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合集下载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关键词】护理专业;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摘要】目的探讨医专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安徽医专158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男女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女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

结论医疗卫生学校可在护理专业对男生进行扩招,满足临床和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护理专业;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Analyses and comparison 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of students in nursing speciality【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of students innursing speciality. Methods 158 students in nursing speciality in AnHui Medical Academy were tested by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Chinese norm. Results The evaluations of SCL90 and EPQ of both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norm. There phobia factorof SCL90 in girls and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boys. Conclusion The medical universities sh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he maleenrollers in nursing speciality to meet the need of clinical and society.【Keywords】 Nursing speciality;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 SCL90; EPQ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教育的改革,护理专业教育也从过去的中等专业教育提升到了大学专科、本科层次,护理队伍加盟了许多男性工作者。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对我院6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身压力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心身压力测试量表总分数≥71分42人占70%,49分-70分12人占20%,≤48分10人占1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表明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四个方面。

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程度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值得医院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护理工作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结合,与人的健康及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精神科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精神病患者,因此,也决定了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风险性、重要性。

精神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面对丧失理智,没有自知力的精神病人,有时会遭到精神病人的谩骂,攻击,甚至殴打,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有一定的风险性。

同时,由于世俗的偏见,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较低,她们的辛勤劳动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面对“特殊病人”的精神科护士,她们的心理压力程度如何?心理健康状况怎样?一直倍受同道及心理工作者的关注。

为此,我们于2010年8月份对我院6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了心身压力测试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精神病医院的人文关怀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全体精神科护士共60名,均为女性,护士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0.2±6.82岁;护龄1年-20年,平均5.24±3.26岁;文化程度,中专12名(20%),大专42名(70%),本科6名(10%);婚姻状况,未婚24名(40%)已婚36名(60%)。

1.2方法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程度采用心身压力测试量表[1]进行评定。

量表共50个题,依据每项题目中所述情况出现的频率写出评分:4分(总是)3分(经常)2分(有时)1分(很少)0分(没有)。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女性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在医院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医疗护理、医疗教育、医疗技术工作等多个方面。

她们的工作需要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

一、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现状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女性医务人员尤其如此。

她们往往需要在工作中面对患者的悲伤、病情的严重、工作的紧张等各种压力,这些都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据统计,女性医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现象,甚至有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职业倦怠等严重问题。

2. 工作环境有些医院的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医务人员可能需要面对医患纠纷、工作不公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

3. 家庭因素一些女性医务人员在工作之外还需照顾家庭,这会增加她们的生活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4. 自身素质有些女性医务人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三、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医院应加强对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她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化解负面情绪,保持内心平静。

2. 改善工作环境医院应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医患纠纷、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为女性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减轻她们的工作压力。

3. 加强心理辅导医院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团队,为女性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她们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4. 积极锻炼女性医务人员应该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女性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医院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配合来解决。

对护理学专业的调查报告

对护理学专业的调查报告

对护理学专业的调查报告护理学专业调查报告引言:护理学专业是一门涵盖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医疗卫生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学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护理学专业进行调研,分析其就业前景、培养方向和行业特点等方面,为有意向选择此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一、护理学专业的现状据统计,护理学专业近年来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健领域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毕业生能够很快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与此同时,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持续投入和。

各级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也逐渐提高,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护理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护理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分为临床护理和管理护理两个方面。

在临床护理方面,学生将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医疗技能、急救处理等,并在实践中逐渐熟悉不同病种的特点,提高临床操作的熟练度。

在管理护理方面,学生将学习护理管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长或护理主任打下基础。

三、护理学专业的行业特点1.职业稳定性: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和护士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护理学专业具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前景。

护理人员的工作相对稳定,且有较高的职业发展潜力。

2.社会责任感:护理专业是一门高度负责的职业,护士承担着照顾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任务。

他们的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团队合作:护理专业的工作需要与医生、药师、技师等多个职业进行密切配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稳定的职业前景。

护理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涵盖临床护理和管理护理两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充分的安全感 ; 充分 了解 自己 , 自己 的 能 力 做 出 恰 如 其 分 的 对
专业 女生 羞 , 中检 出 率 较 高 的 是 抑 郁 , 迫 , 际 关 系 及 敌 其 强 人 对 。徐 华 芬 等 阑 查 显 示 护 理 专 业 学 生 实 习 后 期 S l一 9 ] C 0
康状况做一综述 。
1 心 理 健康
1 1 心 理 健 康 的 实质 世 界卫 生 组 织 ( HO) 在 2 . W 早 O世 纪
4 O年代就提 出:健 康 , “ 不仅 是没有 身体 缺陷 和疾 患 , 要具 还
备 完 整 的 生 理 、 理 状 态 和 良好 的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恩 格 尔 的 心 ”
在 社 会 竞 争 更 加 激 烈 的今 天 , 理 院 校 不 仅 耍 培 养 护 理 护
专 业 学 生 具 有 丰 富 的专 业 知识 、 练 的 技 能 和 强 健 的 体 魄 , 熟 还 要 注 重 培 养 他 们 健 全 的人 格 , 积极 乐 观 的 人 生 态 度 , 承 受 各 能 种 挫 折 和 适 应 不 同环 境 的能 力 。笔 者 就 护 理 专 业 学 生 心 理 健
个 因子 分 高 于实 习前 期 赵 国军 等( 结 果 显 示 本 专 科 护 生 的 心 理 问题 以 人 际 敏感 , 郁 , 迫 , 虑 , 对 , 执 最 常 见 ; 抑 强 焦 敌 偏 且 男护 生 人 际 敏感 阳性 发 生 率 为 10 , 神 病 性 阳性 发 生 率 0 精
心 理健 康 包 括 2个 方 面 的 内 容 : 是 能 积 极 调 节 自己 的 一
心理状态 , 应环境 ; 是 能有效地 、 适 二 富有 建 设 性 地 发 展 和 完

