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十强榜单

动力电池十强榜单
动力电池十强榜单

动力电池十强榜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惠州比亚迪——行业龙头

成立时间:2006年总部:广东惠州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主要产品是方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主要供给比亚迪旗下的秦、E6、K9等新能源汽车。

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攀升,比亚迪电池产能已经出现供应紧张。比亚迪在惠州动力电池现有产能为1.6GWh/年,为保证新能源汽车订单的及时交付,比亚迪准备进行扩大电池产能的计划。

目前比亚迪正在深圳坑梓基地规划6GWh/年产量的电池工厂,该工厂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9月份后逐步投产,年内至少新增产能1.5GWh。

CATL——顶尖技术

成立时间:2011年总部:福建宁德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成立于2011年,原为新能源科技集团(ATL)的动力电池分部,时代新能源(CATL)CEO曾毓群同时兼任新能源科技集团(ATL)总裁。2012年,以宁德为总部的时代新能源合资合作项目之一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青海省西宁市注册成功,公司注资1亿元,主要从事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CATL现在宁德动力锂电池年产能为3.8亿Wh。同时青海时代新能源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青海项目一期工程规划产能为年产15亿Wh,其中4.6亿Wh已经于近期投产,而整个一期工程将于2016年底完工。青海时代项目整体完工后,可年产50亿Wh电池以及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预计整个建设周期为10年。

CATL动力电池的主要合作客户是宇通、宝马、一汽等。

力神——实力雄厚

成立时间:1997年总部:天津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大股东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直属的全资二级子公司。天津力神的动力锂电池公司前身是力神迈尔斯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力神迈尔斯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股东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CODA电动车公司,属于中外合资

企业。后来美国CODA于2013年破产倒闭,现在力神迈尔斯已经由天津力神全资控股。

公司现有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5亿AH,目前正在天津、武汉和青岛三处扩建产能。天津基地计划从1.5亿AH扩建至3亿AH,预计2014年内能投产。同时在武汉和青岛都有新工厂正在建设,武汉和青岛预计要到2015年中投产。

公司动力电池的主要合作客户是天津公交集团、宇通、东风扬子江、一汽客车、康迪、江淮汽车等。

国轩——区域龙头

成立时间:2005年总部:安徽合肥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国轩”)成立于2005年,是由珠海国轩贸易有限公司和合肥国轩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其主要产品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国轩曾于2012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革,但随着2013年IPO关闸以及证监会目前暂停接受IPO申报材料,其IPO计划最终搁浅。目前有消息称,国轩正在筹划借壳上市。

国轩现有约为3.5亿AH方形动力电池产能,其中2亿AH新增产能于今年5月在合肥投产。昆山正在新建圆柱动力电池产能,单体5AH,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福建正在筹划建设动力电池PACK厂。

公司动力电池的主要合作客户是安凯、江淮、金龙、申沃、新大洋等。

沃特玛——老牌劲旅

成立时间:2002年总部:广东深圳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现有员工1300余人,研发人员300余人,现日产32650型5Ah电芯22万支,新厂区规划产能为日产32650型5Ah电芯50万支,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

公司动力电池的主要合作客户是五洲龙、金龙、扬州亚星、郑州海马、中联重科等。

万向——布局深远

成立时间:2011年总部:浙江杭州

浙江万向亿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是由万向集团与美国Ener1 Inc.于2011年7月份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1.2亿美元,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及由动

力电池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设计、服务及技术升级。万向亿能动力专利技术来自于美国Ener1公司,使用的是Ener1的自动电池组组装技术。

2011年11月,公司开始建设年产3亿A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产能1.2亿AH已经投产,二期1.8亿AH正在建设当中。

公司动力电池的主要合作客户是康迪、众泰、万向电动车、国家电网等。

威能——山东诸侯

成立时间:2006年总部:山东寿光

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山东威能环保电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山东威能环保集团有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青岛威能电动车辆电控有限公司、青岛隔膜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五和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五个分公司。

公司主要生产采用的电池单体是16AH、36AH、50AH和100AH等,16AH、36AH主要用在低速车、混动客车和乘用车,而50AH和100AH主要用在纯电动大巴。公司现有产能约为1.5亿AH。公司动力电池的主要合作客户是申沃、欧辉、中通、南京金龙等。

中航——背景深厚

成立时间:2009年总部:河南洛阳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共同投资组建,成飞集成控股的专业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研发及生产的新能源公司。

公司的主要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容量覆盖了10AH到500AH,已与国内多家汽车整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其产品已广泛运用于电动车、机车、储能等民用领域及军用电源等军工领域。公司动力电池的主要合作客户是宇通、东风、奇瑞、康迪、长安福特等。

微宏——特立独行

成立时间:2006年总部:浙江湖州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有着深厚研发能力的高科技化工与能源产品供应商。公司从事新能源及储电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致力于为不同应用领域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公司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整合,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已经形成锂电池从材料——电芯——电池组的垂直产业链,包括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微宏动力解决方案(休斯顿)有限公司,湖州欧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州欧美化学有限公司及湖州的材

料研发中心和应用产品开发基地。公司使用的电解液、隔膜、钛酸锂负极材料都是由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自主生产。公司的主要客户是重庆恒通客车。

国能——后起之秀

成立时间:2012年总部:北京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国能集团控股的下属公司。北京国能锂电池产品以储能和动力电池为主。

公司主要生产的单体电芯主要型号为60AH和100AH,正极材料采用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其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用于储能和电动大巴,而三元电池则主要采用于电动汽车和低速车等。公司正在积极扩产当中,计划2014年年底产能扩张到2亿AH/年以上。公司动力电池主要客户是五洲龙、常隆客车、郑州日产、苏州金龙等。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设计-0901..

