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的内分泌特点

合集下载

2024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2024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2024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与母儿近远期并发症关系密切,及时诊断与规范治疗对改善母儿结局至关重要。

对千已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孕前管理至关重要;对千在妊娠期间新发现的内分泌异常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需要与妊娠期常见的症状和疾病相鉴别,对孕期生理激素变化有透彻的了解。

由千所用药物潜在的致畸作用、药物胎盘转运和孕期手术相关风险,在孕期处理内分泌疾病相当复杂,而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产科、内分泌科、外科和新生丿店泛间的多学科合作。

为能更好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需对其诊治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

一、妊娠期高血糖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在临床上都有血糖增高的表现,近几十年GDM成为最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的内分泌疾病,随着肥胖及高龄孕产妇的增加,GDM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加。

GDM与胎儿畸形巨大儿、肩难产、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息息相关,也是孕妇和子代日后2型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及时诊断GDM并给予合理治疗将显著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国家对GDM的筛查与诊断方案略有不同。

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学术组织等,推荐对所有孕妇进行筛查,采用一步法,行75g葡萄塘耐量试验;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二步法,先行SO g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阳性者再行100g葡萄糖耐量试验。

研究发现,一步法的诊断阅值更低,能筛出更多的GDM人群,对病情很轻的GDM加强管理更能改善母婴预后。

对千GDM的分挽时机,各国指南推荐也略有不同。

2018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A1型GDM在39~40+6周分挽,A2型GDM在39~39+6周分挽,血糖控制不良者在37~38+6周分挽。

2019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GDM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妇应根据血糖控制及合并症清况在38~40周终止妊娠。

妊娠生理知识点总结

妊娠生理知识点总结

妊娠生理知识点总结一、妊娠的定义和特点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并发育成胚胎,最终发育成为胎儿的过程。

在妊娠过程中,女性身体会发生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是由于孕激素等物质对于身体的影响所致。

妊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孕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约为40周;2.孕妇身体会发生全面的变化,包括内分泌、代谢等方面;3.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需要良好的营养和合理的保健。

二、妊娠期的生理变化1.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孕期,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对于胎儿的生长和妊娠的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甲状腺激素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在孕期后期,胎盘会分泌促甲状腺素,对于母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产生影响。

2.血液系统的变化在孕期,母亲的血容量会有所增加,红细胞水平也会上升,这是为了保证胎儿和胎盘对氧气和养分需求的满足。

此外,在孕期后期,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这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3.呼吸系统的变化在妊娠过程中,子宫的增大会对周围器官产生一定的压迫,这可能会影响到母体的呼吸功能。

另外,孕期后期,子宫的增大还会对膈肌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呼吸功能减弱。

此外,受荷尔蒙的影响,孕妇的肺活量也可能出现下降。

4.消化系统的变化在孕期,由于激素的影响,母亲的胃肠道功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包括胃排空时间加长、胆囊收缩减弱等,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孕妇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5.泌尿系统的变化在孕期,由于子宫的增大会对尿道和膀胱产生一定的压迫,这可能会导致尿频和尿急的症状。

此外,孕妇的肾脏功能也会有所改变,尤其是在尿素清除方面。

6.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在孕期,母体的血容量和心脏指数会有所增加,以应对胎儿对于氧气和营养的需求。

这可能会导致孕妇容易感到疲倦和心悸。

7.生殖系统的变化在孕期,子宫的增大和宫颈的变化将会对产道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对分娩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8.神经系统的变化在孕期,由于激素的影响,孕妇的情绪和认知能力可能会有所改变,这可能会产生一些孕期特有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妊娠的脉象名词解释

妊娠的脉象名词解释

妊娠的脉象名词解释妊娠作为一个女性生理的奇迹,是人类繁衍后代的起点。

脉搏作为身体中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对于妊娠期的女性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传统中医中,通过观察脉搏可以判断人体的病情和身体的健康状况。

那么,妊娠的脉搏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解释呢?1. 滑数脉(huan shu mai)妊娠期的女性脉搏常常呈现出滑数的特点,即节律规律,脉搏跳动有力且连续不断。

这可能是因为妊娠期女性体内有着丰富的激素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使得脉搏变得更加顺畅。

