方实力派的不满。1929年8月,蒋介石被迫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的总数目由原来的50个师增加到65个师,以此来扩充蒋介石自己的实力。第二次编遣会议召开的结果,使蒋介石与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解析: 5.【中原大战】武汉大学2005年中华民国史真题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及李宗仁之间的战争。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9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人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解析: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 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 第二章语音 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有的语音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 6.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语言中的重音、轻音就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2012北外汉硕真题回忆版

2012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真题(回忆 版) 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 名词解释: A 1、音素 2、语义场简答题: 1、反义词的构成条件。 2、请举实例如何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 3、请简要说明汉字的形音关系。 语言分析: (一)注音:1、蹁跹2、掮客3、对峙错别字:优柔寡断 炙手可热 (二) 1、“肃”共几笔? 2、“插”共几笔? 3、“长”的笔顺 4、“旗”的形旁 5、“辩”的声旁 6、“及”的第二笔是什么? (三)划分句子成分 1、母亲用手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眼睛里满是慈爱和怜 惜。 2、夏日似火的骄阳倾泻下来,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 2012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回忆 版) 专业课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基础 1. 填空(16 分,每空1 分) A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 统 B 主语分为 -- 主语,---- 主语---- 主语。(施 受事、中性)事、 2. 名词解释 音素语义场 3. 简答 A 简述反义词的构成条件 B 举例说明汉字形音的特点 4. 词语辨析 A 喂养和饲养 B 丈人和岳父 C吹捧和赞扬 D

5. 修改病句说明理由

(两个)汉字应用能力 6. 填空 A 肃几笔? B 长的笔顺 C 插几笔? D 璀 璨注音 7. 句子注音(两个句子) 8. 加点汉字注音濒临斡旋翩跹 9. 找出错别字以逸代劳(待)谈笑风生.(生)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专业课二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文化(40 分) 1. 填空史书编写类型: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南洪北孔:洪昇孔尚任 2. 名词解释 a 四书五经 b 文艺复兴三杰 C.北宋四大类书 3. 简答题 A 简述哥特式艺术风格 B 简述中国古代戏曲的审美特性 心理学(30 分) 1. 判断(10 道) 2. 名词解释 A 学习策略 B 迁移简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对外汉语引论(40 分) 1. 填空 A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两篇著作及作者 B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C 我国第一本给海外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著作及作者 2. .名词解释 A 歧义容忍度学习策略 B 交际性测试 3. 简答 a 简述听说法及其优缺点 b 为什么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必须掌握一些中国文化知识? 材料分析和写作1500 字(40 分)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 1923年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亦称“人生观论战”。玄学派公开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宣扬“自由意志”;科学派认为人生观离不开科学。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围绕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问题。实际上两派都在宣扬唯心主义的谬论。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也著文参加争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剖析了这场论战的实质,澄清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宣传了科学的人生观理论。 2.《新潮》 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 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 4.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分) 5.整理党务案 是一九二六年五月,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的限制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反动提案。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始能发出。总之,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和打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领导地位。

;文学专业考研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必背大集合

文学类、专业考研的同学都知道,专业课的复习大部分就是靠记忆,记住各种文学现象、流派、创作方法等等,才可以区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才可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创作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记忆在文学专业考研中占取十分重要的位置,当然记忆也不是完全地死记硬背,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万学·海文专业课研究组分析归纳出文学专业中几乎每年必考的名词解释,供大家参考记忆。 文学论调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文学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传入时有些变