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 安全性设计 拟稿:张建华 2014、7、31

目录 1、序言 2、锂离子电芯安全特性 3、几种锂离子电芯安全特性分析 4、由锂离子电芯组成的电池PACK的安全性特性分析 5、锂离子电池PACK安全性设计 6、结论

一、序言 1、特斯拉电动汽车六次碰触起火事件 7月4日,在一起离奇的盗窃事件中,特斯拉意外成为了主角。一名身份未明的男子7月4日早间盗窃ModelS汽车后,引发警方的高速追逐。该男子随后在西好莱坞撞上多辆汽车,并在撞击路灯后解体成两半,引发电池着火。7月7日,特斯拉表示,该公司将调查在高速追逐中因碰撞而解体成两半,并着火的ModelS汽车残骸。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特斯拉已经发生了六起起火事件。其中两起是行驶中车辆自燃,两起是碰撞起火,原因是车主驶过路面上的残骸致使电池箱被刺穿后起火,有一起在充电时发生,还有一起原因不明。 1)11月6日,据海外网站报道,一辆特斯拉Model S电动车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附近再度遭遇起火事故,车头几乎全部烧毁。 2)10月1日,一辆Model S撞上了路中的金属残片引发事故着火燃烧,车辆前部的一块电池包起火。 3)10月18日中旬,在墨西哥,一辆高速行驶特斯拉Model S撞到了一堵混凝土墙,紧接着又撞上了一棵大树,随后起火燃烧。 结论:汽车底盘在受到猛烈冲击变形后会产生着火事故; 底盘受到猛烈冲击类似于挤压和针刺的综合测试。

2、比亚迪e6着火事件 2012年5月26日凌晨3时08分,深圳滨海大道西行侨城东路段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让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时,一男子载三女驾驶一辆红色日产GT-R跑车,高速撞上两辆同方向行驶的出租车。其中一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起火燃烧,一名男性出租车司机连同两名女性乘客被困火中当场死亡。 涉及各领域的13名知名专家,包括电动汽车整车及动力系统、部件安全、结构安全、汽车碰撞、电子电气安全、动力电池、汽车交通事故鉴定、火灾调查、材料燃烧特性等专业领域。专家分别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广东省消防总队、北方车辆研究所、S MG等,进行为期70天的调查。 专家组得到的结论是:电池没爆炸,着火起因是e6受到两次严重碰撞,车身后部及电池托盘严重变形、动力电池组和高压配电箱受到严重挤压,导致部分动力电池破损短路、高压配电箱内的高压线路与车体之间形成短路,产生电弧,引燃内饰材料及部分动力电池等可燃物质。e6的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布局、绝缘防护及高压系统等方面设计合理,“整车安全未见设计缺陷”。 结论: 汽车底盘在受到猛烈冲击变形后会产生着火事故; 底盘受到猛烈冲击类似于挤压和针刺的综合测试。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剖析 国家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然而以热失控为特征的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困扰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安全性事故的常见形式及成因是什么?又该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小编带你一览要点。 1 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主要表现为因热失控带来的起火燃烧。如表1和图1 所示。 表1 近年发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 图1 近年来部分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问题表现为3个层次(图2)。 1)电池系统安全性的“演变”。即电池系统长期老化——“演化”(事故1、2、3、5、7)和突发事件造成电池系统损坏——“突变”(事故4、6)。 2)“触发”——锂离子动力电池从正常工作到发生热失控与起火燃烧的转折点。 3)“扩展”——热失控带来的向周围传播的次生危害。

图2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问题的层次 2 动力电池安全性演变 2.1 “演化”与“突变” 电池系统长期老化带来的可靠性降低,演化耗时长,可以通过检测电池系统的老化程度来评估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变化;相比而言安全性突变难以预测,但是可以通过既有事故的形式来改进电池系统的设计。 2.2 安全性演化机理 电池系统任何部件的老化都可能带来安全事故的触发,如事故1、7。除此之外,电池本身的安全性演化主要表现为内短路的发展。电池内部的金属枝晶生长是造成内短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老化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热失控造成的危害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老化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 图3 锂离子电池内部金属枝晶的生长与隔膜的刺穿

