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

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
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

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

[摘要]:系统的阐述了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测量的关键技术,并对每道作业流程的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作了详尽的说明,对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的测量控制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 CPⅢ控制网测量关键技术

1.概述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是沿线路布设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平面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 Ⅰ)或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高程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施测,是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CPⅢ控制网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建网测量,工程竣工后移交给运营单位用于运营期间轨道维护测量,具有相对精度高、点位分布密集、测量工作量大、使用周期长等特点。

2.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

2.1 CPⅢ精密控制网测量作业流程

测量准备 CPⅢ网标志布设 CPⅢ网加密 CPⅢ网测量 CPⅢ网数据处理及评估 CPⅢ网复测。

2.2 CPⅢ测量准备工作

1)测量单位必须具有乙级及以上测绘资质和CPⅢ控制网测量经验,作业人员须持有国家测绘部门颁发的测绘作业证且具有无砟轨道CPⅢ施测经历或通过专业的CPⅢ数据采集及平差数据处理培训。

2)CPⅡ加密与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测量,以及CPⅢ网测量所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须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要求的仪器精度指标,经过正规仪器检定部门的检定并在有效时间内,作业前和作业期间进行必要的检校。

3)CPⅢ的控制网测设应在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通过后进行。

4)按铁道部建设司《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办法》(铁建设【2008】80号)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要求,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进行全面复测。

5)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基桩网,一般情况下要加密CPⅡ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CPⅢ基桩网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 接收机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扩展方式加密;隧道内CPⅡ控制点应在隧道贯通后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测设。

6)本线处于多风地段,为了保证测量仪器的稳定性特采取以下防风措施:风力较小时采用加配重方法稳定仪器(见图2-1左),风力过大时采用防风罩(见图2-1右)加配重方法尽量减小风对测量仪器的影响。

图8.2-1 测量仪器挂配重及使用防风罩示意图

2.3 CPⅡ加密测量

2.3.1 测量方案

为了满足CPⅡ加密的技术要求,观测前对CPⅡ加密网进行技术设计,必须保证 CPⅡ加密网构网边

长不小于 400m,且必须以边连或网连方式构网,并附合到相邻的既有 CPⅠ或 CPⅡ点上。观测与数据处理均与原测 CPⅡ相同。

2.3.2 加密要求

1)仪器要求

加密测量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所采用的仪器必须经过鉴定并在有效期内。

2)GPS测量

CPⅡ加密采用GPS测量时按三等GPS观测技术指标实施,对相应里程范围内稳定的CPⅠ、CPⅡ点全部进行联测。使用GPS方法加密CPⅡ网的网边长应不小于400米,观测时段不小于两个时段,每段观测时间不得小于1小时,每时段观测完毕后应关机重新架设仪器进行下一时段观测,且应严格按程序观测。

3)导线测量

CPⅡ加密采用导线测量时按三等导线观测技术指标实施,导线附合长度2km以上时,应采用导线网方式布网,导线边数以4~6条为宜。

4)技术要求

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CP0、CPⅠ、CPⅡ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2-1的规定。

② CPⅡ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 CPⅡ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由于本线多风,水准测量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风措施,仪器使用防风罩,水准尺采用支架并增加人员确保水准尺稳定。

2.3.3 加密点位埋设说明

桥梁部分CPⅡ加密点需布设于梁上,并沿线路方向埋设于桥梁的固定支座顶端的防撞墙顶面(纵横向均固定);在路基部分,应在征地界范围栅栏内,便于保护的部位设置CPⅡ加密点,必须保证加密CP Ⅱ点埋设稳定可靠,同时须满足必要的GPS观测条件,并保证CPⅢ测量时其能与2~3个自由测站通视;CPⅡ加密点在隧道口附近时应考虑GPS观测条件及点的稳定性,并兼顾与洞内CPⅡ测量的联测,以保证洞内外的顺接性;在站场范围内应避免埋设CPⅡ加密点,必要时应据现场条件选定合适的位置。考虑到 CP Ⅲ网联测的需要,CPⅡ加密点间距应为400~800米(宜为600m左右)。CPII加密点基础埋设深度至少在冻土层下50cm。

桥梁地段CPⅡ加密点建议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其它地段标志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埋设同CPⅢ立柱的强制对中基标。

2.3.4 GPS加密CPⅡ网

1)观测

①路基及桥梁段加密 CPⅡ点测量统一采用 GPS 测量方法。要求同一时段观测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大地测量型双频 GPS 仪器设备,GPS 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D(D 为基线边长),且架设仪器时必须采用经过检校的带管水准气泡的精密支架。

② 在进行 CP Ⅱ加密网观测前,精心进行时段设计,避开少于4颗卫星的时间窗口,选择最佳时段,CP Ⅱ加密按 GPS 三等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

③ 观测前,要在 GPS 接收机上配置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配置的参数要相同。作业时天线严格置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 1mm ;每个时段观测前、测中、测后各量天线高一次,较差值小于 2mm ,取均值作为最后成果。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要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收设备。在测量过程中,作业员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存储器和电池余量等,并作必要记录。同时要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双时段观测时,时段间 GPS 接收机重新进行整置对中。观测时及时填写原始观测手簿。

④ 由于测区温差大,因此在每次观测前在仪器里及时更新气温和气压,并做好防风措施,提高测量精度,情况允许时,尽量采用强制对中测量提高测量精度。

2)数据处理

为保证CP Ⅲ联测精度,平差时以相邻CP Ⅰ及CP Ⅱ为约束点进行局部分段平差,注意做好分段网间的衔接。在整体平差前应先对网中的CP Ⅰ和CP 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数据处理过程中,GPS 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必须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相应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要求。

