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

关于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
关于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

浅谈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

孙德生

(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质量与经济密不可分,质量管理学科的先驱美国休哈特从一开始就把他的专著取名为《加工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将质量与经济联系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美国菲根堡姆在他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特别提出重视质量的经济性。著名质量专家朱兰也强调要用财务管理理论来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随着质量概念的不断演变,从符合性发展到追求顾客满意,质量的经济性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它是组织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

质量成本按照存在的形式分为质量成本和隐含质量成本;按照作用分为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按照性质分为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活动成本;按照发生的环节分为直接质量成本和间接质量成本。克劳史比在他的《没有泪水的质量》一书中把质量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不符合成本和符合成本。

国家军用标准GJB/Z4-88《质量成本管理指南》规定质量成本项目分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内部损失费用、外部损失费用四个部分。预防费用是指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支付的费用,鉴定费用是

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损失费用是指产品交付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外部损失费用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

从质量成本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一定水平的质量是建立在相应的质量成本基础之上的,单纯片面地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势必造成高成本、高消耗,给组织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反之,盲目地强调经济效益,降低质量成本必将导致产品质量水平下降,最终影响组织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综合考虑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质量特性,才能有利于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确定质量成本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规定的产品质量水平的前提下,使组织获得最大的利润。质量成本、质量水平、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质量成本与效益关系曲线

质量成本(T)

上图表明,随着质量成本的增加,产品的质量水平逐渐提高。这是因为随着预防费用、鉴定费用的增加,组织内部质量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质量改进、质量评审、检验与试验等与质量有关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进一步完善,使得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质量成本的增加,开始时,由于产品的质量水平逐渐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提高,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相应地组织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但是,当质量成本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产品的成本也必将随着增加。如果产品的销售价格保持不变,那么产品的销售利润将会下降。如果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那么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小,产品的销售额就会降低,必然导致组织经济效益的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如果要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使产品的销售价格大于产品的总成本,只有把质量成本确定在T1 和T3范围之内,组织才能获得盈利。同时在T1 和T3之间存在一个最佳质量成本T2。设价格与质量成本的函数为P(T),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的函数为C(T),则利润函数P f可以表示为:

P f= P(T)- C(T)

利润函数对质量成本求导数得:

P,f= P,(T)- C,(T)

令其为零得:P,(T)= C,(T)

结果表明:当价格对质量成本的变化率与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的

变化率相等时能获得最大利润。而此时,产品的质量最佳,组织获得的利润最大。

组织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确定了最佳质量成本T2,而最佳质量成本内部各部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各成本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内部损失费用、外部损失费用在质量成本中各应占有多大的比例才能使得质量成本结构最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从质量成本的构成分析看,增加预防费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减少内部损失费用和外部损失费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鉴定费用,反之将相反。但是预防费用并非越高越好,一般来说,当质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如果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损失费用,组织将需支付高昂的预防费用,这样质量总成本反而会增加。因此要在质量总成本最佳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合适的预防费用比例,使其在相应的质量成本水平下达到最佳值。

增加鉴定费用加强检验把关,可以降低内部损失费用和外部损失费用的发生。但是与预防费用一样,鉴定费用也在质量总成本中占一个“适当的比例”。内部损失费用与外部损失费用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对降低质量总成本起负作用。组织应在有限的人、财、物条件下应尽量降低内部损失费用和外部损失费用。

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哈灵顿、桑德霍姆通过对质量成本内部构成比例大量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构成比例

总之,组织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处理好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确定最佳质量成本。同时还要正确分配好质量成本内部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组织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本

一、生产成本估算 1、材料费按照生产1平方米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需物料平衡而确定所需原材料费用。原 材料包括铝带材、紫铜管、不锈钢板、铁支架、玻璃、泡沫板、镀锌水管等。正常经营生产 每平方米产品需原材料费用为334.4元。 2、电费本项目正常情况下年需动力费为15万元。 3、职工工资及福利本项目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按每年65.475万元计。 4、维护及修理费本项目维护及修理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5% 计算。 5、折旧与摊销折旧和摊销按直线法计算。土建工程按10 年折旧,残值5%。机械设备按8 年折旧,残值5%。原有厂房及设备的折旧按每年5.0万元摊销。每年折旧费为10.87万元。 6、管理费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5%计提。 7、税金及附加按有关规定本项目的经营税金为增值税按 17%计,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增值 税的7%计,教育附加费和防洪保安费分别按增值税2%计算,所得税按前3年减半征收计算。 8、财务费用全部贷款利息计入项目财务费用,利率按年息7.6%计算。 9、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计算。 二、经营收入及估算 本项目经营收入为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按每平方米62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详见附表3。三、经营利润的估算 按广西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本项目可以享受乡镇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减半征收3年所得税。企业盈余公积金按5% 提取,用于企业发展的公共积累,详见附表6。在计算期内年平 均经营收入891.25万元,年均总成本为638.32万元,年均销售利润为84.69万元,投资利润 率为38.23%,资金利润率为39.01%,产值利润率为9.50% ,略高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单 位投资对国家积累的贡献水平达到本行业的要求。