3 电池安全事故触发 3.1 热失控机理 经过演变过程,电池事故将会进入“触发”阶段。一般在这之后,电池内部的能量将会在瞬间集中释放造成热失控,引发冒烟、起火与爆炸等现象。当然电池安全事故中,也可能不发生热失控,热失控后的电池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冒烟、起火与爆炸,也可能都不发生,这取决于电池材料发生热失控的机理。 图4、图5与表2展示了某款具有三元正极/PE基质的陶瓷隔膜/石墨负极的25 A·h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热失控过程分为了7个阶段。 图4 某款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实验数据(实验仪器为大型加速绝热量热仪,EV-ARC) 图5 某款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机理 表2 某款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分阶段特征与机理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分析Word版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 摘要: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影响因素 Power type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roblem analysi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sis of two aspects of influe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erformance factors,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roblems. Key words: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erformance; Thermal stability; Influence factors. 0 引言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的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锂离子电池是最晚研究而商品化进程最快的一种高性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目前以成为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发的3C市场领域、电动车(EV)和混合型电动车(HEV)市场领域、军事用途及空间技术领域。虽然,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安全性相对于金属锂二次电池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隐患,比如:由于电池的比能量高,且电解液大多为有机易燃物等,当电池热量产生速度大于散热速度时,就有可能出现安全性问题。根据Ph.Biensan等的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产生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和生产来说,电池的安全性不仅是指在各种测试条件下不出现冒烟、着火、爆炸等现象,最为重要的确保人员在电池滥用的条件下不受伤害。 1 锂离子电池的几代变革 第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锂金属,工作电压高达3.7。由于直接以极其活跃的金属锂作为负极,安全隐患太大已经被淘汰。

锂电池的安全性设计(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锂电池的安全性设计(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锂电池的安全性设计(标准版) 为了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电池过放电或者过充电,在单体锂离子电池内设有三重保护机构。一是采用开关元件,当电池内的温度上升时,它的阻值随之上升,当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停止供电;二是选择适当的隔板材料,当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时,隔板上的微米级微孔会自动溶解掉,从而使锂离子不能通过,电池内部反应停止;三是设置安全阀(就是电池顶部的放气孔),电池内部压力上升到一定数值时,安全阀自动打开,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有时,电池本身虽然有安全控制措施,但是因为某些原因造成控制失灵,缺少安全阀或者气体来不及通过安全阀释放,电池内压便会急剧上升而引起爆炸。 一般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储存的总能量和其安全性是成反比的,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体积也在增加,其散热性能变差,出事故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对于手机用锂离子电池,基本要求是发生

安全事故的概率要小于百万分之一,这也是社会公众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而对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特别是汽车等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采用强制散热尤为重要。 选择更安全的电极材料,选择锰酸锂材料,在分子结构方面保证了在满电状态,正极的锂离子已经完全嵌入到负极炭孔中,从根本上避免了枝晶的产生。同时锰酸锂稳固的结构,使其氧化性能远远低于钴酸锂,分解温度超过钴酸锂100℃,即使由于外力发生内部短路(针刺),外部短路,过充电时,也完全能够避免了由于析出金属锂引发燃烧、爆炸的危险。 另外,采用锰酸锂材料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提高现有安全控制技术的性能,首先要提高锂离子电池芯的安全性能,这对大容量电池尤为重要。选择热关闭性能好的隔膜,隔膜的作用是在隔离电池正负极的同时,允许锂离子的通过。当温度升高时,在隔膜熔化前进行关闭,从而使内阻上升至2000欧姆,让内部反应停止下来。 当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置的标准时,防爆阀将打开,开始进

动力电池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首先看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我们的判断第一个是基本掌握了车用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我们国家动力电池的开发,和整车基本同步,十五期间开展了镍氢电池,、锰酸锂氧化物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的研发,"十一五"期间加大了磷酸铁锂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十二五"期间推进三元材料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目前是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国家开发了镍氢电池,锂离子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一个先进水平,目前我们锂电池可以做到系统的比能量800-1000瓦时,比功率可以做到500-100瓦时,循环寿命也能做到突破一千次,使用寿命大概是可以达到五年,成本大概是说可以低于每瓦时三块钱。 第二个从产品层面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趋于成熟了,过往来看,我们国家供应电池支撑了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大规模示范这一块用的电池基本上都是国产。根据目前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我们国家车用电池,绝大多数是磷酸铁锂电池,也就是说近两年来,三元材料的动力电池开始在电动汽车上进行示范应用。大家比较清楚的比亚迪的汽车用的是盐酸铁力电池,像上汽,北汽这些电池系统都是磷酸铁锂。一汽奔腾目前是示范车,他用的电池是168,采用了三元材料。 第三个来说是我们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昨天我们听到了2014年我们国家电动汽车的销量大概是8.4万辆左右,如果按照每辆车在20-30,大概应该说我们电池达到了20亿千瓦时以上,销售收入应该超过了50亿元,2015年会超过100亿瓦时。我们国家现在推进动力电池产能建设,估计2015年会超过一百亿千瓦时。第二个我们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和电池装备、检测仪器等都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像北大先行、天津巴莫、北京当省,这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像贝特瑞,杉杉等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们全世界的情况来看,第一个是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方向。目前大家都很清楚,目前日本,美国、欧洲、韩国商业化的电池主要是采用燃料电池。目前混动这一块也是在推动力锂电池的应用。韩国、日本、中国在全球锂电池占主导地位,排序是韩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第三。 最近三星、LG和SK先后宣布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我们国家主流的车厂也准备在他的自主品牌汽车中采用韩国生产的电池。 第二个特点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2012年日本实施蓄电战略,提出2020年蓄电池市场要占到世界份额的50%,就是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根据2013年NEDO发布的技术路线图,他的技术路线在2020之前大概还是以先进的锂离子电池为主,达到实用化,系统的比能量达到250瓦每公斤成本达到1.5元以下,2030年叫做革新电池,能量达到500瓦每公斤,成本达到八毛钱以下。 美国在2013年提出来EV蓝图,提出目标是2022年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力成本与传统汽车相当,根据2013年发布的技术路线图是2022年下一代电池实现实用化,系统的比能量达到250瓦每公斤,成本降到八毛以下,2013年以后锂离子电池实现实用化。 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来讲主要是在我们国家大概一般的叫做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主要围绕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和目前现有的体系不一样,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极都要发生发生变化,电池比能量可以达到三百瓦每公斤,成本可以达到一块钱以下。这个表里面列了两件事,一个是最近日立公司宣布采用镍系的正极和负极单电池的比能量作330每公斤,寿命有50次,另外是福利蒙基,作为正极,归制作为负极,寿命可以达到100。但是目前这一电池体系的成本和安全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国内十大锂电企业对比分析

