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集团现代管理学案例分析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目录1.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背景概述 (2)2. 事件危机处理分析 (3)2.1 事件发现与曝光 (4)2.1.1 事件发现过程 (5)2.1.2 媒体曝光及公众反应 (6)2.2 危机应对策略 (7)2.2.1 初期应对措施 (8)2.2.2 中期应对策略 (9)2.2.3 后期危机处理 (10)3. 双汇集团危机管理实践 (11)3.1 内部管理机制 (12)3.1.1 风险评估与预警 (14)3.1.2 应急响应机制 (15)3.2 公关策略 (16)3.2.1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17)3.2.2 公众关系维护 (18)3.3 品牌重塑与修复 (19)3.3.1 品牌形象重塑 (20)3.3.2 市场营销策略调整 (21)4. 事件对双汇集团的影响评估 (22)4.1 经济影响 (24)4.1.1 销售收入变化 (25)4.1.2 市场份额波动 (26)4.2 品牌影响 (27)4.2.1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28)4.2.2 品牌美誉度受损 (29)4.3 社会责任与公众形象 (30)5. 事件危机处理的启示与反思 (32)5.1 危机处理的经验与教训 (33)5.1.1 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 (34)5.1.2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35)5.2 企业危机管理建议 (36)5.2.1 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37)5.2.2 加强供应链管理 (39)5.2.3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40)1.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背景概述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是指2011年3月,中国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旗下的部分肉制品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违禁添加剂“瘦肉精”的事件。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危机。
事件发生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瘦肉精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动物生长、增加瘦肉率的违禁添加剂,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养殖业中被非法使用。
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40a2a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b.png)
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第一篇: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双汇——供应链管理带来高速发展在加拿大一所居住区附近有两家超市,一家是沃尔玛(Wal-Mart),一家是凯玛特(Kmart),家住在附近的刘小兵经常光顾这两家超市,后来他和其他顾客一样发现沃尔玛超市的价格越来越低廉,而凯玛特超市的价格却依旧。
据说后来凯玛特超市曾经想起诉沃尔玛超市恶性竞争,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销售商品,但是最后沃尔玛超市拿出自己的进货单据却令凯玛特非常吃惊,由于沃尔玛超市采用了供应链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因此其零售价竟然比凯玛特的进货价低。
当然,最后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就是沃尔玛最大的竞争对手凯玛特终于在2002年初宣告破产,而世界上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制胜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从旅居加拿大的技术专家到双汇软件总裁的刘小兵说他当初亲眼看着这两家超市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残酷结果也就使他更深刻的意识到,对于一些大型传统的微利行业来说,供应链的竞争有时就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
2003年一月,双汇第一批连锁店将在北京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双汇正式进入北京鲜肉市场,而一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早已经在店面之后的市场展开。
1.双汇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双汇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食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资产总值40亿元,员工2万多人,拥有40多家国内外子公司,100多个办事处,产值达100个亿,在全国食品行业中是排名第一的大型企业集团。
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
根据刘小兵的介绍,2001年之前,在整个双汇集团,已达到了集团内各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但是在各个企业之间,尤其是上游的供货商、生产厂商、仓储、运输下游的专卖店和销售分公司之间却还没有实现信息实时交换,信息传递仍然依靠电话、email和传真,然后再人工整理。
虽然在外人看来,双汇集团即使不搞信息化,也照样能正常发展,而且仍然能够以每年数亿元的速度盈利。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企业战略管理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双汇集团前言:新中国成立以前,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肉食文化,一直依赖着自宰自销、手工作坊的“麦晨杀猪,清晨卖肉”等传统的个体方式,从来就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加工方式。
直到1958年前后,新中国接受和引进了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才在全国务主要区域的核心城市建立了规模化、工业化的屠宰加工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制品行业蓬勃发展。
在此期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肉制品行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双汇集团也随着应远而生、顺势发展。
一、关于双汇集团(一)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是以肉类食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一百多亿元,员工50000多人,年产肉类总产量达到25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77位。
