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绿色植物改善教室空气质量并建立生态型教室的建议(柴子一)剖析
如何利用树木改善空气质量打造清新的生态环境

如何利用树木改善空气质量打造清新的生态环境树木是地球上最具益处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而且对于改善环境和创造清新的生态环境也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树木改善空气质量,以及如何打造清新的生态环境。
一、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利用树木改善空气质量并打造清新的生态环境。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计划,可以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减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
此外,树木还能够吸收有害的空气颗粒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
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耐污染的树种,例如银杏、槐树和白蜡等,以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
二、保护现有树木除了植树造林外,保护现有的树木也是提高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存在许多古老而庞大的树木,它们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保护并维护这些树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修剪树木,及时修复受损的树枝或树皮,保持树木的健康状态。
此外,还可以在树木周围设置保护区,禁止乱倒垃圾和乱丢烟蒂等破坏行为,确保树木受到充分的保护。
三、促进城市园林建设城市园林建设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景观,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园、绿地、花坛等绿化空间,可以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和空气湿度,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
此外,公园和绿地还可以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栽种空气净化植物除了常见的树木,还有一些特殊的植物可以帮助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常见的绿萝、吊兰、芦荟等室内植物都有较强的空气净化能力。
这些植物能够吸收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释放出清新的氧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因此,在家庭和办公场所中种植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净化空气,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利用树木改善空气质量,打造清新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通过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树木、促进城市园林建设以及栽种空气净化植物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创造一个清新宜人的生态环境。
绿化校园建议书

绿化校园建议书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逐渐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我们提出以下绿化校园的建议。
二、绿化校园的重要性1. 提升空气质量: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效净化空气,改善学生的呼吸环境。
2. 促进生态平衡:绿化校园可以为鸟类、昆虫等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场所,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
3.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绿树成荫的校园可以给学生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
4.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绿化校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绿化校园的具体建议1. 植树造林通过在校园内合理规划和布局,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形成绿化带和景观林,为校园增添自然的美景。
建议校园内种植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和灌木,如榉树、杨树、槐树、松树等,以及一些花卉植物,如玫瑰、牡丹等,丰富校园的植被种类。
2. 建设花坛和草坪在校园内合适的地方建设花坛和草坪,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打造出漂亮的景观。
花坛可以选择各种花卉进行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花海;草坪可以提供学生休闲放松的场所,增加校园的绿色面积。
3. 增设绿化景观设施在校园内增设一些绿化景观设施,如假山、喷泉、小桥、亭台等,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增加校园的美观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歇息和交流的场所。
4. 引进鸟类和昆虫在校园内设置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通过引进一些鸟类和昆虫,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
可以设置鸟巢、鸟屋等,供鸟类栖息;设置昆虫花坛、昆虫酒吧等,吸引昆虫栖息和觅食。
5. 加强绿化管理建议学校加强对绿化校园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修剪树木、修整花坛和草坪,保持校园的整洁和美观。
同时,加强对树木的保护,防止破坏和盗窃行为的发生。
四、预期效果通过绿化校园,我们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改善校园环境,提升空气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初中班主任论文:绿色进教室 生机盎然

绿色进教室“生机盎然”--谈花卉盆栽对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作用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环节。
而要想创设和谐优美的教室环境,绿色植物和盆栽的重要作用就凸显而出。
利用合适的时机,合理的引进花卉盆栽将会让班集体建设变得生机盎然。
关键词:教室环境班集体建设教室美化作用一、背景分析班级作为一个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载体,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富有深刻的意义。
初一是初中生涯的起始阶段,一个充满活力有朝气,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能够让全体学生享受初中生活,并在这个集体中专注的投身于个人成长与成材。
那么,初一年级起始阶段的班集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初一年级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化、个性化意识在逐渐的增强,但是还是会反映出幼稚、好动、习惯欠佳、容易犯错、犯错易反复等特点。
而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建设一个相对稳定的班级体而言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
那么我们在班级体建设中就必须考虑学生特点因素。
采取何种方式来比较有效的克服学生的上述特点呢?一般来说,我们对待学生的好动,容易犯错、习惯欠佳等问题时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惩罚方式,比如写检讨、写保证书,或者采用苦口婆心的说劝式、讲道理式,但是最后,问题可能还在反复。
而我们往往会束手无策。
笔者经过实践,发现若能在班级进行适当的花卉盆栽布置能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并且还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
二、理论依据基于以下原则或方法,在教室进行适量的花卉布置极大的改变了同学们的行为处事的方式与习惯。
1. 设障法。
对于我们初中而言,班级人数往往会到达多至四十到五十人。
在一个人数如此众多的环境中,如果课间任由学生在教室追逐打闹,往往是非常危险的,同样也让教室成了一个喧闹的游乐场,让教室失去了一种知识殿堂的神圣性。
而在教室某些空地,这些空地往往是部分学生打闹的场所,在这里放上一些花卉,相当于我们人为的设置障碍,用以阻止学生在教室内过多、过大的动作与行为。
关于利用绿色植物改善教室空气质量并建立生态型教室的建议(柴子一)