资源约束条件下工期、质量、成本综合均衡优化

资源约束条件下工期、质量、成本综合均衡优化工期、成本和质量称为工程项目的三大控制目标, 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因此, 必须对工期、质量、成本进行综合、均衡、统筹考虑. 由于受资金、人力、技术和地理环境等的制约, 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 如何在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一直是业主、承包商、监理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1 ] , 如图1 所示. 网络计划问题是解决工程项目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在解决工程费用、工期、资源等单目标优化问题方面, 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然而, 现代的工程项目不单考虑工期、费用和资源均衡目标的优化, 还要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安全和风险等诸多难以定量的因素, 甚至还要考虑在资源均衡、安全和风险约束下的工程质量、费用、工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网络计划技术在解决多个目标权衡的优化问题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这就要求引入其它优化方法和技术综合加以解决. 国内外一些学者在质量成本、工期成本优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1~ 6 ] , 而目前对工期、质量优化以及工期、质量、成本的综合优化问题研究较少, 尤其是对基于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工程综合优化问题的研究更加少见. 文献[ 1 ]认为成本、工期和质量是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指标, 文献[ 3 ]介绍了基于PERT(Program/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即计划评审技术)技术的工程项目工期、费用、质量控制模拟模型及风险分析方法, 文献[ 4 ]建立了线形模型来研究工期、成本以及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文献[ 2 ]利用线

企业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1)

企业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并购是实现企业之间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快速扩X的重要手段。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间的并购也是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汤姆森金融研究机构(ThomsonFinancial)的数据表明:去年的全球企业并购总量与前年相比增长了近50%,预测今年将再创新高。在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也正方兴未艾。 但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规模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质量上的差距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并购怀有一种盲目乐观的看法,而且对并购的成本与效益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0%至30%,即只有少数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赢得了财务优势,提升了竞争力。因此,企业要想通过并购实现低成本扩X就必须对并购计划做出正确的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的成本分析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成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并购实施前的准备成本、对目标公司的购买成本和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准备成本和购买成本都比较好理解,在实际操作中也容易掌握。在实践中,有一种倾向就是绝大部分实施并购的企业都非常关注购买成本的高低,认为购买成本是决定实施并购与否的核心因素。实际上,购买成本只是

并购成本的一部分,多数企业并购的准备成本、购买成本看起来很低,但总成本实际上却很高。在企业并购失败的诸多案例中,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对并购后的整合成本认识不足。 整合成本,也被称作并购协调成本,是指并购企业为使被并购企业按计划启动、发展生产所需的各项投资。当并购完成后,由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作为两个不同的企业,在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会存在显著的差异。要使它们成为一家企业,就必须对这些相异点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还有两种成本需要考虑,一个是退出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退出成本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并购实施扩X而出现扩X不成功必须退出,或当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现了不利变化,需要部分或全部解除并购所发生的成本。一般来说,并购力度越大,可能发生的退出成本就越高。这项成本是一种或有成本,并不一定发生,但企业应该考虑到这项成本,以便在并购过程中对并购策略做出更合适的安排或调整。 并购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完成并购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尤其是资本性支出相对于其他投资和收益而言的利益放弃。充分考虑这一项成本,可以对并购战略做出科学的判断。

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160880.html, 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的关系 作者:潘明石一青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0年第06期 [摘要] 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简称工程项目管理的“三控制”,如何能够在工程程管理过程中做好“三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阐述了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最后结合实践经验论速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供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质量成本进度控制 建筑施工有三大目标,即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和成本目标,这三大目标对项目的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力争做到最优.才能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形势。不仅要锻炼出强大的施工队伍,还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总结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唯如此,企业方能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接连胜出。 1、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根据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的检测、监控措施。质量控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设计的合理程度、材料的质量状况、机械功能及操作、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和气象的干扰、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及操作情况、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等。另外,在施工 过程中,有许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因素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质量控制: (1)控制原材料 对建筑材料.实施“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2)严格挑选熟练工 项目的特点是手工操作的比重占据工程项目过程的最大比例。由于我们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技术工人的培训体系,目前的操作工人的水平相差太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工 程质量水平的提高。熟练的操作工人,不仅效率高,还能很自觉的按技术标准要求,减少操作失误。能保证按限定的技术方案完成工作任务。 (3)施工工艺的控制

