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术后放疗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瘤体的大小、类型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控制垂体瘤引起的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如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常用的药物有溴隐亭、卡莫司汀和奎奈酮等。

2.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杀死瘤细胞来控制垂体瘤的生长和减轻症状。

放疗常用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瘤体位置特殊的情况下,或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放疗主要有传统放疗和伽马刀放疗两种方式。

3.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垂体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颅或经鼻内窥镜等方式来切除瘤体。

手术的选择取决于瘤体大小、部位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4. 衰减疗法: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且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可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和监测瘤体的生长情况,不进行主动治疗,而是等待其自然减小或稳定。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放疗临床课题研究报告

放疗临床课题研究报告

放疗临床课题研究报告近年来,放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放疗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改进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许多临床课题研究被开展。

本报告将重点讨论放疗临床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进展,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一、放疗与肿瘤类型的关系研究在放疗临床课题研究中,肿瘤类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放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肿瘤类型的放疗方案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确定不同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优化剂量分配和疗程选择等方面。

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现有问题。

二、放疗与放疗联合化疗的研究放疗联合化疗是一种常见的综合治疗方法。

然而,如何在放疗和化疗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仍然是一个挑战。

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可能会导致增加的毒副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寻找最佳的疗效与安全性平衡点。

当前的研究已经开始探索不同肿瘤类型和不同治疗阶段下放疗和化疗的最佳联合方案,并取得了一些鼓舞人心的结果。

三、放疗技术研究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放疗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精确和个体化。

然而,目前的放疗技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存在局限性。

例如,放疗对于移动性肿瘤的治疗仍然面临挑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放疗技术和方法,例如呼吸门控放疗和动态放疗,来提高对移动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这些技术的研究已经在某些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为放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四、放疗安全性与质量管理的研究放疗作为一种高度依赖设备和技术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和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的放疗安全性和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放疗机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患者定位和剂量监测等方面。

为了提高放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以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

放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放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放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肿瘤的方法。

在临床上,放疗治疗肿瘤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疗治疗肿瘤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下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放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一、放疗的基本原理放疗是利用高能的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照射到肿瘤部位,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使其失去生长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放疗治疗肿瘤的原理是“药物洒在哪里,疾病就治疗在哪里”。

在放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病灶的部位、大小、分布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放疗方案,包括照射剂量、照射区域、照射方向、照射时机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通过精确定位技术将放疗照射到肿瘤组织中,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同时增强放疗的治疗效果。

二、放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放疗已经成为治疗许多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放疗的临床应用、疗效、治疗副作用等方面。

1. 放疗的应用范围放疗在治疗许多肿瘤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等。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对于一些由于病灶太小或是难以手术治疗的肿瘤,放疗则成为了首选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一些晚期肿瘤患者,放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放疗的疗效研究放疗治疗肿瘤的疗效一直是放疗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对于一些晚期患者,放疗也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除此之外,放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还有保肾、保肝、保骨骼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放疗的剂量和照射方向等因素不同,导致放疗治疗效果的存在差异性。

3. 放疗的治疗副作用研究放疗治疗肿瘤时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主要包括头发脱落、皮肤过敏、疲劳等。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放疗方案,以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例如,对于乳腺癌患者,如果患者肿瘤位置在左边,则应以加强保护心脏为优先的原则,选择向下照射,减少对心脏的影响。

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案

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案

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案引言脑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发病率。

它发生在垂体腺细胞,可以导致一系列的内分泌失调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脑垂体瘤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脑垂体瘤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非功能性脑垂体瘤或小型功能性脑垂体瘤。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达克塞朗:达克塞朗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用于泌乳素瘤的治疗。

它能够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减小肿瘤的体积。

•索尔美塞因:索尔美塞因可以抑制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的释放,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刺激激素瘤。

它能够降低肿瘤的分泌和体积。

•库库他明:库库他明是一种生长抑素类似物,常用于生长激素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的治疗。

它可以抑制肿瘤分泌和生长激素的合成。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手术困难的大型脑垂体瘤,尤其是对于功能性脑垂体瘤和残留肿瘤的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案:•外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SRS是一种精确定位、高剂量的放射治疗技术,通常使用伽马刀或线性加速器进行。

它可以精确照射脑垂体瘤,实现肿瘤的控制和缩小。

•传统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传统放射治疗是一种全脑照射的放疗方法,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的脑垂体瘤。

它通过照射脑垂体瘤区域来杀死肿瘤细胞。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脑垂体瘤最常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大型、恶性或功能性脑垂体瘤。

以下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经鼻脑垂体手术:经鼻脑垂体手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鼻腔进入脑垂体区域进行切除或肿瘤缩小。

它有较低的创伤性和恢复时间,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经颅脑垂体手术:经颅脑垂体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大型、复杂的脑垂体瘤。