关于利用绿色植物来改善教室空气质量并建立生态型教室的建议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初一年级柴子一一、课题由来现代社会中,建筑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人的一生平均有超过6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这个比例在城市里高达80%—90%。
因此,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近几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研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室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我们中学生一天中有近一半多的时间在教室内度过,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我们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关系十分密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2009年04月08日《北京晚报》有这样的报道:粉刷一新的墙壁、透亮的窗户、崭新的桌椅……今年1月装修完的新校舍迎来了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的800多名学生,可王女士等多名家长却向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表达了疑虑:教室频繁周转、装修,如果室内有害气体释放过多,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同学之间展开了讨论,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室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这么多,教室的空气状况又如何呢?同学和老师们对教室空气质量是如何认识的?在我们进行绿色学校的创建中,能不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来美化和改善教室环境,并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呢?于是,我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改善的研究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1.让我们从身边的生活环境开始关注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了解植物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深刻了解植物对我们教室空气质量改善所起的作用。
2.研究和找到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环境的方法,特别是绿色环保方面的方法。
3.培养关注自己生存环境、热爱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课题研究能拓开教室和公共场所的绿化理念,使植物对人类的自然调节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室外的自然界。
(二)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分析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教室内的空气品质、改善教室内空气环境,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教室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

不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教室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我们一生当中,在室内的生活时间远远超过于在外面的时间,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
如何改善教室内空气质量,提高教室内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要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洁净,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自然是经常通风换气。
但每当天气火热的夏季顿开空调,天气寒冷的冬季,紧闭门窗成了不可避免的行为。
如何从环保角度来改善教室空气质量是我们重点考虑的方向,于是我们着手研究利用绿色植物来改善教室空气质量并建立生态型的教室的问题。
1.常见植物改善空气质量能力与植物气孔关系的实验与观察。
(1)为了测试不同植物对教室空气改善的能力,我们想到了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的有关《叶片气孔有多少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一般的植物叶片都有一定数量的气孔。
气孔是植物气体进出的门户,气孔的多少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一个因素,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对植物进行了气孔多少的测定。
于是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首先我们取了三种常见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玉树,把三种植物的叶片尽量控制在大小相等,在暗处理24小时后,放在有相同温度(60℃的热水)的水中,再观察叶片在相同时间内水中产生气泡的多少。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也知道了吊兰、玉树等不同植物的气孔数目是不一样的,它们产生的气泡比较多,这说明这几种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好。
(实验剪影见附件照片)。
(2)为了进一步求证我们上一个实验的结论,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还利用显微镜对植物叶片的气孔作了观察。
本观察实验的目的是想了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显微镜视野范围内)上气孔的数目。
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气孔数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在叶片的表皮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cm2的正方形(在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用镊子撕取叶片下表皮,④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铺开,⑤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有气泡产生,⑥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下的水分,将染液引入其中,使表皮细胞均匀染色⑦显微镜下观察。
如何利用植物改善空气质量

如何利用植物改善空气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恶劣的空气质量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来改善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质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植物对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室内空气污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例如,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和电器等都可能释放出苯、甲醛、氨气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研究发现,一些植物具有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能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植物:1.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吊兰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植物,它具有较强的空气净化能力。
吊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常春藤(Hedera helix)常春藤是一种美观且易于养护的室内植物,它对净化空气也有显著的效果。
常春藤可以吸收空气中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同时还能够吸附灰尘,净化室内空气。
3.芦荟(Aloe vera)芦荟不仅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研究发现,芦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有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二、植物对改善室外空气质量的影响除了室内空气质量,室外空气质量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植物在改善室外空气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树木和花草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因此,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化带建设,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对改善室外空气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城市建筑绿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将绿化作为重要环节来考虑。
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面上种植植物,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能够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绿化屋顶和墙面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环境温度,还可以改善周围区域的空气质量。
绿色校园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

绿色校园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在学校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建设绿色校园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
下面,本文将从“植绿增氧”、“教育绿意”和“绿色管理”三个方面来论述绿色校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1. 植绿增氧绿植是绿色校园建设的基础,它们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能为校园提供新鲜空气。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的空地和阳光,大规模植树种草。
可以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易于管理的植物,例如小叶黄杨、金鱼草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教室中摆放一些盆栽,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此外,校园周围的空地可以设计成花坛,培养花卉,为师生营造一个美丽的学习氛围。
2. 教育绿意绿色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行为。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环保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绿色环保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开展环保主题的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并从中培养起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教育手段,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有环保意识、有环保行为的学生,从而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学习环境。
3. 绿色管理绿色校园的建设还需要注重科学的管理。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绿化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校园绿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小组,负责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定期检查绿植的生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修剪和护理。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绿化管理,组织定期的义务劳动,让大家一起参与到绿化校园的过程中。
总之,绿色校园的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植绿增氧、教育绿意和绿色管理,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学习环境,培养出有环保意识和绿色行为的学生。
希望每所学校都能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环境增添更多的绿意。
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关于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的意见范文