(完整版)工程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切实地把工程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真正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把我们项目“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目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特制定本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根据国家建委要求和建委关于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项目部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质量实施全面控制。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规程、规范、工艺标准、质量验屏标准、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 (三)工程质量实施方法及措施 1.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新开工程在施工前,技术主管必须编写单位工程质量目标设计。并严格按照质量目标控制分项及分步工程质量。 3. 承包队做到分项工程前,必须有切实可行的书面技术交底,达到施工者知道怎么干,做到什么样才符合质量要求。若交错底造成返工,罚技术员50—100元,并视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进行行政处罚;若交错底未施工被发现,罚技术员50元,奖纠正错误者50—100元;若交底不清,施工者又没发现,

造成返工,罚技术员10—30元,罚指挥施工者10—50元,罚施工者工料费。无技术交底,盲目施工者造成返工罚承包队长200—1000元。 4. 各施工队必须编写防治“五漏”(屋面、雨蓬、阳台、卫生间、地下室);“三堵”(风烟道、落水口管、地漏);“一空裂”(墙面地面包括起砂)等质量通病的措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以便实施监督检查。 5. 为了提高我们项目经理部信誉,凡参加公司评比活动中,获得前三名,除公司奖励外,项目经理部另奖第一名1000元,第二名800元,第三名500元,最后一名除公司罚款外,另罚主管人员500元。凡公司及其以上单位检查,因质量问题罚款者,除上级罚款,项目经理部另罚承包队长100—500元。 6. 单位工程计划项目不达标者,除公司罚款(个人)外,项目部另罚承包队长、技术员、质检员及有关人员50—500元。 7. 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到分项工程必须自检并填写清楚,凡隐、预检的项目,没有自检专职质检员有权拒绝检查及办理手续,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否则罚栋号负责人10—100元,自检不真实,不填自检表者,外埠民工结算时不给付款。凡专职质检员验收一次不符合要求者,现验收罚款50—200元/次。 8. 装修时实行样板引路,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做样板户,经承包队检查符合要求,上报项目经理部,验收同意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否则罚栋号负责人10—50元,若质检员不让施工,强行施工者,除停工整顿外,罚栋号负责人30—100元。 9. 狠抓结构尺寸,精度控制,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对栋号发生等级质量事故,按其情节轻重,罚工程负责人20—200元(不含公司罚款),对柱筋或墙筋移位或墙筋移位2.5厘米以上者罚10元/根,砼发生漏振,面积大于200

成本效益分析模板

XX年X季度成本效益分析 随着医疗市场放开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势在必行,从经济角度考虑,改进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利于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促进医院控制和节约成本,提高医院综合竞争能力。 一、成本效益分析 XX年一季度医院核算收入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幅XX%;核算结余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幅%;人均核算收入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万元,增幅XX%;成本收益XX%,比上年同期下降了XX个百分点,各核算科室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见“科室成本效益分析表”,从计算数据显示: 1、人均核算收入和人均核算结余大部分科室都有所增长,但产科和手术室比上年同期都有下降。产科在医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医院的最大效益来自于住院手术病人,而产科的手术病人占全院手术病人的XX%以上,所以产科的效益和手术室的效益是紧紧相联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农合医改政策,许多病人因需到定点医疗单位就诊,医疗费报销比例要高,手续更方便,导致一季度产科住院病人减少XX人次。 2、成本收益率大部分科室都比上年有所增长,特别是中医科的增幅更大。中医科成本结构严重失衡,变动成本有比例极小,引起成本收益率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医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创造了

