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资料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ppt课件

孔隙-松散岩层 裂隙-基岩 溶隙(溶穴)-可溶性岩石
空隙性
指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分 布特点以及连通情况等。这些特性 对于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有 重要的影响。
岩石中的空隙
松散岩层孔隙特点
孔隙率(度):一定体积岩石(包括孔隙)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n Vn 100% V
影响松散岩层孔隙度的因素
“理想土”模型
颗粒排列方式和密实程度 颗粒大小和形状 分选程度 土壤结构(单粒、团粒结构) 其他因素:次生裂隙、根孔、虫孔等
裂隙
成岩裂隙 构造裂隙 风化裂隙
裂隙性
裂隙的方向、宽度、延伸方向、充填情况等。 裂隙率
Kr Vr V
溶穴
发生在可溶性岩石之中 具有继承性 岩溶率(溶隙率)
岩石空隙的特性(均匀性、方向性、连通性)
松散岩类:空隙分布均匀、连通性好 基岩裂隙:不均匀、具方向性、不同方向裂隙可形成裂隙网
络 可溶岩溶隙:极不均匀、很强的方向性、容易形成各自的岩
溶水流系统。
按含水介质的地下水分类
层。
支持毛细带 中间带 土壤水带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饱水带。但包气 带作为补给通道作用也不容忽视。
地下水赋存
含水层
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 层。
辨异:饱含水的弱透水层(粘土、沿粘土等);不含水的透 水层(沙漠、被疏干的含水层等)
隔水层
定义: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辨异:隔水层的相对性,并非完全隔水-弱透水层
下可以进行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全球水文循环是闭合系统,局部为开放系统 水文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其他物质的运移和聚集
空隙性
指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分 布特点以及连通情况等。这些特性 对于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有 重要的影响。
岩石中的空隙
松散岩层孔隙特点
孔隙率(度):一定体积岩石(包括孔隙)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n Vn 100% V
影响松散岩层孔隙度的因素
“理想土”模型
颗粒排列方式和密实程度 颗粒大小和形状 分选程度 土壤结构(单粒、团粒结构) 其他因素:次生裂隙、根孔、虫孔等
裂隙
成岩裂隙 构造裂隙 风化裂隙
裂隙性
裂隙的方向、宽度、延伸方向、充填情况等。 裂隙率
Kr Vr V
溶穴
发生在可溶性岩石之中 具有继承性 岩溶率(溶隙率)
岩石空隙的特性(均匀性、方向性、连通性)
松散岩类:空隙分布均匀、连通性好 基岩裂隙:不均匀、具方向性、不同方向裂隙可形成裂隙网
络 可溶岩溶隙:极不均匀、很强的方向性、容易形成各自的岩
溶水流系统。
按含水介质的地下水分类
层。
支持毛细带 中间带 土壤水带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饱水带。但包气 带作为补给通道作用也不容忽视。
地下水赋存
含水层
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 层。
辨异:饱含水的弱透水层(粘土、沿粘土等);不含水的透 水层(沙漠、被疏干的含水层等)
隔水层
定义: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辨异:隔水层的相对性,并非完全隔水-弱透水层
下可以进行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全球水文循环是闭合系统,局部为开放系统 水文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其他物质的运移和聚集
《水文地质学》PPT课件

承压水初见水位(H1)
承压水位(测压水位)(H2) ➢承压水位埋深(H)
承压水(层间水)主要特点
特点: • a、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和底板,没有自由水
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 • b、与外界联系较差,水位、水量、水质等
2、有关空隙的几个基本概念
孔隙:组成松散岩石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裂隙:应力作用下坚硬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可分为成岩裂隙、
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溶孔(洞):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孔隙度φ:某一体积V岩石中孔隙体积Vn所占的比例
φ = Vn / V 裂隙率Kr :裂隙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