关于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的意见范文
1、各班管理的花草树木要定期松土、浇水、施肥,要求做到生长良好,无枯黄现象。
2、要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得攀树折花草,不得践踏花草,违章者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按价赔偿和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3、要做好办公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室内的摆设要整齐划一,使有整洁、美观、舒服之感。
4、教室内不得乱钉、乱贴、乱挂、要保持原建筑物的整洁、美观。
5、教室内不得堆放有碍观瞻的杂物,桌椅要洁净完好,不得污损,要保持室内墙壁的清洁。
6、早餐时必须在课室内就餐,不得乱丢食品,不得乱倒牛奶,开水,违者扣该班当天的卫生分。
7、要保持学校走廊、栏杆、墙壁、楼梯的清洁,做到无鞋印、脚印、无痰迹。
各班清洁区要保持清洁,做到无果皮、无纸屑,无烟头、无杂物。
8、加强对厨房、食堂的管理,厨房和食堂要优质干净,餐具无污垢。
9、厕所内的一切设备要保持完整无缺。
要保持厕所的卫生,便后自觉冲水,努力达到“无积水、无便、无臭味”的要求。
10、认真做好“三化”工作的检查评比工作,做到每季度一检查,每学期一评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利用绿色植物来改善教室空气质量并建立生态型教室的建议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初一年级柴子一一、课题由来现代社会中,建筑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人的一生平均有超过6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这个比例在城市里高达80%—90%。
因此,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近几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研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室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我们中学生一天中有近一半多的时间在教室内度过,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我们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关系十分密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2009年04月08日《北京晚报》有这样的报道:粉刷一新的墙壁、透亮的窗户、崭新的桌椅……今年1月装修完的新校舍迎来了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的800多名学生,可王女士等多名家长却向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表达了疑虑:教室频繁周转、装修,如果室内有害气体释放过多,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同学之间展开了讨论,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室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这么多,教室的空气状况又如何呢?同学和老师们对教室空气质量是如何认识的?在我们进行绿色学校的创建中,能不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来美化和改善教室环境,并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呢?于是,我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改善的研究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1.让我们从身边的生活环境开始关注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了解植物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深刻了解植物对我们教室空气质量改善所起的作用。
2.研究和找到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环境的方法,特别是绿色环保方面的方法。
3.培养关注自己生存环境、热爱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课题研究能拓开教室和公共场所的绿化理念,使植物对人类的自然调节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室外的自然界。
(二)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分析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教室内的空气品质、改善教室内空气环境,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教室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我们中学生一天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在教室内度过,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或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室内开空调、关门窗时,由于教室内聚集很多人,使得教室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教室内空气质量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师生的学习与教学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
2. 研究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改善问题,有利于走出传统的清除室内环境污染的误区。
如完全依赖短期的通风处理等,提出了方法和理念上的创新。
因为,短期通风处理作为基本环保措施,对室内污染有改善作用,但因为多数有害物质会缓慢释放,教室如不通风或通风较差,通风作用会大大降低,氧气仍然消耗很快,而二氧化碳含量依然上升较快。
利用生态原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应该是方法的创新。
3.研究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改善问题,发挥绿色植物保健功能,具有一定的环保推广价值。
如对于大型商场、大型办公场所或大量人员集中的其他场所(如会议室、餐厅、酒吧、歌舞厅等),由于室内聚集着很多人,而且空气不流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室内人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因此,本课题研究对这些场所的空气质量改善,也都具有一定的环保推广价值。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活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研究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现状及对师生的健康和学习影响;第二、寻找绿色植物改进教室空气质量的证据和价值;第三,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方案设计;第四,研究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改善的研究课题成果的科技创新意义和绿色环保推广价值。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验观察(科学探究)、文献检索和网络技术等方法手段,进行课题研究。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制订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与改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分析得出主观调查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对教室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价,通过文献研究,找出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的绿色环保植物。
通过设计性学习,制订改善教室空气质量的方案。
五、研究的过程(一)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现状调查与对学生学习和身心的影响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我们首先开展的研究活动是对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现状调查与对学生学习和身心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