良好的社会效益,收入增幅高达XX%所至。 二、核算成本分析 XX年医院一季度核算支出XX万元,比同期增长XX万元,增幅XX%,其中固定成本增幅XX%,变动成本增幅XX%。 1、电费支出XX元,比同期减少XX元,减幅XX%,工人核算成本分析表中看出各核算科室的电费都有所下降,说明各科在电费支出加强了控制。 | 2、卫生材料支出XX元,比同期只增加XX元,增幅XX%,大部分科室都随业务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幅,但产科病人减少的情况下,万元收入材料费比上年增加了,希望科室负责人要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杜绝浪费。 3、洗涤品支出XX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元,增幅了XX%,原因有:①洗涤中心的洗涤费涨价;②医疗质量的保证,消毒的费用增幅较大。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提出建议: 1、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逐步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改变以前的粗放管理模式。 2、促使职工利益与科室经济效益紧密挂钩,科室领导和员工自觉加强经济管理,节约开支,减少浪费。 3、各科室积极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什么是质量成本定义

什么是质量成本? 作为采购,应该了解供应商的质量成本,都包含哪些内容,进一步地理解如何帮助供应商削减质量成本。首先要纠正几个关于质量成本的错误观点:“为获得质量所发生的成本”。“质量部门的开支”。“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高质量必须以高成本来维系”。 质量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国际标准ISO9000规定,质量成本应由两部分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而运行质量成本又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费用组成。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又称为可控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之和称为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的构成排列图,如下图所示 1.质量成本费用的构成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发生故障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一般包括: 1, 质量工作费(企业质量体系中为预防、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开展质量管理所需的费用);

2, 质量培训费(企业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方面培训所需费用); 3, 质量奖励费; 4, 质量改进措施费(为保证或改进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 5, 质量评审费(用于产品质量审核和质量体系进行评审所支付的费用);6, 质量情报信息费(为取得产品质量信息所发生的费用); 7, 工资及附加费(指各级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 8, 其他预防费(质量体系管理及保障所发生的费用;有关质量的行政管理费用和与此 9, 相关的其他费用)。 :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用于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一般包括: 1, 试验检验费(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成品监控试验、检验所支付的费用,); 2, 检验设备维修折旧费(检测设备的维护、校准、修理和折旧费); 3, 试验材料和劳务费(包括破坏性试验所发生的费用); 4, 质量检验部门办公费(开展日常工作所支付的办公费用); 5, 工资及福利(指各级从事质量试验、检验工作人员的工资等); 6, 其他鉴定费(指鉴定产品质量进行试验所需其他费用)。 :内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 产品交付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一般包括: 1, 返修损失费(为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对基本达到质量目标但尚存在某些缺陷的产品进行修复加工所支付的费用); 2, 废品损失费(为了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对不符合质量目标的产品列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控制与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实施质量改进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成本的构成,统计范围、要求及分析,检查考核等内容。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成本管理。 3.术语 3.1质量成本:为满足产品质量,开展质量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3.2预防成本:所有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费用。主要包括:质量培训费、质量管理活动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及从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费用。3.3鉴定成本: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检查、计量检定、测量、检测设备维修、折旧及从事试验检验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费用。 3.4内部故障成本:指产品在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报废损失费、返修、返工(包括重新检验)费等费用。 3.5外部故障成本:指产品在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三包质量事故处理费、赔偿费、 4.职责 4.1 财务部 A、财务部是质量成本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质量成本计划。 B、负责收集总质量成本数据,进行核算。 C、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工作,定期提供质量成本报告。 4.2质检部 A、负责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成本计划。 B、通过对质量成本报告的分析,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并协调各部门组织落实。 C、负责外部退回产品及质量索赔的鉴定工作。 D、负责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作出仲裁。 E、负责收集核算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期报送财务部。 4.3其他部门 A、负责组织落实本部门质量成本计划。 B、负责收集、核算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期报送财务部。 C、负责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5.质量成本统计工作程序 5.1质量成本统计内容及费用开支范围(见附录A) 5.2质量成本统计 5.2.1质检部负责汇总统计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编制《质量成本统计表》于下季度第一个月第10个工作日前报送财务部。 5.2.2销售部负责汇总统计外部故障成本,编制《质量成本统计表》于下季度第一个月第10个工作日前报送财务部。 5.2.3其他各有关部门按要求收集、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统计资料,于每月5日前报送归口部门。 5,2,4财务部根据质检部、销售部和其他各有关部门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部故障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运用及其案例[全文]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运用及其案例[全文]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运用及其案例 公共支出效益评价 ,、公共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益的差别: (1)两者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微观经济主体要求成本费用完全内在化, 公共支出存在外部正效应。 微观经济主体:内在效益最大化。 内在净效益=内在效益—内在成本 公共部门:社会效益最大化: 社会净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成本 =(内在效益+外在效益)—(内在成本+外在成本) (2)两者的优先标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追求利润,公共支出追求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评价公共支出效率的依据 评价公共投资支出项目效率的依据是计算的净社会效益。净社会效益等于效益减去成本。 净社会效益= 效益 , 成本 NPV = PV(B , C) 净社会效益= 现值( 效益流,成本流)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要持续多年,在此期间都要发生效益和成本,因此必须加总这些“效益流” 和“成本流”。 一般是估计项目的未来效益和成本的现值。现值:未来的钱折合到现在 ?? 定义

