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料的整理与初步分析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说课稿:《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
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
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
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
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
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从难点来看,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病案信息学第二章 病案管理部门的组织与职责

4、系统结构分析
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有: 关联树(如问题树、目标树、决策树)法、 解释结构模型化(ISM)方法、系统动力学 (SD)结构模型化方法等。 本部分要求大家主要学习和掌握ISM方 法(实用化方法、规范方法)。
4、解释结构模型(ISM)
ISM实用化方法
设定 问题 、形 成意 识模 型
32
三、病案科室的设置与隶属关系
美国:直属院长领导 我国:初级医疗机构隶属主管医疗工作的部门 ,如医务科;二级而上映直属院长、副院长领 导。 病案部门应包括:门诊挂号室和住院登记处。
33
三、病案科室的设置与隶属关系
物质资源的保障与工作环境及条件 可是领导及员工的素质
34
四、病案科室的职责与功能:P1组
10
系统基本要素
控制
输入
处 理
输出
反馈
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五个基 本要素组成
11
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SA)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 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 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 分析研究过程。
控制
输入
处 理
输出
反馈
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五个基 本要素组成
9
一、系统的重要性
方法论: 还原论 集合论 系统论:系统综合集成,物理-事理-人理
斡件:泛指除硬件、软件之外,为沟通思想、协 调关系、建立信任感而进行的各种工作。 有人认为,在软科学研究项目研究中,斡件占 50%,软件占30%,硬件只占20%。 注意把斡件与不正之风、庸俗关系学区分开来。
卫生政策学资料整理(具体)

第一章>卫生政策概论>政策的特征(跨科学性、实践性、兼具指令性和指导性、周期性、潜在的价值取向性)。
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
政策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研究、政策过程研究、有关政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政策研究的方法论研究)。
政策研究体系初步建立(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学术型…、产业型…)。
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学的应用性和本土化研究、加强对政策学分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公共政策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卫生政策科学的研究范畴(卫生政策系统的主体与客体、卫生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卫生政策的运行机制、卫生政策的方法学研究)。
卫生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政策的研究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涉及到国内和国外,过去、现在和将来。
卫生政策研究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创新性。
诸如系统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预测方法、运筹方法、优选方法和概率方法等,详见第12章)。
卫生政策学的研究任务(一是总结卫生政策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二是依照卫生事业性质和功能进行卫生政策价值分析和选择,三是制定卫生政策研究原则,四是研究如何制定高价值的卫生政策,这是卫生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五是研制卫生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卫生政策研究原则(目标原则、系统原则、民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原则)。
当前我国卫生政策研究的功能定位(首先,卫生政策的研究要转变观念。
其次,卫生政策研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最后,卫生政策过程本身必须不断地改进、完善与发展)。
卫生政策系统的要素构成(卫生政策目标、…价值、…内容、…形式、…效果、…的主体和客体、…环境)。
卫生政策的类型(积极型与消极型、能动型和被动型、全局性与局部性)第二章>政策制定科学程序。
政策科学发展的标准(一是现有的政策理论和方法对特定政策制定者的指导性,即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指导人们制定高价值政策,二是现有的政策理论和方法对特定政策研究者的指导性,遵循它展开的政策研究对制定高价值政策能够产生多大的作用,三是遵循现有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使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围绕高价值政策的制定优势互补和相互支撑,四是能否通过高价值的政策制定、政策实践和政策效果,使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范式,在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诸方面得到公认)。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相关知识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相关知识汇报人:2024-01-08•初诊接待流程•患者资料搜集•资料整理与分析目录•医患沟通技巧•初诊接待与资料搜集的重要性01初诊接待流程确保诊室环境干净、整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保持诊室整洁准备诊疗工具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提前准备好诊疗所需的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通过患者预约信息或其他途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地沟通。
030201接待准备面带微笑,主动迎接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心与温暖。
热情接待引导患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确保患者感到舒适。
安排患者入座确认患者的身份和预约信息,确保无误。