2.3.5 导线加密CP Ⅱ网

CP Ⅱ控制点采用测角精度不低于 1″,测距精度不低于 1mm+2ppm 的全站仪施测。观测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min 左右,让仪器与现场温度基本一致。导线边观测时点间视距应离开障碍物0.5m 以上,并要求充分通风、现场无施工干扰。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气压、气温的读取应采用干湿温度计和空盒气压表,其中气压读数精确到0.5hPa ,温度读数精确到0.2℃。加密导线点的埋设要求同 CP Ⅱ点埋设要求。

2.3.6 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

1)加密要求

为了保证线路水准基点的可靠性,在 CP Ⅲ高程测量之前,必须对梁下水准点进行贯通测量,对不满足二等水准要求的水准点成果进行调整。要求此段复测水准路线必须起讫于稳定的水准基点。根据高铁规范要求,CP Ⅲ水准路线附合长度不得大于 3km 。结合线路水准控制网的特点,其一般2km 左右有一个水准网基点,故一般要求CP Ⅲ水准线路2km 左右附合一次。对不满足该间距或 CP Ⅲ水准路线附合长度大于3km 的地段需进行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

加密线路水准基点埋设在线路附近稳定可靠且不易被破坏的地方,桥梁部分宜上桥埋设,埋设于桥梁固定支座正上方防撞墙顶,尽量保证在梁上下联测时不用再进行水准测量。

线路水准基点的埋设要求同精测网中的水准点埋点要求。水准点加密应采用不低于 DS1的水准仪,须经过检定,并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高程控制网加密时,必须联测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或深埋水准点。

高程控制网加密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检查i 角均应不超过 15″;水准尺须采用辅助支撑进行安置,测量转点应安置尺垫,尺垫选择坚实的地方并踩实以防尺垫的下沉。

水准线路采用往返观测,并沿同一路线进行。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往返观测在一日的不同时间段进行。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应按测量等级的要求选择,宜优先采用相应等级的数字水准仪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观测数据采用仪器内置储存器记录,并转换成电子手簿。

2)数据处理

① 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应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以稳定的线路水准基点、深埋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为起算点,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采用专业平差软件平差。高程成果保留到 0.1mm 。

②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 Δ;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 20 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 Mw 。M Δ 和 Mw 应符合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M Δ和 Mw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1L

n M ??=?][1L WW N M W =

2.3.7 三角高程上桥

当桥面与地面高差大于3米时,二等水准高程传递采用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三角高程中视测量方法,具体如下:在高程传递点附近分别在桥墩侧面和对应墩桥梁固定支座端挡砟墙埋设CPⅢ专用标志,在桥墩侧面埋设处应绘制编号,并提交编号的棱镜中心高程成果。观测过程中用电子水准仪按精密水准作业要求将高差分别抄到挡砟墙和墩底CPⅢ高程标志杆,再用全站仪进行挡砟墙和墩底CPⅢ平面标志杆高差传递。CPⅢ平面及高程标志杆均为标准件,高程传递点A、B使用CPⅢ平面、高程标志间高差相同。因此,A、B两CPⅢ高程标志间高差为全站仪观测的三角高程高差,不需量测全站仪和棱镜高。为保证三角高程传递的准确性,每一上桥处应构成闭合环上桥,即在相邻200米处再有一处三角高程引上桥,桥上的两个A、B点用水准仪测出高差,与两段三角高程高差构成闭合环,环闭合差应满足

2.4 CPⅢ控制网测量

2.4.1 CPⅢ控制点布设

1)CPⅢ控制点元器件

由于 CPⅢ控制网网点间的相对精度高达±1mm,而且 CPⅢ控制网的使用期限从无砟轨道施工开始,到全线轨道线形竣工测量,以及竣工后线路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因此 CPⅢ控制网的测量标志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强制对中、能够长期保存、不变形、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适中、重复安置精度满足同一套测量标志在同一点重复安装的空间位置偏差应满足表2-4 的要求。

表2-4 CPⅢ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

从CPⅢ控制网建网、轨道施工粗调、精调、轨道线形竣工测量、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均必须使用相同型号CPⅢ控制网测量标志,CPⅢ标志元器件的加工几何尺寸的加工误差应不大于0.05mm。CPⅢ测量标志采用单轴CPⅢ标志,单轴CPⅢ标志组件由预埋件、棱镜测量杆、棱镜连接件三部分组成。单轴CPⅢ标志组件的主要部件应具有不怕雨、雪和太阳的防锈蚀性能,和因温差变化过大所引起的施工问题,适合用于野外露天作业,单轴CPⅢ标志型号应全线统一。

2)CPⅢ点标志埋设

CPⅢ点标志采用钻孔埋标法,埋设之前逐个检查平面(高程)测量连接杆和预埋件之间的间隙,平面(水准)测量杆全部装入预埋件后,预埋件和平面(水准)测量杆密贴,有异常情况时预埋件不能使用。

预埋件锚固要求使用植筋胶或速凝水泥,不得使用劣质植筋胶或速凝水泥,锚固措施必须使得预埋件牢固、长期使用不松动。

3)CPⅢ点的布设与编号

CPⅢ点沿线路走向成对布设,前后相邻两对点之间距离一般约为 60m,一般情况下布设间距应保持在50~70m范围内,在桥梁和隧道地段每对点之间里程差要求小于 1m。CPⅢ点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相邻CPⅢ控

