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测井储层参数研究规范 - 2015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某井特低渗透长3夹层典型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图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3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
在该区特低渗透储层钻井过程中,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 其压力差驱使泥浆滤液向渗透性较好砂岩处渗透,它在井壁附近形 成泥饼和冲洗带,其泥饼厚度一般3~30mm,电阻率约为泥浆电阻 率1~3倍;泥浆冲洗带厚度100~150mm,电阻率约为泥饼电阻率5 倍以上。因此,在砂层渗透性相对较好并形成泥饼时,主要反映冲 洗带电阻率Rxo 的微电位Rmn 读数大于主要反映泥饼电阻率Rmc 的微梯 度Rml读数,微电极曲线呈现Rmn>Rml正差异,读数较低;而当砂层渗 透性差且泥浆侵入不足以形成泥饼(侵入量太小),极板直接贴在 井壁上,由于泥浆增阻侵或无侵,造成微梯度Rml读数大于或等于探 测较深的微电位Rmn读数,微电极曲线呈现Rml>Rmn的负差异或重合,
特低渗储层测井地质解释 系列报告之一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宋子齐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 710065)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BB油田长3、长4+5特低渗透储层测井中泥浆滤 液对地层侵入作用弱,直观指示油气层和水层的微电极及深、中、浅电 阻率的有序排列基本消失,储层中发育的微裂缝还造成井眼的不规则扩 径等,导致测井响应中来自油气的成分少,有生产能力的低孔隙度储层 与无效层段之间差异很小。通过确定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将地 层电阻率作为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岩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统计标准, 充分利用了测井资料分析、识别影响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特征及有效 油气成分。并采用测井与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储层中 不同岩性的钙质、泥质夹层的定量统计、扣除方法及其对测井曲线造成 的背景值影响,特别是利用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差异及其性 质,精细地评价和划分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地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特 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精度,为该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 提供了可靠依据。
精细油藏描述规范讲解

3 工作流程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照、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 (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摹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
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摹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辟状况分析及开辟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辟调整及挖潜方案。
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摹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
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4.1 基础地质资料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辟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照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辟动态资料4.2.1 开辟数据:油田、开辟单元及单井的开辟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辟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 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辟实验资料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 衍射黏土矿物分析、X 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录井资料解释2015版(优.选)

1、掌握储层物性,含油气水丰度和(油气水的可动性)是评价油气层的充要条件。
2、如果层内含油丰度相近而不同渗透带的渗透率相差较大,那么可以确定高渗透带内没有充满油,水是可动的,该层不高于(油气同层)。
3、进行井间对比的条件是:井距不远,储层的埋深相近,层位相近,储集类型和(物性)相近,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4、定量荧光仪测定的是(荧光强度)。
5、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量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6、岩心描述时,一般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油情况有变化着,均需分层描述。
7、正常地下油气显示层在工程参数出现钻时降低,DC指数减小,立压降低等变化,在钻井液参数上,具有出口温度升高,相对密度(降低)和出口电导率(变小)等现象,而假油气显示没有上述变化。
8、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属于(质量流速检测器)。
9、在下列各组参数中,是综合录井仪实时参数的是(立管压力,1号泵冲速率,4号泥浆体积)。
1.QFT定量荧光仪的激发波长是(254)nm。
2.QFT定量荧光仪检测到的荧光物质是(以萘族为主的化合物)。
3.假岩心一般出现在岩心的(顶部)。
4.全脱分析时盐水必须使用(饱和盐水)。
5.普通电动脱气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脱气器钻井液出口量,应为满管的(2/3)最佳。
6.DC指数是建立在(泥岩沉积压实)的理论基础上的。
7.Slgma方法是根据(岩石骨架强度)理论基础建立的。
8.在钻井过程中,用岩性对比地层时,最有效,最可靠的的方法是(岩性标准层标志层)。
9.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参数TMAX的含义是热解(S2)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
10.直接测量项目按被测参数的性质和及时性可分为:实时参数和(计算参数)。
11.转盘扭矩是反应(地层变化)及钻头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参数。
12.出入口钻井液温度的测量可以掌握(地温梯度),帮助判断油气层,还可以探测超压地层。
13.从色谱组分分析仪注样开始到全部组分分析完成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出峰时间)。
测井解释结论标准讨论稿

