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论述了“5+3”一体化医学生培养模式概述、科研思维的重要性、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实践案例分析和跨学科合作的意义。
结论部分总结了“5+3”一体化医学生应具备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培养、跨学科合作、实践案例、未来发展、总结回顾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为了培养具备科研思维和能力的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科研教育融入到医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科研的进步,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通过对培养模式的概述、科研思维的重要性、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实践案例分析以及跨学科合作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未来培养“5+3”一体化医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当前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5+3”一体化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科研思维的重要性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旨在为提升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有着积极而深远 的意义 。大 学生就业 需 要全社 会 的共 同努
力, 为营造一个 良好 的就业氛围 , 教育和引导大 学生将个 人成
才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 的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 更好
参考文献
1 高凡茜 . 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 J .湖南师 范大学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21 0 2年
第 3 卷 3
第1 期
7 ・ 4
J OURNAL OF MUDAN I JANG MEDI CAL UNI VERST IY Vo. 3 NO. 2 2 13 1 01
3 3 加强大学生的公 民道德教育 .
社会公 德是人们在社 会
在大学生 中要广泛开 展职业 道德教 育 , 通过诚 实守 信 、 岗 爱 敬业 、 纪守法等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办事公道 、 遵 服务群众 、 奉 献社会 、 恪尽 职守 、 踏实负责 的工作 态度 和职业道德 。 做好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 一方 面可 以通 过课 堂教学 、
职业 道德是指从事 一定
20 0 5,5.
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 中应 当遵循 的具 有职业 特征 的道德 规
范和行 为准则 , 它评 价从业 人员的职业行为 中的善恶 、 荣辱 。
3 申献忠 , 巧兰, 冯 黄春 国, . 等 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现状 分析及对 策研究 [ ]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0 ,. 2 76 0 2 张晓波. 加强 和改进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 的思考 [ ] J.
务将 自己的先进 治疗 、 防和保 健措 施传 递 给 WHO组 织 , 预
并能通过真诚 的交 流来 增 强竞 争 意识 , 高我 国 的医 学 实 提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培养医学生科研责任心和实践能力

金立项 申清书和验收报告的撰写等均 由学员 自行完成 , 教员
主要起指导作用。如上所述 , 学员参与该计划 的踊跃性从 开 始组织项 目申报开始就得 到了充分 体现。以本教研室为例 , 每位具有指导资格的任课 教员都 收到 了多 位学员要 求共 同 参与项 目申请 的邀请 。出于 以下两方面 的考虑 , 我们最终选 择了一些曾经通过第 二课 堂活动密 切合作 过的学员进 行进
临 床 或 科 研 工 作 岗 位 后 所 必须 的基 本 素 质 。
为加强本科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 , 鼓励和支持学
员尽早参与科学研究 、 术开发等创 新活动 , 技 我校 自20 年 08 起设立 了专项基金 , 面向全校各专业二年级 以上本科生开展
了一 年 一度 的 “ 学 生创 新 能力 培 养 计 划 ” 两 年 来 , 教 研 大 。 本
・
1 ・ 8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1 00年
第 3期
嘲
篡
基 于 “ 学 生创 新 能 力 培 养 划 " 大 计 培 养 医 学 生 科 研 责 任 心 和 实 践 能 力
朱 晓燕 , 马 蓓, 倪 鑫
( 第二 军医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 养计 划” 第二 军医大学为培养 医学本科生创新精神 和 实践能 力而设 置 是
一
在实施该课题的 同时还 积极参 与了笔 者所负责 的其他科研 项 目的研究工作 , 并利用所获得的部分实验结果成功 申请 到
了 20 09年度 的创 新 能力 培 养 计 划 资 助 。
二 、 题 组 参 与 人 员 的 选 择 课
、
设 立 “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计 划 ” 意 义 大 的
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

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作者:赵虹刘燕清苗卫军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2期摘要:当今社会对医学生的医学知识、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出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使医学生具备一定的提高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探讨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问题,包括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学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本科生导师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38-01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及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医学生不仅只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的要求,对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标准。
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使每一名医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能力。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应着眼于强化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技能和营造创新氛围等几个方面,以下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探讨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教育较为薄弱的几个环节1.1 部分导师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有待提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导师的引导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部分导师在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教育中存在:科学视野狭窄,缺少学科前沿方向的研究;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重使用而轻培养;导师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医学生难以得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1.2 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无论是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既是知识的传承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过程,在科学研究中,导师除了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其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余柯李晓红杜一华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01期医科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医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医科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科研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以,对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实际上就是指获得新知识和扩充新知识并能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心智能力,是创造新颖的、独创性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等内容,具备敏锐性、批判性、开拓性、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是突破思维障碍、发现创新点、提出创新思路、设计创新方案、转化创新成果的基本能力。