与此同时,孕妇躯体内的代谢速率较高,需求量大,以适应胎儿发育所需的养分。

因此,滑数脉的出现反映了妊娠期女性显著的生理变化,也是身体在适应新生命发育过程中的自我调整。

2. 虚数脉(xu shu mai)虚数脉是妊娠期女性另一个常见的脉搏特点,表现为脉搏弱缓无力。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孕早期,特别是孕吐严重的孕妇身上。

由于妊娠早期内分泌和代谢的变化,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孕妇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而,体内摄取的能量和营养供应下降,导致脉搏相应地变得较为虚弱。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或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女性出现虚数脉的情况。

因此,在妊娠期,女性应当注意合理膳食搭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持脉搏的正常水平。

3. 血滞脉(xue zhi mai)血滞脉是妊娠期女性另一个常见的脉搏特点,表现为脉搏阻力大、搏动的速度很慢。

血滞一般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女性子宫扩张、胎儿发育盛时,血液供应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导致循环系统的负荷增加。

同时,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提高,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妊娠期女性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阻力增大,形成血滞脉的状况。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妊娠期女性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滞问题的产生。

4. 弦数脉(xian shu mai)弦数脉是妊娠期女性在体寒寒湿等病菌侵入或出现并发症时,常见的脉搏特征。

孕妇的生理特点和营养及膳食需求

孕妇的生理特点和营养及膳食需求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⑵ 铁:孕早期:同常人(20mg/日)(AI)
孕中期:25mg/日;孕晚期:35mg/日 UL:60mg/日 用途:①母体:增加自身造血,以改善 妊娠生理性贫血,补偿分娩损失。 ②胎儿:造血,肌肉组织,肝脏 储存。 缺乏:① 母体:缺铁性贫血。 ② 胎儿:婴儿先天性贫血。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3、适量脂肪 脂肪(花生四稀酸ARA、二十二碳六烯
酸DHL)对胎儿早期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食物中应有动、植物 脂肪成分非常必要。
04.05.2020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母体需动员脂
肪,产生过多的酮体,引起酮症酸中毒, 对胎儿大脑和智力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 此在食物中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成分, 占60%。
① 红细胞计数下降,达3.61012/L (正 常 4.21012/L)。
04.05.2020
孕妇的生理特点
四、孕期血液容量与血液成分的变化
2、血液成分改变: ② 血 红 蛋 白 值 下 降 , 达 110g/L ( 正 常 130g/L),因此,出现生理性贫血。 ③ 白细胞增加,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④ 血 浆 总 蛋 白 下 降 , 达 60g/L ( 正 常 70g/L),主要为白蛋白由40g/L降至25g/L。 ⑤ 血浆所有营养素降低
2 、 人 绒 毛 膜 生 长 素 ( human chorionic somatotropin, HCS)在妊娠6周出现,36周 达高峰至分娩。此激素由胎盘分泌,功能为 降低母体葡萄糖利用;促进脂肪分解;促进 蛋白质和DNA合成
04.05.2020
孕妇的生理特点
3、 雌激素(estrogen)分泌增加。在妊娠 3个月,胎盘合成大量雌激素(雌酮、雌二醇、 雌三醇),可增加子宫和胎盘的血流量,促进 母体乳房发育。

妊娠及哺乳期母婴用药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妊娠及哺乳期母婴用药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妊娠及哺乳期母婴用药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关键词】妊娠期;哺乳期;母婴;药物动力学妇女在妊娠及哺乳期为了适应胎儿发育的需要,体内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此时对药物的代谢会发生一些改变,胎儿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对药物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因此,能更多地了解此期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对妊娠及哺乳期的合理用药,减少药物对孕妇、胎儿及婴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大有裨益。

1妊娠母体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妊娠母体由于新生命的孕育,其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都将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此时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都可出现与正常人不同的改变。

1.1循环系统妊娠期母体血管内外容量可大量增加,循环血量从妊娠第10周开始增加,20~24周能较妊娠前增加30%~50%[1]。

此时,血浆蛋白水平缓慢下降,清蛋白与α1酸性蛋白等药物结合蛋白减少,使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的药物水平可在短时间内增高,造成瞬时药效增大,往往在用药量不大的情况下出现毒性反应。

