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分化日趋明显,国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知识产权工作为了顺应改革势必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知识产权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一直面临着分散管理、独立并行、行政执法保护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致使知识产权持有人,尤其是企业,在对其知识产权提出保护和服务诉求时无计可施,这样就导致了知识产权和经济相关工作无法很好地融合。第七届中国专利信息年会报告指出:知识产权本身具备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属性。因此,加快知识产权体制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必须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体制改革。

一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研究综述1.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的影响

潘菁和刘辉煌(2008)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以建立模型的方式,系统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认为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以及加强对其自由化的建设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会有显著作用。钟潇洁(2010)通过分析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现状及特点并以“价格———边际成本率”模型来实证测算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各行业出口的市场势力指数,

得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大部分的行业出口的市场势力指数都很低的结论,归纳总结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服务水平低下、逆差持续扩大以及同质化现象等严重的影响因素。姜南等(2014)在对中国专利、版权和商标密集型产业构建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2010年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就

业总人数的影响,并且与欧美等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依据现有的相关政策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意义,

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转型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发挥的重要作用。范文等(2017)对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2.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Antonelli (1998)根据欧洲一些国家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出弹性。国际相关学术专家也利用各国的投入产出表就各国的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做出了相关实证研究,

他们发现服务业对一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尤为突出(Guerrieri et al.2005;等)。王静(2011)先采用净出口比率(RNX )指数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次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利用与国际比较的方式对各个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英国的知识产权密集型服务业中的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较为突出。刘林青、谭畅(2017)根据2012年美国发布的《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聚焦产业》报告,从竞争性和互补性两方面对其和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进行详细对照和分析,

得出中国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单一产品类别出口量较大,而美国则依靠多类别产品出口。

通过以上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研究状况,可以发现:大多数关于国外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最初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从微观层面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经

孙会娟1姚正海2/文

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际竞争优势研究

10.13999/https://www.360docs.net/doc/a710659942.html,ki.scyj.2019.06.019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优势;创新建设;产业融合;国际经济发展

产业研究

55

产业竞争力-波特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2011-06-28 08:13:48| 分类:产业研究| 标签:企业家|字号大中小订阅 【内容提要】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由于我国加入WTO和世界分工转移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四类进行分析和评述,并指出波特的钻石模型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在进行指标计算的实证方法上有偏差,在整个竞争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本文认为,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在评价竞争力定义的四个不同层次,对一国产业进行评价最有效的指标应该是产业利润率、 全球市场份额和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评价/波特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国外可以上溯到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从1980年开始的专题讨论,以及1986年形成的相对完整体系和发表的轰动性研究报告。在国内则始自1989年原国家体改委与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的联系,以及1996年起出版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对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是经济与管理领域最具深入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内容之一。短短20年的时间,多种评价方法伴随着大量的研究组织和研究报告纷纷涌现。其中最著名的,除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简称GCR)和瑞土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每年6月出版的《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WCY)之外,还有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钻石模型,以及他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10国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此外,世界经济论坛自1998年始,根据他关于竞争力和环境方面的理论,增加了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数(2000年改名为当前竞争力指数)。各国著名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机构还有:美国的商业风险评比公司,韩国的产业研究院和大宇经济研究所,日本的经济新闻研究中心等。其他有影响力的竞争力评价方法,是荷兰格林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 “产出和生产率国际比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Output and Productivity,简称ICOP)研究组所提出的“生产 法”(Approach of Origin)。 在国内,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教授也对国际竞争力及其评价方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但是,一个明显的状况是,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前期观点并不统一,在评价方法的采用、指标体系的选择上还有一些争论和差异。其重要原因是,各研究者对于包括研究对象在内的基本元素并没有清晰界定。比如,包括上面提到的各项研究,虽然都是针对国际竞争力的,但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有的是研究国家层面的竞争力的,有的是研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还有的是研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上,对国际竞争力不同主体进行评价的方法也确实有共同之处。另一方面,对相同主体的评价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地方。一个典型例证是,对同一主体即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的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在数度联合工作后也自1998年起分道扬镳。原因是前者越来越倾向于研究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后者更加重视国家向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环境的能力。