径流与大气圈地表水的联系潜水与大气圈地表水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水循环动态变化显著与大气圈地表水的联系较弱动态较稳定精选ppt55潜水潜水承压水层间水承压水层间水等水位等水位潜水等水位线表示了潜潜水等水位线表示了潜水面及含水层顶面水面及含水层顶面承压水等侧压水位面是承压水等侧压水位面是一个虚构的面钻孔打一个虚构的面钻孔打到该高度上取不到水到该高度上取不到水必须打到含水层顶面才必须打到含水层顶面才能见到水能见到水对水量对水量增减的增减的反映反映补给和排泄时主要表补给和排泄时主要表现为潜水位和含水层厚现为潜水位和含水层厚度的变化度的变化厚度变化不明显主要厚度变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侧压水位变化表现为侧压水位变化资源补资源补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恢复补充但由于受源易恢复补充但由于受气候影响大含水层厚度气候影响大含水层厚度有限资源缺乏多年调节有限资源缺乏多年调节不易恢复补充但含不易恢复补充但含水层厚度一般较大往水层厚度一般较大往往具有良好的多年调节往具有良好的多年调节精选ppt56本章完精选ppt57已知一个钻孔已知一个钻孔aa井底含水层的深度为井底含水层的深度为960960米
水文学课件:第二章 河 流(River)

面积(km2) 250
N(天)
2
1250 5000 12500 25000
3
4
5
6
(二)流量过程线的分割
1、地下径流的分割(在一次洪水过程线上的分割 )
(3)退水曲线法 设想:地下水在整个河流涨落过程中也有一个涨落过程,
起涨点是C点,D点是退水过程线的拐点。DB是标准退水 曲线,从D点反向延长至D点。ACDB线就是地下水的涨 落过程线。
下渗的总量:
t
W (t) 0 f (t)dt
超渗产流的条件:
i>f
2、蓄满(饱和)产流:
在湿润地区,包气带很薄,地下水位较高,降雨 的下渗很快就会使包气带达到饱和,于是产流。
对全场降雨而言,降
雨的损失量为:WmW0 (包气带最大蓄水量与 降水前期土壤含水量 之差 )
产流量:
R X (Wm W0)
(3)其流量变化比雨水补给的河流更稳定。
4、湖泊与沼泽水的补给及特点
4、湖泊与沼泽水的补给及特点
湖泊和沼泽地对河川径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水量变化比较均匀,流量过程线比较平缓, 变幅小。
5、地下水补给及特点
5、地下水补给及特点
地下水补给量稳定而连续,流量过程线较平缓, 是枯季河流的主要水源。
三、河流的分类
2、我国河流综合分为三类:
(1)雨水补给的河流
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约以1000mm等雨量线为界,
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珠江水系。图
(2)雨水—融水补给河流
指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的东部,主要是我国的半干旱地区,大约以400mm等雨量线为界,
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海河、辽河等水系。图
水文学课件:第二章 河流(River)

南极洲 1398
欧洲
1050
澳大利亚 761.5
大洋洲 (各岛)
133.5
全球内陆 14902.5
年降水 mm 103km3 741 32.2 740 22.3 756 18.3 1596 28.4 165 2.31 790 8.29 456 3.47
2704 3.61
798 118.88
年径流
mm 103km3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Q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指单位时间 (S),单位面积(Km2)上的产流量。
M Q / F Q 1000 F
一、径流特征值
4、径流深度(Y): (mm)
将径流总量(W)平分在流域面积(F)上,
所得的水深为径流深度 。
W的单位是立方米(m3) F的单位是平方千米(Km2)
Y W W 100010001000 W F F 1000100010001000 F 1000
332 14.41
151
4.57
339
8.20
661 11.76
165
2.31
306
3.21
39
0.30
径流 系数
0.45 0.20 0.45 0.41 1.00 0.39 0.09
1566 2.09 0.58
314 46.85 0.39
一、径流特征值
6、模比系数( K ):
某年的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
第二章 河 流(River)
第一节 水系和流域 第二节 河流的水情要素 第三节 河流的补给 第四节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 第五节 河川径流的变化 第六节 河水的运动
第五节 河川径流的变化
径流特征值 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 河川径流的年内变化 洪水和枯水
水文地质(PPT)

正确的计算未来井巷及采区的涌水量大小,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它对煤田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也是开采设计部门选择采掘 方案,制定疏于措施,确定排水设备的主要依据。
一、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岩层必须透水 必备条件 沿水流方向具有水位差
地下水的运动条件
运动速度及水量 水力坡度 =(H1-H2)/L
地表水防治
堵塞通道 河流改道 铺整河床
井下防治水 老容积水的探放 :采空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充满了大量积水。
其特点: 一般积水范围不明(特别是一些老矿井),串联关系复杂、水量大、酸性 强、水头压力高、危害大。 要隔离积水需保留大量的安全煤柱,一方面影响资源的回收,另一方面, 由于资料不清、范围不确,可能引起积水的突然涌出,酿成灾害事故。 因此,探故老窑水是采矿工作中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措施,是探明可采边界 和安全开来的主要手段。
