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分析筛检验方法
粪便病原检查技术

粪便病原检查技术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要取得粪便检查的准确结果,必须注意:保证粪便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对原虫滋养体检查应立即送检,或暂时保存在35~37℃条件下待查;盛粪便的容器须干燥、洁净,无尿液或水混入,无药物、泥土和其他杂物污染;严格按照粪检程序进行操作,特别是镜检时要熟悉各病原体的形态特点并遵循顺序观察的原则,以免漏检。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direct smear methed)适用于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由于用标本较少,故检出率较低,若连续图片3张,可提高检出率。
1、蠕虫卵检查取一清洁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加一滴生理盐水。
再用竹签挑取绿豆(火柴头)大小的粪便一小块,均匀涂布于生理盐水中,涂片厚薄以透过涂片约能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
如果太厚,阻碍光线的透过,太薄则影响检查效果(必要时可加盖玻片)。
先用低倍镜观察,从左至右,由上到下顺序地移动载玻片或镜台推进器,仔细查找,找到被查物后,应将被查物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辨认。
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观察粪便涂片时,镜台应平放,以免粪液下流污染镜台,同时影响观察。
镜检过程中应防止涂片干燥,如已干燥而不透明时,可再加生理盐水,涂匀后继续观察。
粪便中常有很多与蠕虫卵相似的杂质,如食物残渣、气泡、脂肪滴、动植物细胞、植物孢子、淀粉颗粒等,必须仔细地与虫卵鉴别,以免误诊。
至于属何种杂质,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研究,以免因此而分散注意力。
蠕虫卵的形态特征:人体检查的蠕虫卵种类较多,但它们皆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即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颜色,明显的卵壳及特有的内容物(如卵细胞、卵黄细胞、幼虫等)。
但上述特征可因虫卵位置、死活、个体差异、发育情况、新鲜程度等而有所变化,必须分析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由于受检的粪量少,检出率较低,故常规检查每份粪便应取不同部位粪便查三片,必要时连续送检三次(三送三检),才可做出报告。
粪便检验分析ppt演示课件

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WBC: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 多在带黏液的标本中见到,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多见。 肠道炎症时增多。 小肠炎症时:数量不多,均匀,不易辨认。 结肠炎症时: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
21 21
.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 下段肠道黏膜炎症、糜烂或出血时 可见到。如痢疾、结肠Ca等。 细菌性痢疾:RBC少于WBC, 多分散。 阿米巴痢疾:RBC多于WBC, 多成堆。
.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
一、粪便采集的一般要求:
标本要新鲜; 容器要清洁、干燥; 挑取异常的粪便进行检测; 及时检测。
5 5
.
二、其它
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注意保温; 蛲虫虫卵的检查用透明胶纸或棉拭子于晚上12点 钟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 隐血试验前三日应禁食肉类及含动物血的食,并 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 用于细菌学检查的标本应盛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 送检。
病理:1、黏液水样便:过敏性肠炎;
2、米泔样:见于霍乱、副霍乱;
3、干结便:习惯性便秘;
4、颗-粒状便:便秘
5、乳凝块:消化不良。
11
.
三、气味
正常便—臭味
病理:鱼腥臭味—阿米巴痢疾
酸臭味---消化不良
12
.
四、寄生虫
有些较大虫体(如蛔虫),肉眼即可分辨。
13 13
.