浅析如何提升茶叶国际竞争力王慧茹原创

浅析如何提升茶叶国际竞争力 引言 2012年世界上四大同为茶叶主产国和出口国依次为:中国(大陆)、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中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国际竞争力却远不如斯里兰卡。虽然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有着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也曾经在历史上垄断过茶叶贸易。但在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却不是茶叶贸易强国,这种茶叶贸易状况的确引人深思。 中国与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同为世界茶叶市场上的主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垄断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国家。由于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代表性,可以通过统筹研究四大国的茶叶出口贸易状况和形成茶叶国际竞争力差距及原因,从而提出能够提升茶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方针。 一、四大国茶叶产量与出口贸易概况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分析2009年-2012年中国(大陆)、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的茶叶出口贸易概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茶叶市场发展状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四大国茶叶产量状况分析 图1 2009年-2012年四大国茶叶产量折线图 单位:吨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 GETEWAY),图表是本人整理而得。 图2 2012年世界茶叶产量分析饼状图 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 GETEWAY),图表是本人整理而得。 根据图一2009年-2012年四大国茶叶产量折线图显示,中国四年来茶叶产量全球第一位,排名依次为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 根据图二2012年世界茶叶产量分析饼状图显示,中国茶叶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量为1714.9千吨,比重达到了35.59%;其次是印度,产量为1111.7千吨,比重为23.07%;另外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的产量比重分别占为7.67%和6.85%,其他国家产量之和占比重为26.82%。(二)四大国茶叶出口状况分析 图3 2009年-2012年四大国茶叶出口量柱状图 单位:吨 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里的数据库(TRADE MAP),图表是本人整理而得。 根据图三2009年-2012年四大国茶叶出口量柱状图所显示的情况,2011年前,肯尼亚的茶叶出口量位居首位。2011年,除了肯尼亚外的其他三个国家茶叶出口量都在32万吨左右;2012年四大国的茶叶出口量都在30万吨左右,印度为22.5万吨。 (三)四大国茶叶出口总值状况分析 图4 2009年-2012年四大国茶叶出口总值柱状图 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里的数据库(TRADE MAP),图表是本人整理而得。 通过图四2009年-2012年四大国茶叶出口总值柱状图显示,斯里兰卡茶叶出口总值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在2012年时赶超肯尼亚1亿美元,成为第二位出口创汇大国,出口值为10.4

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国外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萌芽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上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上,企业内部的能力分上决定企业的成长。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竞争力概念的雏形。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其经典著作《企业成长论》(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潘罗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大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所以采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企业不应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选择上,而应放在取得竞争对手不可能模仿(或者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上。她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1、企业所积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的机制;2、企业所积累的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 和“非程序性决策”的新知识的机制。她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到了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 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也分别得结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1989年夏爱温和料克尔斯提出核心技巧说,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能使其开发出来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而组织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巧的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Prahalad和Hame。 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Prahalad和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竞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章发表以来,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得以掀起。1993年Foss 发表的“核心、能力论”以及1994年哈默和哈尼发表的“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等等,这一时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战略管理》、《管理》和《哈佛商业评论》等美国知名度很高的期刊上关注的热点。 Prahalad和Hamel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之后,还通过对很多企业的分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重要观点如下: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判别标准: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2、树型理