国内十大锂电企业对比分析 中国储能网讯:对国内最主要的几家动力锂电池公司做 了一个对比分析,侧重于上市的几家公司。 1.1.1 主要的几家锂电公司 NO. 1 比亚迪——整车锂电 成立时间:2006 年 比亚迪旗下的动力电池业务主要分布在惠州和深圳两个基地,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目前的有效产能为 4.5Gwh ,其中惠州1Gwh 、深圳坑梓3.5Gwh ,预计到2015 年底,整体产能将达到6Gwh ,2016 年将扩张到10Gwh 。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仅供比亚迪自用。2015 年上半年,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收入约30 亿元。 上榜理由:比亚迪绝对算是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依托于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带动,其动力电池业务在规模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从技术体系上,一直坚持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比亚迪近期在下一代车型中也选择了三元材料电池,有理由相信无论是什么技术路线,比亚迪依托其多年的电池生产经验一定能将电池做好。在产业

链上,比亚迪坚持全产业链的战略,从材料到电池、电机、电控再到整车,比亚迪都选择自己来做,产业链的闭环发展模式也只有比亚迪这样体量的公司能玩转。 NO.2 CATL ——日韩对手成立时间:2011 年总部:福建宁德 CATL 依托ATL ,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同时在青海设有生产基地,合计产能达到1.4Gwh ,主要客户包括北汽、华晨宝马、吉利、一汽、南车时代、厦门金龙、郑州宇通和中通客车等。2014年,CATL 动力电池销售收入约8.6亿元,2015 年上半年,动力电池销售收入约9.5 亿元。 榜理由:作为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标的国内的唯一一家竞争对手,CATL 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当属领先,虽然动力电池规模上目前还不能排名行业老大,但是其电池技术和品质首先得到了国际豪华品牌宝马的认可,也算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给国际车厂配套的动力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docx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 电动车应用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安全。电池的安全性归根到底体现的是温度问题。任何安全性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温度升高直至失控,直至出现安全事故。电池的安全性检测通常包括过充电、过放电、穿刺、挤压、跌落、加热、短路等,在这些情况下,会引起电池温度上升或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达到某一底限温度值,大量的热产生由于不能及时被消散引发一系列放热副反应,从而出现热失控。热失控一旦被引发就完全不能停止,直到所有反应物被完全地消耗,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电池的破裂,随之伴有火焰和浓烟,有时甚至是电池的爆炸。在锂电池当中,公认的以LiFePO4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具有最好的安全性能。主要是由于LiFePO4在高温条件下的氧保持能力好,即使在超过500℃的高温也不会失氧,比钴酸锂、锰酸锂及三元材料等药高得多。但在滥用条件下,即使LiFePO4为正极的锂电池,也会出现安全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不同的安全性检测条件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安全性问题最终的反映是热量累积或能量短时释放引起的温度迅速升高出现失控。在电池滥用过程中,产生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负极SEI膜的分解;(2)负极与电解质的反应;(3)电解液的热分解;(4)电解液在正极的氧化反应;(5)正极的热分解;(6)负极的热分解;(7)隔膜的溶解以及引起的内部短路。电池抵抗各种滥用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产热和散热的相对速度。当电池的散热速度低于产热速度时,它可能会遭受热失控。 1. 测试对象与设备 2. 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过充电 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时发生式(1)所示的反应,Li 不完全脱出,生成物为 LiFePO4和 FePO4。LiFePO4—— LiFePO4+ FePO4+ Li +xe 电池过充时,Li+大量脱出,生成的 FePO4增多,引起较大的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势,使电池的电压快速升高;过多的锂脱出,极片上的粘结剂被破坏,使正极膏片从集流体上脱离,出现大面积掉膏,脱出的 Li 聚集在负极片上,形成点状白点;电池正极附近的高氧化氛围引起电解液氧化分解使过充电池剩余的电解液较少,电解液分解产生更多的热量和气体,使电池鼓胀加剧,爆炸的可能性加大;LiFePO4在过充时发生了不可逆分解,有氧气和含 Fe 的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技术【全面解析】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技术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数控系统、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作为最为核心的 关键零部件,它的相关技术必须与电动汽车的发展相适应。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 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能走多远。综合各类电池的技术优势及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 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 用。该类电池技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当前国内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约有上百家,但由于自动化程度低,不少企业呈 现出生产效率低、产品良品率低和运营信息互联互通效率低的“三低”特点。这使 得动力电池在技术以及一致性问题上一直很难有实质性突破,严重影响了动力电池 的整体性能,也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应运而生。什么是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它是指, 动力电池生产智能工厂综合运用ERP系统、MES系统等软件,并实现全周期生产的 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未来,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未来必然 走向大规模和智能化,呈现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三高”特点。而以无人 化、可视化和信息化为代表的“三化”是实现“三高”的利器,亦是智能制造的范 畴。 2动力电池工艺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作为动力电池制造环节必需的工具,动力电池生产工艺装备对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技术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动力电池装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结合动力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我们将从动力电池电芯生产的前、中、后各段工序以及电池组模组及系统装配工序对动力电池装备产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动力电池电芯生产前段工序的技术水平 作为动力电池整条产线最为关键的环节,生产前段工序对动力电池产品品质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电芯生产前段工序是指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从原材料输送到模切的极片加工成型的过程。自动加料系统、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和模切机等是动力电池制造过程的核心工艺装备。 由于前段工艺装备对动力电池性能影响较大,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高,且设备技术复杂程度高,前几年国产装备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在效率、精度、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涂布机。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日趋成熟,国内装备行业快速发展,自动加料系统、大容积自动搅拌机、高速涂布机、高速模切机等高端设备逐步实现国产化,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较好效果。 表1. 国内电池电芯前段工序设备情况 2.动力电池电芯生产中段工序的技术水平 传统工艺主要以手工作业和单机自动化为主,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生产对生产效率和过程控制的要求,动力电池生产中段装配工序已逐步实现整线自动化控制。通过对自动化工作站、上下料机构、自动传输机构、多轴机器人等部件的连接整合,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技术实现对过程数据数据的自动采集、监控和反馈,并结合设备MES系统的应用,实现动力电池中段工序智能化生产。