制点应大致等高,其位置应高于设计轨道高程面 0.3m。

CPⅢ点编号共7位数,前4位采用四位连续里程的公里数,第5位正线部分为-3,第 6,7位为流水号,01~99号数循环。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顺次编号,所有处于线路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线路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

CPⅢ点编号路基地段标绘于辅助立柱内侧,标志正下方 0.02m;桥梁地段统一标绘于防撞墙内,顶面下方 0.02m;隧道地段标绘于标志正上方0.02m。

点号标志采用白色油漆抹底,红色油漆喷写点号。点号标牌规格为50cm×20cm,注明“CPⅢ编号:XXX、测量标志、严禁破坏”字样,喷写时使用统一规格的字模、字高。

2.4.2 CPⅢ平面控制网观测及数据处理

1)平面定位精度要求

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见表2-5。

2)测量方法

CPⅢ平面控制网在观测中其观测环境要达到以下一些要求:气象稳定、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雾天气、避免其它工序的施工干扰,以保证CPⅢ建网的观测精度,特别是在风沙超过4级的情况下,做好防

3对CP

CP 2-4

的。 b 距离的观测应与水平角观测同步进行,并由全站仪自动进行。

c CP Ⅲ平面网可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不宜小于4km ,区段间重复观测不应少于6对CP Ⅲ点,每一独立测段首尾必须封闭。区段接头不应位于车站范围内。CP Ⅲ平面网测段及测段衔接网型如图2-5所示。

CPIIxx

图2-5 CP Ⅲ平面网重叠测段衔接网型示意图

3)数据处理

① CP Ⅲ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7

表2-7 CP Ⅲ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② CPⅢ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见表2-8.

③ CPⅢ平面网观测相邻测站间与任意一对CPⅢ 控制点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应满足表2-9规定。

表2-9 CPⅢ平面网环的闭合差限差

④ CPⅢ平面控制网无约束平差精度,应满足表2-10的规定。

表2-10 CPⅢ平面网无约束平差主要技术要求

⑤ CPⅢ平面控制网约束平差后的精度,应满足表2-11的规定。

表2-11 CPⅢ平面网约束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

4)测段接边处理

①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差重叠点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Ⅰ、CPⅡ控制点及重叠段前测段CPⅢ点坐标成果(不少于2对CPⅢ点)进行固定约束平差,平差后其余未约束平差的重叠CPⅢ点前后区段的坐标较差应≤±1mm,则采用上一区段成果,未满足≤±1mm条件的CPⅢ点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确认点位变化后,坐标采用本次测量成果,并注明“坐标更新”。

标段之间 CPⅢ控制网的衔接,相邻标段之间也同样存在衔接的情况,标段之间 CPⅢ控制网的衔接方法与测段之间接边处理方法相同。

②坐标换带处CPⅢ平面网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影带的CPⅠ、CPⅡ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CPⅢ平面网的坐标成果。两套坐标成果都应该满足CPⅢ相应精度要求,提供两套坐标的CPⅢ测段长度不应小于800m。分带投影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差重迭点,通过坐标转换成相同坐标系的坐标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测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Ⅰ、CPⅡ控制点及前测段所有CPⅢ点转换坐标成果进行固定约束平差。

2.4.3 CPⅢ高程控制网观测及数据处理

CPⅢ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共桩,在进行棱镜中心高程水准测量时,只需直接将水准测量轴插入套筒内即可测量。通过减去水准轴球形半径差值即可方便的获得球型棱镜中心所代表的测量点的精确高程。

1)高程控制网精度要求

①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见表2-12

表2-12 精密水准测量要素

② 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要求见表2-13

注: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 倍。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③ 精密水准观测应符合表2-14的要求

为±0.5mm。

④ 测站观测限差,测站观测限差可按表2-15执行。

表 2-15 测站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单位:mm

2)精密水准观测方法

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CPⅢ 高程控制水准测量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有关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施测。每一测段应至少与 3 个二等水准点进行联测,形成检核。测量方式采取以下方式(见图2-6):

图2-6 CPⅢ精密水准观测示意图

3)区段接边处理

区段之间衔接时,重复前一区段6对CPⅢ控制点,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前一区段2对CPⅢ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计算。平差后其余未约束平差的重叠CPⅢ点前后区段的坐标较差应≤±1mm,则采用上一区段成果,未满足≤±1mm 条件的CPⅢ点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确认点位变化后,坐标采用本次测量成果,并注明“高程更新”。

2.5 CP Ⅲ 控制网复测

1)如果CPⅢ测量跟施工精调时间间隔较长超过三个月,应该重新复测CPⅢ,确认CPⅢ控制网稳定后方可用于现场精调施工。

2)CPⅢ控制网施测完毕到长轨轨道精调时有一段时间间隔,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可能引起CPⅢ控制点轻微的变形,因此,在长轨轨道精调作业之前还应该对CPⅢ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的技术要求和作业方法均按照测量时的标准进行。

3)平面控制点复测平差计算完成后,原测成果进行坐标比较,如不超重复测量限差,则取原测成果或精度指标较高的一组为最终成果,如有超限的应分析原因,并查找原因或重测,直到两次成果重复测量成果不超限。

4)CPⅢ复测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均应与原测相同。CPⅢ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坐标较差应≤±3mm,且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较差应≤±2mm。较差超限时应结合线下工程机构和沉降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PⅢ点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成果。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超限点坐标成果时,平面应以超限点附近至少六个稳定的CPⅢ点为起算数据进行约束平差,计算超限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应以超限点附近至少三个稳定的CPⅢ点为起算数据进行约束平差,计算超限点的高程。