《制定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欧盟方法》

制定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欧盟方法 前言 专利和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标准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广泛传播,确保了技术之间的互通性和安全。专利为研发提供激励,使得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对其投资能够获得适当的回报。标准[1]通常会涉及到被专利权保护的技术。保护一项标准中必要技术的专利被称为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 SEP)。因此SEPs保护那些对于符合技术标准以及基于该标准而市场化的商品来说必不可少的技术。 标准支撑了欧洲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互通性,这是数字统一市场(Digital Single Market, DSM)的基础。例如,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或者通过诸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 LTE)、WiFi或者蓝牙这样的标准化技术与互联网相连的其他设备,所有的这些都被SEPs所保护。没有这些标准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就没有这样的互联互通性[2]。 在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互联互通性变得尤其重要。为了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智能住宅设备),也为了能为欧洲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一系列广泛的新产品需要互联互通。 经济的数字化为欧洲产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据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应用设备的经济潜力在发达国家将会达到9万亿欧元每年[3],这些物联网应用设备将会连接人、家、办公室、工厂、工地、零售场景、城市、交通工具、户外。在接下来的5年,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每年能够为欧洲经济增加超过1100亿欧元的收入[4]。互联的设备和系统一起发挥作用的能力对于经济潜力最大化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标准带来的互联互通性,由物联网带来的潜在收益的40%都会损失掉[5]。没有正式的标准和标准必要专利,就不会有像联网交通工具这样的事物,也不可能有远程诊断、远程手术以及信息交换。 标准发展组织(standard developing organizations, SDOs)中的专利权人为标准的开发提供技术。标准建立之后,SEPs持有人做出(fair, 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FRAND)许可承诺,任何潜在的标准使用者都可以获得该标准技术。保障标准技术能够以FRAND的方式获得,对许可实践和奖励专利权人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如此,其才会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参与标准化活动。这反过来对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信息通信技术之外的新市场主体(家用设备、车联网等的生产者)也需要获得这些标准技术。 然而,有证据表明SEPs的许可和获得并非天衣无缝,也可能导致冲突。技术使用者起诉SEPs持有人对低端专利包收取过高的费用以及使用诉讼威胁。SEPs持有人认为技术使用者对其发明创造"搭顺风车",没有善意地进行许可谈判[6],故意侵犯其知识产权。在市场主体来自新兴产业领域,其对传统信息通信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原文出处】经济管理·新管理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24 【原刊页号】4~11 【分类号】F8 【分类名】世界经济导刊 【复印期号】200402 【标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 【作者】陈立敏/谭立文 【作者简介】陈立敏谭立文武汉大学商学院,武汉市,430072 【内容提要】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由于我国加入WTO和世界分工转移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目前最 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四类进行分析和评述,并指出波特的钻石模型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在进行指标计算的实证 方法上有偏差,在整个竞争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本文认为,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在评价竞争力 定义的四个不同层次,对一国产业进行评价最有效的指标应该是产业利润率、全球市场份额和劳动生产率。 【摘要题】理论研究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评价/波特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国外可以上溯到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从1980年开始的 专题讨论,以及1986年形成的相对完整体系和发表的轰动性研究报告。在国内则始自1989年原国家体改委与世界 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 IMD)的联系,以及1996年起出版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对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是经济与管理领域最具深入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内容之一。短短20年的时间, 多种评价方法伴随着大量的研究组织和研究报告纷纷涌现。其中最著名的,除了世界经济论坛的年度《全球竞争 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简称GCR)和瑞土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每年6月出版的《世界竞争力年 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WCY)之外,还有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90年在《国 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钻石模型,以及他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10国进行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 析。此外,世界经济论坛自1998年始,根据他关于竞争力和环境方面的理论,增加了微观

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摘要 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之一。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市场茶叶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强,使中国茶叶的出口优势呈减弱趋势,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受到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在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上同茶叶出口强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和措施,以期提升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竞争力指标

目录 前言 (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一) 研究综述 (2) (二) 研究目标和内容 (4) (三) 研究方法 (5) 二、茶叶出口形势分析 (6) (一) 世界茶叶出口形势分析 (6) (二) 中国茶叶出口形势分析 (6) (三) 中国出口茶类的变化和出口地区的变化 (7) 三、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8) (一)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8) (二) 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优势条件 (9) (三) 中国茶叶出口的自身劣势 (10) 四、中国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的出口对比分析 (12) (一) 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因素分析 (12) (二) 竞争力指标的对比分析 (13) 五、提升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4) (一) 政府实施针对性措施提升茶叶出口企业竞争力 (14) (二) 优化茶叶出口的市场结构 (15) (三) 实施茶叶市场营销战略和加强品牌建设 (16) (四) 茶叶出口企业优化自身产品结构 (17) (五) 提升茶叶出口企业茶叶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17) (六) 出口企业宣传充分发挥我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和文化优势 (18) (七) 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 (18)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 文) 题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 程设计 应 用研究 开 发研究 基 础研究 其 它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现阶段,这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地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未来时代是属于中小企业的时代,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必将继续发挥其经营灵活自如、销售快捷方便、资金周转灵活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

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2.有限的资源分散,跌入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状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些企业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优势。 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 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影响了其创新和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由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构成的核心技术能力,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以免被其他企业剽窃和模仿。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在此问题上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对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也缺乏应有的力度,专利被剽窃、商标被冒仿等现象仍较为普遍,从而削弱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性竞争优势的主动性。 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话,中小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新经营,不断进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趁势而上。 研究意义:

我国应建立处理标准必要专利争议的禁诉令制度

内容提要:无线通信企业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经常以国际平行诉讼的方式展现。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有些民事诉讼当事人寻求向外国法院申请禁诉令,要求命令对方当事人撤回在我国法院提起的诉讼或者不得执行我国法院的判决,以阻止案件在我国法院进行审理或执行。外国法院的禁诉令已给我国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依法正常行使权利造成很大妨碍,同时亦对我国法院依法行使司法管辖权造成较大冲击,我国应积极予以应对。文章通过介绍域外禁诉令制度的起源和设置的目的,以及域外标准必要专利禁诉令的颁发和反制实践,明确提出我国应在对等和国际礼让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禁诉令制度,以保护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国家司法主权。我国司法机关可以先在个案中积极而审慎地实行处理标准必要专利争议的禁诉令制度,并注意与相关配套制度配合适用。通过不断积累适用禁诉令制度的经验,最终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或民事立法的方式,建立完善的禁诉令制度。 关键词:标准必要专利平行诉讼禁诉令司法主权对等原则 前言 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越来越依靠无线通信技术,而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交流工具被国际社会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在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的竭力推动下,各国无线通信技术逐渐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无线通信由此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为跨国无线通信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经过数十年的大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无线通信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市场。一方面,许多外国企业在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从事无线通信产业的经营活动,在促进我国无线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无线通信技术及产业亦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不断增强。这些企业除了积极参与我国无线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之外,亦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市场竞争优势。伴随着激烈的国际、国内产品与服务市场竞争,我国境内的各无线通信企业相互之间关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越来越频繁,各企业之间因无法达成标准必要专利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和指标体系

产业竞争力内涵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因此,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因此,产业竞争力分析应突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 [编辑]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任何理论研究都有其理论基础和渊源,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 [编辑] 比较优势原理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指出: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即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定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领域的生产,以交换低生产率领域的商品。后来,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方向。 [编辑] 竞争优势原理 波特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我们关心的竞争优势问题”。进而他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认为,尽管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存在区别的一组概念,但两者都是产