关于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结论的建议一、原有关标准的情况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7.4.1结论级别:油层、气层、油水同层、气水同层、水淹层、含油水层、含气水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0种处理解释结论。
SY/T6161-1995《天然气层测井解释规程》标准,结论级别按SY/T5360-1995《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标准执行,未另行制定。
SY/T6451-2000《探井测井处理解释技术规范》标准3.6.4.1对孔隙型或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测井解释结论划分为:油层、差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气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可能油气层。
共计12种处理解释结论。
3.6.4.2对型缝型或以裂缝型为主的储层及溶洞型储层,测井解释结论根据裂缝及溶洞的发育程度按Ⅰ、Ⅱ、Ⅲ类储层划分。
Q/SHSLJ 0799-2002《试油层测试要求及成果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划分为油层、气层、油(气)水同层、低产油(气)层、稠油层、可能油(气)层、含油(气)水层、水层、干层。
共计13种结论。
二、解释结论划分建议解释结论划分建议为:油层、低产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可能油层;气层、低产气层、气水同层、含气水层、可能气层;水淹层、水层、干层,共计13种解释结论。
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且含水〈5%的纯油层。
工业油流标准,见表1。
低产油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日产油量在工业油流标准以下,干层以上者。
测井处理孔隙度一般为5%~6%,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含油饱和度在30%~45%之间。
油水同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能计量出油日产量的油水同出层,含水在5%~90%之间。
含油水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以产水为主带油花,不能计量出日产油量的水层。
可能油层:根据测井等资料认为可能产油储层。
气层:在现有试油工艺及技术条件下,具有工业价值的纯气层或带凝析油者,且含水〈5%。
录井资料解释2015版

ℎ ������ ������ 1 −������ 2
V=
/T0=51.3(m/h)
简答题 1. 如何区分真假岩屑? 真岩屑:(假岩屑反之) a) 色调比较新鲜; b) 个体较小,依钻头类型,新旧程度而异,极疏松的砂岩的岩屑多呈散沙 状。 c) 碎块棱角分明,多呈尖刺状,片状。 d) 在相应井段中有新成分。 e) 百分含量呈规律递减。 1,注意新成分出现。 2,观察岩屑的色调和颜色。 3,从各种岩屑的百分含量变化识别。 4,利用钻时等资料验证。 2. 在岩心录井中,在哪些常见的情况下确定取心得层位? 1. 储集层的孔隙性,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不清楚的层位。 2. 地层岩性,电性关系不明,影响测井解释精度的层位。 3. 地层对比变化较大或不清楚的层位,应对标准层进行取心。 4. 当地层层位不清时,应取心证实。 5. 研究生油岩特征的层位,应对生油岩进行取心。 6. 需要检查开发效果或注水效果的层位。
1、 掌握储层物性,含油气水丰度和(油气水的可动性)是评价油气层的充要条件。 2、 如果层内含油丰度相近而不同渗透带的渗透率相差较大,那么可以确定高渗透带内 没有充满油,水是可动的,该层不高于(油气同层)。 3、 进行井间对比的条件是:井距不远,储层的埋深相近,层位相近,储集类型和(物 性)相近,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4、 定量荧光仪测定的是(荧光强度)。 5、 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量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6、 岩心描述时,一般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油情况 有变化着,均需分层描述。 7、 正常地下油气显示层在工程参数出现钻时降低,DC 指数减小,立压降低等变化,在 钻井液参数上,具有出口温度升高,相对密度(降低)和出口电导率(变小)等现 象,而假油气显示没有上述变化。 8、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属于(质量流速检测器)。 9、 在下列各组参数中,是综合录井仪实时参数的是(立管压力,1 号泵冲速率,4 号泥 浆体积)。 1. 2. 3. 4. 5. 6. 7. 8. 9. QFT 定量荧光仪的激发波长是(254)nm。 QFT 定量荧光仪检测到的荧光物质是(以萘族为主的化合物)。 假岩心一般出现在岩心的(顶部)。 全脱分析时盐水必须使用(饱和盐水)。 普通电动脱气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脱气器钻井液出口量,应为满管的(2/3)最 佳。 DC 指数是建立在(泥岩沉积压实)的理论基础上的。 Slgma 方法是根据(岩石骨架强度)理论基础建立的。 在钻井过程中,用岩性对比地层时,最有效,最可靠的的方法是(岩性标准层标志 层)。 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参数 TMAX 的含义是热解(S2)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 10. 直接测量项目按被测参数的性质和及时性可分为:实时参数和(计算参数)。 11. 转盘扭矩是反应(地层变化)及钻头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参数。 12. 出入口钻井液温度的测量可以掌握(地温梯度),帮助判断油气层,还可以探测超 压地层。 13. 从色谱组分分析仪注样开始到全部组分分析完成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出峰时间)。 14. 对于气液色谱分离下列定义(利用不同物质的组分在涂有固定液的固定相中的溶解 度差异,从而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时是单一物质组 分得到分离,即挥发-溶解-在挥发=在溶解直至分离)是正确的。 15. 对于气固色谱分离:利用吸附剂对单一物质的吸附性不同,是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 分离,即吸附-再吸附-解吸-再解吸直至分离。 16. 根据石油的荧光性,请选择物质的荧光颜色正确的一组(油,沥青。黄色) 填空题
4、声波测井

