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方言与戏曲
中国戏曲概论

中国戏曲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戏曲的起源远源:a.宗教仪式、巫觋 b.上古宫廷徘优戏、皮影戏、傀儡戏近源:a.百戏、散乐、社火 b.参军戏宗教仪式、巫觋。
源自人类的模仿、装扮天性(1894格罗赛《艺术的起源》描述原始部落的装扮活动、远古宗教仪式,也是一种巫术仪式,以猎兽仪式最常见、上古中古时期的宗教仪式)。
1.1上古宫廷俳优戏。
上古宫廷俳优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
优戏之始: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夏桀始创优戏1.2皮影戏以灯烛弄影于屏壁,借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常以羊皮等皮革刻制人形供弄影之用,故称皮影戏。
《前汉书》的《外戚传》等史料说明,皮影有可能源自汉武帝时期。
1.3傀儡戏傀儡戏就是木偶戏,刻木为人形,靠人操纵,以歌舞动作表演故事。
开始用于送葬或殉葬,汉代用于娱乐。
汉代应劭《风俗演义》“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 。
1.4百戏、散乐、社火汉代百戏:杂戏、歌舞的总称隋唐散乐:同上,因其散在村野故称散乐宋代社火:杂耍、鼓乐、杂戏的统称1.5《东海黄公》角抵戏节目;出自刘歆《西京杂记》;陕西关中一带百姓所创;表演时有化妆、道具、场景、人虎搏斗的舞蹈性动作、语言对白、矛盾冲突;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戏曲审美要素基本形成。
剧情: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
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
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
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自负的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了。
1.6《踏谣娘》出自《旧唐书.音乐志》,河南一带百姓所创,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通常和皮影戏在一起表演,流行于民间。
“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称踏摇娘,后称踏谣娘” 。
演员可增至三人,加入个性化的对话和歌唱,形式自由,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大为增强。
1.7参军戏宫廷俳优由原来的一个人谈笑逗乐,发展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装扮故事的滑稽表演。
《太平御览》:后赵时期石勒的参军。
戏剧历史知识:昆曲与越剧——中国传统戏曲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戏剧历史知识:昆曲与越剧——中国传统戏曲的地域性和差异性中国传统戏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包含了众多的剧种如:京剧、豫剧、川剧、越剧和昆剧等。
这些传统戏曲都有独具风格和特点。
而在所有的传统戏曲中,昆曲和越剧两种戏剧就是被认为是最具地域性和差异性的戏剧。
昆剧,又称昆曲,被视为中国四大戏曲之一,是中国南方的代表性剧种。
发源于苏州地区,历史悠久。
昆剧较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讲究“大美”、“小美”和音韵美。
大美是指以歌舞表现出的人物的气质和精神,小美是指以动作表达出来的身体语言。
音韵美则是昆曲表演中的重头戏,常常被赞誉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与昆剧不同,越剧是中国东南部的代表性剧种,起源于今天的浙江省和上海市一带。
越剧有“海派”之称,常以浙江温州和绍兴方言演出,是以女性为主演的戏曲。
越剧在表演中注重音乐和唱腔的造诣,强调情感和个性呈现。
越剧一般分为悲剧、喜剧和武打三类。
越剧讲究婉转悠扬的唱腔,配以缓慢的舞蹈动作和精致的服饰,表现出女性柔情似水的魅力。
昆曲和越剧在剧本和表演上都有很大不同。
昆曲注重叙事和情感描述,强调“大众美”,即人物塑造要注重社会风貌和众人性格的平均性,表现出广泛而富有沉淀的社会意识,以此来提高观众的理解度和传达演出的目的。
而越剧则是在音乐和唱腔上做文章,强调个性和情感方面的表达,注重突出主演和表达演员对角色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描绘。
此外,昆曲和越剧在服饰和化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昆曲的服饰以明清时期为主,以华美、大气、典雅、庄重为特色。
在化妆方面,则注重人物形象与演员形象的统一,精美绝伦的面谱是昆曲中难得的艺术佳品。
而越剧的服装则以现代和世纪之交的女性时装为主,具有更强的时尚感和现代气息。
化妆则便于展示人物的性格、年龄和特征。
总之,昆曲和越剧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非常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的两个剧种。
在它们的表演和风格中,也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取向的差异,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家乡戏曲分类查听课笔记