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原因和原理[1]

安全隐患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与池材料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电池制备技术和使用有关。手机电池频频发生爆炸事件,一方面是由于保护电路失效,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材料方面并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钴酸锂正极活性材料在小电芯方面是很成熟的体系,但是充满电后,仍旧有大量的锂离子留在正极,当过充时,残留在正极的锂离子将会涌向负极,在负极上形成枝晶是采用钴酸锂材料的电池过充时必然的结果,甚至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也有可能会有多余的锂离子游离到负极形成枝晶,钴酸锂材料的理论比能量是超过每克270 毫安时的,但为保证其循环性能,实际使用容量只有理论容量的一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如管理系统损坏)而导致电池充电电压过高,正极中剩余的一部分锂就会脱出,经电解液到负极表面以金属锂的形式沉积形成枝晶。枝晶刺穿隔膜,形成内部短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酯,闪点很低,沸点也较低,在一定条件下会燃烧甚至爆炸。如电池出现过热,会导致电解液中的碳酸酯被氧化和还原,产生大量气体和更多的热,如缺少安全阀或者气体来不及通过安全阀释放,电池内压便会急剧上升而引起爆炸。 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性问题,同样使用钴酸锂和有机电解液,而且电解液为胶状,不易泄漏,将会发生更猛烈的燃烧,燃烧是聚合物电池安全性最大的问题。在使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电池发生外部短路或内部短路将产生几百安培的过大电流。外部短路时电池瞬间大电流放电,在内阻上消耗大量能量,产生巨大热量。内部短路形成大电流,温度上升导致隔膜熔化,短路面积扩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锂离子电池为达到单只电芯 3~4.2V 的高工作电压,必须采取分解电压大于2V 的有机电解液,而采用有机电解液在大电流、高温的条件下会被电解,电解产生气体,导致内部压力升高,严重会冲破壳体。过充可能会析出金属锂,在壳体破裂的情况下,与空气直接接触,导致燃烧,同时引燃电解液,发生强烈火焰,气体急速膨胀,发生爆炸。另外,对于手机锂离子电池,由于使用不当,如挤压、冲击和进水等导致电池膨胀、变形和开裂等,这些都会导致电池短路,在放电或充电过程放热引起爆炸。 安全性设计

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高中阅读)

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 材料一: 随着国家政策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 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 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上海有色网2018年 6月21日)材料二: 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

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科技 日报》2018年6月22日)材料三: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 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丰田、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 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此前,法国雷诺汽车业务负责人诺曼德表示,全固态电池是新能 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 相比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将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