2.6 CPⅢ评估

1)建设单位应本着与施工、监理及评估单位联系与沟通的原则建立CPⅢ评估工作组织机构,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负责CPⅢ测设、指导和评估工作。

2)按照建设单位制定的《CPⅢ测设和评估实施细则》进行评估。

3)评估依据要参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办法》(铁建设【2008】80号)。

4.结束语

采用该关键技术进行CPⅢ控制网的测量工作,能够保证在温差高、风沙大、日照强等恶劣自然气候条件下CPⅢ控制网测量的质量,该技术对高速铁路的CPⅢ控制网测量控制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水利施工施工测量控制网方案

水利施工施工测量控制 网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闵行区浦江镇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工程 施 工 测 量 控 制 网 方 案 编制单位:上海闵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6年3月 目录 施工测量控制网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闵行区浦江镇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工程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南部,涉及交大浦江低碳基地、汇北村和北徐村,灌溉面积为656亩,其中菜田灌区140

亩,粮田灌区516亩。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泵站、地下埋管、道路、排水明沟、窨井、渡槽、放水口等设施。其中:翻(新)灌溉泵站2座(翻建1座、新建1座)、改建灌溉泵站1座、低压输水管道7116米、衬砌明沟3654米、倒虹吸7座、渡槽1座、混凝土道路11819平方米、平整土地98.80亩,疏浚引水河道土方7842.75立方米。 我公司确定本工程的工期为105日历天,按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完成。我公司拟定计划开工日期为2016年4月10日,竣工日期为2017年1月15日。 二、测量放样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工程师提供的施工范围内的等级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基本数据 (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 (4)有关测量的施工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测量网布设 由于目前正处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所以工作相当繁重,加密控制网的布设以简单,高效,实用为原则。考虑到在本标施工区域内设了已经建好的观测墩,为了提高加密控制点的密度,方便施工,将对能利用的观测墩进行联测。 3.1次级加密控制测量 对于次级平面加密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灵活采用闭合、附合导线法,测边测角前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进行加密;对于次级高程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采用三角高程观测法(对向观测)进行加密。 3.2 控制点埋设 控制点均现浇混凝土桩;加密的永久高程工作基点埋设不锈钢水准标志。至于临时测量点则灵活地采用插筋或坚硬基岩上设点的形式设置。 3.3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

高铁控制测量技术方案(090629)

新建铁路 贵阳至广州线工程措施加强后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勘察证书甲级编号220011-kj 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编号220011-sj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勘察证书甲级编号170010-kj 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编号170010-sj

二○○九年六月成都

新建铁路 贵阳至广州线工程措施加强后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〇九年六月成都

文件编制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项目编制人员名单: 总体设计负责人:陈亮 编写:梅熙 复核:王智 审定:卢建康 铁四院项目编制人员名单: 编写: 朱雪峰 复核:周芳洪 审定:郭良浩

文件分发单位表

目录 1 概述 (1) 1.1编制依据 (1) 1.2工作范围及内容 (1) 1.3线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点 (3) 2 既有精密控制网情况 (4) 3精密控制网改造方案 (6) 4技术要求 (8) 4.1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8) 4.2坐标与高程系统 (8) 4.3布网原则 (9) 4.4平面控制网要求 (10) 4.5高程控制网要求 (11) 5 平面控制网测量 (12) 5.1GPS框架网(CP0)测量 (12) 5.2CPI控制网测量 (17) 5.3隧道外CPⅡ控制网测量 (20) 5.4隧道内CPⅡ控制网测量 (23) 6高程控制网测量 (24) 7 CPⅢ控制网测量 (28) 7.1CPIII平面控制测量 (28) 7.2CPIII高程测量 (29) 8 控制网维护与复测 (29) 9工程措施加强后工作量估算 (30) 9.1贵阳至贺州段工作量估算 (30) 9.2贺州至广州段工作量估算 (31) 10 提交的成果资料 (32) 附录A 控制点标志及埋石要求 (34) 附表 (38)

高速铁路精测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

高速铁路精测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 1、高速铁路控制网精度控制标准 为保证旅客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铁路轨道的平顺度是重要指标。轨道平顺度包含线路方向和纵向方向两个分量,线路方向的不平顺是指钢轨头内侧与钢轨方向垂直的凸凹不平顺。高速铁路平顺度要求在线路方向每10米弦实测正矢与理论正矢之差为2毫米。 线路平顺度的要求和控制测量的精度有一定的关系,对于线路形状来说,平顺度只是一种局部误差。不能依线路平顺度的要求作为控制测量的精度标准。因为,平顺度对线路位置误差的影响有积累性和扩大的趋势,当实际线路偏离设计位置很远时,线路仍旧可以满足平顺度要求。 1.1短波平顺度对线路位置的影响 现以直线线路讨论,当在10米处产生2㎜不平顺度时,线路将出现转折角为 (82.5〃),直线B移至B′点。 每个不平顺度具有偶然性,因此,由各段不平顺度产生的点位移按偶然误差计算,设AB 为150米,则 =127㎜。 短波不平顺累计误差示意图 1.2 、长波平顺度对线路位置的影响 长波平顺度要求,150米处不大于10㎜,当在150米处产生10㎜不平顺度时,线路将出现转折角为(27.5〃)。设AB为900米,则Mβ=147㎜。 虽然如此,如果仅仅控制轨道的平顺度,在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轨道的整体线形总是不能保证。 由上可知,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的施工过程当中,仅仅控制轨道的平顺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建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网来实现轨道的总体线形的正确。 1.3 CPⅠ和CPⅡ误差计算 通过无砟轨道施工中轨道对平顺度的相关要求,我们可以反推出CPⅠ和CPⅡ控制网的相关精度要求。 CPⅠ和CPⅡ最弱点的横向中误差计算按导线测量方法,计算最弱点的横向中误差公式为: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要求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如下表所