A’ T2
B’
优点:1)消除了井眼不规则 的影响。
双发双收声系(井眼补偿声系)
声波测井 声速测井曲线形态及影响因素 曲线形态: (1)上下围岩岩性相同时,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 (2)岩层界面位于时差曲线半幅点处; (3)在界面上下0.25米不反映岩层的时差(l=0.5米)。
泥岩 砂岩
J1
t
0.3米
182 168 156 143 143 143 164 171 220 620 608 750~985 442
5 5 ..5 5 1 .2 4 7 .5 4 3 .5 4 3 .5 4 3 .5 5 0 .0 5 2 .0 6 7 .0 1 8 9 .0 1 8 5 .0 238 1 3 4 .7
2 .6 5 2 .6 5 2 .7 1 2 .8 7 2 .8 7 2 .8 7 2 .9 8 2 .3 5 2 .0 3 1 .0 0 1 .1 0
~
5MHz
声波测井 岩石声波速度
VP VS
2
E
E
(1 ) (1 )( 1 2 )
1 2 (1 ) V P 1 . 732 V S
0 . 25 ,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纵波、横波速度与密度、弹性系数有 关,对于岩层速度是:1)与岩性有关;2)与岩层的孔隙度、流 体特性及饱和度情况有关;3)与埋藏深度、地质年代、地质构 造等有关。
声波测井
§4.2 声速测井 声速测井—测量声速(时差)—识别岩性/流体性质,计 算孔隙度 时差:速度的导数。物理意义:声波传播单位距离所需的 时间,μs/m或μs/ft,也称慢度。 声系:若干个声探头采用不同的源距和间距组合而成的井 下声波测量系统。 源距与间距:发射探头(T)到接收探头(R)的距离为源 距(L),接收探头(R)到接收探头(R)的距离为间距(l) 。
砂岩储层描述规范

查表
表1 地区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储层预测质量检
单位:
间:
年
序 检查内 号容
1
构造解 释
2
沉积相 分析
3
古地貌 分析
4
合成记 录标定
5
波阻抗 反演
6
属性综 合分析
7砂体描 述Fra bibliotek8计算砂 体厚度
6.3.7.2详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亚相图 c单井合成记录 d连井综合标定图及相应的地质解释剖面图 e古地貌分析图 f测井约束反演剖面 g振幅、相位等属性分析图 h砂泥岩百分含量图 I有利相带相关预测图(或砂体综合评价图) J砂体顶面构造图和厚度(或砂层组)图。
预探阶段滩坝砂体储层预测应执行规范6.3.1、6.3.2和6.3.5。 6.3.7 提交图件
6.3.7.1预探阶段应提交的图件: a主要目的层构造图 b主要目的层段沉积相图 c单井合成记录(或邻区相关井合成记录) d古地貌分析图 e振幅、相位等属性分析图 f砂泥岩百分含量趋势图 g砂体顶面构造图。
针对滩坝砂体的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探阶段要根据本区或邻 区资料的分析结果,确定滩坝砂体有利的岩性组合和砂泥岩百分含量的 平面分布特征;详探阶段还应根据坝砂的发育规律,尽可能地描述坝砂 的分布范围。 6.3.1 利用古地貌分析技术预测有利的滩坝砂发育的相带。 6.3.2 通过正演模拟确定有利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统计分析 确定地震属性与砂岩百分含量的统计关系,并预测目的层段的砂岩百分 含量趋势。 6.3.3 以波形分析技术为核心,结合针对性(反映砂岩百分含量、单层 厚度)的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确定坝砂的分布区。 6.3.4 描述砂层组,计算砂岩累计厚度。 6.3.5 按Q/SL0751编制砂体顶面构造图。 6.3.6 按Q/SL0751编制砂体或砂层组厚度图。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资料讲解

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五、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一)、储层的“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
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
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长6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
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
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
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条曲线较接近。
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4+5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
长4+5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
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
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1.5—4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50—150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