动力锂电池企业资料

一、国内主要锂离子动力电池厂家统计: 深圳比亚迪,天空能源(洛阳),苏州星恒,深圳雷天,河南环宇,青岛澳柯玛,武 汉力兴,天津力神,北京盟固利,TCL 金能,北京中润恒动,浙江兴海,山西光宇,天津航力源,苏州迪耐特,双一力(天津)新能源,深圳兴科特,江西美亚能源,天津蓝天双环,湖南海星高科,深圳德朗能电池 二、国内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统计: 1、正极: 北京当升、中信国安、湖南衫衫、湖南瑞祥、北大先行,无锡博节能、沈阳北泰集团、西安荣华、美特、钨业、博杰、深圳振华、河南思维、重庆普瑞格斯、天骄、恒力电源、新乡创佳、济宁**、浙江黄岩江口、冀州远新、盐光科技、青岛乾运高科、广州洪森、深圳源源、余姚金和、烟台卓能、西安铁虎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乡华鑫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新乡八化),正极:磷酸铁锂,三元;负极:石墨 西安铁虎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TIHOO) 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2、负极: 杉杉、BTR、长沙海容、汕头诚翔、湖南辉宇、青岛大华、远东、弘光、红顶、金卡本、瑞富特、华容、斯诺、湖南星光、余姚宏远、北京创亚、佛山三高、 3、电解液: 张家港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宙邦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公司、汕头金光高科有限公司、北京创亚恒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化学试剂厂、天津金牛电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福禄(苏州)新型材料有限公司(Ferro 美资企业)、河北香河昆仑、上海图尔实业、珠海赛维 4、PVDF:厦门物投、深圳市华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CMC:美国斯比凯可、赫克力士 6、SUP:上海汇普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 7、S-O:青岛星远、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8、NMP:伟源 9、SBR:广州石油化工 10、铝箔:福来顺、深圳市振鑫箔电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四方达公司、中南铝业、上海美铝 11、铜箔:联合、梅雁、佛冈、深圳市国兴铜箔有限公司、佛冈建滔实业有限公司 12、铝带:惠华 13、镍带:无锡广翔合金材料、宜兴市大宏电子有限公司、湖南德先新材料有限公司、 14、复合带:宜兴市惠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15、隔膜:恩太克、环岛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深圳市纳光科技有限公司 16、铝壳:同力高科、日亚星、深圳市亿进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熟市高科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温州市高科锁具有限公司、深圳市新洋电器有限公司、温州市鹿城巨星锂电池壳体厂、余姚市岳华塑胶制品厂、深圳市龙天科技有限公司、 17、盖板:深圳市亿进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力高科、温州市宏艺锂电池配件有限公司

锂电池企业宣传口号

锂电池企业宣传口号锂电池企业宣传口号 要想动力行,一定用礼能。 礼能有能,加油无限。 礼能,你的能量伙伴。 用礼能,你能电力十足。 礼能超强续航,你能吗? 礼能,生命的源动力。 要电量,礼能。 礼能蓄力,给您动力。 礼能——你想要的能量王。 礼能,让你的人生不断电。 礼行天下,能动九州。 拥抱礼能,享受生活。 礼能——你可靠的伙伴。 礼能,以礼聚能。 礼能,创造无限可能。 选择礼能,相信“锂”能。 礼能电池,驰久动力。 有礼能,你能行。 礼能电池,为您前行助力。 生活你能,能量礼能。 锂电池企业宣传口号 电池万千,礼能。

礼让先锋,能者出众。 礼能,让世界放心。 源动力,惠生活,就礼能。彬彬有礼节,能者多用途。有礼能,无限能。 久电力,礼能造。 量小非君子,礼遇需高能。动力锂电池,优选礼能。礼遇众生,续航我能。 锂享境界,最爱礼能。 礼能锂量,为您蓄电。 动力持久,遇礼能行。 强者有礼,超能附体。 礼能先锋,能源不绝。 礼能锂电池,天下自由行。礼能,给你无限可能。 锂行天下,以礼聚能。 礼能,“锂”不开的能量。用礼能,你能行。 万里能行,就选礼能。 礼能储电强,公认电池王。礼能锂电池,动力永不止。世界这么大,礼能去看看。礼能助你,一路前行。

礼能,创造一切不可能。 礼能,造就你美好生活。 锂电池企业宣传口号 礼能,“锂”能无限动能。 礼能动力,为您蓄力。 用锂能,选礼能。 充电用礼能,又快又放心。 积极参与废电池回收 回收废弃电池,创造美好家园 你需要优美的环境,我需要你的电池 治理“白色污染”建设绿色家园 给电池一个安全的归宿,给自己一个清洁的世界仍掉,成为“白色污染”回收,变成“白色资源”

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解读

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解读 来源:仪商网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图1是TUV的关于动力电池安全方面测试项目,大致分为安全测试(Safety Testing)和滥用测试(Abuse Testing)。其中挤压(crush)测试和针刺(nail penetration)测试属于滥用测试。这两项测试对电池的破坏性很大。挤压是直接对电池施加外部机械力,迫使电池发生形变,从而造成电池内部各部分的机械变形,产生外部\内部结构组织破坏(例如隔膜断裂、刺穿),产生内部短路,促发可能的热失控。针刺是外部金属异物直接刺入电池内部,刺穿电池内部组分,同样造成内部短路,促发可能的热失控。这里通过一些例子来看一下这两个测试。 图1 电池安全和滥用测试项目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图1是TUV的关于动力电池安全方面测试项目,大致分为安全测试(Safety Testing)和滥用测试(Abuse Testing)。其中挤压(crush)测试和针刺(nail penetration)测试属于滥用测试。这两项测试对电池的破坏性很大。挤压是直接对电池施加外部机械力,迫使电池发生形变,从而造成电池内部各部分的机械变形,产生外部内部结构组织破坏(例如隔膜断裂、刺穿),产生内部短路,促发可能的热失控。针刺是外部金属异物直接刺入电池内部,刺穿电池内部组分,同样造成内部短路,促发可能的热失控。这里通过一些例子来看一下这两个测试。