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内陆循环、海陆循环、海洋循环。
水的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意义 a.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地进行着 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大气
降水、地表水、
地下水、土壤 水之间相互转
化,使水资源
形成不断更新 的统一系统。
二、含水层和隔水层
自然界中的岩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并经历了后期多次构造 运动与各种地质构造改造,因而发育了许多不同成因,不同方向,不同规 模的空隙。
二、井筒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系指井筒开凿在潜水含水层中,并打穿含水层到隔水底板; 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系指井筒开凿在自流水含水层中,并全部揭露含水层;
巷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第三节 矿井水的防治
——以防为主,法治结合
一、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岩层必须透水 必备条件 沿水流方向具有水位差
地下水的运动条件
运动速度及水量 水力坡度 =(H1-H2)/L
地表水防治
堵塞通道 河流改道 铺整河床
井下防治水 老容积水的探放 :采空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充满了大量积水。
其特点: 一般积水范围不明(特别是一些老矿井),串联关系复杂、水量大、酸性 强、水头压力高、危害大。 要隔离积水需保留大量的安全煤柱,一方面影响资源的回收,另一方面, 由于资料不清、范围不确,可能引起积水的突然涌出,酿成灾害事故。 因此,探故老窑水是采矿工作中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措施,是探明可采边界 和安全开来的主要手段。
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内陆循环、海陆循环、海洋循环。
水的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意义 a.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地进行着 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大气
降水、地表水、
地下水、土壤 水之间相互转
化,使水资源
形成不断更新 的统一系统。
二、含水层和隔水层
自然界中的岩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并经历了后期多次构造 运动与各种地质构造改造,因而发育了许多不同成因,不同方向,不同规 模的空隙。
二、井筒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系指井筒开凿在潜水含水层中,并打穿含水层到隔水底板; 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系指井筒开凿在自流水含水层中,并全部揭露含水层;
巷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第三节 矿井水的防治
——以防为主,法治结合
2.水文地质学基础-岩石中的空隙与水解析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和重力水
结合水与重力水
(a)椭圆形小粒代表水分子,结合水部分的水分子带正电荷一端朝 向颗粒;(b)箭头代表水分子所受合力方向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2.2 重力水 重力水是指距离固体表面更远、重力对其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
其吸引力、能在重力影响下自由运动的那部分水。 井、泉所采取的均为重力水,为水文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持水度(Sr)(specific retention)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 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 中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存在关系式:m + Sr = n。
有溶隙和溶穴的可溶岩
2.1 岩石中的空隙
2.1.2 孔隙
(1)孔隙是指松散岩石中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特点:①呈小孔状,②分布均匀且密集,③连通性好。 (2)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和孔隙在内)中 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VT=Vn+Vs,其中n为孔隙度,Vn为孔隙体积,Vs 为岩石固体颗 粒体积,VT为岩石总体积。
气态水
Vaporous water
结构水,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
结晶水是矿物结晶构造中的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 定位置上的水。
沸石水(zeolite water):方沸石(Na2Al2Si4O12•nH2O)。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气态水、固态水 岩石空隙中的这部分水含量小。其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2.3岩石的水理性质