第三节
原、酸碱度测定。
化学检查
原理: Hb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
性,能将供氢体(色原)中的氢转移给H2O2,从
而使供氢体脱氢(氧化)后形成发色基团而呈色。
H2O2
亚铁血红蛋白
粪便检查

粪便检验
消化系统
•粪便(feces,stool)检查主要用于: 肠道感染性疾病 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 肠道寄生虫感染 消化道出血鉴别与肿瘤筛检 了解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黄疸的鉴别诊断
l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标本容器 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
标本采集 1.常规检查标本 选取新鲜标本异常成分粪便:含粘 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 粪便标本应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剂 及污水等杂物。
(2)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的诊断主要 靠从粪便中查出该虫卵囊。 可用IFA、ELISA等方法作干重的1/3,大部分为正常菌群。 成人:大肠埃希菌、厌氧杆菌、肠球菌等, 约占80%。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 菌等多为过路菌,不超过l0%。 婴儿:双歧杆菌、拟杆菌、葡萄球菌和肠 杆菌等。
正常粪便球菌(G+)和杆菌(G-)比例大致 为1∶10。 肠道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 慢性消耗性疾病
l 食物残渣 脂肪 用苏丹Ⅲ染色(Sudan Ⅲ stain)可 将粪便中的脂肪区分成3种。 1.中性脂肪:朱红色或橘红色。 2.游离脂肪酸 呈片状的为橘黄色、针 束状结晶不染色。 3.结合脂肪酸 呈黄色不规则块状或片 状,不被苏丹Ⅲ染色。
正常成人摄入的脂肪95%以上被吸收 脂肪泻(脂肪排泄量>6g/d):急、慢性 胰腺炎、胰头癌、吸收不良综合征、儿童 腹泻、阻塞性黄疸、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 慢性胰腺炎。
3.鲜血便(bloody stool) 结肠癌、直肠息肉、肛裂、痔疮 4.稀糊状稀汁样便 伪膜性肠炎、艾滋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5.米泔样便 霍乱、副霍乱 6.干结便:习惯性便秘 7.乳凝块: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粪便经过消化道进行排泄,含有丰富的消化道分泌物以及脱落的细胞,能够较好的反应出消化道以及涉及脏器的功能水平。
粪便常规检查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化验检查方案,指的是通过对粪便的肉眼观察以及显微镜观察,评估粪便的性状、颜色、是否存在寄生虫、红细胞、白细胞等,多用于肠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寄生虫疾病等检查的辅助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显著。
为提高粪便常规检查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并充分认知其临床意义,以更好的发挥出其价值。
而对于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你知道多少呢?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目测法、显微镜检查法以及粪便隐血实验三种检查方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目测法。
对所采集的粪便样本,首先需要通过观察的方式对其外观、性状、颜色等进行分析,并选择由粘液、脓血等异常的样本,如果外观没有明显的异常,则可采用多点取样的方式获取样本。
(2)显微镜观察法。
将所选择的样本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涂片观察,将生理盐水1~2滴滴入载玻片上,使用竹签挑出疑似部分,大小同火柴头即可,将其混入生理盐水之中,制成悬浊液,浓度以可看清报纸上字迹为宜,而后则可盖好载玻片。
现选择10x10的低倍镜进行全片的观察,评估是否存在寄生虫卵、原虫、包囊等,而后再选择10x40的高倍镜进行病例成分的观察,至少需观察10HP[1]。
(3)粪便隐血实验。
选择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先使用便棒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采集粪便,并将便棒放到采便器中,盖紧后进行摇晃,将样本和缓冲液进行融合并混匀,再撬下采便器顶部的盖子,滴入3~4滴粪便的混悬液,滴入位置为检测板的加样孔中,5min内进行检查结果的观察。
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则可加水进行稀释之后,再进行检测。
在粪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在1h内完成。
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伴随着国内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方便、容易获取、无创等优势,在肠道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病毒等疾病的检验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粪便化学检查

粪便化学检查粪便化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化学成分,提供有关消化、吸收和排泄的信息。