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在现代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是各项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任务。工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工程范围内统一的参考框架,为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置基准,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测绘在质量(精度、可靠性)、进度(速度)和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工程控制网也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的建设者,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将图纸上设计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形状和高程,在施工现场标定出来,这种标定工作称为施工放样(或称测设)。施工放样也可以说是将图纸上的建(构)筑物放到地面上去的工作过程。首先根据工程总平面图和地形条件建立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控制网点在实地定出各个建筑物的主轴线和辅助轴线;再根据主轴线和辅助轴线标定建筑物的各个细部点。采用这样的工作程序,能保证建筑物几何关系的正确,而且使施工放样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误差的累积。 工程测量控制网一般建网顺序为:确定控制网的等级→确定布网形式→确定测量仪器和操作规程(国家和行业规范)→在图上选点构网,到实地踏勘→埋设标石、标志→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提交成果。 目前,除特高精度的工程专用网和建设安装控制网之外,绝大多数收集工程控制网都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 如何将现代卫星测量技术与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显得非常重要。 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建筑和厂区控制网布设成矩形控制网,即所谓的建筑方格网;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则可采用GPS与全站仪相结合布设的导线网;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岭地区(如水利枢纽)及跨越江河的工程,一般采用GPS网或边角网,对于线状工程(如铁路和公路)多采用GPS 与全站仪相结合所布设的导线网;地下工程一般采用导线测量。 目前在平坦、不隐蔽地区采用GPS实时动态定位放样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放样速度快、成本低、10——20KM只需一个参考站。但要求定位精度较高的工程还达不到要求。全站仪是目前施工单位使用最频繁、最多的仪器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既能测距又能测角,并且内置了放样程序,内存大,可将室内计算的放样元素存在仪器内。在野外,可根据放样程序用极坐标法放样并检核与设计坐标的差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 ,全长30.474km ,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 座),桥梁20座,5762m ,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专家顾问 项目总工程师 主管工程师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 高程测量负责人 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 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 ;天宝DINI03数字水 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 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 审定 复核 c 质量检查负责人 丁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 编著李学仕 订购此书:https://www.360docs.net/doc/a713847411.html,/sm.asp

内容提要 本书从测量基础理论开始,讲述普速和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控制测量所涉及的主要测量工作任务、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测量基础知识、测量误差与平差基础、线路测量、高程测量、边角网测量、GPS网测量和隧道、桥涵的控制测量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并配合工程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GSP介绍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包含了作者多年在工程测量技术领域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开发成果。 本书可作为铁路工程施工单位现场测量工程师、测量主管技师和测量人员学习、查阅和提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非测量专业毕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走上测量主管岗位的培训、入门、快速上手的材料,还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测量专业的参考书。

第1章测量基础 1.1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概述 1.1.1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目的和意义 1.1.2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与手段 1.2 测量参考系 1.2.1 椭球体与空间直角坐标系 1.2.2 平面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 1.2.3 高程系统 1.3 测量基本术语和数学公式 1.3.1 方位角与坐标增量 1.3.2 导线计算 1.3.3 闭合差计算 1.4 主要测量方法 1.4.1 水准测量 1.4.2 角度距离测量 1.4.3 GPS测量 1.5 测量误差与平差 1.5.1 误差概念 1.5.2 中误差与限差 1.5.3 方差与权 1.5.4 方差传播 1.5.5 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原理 1.5.6 附有条件的坐标平差方法 1.6 实用计算 1.6.1 坐标转换 1.6.2 面积和土方测量 第2章线路测量 2.1 线路元素及其计算 2.1.1 线路元素 2.1.2 曲线要素 2.1.3 线路里程 2.2 铁路线路设计参数 2.2.1 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参数 2.2.2 曲线半径 2.2.3 缓和曲线 2.2.4 夹直线 2.2.5 线间距 2.2.6 轨道超高 2.3 线路坐标计算 2.3.1 直线段 2.3.2 圆曲线段 2.3.3 缓和曲线段 2.3.4 边桩坐标 2.4 中桩里程反算 2.4.1 直线段 2.4.2 圆曲线段 2.4.3 缓和曲线段

工程控制网测量记录

工程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复测人 施测人 复测控制点坐标 施测部位 围墙中心线 仪器型号:R-422NM 全站仪 证书编号:JDCH20113186 仪器型号 计量编号 室外温度 18C — 31C 施测日期 2013.07.05 引测控制点 坐标 引测点(1-1): X=4107647.235 , Y=482833.922 后视点(1-2): X=4107593.530 , Y=483071.918 引测水准点 标高 石楼东卫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 工程名称 说明: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基准点 1-1,1-2点采用坐标投点法对设计院给定的 6个围墙中 工程编号 JDJE-TJ-001 心线控制桩点坐标进行复测。 坐标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X 4107561.177 4107505.180 4107517.034 4107442.936 4107475.890 4107605.982 Y 482778.476 482790.376 482846.133 482861.882 483016.921 482989.263