R = 未来获得的数额 r = 投资的回报率 T = 投资年数 ?? 投资的现值是: ?? r 是贴现率 ?? (1+r)T 是贴现因子。 现值:数字例子 美国联邦政府30年债券 ?? 美国政府将在30年后一 次性支付1,000美元 ?? 但是其间没有其他利息 支付 ?? 如果有关的年利息是 7%,此债券的价格应是 多少? ?? 如果利息是9%,债券的 价格应为多少? 当每期贴现率为r时,T期以后收到的$1的现值 现值:数字例子 1,000 /(1+01>.07)30 = 1,000 × 0.13137 = $131.37 1,000/(1+0.09)30 = 1,000 × 0.07537 = $75.37 现值:数字例子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答: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一般地说,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由如下5个步所构成: 第一步:识别阶段,判断某一项目可以达到机构所希望的目标; 第二步:调查阶段,主要是了解能实现该目标的各项可能的投资方案; 第三步:收集信息阶段,主要是获取有关各备选投资方案效果的资料; 第四步:选择阶段,定量财务指标分析、定量非财务指标分析以及定性指标分析,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指标未包括在正式分析之中,管理人员必须用自己的判断决定在最终决策时定性因素占多大比重;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第五步:决策阶段。要以上述次序为依据,并要看限制条件情况而定。 成本—效益分析有许多种具体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 (1)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亦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项目的建设周期都不会限于一个年份,这样一来,任何一个项目的收益和成本不可以直接相加,必须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将不同时点的成本、收益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同一时点的成本、收益,进行计算。 1)净现值法(以NPV 代表)。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该方法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算为他们的现值,然 后在计算它们的差额。其算式是: v n K k k v n n A i A A i A i A i A NPv -+=-++++++=∑=1221)1()1()1()1(ΛΛ 方案A 的净现值NPV (A ) =(25000*0.909+20000*0.826+25000*0.751+40000*0.683+45000*0.621)–100000=29055元 计算的结果如得到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反之,如得到的净现值为负值,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小于所用的贴现率。从上述计算可知,方案A 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该方案可取。其贴现率是个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例如较高的贴现率,对使用年限较短的支出项目有利。 2)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和净现值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而是计算前者对后者之比。仍采用上例: NPVR (A )=129055/100000=1.29 若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报酬率大于预定贴现率。它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净现值和净现值率这两个指标之间有着如下关系: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世纪j是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著作中,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界定。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准则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在开始成本效益分析前了解成本现状十分重要。你需要权衡每一项投资的利弊。如果可能的话,再权衡一下不投资会有什么影响。不要以为如果不投资成本就会变高。许多情况下,虽然新投资可获得巨额利润,但是不投资的成本相对更小。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对一项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确定购买新产品或一个商业机会中的成本; ⒉确定额外收入的效益; ⒊确定可节省的费用; ⒋制定预期成本和预期收入的时间表; ⒌评估难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前三个步骤十分简单明了。首先确定与商业风险相关的一切成本——本年度主要的成本以及下一年度的预计成本。额外收入也许是由于顾客数量的增加或现有顾客购买量的扩大。