核对患者信息迎接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
详细询问病史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如测量体温、血压等。
进行体查将问诊和体查的结果详细记录在病历本上,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记录信息问诊与体查后续安排分析检查结果根据问诊和体查的结果,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制定诊疗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建议等。
告知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诊疗计划的具体内容,并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02患者资料搜集基本信息收集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是患者就诊时必须收集的基本内容,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份和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的沟通和联系。
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等其他基本信息也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年龄和身份,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了解患者过去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医生还需要询问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相关信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病因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史询问在患者就诊时,医生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声音等体征,初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
医生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以及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07第七章 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基础分析

表7-5 态度测 评选项 大学以下
被调查者对空调维修服务满意度测评汇总表 男 大学以上 小计 大学以下 女 大学以上 小计 合计
很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
135
126 124 196 180
116
48 52 46 12
251
174 176 242 192
124
141 136 170 195
(一)集中趋势分析指标 1.众数
【例7-6】1,2,3,3,4的众数是3。但是,如果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 组数据的众数。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 有众数。例如:1,2,3,4,5没有众数。
第一节 市场调查资料整理的内容和程序 第二节 原始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 二手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市场调查资料基础分析
引入
第一节 市场调查资料整理的内容和程序
一、市场调查资料整理的内容 (1)数据确认 (2)数据处理 (3)数据陈示
二、市场调查资料整理的程序 1.确认数据资料 2.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录入 3.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噪声大小
115
230
680
365
310
1 700
表7-4
文化程度 性别 小学以下
被调查者性别与文化程度分布(单位:人)
男 6
女 4
合计 10
初中 高中高职
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博士 合 计
210 297
248 226 48 1 035
176 321
265 177 22 965
心理诊断学题库

《心理诊断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诊断学的研究对象识记:心理诊断的内涵心理诊断是根据心理紊乱症状学知识,综合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并分析来访者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描述,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心理问题定性并归类,同时对相似的问题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
理解:心理诊断与心理评估的区别与联系;心理诊断的任务心理评估和心理诊断在方法,原理及技术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一些问题。
1心理诊断要对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强调结果和确定行,因此,显得相对静止和孤立,而心理评估是一个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过程,强调过程性,更显示出动态性和变化性。
2心理诊断是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和原因作出判断,显得单一而又所侧重。
而心理评估是对来访者的全面心理评价,把握来访者各种心态和个性特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3在对象上有所不同。
4两者目的不同。
任务:1来访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异常精神活动的排除诊断。
3对心理问题的分类诊断。
4,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
5对心理问题进行鉴别诊断。
整理来访者的信息有: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
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原则:统一性,一致性,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心理问题类型: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心理问题的原因宏观社会原因,认知原因和生物学原因微观探索导致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第二节心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学基础理解:心理诊断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原则、经济性原则、系统化原则、客观性原则、分解性原则、过程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应用:心理诊断的方法学问题1联系的观点:要求在各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2历史思维的方法学:当咨询师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会考虑到其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方向和客观逻辑3,因果决定论的方法学宇宙中发生的一切都能由确定的因果律作出说明,因果决定论要求心理诊断的重要成分是探索心理问题的病因,尽管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隐晦性。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六章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