给水度是饱和介质在 重力排水作用下可以给 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 体积之比。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ppt 122页)

2019/10/23
18
§1—4 水文现象的特性
1、水文现象时程变化的
周期性 随机性
的对立统一
2、水文现象地区分布的
相似性 特殊性
的对立统一
2019/10/23
19
§1—5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
数理统计法
地理综合法
2019/10/23
20
第二章 水文学的一般
概念与水文测验
2019/10/23
长江南京附近八卦洲 分汊型河段
2019/10/23
顺直型河段
29
2、河流横断面
有单式断面 和复式断面
(1)横断面 —— 与水流方向正交的断面
1>基本河槽 —— 枯水期水主流槽通或过枯的水部河分槽
2>洪水河槽 —— 洪水期被洪河水漫淹滩没或的河部滩分
2019/10/23
30
图2—3河流横断面图示
2019/10/23
可在适当比例
的地图上量得
2019/10/23
33
计算:
s z1 z2 l
其中:Z1、Z2 ——若为河面高程差,则 s 为 河面比降 ; 若为河底高程差,则 s 为 河底比降。
如果一条河流各段比降不同,一般 可用分段计算法,求得平均比降。
2019/10/23
34
(1)*纵比降计算式:
6—31式 (p186)
特点
断面变大, 流速骤减,极易形成沙洲
或三角洲。
2019/10/23
46
五、分水线及流域 1、有关概念:
流域 —— 指河流的集水区域。凡降落在该流域的 水最终都将汇入该条河流中。
分水线 —— 即流域四周的边界线。地势最高 点的连线。
重庆大学供水水文地质课件第2章地下水的储存与循环

结合水膜,孔角毛细水,有时有悬挂毛细水与支持毛细水。
影响μ值的因素-a).岩性
对μ值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孔隙大小与多少。
空隙大的样品,给水 度大,μ≈n
岩石名称 粘土 粉质粘土 粉砂 给水度(%) 最大值 5 12 19 最小值 0 3 3 平均值 2 7 18
颗粒细小者,如粘土 比表面积大,结合水 与孔角毛细水残留多, 给水度很小。
饱水带
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 →是二相介质(固相+液相水)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结合水
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压力→在水头差作 用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续运动。
地下开挖,坑道,巷道,基坑,打井在此带均有重力水涌出 来!
2.6 地下水的类型
包 气 带 水 上 层 滞 水 稳定 水位 线
饱 水 带 水
承 压 水
埋藏条件: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
表2-6含水介质三类,埋藏三分,组合共分为9类 孔隙水 裂隙水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孔隙潜水 裂隙潜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水 上层滞水 岩溶潜水 岩溶承压水
包气带 潜水 承压水
2.6.1 包气带与饱水带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地下水面(水位):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
形成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表示称之地下水位 (一般通过打井,地下开挖来确定)
匀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空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空隙渗透性—孔
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
环境
岩石中空隙与地下水间关系
空隙网络是由岩石中的空隙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所构 成的网络。 ①松散岩石中的孔隙连通性好,分布均匀,其中的地 下水分布与流动比较均匀,为孔隙水。 ②坚硬基岩中的裂隙,宽窄不等,多具有方向性,连 通性较差,分布不均匀,其中的地下水相互关联差,分 布流动不均匀,为裂隙水。 ③可溶岩石中的溶穴是一部分原有裂隙与原生孔缝溶 蚀而成,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 动多极不均匀,为岩溶水。
影响μ值的因素-a).岩性
对μ值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孔隙大小与多少。
空隙大的样品,给水 度大,μ≈n
岩石名称 粘土 粉质粘土 粉砂 给水度(%) 最大值 5 12 19 最小值 0 3 3 平均值 2 7 18
颗粒细小者,如粘土 比表面积大,结合水 与孔角毛细水残留多, 给水度很小。
饱水带
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 →是二相介质(固相+液相水)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结合水
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压力→在水头差作 用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续运动。
地下开挖,坑道,巷道,基坑,打井在此带均有重力水涌出 来!