但总体来说,由于妊娠母体血浆量增加,血中总药浓度比非妊娠时要低,如采取与非妊娠时相同间隔的服药,其药效要相对减弱,故妊娠期妇女的服药间隔应相对缩短。

1.2内分泌代谢系统妊娠20~24周时心排出量可比妊娠前增加20%~50%,随着心排出量的增加,肝血流量也随之增加,受肝血流依赖型代谢的药物可受到影响;妊娠期孕酮增多能增强肝脏细胞色素P450等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药物的清除[2]。

1.3泌尿系统肾血流与肾小球滤过率从妊娠4个月开始上升,肾血流量可增加35%,肾小球滤过率可增加50%[3],经肾排泄的药物与代谢物的肾清除率可上升,故妊娠母体按非妊娠时的常规用药量时的血药浓度可偏低。

妊娠高血压时,孕妇肾功能受影响而药物排泄减少;妊娠晚期仰卧位时肾血流减少,造成深排泄药物减慢[4]。

1.4消化系统妊娠母体可出现消化道蠕动减弱,药物在消化道内滞留时间延长,可使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上升[2]。

早孕反应(如呕吐)可导致药物吸收缓慢减少[4]。

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哪些

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哪些

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哪些妊娠,不但改变了女性的外形、体态,也改变了孕妇的皮肤。

妊娠期的生理其实是可以缓解的。

缓解妊娠期需要怎么样的方法。

本文是店铺整理妊娠期生理变化的资料,仅供参考。

妊娠期生理变化皮肤多汗因为孕期肾上腺机能和甲状腺机能都相对的亢进,新陈代谢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加,所以排汗多,皮肤比较湿润。

有些孕妇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显得肤色红润、细腻、容光焕发。

但也有些孕妇由于胎盘分泌的孕酮、睾酮较多,皮脂腺分泌旺盛,面部长疙瘩,变得油腻、粗糙,多见于比较肥胖的孕妇。

此时,应多饮水,适当地活动,控制体重的增长,并注意皮肤清洁,可根据个人皮肤变化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护肤用品。

色素沉着加重孕妇的面部会出现黄褐斑、蝴蝶斑;腹部及外阴部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乳头乳晕变黑。

这也是因为孕期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的缘故。

一般这类色素沉着在产后会逐渐消退。

孕期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外出时要戴帽子或打遮阳伞,搽一些防晒霜,回到室内再将其洗净,因为防晒护肤品中的防紫外线成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不可在皮肤上久留。

孕期最好不用祛斑霜,因其中的药物成分可通过皮肤被吸收。

孕妇还要多吃些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

黑线虽然研究人员有分歧,但是他们认为孕期黑色素合成的增加与α和β黑素细胞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β内啡肽的增加有关。

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是很强的黑色素生成兴奋剂,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色素沉着可预测女性在怀孕期间色素沉着的发展。

色素沉着往往会在产后消失,但它不可能完全恢复原样。

黄褐斑以前被称为黄褐斑或“怀孕面具”,黄褐斑是对称、边界清晰的褐色斑点,深棕色的色素沉着发生在45%-75% 女性的妊娠后半期和三分之一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中。

它可发生在下颌骨、颧骨或脸的中心部位。

即使颧骨被认为是最典型的,但大多数患者脸部的中央包括下巴、鼻子、嘴唇、脸颊和额也会被影响。

黄褐斑黄褐斑可能是遗传、日晒、化妆品以及黑素细胞刺激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增加等原因综合导致的,一般根据黑色素的位置进行组织学的分类,无论是表皮或真皮。