“观察、观察、再观察” ——[前苏联]巴甫洛夫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 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 的需要。” ——[意]蒙台梭利
全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幼儿行为观察概述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法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对个别儿童的观察与指导
第六章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 整理与分析
第六节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指导与评 价
一、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指导 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评价 ❖(一)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评价概述 ❖(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评价的功能 ❖(三)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质量的评价
【本章小结】
❖ 本章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整理与 分析的意义。二是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整理与分析过程、登 录过程及意义的解释。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后需要及时进行 整理和分析,需要多次阅读和整理,需要遵循客观性和点 面结合原则。整理后,要及时寻找记录中反映出的幼儿行 为的意义。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整理后需要进行登录和意义 解读。登录需要建立编目系统,确立码号,再登录,特别 标注问题。幼儿行为解释工作包括准备、解释和记录者主 观认知的整理三个环节。三是幼儿行为量的记录数据的统 计与分析。四是多媒体记录分析。五是幼儿行为观察指导 与评价。
第三节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登录及解 释
一、登录
(一)登录的过程 (二)码号 (三)登录 (四)问题
二、幼儿行为分析和解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整理

《红星照耀中国》整理【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在美国,世界著名的记者。
1928年斯诺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①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品意义】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章节概述】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
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
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2-5中, 最小值为37.0, 第一组的组中值取 37.5,因组距已确定为3.0,所以 第一组的下限为: 37.5-(1/2)×3.0=36.0; 第一组的上限也就是第二组的下限为: 36.0+3.0=39.0; 第二组的上限也就是第三组的下限为: 39.0+3.0=42.0,……, 以此类推,一直到某一组的上限大于资料中的最 大值为止。 于是可分组为: 36.0 39.0,39.0 42.0,……。
退 出
表2-4 100只蛋鸡每年产蛋数的次数分布表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连续性资料的整理 (组距式分组)
计量资料在分组前需要确定全距、组数、组距、
组中值及组限,然后将全部观测值划线计数归组。
【例2.1】 将126只绵羊的体重资料(见表25)整理成次数分布表。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料相互间有区别的,但 有时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统计方法的要求两者 可转化。
例如,临床化验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得到的 资料属于计数资料,根据化验的目的,可按白 细胞总数正常或不正常分为两组,清点各组的 次数,计数资料就转化为质量性状次数资料;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结果作数量化处理,其方法有以下两种: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一)统计频数(次数)法
在一定的总体或样本中,根据某一质量 性状的类别统计其次数,以次数作为质量性
状的数据。例如,在研究动物的毛色遗传时
,白色与黑色杂交,子二代中白色、黑色和 花色的个数分类统计如下表。
上一张 主 页 出 下一张 退
表2-1白色和黑色昆虫子二代的毛色分离情况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组距(i)=全距/组数 本例 i=28.0/10≈3.0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4、确定组限及组中值
各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称为组限。最小值称为 下限, 最大值称为上限。每一组的中点值称为组中 值,它是该组的代表值。组中值与组限、组距的关系 如下:
组中值=(组下限+组上限)/2=组下限+1/ 2 组距=组上限-1/2组距 由于相邻两组的组中值间的距离等于组距,所以 当第一组的组中值确定以后,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 组中值,第二组的组中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三组的组中 值,其余类推。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组距确定后, 首先要选定第一组的组中值。 在分组时为了避免第一组中观察值过多,一般第 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第 一组组中值确定后,该组组限即可确定,其余各组的
组中值和组限也可相继确定。
注意:第一组的下限应小于资料中的最小值。
最末一组的上限应大于资料中的最大值。
表2-5 126只绵羊的体重资料
单位:kg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1、求全距
全距是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为极 差(range),用R表示,即
R=X(Max)- X (Min)
本例 R=65.0-37.0=28.0(kg)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2、确定组数
组数的多少视样本含量及资料的变动范围大小 而定,一般以达到既简化资料又不影响反映资料的规 律性为原则。组数要适当,不宜过多,亦不宜过少。 分组越多所求得的统计量越精确,但增大了运算量;