建设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

1 成本、进度、质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1.1 成本和质量的关系质量要求越高,则施工成本越高。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再需进一步强化时,其成本将成几何倍数增加。但在实际当中,人们对质量并不是无限要求的,而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内,质量(Q)和成本(C)呈近似正比例关系。在合同和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一般在QA与QB之间,即在优秀和合格之间,而不会无限扩散。 1.2 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之间也呈近似的正比例关系,当工程项目由于特殊原因被返工,往往对工程质量要求有些放松,因此,工程工期宽裕些,施工质量就相对要好些,但工期过长,造成设备装置、资金占压,人员窝工等,项目的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在给定的工期内工程的质量在QA与QB之间。 1.3 进度和成本的关系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之间是凹形成本关系,即工期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施工成本大幅上升。这两者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 工期缩短,工程施工需要赶工,施工成本增加;工期延长,工程施工的固定费用会增加,也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在图中,可以看到阴影部分为合理的工期,即在时间允许下,工期在合理区域内可以保证施工成本得以有效控制,其中,T 为工程施工成本最低时所对应的最佳工期。 2 成本控制措施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业主和施工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控制是事先控制,即对将要发生的成本消耗在施工前进行控制,是在不影响项目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条件下,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的一项工作。整个项目成本应包括项目明确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试生产阶段和项目投人使用后的使用阶段所消耗成本的总和,即整个项目成本是由基本建设投资和使用阶段成本所组成。项目签约后,能否盈利,在正常情况下,主要看项目成本的高低。从业主的角度来看,是控制项目的投资,从项目的提出到建成,投入使用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当施工单位开始实施项目施工时,则关心的是能否获得最大的利润。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施工成本。这是因为合同预算与实际施工成本之差即为利润。在工程项目中标、项目开展工作之后,首先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该项目的标准成本,这是进行成本控制的起点,也是项目管理的起点之一。与实际施工成本进行比较的标准成本称之为计划成本,计划成本应是限定工期、保证质量和安全、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各项费用消耗最少的方案。计划成本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也是实施施工成本比较的标准。在项目实施阶段,要不断监测施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并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项目的实际费用情况是否偏离了投资目标、或有无偏离的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纠偏。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要求,项目成本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和实际成本。施工预算是企业根据施工工程实物量和具体施工条件,用企业内部施工定额计算而得到的成本支出预计,是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如果采用最佳的施工方案,制订全面的增产节约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技术管理水平,就可以把项目的成本支出预算降低到可能达到的最低水平,取得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最佳效果。 3 工期控制措施 所谓建设工程项目工期控制,就是针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与调度等手段,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从而保证总的工期目标的实现。工期控制的目标,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

利润计划运营成本收益分析

第六讲:利润计划:运营成本收益分析 一、预测销售收入 二、销售/成本计划 三、现金流量计划 商业计划之 运营预测和分析 01 总体描述 02 比率分析 03 营运成绩 04 金融条件 05 或有负债 01 总体描述:本部分要从公司总体损益状况开始,这些状况要基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最近三年以及未来三年的净收入、销售成本、营运费用、利息支出及利息收入。把这些历史数据和将来的预计数都列出来,使风险投资人一眼就可以看清楚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下表: 02 比率分析:列出净收入、销售成本、营业开支、利息支出和净利润并计算他们的百分比。 ★ 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盈利预测 明年预测值 后年预测值 净收入 100 400 1000 4000 10000 销售成本 100 200 500 2500 6500 营业开支 100 100 200 400 800 利息支出 100 100 100 200 300 净利润 (200) — 200 900 2400 流动资产 20 40 400 1400 4300 机器设备 100 400 600 1000 1000 土地及建筑物 — — — — — 其他资产 10 10 10 10 10 流动负债 20 240 100 400 1000 600 — 股东权益 10 -190 510 1410 4310 财务预测总表