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方面的应用研究

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方面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4T14:50:27.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作者:王勇1 王鑫珠2 王洋3 张璐2 [导读]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法理论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对于解决标准必要专利的困境需要进行积极的重视和研究,经济法理念包含法律理念,是对立法和法的运用的有效指导,也是面对法律有有关问题的,最为有效的解决力。 1.中国人民解放军91395部队北京 102443; 2.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北京 100044; 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6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法理论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对于解决标准必要专利的困境需要进行积极的重视和研究,经济法理念包含法律理念,是对立法和法的运用的有效指导,也是面对法律有有关问题的,最为有效的解决力。通过对经济法理念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原则。首先,需要积极的遏制滥用职权等行为,对垄断力进行一定标准限制。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保护专利权人相应的法律权利。因此本文针对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表现上,进行了内容分析,应用体现角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经济法;标准必要;专利 前言:社会的发展为经济法理念的研究带来了相应的要求,经济法理念在理论体系上呈现了较为强大的丰富价值,对于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和解释作用更为明确。因此针对标准必要专利这一问题,在司法实践角度研究,并在应用视角下对其价值进行探求。 一、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表现 (一)标准与专利结合存在矛盾 专利与标准在结合上,虽然属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但是对于自由竞争的概念却产生严重威胁,在专利法与反垄断法中容易造成交叉领域的困境问题,衡量事物的准则是这一标准所产生困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判定为对竞争有限制作用的某种协议。因此细致分析可以得出,竞争本身是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益处的,但是无效的竞争会让社会的交易成本开始提高。因此,在互相联动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竞争秩序,以增进效率,是竞争所开展的必要前提,在当前经济发展的今天,技术标准需要反映最为领先的技术优势,专利与标准在结合上更加紧密,标准的公共性特征与专利权的私利性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冲突,均是来自于两者之间,在竞争概念上的互相重叠。 (二)标准必要专利等概念模糊 专利和标准在交叉延伸上有一些新的概念,但这些概念涉及到的区分表现。在研究中并没有进行明确,一些专利不仅仅对一项要求进行满足。同时,一个标准的实施,需要在相应的非侵权技术方案上有多个情况进行满足,涉及的内容有必要专利,权利要求,标准关联,非必要专利,标准必要专利等内容。因此在区分标准必要专利与关联非必要专利等问题上,就在必要性发生了一定决定性改变,前者的权利人对于相应的标准的实施可以判定为具有完全的决定权,这一结果具有推定效应,而后者的权利人因为面临其他竞争性专利的相应压力,使得在决定标准实施者在相应实施标准上,变为受到其他因素所考虑以及制约。类似这样的相关概念,在包含与被包含的逻辑关系上存在一定模糊难以在认识角度上进行提升。 (三)标准必要专利垄断已形成 专利权人和专利之间是在专利法的概念中获得实现的。但是专利权人通过专利进行相应的经济经营活动,其目的就是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保障。因此在性质本质上进行分析属于竞争行为,在竞争法中对于反垄断法调整范围需要适度进行,根据《反垄断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限制竞争的行为对本法案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标准和专利在结合上是具有统一性和矛盾性的,垄断力根据相应理论分析,是垄断情形的必要构建,本有助于必要专利形成较为严重的垄断地位。 二、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的应用体现 (一)基于经济法理念进行矛盾解决 要基于经济法理念下进行相应矛盾解决,要本着人本主义理念思想。标准必要专利问题上进行具体体现,需要做到三点内容:首先,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和相应的被许可权人为主体,实现共同发生,不能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进行不正当的行使权利约束。同时也不能过于倾向被许可人,挫伤对方在专利发明的热情,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双方权利进行合理的判定,保障双方的利益。其次,各方当事人在利益关系上需要和谐共处,不发生较大心态问题,在相应制度上就要体现利益均衡观念平衡各方权利及义务。最后,对各方权利义务的限制,要采用适度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既考虑标准必要专利的发展,也要考虑当前技术的发展,对于专利的保护价值,以满足多方利益需发展需要。 (二)追求社会共识下进行争论 标准必要专利在保护的争论中,具有极为隐蔽的一面,两部法律对市场效率趋势全面的追求。虽然在宏观和微观上有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在保护专利以及保护竞争这一目的上,均具有一致性的实现。因此,要深刻认识专利法,追求效率,而效率是因为创新所带动的,反垄断法也是对效率的追求,而效率更多来自于自由竞争环境,因此对两者之间进行联系度的研究,以追求社会共识下进行合理的争论,进而明确,两者均是为市场效率的提升,来积极促进的工具性目标。 (三)垄断力不同阶段下制度完善 随着专利技术的发展,专利在非必要专利和必要专利中存在积极的转换影响,因此要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更新角度研究,对已经制定的标准进行有效的改进。对标准必要专利在流出和流入的制度上进行有效完善。降低社会成本同时对垄断利益在非效率的产生上进行一定的遏制,以自由竞争为前提,促进市场经济获得合理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应用角度体现,调整可以通过基于经济法理念进行矛盾解决、追求社会共识下进行争论问题解决、垄断力不同阶段下进行相应制度完善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问题改进,以实现本次研究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功耘;略论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法学; 2007年03期. [2]马跃进,李彦芳;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经济法的理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关于《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云南花卉产业逐渐成为云南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愈显重要。本文结合云南花卉产业及国际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分析云南省花卉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虽然近些年云南花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阻止了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云南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SWOT分析方法 一、引言 花卉产业的发展能够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的农村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花卉产业可谓真正的富民产业。 近些年来,中国的花卉产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相比传统的花卉生产大国,中国花卉产业具有着后发优势,生产规模不断扩

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在世界花卉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地,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之速度令人瞩目,已然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云南花卉的出口贸易量和出口贸易额在近几年都快速增加。但目前云南省花卉产业仍然属于粗放型生产方式,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生产规模小,社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物流成本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花卉品种不多而导致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等等,这些问题极大的限制了云南花卉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阐述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采用SWOT 分析法全面分析云南花卉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找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提升云南花卉产业竞争优势,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花卉产业的异军突起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眼球,对于花卉产业的研究也日趋增多。针对“云花”走出国门,部分学者研究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出口情况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程士国(2008)以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云花”对外出口所面临的生产规模小,物流成本高,对新品种保护认识不足,出口渠道混乱四大问题,提出要大力发展花卉合作社,引导鼓励合作社与大企业联合,加强物流体系建设,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促进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措施。同时该学者认为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论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的亚洲标准