图2 LFP 50Ah电池的针刺测试 先看一下LFP/C电池的测试。LFP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在滥用测试中有助于抑制或延缓热时空的发生。这里是ELIIY Power的50Ah(106Wh/kg)电池的一个案例,由TUV做的针刺测试。针刺刺入的位置在电池表面的中心。从钢针刺入的整个过程来看,该电池没有观察到任何异常现象,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图2a-2c)。 图3 钢针粗细对针刺结果的影响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动力锂电池行业及其战略群组

动力锂电池,是以锂离子电池为材料的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磷酸铁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因而是目前最理想的动力汽车用锂电正极材料。我国车企推出的纯电动车车型中,动力电池均为锂电池,奇瑞、比亚迪使用的均是磷酸铁锂。磷酸铁锂是引发锂电革命行业的一种新兴材料,是锂电池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下面将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动力锂电池行业: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磷酸铁锂行业有一定的门槛,不是谁来做就会做成功的,尤其是材料领域,技术壁垒很高,可以避免太多的竞争。作为新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选择做材料可能要比做电池更为明智,因为现有的一些锂电池厂商很多,尤其是大厂的地位很难撼动,他们切入到磷酸铁锂电池更具优势。 由于制造动力电池涉及到电芯的组合,必须保证电芯的一致性,这样对电池的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所以设备资金投入很大,一般来说,建设一条磷酸铁锂电芯生产线至少需要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创业企业在进入这一领域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电池生产企业将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其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是其它材料所无法相比的,这些也正是动力电池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做出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更易串联使用。以满足电动车频繁充放电的需要。具有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寿命长等优点。 目前磷酸铁锂材料全球可查的产能是1500吨,如果按照未来5年内年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每年就需要6万吨磷酸铁锂,潜在的供需缺口非常大,锂电池原材料之一是电解液,电解液约占锂电池成本12%,毛利率约40%,是锂电

动力电池10大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

动力电池10大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 以下是某会议的精髓,提出探讨动力电池十大安全问题:1.电芯安全2.成组安全3.电池管理4.设计安全5.充电安全6.使用安全7.安全预警8.日常维护9.安全保护10.安全等级划分。本整理稿件是从10个问题中挑选3个核心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并提出本组的解决思路,具体如下: 1.电芯安全的解决思路 C组:电芯、电池模块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可以改善几个方面: (1)设计方面,把电芯的设计问题集中暴露,集中处理; (2)生产设备方面,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也会相应高一些,设备企业产品迭代会更快; (3)持续改进和经验推广,通过标准化,可以把优秀的设备配套商和零配件配套商的经验向行业推广,这样整体提高了电池行业的安全技术水平。 D组:电芯的标准化

电芯的标准化可以降低低层次劳动的重复。电芯标准化本身对电芯的安全性能有很大的提升,更多厂商做同一个标准的电芯,电芯成本会下降,安全性会提高。从紧迫性和可实现性来看,是比较紧迫也比较容易实现的。 2.成组安全的解决思路 D组:热管理设计对电池安全非常重要 成组安全方面,热管理设计的好,热量均衡,BMS虽然很小的电流均衡,但是可以把不同电池之前的温度差导致的电压差均衡起来,因为电池就是电化学里能斯特方程的温度,正极是正相关,负极是负相关,电压差是正极减负极的话是更大的,所以温度对它的电压影响是很大的。 当然焊接工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焊接工艺不一样会导致内阻的不均衡上升,所以从这几个维度来提高它的成组安全。 F组:PACK的电管理、热管理 安全性问题最终要归结为电池模块,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考虑电芯和PACK的安全问题,BMS要对每个电芯做精确的检测、管控和预警。

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研究

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研究 智能化汽车,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移动终端。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离开地球,那是另外一个事情。在宇宙飞船上或许非常精彩,但是也可能很枯燥的生活,我们就不用过多担心了。至少目前可以达成一点,未来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不是痛点,应该说叫死穴;剩下的包括长续航里程,当然现在汽车行业里专家很多都在说代步工具,200公里以内就够了,实际上消费者是不接受这个概念的。因此长续航里程是痛点,充电要快捷,还要满足全天候的使用,不能说在北方天气冷的地方不能用,只是在某一些地方可以应用,这肯定是有问题,对电力电池技术的要求,高安全、高比能量、快速充电,包括宽温度范围。 现在的电动汽车相当于2000年以前的手机,把电动汽车电池的系统比作2007年手机电池,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机,当时正常的手机电池,3美金就算很高了,但是苹果的电池要8美金、9美金。在电池管理系统上来讲,苹果做了好多工作,当然目前成本是降下来了。对于电芯来讲,相当于2012年左右的手机电池的电芯。 2012年大家还在拼命的想提高续航,拼命在提高能量密度,把隔膜降得非常薄,甚至从9μ往7μ降,再往5μ降。目前来看,动力电池用了10年的时间,相当于手机电池走过了30年的时间,相信动力电池从能量密度来讲,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一些提升,但是质的改变是不太可能的,并且我相信从能量密度来讲,应该很快会达到天花板。很多人说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还有半固态电池,包括跟索尼,跟同行竞争,我认为半固态竞争没有戏。 安全如果处理不好,给新能源行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一直讲提高能量密度,从环保,从各方面来讲,虽然说不需要那么高的续航里程,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讲,追求能量密度,追求续航里程还是不变的要求,提高能量密度是的宿命,也是这个行业之所以难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目前我们的能量密度已经非常高了,相当于2012年、2013年的手机电池。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为了追求成本,把电池的单体也做得非常大,甚至三元材料做到200安时左右,如果一旦失控,电池包会烧车。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怎么去预防,怎么去减缓这个过程,给消费者提供一些时间。