★经营业绩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将来为什么会上升? ★财务比率变动原因以及经营中的重大事件等。 04 金融条件:详细描述: ★最近的资产负债表及本公司的债务清偿能力 ★解释在某些项目上如应收账款等有重大增加的原因。 05 或有负债:主要描述本公司有可能发生的债务,例如未支付养老金方案,或因一个公司坚称它以前的雇员现在为你工作并带去了它的商业机密而引起的诉讼等。 商业计划之财务报告书 本部分要列示最近几年以及本年由审计公司审核的所有财务报表,包括: ★合并的资产负债表 ★合并的利润报表 ★合并的股东持股报表 ★合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商业计划之财务规划 本部分包括未来五年的年度财务规划,以便使风险投资人能够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展示财务规划和现金流动的报表应附在商业计划书上。主要包括: ★未来3-5年损益预测表 ★未来3-5年现金流量表 ★未来3-5年资产负债表 (第一年每个月计算现金流量,共12个月,第二年每季度计算现金流量,共四个季度,第三、四、五年每年计算现金流量,共三年。) 商业计划之说明性的信息主要包括: 产品图片和有关公司的宣传资料。这些图片有助于推销你的计划书。 一篇关于行业概览或竞争对手比较分析。 (注:报纸和杂志上关于公司的文章以及磁带、录像带或其他起推介作用的视听资料可能不太必要,最好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商业计划书中。) 财务分析和预测 本讲讨论商业计划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即根据企业的业务规划,参考企业的历史财务报表和本行业的财务比率,再考虑到各种合理假设,先计算出收入与成本费用预测,然后作出资本性支出预算与流动资金需求预测,最后作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预测。相应于市场分析和管理团队两部分是商业计划的关键点,本讲的做财务分析部分则既是商业计划的重点,也是难点。财务分析和预测要求准备以下资料,历史资料年数越多越好:* 历史资产负债表 * 历史损益表 * 历史现金流量表 * 营业收入预测 * 可参比的财务比率 值得强调的是,财务预测需要说明收入确认的准则,特别是与境外投资者联系的时候,要注意各国会计准则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有经验的投资者更注重现金流量预测而不是损益表预测的原因之一。 财务预测的假设。无论是起步型公司还是续营性公司,其财务预测都需先做条件假设。具体内容包括: ■销售 ●销售量和售出时间 ●价格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从经济的角度评价一个新软件项目是否可行。首先要估算将要开发的系统的开发成本,然后与可能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和权衡。要使开发的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不超过预算,成本预算和管理控制是关键。 【1-1】成本估算 一个项目能否研发,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对成本的估算,软件成本的估算方法: 1.自定向下估算方法 参照已完成的项目所耗费的总成本或总工作量,来推算将要开发的软件的总成本或总工作量,然后把它们按阶段、步骤和工作单元进行分配。 优点:对系统级工作重视,不会遗漏系统级的事务成本。如集成、用户手册、配置管理,估算用时少,速度快。 缺点:低层技术不清,往往使成本增加。 2.自底向上估算方法 优点:对每一部分的估算工作交给负责的人做,所以估算比较准确。 缺点:缺少与系统有关的系统级的工作量,如集成、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所以估算往往偏低。 3.差别估算法 差别估算是与一个或多个已完成的类似项目进行比较,找出与某个相似项目的若干不同之处,并估算每个不同之处对成本的影响,导出软件项目的总成本。 优点:该方法可以提高估算的准确度 缺点:不容易明确差别的界限。 【1-2】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 效益分为有形和无形2种。有形效益可以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和纯收入等进行度量。无形效益主要从性质上,心理上衡量,很难进行量的比较。 系统的经济效益=使用新系统增加的收入+使用新系统节省的运行费用。运行费用包括操作员人数、工作时间和消耗的物资等。 1.货币的时间价值 经过成本估算后,得到项目开发时需要的费用,该费用就是项目的投资成本。项 目开发后,应取得的效益,有多少效益才合算?这就是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设:利率为i,现存放P元,n年后可得钱数为F,若不计复利,则 F=P*(1+n*i) 例如:开发一套系统5000元,系统建成后每年节约2500元,5年共12500元。假 2. 通常用投资回收期来衡量一个项目的价值。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经济效益等于最