2.6 地下水的类型
包 气 带 水 上 层 滞 水 稳定 水位 线
饱 水 带 水
承 压 水
埋藏条件: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
表2-6含水介质三类,埋藏三分,组合共分为9类 孔隙水 裂隙水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孔隙潜水 裂隙潜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水 上层滞水 岩溶潜水 岩溶承压水
包气带 潜水 承压水
2.6.1 包气带与饱水带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地下水面(水位):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
形成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表示称之地下水位 (一般通过打井,地下开挖来确定)
匀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空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空隙渗透性—孔
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
环境
岩石中空隙与地下水间关系
空隙网络是由岩石中的空隙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所构 成的网络。 ①松散岩石中的孔隙连通性好,分布均匀,其中的地 下水分布与流动比较均匀,为孔隙水。 ②坚硬基岩中的裂隙,宽窄不等,多具有方向性,连 通性较差,分布不均匀,其中的地下水相互关联差,分 布流动不均匀,为裂隙水。 ③可溶岩石中的溶穴是一部分原有裂隙与原生孔缝溶 蚀而成,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 动多极不均匀,为岩溶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砾 、块石 >200
大于罐头瓶
卵石、碎石 200 ~ 20
罐头瓶 ~玻璃球
砾石、石屑
20 ~ 2
玻璃球(鹌鹑蛋 ~大米
砂(粗、中、细) 2 ~ 0.05 大米~小米~粗玉米面
粉砂(土) 0.05 ~ 0.005 细玉米面
黏土
<0.005
特粉Biblioteka 混合类:砂黏(砂质黏土),以黏土为主但含少量砂
砂卵石,以卵石为主,含少量砂。
注意:三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排列方式
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②颗粒的分选—在颗粒大小不等时,分选差则孔
隙度小, 分选好则孔隙度大。
③颗粒的形状及胶结—磨圆愈好,孔隙度愈小,
胶结可以降低孔隙度。
④考虑粘性土的结构孔隙及次生孔隙。
7
8
9
松散岩石储容水分的能力,与孔隙度关系很大,而地下水
的运动条件则首先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影响孔隙大小的主要因
n Vn 100% V
其中:Vn ——岩石的孔隙体积,V——包括孔隙在内
的整个岩石总体积。 6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排列情况及分选程
度,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①颗粒的排列—以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理
论上几何计算立方体排列最疏松,孔隙度为47.64%
,四面体排列为最紧密,孔隙度为25.95%。
②颗粒的排列方式—以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颗粒直
径为D,孔喉直径为d,立方体排列时,d=0.424D,作四面体
排列时,d=0.155D。
③考虑粘性土的结构孔隙及次生孔隙。
10
11
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称作孔喉,最宽大的 部分称作孔腹,孔喉对水流的影响更大。
12
松散岩石分类(按粒径的毫米数大小)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基础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1 岩石中的空隙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4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Kk = Vk / V (小数或百分数) 溶穴的规模十分悬殊,大的溶洞可宽达数十米,高数十 乃至百余米,长达几至几十公里,而小的溶孔直径仅几毫米。 岩溶发育带岩溶率可达百分之几十,而其附近岩石的岩溶率 几乎为零。
素是颗粒大小,颗粒排列方式,对于粘性土,结构孔隙及次生