内容提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将涌现越来越多的新标准和标准必要专利,这使得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fair, 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FRAND)许可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值得探讨的 是,作为标准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的主要亚洲经济体的FRAND许可标准有无趋于一致或歧异之处?一些跨国经营、从事专利许可的企业集团对中国竞争法主管机关所作的承诺可否延伸至亚洲之外具有约束力?如何消解不同法律标准之间的冲突?基于以下的原因,主张至少在亚洲地区须确立对标准必要专利的FRAND许可的事前监管机制:已经有巨大的市场失灵、标准必要专利相当于垄断或联合垄断、事实标准超越法律标准、私主体的标准制订组织取代国家职能;并提出专利法和竞争法的改革建议,主张不同法律标准的冲突不应通过一套标准来解决,应经由同理心思考和国家间对各自选择的相互尊重来解决;最后以破除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交叉领域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述作结。 关键词: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专利法反垄断事实标准标准制定组织 一、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主要亚洲经济体内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主要亚洲经济体内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授权,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作为全球价值链的受益者,这些经济体无一例外是标准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尤其如此。其在大规模制造、工厂管理和降低成本上表现出色,极其依赖标准和应用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因此,信息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所有人从这些主要亚洲经济体获得的授权费收入超过从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授权费收入的总和。以居信息通信技术世界前列的标准必要专利权人高通公司为例,其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度来自我国大陆和香港、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授权费占其总收入的68%(分别是32%,19%和17%),2012年和2013年均为78%(分别是42%、22%和14%),2014年为80% (分别是49%、20%和11%,其中仅大陆地区净收入达132亿美元),2015年为81.95%(分别是52.75%、16.2%和13%,大陆地区净收入为133.3亿

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一)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 衡量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建立:1.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标。2.国际贸易中的产业结构指标。3.产业素质指标。在具体指标设计时,需要考虑资产(assets)与过程(processes)两方面相结合的原则。资产指一国目前所拥有的竞争资产的存量,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就是指产业结构现状;过程指一国拥有的创造增加价值的能力,即各种转换能力,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就是指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资产反映了一国保持目前竞争力的能力,过程则反映了一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能力。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设计理论依据与设计原则, 显性指标1.产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 2.产业盈利能力(产业平均资产利润率) 隐性指标直接原因指标 与生产率有关的 各项指标 1.劳动生产率 2.成本 3.价格 4.企业规模 与市场营销有关 的各项指标 1.品牌商标 2.广告费用 3.分销渠道 与企业组织管理 有关的各项指标 1.售后服务网店 2.全球质量保证体系 间接原因指标 生产要素类指标 1.申请专利技术项目及其估价 2.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 比重 3.做出过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其 在专业人才中的比重 需求因素类指标 1.需求规模指标和需求增长速 度指标 2.产品系列化指标 相关产业因素 相关产业和供应商的工业产出 绝对额及其占一国或一地区 工业总产出比重 企业战略、结构 和竞争状态因素 指标 1.行业平均工资水平 2.企业或行业债务率 3.企业的资本结构 4.行业的市场结构 编辑 (二)某一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即它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即它解释为什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分析性指标又可以分为直接因素指标和间接因素指标。他们之间的具体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中国茶叶产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和分析

1 引言 世界上有100 多个国家有消费茶叶的习惯, 而只有28个国家生产和出口茶叶。众所周知,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中国茶叶的生产与贸易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作为中国的农业优势产业和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的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中国作为世界茶叶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茶叶的品种多样、花色齐全,茶园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出口量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茶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在生产还是销售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从事茶叶生产的劳动者手工操作技术娴熟但工资水平很低,所以中国具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茶文化的推广,致使世界其他国家也都掀起茶叶生产及贸易的热潮,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固有的优势本就受到威胁,再面临市场需求及产业调整的变化,自身的不足慢慢暴露出来,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步履日益沉重。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近几年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虽然有稳步上升,但出口额却有所下降,经营着全球最大茶园的中国,竟没有获得最多的外汇收入。可见,中国虽是一个茶叶大国,却不是一个茶叶贸易强国。虽然中国加入 WTO后,出口市场的增大以及出口低价格的优势成为了一种机遇,但另一方面,出口问题也有所增多,比如市场的经营秩序混乱,低价竞销,农残量超标,茶叶低质低价以及水货冲击等。在目前的形势下,提高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是该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也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论文通过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影响中国茶叶产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和各评价指标的分析,为如何提高中国茶叶产业的出口国际竞争力,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及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使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 1.2.1 国外相关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论坛”(总部位于日内瓦,简称WEF)和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简称IMD)开始研究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并在每