以下是关于粪便化学检查的详细内容。
一、检查目的:粪便化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消化酶、胆汁、纤维素、脂肪等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以及肠道细菌的活动情况。
二、检查方法:1. 采集粪便样本:患者在医生或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使用特制的粪便收集器或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采集时应避免将尿液或水洗涤物污染到样本中。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粪便样本放入密闭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样本受到阳光直射或高温的影响。
3. 化学分析:实验室将对粪便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测定粪便pH值、隐血试验、脂肪含量测定、胆红素测定等。
这些分析可以通过化学试剂、光学仪器或电化学仪器进行。
三、检查结果解读:根据粪便化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结果及其可能的解释:1. pH值:正常粪便的pH值通常在5.5-7.5之间。
偏酸性的pH值可能与胃酸分泌增多或胃肠道感染有关,而偏碱性的pH值可能与胃酸分泌减少或胃肠道出血有关。
2. 隐血试验: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出血情况。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3. 脂肪含量测定:脂肪含量测定可以评估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情况。
异常高的脂肪含量可能与胰腺疾病、胆道梗阻等有关。
4. 胆红素测定:胆红素测定可以评估胆汁的排泄情况。
异常高的胆红素浓度可能与胆道阻塞、肝功能异常等有关。
四、注意事项:1. 采集样本时要遵循医生或医务人员的指导,避免将尿液或水洗涤物污染到样本中。
2. 在运输样本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的影响,以免影响样本的稳定性。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功能、营养吸收、肠道微生物群落以及某些疾病的信息。
一、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检测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2. 评估消化吸收功能,如脂肪吸收、蛋白质吸收等;3. 了解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平衡情况;4. 监测治疗效果,如抗生素治疗后的肠道菌群变化等。
二、检查方法:粪便常规检查通常需要患者在家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并将样本送往医院或实验室进行分析。
具体的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样本:使用专用的容器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污染和混入其他物质。
2. 样本处理:将样本送往实验室后,实验室技术人员会进行样本处理,包括离心、稀释等。
3. 检测项目:粪便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项目:a. 外观和颜色:观察粪便的外观和颜色,如是否有血液、黏液等。
b. pH值:测量粪便的酸碱度,以评估肠道的酸碱平衡。
c. 隐血试验: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血,以评估肠道出血情况。
d. 红细胞计数:计算粪便中的红细胞数量,以评估肠道出血情况。
e. 脂肪检测: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以评估脂肪吸收功能。
f. 寄生虫检测: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如蠕虫、原虫等。
g. 菌群分析: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微生物组成,评估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情况。
4. 结果解读: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讨论。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样本收集:收集样本时,避免将尿液、水或其他物质混入样本中,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2. 饮食限制:在进行某些特殊检测项目时,如脂肪检测,可能需要在检查前一天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
3. 保持卫生:在收集样本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污染样本。
粪便检查详细讲解

粪便检查详细讲解粪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肠道功能、消化吸收情况以及排除某些疾病的可能性。
本文将详细讲解粪便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粪便检查的目的和方法粪便检查主要目的是评估肠道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排除肠道疾病。
常见的粪便检查方法包括外观观察、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培养。
1. 外观观察:首先,需要观察粪便的外观。
正常粪便应该呈黄色或棕色,形状软糊状,无明显异味。