工程控制网测量记录 工程名称石楼东卫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工程编号JDJE-TJ-001 施测部位围墙中心线 仪器型号仪器型号:电子经纬仪 计量编号证书编号:JH13S-9795(1)号 室外温度18C—31 C 施测日期2013.07.05 引测控制点1-1 点(X=4107647.235 , Y=482833.922 )坐标2-2 点(X=4107593.530 , Y=483071.918 )引测水准点标高说明:根据图纸给定的控制桩1-1、2-2坐标点,将电子经纬仪分别架于1-1、2-2坐标点,分别后视2-2、1-1坐标点,采用坐标投点法,转动电子经纬仪测定角a、B,对E点进行复核;同 理可对F点进行复核。假定EF为零度,顺时针转动电子经纬仪,即可检验围墙中心线控制点间实测角度与计算角度符合性。 复测意见 角度/ FEA/ FEB/ FEC/ FED闭合角度计算角度a45°07' 30"160 °08' 26"205 °32' 39"270°00' 01"360°00' 00"实测角度b45 °07' 29"160 °08' 24"205 °32' 40"207°00' 03"360°00' 00" a-b1"2"-1"-2" 工程负责人测量负责人复测人施测人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技术资料 附件2 向家坝水电站 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合同编号:XJB/0184) 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 水电七局向家坝项目部 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控制网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简介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四川省 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左岸下距四川省宜宾县的安边镇4km 宜宾市33km右岸下距云南省的水富县城1.5km。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作用。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 本标的主要内容为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右岸EL288.00m?384.00m坝基开挖与支护工程、排沙洞工程、施工支洞工程、右岸310m 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等。 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06年4月1日开工,要求2012年6月30 日全部完工。本合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4645075帛,土石方填筑230997用,石方洞挖1639190帛,混凝土970531^钢筋制安62030.06t.喷混凝土44867斥。 二、控制网的设计依据 2、1设计依据 2、1、1、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2003)。

2、1、2、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颁发 的《向家坝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2、1、 3、XJB/0184标段有关施工设计图。 2、1、4、施工组织设计 2、1、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2、1、6、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测量规范 三、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控制点的埋设 3、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在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测量中心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适合于本标段施工的三等加密控制网。共布设:三条附合导线,一条闭合导线,排沙洞附合导线。平面控制按照三等级布设,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困难条件下也可以按四等级光电三角高程测距布设。其余工作面可以从此五条主干导线上引支导线进行施工放样,但尽可 能附合在主干导线上。 目前本标段的地面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密度已经基本满足前期施工的需要。考虑到工程质量和以后施工放样的方便,对于引水系统工程中的进水口隧洞部分和厂房系统部分,要在业主提供三角基准网点和水准基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密的控制网的工作基点(永久工作基点)应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个单三角,中间用导线连接。采用三等精度,以边角网观测方法进行加密,每个点应进行三维坐标的观测。高程工作基点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

一、工程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总投资的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溪谷林苑住宅小区(一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440.14平方米,由45号楼、46号楼、57号楼、58号楼、67号楼、68号楼、75号楼、76号楼组成。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76.1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3863.97平方米,具体如下: 分号项目 名称 单位面积(㎡)栋 数 结构形式层 数 建筑高 度(m)占地面积 (㎡) 地下建筑 面积(㎡) 地上建筑 面积(㎡) 01 45#楼502.61 558.49 1225.9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2 46#楼575.73 575.73 1270.03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3 5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4 5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5 6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6 6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7 75#楼399.59 429.79 983.74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8 76#楼399.59 424.39 983.74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合计3569.2 3863.97 8576.16 8

本方案为工程测量专项方案,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构件安装测量,沉降观测。 二、测量仪器的选用 (1)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量测精度 1 索佳全站仪Set 2 130R 台 1 2" 2+2ppm 2 经纬仪J2 台 1 2" 3 水准仪DS32 台 1 2mm/km 4 水准尺5米塔尺把 2 5 钢尺50m签定钢卷尺把 2 6 对讲机Telt 台 4 3km 7 电脑惠普台 1 测量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8磅锤1把,红油漆3桶,毛笔10支,HB铅笔10支,15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 (2)测量仪器的技术要求 观测前,须按规范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校。对于全站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①照准部旋转各位置气泡不超过1格; ②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1不超过1″,DJ2不超过2″; ③横轴不垂直于竖轴之差,DJl不超过10″,DJ2不超过15″,DJ3不超过10″; ④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E级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肥西县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 控制测量 实施方案 辽宁省第一测绘院 二00五年九月 目录 1.测区概况 (2) 2.作业依据 (2) 3.已有资料的利用及坐标系统的选择 (2) 3.1工作底图 (2) 3.2平面坐标系统 (2) 3.3高程系统 (2) 4.平面控制测量 (3) 4.1E级GPS网 (3) 4.2一级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7) 5.高程控制测量 (11) 5.1水准路线 (11) 5.2技术要求 (11) 5.3仪器要求 (11) 5.4观测 (11) 5.5观测要求 (11) 5.6手簿要求 (12) 5.7平差计算 (12) 5.8提交资料 (12) 6.提交成果 (12)

6.1基本成果 (12) 6.2数据成果 (13) 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1、测区概况 肥西县隶属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属江淮丘陵地区,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0,北纬3142,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总面积2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万亩,山场15.6万亩,水域面积58万亩(包括巢湖水面25万亩);辖17乡12镇、369个村(居),总人口9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2万人。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97)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3、已有资料的利用及坐标系统的选择 3.1工作底图 利用省测绘局出版的1:1万地形图作为控制网布设工作底图。 3.2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中央子午线117)。利用优于国家四等精度的控制点作为平面起算依据,布设一级光电测距导线网或E级GPS 控制网。为使肥西县能够具有统一的坐标系统,优先选用省测绘局各院布设的二、三、四等GPS控制点及三角点作为平面起算数据。 3.3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利用历年来各部门完成的优于国家三等精度的高程控制点作为高程起算依据,连接各等级点组成四等水准网。 4、平面控制测量 测区内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模式布设E级GPS控制网或全站仪布设一级光电测距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基础。 4.1E级GPS网 采用GPS技术布设E级GPS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基础。要求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E级控制各项指标和规定的要求。 4.1.1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边长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方案