孔隙的影响不可忽视。
孔隙大小特征的描述:
孔喉: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
孔腹: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
①颗粒的大小—颗粒大则孔隙大,反之则孔隙小。
注意:对于分选不好,颗粒大小悬殊的松散岩石来说,孔
隙大小并不取决于颗粒的平均直径,而是取决于细小颗粒的直
径。
3
2.1 岩石中的空隙
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地壳表层就象 是一个饱含水的海绵!地下水的赋存空间是空隙!这是水文地 质学基础地质。
自然界的岩石没有无空隙的,也就是说再致密的岩石也 存在空隙。
岩石—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 岩石中的空隙 — 岩石中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间。 空隙—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 岩石的空隙性— 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形 状、连通情 况和分布规律。 岩石中的空隙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a.松散岩石中的孔隙(pore); b.坚硬岩石中的裂隙(fissure); c.可溶岩石中的溶穴(溶洞)(vugular pore space)。
裂隙率(Kr) —岩石中裂隙的体积Vr与包括裂隙在内的 岩石体积V之比。 Kr= Vr / V (小数或百分数)
体积裂隙率 —(同上)。 面积裂隙率 — 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面积所占的比例。 线裂隙率 — 在垂直于裂隙方向上单位长度内裂隙所占 比例。
17
三、溶穴 (vugular pore space)
4
5
一、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在颗粒之间充满 空隙,这些空隙相互连通并呈孔状,就称“孔隙”。松散 岩石的空隙性主要表现为孔隙的多少和大小。
孔隙 — 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 的空隙。 孔隙度(n)——孔隙体积(Vn)在包括孔隙在内的 某一岩石体积(V) 中所占的比例。孔隙度是反映孔隙多 少的一个参数。
………………..
13
二、裂隙 (fissure)
裂隙—坚硬岩石中由破裂变形而产生的裂缝式 空隙。
松散沉积物的空隙主要是孔隙,而固结坚硬岩 石除沉积岩含有一定原生孔隙外,火成岩和变质岩 的空隙主要表现为裂隙。裂隙按成因可分为三种: 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a. 成岩裂隙 — 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裂隙。 b. 构造裂隙 — 岩石在构造运动中受力破坏所 产生的裂隙。 c. 风化裂隙 — 岩石在风化作用下破坏而产生 的裂隙。
• 构造裂隙
构造裂隙是固结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最为常见
的裂隙。构造裂隙分布不均匀,连通性不好,小到节理大到
断层,大小悬殊,具有方向性。
15
16
裂隙岩石的空隙特征:主要表现在裂隙发育方向,几何 大小,分布的不均匀性,裂隙间的连通程度,裂隙的充填 情况以及裂隙面的粗糙度等方面。
主要参数: ①裂隙(密度) ②优势方位; ③裂隙的展布情况; ④连通的(好、中、差); ⑤充填性; ⑥粗糙度。
14
• 风化裂隙
赋存于岩体的风化带中。风化作用与卸荷作用决定了岩 体的风化裂隙带在近地表处呈壳状分布,通常厚数米至数十 米。风化裂隙通常分布比较均匀,连通性好,从地表至地下 逐渐闭合。
• 成岩裂隙
赋存于各类成岩裂隙中。成岩裂隙是沉积岩固结脱水及 岩浆岩冷凝收缩形成的裂隙。一般情况下,成岩裂隙多为闭 合,但陆地喷溢的玄武岩裂隙发育且张开,可构成良好含水 层。岩脉及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冷凝后可形成张开的 呈带状分布的裂隙。熔岩流冷凝过程中末冷凝的熔岩流走, 在岩体中留下的巨大熔岩孔道,易形成管状裂隙。
在孔隙、裂隙、溶穴这三种空隙中,溶穴的大小和形状 变化范围最大,分布也最不均匀。一些可溶沉积岩,如:岩 盐、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等,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会产生各 种空洞,这种空洞就称溶穴,大的叫“溶洞”。
溶穴 —可溶岩在地下水作用下所产生的洞穴。 岩溶率(Kk)— 溶穴的体积Vk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 V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