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资料

全球动力锂电池企业竞争分析 一、全球动力锂电池产业 统计全球主流电动汽车,就电池单体容量发展方向看,除Tesla 使用小容量18650电池单体(单体容量)外,更多的公司专注于较大容量锂电单体的研发,如为日产Leaf提供配套电池的AESC公司,PHEV、EV用锂电池多为单体容量的锂电单体。 通过对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提升动力电池组容量,需要通过BMS 对单体电池进行安全监测。汽车厂商在电池单体容量和串并联个数上寻求平衡。 2013年全球主要电动汽车搭载动力电芯情况

目前普遍采用的锰系(包括LMO和三元系)单体工作电压均在以上;LFP 的工作电压在电芯容量 HEV车型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最多,由于对电池容量需求不高,多以10Ah以下的单体电芯为主; PHEV和BEV车型,多采用20Ah及以上单体电芯,高于40Ah的大容量单体电芯在中国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比亚迪应用于E6和K9等车型上的LFP单体电芯容量达到200Ah,工作电压; 2013年全球主流电动汽车单体电池容量分布 电芯结构 全球动力电池厂商主要采用了方形电芯结构,全球150款电动汽车,方形电

池占比超过一半,代表车型包括三菱iMiEV,宝马i3,丰田Pruis等;而特斯拉Model S采用的松下18650型电池则是圆柱形动力电池的代表;铝塑膜软包电池的代表则是日产Leaf和通用Volt。 全球主流电动汽车电池封装结构 铝塑膜软包电池(Enerdel,LGC,A123,AESC,万向,中信国安等)其优点包括: (1)安全性能好:软包电池在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而不像钢壳铝壳电芯那样会发生爆炸。 (2)重量轻: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锂电池轻40%,较铝壳锂电池轻20%。 (3)容量大:采用软包装节约体积20%以上,比容量提高50%。 (4)内阻小:软包电池的内阻较锂电池小,可以极大的降低电池的自耗电。 (5)设计灵活:外形可变任意形状,可以做更薄,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开发新的电芯型号。 目前主流电池封装主要采用三种结构 圆柱形(代表厂商,江森自控,A123,三洋,索尼等)主要特征: (1)自动化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良率高,pack成本较低;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一览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一览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一览表(含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材料、资源等) 电池与电池材料 (1)002091江苏国泰:锂电池电解液。主要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30%,公司有望凭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0839中信国安: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动力锂电以及碳酸锂资源。公司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国安青海公司的盐湖提锂项目为目前国内最大。奥运期间以盟固利公司锰酸锂产品作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装配于50辆纯电动大客车 (3)000973佛塑股份:锂电池隔膜。生产锂电池隔膜产品 (4)600884杉杉股份:生产锂电池材料,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综合为国内排名第一供应商 (5)000100TCL集团:TCL金能公司生产聚合物锂电池,目前无汽车锂电池项目 (6)000049德赛电池:子公司生产锂电池,目前无汽车锂电池项目 (7)600478科力远:镍氢电池和泡沫镍。正谋求从丰田HEV镍氢电池材料供应商向镍氢动力电池组的成品供应商的转变。目前科力远与它们的合作仅处于谈判阶段。与科力远有初步合作的仅是日本丰田和南车集团,其中南车集团的纯电动客车项目已对科力远镍氢电池组方案较为认可 (8)600854春兰股份:镍氢动力电池。春兰集团研发20-100AH系列的大容量动力型高能镍氢电池 (9)600846同济科技:燃料电池。参股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36.23%的股份。该公司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包括具有创新化学结构的质子交换树脂和质子交换膜的研制 (10)600196复星医药:燃料电池。参股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36.26%的股权。该公司是专门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开发了5个系列的燃料电池产品,建立了全套的中小功率(0.1kW-30kW)与大功率(30kW-150k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制造技术及批量生产的能力与设施 (11)600104上海汽车:燃料电池。大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国家认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先生带领下主要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新源动力的第一大股东,长城电工参股11%,新大洲A参股3.42% (12)600192长城电工:参股“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同上。 (13)000571新大洲A:参股“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42%,同上。 (14)600872中炬高新:公司涉及动力电池行业,其与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共同设立的中炬森莱高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电电池、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