XX高速铁路XXXX-X标段X工区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 审批: 校核: 编制: XXXXXXXX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标段 项目经理部X工区 X零XX年X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 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况 (3) 2.2地理环境 (4) 2.3坐标高程系统 (4) 2.4既有精测网情况 (4) 2.5 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 (5) 3 CPⅢ网测量前准备工作 (6) 3.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6) 3.2 CPⅢ网测量工装准备 (6) 3.3人员培训 (8) 4 CPⅢ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 (8) 4.1 CPⅢ网点测量标志选择 (8) 5. CPⅢ点号编制原则 (10) 6 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0) 6.1.桥梁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0) 6.2高程测量 (12) 7 CPⅢ点的埋标与布设 (15) 7.1 CPⅢ标志 (15) 7.2 CPⅢ点和自由设站编号 (20) 7.3CPⅢ点的布设 (21) 8 CPⅢ网测量与数据处理 (22) 8.1CPⅢ网网形 (23) 8.2 CPⅢ网平面测量 (26) 8.3CPⅢ网高程测量 (33) 9数据整理归档 (38) 10 CPⅢ网的复测与维护 (39) 10.1CPⅢ网的复测 (39) 10.2CPⅢ网的维护 (39)

七工区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199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铁道部2008[42]、2008 [80]、2008 [246]、2009[20]号文。 《京沪高速铁路CPIII网测量作业指导书》(试行版) 2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XX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XXX-X标段X工区施工作业段起点为XXX桥,正线起点里程DKXXX+112.1,终点XX特大桥里程为DKXXX+229.73,全长10117.62 m,路基全长4407.14米;桥梁5座,总长5320.49米;隧道1座390米。工程内容包括XX隧道390米(DKXXX+880-DKXXX+270)、XX 大桥332.24米(DKXXX+423.35-DKXXX+755.59)、XX大桥118.2米(DKXXX+164.07-DKXXX+282.27)、XX大桥201.42米(DKXXX+570.15-DKXXX+771.57)、XX村大桥168.63米(DKXXX+226.35-DKXXX+394.98)、XX特大桥4500米(DKXXX+729.73-DK

工程测量相关表格

C1

填表说明 1、本表需附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表。 2、现场踏勘情况一项需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注明桩点是否均已找到,桩点设置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交接意见一项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填写,确定是否接收。桩点如需加密,需写明加密位置、数量等。

C2

填表说明 1、此表作为对交接桩点进行复核时使用,复核成果报监理审批。 2、示意图需标明控制点编号、间距、转角及复测行进路线。 3、导线闭合差及高程闭合差需满足《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 4、本表后附导线点复核记录、水准点复核记录、水平方向角及距离观测记录、测量仪器的鉴定记录(由鉴定单位出俱)及控制点位置示意图。如需水准高程复核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还需附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C3

填表说明 1、此表作为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复核时使用,加密后成果报监理审批。 2、示意图需标明控制点及加密点编号、间距、转角及加密行进路线。 3、导线闭合差及高程闭合差需满足《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 4、本表后附导线点复核记录、水准点复核记录、水平方向角及距离观测记录、测量仪器的鉴定报告(由鉴定单位出俱)及控制点位置示意图。如需水准高程复核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还需附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5、如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成果表附带点之记,施工单位无需绘制控制点位置示意图;若无点之记,则需施工单位自行绘制控制点位置示意图,控制点位置示意图需标明控制点所在位置,栓桩详情(例:XX路口与XX路口西侧,距路缘石XX米,钢钉红油标记),供竣工及工程交接时使用。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米,红线宽32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米。陡茅路全长370米,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五条道路总长3421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 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 1、测量现有资料 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 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级点,选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 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 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2.6导线测量之规定,进行布点测量。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经实测数据进行平差,其结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s/∑s=1/31157,测量成果详见后附件A。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5.2. 6-1 等级导线长度 (km)平均边长 (km) 测角中误 差(”) 测距中误 差(mm) 测回数 2”级仪器 方位角闭 合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备注 一级 4 0.5 5 1/30000 2 10√n≤1/15000 二级 2.4 0.25 8 1/14000 1 16√n≤1/10000 三级 1.2 0.1 12 1/7000 1 24√n≤1/5000 4、高程控制测量 按照由建设单位提供的GPS8点黄海高程点为基准点,分两个布点方案,方案一:由GPS8点开始沿陡茅路至迎宾路交叉路口至九里二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关于海西东台盐湖像控点控制测量 初步技术方案 一、作业任务及测区概况 1.1.任务来源 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海西州东台盐湖控制测量工作。 1.2.测区概况 测区地处青海省海西州东台盐湖附近,测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有部分风蚀地貌,地表为戈壁滩,其下面为盐碱表层。测区平均海拔2720米,测区内有一条省道贯穿,施工便道成放射状分布。 测区气候比较寒冷,风沙比较大,给水准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二、作业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2009);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三、已有测绘资料及分析 经现场踏勘,测区附近有十个高等级控制点,可作为本次坐