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活动: 1.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问卷调查及采访记录分析。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教室空气质量状况的认识和感受,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研究价值、教室空气质量的好坏以及影响教室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等方面的调查,在发放并收回的90份调查问卷中,统计结果如下图:(1)关于教室空气质量状况方面调查看,在平时的教室中,教室空气质量调查结果如下:从访谈中发现,每当天气酷热教室开空调,或天气寒冷教室关门窗时,有更多的同学认为教室质量空气状况很差,教室的各种味道很浓,很难闻、很难受,只有长时间在教室才慢慢适应下来。
(2)关于影响教室空气质量(特别是天气冷,关闭教室窗门的时候)的主要原因时,在90人的调查问卷中,结果统计如下:可见,同学们普遍认为影响教室的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那么,在教室中,如果我们关紧窗户,一天能产生大致多少的二氧化碳量呢?教室中空气中的氧气够不够供这么人一天的呼吸呢?2.教室内一天所产生二氧化碳浓度的计算与实际测定。
(1)一个教室的空气质量和一个班级同学一天所吸收的氧气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计算。
在网上有这样的报道,美国很流行一种小卡片,卡片上面有一个人一天排放出二氧化碳的指数,通过对照每一项指标,你就能算出,你一天能产生多少的二氧化碳。
由此,我们想到,在一个教室里聚集这么多同学,一天需要多少氧气量和排放二氧化碳量呢?一个教室有多少空气质量(氧气量)?针对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展开了资料搜索,通过网络查询,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一个成年人每天一般需要吸进800克的氧气,排出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
如果按一个班级平均50个同学,一天按半天即12小时(包括晚自习)在教室里来计算,那么在教室中所需要的氧气量是50×400克=20000克,即0.02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50×500克=25000克,即0.025吨。
根据资料所知,一个教室常规长10米,宽8米,高4 米,教室的体积V=320立方米,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0.40吨。
在空气中,氧气占了空气质量的21%,二氧化碳在新鲜空气中含量约为0.03%,由此可计算出一间教室中的氧气质量为约0.084吨,二氧化碳质量为0.00012吨,可忽略不计。
现在教室中所固有的二氧化碳质量为0.00012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0.025吨,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0.40吨,由此可计算得一间教室中,二氧化碳所占的量约为0.051%。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碳CO2日平均值为0.10%(注:0.10%=1000ppm)。
通过计算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教室内聚集这么多同学,一天所需要的氧气里虽然是够的。
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大自然外界的空气每天不断在和教室中的空气流和交换着,上述计算数据也只是在空气不流动的情况下所得的数据。
但假如到了冬季天气寒冷和夏季天气炎热时,教室门窗紧闭时,教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远远超出正常标准,从而可能对身处在教室内的同学和教师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室内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数据测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室一天中同学们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借来了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帮助我们测定了教室内空气一天二氧化碳的数据变化(详细数据见附件4)。
根据测定的数据,我们制成了以下统计图(图三)。
CO2测量仪能有效地测量室内空气质量。
仪器中有这样的介绍:当室内CO2含量过高(大于1000 ppm)时,可能导致疲倦、注意力低下及不适等症状。
显然,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远远高出了这一浓度值。
3. 资料检索:教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人的身心和学习可产生的影响。
我们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曾经学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也知道它是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气体。
然后,二氧化碳对我们人体的身心健康有可能产生什么的危害和影响,我们并不清楚。
于是我们展开了“对教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同学成长和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网络搜索。
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1)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CO2,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是无色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
工业上,二氧化碳常被加压变成液态储在钢瓶中,放出时,二氧化碳可凝结成为雪状固体,通称干冰。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2)二氧化碳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在0.0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
二氧化碳在新鲜空气中含量约为0.03%(体积)。
人生活在这个空间,不会受到危害。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碳CO2日平均值为0.10%(其中0.10%=1000ppm)。
如果室内聚集着很多人,而且空气不流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室内人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当浓度在0.07%—0.1%时属于普通空气,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0.1%—0.15%(即1000ppm——1500ppm)时属于临界空气,室内空气的其它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0.15%—0.2%时属于清度污染,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在0.3%—0.4%的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死亡。
二氧化碳中毒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鲜有慢性中毒病例报告。
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及呼吸停止等。
经抢救,较轻的的病员在几小时内逐渐苏醒,但仍可有头痛、无力、头昏等,需二、三天才恢复;较重的病员大多是没有及时抢救出现场而昏迷者,可昏迷很长时间,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糖尿、肌肉痉挛强直或惊厥等或即刻呼吸停止身亡。
当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000ppm时,可引起人的意识模糊,接触者如不移至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将因缺氧而致死亡。
二氧化碳达到窒息浓度时,人不可能有所警觉,往往尚未逃走就已中毒和昏倒。
4.我们得出的结论: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对学生学习和身心产生了影响。
上面教室内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数据测定表明,二氧化碳一天的平均最高值在1800ppm左右,比普通空气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高出80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