它需要通过开颅手术切除或缩小肿瘤,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创伤性。

无功能性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

无功能性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

和( 3 5  ̄ 9 . 5 ) m m, 3 组之 间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
1 . 2 研 究 方 法
A、 B、 C 3 组 的所有患者 分别在术 前 、 术后 3 d 、 3个月 、 半 年
及1 年进行垂体前 叶功能评估 , 以后 每年评估 1 次, 同时 C组 于
龄( 5 o  ̄ 1 8 ) 岁。 3 组人群肿瘤体积大小分别为 : ( 2 0  ̄ 7 . 6 ) 、 ( 3 3  ̄ 8 . 9 )
无 功能垂 体瘤 患者 主要 的临床 表现 是视 力改 变 和视野 受
损 ,事实上几乎所有 的患 者均 伴随有不同程度 的内分 泌功能紊
乱 既往有研究报道无功能垂体瘤患者术后可出现视力改变 、 短
院评估 1次 , 平均 随访 时间 ( 3 . 5  ̄ 1 . 9 ) 年 。患 者入 院前 的症状包
法测定 。高泌素血症是由于病变累及 垂体柄 , 促使泌乳素抑制因 子( P I V ) 释放增 加。垂体功能低下是指激素基础值很低或者在激
发试验 中反应低 下 ; 垂体 功能重建是指基础激素水平恢 复正常 , 或者激发试 验出现正常反应 。术后 出现 肾上 腺或者 甲状腺功 能
术后 1 个月开始放疗 。低 血糖 兴奋试验评估 G H、 皮质醇 的储备
年l 2 月期间 3 6 例无功能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该科住 院并行手术 治疗 的无功能 垂体瘤患者
功能 ; G n R H兴奋试验评估 L H和 F S H 的储备功能 ;由于第 4代 T S H测定方 法的出现 , 已经 能够 鉴别 中枢性 甲状腺 功能减退 , 因 此没有进行 T R H兴奋试验 。垂体 肾上腺轴 的评估以皮质醇代替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吴亮【摘要】侵袭性垂体瘤是垂体腺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有向周围结构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但从组织学或生物学上仍属良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作为功能性腺瘤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甚至可作为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多巴胺激动剂和生长激素类似物均可用于侵袭性生长激素腺瘤和侵袭性促甲状腺腺瘤的治疗.现就功能性腺瘤治疗的药物选择以及难治性腺瘤的化学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is a special type of pituitary adenoma, although it has the aggressive characteristic of expanding to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 it still belongs to benign tumor either by histology or biology. Operation is its primary treatment, and medical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 or postoperative adjunctive therapy, even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giant adenomas. Dopamine agonists and somatostatin analogs can be used as the treatment for invasive GH adenomas and TSH adenoma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ine selection for functional adenomas, and chemotherapy for refractory adenoma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药物治疗;垂体腺瘤;侵袭性;非手术【作者】吴亮【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钦州,5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的一种类型,发生率占10%~35%[1]。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肿瘤论文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肿瘤论文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肿瘤论文垂体腺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发生在垂体腺中,属于神经内分泌疾病的一种。

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前者是指产生激素的肿瘤,后者是指不能分泌激素的肿瘤。

其中功能性垂体腺瘤更广泛地被报道和研究,因为它们通常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失眠、月经失调、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

基于垂体腺瘤对患者健康的危害,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针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极进行论文研究。

这篇文章将着重讨论垂体瘤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垂体瘤的分类是根据肿瘤细胞是否分泌激素来进行的。

功能性垂体腺瘤大多数具有激素分泌的能力,这种激素分泌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理和代谢的异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根据激素分泌的类型,垂体瘤分类分为5种:生长激素瘤、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促甲状腺激素(TSH)瘤、促性腺激素瘤。

此外,还有一些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也称为难治性垂体腺瘤,因为它们不会产生激素。

垂体瘤的诊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如生长激素、泌乳素、ACTH、TSH和促性腺激素。

由于不同类型的垂体瘤会产生不同的激素,因此可以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到异常的激素水平,从而为垂体瘤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外,核磁共振(MRI)成像也是诊断垂体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垂体图像,帮助鉴别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

根据垂体瘤的大小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非功能性垂体瘤,患者通常只需定期进行MRI检查进行观察。

对于功能性垂体瘤,在确认病因之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对于肿瘤较小、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是首选。

而对于较大的垂体瘤或合并有视力受损等严重症状的病例,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治疗垂体瘤的方法,但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经鼻内镜手术或颅咽口手术等技术,切除垂体瘤并保护垂体腺功能。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观察及针对性护理进展论文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观察及针对性护理进展论文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针对性护理进展【关键词】垂体瘤;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00-02垂体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一般为 1%[1],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占颅内肿瘤发生率的12%,主要位于鞍内,也可向鞍上或鞍旁发展。

垂体瘤的发病年龄以成年为多,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2-3],其临床主要表现以视力视野的缺损和垂体分泌激素功能异常为主。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额入路手术、经鼻蝶窦入路术和伽马刀手术。

其中经鼻蝶窦切除垂体瘤手术术式自1907年由schloffer创立以来,不断的被发展、完善,其相对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反应轻、不影响进食等诸多优点,目前此种手术方法应用最广泛、手术方法最新颖为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所采用[4]。