家乡戏曲分类查听课笔记一、戏曲概述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地的戏曲形式各具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乡戏曲分类1. 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东方戏剧的明珠”。
它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致的表演著称。
它的音乐性很强,被誉为“百戏之祖”。
3. 越剧:越剧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戏曲形式之一,以浙江嵊县方言为唱腔,表演细腻,情感丰富。
4. 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戏曲形式,以其变脸的独特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声腔著称。
5. 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戏曲形式,以豪放、高亢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著称。
6. 评剧:评剧主要流传于河北和东北地区,以唱功见长,表演质朴自然。
7. 汉剧:汉剧是湖北地区的戏曲形式,历史悠久,声腔丰富。
三、听课笔记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形式。
2. 戏曲的艺术特点: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具有程式化的表演特点。
同时,戏曲的服饰、化妆、道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3. 戏曲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戏曲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现代戏曲融入了更多的元素,以适应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4. 家乡戏曲的特点:各地的戏曲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京剧的表演气势磅礴,昆曲的音乐性很强,越剧的表演细腻等。
5. 戏曲的保护和推广:为了保护和推广戏曲艺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采取措施。
例如,加大对戏曲艺术的投入力度,举办各种戏曲演出活动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教案模板下载

中国戏曲教案模板下载第1篇:中国戏曲详细教案一、课程名称:中国戏曲介绍课时:2个学时二、背景分析: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对中国戏曲还不够了解,不能经常接触戏曲。
三、教学内容:中国戏曲四、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哼唱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简要说出他们的起源【引入课程】1、先介绍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然后放[天仙配],为讲戏曲作铺垫,将同学们带入戏曲的氛围中【初步了解】1、介绍戏曲相关知识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1]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2-5]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放[刘海砍樵]2、戏曲行当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3、艺术特色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4、唱腔第一种是抒情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较缓慢,曲调婉转曲折,字疏腔繁,抒情性强。
它宜于表现人物深沉而细腻的内心感情。
许多剧种的慢板、大慢板、原板、中板均厉于这-类。
【方言考】“这为叫哪一出?”你说话发科呢!“关目山儿”这些口语竟然源自戏曲!

'“关【方言考】“这为叫哪一出?”'你说话发科呢!目山儿”这些口语竟然源自戏曲!在泰州老一辈人口语中,某些话在我们耳中重复多次,有的还被年轻些的泰州人传承了下来,也放在口语中运用,它们都是传统戏曲词汇,可见传统戏曲文化曾在泰州的历史社会生活中有着相当的影响。
“出”例句:1,你这为叫哪一出?2,刚才办公室里那一出你没有看到呢。
这两句话,泰州人一听就懂,其中有个词“出”,来自古代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说,“出(繁体作‘齣’),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同杂剧的‘折’相近。
某些情节集中的的‘出’,有时也可单独上演,称折子戏。
”可见,泰州人口语中的这个“出”字,用得准确,是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比喻为一出戏,把当事人比为剧中之演员,含有“人生舞台”的观点。
说到“折子戏”,人们都知道,是从一部大戏中抽出来单独演出的戏,比如,《智斗》就是从《沙家浜》里抽出来的一场戏。
其实,这个“出”字,不仅可指一部大戏中的一场戏,也可指一部大戏的全部,比如,“昨晚我在大剧院看了一出好话剧”,1,你说话才发这就是指整部的戏。
“科”、“科功”例句:科呢。
2,老张说话科功得很。
这两句话,泰州人口语中使用时,一般都意会到“发科”、“会说科功话”是幽默、滑稽、荒谬、说笑话的意思。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说,“科,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打科、见科’。
插科打诨,指各种使观众发笑的穿插,‘科’多指动作,‘诨’多指语言。
”由这样的解释可知,泰州人口语中对“科、发科”的运用完全符合该词原意。
说话发科,即说话惹人发笑,或说的话荒谬可笑。
会说科功话,就是有说话惹人发笑的本事,如果较委婉地说,“你这话才发科呢”,一般是批评对方刚才说的话不正确以至荒谬。
就是说,随着语气不同,意思亦有所不同。
而戏曲舞台上的各种人物有时都不免需要这么幽默一下,以活跃剧场气氛,但必须与剧情吻合。
元杂剧《墙头马上》,[做见旦惊科,云]呀,一个好姐姐!是写裴公子猛然见到李千金小姐,发出了惊叹。
地方戏曲武安平调、落子方言运用特点探微