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 者 单 位 :安 徽 医 科 大 学 护 理 学 院 合肥 2 0 3 30 2
比较( 4 表 显示) 躯体化、 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常模。 25 三个 层次毕 业生之 问 比较 ,专 科毕业 生在人 际 . 敏感、 抑郁、 焦虑、 恐怖、 偏执、 精神、 总均分方面均显 著高 于本 科毕业 生 ( < . )专科毕业 生在 恐怖 、 J 00 , p 5 精 神、 总均分方 面显著高 于专 升本 科毕业 生 ( P<0 5 , . ) 0 本 科 毕 业 生 与专 升本 毕 业 生 各 因子 及 总 均 分 与常 模 组差 异均无 显 著意义 。
用 开展 健 康 宦教 等 实 践 的方 法 , 使学 生不 但 在 校期 间 掌握 必 要 的人 文 社 会方 面 知识 , 且 培养 了 团 队 而 意 识 , 强 了人 际交 往 和 沟 通 能 力 , 心理 压 力 能 加 使 在 日常交往中得到一定疏解。 ②护理学生掌握 了一 定 的 医学 专 业知 识 , 躯 体 的不适 感 能用 所 学 的知 对 识 加 以解 释 或能 够及 时采 取正 确就 医行为 。同时笔 者 推测 由于 大 学生 在 入学 之 前 已经通 过体 检 筛 选 , 所 以身 体 状 况 总体 较 随机 抽 样 的全 国常模 健 康 : 另 外 , 国 常模 的 年 龄 为 l 0岁 之 间 , 一 年 龄 段 全 86 这 人 群 的躯体 不适 发 生率 相对 大学 生 人群 (8 3 1— 0岁 ) 要 高 。③ 目前 护理 专业 毕业 生相 对其 它专业 而言 就 业情 况 较好 , 因此其 就业 压力 相对 较小 。 33本 次 调查 结果 出 现 阳 性 者 主要 是 专科 学 生 。 - 本 科和专升本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笔者认为① 龄 小有 关 , 理 心 发 育 还 未 成 熟 ,还 不 能够 较 为理 智 的对 待 各 种 问

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护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不仅需要保持身体的健康状况,还需要保持心理的健康状态。

然而,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护理人员常常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1.1 工作压力过大护理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轮班制度的不规律性以及面对病患生命的关切等因素,导致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需要应对患者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操作和医学知识的更新等,这些压力会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1.2 职业疲劳和倦怠长期从事护理工作会造成职业疲劳和倦怠,护理人员会感到工作的重复性和单调性,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极易产生情绪低落和情绪疲惫,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

1.3 长期忽视自身需求护理人员在照顾病患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健康状况。

他们经常跳过正餐、熬夜工作,以致身体和心理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这样的长期忽视势必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整改措施2.1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医院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建立专门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机构。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学习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并获得心理安抚和支持。

2.2 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医院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制度,避免过度劳累和缺乏休息的情况发生。

科学的排班和合理的休假制度,有助于降低工作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2.3 加强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4 鼓励护理人员重视自身需求医院管理部门应引导护理人员重视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

护理专业学生压力指数量表

护理专业学生压力指数量表

护理专业学生压力指数量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护理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护理专业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护理专业学生压力指数量表,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法。

一、学业压力1. 课业负担: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完成临床实习和科研项目,课业压力较大。

2. 考试压力:护理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考试压力常常使学生感到焦虑和紧张。

3. 实习压力: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参加临床实习,面对真实的医疗环境和病患,压力较大。

应对方法:1.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2. 寻求帮助: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加强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3. 改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参加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二、实践压力1. 临床实习: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在医院进行实践操作,面对真实病患和医疗环境,压力较大。

2. 病患护理:护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对各种病患的护理需求,包括疼痛管理、情绪支持等,压力较大。

应对方法: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医护人员和病患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和理解。

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耐心和细心:护理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学生应培养这些品质。

三、心理压力1. 情绪波动: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着情绪波动的压力,包括对患者病情的关注和对病患的情感投入。