但由于垂体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垂体瘤病变周围解剖关系复杂,使得该手术的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常见的并发症有尿崩症、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鼻漏、低钠血症等。

而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垂体瘤手术后发生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针对性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1 尿崩症尿崩症是此类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为暂时性症状。

主要原因是术中刺激或损伤垂体柄和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释放减少,导致尿崩症,常发生在术后24-72小时,如24 小时尿量>4000ml 或每小时尿量>250ml,尿比重2 健康教育2.1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为主,有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保持心情的愉快,避免焦虑不安的情绪。

减少探视,及时补充睡眠等。

2.2 出院指导患者治疗康复后,嘱患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每周保持运动 5 次,以不过于劳累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垂体瘤术后放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垂体瘤垂体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治疗方法常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1]。

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垂体瘤放疗患者32例,通过严密观察与相应护理,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放疗计划,保证了放疗质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最小21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9.5岁,男性13例,女性19例,分泌激素功能活跃的垂体瘤22例,分泌激素功能不活跃的垂体瘤10例,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60℃外照射,设一前加两侧野的三野照射技术,参考术前和术后MRI一般设5cm×5cm野,少数大的肿瘤则设较大的野。

1.8GY/次,总剂量DT4550GY,每周5次。

放疗期间同时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多种维生素等,以减轻放疗反应。

2结果32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术后放疗,且放疗过程中副反应较轻,出院时15例症状消失,17例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措施到位,治疗效果良好。

3护理3.1心理护理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由于患者对放射治疗缺乏认识,往往产生焦虑情绪,担心放射治疗有痛苦难以接受,因此在治疗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放疗的基本过程即可能出现的放疗反应,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特别是女病人,放疗时理去头发,并在头面部做放疗标记,往往对自己形象有所顾虑,情绪比较低沉,这时开导病人,使病人认识到放疗结束后头发会很快长出,治疗过程中外出时可戴假发,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对放疗中可能出现的暂时脑组织水
1/ 4
肿,应及时向病人讲清使病人不至于误认为病情加重。

3.2常规检查为顺利合理的完成放射治疗,应进行全面查体,完成心电图、B超、CT、肝功及血常规检查,针对原有疾病做必要的检查,做好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测量及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有无其他疾病。

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注意相关部位的淋巴结情况有无肿块,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放疗期间要定时测量体温,注意保温防寒,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如果体温超过38℃、白细胞3.0×109/L、血小板10×109/L,立即通知医生,暂停放疗。

3.3体位护理垂体瘤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在于给肿瘤区域以足够的精确的治疗剂量,而使其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所受照射剂量最少,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在放疗中,要求头颅在每次照射时处于一个固定位置,使照射具有使用面罩固定仪,重复性。

因此摆位操作时要认真仔细,嘱患者牢记设计照射野的医生给摆的体位,并在治疗时严格遵循。

3.4营养支持的护理由于放射线的损伤及毒素的吸收,放疗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味觉减退、导致食欲下降,从而影响进食,使机体营养失调,抵抗力降低。

放疗过程中脑组织暂时水肿、颅内压增高,反射性引起呕吐,可加重病人的厌食,此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维持机体正氮平衡,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同时注意降低颅内压。

3.5皮肤护理应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暴晒和涂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照射野皮肤上进行热敷或贴胶布,保持标记清晰[2]。

对骨瓣缺损的病人应注意保持局部,不可碰撞,以免损伤脑组织。

特别当颅内压较高、
---------------------------------------------------------------范文最新推荐------------------------------------------------------ 脑组织外突时,更应注意,睡眠时应尽量让骨瓣缺损处位于上方。

3.6急性放射反应的护理急性放射反应大多发生在放疗后24h~7d内,组织学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水肿等,临床表现为头痛加重、恶心及呕吐严重、发热、烦躁不安或昏睡,严重者可形成脑疝而突然死亡。

使用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或减轻这一反应,预防或反应轻者可口服地塞米松0.75mg~1.5mg每日3次;或强的松10mg,每日3次。

对反应较重者,开始采用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的松100mg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逐步减量至停用,同时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也可用速尿静脉推注或双氢克尿噻与氨苯喋啶合用。

在无休克的情况下抬高床头15°~30°,限制入水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注意瞳孔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避免脑疝的发生。

4讨论垂体瘤术后放疗患者,首先要明确术前肿瘤范围,术后肿瘤残存情况,放疗前复查MRI增强扫描,以保证放射野的准确性。

正确地使用面罩固定仪对于放疗质量保障至关重要。

使用面罩固定仪将头置于外眦与外耳孔连线与床面垂直的位置。

两侧野将垂体窝和蝶窦包全,然后机头转至正前方,0度,前野经筛窦达蝶骨和垂体窝。

前野的左右径线不能大于5cm,患者两野平行前视时两侧角膜内缘之间的距离要等于或大于5cm以确定角膜不在射野内及前野内含较小体积脑组织[3]。

其次做好急性放射反应的护理,减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放疗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1]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等.肿瘤
3/ 4
精确放射治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70964.[2]马双莲,丁明.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3:5681.[3]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10321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