企业品牌定位是开创中国肉类第一品牌,企业产品定位是创造新世纪美食享受,企业目标是建百年双汇创百年老店,企业宗旨是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的品牌与信誉高于一切,被中国肉类协会授予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
(二)双汇集团文化的核心内容1、企业精神: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2、核心理念:消费者安全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与信誉高于一切(三)公司使命与愿景使命:开创中国肉类品牌,走出一条“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利用资源能力强、效益好、污染少,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中国肉类产业升级。
愿景:做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做大做强双汇,引领国内肉类行业发展方向;实施国际化战略,双汇国际化;实施持续改进,建百年双汇。
二、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1、政治环境近些年,国家对肉制品行业的发展表示深切的关怀,尤其最近年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国家肉制品监督检验中心,并且对肉制品相关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对整个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治理-双汇MBO案例及参考答案

案例之三:双汇MBO迷局1一、引言正当大家以为双汇成为了高盛的子公司之时,一纸公告扰乱了双汇发展的股价。
原来高盛在双汇集团的持股比例早已降至10%,并即将再减持的时候,双汇发展一纸公告才姗姗来迟,揭开了高盛、鼎晖等公司帮助双汇集团管理层曲线MBO的部分真相。
自2007年10月始,围绕着罗特克斯发生了一系列股权腾挪,双汇管理层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实现了对双汇集团的持股,并间接持有双汇发展13.9%。
管理层持股的范围涉及双汇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员工约300余人,其中包括双汇发展员工101人。
万隆和双汇发展董事长张俊杰曲线持有双汇集团4.58%和1.97%的股权,为持股最多者。
2010年3月22日双汇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SZ)停止交易,此次停牌,不是因为公司本身发展遇到了瓶颈,而是集团管理层八年的MBO之路浮出水面。
费尽心机的谋划,复杂的方案设计,历时八年的艰辛道路,让此次的MBO备受关注。
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双汇MBO的最终结果,更关注的是国企改革浪潮之中,中国企业所有权问题,此次双汇MBO的最终结果,也不仅仅是一个集团的事情,而是国家对待国有企业MBO问题的一个表态。
2010年11月29日,双汇发展股票恢复交易,相对于双汇发展(000895.SZ)8个月的停牌期,公司管理层对大股东双汇集团的MBO(管理层收购)过程无疑更为漫长,这一过程中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整整用了8年。
二、双汇重组2010年11月28日晚间,双汇集团公告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即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以及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双汇集团相关肉类资产将全部注入上市公司,资产预估值约为340亿元;同时,重组方案还包括双汇发展实际控制人变更为263名员工持股的兴泰集团、大股东将向全体流通股股东实行溢价全面要约等一系列内容。
根据方案,双汇发展将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以及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由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将其持有的屠宰、肉制品加工等肉类主业公司股权和为主业服务的密切配套产业公司股权注入,实现双汇集团的整体上市。
双汇案例分析

• 3月26日双汇董事长万隆曾小规模邀请部分媒体进行沟通,并表 示双汇是“代人受过”。 •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 隆鞠躬道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经济上受损超过121亿 元。万隆代表管理层向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瘦肉精” 事件的央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 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为了消除影响,杜绝类 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万隆昨日宣读了双汇集团的六项决定: • 1、强化源头控制。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 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环节。 • 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 • 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 5、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方监 测。 • 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 下游的控制力。
• 4.借鉴丰田召回门事件,迅速召回问题产品。 • 5.得到了经销商和投资者的支持。 • 6.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 方监测。
双汇的失误细节
• 1.没有强烈的危机预防意识,事件发生前与媒体的交流欠 缺。 • 2.危机发生时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运用欠缺,分析理由不充 分。 • 3处理危急时未妥善运用责任性原则。
双汇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 樊明丽 万军 刘欢 雷启富 毛权宏
第一部分
• 双汇集团背景分析
双汇集团简介
•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 食品集团,总部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河 南省漯河市。目前,企业总资产100多 亿元,员工4.5万人,年屠宰生猪1500 万头,年产肉制品150万吨,是中国最 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7年中国企业 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 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 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3000多台 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 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 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 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 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 配套的产业群。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一) 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此次涉事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由双汇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