标准必要专利听课笔记

标准必要专利听课笔记 听读笔记 三个概念区分:337调查 NEP SEP 1、 SEP标准必要专利:一项专利包含国际标准的内容,采用这个标准必须要用的专利,应该向专利权人支付相应费用,“躺着收费的专利” 2、主要在语音技术(日本较多)、电子通讯领域(宽带移动通信)披露多,如高通披露的量最多共有3.5万多,万,国内的代表华为。 3、 Pct是标准必要专利跨国申请主要方式。 4、国际标准组织ssos政策:iso/itu/iec;美国ANSI、IEEE;欧洲:ETIS(有知识产权政策和明确的知识产权的指南)\CEN(有共同知识产权政策);日本:JISC(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韩国:KATS (技术标准院) 我国政策: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管理规定(暂行):披露主体、时间、内容、法律责任。 5、 Sep研究热点:frand许可原则(公平、合理、无歧视),但frand承诺模糊不清:具体内容、主体发生变化、是否可以强制执行---frand费用不统一;frand侵权禁令(现可申请禁令,但合理遭质疑);专利劫持(标准权利人保留专利,直到是标准使用人支付相应费用,才承诺标准专利实施)和反劫持(标准使用人延迟支付相应许可使用费、利用frand原则限制谈判等);反垄断不正当竞争:对高额的许可费(如:发改委对高通6个多亿; * 是反垄断执法机关)。

6、 Sep产出:自愿披露,向技术标准组织披露,权利人向组织披露的专利不一定就是标准必要专利,而是与标准对比,标准冻结后或是发布后,标准种方案与专利的授权方案保持一致,就是sep。 Sep对应性:判断标准的相关内容是否落入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专利的技术特征与标准相关内容对比,一致,sep。 8、 sep演进: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ETSI标准。专利申请先于标准制定、专利申请量与标准推进密切关联(先多-最高峰-下降)、通信巨头通常是掌握标准话语权、专利数量与专利权人在标准活跃不呈正关系、标准提案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一致、标准制定过程中各技术领域的创新主体不尽相同。 9、案例 10、《标准与标准必要专利研究》:概论、演进、政策、诉讼、许可(默示许可、专利池)和技术转移。 内容仅供参考

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要想谋得最大利益,就必须提高其国内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加入WTO 后,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农业的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相关理论与实践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早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一些著名学者、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和企业分别从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基础、评价方法和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关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国际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主要包括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及新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 er)教授。他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形成了经典的结构一一行为 一一效果(SCP) 模式,即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以及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波特教授发表了其著

名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不同产业环境下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以及企业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决定因素, 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决定及其对产( 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作用,并构建了著名的菱形模型( 又称“钻石模型”),为企业竞争力分析提供了实践方法。 波特教授认为, 有五种力量驱动企业竞争,即供方侃价能力、需方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围绕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来组织资源和进行生产。在进行产( 企) 业竞争力分析时,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法和菱形模型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创造价值,通过对各个环节价值增值, 纵向与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环节本身的价值, 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异, 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于在价值链上的差异。波特教授的菱形模型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来分析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相关因素并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及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和不足。菱形模型的六要素包括市场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 产业链) 、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政府、机会, 除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这一要素属于企业内部条件( 竞争力研究的微观基础)外, 其他五个要素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决定条件,各个要素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相互促进。 与波特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默尔(Gary Hamel)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 、斯多克(George Stalk) 、伊万斯(Philip Evans)等人从企业内部出发, 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的特有能力, 这种特有能力被称为“核心竞争力”。汉默尔和普拉哈拉德1990年把核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