如果粪便出现异常颜色(如黑色或带血),形状异常(如稀水样或结块状),或者有异味,可能表示存在消化问题或肠道疾病。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可以评估粪便中的脂肪、糖和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异常增加可能表示脂肪吸收不良,糖含量异常增加可能表示糖吸收不良,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加可能表示消化不良或肠道感染。
3. 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以检测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例如细菌、寄生虫和真菌。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弯曲杆菌等。
二、粪便检查的意义粪便检查对于排除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粪便检查指标解释。
1. 肠道感染: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病原菌,例如沙门菌、大肠杆菌等,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肠道感染。
此外,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数量也可以作为判断肠道感染的参考指标。
2. 消化功能异常:粪便检查可以评估肠道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检测脂肪含量可以判断脂肪吸收是否正常;检测糖含量可以判断糖吸收是否正常;检测潜血可以判断肠道有无出血。
3. 肠道肿瘤: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粪便中的潜血,潜血检测是早期发现肠道肿瘤的一种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粪便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粪便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收集样本:收集粪便样本时,应尽量避免尿液的污染。
可以使用干净的容器收集,避免使用带有残留物或洗涤剂的容器。
2. 保存样本:收集的粪便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不要长时间保存。
如果无法及时送检,可以将样本存放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避免样本变质。
粪便检验

制动试验;
革兰染色;
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
5.肠道真菌
(1)普通酵母菌:可随环境污染而进入肠道,也 可见于服用酵母片后。注意与白色假丝酵母菌相区 别。 (2)人体酵母菌:寄生于人体的真菌。易与原虫 包囊混淆,可用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涂片区别。大 量出现时可致轻微腹泻。
(3)假丝酵母菌:病理粪便中出现的假丝酵母菌 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多见,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 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之后。
(2)脂肪:分为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三种。 中性脂肪酸大量存在,提示胰腺功能不全、吸收不良综合征、 小儿腹泻等。 脂肪泻常见于腹泻病人、食物中脂肪过多、胆汁分泌失调、 胰腺功能障碍。
慢性胰腺炎特征性粪便:量多、呈泡沫状,灰白色有光泽, 恶臭,镜检有较多的脂肪小滴。
图 三种脂类的形态
1.中性脂肪;2.游离脂肪酸; 3.结合脂肪酸
1. 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
2. 可鉴别某些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性质,如消化道恶 性肿瘤时,可呈持续阳性;消化性溃疡时,可呈间 断阳性。 3.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检查的初筛试验。
(一)免疫学检测
【原理】 夹心式酶联免疫测定法。该法采用抗人血 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特异地针对粪 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因此,本试验不受动物血 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附注】
①去除自来水中氯;
②河水应防止水中杂虫混入,对所换的水应先煮沸, 冷却后使用;
③浑浊水质应澄清; ④注意毛蚴孵出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5.肛门擦拭虫卵检查 (1)软透明纸肛门拭子检查法:主要用于检查蛲虫卵, 也可用于检查无钩绦虫卵及阔节裂头绦虫卵等。 【操作】 将长纸条型软透明纸,粘面向外侧,裹于小试 管底端并固定。用此拭子于患者肛门四周皮肤,用力转动 擦拭4~5次,然后将透明纸粘面向下平贴于载玻片上镜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粪便分析在奶牛生产中的意义和方法
2014-02-13 07:53 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访问量:183 [ 字号:大中小] 杨春河北梦斯德露养殖有限公司
2006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饲料公司从事奶牛饲料售后营养技术服务工作。