孕妇生理特点及营养

孕妇生理特点及营养
食物来源:谷、豆、果仁中含量丰富。
少见缺乏症。
五、VB1
孕期缺乏或亚临床缺乏VB1时,可能不出现明显的脚气 病,但可能致新生儿脚气病。
RNI:孕早期800ug/d 孕中、晚期900ug/d
UL:2400ug/d
食物来源:动物肝脏、牛奶、蛋黄、深绿色、 黄红色蔬菜等。
二、VD
缺乏维生素D可致孕妇骨质软化、骨盆畸形。 在孕妇有低钙症状,血中钙磷乘积低于40时,胎儿可有先天
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牙釉质发育不良。 一般孕妇血中VD3随孕期而下降,故孕妇应多接受日光照射。
⑴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在妊娠1周开始出现,至第9周达高峰。此激素由胎盘分 泌,有安胎作用。
⑵ 人绒毛膜生长素(HCS)
在妊娠6周出现,36周达高峰至分娩。此激素由胎盘分泌, 功能为降低母体葡萄糖利用,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和 DNA合成。
(3)胎盘催乳激素↑
可刺激胎盘和胎儿的生长以及母体乳腺的发育和分泌; 刺激母体脂肪分解,提高母亲血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浓度, 使更多的葡萄糖运送至胎儿,在维持营养物质由母体向胎体 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
孕 期 营 养 需 要 量及蛋白质
能量 蛋白质、糖类、脂类 维生素 矿物质 其它营养素
孕 期 营 养 需 要 量及蛋白质
一、能量
孕妇营养素吸收率增高,劳动量减少,妊娠4个月至 临产,每日热能供给量增加0.8MJ(200kcal)。
孕中期后在非孕基础上 增加200Kcal/d。为保证适 宜能量摄入, 防止体重过多增长,每周应监测和控 制体重。
13
6、基础代谢的变化和骨骼的变化
新陈代谢的变化:
体重 12.5kg 基础代谢率 胰岛素抵抗、餐后高血糖 显性或隐性水肿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精)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精)

⑤ 血浆部分营养素降低
葡萄糖、氨基酸、铁、水溶性维生素
4、肾功能改变
⑴肾脏负担加重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肾血流量增加约75%。 ⑵蛋白质代谢产物排泄增多 尿素、尿酸、肌苷、肌酸(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没有 相应增加) ⑶一些营养素排出增加 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
5、体重增长
孕期平均体重增长的模式及成分
2、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⑴恶心、呕吐。
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贲门括约肌松弛,引起 妊娠反应 ⑵对钙、铁 、VB12、叶酸等营养素吸收增强。 ⑶胃肠涨气、便秘。
3、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
⑴ 血容量增加
比妊娠前约增加 35%~ 40%,其中,血浆容积增加 45%~50%,而 红细胞数量增加15%~20%。
⑷孕酮 分泌增加。在妊娠 8~ 10周由胎盘分泌,并持续增 加。生理功能为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发育。 确定怀孕的一种指标。 ⑸在上述激素的作用下,孕妇体内的合成代谢增强,分解 代谢也增强,但总体上是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孕酮
• 在正常未孕女性的整个月经周期里,排卵前的孕 激素水平最低,排卵后开始上升,在黄体期为最 高。排卵前,体液中的孕酮水平应当低于2纳克/ 毫升 ,排卵后则应当高于5纳克/毫升 。而如果怀 孕,孕激素水平刚开始会停留在黄体期的水平, 而当胎盘形成之后,胎盘所分泌的激素就会使孕 妇体内的孕酮水平上升到100-200纳克/毫升,为 未孕女性的几十倍到上百倍。因此得数下降
达3.61012/L (正常 4.21012/L),因此,出现生理性贫血。
② 血红蛋白值下降
达110g/L (正常130g/L)
③ 白细胞增加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④ 血浆总蛋白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胎盘催乳素(human placenta lactogen,hPL)也称人类绒毛膜促生长催乳素(human chorionic somatamammotropin,hCS),为单链多肽类激素,其分子量为21600u,由190个氨基酸残基合成,含有两条链内二硫键。

人胎盘催乳素与人生长激素有160个相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因此二者在免疫学与生物学方面密切相关。

hPL也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与分泌,分泌后大部分进入绒毛间隙和胎盘血窦,很少出现于胎体内。

妊娠5-6周即可用放射免疫法测出血浆中的hPL,以后分泌量缓慢上升,自15-30周时即迅速增高,到妊娠34周时达高峰,约7.75mg/L-10.6mg/L以后维持此水平直到分娩。

hPL 的半寿期在21-23分钟之间,分泌量与胎盘体积成正比;足月妊娠时,每日每百克胎盘约分泌0.5g hPL,以此计算整个胎盘每日分泌1-2g 左右的hPL,产后迅速下降,3-6小时即测不出。

hPL的功能是在孕妇体内与胰岛素、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及促进正氮平衡,有利于妊娠期蛋白质的蓄积。

hPL还抑制脂肪沉积作用,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酸升高。

当血液中游离脂酸较葡萄糖占优势时,肌组织主要以游离脂酸作为能源,减少对葡萄糖的摄取,有利于胎儿从母血大量地摄取葡萄糖。

hPL这一功能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hPL在母血中含量与胎盘重量及胎儿体重相关,可直接反映胎盘的功能状态。

