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特征和性能特性的实验方法。
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测试,可以提供有关材料的关键信息,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提供数据支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1.光学显微镜分析:光学显微镜是一种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的显微镜。
通过使用透射或反射光学系统,可以对材料进行观察,并研究其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材料中的微小缺陷等信息。
2.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通过扫描电子束来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显微镜。
SEM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能够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能谱分析和逆向散射电子显微镜等特殊分析。
3.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通过用高能X射线照射材料,根据材料中晶格原子的间距和位置来分析材料结构的方法。
XRD可以用来确定晶体结构、晶体取向和晶体缺陷等信息。
4.能谱分析:能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能量范围内的辐射或吸收来分析其化学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能谱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能谱分析(XPS)、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分析(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
5.热分析:热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热分析方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和热解吸法(TPD)等。
6.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一种通过使用压力传感器和脉冲测定器等设备来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的变形特性的方法。
常见的压力测试包括硬度测试、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和扭曲测试等。
7.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材料进行化学试剂处理和测量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化学特性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分析等。
8.磁性测试:磁性测试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响应来分析材料磁性的方法。
常见的磁性测试方法包括霍尔效应测量、磁滞回线测量和磁力显微镜测量等。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考点总结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XRD1、x-ray 的物理基础X 射线的产生条件:⑴ 以某种方式产生一定量自由电子⑵ 在高真空中,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迫使这些电子做定向运动⑶ 在电子运动方向上设置障碍物以急剧改变电子运动速度→x 射线管产生。
X 射线谱——X 射线强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1)连续X 射线谱:由波长连续变化的X 射线构成,也称白色X 射线或多色X 射线。
每条曲线都有一强度极大值(对应波长λm )和一个波长极限值(短波限λ0)。
特点:最大能量光子即具有最短波长——短波限λ0。
最大能量光子即具有最短波长——短波限λ0。
影响连续谱因素:管电压U 、管电流 I 和靶材Z 。
I 、Z 不变,增大U→强度提高,λm 、λ0移向短波。
U 、Z 不变,增大I ;U 、I 不变,增大Z→强度一致提高,λm 、λ0不变。
(2)特征X 射线谱:由一定波长的若干X 射线叠加在连续谱上构成,也称单色X 射线和标识X 射线。
特点:当管电压超过某临界值时才能激发出特征谱。
特征X 射线波长或频率仅与靶原子结构有关,莫塞莱定律特定物质的两个特定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一定,辐射出的特征X 射线的波长是特定。
特征x 射线产生机理:当管电压达到或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将靶材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原子外,原子处于高能激发态,有自发回到低能态的倾向,外层电子向内层空位跃迁,多余能量以X 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特征X 射线。
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散射,吸收(主要)(1)相干散射:当X 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并向四周辐射同频率的电磁波。
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相干散射→ X 射线衍射学基础 ()σλ-=Z K 1(2)非相干散射:X 射线光子与束缚力不大的外层电子或自由电子碰撞时电子获得一部分动能成为反冲电子,X 射线光子离开原来方向,能量减小,波长增加,也称为康普顿散射。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的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是为了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应的测试手段。
通过分析测试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特点,进而为材料的研发、优化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一、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的相对丰度来确定样品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法适用于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
其优点是能快速分析出物质组成,提供准确的质量数据,对于结构复杂的样品仍能有效分析。
二、核磁共振(NMR)谱学核磁共振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核自旋与磁场相互作用的现象来分析样品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不同核的共振频率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核磁共振谱学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析。