工期质量成本

摘要:施工项目的生产进度、工程质量与成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究它们的制衡机制,寻找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从而合理降低施工项目的建造成本。 关键词:成本控制工程项目企业 0 引言 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策略不恰当等问题,同时项目成本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编制计划和进度报表,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环节在于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协调。 1 进度与成本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 1.1 进度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工程项目工期和成本是施工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工期的长短及进度安排都会影响到施工成本。就某一施工项目而言,各工序之间存在着严格承继关系,工期变化将会导致相应费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施工总成本。因此,运用网络优化的方法,压缩关键线路上一些工序的持续时间,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各子项目之间的不同工期安排也会影响施工成本的发生。那些工期比较长,又包含许多子项工程,由于对各子项工程的工期安排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成本结果。 从进度与直接成本的关系来看,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加快施工进度,工程的直接成本一般都将增加。如图1中的曲线,它表示一个工序的作业时间与直接费用之间的关系。点A 和点B的横坐标表示了工序的两个工期。点A为正常点,其作业时间Ta为正常工期,是合理作业时间的最长期限,此点的直接成本最低。当作业时间再延长,费用将急剧增加,意味着拖延工期,或中途停工造成窝工浪费。点B为临界点,其作业时间Tb为最短工期,是合理作业时间的最短期限,此点直接成本Cb大于Ca。如果作业时间进一步缩短,成本也急剧增加。 从进度与间接费的关系来看,间接费用随工期的延长而增加,按照间接费随时间序列是否变化,将其分成两类:不变间接费和可变间接费。 不变间接费是指随着工期的延长,匀速增加或者每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数额相等或近似相等的间接费用。这类间接费用的变化曲线如图2中Ⅰ所示;可变间接费是指随着工期的延长并非匀速增加,或者每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数额不等的间接费用,这类间接费用的变化曲线 工程间接费是各类间接费用的总和,对不变间接费和可变间接费时间序列曲线进行叠加,可以得到间接费时间序列曲线。 工期过短或过长都会加大工程成本;合理工期对应合理成本,合理成本保证合理工期;工期和成本是对应统一的;成本增加,可缩短工期;成本减少,工期则延长。工期、成本目标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则会使工程工期具有连续性、均衡性,工期得以缩短,进而对工程成本施以控制。 1.2 进度与成本控制的协调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合理缩短工期,可以控制成本,早日发挥投资效益。但是,在特定工程造价内,提前完成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盲目地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只能是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工程项目成本。因此,合理确定工期必须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支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采取技术组织措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做到既缩短工期,又不增加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准确地进行经济核算,对施工过程进行适时的控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一般地说,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由如下5个步所构成: 第一步:识别阶段,判断某一项目可以达到机构所希望的目标; 第二步:调查阶段,主要是了解能实现该目标的各项可能的投资方案; 第三步:收集信息阶段,主要是获取有关各备选投资方案效果的资料; 第四步:选择阶段,定量财务指标分析、定量非财务指标分析以及定性指标分析,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指标未包括在正式分析之中,管理人员必须用自己的判断决定在最终决策时定性因素占多大比重;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第五步:决策阶段。要以上述次序为依据,并要看限制条件情况而定。 成本—效益分析有许多种具体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 (1)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亦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项目的建设周期都不会限于一个年份,这样一来,任何一个项目的收益和成本不可以直接相加,必须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将不同时点的成本、收益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同一时点的成本、收益,进行计算。 1)净现值法(以NPV 代表)。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该方法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算为他们的现值,然 后在计算它们的差额。其算式是: v n K k k v n n A i A A i A i A i A NPv -+=-++++++=∑=1221)1()1()1()1( 方案A 的净现值NPV (A ) =(25000*0.909+20000*0.826+25000*0.751+40000*0.683+45000*0.621)–100000=29055元 计算的结果如得到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反之,如得到的净现值为负值,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小于所用的贴现率。从上述计算可知,方案A 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该方案可取。其贴现率是个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例如较高的贴现率,对使用年限较短的支出项目有利。 2)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和净现值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而是计算前者对后者之比。仍采用上例: NPVR (A )=129055/100000=1.29 若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报酬率大于预定贴现率。它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净现值和净现值率这两个指标之间有着如下关系: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净现值=0 净现值率=1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1、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 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著作中,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界定。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准则。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2、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原理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3、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在开始成本效益分析前了解成本现状十分重要。你需要权衡每一项投资的利弊。如果可能的话,再权衡一下不投资会有什么影响。不要以为如果不投资成本就会变高。许多情况下,虽然新投资可获得巨额利润,但是不投资的成本相对更小。 对一项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确定购买新产品或一个商业机会中的成本; (2)确定额外收入的效益; (3).确定可节省的费用; (4).制定预期成本和预期收入的时间表; (5).评估难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前三个步骤十分简单明了。首先确定与商业风险相关的一切成本——本年度主要的成本以及下一年度的预计成本。额外收入也许是由于顾客数量的增加或现有顾客购买量的扩大。为了解这些收入的效益,一定要将与收入相关的新成本考虑在内,最后就可以考虑利润了。可节省费用显得简单一些,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利润的增加,可直接计入利润。然而,有时可节约费用也有微妙之处,更难确认。可节约费用可以来自各种渠道,以下列举的一些渠道比较便于量化: 更有效的加工:这意味着减少加工过程需要的人数,或者说简化加工步骤,甚至于缩短每一步骤所用的时间。 更精确的加工:要求减少修正错误的时间和尽量避免客户的流失。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 世纪j是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著作中,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界定。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准则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在开始成本效益分析前了解成本现状十分重要。你需要权衡每一项投资的利弊。如果可能的话,再权衡一下不投资会有什么影响。不要以为如果不投资成本就会变高。许多情况下,虽然新投资可获得巨额利润,但是不投资的成本相对更小。 》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对一项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确定购买新产品或一个商业机会中的成本; ⒉确定额外收入的效益; ⒊确定可节省的费用; ? ⒋制定预期成本和预期收入的时间表; ⒌评估难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