(三)孕酮
孕激素主要有孕酮及其代谢产物孕烷二醇,属甾体激素。

孕酮由卵巢和肾上腺合成。

胎盘能利用孕母血中的胆固醇合成孕酮,从妊娠36天起它即能生产足够孕酮。

非孕妇血浆孕酮值在0-15ng/ml,孕妇于妊娠第5周时血清中的浓度为24±7.3ng/ml,到孕32周时增高到125.2±37ng/ml,到37孕周达到最高峰为150ng/ml,一直保持到临产前才稍降。

待胎盘娩出后迅速降至10-20ng/ml。

这证明妊娠末期孕妇血清高水平的孕酮来自胎盘分泌。

妊娠早期孕酮日分泌为30-50mg左右(未孕妇仅1-25mg/d),主要为妊娠黄体分泌,到孕末期分泌量为250-300mg/d。

胎盘合成的孕酮大部分进入母体与胎儿并进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孕烷二醇,后者主要在肝转变成葡萄糖酸苷及硫酸酯等结合形式,结合型水溶性增加,易从尿中排出,妊娠期末期孕妇尿液中孕烷二醇日排泄量约为35-40mg。

血中孕烷二醇的水平随孕酮水平而变动,尿中排泄量也与孕妇血中孕酮量成正比。

胎盘内孕酮的合成过程以图14-1简示。

图14-1胎儿-胎盘复合体孕酮合成途径
有关酶类:A=C20-22裂解酶;B=3β-脱氢酶;C=硫酸酯激酶;
D=17α-羟化酶;E=C17-20裂解酶
从图14-1可见,胎盘合成孕酮的原料是胆固醇,它来源于母血供应。

母血还可直接输送孕酮的前身物-孕烯醇酮,用于合成孕酮。

(四)雌激素
雌激素属甾体激素,非孕妇女主要由卵巢、肾上腺皮质合成。

雌激素主要有雌酮(E1)、雌二醇(E2)及雌三醇(E3)。

由于胎盘组织也能合成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故正常妊娠妇女的雌激素水平随妊娠月份进展而不断增高,到妊娠第7周时胎盘生成的雌激素已超过50%,因此妊娠期妇女除妊娠头几周外,胎盘才是雌激素的重要合成器官。

正常早期孕妇,雌酮、雌二醇主要来源于卵巢,雌三醇是前两者在外周组织的代谢产物。

妊娠期雌激素75%-95%来源于胎儿-胎盘复合体。

这是因为胎盘中合成雌激素的某些酶活性极低,而这些酶在胎儿肾上腺、胎肝内却十分丰富。

因此要完成整个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必须依赖正常的胎儿与胎盘的共同活动,即把胎儿与胎盘视为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与统一体,称之为胎儿-胎盘复合体。

但此复合体又与母体不可分割,因为合成雌激素的前体来自
母血供应。

所以母体与胎儿-胎盘复合体在合成雌激素时三位一体,只不过胎盘是雌三醇最终生成部位而已。

图14-2胎儿-胎盘复合体雌激素合成途径
有关酶类:A=16α-羟化酶;B=硫酸酯酶;C=3β-羟化酶;D=芳香化酶;E=15α-羟化酶从图14-1可见,胎儿也能利用从胎盘输送来的胆固醇,或自身合成的胆固醇作为原料,在C20-22裂解酶作用下转变成孕烯醇酮。

胎儿肾上腺中存在活性很强的硫酸酯激酶,后者经17α-羟化酶作用下生成17α-羟孕烯醇酮硫酸酯,继而它又在C17-20裂解酶催化下生成脱氢表雄酮硫酯(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