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 四、坐标系统的确定 测区高等级控制点的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93度。高程为1956黄海高程系, 五、像控点的布设 由于测区为戈壁盐碱地貌,特征点少,故本次在无人机航拍前需在地面根据甲方要求布设地面标志(地标),地标为1米见方的红色塑料布,中间涂直径为0.2米白色油漆。 六、控制测量方法 6.1 加密控制网测量 A) 测量要求 经对测区范围和已有资料分析,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满足不了RTK测量要求。故需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采用静态测量方式,其具体要求如下: ——GPS网基本技术规定 A、卫星高度角≥15°。 B、有效观测卫星数≥4 C、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 D、平均重复设站数:≥1.6。

测量控制方案

国道321线球溪至隆昌段(资中至内江)改建公路工程项目F标段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七局武汉公司国道321线F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0年一月二十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国道321线球溪至隆昌段改建工程(资中至内江段),路线起于资中县球溪镇经资中、市中区、东兴区,止于东兴区台子上。路线全长68.82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3.791公里,一级公路5.44公里,本标段段为二级公路与一级公路的衔接段,其中二级公路长291.46m,采用设计速度40km/h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8.5m,行车道宽度为2×3.75m;一级公路长964.54m,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22.5m,行车道宽度为6×3.5m 本标段为第F标段,起讫里程为K59+262~K60+500,线路长1.238公里。主要工程量四美大桥1座,长394.65米;中桥2座,分别长34m、29.78m,圆管涵1座。 二、测量及控制依据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三、测量控制任务 按照测量规范复测设计单位所交导线点及水准点,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导线点水准点加密,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控制。 四、测量所用仪器及人员

测量仪器为日本托普康GPT-3102N全站仪、科力达DSC432水准仪。 全站仪测角精度2”,2010年1月检较合格,有效期至2011年1月。 水准仪每公里中误差为1mm,2010年1月检较合格,有效期至2011年1月。 测量人员: 五、施工测量与施工监测 (一)施工测量方案 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时的平面位置、高程的准确及断面尺寸、线型等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本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将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精确的测量控制。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派遣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确保高精度地完成本工程的测量工作,测量中各项精度及技术要求须按有关规定执行。 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采用设计指定的测量体系,并根据设计图纸的道路设计中心线和桥梁设计中心线进行控制。 1、控制测量和辅助准备工作 ⑴我们将派施工和测量技术人员实地接桩。接桩时,对照资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 及高程, 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 以便进行施工。 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 些轮廓点(特征点) 标定于实地上, 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 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 程。 通常, 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 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 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 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 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 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 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 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 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 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 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 根据机械设备轴线, 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 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 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 廓轴线, 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 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 尺寸等。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 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 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 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 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 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 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 主要 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 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 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 测量人员应该创 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 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 尺寸及放样工作 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 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 2cm ,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 样的精度要求即可。 但是, 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 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 细部结构时, 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 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 除了用来精 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 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 然后 施工控制网进行。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 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全长30.474km,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座),桥梁20座,5762m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 共31.155 万块轨枕(预制场1 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项目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 (审定 (复核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编2)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高程测量负责人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施。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生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天宝DINI03数字水准 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 质量检查负责人

(完整版)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2008-10-21 11:20:48| 分类:测绘|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高速铁路、地铁轨道平面控制网(CPⅢ)测量原理的探讨

京津城际铁路于2005年7月开工建设,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采用了德国博格板无砟轨道技术,其精密工程测量也按照德国博格公司制定的要求实施。郑西高速铁路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采用了德国旭普林双块式无砟轨道技术,其精密工程测量按照德国旭普林公司制定的要求实施。武广客运专线于2005年6月动工。2006年10月铁道部发布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暂行规定中测量的主要精度指标是参考京津城际铁路和郑西高速铁路的测量精度指标。武广客运专线建设中的精密工程测量按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实施。在暂行规定中规定:基桩控制网(CPⅢ)应按导线测量或后方交会法施测,在其条文说明中解释为:CPⅢ采用后方交会法测量为德国旭普林和博格公司采用的方法,后方交会控制网示意图如图1所示,CPⅢ点上应设置强制对中标志。2009年10月铁道部发布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轨道控制网(CPⅢ)平面测量应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施测。规范将基桩控制网名称改为轨道控制网,后方交会法名称改为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了《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有砟轨道铁路轨道控制网测设补充规定》,其规定:CPⅢ平面网测量应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这一测量方法已经在高速铁路和时速200km客货共线的铁路轨道控制网中广泛应用,最近几年来也逐步推广到地铁轨道测量中。这种控制网作为轨道控制网具有显著的优点,采用自动全站仪,从这种轨道控制网的CPⅢ点作为自由设站的已知点,进行自由设站后配合轨道测量小车测定铁路轨道位置,能保证轨道的中心位置及轨道的高平顺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7.4.1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目的 保证陕西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2×1000MW机组电厂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D标段)的施工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指导本项目工程的测量施工。 2.编制依据 本工程设计招标图纸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施工准备 3.1.人员组织 由项目施工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坐标控制点、原始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各级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测量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由测量工程师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测量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的阅读和现场踏勘,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工程建筑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工程建筑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的各项尺寸,它是整个过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坐标点及高程,对比工程结构图纸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两者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3.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测量原则和要求 4.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现场施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场区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网工作完成后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上报的工作制度。(4)控制网施测好后,将成果报工程总承包方,要求联合检测,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2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4.3工作内容 (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引测建立场内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2)用全站仪及水准仪测量放样出本工程的坐标及高程基准点桩。 (3)对施工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并绘制竣工图,整理验收资料。 5.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5.1平面控制网的布置 5.1.1根据业主提供的基本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工作,若发现有偏差应提请业主、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