现代汉语考研答题方法及现代汉语常考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考研答题方法及示例(一) 大体总结了几个学校的现代汉语试题(北大、北师大、北语、吉大等),一般的题型无非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实例分析。 (一)首先说一下名词解释的答题方法。 1、名词解释一般的分值是在3分——5分不等,名词解释首先要把这个名词的本质答出来,然后视分值的多少再外加上提出者、作用、次范畴等等。例如,名词解释"语音",如果是3分的话,那么只需要答最基本的就可以了,下面把答案给大家参考一下: 语音(3分):语音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能够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三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 语音(4分):语音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能够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三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语音(5分):语音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能够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三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语音的最小组成单位是音素,通过音素组成音位、音节、节拍群、语流更大的语音单位以进行交际,以语音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成为语音学。 2、真题示例: (1)官话(北京大学2005年现代汉语专业课试题,5分):(首先答本质,介绍一般情况)官话的本质是官场用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是由官场共同语变为民族共同语的,(其次答发展状况)产生于14世纪,到了明末清初,发展成为全国各地官场的共同语,其后进一步成为通行于公众间的语言,它始终是以汉民族通行最广的北方话为基础的,(最后答作用)官话是共同语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在共同语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5分,这就O了,呵呵); (2)音素和音位(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语言学专业课试题,要求适当举例,6分):(分析:这属于一道对比型的名词解释,这种题的答题步骤比单一型的名词解释好答,一般的步骤就是,把各个名词都简单解释一下,然后谈关系,最后谈区别) 3、注意问题:名词解释一般是位于第一道大题,所以大家答题速度一定要快,而且要精练,如果不要求举例说明就别画蛇添足,毕竟名词解释题不是简答或者论述,否则会占用后面的答题时间。 (二)简答题。 1、简答题分值一般在6分——10分不等,简答题中一般会涉及到一些名词术语,那么一定要先把名词术语的本质说出,然后再按照要求继续答题。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两种方法产生的。 ()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 “我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中“什么”是疑问代词的()用法。 F的发音方法是(),G的发音部位是()。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两种不同形式。 现代汉语的虚词和()是表达语法的主要手段。 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性和()。 按照四呼分类,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 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充当谓语,所以合称为()。 出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 汉字形旁的主要作用是()。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 语境一般可以分为()和情景语境。 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句型叫做()。 谓语中心之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叫()。 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音叫()。 单纯词主要可以分为联绵词,(),音译外来词。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 “小心别让那些墙上芦苇给卖了。”使用的修辞格是()。 汉语的元音和辅音属于音质音位,声调属于()音位。 “无论A,都B”是()复句。 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和全民常用性。 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 “然后”在复句中一般表示()关系。 “慢性”,“大号”,“丰富”,“微型”,“西式”五个词中不是区别词的是()。“擦花了眼睛”中的“花”是()补语。 判断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X”)共20分) 说话声音粗细属于语音四要素中的音色。 “着火了”和“你要等着我”中的“着”是兼类词。 “M,N,L,R”属于浊音。 联合短语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的。 “他低着头想心事”是兼语句。 “党员代表”和“代表资格”中的“代表”属于同音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纯词。 义素是构成词语的最小意义单位。 “信件”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型。 “他住在屋里”中的“在”是动词。 “读一篇课文”和“读一遍课文”的内部结构关系是一致的。 “山梁上隐去了落霞的余晖。”是一个存现句。 “你就是我们的‘智多晨’”运用了借代修辞格。 ZH是舌尖后,送气,清,赛擦音。 “这孩子让我给惯坏了。”属于“被”字句。 “小王背上书包出去了。”是连谓句。 “绿帽子”是惯用语。

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课程

2015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

2015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 一、中国近现代史题型分析及复习重点 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7-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大部分上都出现在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论述题)中,只有2007、2012年出现过两道史料分析题,这两道题的涉及到了清末的科举变革和早期维新思想等内容。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即1840年—1949年),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问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要好好掌握。 二、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解析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的北京、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5)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以及与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 (1)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2)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3)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和史料分析题中。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 (5)早期维新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现代汉语复习(名词解释部分)

现代汉语复习(名词解释部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3.※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4.※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6.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7.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8.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9.音色(音质):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10.音素: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11.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12.元音(母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13.音节:从听觉角度: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从发音过程角度:发音时口腔肌肉紧张松弛一次 14.声母: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5.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6.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7.※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18.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19.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20.国际音标顺口溜:俺乖爱团圆[a] 华夏是一家[A] 港澳消狂强 勿显你裂绝 21.单元音韵母(单韵母):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 22.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23.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指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24.调值: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25.※相对音高: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26.五度标记法: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27.※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28.音节: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29.韵腹:音节中的主要元音[ā、ò、ē、ê、ī、ū、ǖ、er、-ī([ ]、[ ])] 30.韵头(介音):韵腹前面的元音(ī、ū、ǖ) 31.韵尾:韵腹后面的音素(ī、ū、n、ng) 32.※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的变化 33.※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34.※儿化: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35.辅音音位: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36.元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37.声调音位(调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