胎儿生成的DHEAS可返回胎盘在硫酸酯酶及3β-羟化酶作用下生成雄烯二酮,成为合成雌激素的原料。

雄烯二酮可转变成睾酮,睾酮经胎盘内的芳香化酶作用生成雌二醇。

雄烯二酮还可直接芳香化而成雌酮,胎盘生成的这两种激素可返回到母体内,成为孕妇血中激素最重要来源。

胎儿体内生成的DHEAS还可在胎肝内存在的16α-羟化酶作用下生成16α-羟脱氢表雄酮硫酸酯(16α-OHDHEAS)。

16α-OHDHEAS进入胎盘后生成16α-羟雄烯二酮及16α-羟睾酮,这两种雄激素经胎盘内芳香化酶作用转变成雌三醇,雌三醇可返回母体或进入胎儿体内(图14-2)。

胎盘生成的雌二醇在胎儿体内经16α-羟化酶作用转变为雌三醇,进入胎儿体内的雌三醇,在胎肝内经15α-羟化酶作用最科均生成雌四醇(图14-2)。

胎儿生成的雌四醇可出现在羊水等体液内,孕妇尿液中的雌四醇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最终经胎肝生成的。

正常妊娠期妇女血液激素组分的变化可参见表14-1。

表14-1正常妊娠期血液激素组分的变化
三、其它内分泌腺的变化
妊娠期间,孕妇的各器官、系统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就内分泌系统而言,胎盘与胎儿所合成分泌的激素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这些并不能满足母体与胎儿的需要。

因此母体内分泌腺在妊娠期亦积极参与适应性变化。

(一)垂体
妊娠期垂体的体积和重量均增加,体积约比妊娠前增加20%-40%,重量几乎增加一倍。

垂体前叶分泌的垂体生乳素(PRL)、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黑色细胞刺激素(MSH)增多,生长激素(GH)的分泌无改变,促性腺激素(FSH、LH)的分泌减少,垂体后叶不论催产素-加压素的组织结构或功能在孕期均无特殊改变。

PRL于孕7周就开始增多,并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血清PRL值可由非孕时的100ng/L上升为足月妊娠时的2μg/L。

PRL有促进乳房发育的作用,其分泌增加是产后哺乳的条件。

MSH 分泌增多,使面颊、乳状、乳晕、腹中线、外阴等处有色素沉着。

由于FSH、LH分泌减少,妊娠期卵巢中的卵泡不再发育成熟,也无排卵。

(二)甲状腺
妊娠期垂体前叶分泌的TSH和胎盘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hCG共同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肥大,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致使①基础代谢率(BMR)由非妊娠时的-10%~+15%增加至+20%~+30%,增加20%-30%。

②血浆蛋白结合碘(PBI)由非妊娠时的276-630nmol/L增至946-1103nmol/L。

③受大量雌激素的影响,肝产生较多的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血清TBG浓度由130-250μg/L增至300-500μg/L,为非孕时的25倍。

且TBG与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结合力增加,故血浆中结合型的T3、T4量增多,而游离型的T3、T4减少。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如表14-2。

表14-2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与非妊娠期的比较
(三)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主要功能是调节Ca、P代谢,维持Ca、P的自身稳定和平衡。

PTH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肾和骨质,它可增强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对P的重吸收能力减少,尿磷排量增加,Ca的排量减少,最后表现为血磷降低,血钙增高。

甲状旁腺在妊娠时呈增生状态,孕24周开始血浆中PTH的浓度逐渐升高以满足妊娠期及胎儿对钙质的需要。

(四)肾上腺
妊娠期间,由于大量雌激素的影响,孕妇肾上腺皮质分泌活动增加,孕妇血皮质醇水平随孕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

醛固酮每日分泌量由非孕时的139mmol-695mmol(50-250μg)上升为足月时的2780mmol(1mg)左右,是原来的4倍以上。

醛固酮与肾素、血管紧张素一起,调节控制血容量、血钠、血钾平衡及血压。

妊娠期间肾上腺皮质中层囊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是非孕时的3倍;网状带分泌的性激素睾丸酮也略增加,故孕妇的阴毛、腋毛均可增粗、增多。

而孕期肾上腺髓质所产生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却无改变。

(五)胰腺
妊娠期由于胎盘滋养层细胞产生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胎盘胰岛素酶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等,均为妊娠期特有的抗胰岛素因素,它们使胰岛素发生代偿性功能亢进,即胰岛增大,β细胞增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维持体内的糖代谢。

胰岛素分泌增多从孕中期开始,至分娩前达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