地方戏曲武安平调、落子方言运用特点探微
吴贝贝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3()4
【摘要】使用方言俗语是地方戏曲的特点之一,武安平调、落子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本文以地方戏曲武安平调、落子为研究对象,以武安方言为切入点,对武安平调、落
子戏曲语言语音、词汇、修辞艺术、俗语使用、炼句等方面的特征进行阐述,考察
方言作为语言形态与戏曲艺术之间的关系。
本文认为,正是武安方言在武安平调、
落子中的成功运用,丰富了武安平调、落子的表现形式,使两个剧种具有了独特的地
方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形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简洁、明快、活泼、灵巧的艺术
个性。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吴贝贝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
【相关文献】
1.地方戏曲的兴起与盛行——平调落子
2.地方戏曲的兴起与盛行——平调落子
3.
武安平调落子研究文献调查分析4.平调落子《黄粱梦》的创新与发展——兼谈戏
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5.河北邯郸传统地方戏--平调落子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戏曲与曲艺

曲艺 VS 戏曲
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 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 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 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 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 《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
金喉歌王——小彩舞
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舞,她9岁拜苏焕亭 为师学唱京剧老生,14岁在南京登台清唱,17岁正式 改唱京韵大鼓。1934年拜鼓王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 师学唱刘派大鼓曲目。她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在 “刘派”基础上,又集“白派”、“少白派”之长, 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尤其 是带有一种自然悦耳的颤音,创造形成了令人喜爱的 “骆派”京韵大鼓。她长于歌唱,尤以激越、挺拔的 “嘎调”最为动人,被誉为“金嗓歌王”。 代表作品有:《剑阁闻铃》《子期听琴》《丑末寅初》
——陆游(宋)
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 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 成都天回山崖墓。
它们的 共同特点是兼说兼唱,风格 诙谐。反映了当时说唱的面貌:由 一长人说唱,另有两人用笙和鼓板 伴奏。此俑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出 土。
以“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戏曲的传统乐队 分为文武场,文场为
戏曲伴奏: 小型民族管弦乐队;武场是打击乐。
文场
武场
2020/4/23
聆听音乐片段
思考:这段属于哪个地方戏曲剧种?
豫剧,又称为河南梆子(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
子),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是我国最有影响力 的剧中之一。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期 中以常香玉为代表的“常派”。
我国戏曲念白的种类