由于从核磁共振谱图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结构信息,所以核磁共振谱学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三、红外光谱学红外光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来分析样品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不同官能团在红外区域会有特定的吸收峰位,因此红外光谱能提供有关样品中化学键和官能团的信息。
红外光谱学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析。
它具有非破坏性、快速、易于操作等特点,在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对入射X射线的衍射现象来研究样品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方法。
不同物质的晶格结构具有不同的衍射图样,通过分析衍射图样可以获得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X射线衍射适用于分析有晶体结构的材料,如金属、陶瓷、单晶等。
它能提供关于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应力等信息,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和能源领域。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通过聚焦电子束对材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获得材料的表面形貌、颗粒分布和成分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则能提供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界面微观结构的信息。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检测分析方法汇总成分分析按照分析对象和要求可以分为微量样品分析和痕量成分分析两种类型。
按照分析的目的不同,又分为体相元素成分分析、表面成分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
体相元素成分分析是指体相元素组成及其杂质成分的分析,其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原子发射ICP、质谱以及X射线荧光与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其中前三种分析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溶解后再进行测定,因此属破坏性样品分析方法;而x射线荧光与衍射分析方法可以直接对固体样品进行测定因此又称为非破坏性元素分析方法。
表面与微区成份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10纳米,表面)俄歇电子能谱AES ( Auger electronspectroscopy);(6nm,表面) 二次离子质谱sims ( Secondary lon MassSpectrometry);(微米,表面)电子探针分析方法EPMA(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0.5微米,体相)电镜的能谱分析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1微米,体相)电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0.5nm),为达此目的,成分分析按照分析手段不同又分为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能谱分析。
光谱分析主要包括火焰和电热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x射线荧光光XRF和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法XRD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试样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试样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析特点:(a)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b)适含对纳米材料中痕量金属杂质离子进行定量测定,检测限低,ng/cm3,10-10-10-14g(c)测量准确度很高,1%(3-5%);(d)选择性好,不需要进行分离检测;(e)分析元素范围广,70多种;难熔性元素,稀土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灵敏性较差;不能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测定元素不同,必须更换光源灯。
材料分析测试

材料分析测试材料分析测试是一种通过对材料进行实验和检测,以获取材料性能和特性的方法。
在工程领域和科学研究中,材料分析测试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行为,为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材料分析测试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术。
一、光学显微镜分析。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测试工具,它可以通过放大和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来了解材料的组织和形貌特征。
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光学显微镜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等材料的组织分析和缺陷检测。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它可以通过电子束对材料进行扫描,获得材料表面的形貌和结构信息。
扫描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微观形貌和表面特征,对材料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三、X射线衍射分析。
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X射线对材料进行衍射,获取材料晶体结构和晶体学信息的方法。
X射线衍射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晶体材料等领域,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和晶体取向,对材料的性能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四、热分析测试。
热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热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热膨胀分析等,可以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分解特性和热膨胀行为,对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五、力学性能测试。