2. 职业选择:护理专业学生需要面临未来的职业选择,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应对方法:1. 寻求心理支持:与同学、家人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健康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3.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音乐、绘画等,有助于放松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有效地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护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名护理本科生(护生组)进行心理测量,并与全国青年常模(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护生组SCL90的7个因子得分均较常模组高,差异有显著性(t=2.24~6.50,P<0.05、0.01)。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所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结论 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学生从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学校环境向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过渡有关,同时也与实习生面对择业压力有关。 【关键词】 教育,医学,本科;护理;临床实习;心理学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nurses in order to give them psychological guidance for a new job. Methods Selfrating scales (SCL90) were sent to 52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nd compared with nationwide youth nom. Results The score was higher in the students than that of the nom group in seven factors in SCL90 (t=2.24-6.50;P<0.05,0.01).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students during their clinical training were depression, somatization, compulsion, anxiety and sensitivit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utas is relatively weak in undergraduate nurses at clinical rot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transition from relativelysimple school environment to complicated society, and also due to facing employment pressure. [KEY WORDS] Educati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Nursing care; Clinical rotation training; Psychological test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习,不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步入社会这一复杂环境的过渡阶段。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较为简单,步入社会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环境将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护理实习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因此,调查此时期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生从学生到一名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对护生更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有很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在我院实习护理学专业本科生52名,年龄22~25岁,均已修满全部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学分,并圆满结束实习任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及评分标准 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2]作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本量表共90个条目,分为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严重,5=严重。采取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个条目影响自己的程度。选取常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7个因子。因子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因子分在2~5分的说明该项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1.2.2 调查方法 向受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资料。发出问卷52份,剔除2份填写不完整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96.15%。 1.2.3 统计学处理 将50份问卷整理计算,得出数据后进行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护生组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6.50,P<0.05、0.01)。见表1。 2.2 护生组SCL90因子分≥2分人数分布 主要心理问题按人数多少依次为抑郁、人际关系和强迫、躯体化、焦虑等,共19人,其中抑郁9人 6期尹相萍,袁倩,徐红英.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587 (18%);人际关系和强迫5人(10%);躯体化3人(6%);焦虑2人(4%)。 表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在实习期间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2分者19人,说明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且有19人存在着7个因子项中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 3.1 分析原因 3.1.1 自身特有的原因 作为新时期高等院校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的高峰期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新时期,而身心发展的快速变化易带给人心理上的困惑和不适[3]。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个纯女性的生活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往往对女生关心和保护偏多,导致了女性感情细腻,谨小慎微且胆小、敏感、内向的性格特点。女生又多爱要面子、羞涩腼腆,有些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爱向老师咨询或向同学倾诉。受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们的心理健康。 3.1.2 环境改变的影响 实习生从学校走向医院,是向将来社会角色转换的过渡期,学校生活较为单一,走向医院后,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责任重大。由于其还处于学习阶段,技术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理论尚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所以在实习工作中普遍存在紧张、害怕出错等心理问题,这就导致护生出现身心疲劳,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1.3 就业压力 在实习期间,职业选择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过去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只要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而现在则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最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各医学院校大都设置了高护专业,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无疑给学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压力。护生对毕业后前途担心而焦虑,求职中面试失败、考研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更加促进了护生心理问题的激化,如不能很好适应和不断地调节自己,心理平衡就无法维持。 3.1.4 人际关系 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实习护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里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容易处理,进入临床实习后,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护生需要密切接触病人及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院工作人员,刚刚进入医院环境时,面对病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因此在实习操作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这些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惑与不适。 3.1.5 专业心理矛盾 专业心理矛盾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持不喜爱态度的心理冲突[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繁琐的服务性工作,因此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护生的专业态度。在校期间与医学生一起学习医学知识,他们一同进入医院实习后,由于分工的不同,与他们相比护生往往缺乏成就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护生心理上的失落。 3.2 应对措施 3.2.1 保持健康的情绪为自己的心理减压 可以通过自我宣泄、请人疏导、情绪转移、爱好冲消等方法为自己的心理减轻压力。①自我宣泄:当自己遇到困惑,心中郁闷时,可以通过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大哭一场、写日记倾诉自己的苦恼等。②请人疏导:在有心理上的痛苦时,应该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多交流,从而缓解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得到心理压力转移的机会。③情绪转移:可以通过看书、看电影、参加体育活动、社交活动等转移注意力。④爱好冲消: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找事情干,比如研究问题、画画、写作等,这样可以使人变得开朗。 3.2.2 学会去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除了大家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爱情之外,它还包含着惦念、安慰、帮助、理解、支持、关心、鼓励等等,而这些都有助于自己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而且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拥有博大的胸怀,可以增加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信心和力量。 同时,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过来也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关爱,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这些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3.3.3 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人不可能总是在工作和学习,在业余时间应该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为自己做一次放松和休整,才能得到真正的身心保健,也能使自己更有效地从事工作与学习,当感到寂寞孤独、忧郁焦虑时,通过自我娱乐来缓解情绪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综上所述,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分析其原因,除了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经济及连带问题外,还有女性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专业心理矛盾、求职和考验带来的压力、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当有心理问题产生时,应及时向老师、学院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另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更应该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对心理健康做自我维护,以便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