2009年6月,双汇集团对其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亿元。
涉及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低温肉制品3.3万吨。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1、“瘦肉精”的危害“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它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将这一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
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早在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中添加“瘦肉精”。
双汇内控案例分析

双汇内控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二、双汇发展概况 (4)2.1 双汇发展简介 (5)2.2 双汇发展经营状况 (6)三、双汇内控现状及问题 (7)3.1 内控体系概述 (9)3.2 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10)四、双汇内控案例分析 (11)4.1 案例一 (12)4.1.1 案例描述 (14)4.1.2 案例分析 (15)4.1.3 改进建议 (16)4.2 案例二 (18)4.2.1 案例描述 (19)4.2.2 案例分析 (20)4.2.3 改进建议 (22)4.3 案例三 (23)4.3.1 案例描述 (25)4.3.2 案例分析 (26)4.3.3 改进建议 (27)五、双汇内控改进措施 (28)5.1 完善内控体系 (30)5.2 加强风险管理 (30)5.3 提高员工内控意识 (31)六、结论与建议 (33)6.1 研究结论 (34)6.2 对双汇内控的建议 (35)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分析双汇集团的内部控制案例,以揭示其内部控制体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双汇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策略,从而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文档首先介绍了双汇集团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业务范围、组织结构和股权结构等。
我们详细分析了双汇集团在财务、人力资源、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双汇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我们对双汇集团内部控制案例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企业发展提出了展望。
双汇集团在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双汇集团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
双汇案例分析与总结

管理第五小组双汇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双汇事件谈起组长:张一奇组员:缪倩凌瑶魏梓茹刘爽孙浩沈忱目录●小组定位●引子:企业简介●“健美猪”事件始末●瘦肉精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双汇集团社会责任的反思●附录1:企业的社会责任●附录2:活动的准备与活动安排一、小组定位(一)调查目的1.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3.15瘦肉精事件并引以为戒。
2.让同学们从中反思并获得启发。
3.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的意识。
(二)调查意义在2009年,国内知名企业雨润食品下属子公司也曾被曝光含有“瘦肉精”,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难道充其量只是对“利益”一词的再次注释?作为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说中国市场上有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可见其覆盖面之广。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双汇的广告语:“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
然而,经媒体曝光后,人们才知道双汇的“十八道检验”连最起码的“瘦肉精”都不检验,“十八个放心”更无从谈起,让人惊诧之余大呼“被忽悠”,进而也对所谓的“名牌效应”产生质疑——出事前是响当当的“名牌”,曝光后方知是“冒牌”。
前有大头娃娃,后来田婆婆,消费者的权益到底谁来维护?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只要有钱,现在的社会什么都可以是摆设……在这里,就明显的说明的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缺乏,是到了我们的企业如何重新树立一个公众信得过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的时候了。
二、引子:企业简介——双汇集团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的肉类加工基地。
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
双汇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现已形成了以
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
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
产业群。
•
围绕消费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行中式产品的改造、西式产品的引
进、屠宰行业的精深加工,做出了200多种冷鲜肉、200多种调理制品、
2019/12/28
2019/12/28
领航人介绍