统计表可根据纵、横标目是否有分组分为简单表 和复合表两类。 1、简单表 由一组横标目和一组纵标目组成,
纵横标目都未分组 。 此类表适于简单资料的统计,
如表2-10。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2-10 某品种鸡杂种二代冠形分离情 况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2、复合表 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横标目与一
组纵标目结合而成 , 或由一组横标目与两组或两组
以上的纵标目结合而成,或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横、 纵标目结合而成。此类表适用于复杂资料的统计,如
表2-11。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2-11 几种动物性食品的营养成分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统计图
常用的统计图有长条图(bar chart)、园图 (pie chart)、 线图(linear chart)、直方图 (histogram)和折线图 (broken-line chart) 等 。一般情况下,计量资料采用直方图和折线图, 计数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等级)资料常用 长条图 、 线图或园图。
量性状资料。在这类资料中,它的各个观察值 只能以整数表示,在两个相邻整数间不得有任
何带小数的数值出现。这些观察值只能以整数
来表示,各观察值是不连续的,因此该类资料 也称为不连续性变异资料或间断性变异资料。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质量性状资料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观察到而不 能直接测量的性状,如颜色、 性别、生死等, 是属性性状。这类性状本身不能直接用数值表 示,要获得这类性状的数据资料,须对其观察
当观测值较多(n>30)时,宜将观测值分成若干
组,以便统计分析。将观测值分组后,制成次数分布
表,即可看到资料的集中和变异情况。 (一)间断性资料的整理 现以50枚受精种蛋孵 化出雏鸡的天数为例,说明计数料的整理。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2-2 50枚受精种蛋孵化出雏鸡的天数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若分组过少,资料的规律性就反映不出来,计算出的
统计量的精确性也较差。一般组数的确定,可参考表
2-6。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2-6
样本含量与组数
本例中,n=126,根据表2-6,初步确 定组数为10组。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3、确定组距
每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组距,记为 i。分
组时要求各组的组距相等。组距的计算公式为:
这种由质量性状数量化得来的资料又叫次数资料。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评分法
对某一质量性状,因其类别不同,分别
给予评分。
例如,在研究肥牛肌肉品质时,常用的方 法是将屠宰后2小时的眼肌横切面与标准图谱 对比,分别给予15 分的评分,以便统计分 析。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如粪便潜血试验的阳性反应是在涂有粪便 的棉签上加试剂后观察颜色出现的快慢及深浅 程度分为六个等级;又如用某种药物治疗畜禽 的某种疾病,疗效分为“无效”、“好转”、 “显效”和“控制”四个级别 ;然后统计各级 别的供试畜禽数。
退 出
二、资料的检查与核对
1、资料的完整性 失或重复。 完整性是指原始资料有无缺
2、资料的正确性 正确性是指原始资料的测量 和记载有无差错或进行不合理的合并。 3、抽样的正确性 要求所取的样本具有充分的 代表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三、数据的整理
当观测值不多(n≤30)时,不必分组,直接进行
统计分析。
测量或计数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观察
测定数量性状而获得的数据就是数量性状资 料 (data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数量性状资 料的获得有测量和计数两种方式 ,因而数量 性状资料又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种。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一)计量资料
指用测量方式获得的数
第二章 资料的整理 与初步分析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
一、资料的来源和分类 (一)资料的来源 1、生产记录、病历等现场资料。 研究这类资料是为了了解生产规律,发 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按照研究对象的性质进行归类整理,保证资料的 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2、科学试验的记录。这些数据资料的获得必须通过科学试验这一途径。 首先要科学的选题,确定试验目的,根据试验要求,列出试验过程中 必须观察、记录的试验项目,然后按一定的要求进行试验设计,并进 行科学的试验,完整而准确地记录各种试验指标,得到系统、翔实的 资料。 3、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通过项目或课题的普查或抽样调查所获得的资 料,是对已有事实进行调查获得的,因此应该明确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科学地选题。其次,列出详尽的调查提纲,确定科学的调查方法。 最后有目的、有计划、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研究,获得这些资料。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为了使恰好等于前一组上限和后一组下限的数据
能确切归组,约定将其归入后一组。(上限排外法)
通常将上限略去不写。
第一组记为36.0 , 第二组记为39.0 , …… 5、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 分组结束后,将资料中的每一观测值逐一归组, 划线计数,然后制成次数分布表。
量性状资料,即用度、量、衡等计量工具直接 测定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这种资料的各个观测值不一定是整数,两 个相邻的整数间可以有带小数的任何数值出现 ,其小数位数的多少由度量工具的精度而定
,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性的。因此,计量资
料也称为连续性变异资料。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计数资料
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2-7
126只绵羊的体重的次数分布表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6、检验各组的频数之和,并分析结果
在归组划线时应注意,不要重复或遗漏,归组划线 后将各组的次数相加,结果应与样本含量相等,如不 等,证明归组划线有误,应予纠正。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注意:
在分组后所得实际组数,有时和最初确定的 组数不同,如第一组下限和资料中的最小值相差 较大或实际组距比计算的组距小,则实际分组的 组数将比原定组数多;反之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