一当前我国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1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医学生最可贵的品格和素养。
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人重理论而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目前仍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占据主流,在教学中仍然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有一部分是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
虽然我国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很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生,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使医学高等教育失去了活力。
2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科研实践参与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参与科研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实践

e tbl h n r i i g ca s so ce tf e e rh,b idn t d n s c r o ainsa d o t zn e mwo k o ce — sa i ig tan n ls e n s in i c r s a c s i ul i g su e t o p rto n pi i g ta mi r fs i n
su e t n o ain a ii n s in i cr s ac t d n s i n v to b l y i c e t e e r h,a d s se z eu e s r s,i cu n a r i go tlcu e n t i f n y tmieus flm a u e n ldig c ry n u e t r sa d
K e w o ds I n v t n Ab l y i ce tf s a c y r :n o a i ii n S in i c Re e r h;Cu t ain;S se z d P a t e;Ac de c M o ai o t i li to v y tmie r ci c a mi r lt y
s a n a r t clvt si t ct et, m rv gteq a t o ga ut gtei a dd s na ogcl g t t gm j s o ut a c ni a ns i poi uly f r a n s n ei m n o ee ri o i e e f l i n h i d i h s g l
[ 要 ] 了适 应社 会 发展 的需要 , 摘 为 应该 加 大 对 医 学生科 研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力度 , 并把 一 些 有 益 的做 法制 度 化 。 开 展科 研
医院科研创新推动医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与突破

医院科研创新推动医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与突破1我国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医学科研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学科研水平,医院科研创新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举措。
本文将从科研人才培养、投入医学科研资源以及创新科研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医院科研创新如何推动医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与突破。
一、科研人才培养是医院科研创新的关键科研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
医院要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
例如,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院校,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科研人才。
同时,还要鼓励医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提升科研水平。
二、投入医学科研资源是提升医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要提升医学科研水平,必须投入充足的科研资源。
医院可以建立专门的科研基金,用于支持科研项目的开展。
同时,医院还要注重引进尖端科研设备和技术,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此外,医院应积极开展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国际一流科研人员来院交流和合作,提升医学科研水平。
三、创新科研机制是医学科研水平提升和突破的关键创新科研机制是医院科研创新的重要环节。
医院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医院还可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多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科研创新提供充分的智力资源和支持。
总结起来,医院科研创新是推动医学科研水平提升和突破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投入充足的科研资源,并建立创新的科研机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医学科研水平,使其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断接近。
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医学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科学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学生应有的不懈追求。
学生应具备“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学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的关键,也是与时俱进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新型教育。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
进取、开拓和创新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对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唯有具有这样的素质,个人才能适应时代,国家才能加快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科学,医学人才面对的是基本的社会和人群,医学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型医学人才。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已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志和潮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21世纪的人才必须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医疗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医学院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的医疗发展需求,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培养新世纪医学生的进取性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陆振南 李春迎 倪丹 唐高高 王黎明