我国戏曲念白的种类
念白形式:
1、散白,京剧的京白、昆曲的苏白及其他地方戏曲的方言白,都属于这一类。
其特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接近,但已经过了艺术加工,无论在节奏上、音调上都比日常语言有所夸张,因而也更能体现各地方言的语音美。
2、韵白,这是一种经过更复杂的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
其字音、声调的高低起伏与抑扬顿挫更为夸张,因而它所体现的节奏感更强,韵律美更鲜明。
它与日常语言的距离已经较远,而更接近于歌唱。
韵白中的音调起伏与唱腔中的旋律起伏几乎完全一致,所不同的,在于唱腔旋律中各音均有固定音高,而韵白则无此种固定音高的约束。
因此,唱腔的旋律可以用乐谱记录,而韵白则不能。
3、数板,它突出的是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规范之中。
数板通常以一眼板或流水板的形式出现,字音的强弱分明,常以切分节奏的运用为其特点,因此数板的节奏性强。
戏曲舞台上常用的〔水底鱼〕、〔扑灯蛾〕、〔金钱花〕等干念曲牌,都是数板类型。
它以打击乐伴奏,从而使语言的节奏感更为强烈、鲜明。
4、引子,这是一种半念半唱的形式,念的部分为韵白,唱的部分则为有固定的音高与节奏的旋律,因此又可视为白与唱相间的混合体。
《四郎探母》的开场引子;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
前五
字为念,后七字为唱。
唱的部分完全可以用曲谱记录下来,仅仅不用弦管伴奏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剧《白蛇传》片段赏析
思考:三种戏曲版本的《白蛇传》中各有 哪些方言特色?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 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 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 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 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其中以宝鸡的西府Biblioteka 腔口音最为古老,保 留了较多古老发音。
保持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因多居住在山区,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情趣。客家山 歌和客家童谣则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面貌和
语言风格。
客家童谣《人客吃茶》
18
四川民歌 四川的山地民歌曲调悠远绵长,慷慨阳刚, 有很强的自娱性,但也很富于激情。
川南民歌《槐花几时开》 川东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民间曲艺与方言
东北的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土生土长的 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二人转的表演语
言是地道的东北方言,其中包括东北的土语、
俗语、歇后语,它诙谐幽默、俏皮生动,有 鲜明的地方特色。二人转以其地道的“关东 味儿、关东情”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有句俗语云:“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戏曲曲艺——方言的忠实用户
欣赏相声《戏曲与方言》 思考:相声说提到了哪些地方戏,与方言 的关系如何?
方言还是地方文化赖以存在的条件。汉语 各大方言都有自己的戏曲文化,地方戏曲都
用当地方言来演唱。戏曲文化使当地方言升
华为艺术语言,从而大大推动了地域文化的 发展。 在我国各地,用方言演唱的民歌种类也十 分丰富,北方民歌的苍茫雄浑、南方民歌的
柔和婉转,形成了南北气质的鲜明差异。
3
京剧:由于京剧是从湖北的楚调(在明、清两代湖
北一带称湖广)与安徽的徽调演变而来的,所以京剧的
唱腔和念白是在湖广与安徽的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因为
京剧是徽调与楚调演员在北京相互融合后形成的,为适
应北京的观众,所以不可避免地溶入了京音。由于湖广 音和长江以南的川、湘、云、贵等许多地方方言都属于 北方语系,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接受京剧,这也 就为京剧走向全国,成为我们的国剧奠定了基础。
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 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京剧名段《白蛇传》赏析
豫剧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之一,豫剧唱腔
音乐与河南方言的语调相对应,由此给人以强烈的认
同感、熟悉感,豫剧唱腔音乐和河南方言的声韵水乳
交融,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州音韵发源之地,因此豫 剧历来讲究“字正腔圆”“腔随字转”。
6
豫剧《白蛇传》片段赏析
越剧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 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 特色剧种之大成。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 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 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 越剧舞台语音,在行内通称"越白"。其中用嵊县 方言中的书面语音和近似普通话的读音,称为"官 白"。沿用嵊县方言中的生活语音,称为"土白"。
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13
二人转《看秧歌》片段赏析
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基 本句式为“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保 证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为三个字。 左手击打两块相同的铜板(鸳鸯板)作为 伴奏乐器 。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 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 功夫练到八年上。 回家去大闹了东岳庙, 李家的五个恶霸被他伤。 在家打死李家五虎那恶霸, 好汉武松难打官司奔了外乡。
代山 表东 作快 :书 《 武 松使 传用 》山 东 方 言 ——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 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苏 州 评 弹 《 太 湖 美 》
3、各地民歌与方言
在汉语方言的使用者中,最注重自己的民系
特征的怕要数客家人了。客家人淳朴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