奶牛的行为信号往往能反映奶牛的健康状况,例如兽医常通过瘤胃充盈度、反刍、粪便、体况、行走、肢蹄状况等来诊断病情。
当评定奶牛瘤胃和肠道内的状况时,粪便检查便能提供很多饲料消化过程和消化部位的信息。
因此,改进日粮结构,使奶牛的粪便更趋正常,将进一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奶量,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
图1. 采粪样
图2. 冲洗粪便
一、奶牛粪便的组成
正常高产奶牛的粪便看起来成堆,有3~6个叠圈,堆高约3.8厘米,中央有1个浅窝,在粪便中几乎找不到谷物颗粒或长于0.64厘米的纤维。
对奶牛粪便进行化学分析和研究得知:在高产奶牛新鲜粪便中,水分占83.2%~
86.36%、有机物占8.44%~10.62%、pH为7.8~8.4 ;干物质中粗蛋白占11.3%~22.4%、粗纤维占12.1%~32.1%、粗脂肪占1.9%~7.3%、粗灰分占11.6%~23.1%、无氮浸出物占35.2%~54.4%。
其主要成分包括:①饲料残渣;②机体代谢后的产物,包括消化腺体分泌的黏液、胃肠道黏膜脱落的上皮细胞、代谢后的废物(如由肝代谢产生的胆色素等)、由血液通过肠道排出的某些金属离子(如Ca2+、Fe2+、Mg2+、Hg+等)。
此外,粪便中还有某些酶、激素和维生素;③大量微生物(其中大部分为死亡的),有时可占粪便组成的20%~30%。
二、从以下三方面对奶牛粪便进行观察
1.颜色
粪便的颜色可随饲料的品种、胆汁浓度和饲料的消化率而变化。
采食含较多谷物的典型TMR日粮时,粪便通常是黄褐色;如果奶牛正腹泻,粪便的颜色将变成灰色;痢疾和球虫病引起的肠道出血,其粪便呈黑色和带血样;而像沙门氏菌引起的细菌感染,就产生浅黄色或浅绿色腹泻粪样;正接受疾病治疗的奶牛,其粪便可能会因所用药物的作用而呈异常。
2.黏稠度
正常粪便中的物质具中度的粥样黏稠度,堆高在2.5~5厘米之间。
腹泻不但可由中毒、感染和寄生虫引起,还可由碳水化合物在后肠过度发酵和产酸引起。
稀松的粪便也可能由采食过多的蛋白或高水平的瘤胃降解蛋白产生,它是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过多氮的结果。
限制饮水和限制蛋白进食量常常产生坚硬的粪便,严重脱水时粪便呈坚硬的球状,左侧真胃移位的奶牛,其粪便为糊状。
3.内容物
理想的粪便应表现出机体对绝大部分饲料和营养均匀一致的消化和利用。
如果我们看到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谷物和长粗饲料(大于1.27厘米),表明瘤胃发酵功能有问题,或较多的后肠发酵。
相对于瘤胃发酵,后肠发酵效果和价值较低,这是因为后肠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较低。
其原因可能是有效纤维采食不够,没能有效刺激瘤胃反刍和保持正常的瘤胃pH 值所致。
干粪便的表面如有白色呈现,说明有未消化的淀粉存在,淀粉越多,白色越明显。
粪便中可看到较多黏液的话,表明有慢性炎症或肠道受损,有时也能看到黏蛋白管型物在其中,这些都说明大肠有损伤,是由过度的后肠发酵和过低的pH值所引起。
粪便中如有气泡,表明奶牛可能瘤胃酸中毒或由后肠过度发酵产生气体所致。
三、粪便评分
图3. 评1分粪便样
图4. 评2分粪便样图5. 评3分粪便样
图6. 评4分粪便样图7. 评5分粪便样
针对个体奶牛的粪便状况按一定的评分规则进行评定,以1~5分数字化描述其粪便的状况(1分表示过稀,5分表示过稠,见表1)。
根据粪便评分的结果,可总体评价牛群营养供给是否合理和对个体牛制定有针对性的饲养方案。
表1 奶牛粪便评分表及营养因素
评分外观营养因素
1高水分含量、不成环状、能像稀泥一样流动
蛋白过量、碳水化合物过量、缺乏有效纤维、矿物元
素过量
2
松散、飞溅、少量成形、不成堆、高度低于
2.5厘米、有可识别的环状类似于1分的原因、饲喂大量适口性好、新鲜的牧草
3
粥样黏稠度、堆高3 ~ 4 厘米、3~6
个环、中间有浅窝
理想、营养平衡的日粮
4
浓稠粪便、厚,堆高大于3.8厘米,中间无
内陷瘤胃蛋白缺乏、碳水化合物缺乏、纤维过量、一般为干奶牛或大于1岁的青年牛
5粪球、干硬、堆高大于5~10厘米类似与4分的原因、脱水、高饲草日粮、饮水缺乏不同阶段的奶牛粪便推荐值:干奶牛3.5 分;干奶后期3.0 分;新产牛2.5分;高产牛3.0 分;产奶后期牛3.5分。
由于奶牛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奶牛的粪便评分不可能成为通用的管理工具。
但粪便表观如发生较大的变化,表明配合饲料的构成发生大的变化,提醒管理者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奶牛粪便的评定是检查奶牛营养问题的至关重要点。
营养专家和饲养人员应该对每一头奶牛的粪便予以检查,不仅要观看粪便的外观,更要检查粪便中未消化饲料颗粒的存在。
通常通过奶牛消化状况分析工具——粪便分离筛来分析奶牛粪便。
图8. 三层粪便分离筛
图9. 完全未消化的玉米粒图10. 理想比例分层图
1.用途
通过感官了解粪便中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的多少来分析饲料的消化率,判断瘤胃的发酵情况。
2.原理
用三层筛(表2)将粪便过滤,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因大小不同而分布于不同层的筛上,颗粒大的在上层。
3.方法
取样(要求有代表性,至少占牛群头数的10%)—冲洗—涮洗(要求最后流出的水接近清水)—分层比较(整理成厚度一致的圆饼形,比较面积)
4.感官评定
各层的存留物及比例(顶层:完整的谷物颗粒,大的粗料颗粒;中层:破碎的谷物颗粒,中等大小的粗料颗粒;底层:细小饲料残渣等。
)
5.结果分析
粪便中颗粒的粒度不应超过7毫米,如果粪便中颗粒粒度过长,表明瘤胃通过率太高。
各层达理想比例时,瘤胃效率高,瘤胃养分达最佳平衡,可以作为评估副产品的快速通过率,评估奶牛生产性能的有力工具。
总之,奶牛粪便的分析评判虽不能对营养问题提供确定的回答。
但它的确是一个很有用的诊断工具,对许多营养问题的发生,它能给予很多的暗示和问题解决的启示。
结合其他的诊断工具,可帮助解决营养问题。
河北梦斯德露养殖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留楚乡常安村
邮编: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