(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摘要】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国家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医学生的创新仍存在一些缺点和弊
端,本文就分析医学院校在创新方面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式作一些探讨。探讨如何加强医学
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发挥亿
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
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因此在社
会的大力号召和推动下,社会的创造性人才越来越多,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上加强学生
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理工科类院校,不仅学校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度高而且国家对此类院校
的科研重视度及经济支持度也比较高。相比而言,医学院校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创新能力
还有待加强。
1 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一)、过于保持传统教育模式,新型教育模式难以支撑下去
医学类院校授课的教授或讲师经验丰富却又墨守成规,讲师及学生由于多年的听课经验
以及上课经验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灌输式教育”。因此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就
是讲解,或者说是“引导”学生去机械地记忆教材和教师讲解的内容,通过大量机械的训练
来掌握解题和应试的技巧。由此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弱,一味地了解记忆老师灌输
的知识成了他们所做的主要事情。如若有新型的教育模式出现在医学院校里,由于学生长时
间的习惯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新型模式也很难持久下去。
(二)、很难形成有利于发展科研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失调,女生明显多于男生的人数。对于报考医学类院校
的女生中,大部分都是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创新的敏感度不是特别强,而少数男生对于
创新的热情很难以调动周围同学对创新的兴趣,因此,在医学类院校中,想要形成创新的氛
围还是比较难的。而在理工类院校就好很多,大部分男生对于创新的热情高涨,接而带动了
周围的人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当此种氛围形成,有共同兴趣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不论是在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都会有一定的进步。
(三)、考评机制过于片面,真正优秀的人无法脱颖而出
在医学类院校中,考试成绩在衡量优秀的过程中依旧有着无法撼动的位置。不少有较强
应试技巧的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那些对创新感兴趣的学生花费了较
多的时间在科研创新[1]上,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上稍有欠缺,却在最后的综合测评中没能得
到应有的回报,没能通过科研创新突显出自己的优秀,学校的激励机制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
实际需求,激励的措施和手段不足以调动学生对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四)、医学实验短期内得不到明显效果,没有足够的毅力
在医学院[2]做实验,要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并且要对这些实
验动物进行反复的培养、观察、实验。所以相对于理工科学生,医学生做实验需要花费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看见显著的成效。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选
择中途放弃,没有足够的毅力支撑下去。
(五)、本科院校对科研创新投入不足
科研实验基地面积狭小、实验器材老旧、实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实验成果奖励不能满
足实际要求等都是实验经费投入不足的具体表现方面。以上都是限制科研水平、科研进程和
效率的重要因素。
2、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努力发展新型教育模式,转变教师角色
如果还是一味地坚持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们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有
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努力发展新型教育,转变教师角色是培养创新观念的重要步骤。教师
应从单向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引领者,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与老师进行互动,使学生成
为课堂的主体,并积极引导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创
新能力。
(二)、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男女比例不均衡是医学类院校固有的特点,因此,想要创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氛围,学校在这方面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学校可结合医学生创新能力[3]的培养,分层次
开放实验室,如:全面向医学生开放标本陈列室、对低年级医学生开放部分实验项目、对医
学生开放实验预备室、成立科研小组,开放教师科研活动等。学校还可以通过以医学生综合
技能为出发点,优化实验课程,进行“三层次”教学实验体系。
(三)、创建科研奖励机制,新建本科学校科研管理内部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鼓励,比如:物质经济方面的、荣誉方面、权
利方面的奖励等,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充分调动同学们对科研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学校还应该改善片面的考评机制,综合测评中,科研项目创新也应该占相应比例。除此之外,
营造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是使创新效率大大提高的有效手段,应该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
合作中竞争。
(四)、加强医学院校的科研经费投入
加强对实验指导老师能力水平和素质的培养其实也是实验经费投入的一个方面。高水平
高素质的指导老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正确地指导学生在正确地实验道路上走下去,少走弯路,
因而可以提高实验效率。
及时更换实验器材,为实验人员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4]是对科研创新较为重要的部分,
学校应及时对由希望的科研创新项目进行拨款补助,确保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加
强财务监督机制,确保经费落到实处。
3总结
医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这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普遍
要求,无论在今后的社会走到哪里,创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同时,医学生创新能力的
提高对国家医疗卫生方面也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促进着国家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
须更加认真刻苦,发扬钻研精神,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江滨,余涌珠,黄国滨,牛宇杰. 科研创新能力对本科医学生就业的影响[J]. 科技视
界,2013,30:28+27.
[2]陈庆玲,郑为超,刘群红.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
估),2009,05:43-44.
[3]申正付. 浅谈医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实用全科医学,2006,03:315-316.
[4]唐双阳,李乐,余敏君,张愉快,胡四海,王可耕,粟盛梅. 分层次开放实验室优化实验课程
体系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3:77-78.
作者简介:
陆振南(1995-),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