力学性能测试是一种通过对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可以了解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对材料的设计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六、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化学方法对材料的成分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可以确定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含量,为材料的合金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组成,以及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1.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材料与光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材料的组成和性质信息。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等。
2.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核磁共振信号,来获取材料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信息。
常见的核磁共振技术包括质子核磁共振技术和碳-13核磁共振技术等。
3. 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观察,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
常见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4. 热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加热和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来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降解行为。
常见的热分析技术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和热导率测量等。
5. 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分析,来研究材料的表面组成和表面特性。
常见的表面分析技术包括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
技术,如X射线衍射分析、负离子萃取法、电化学测试等。
不同的技术可以相互补充,提供更全面的材料信息。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材料的开发、制备、优化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为我们的科研和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材料测试分析方法(究极版)

材料测试分析⽅法(究极版)绪论1分析测试技术?获取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形态、形貌以及变化过程的技术和⽅法。
2材料分析测试的思路从宏观到微观形貌(借助显微放⼤技术)从外部到内在结构(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从⽚段到整体(借助红外,紫外,核磁,X射线光谱,光电⼦能谱等)3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分析化学学科的建⽴;主要以化学分析为主的阶段。
阶段⼆:分析仪器开始快速发展的阶段阶段三:分析测试技术在快速、⾼灵敏、实时、连续、智能、信息化等⽅⾯迅速发展的阶段4现代材料分析的内容及四⼤类材料分析⽅法?表⾯和内部组织形貌。
包括材料的外观形貌(如纳⽶线、断⼝、裂纹等)、晶粒⼤⼩与形态、各种相的尺⼨与形态、含量与分布、界⾯(表⾯、相界、晶界)、位向关系(新相与母相、孪⽣相)、晶体缺陷(点缺陷、位错、层错)、夹杂物、内应⼒。
晶体的相结构。
各种相的结构,即晶体结构类型和晶体常数,和相组成。
化学成分和价键(电⼦)结构。
包括宏观和微区化学成份(不同相的成份、基体与析出相的成份)、同种元素的不同价键类型和化学环境。
有机物的分⼦结构和官能团。
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与分⼦结构分析四⼤类⽅法。
5化学成分分析所⽤的仪器?化学成分的表征包括元素成分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
所⽤仪器包括: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谱(⽓相⾊谱、液相⾊谱、凝胶⾊谱等)。
热谱(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差扫描量热分析等)。
表⾯分析谱(X射线光电⼦能谱、俄歇电⼦能谱、电⼦探针、原⼦探针、离⼦探针、激光探针等)。
原⼦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穆斯堡尔谱等。
6.现代材料测试技术的共同之处在哪⾥?除了个别的测试⼿段(扫描探针显微镜)外,各种测试技术都是利⽤⼊射的电磁波或物质波(如X射线、⾼能电⼦束、可见光、红外线)与材料试样相互作⽤后产⽣的各种各样的物理信号(射线、⾼能电⼦束、可见光、红外线),探测这些出射的信号并进⾏分析处理,就课获得材料的显微结构、外观形貌、相组成、成分等信息。
材料测试分析方法

材料测试分析方法
材料测试分析方法是用于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常见的材料测试分析方法有:
1.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韧性、刚性等力学性能。
2.热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等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在高温、低温等条件下的热性能。
3.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腐蚀性能测试等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
4.表面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表面硬度测试、表面粗糙度测试等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性能。
5.断裂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冲击韧性测试、断裂韧度测试等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抗冲击和抗断裂能力。
6.电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导电性测试、介电常数测试等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电气性能。
7.微观结构分析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用于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变等现象。
以上仅为常见的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对材料进行详细的性能测试和分析。
不同的材料和需求会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来评估其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晚上伦琴很晚也没回 家,他的妻子来实验室看 他,于是他的妻子便成了在 那不明辐射作用下在照相底 片上留下痕迹的第一人。 当 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 住照相底片。当显影后,夫 妻俩在底片上看见了手指骨 头和结婚戒指的影象。
指 环
第一节 X射线的性质