万隆,男,汉族,1940年生,中共党员,河南 省漯河市人。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现任双汇集 团董事长,双汇国际董事局主席,世界肉类协会理事,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理事、高级顾问,九届、十、十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万隆当过兵,历任漯河肉联厂办事员、副厂长、 厂长职务。1984年经民主选举担任厂长以来,勇于改 革,敬业诚信,带领全体双汇人使一个连年亏损、资 不抵债、濒临倒闭、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的国营小厂, 逐步发展成为年产销售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中国 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一些媒体称他“中国屠夫长”、 “肉类工业的教父”、“肉类品牌创始人”,2013年 9月26日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之后成为跨国公 司董事局主席。
2019/12/28
集团发展历程
• 1958年7月 集团公司前身——漯河市冷仓成立 • 1969年4月 变更为漯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 • 1984年7月 万隆当选厂长 • 1992年2月 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 • 1994年1月 合资成立华懋双汇集团有限公司 • 1994年8月 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组建并成立双汇集团 • 1996年9月 双汇食品城一期工程全部竣工 • 1997年7月 双汇集团通过9002质量认证体系 • 1998年12月 “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
• 公司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收入不 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 500亿元,2011年达到503亿元。
• 双汇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建有20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 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双汇集团 在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 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领航人介绍
万隆曾为50吨肉类出口指标东奔西走, 曾为了几十万元的贷款,冒着风雪、蹲行 长家门口等到半夜。尤其是每逢企业面临 存亡之际,总是指挥若定,上任之初,不 怕威胁大胆改革,1991年他力排众议上马 肉制品生产线,1999年他又引进中国第一 条冷鲜肉生产线,改变中国生鲜肉类没有 品牌的历史。2013年9月,双汇国际控股 有限公司以71亿美元成功收购世界最大的 肉类加工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的全部股份,使双汇国际成为世界最大的 肉类加工企业。11月7日,美国《时代》 全球选食神,双汇掌门万隆成唯一上榜华 裔。
市 • 1999年12月 “双汇”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9/12/28
集团发展历程
• 1999年12月 漯河双汇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成立 • 2001年12月 双汇集团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 2002年12月至2008年10月 唐山、宜昌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
产, 浙江金华双汇、上海双汇大昌、内蒙古双汇、广东双汇、 山东德州双汇、阜新双汇、武汉双汇、望奎双汇北大荒、哈尔 滨北大荒双汇食食品有限公司投产 • 200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中国名牌农产品 • 2007年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200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 • 2008荣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 2008年荣获中国肉类协会颁发的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 • 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 淮安双汇 、济源双汇食品、黑龙江宝 泉岭双汇北大荒、绵阳双汇、南昌双汇、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 司投产
目录
• 1. 公 司 介 绍 • 2. 领 航 人 介 绍 • 3. 集 团 发 展 历 程 • 4. 食 品 及 全 产 业 链 • 5.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 6. 企 业 责 任 • 7. 企 业 文 化
2019/12/28
公司介绍
•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 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 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 位。
600多种肉制品的产品群,满足消费需求。
•
“十二五”,双汇集团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久双汇,
使双汇集团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到“十二五”末,
肉类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双汇将成为
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Hale Waihona Puke 2019/12/28双汇股权
• 网易财经了解,双汇国际为双汇集团控股公司,2007年10月,双汇集 团及其关联企业(包括双汇发展)的相关员工约300人首先通过信托方式 在英属威尔京群岛设立了 公司;由 进一步100%持有在英属维尔京群 岛设立;再由联合其他公司成立(现已更名 ,“双汇国际”),其中持有 31.82%股权;按目前的股权结构,(即双汇国际)持有100 ;再由其 持股100 ;最终由 持有100%双汇集团和21.19%双汇发展的股权,除 此之外,双汇集团直接持有30.27%双汇发展的股权。
• 双汇国际已经和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 德达成最终并购协议,将以每股34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全部已发行 的1.388亿股股份,交易价格约为47.2亿美元。此外,双汇国际还将承 担史密斯菲尔德24亿美元的债务。整个交易约为71.2亿美元
双汇国际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市值超千亿 人民币的A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拥有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 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 业西班牙上市公司–康博菲尔的最大股东。重组后的双汇国际, 生产基地遍布欧美亚三大洲,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法国、 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墨西哥、波兰、罗马尼亚等十多个 国家,年出栏生猪1900万头、屠宰生猪5000万头、肉类产销 量680万吨,营业收入230 亿美元,有望跻身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