X射线是波长为0.01~10nm范围的电磁波,它与可见光 红外线、宇宙射线等相类似。它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如图1-1
2.1 X射线的产生
窗口
高压接点
图1-3 (a)封闭电子式X射线管
图1-3(b)封闭电子式X射线管结构示图
焦点
②希望有较强的X射线强 度,可缩短曝光时间。
图1-4 X射线接收方向
2.2 X射线谱 X射线谱是指X射线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
①波动性 X射线的性质 以一定的频率和 波长在空间传播
②粒子性
由大量的不连 续粒子流组成
X射线
图1-1 电磁波谱
①波动性
X射线沿着y方向传播时,同时具有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 度H,这两个矢量总是以相同的周相,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 面内作周期振动且于y方向相垂直。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用数学式子表示波函数:
主要参考文献 • • • • 周玉.材料分析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黄新民.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 张锐.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X射线的物理学基础
引 言
第一节 X射线的性质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①连续X射线谱
波长连续变化的X射 线组成
X射线谱 ②特征X射线谱
一定波长的若干X射 线叠加在连续X射线 谱上构成
①连续X射线谱 图1-5所示的曲线是管电流恒定,管电压从5kV逐渐增加到 25kV钼钯X射线管中发出的X射线谱。 ①曲线均有一个最短波长限λ0和 最大强度点所对应的波长λm
②恒定管电流,逐渐升高电压, λ0和λm均向短波方向移动。
E
H
y t E 0 exp[ 2i ( ) )] T 2 y t H 0 exp[ 2i ( ) )] T 2
H
c 0
E
式中: y:所研究的位置离光源的距离; t:时间;λ:波长;T:周期; φ:初位相角;c:光速; ε0:真空介电常数
在X射线分析中我们记录的是电场强度矢量E引起的物理 效应,因此只讨论E的变化,不考虑磁场强度矢量H的响。
引
言
1、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种射线: 肉眼看不到,可使底片感光,有很强的穿透力,当时不了 解这种辐射的性质)
2、1912年劳厄及合作者进一步推动了X射线的发展。 (硫酸铜单晶衍射实验) 3、劳厄衍射实验后,X射线学出现两个新的分支: 一是波长已知,根据衍射花样研究与结构和结构变化相关 的各种问题(X射线衍射学); 二是分光晶体结构已知,根据衍射花样测定物质发出X射 线的波长和强度,来研究物质的原子结构和成分(X射线光 谱学)。
X射线的强度用波动的观点描述: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 的单位截面上的能量的大小。
强度与振幅A的平方成正比。I∝ A
2
②粒子性 X射线是由粒子流构成,这些粒子流称为光量子或光子。 每一个光量子均具有能量ε和动量p。
h
p h
hc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6.625×10-34 JS c为光速,2.998×108 m/s λ为X射线的波长 ν为X射线的频率
绪
论
本课程是一门试验方法课,主要介绍X射线衍射分析
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及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显微 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目 录
第一篇 • • • • 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 第二篇 材料电子显微分析 • 第8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9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 参考文献
第1章 X射线的物理学基础 第2章 X射线衍射方向 第3章 X射线衍射强度 第4章 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 析方法 • 第5章 物相分析及点阵参 数精确测定 • 第6章 宏观残余应力的测 定 • 第7章 多晶体结构的测定
X射线的强度用粒子性的观点描述: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 光量子数与光量子能量的乘积。
波粒二象性是X射线的客观属性:
波动性反映在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在传播 过程中可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粒子性 特征突出表现在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的 相互交换。
第二节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
2.1 X射线的产生 2.2 X射线谱
③当电压增加时,各个波长所对 应的强度增加,曲线下所围的面 积增加。
图1-5 连续X射线谱
形成X射线谱原因 当电流为10mA ,每一秒将发射6.25×1016个电子,每个 电子到达阳极的条件、时间和速度均不相同,所得电子波的 频率不同、波长也不相同,从而形成连续X射线。(经典物理 学和量子理论解释) 要点: ①当电子所具有的电能,毫无损失地全部转换成电子的 动能,所得的动能又毫无损失全部转换成X射线,此时,所 得X射线的波长为最短。 ②随管电压的增加,阴阳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增加,电子 的运动速度增加,转换后电磁波的强度增加
伦琴 -----全名威廉· 康拉德· 伦琴(1845~1923), 德国实验物理学家。 ●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莱茵州雷内普镇。 ● 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870年回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工作。 ●1894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 ●1895年11月8日发现X射线。 ●1900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研究所教授,主任。 ●1901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2月10日在慕尼黑去世。 个人贡献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 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 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 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对X射 线的发现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电场强度E随X射线传播时间或传播距离的变化呈周期性 波动。波动振幅为A0(或E0),如图1-2所示。 一束沿y轴方向传播的波长为λ的X射线波方程如下:
式中: A0:电场强度振幅;ν :频率(c/ λ ); c:光速;t:时间; φ:初位相角
A
y cos 2 ( t ) A0
图1-2 E的变化 (a)x一定时,E随t的变化;(b)t一定时,E随x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