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INTELLIGENCE

人文论坛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

任婵媛

要: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在人

与自然关系问

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仁”不仅是爱人,而且还要爱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类可以从

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生态智慧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人类社会

的延续寻找有效途径。

关键字: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道德伦理

生态环境

主义”思想滋生并逐步膨胀起来,人类误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人,把自己凌驾于自然

之上,并对自然进行了大大超出其承受范围的“征伐”,给这颗美丽的星球造成了无情的

伤害。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曾出现过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等污染环境的公害问题。现

在又出现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森林与物种急剧减少和灭绝、酸雨、沙漠化、水土流失、淡水不足等生态问题。面对严酷的现实,人类必须彻底反省以往的思维、行为,重新

认识自我,重新认识自然。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共生共荣,既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主张二者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和谐

共存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0]人生活在自然中,必须按照“中和”的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自然的生机和谐及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儒家文化的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节约自然资源,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流和内核。儒家认为,“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11]。地“其为物不贰”是儒家爱悯万物、顾惜万物的思想基础。因为天地“其为物不贰”,所以一种事物消失了、毁灭了,就是永久地消失了,毁坏了,就永远无法再现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儒家主张

人应节制欲望,以便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社会对生态系

统的需求急剧增加,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规模和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同自然

的斗争在一片凯歌声中进行着。当人类仍陶醉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胜利之时,自然对人类的暴虐早已发出了严重的警告甚至给予了报复: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日

见增大,全球性气候变暖,酸雨连绵,土地沙化,江河污染,能源枯竭,垃圾成山等等,

不一而足[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就

集中在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对此,人类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所蕴涵的人与

自然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一、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儒家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

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虽然,但他的思想

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中已包含了这一命题。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孟子[4],他把自然视作与人同样的生命存在,把对人世的普遍关怀推广到宇宙万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5]。种爱物之

心是源于天命而有的道德心性与生生不已的天道的结合,即所谓“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

而诚,乐莫大焉”孟子认为天道与人性是一致的,[6]。人心与天心可以互相感通,发

挥人心的能动性感知天心,以人心之至诚合于天心,就能把人的全部融入整个宇宙之这样,“仁”便中,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贯通于天地万物,周行于六合之间,于是有了人生之大乐,天地之从容,万物之得意,人则进入了与天地合德的崇高境界[7]。《中庸》所言“赞天地之化育”,是对这一

“天人合一”的道德理想和审美境界的高度概括,深得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要旨。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不分”。儒家认为天是具有独立不倚的运行规律

的自然界。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8]这个天就是生

生不已的自然之天。自然界自有其运行的规律,不受人类主观意志的支配,正如荀子所说

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9]。因此,人类在为自身的生存而对自然进行

改造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把这种改造和利用限定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遵循上,即“制

天命”须以“应天时”为前提。否则,就会破坏和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

伴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急剧增强,一种“人类中心

[2]孔子肯定了天,即肯定了自然,人与自

然具有统一性。孔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入审美的视野来欣赏,使得自然界进入了主

体的精神活动领域,能够同人的精神活动形成映射和互动,从而使自然对象也具备了审美

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

INTELLIGENCE

人文论坛

儒家自孔子起就反对滥用资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2]。只有

节用,才不致于无限度地开发自然资“使民以时”,老百姓才不致于荒源,只有

费生产,才能形成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孔子坚决反对统治者搜刮民财,铺张浪费,

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于周公的季氏搜括财富,孔子对冉求大为不满,公开号召其学生对

冉求“鸣鼓而攻之”。[13]《论语?述而》记载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充分

体现了孔子取物有节、节制利用资源的思想。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对统治者之穷侈极欲予以严厉的斥责,认为统治者“疤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此率兽而食人也。”[14]孟子要求统治者节制

物欲,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合理利用资源,注意发展生产,使自然资源生产、开发、利

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他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15]孟子认识到其他物类对人类的重要性,所以提倡“仁民爱物”。他所提倡的“仁民爱物”反映了儒家重物节物的思想。他认识到,只有重

物节物才能使万物各按其规律正常地生生息息,人类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尊重自然秩序和生命。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少能够尊重自然,不能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

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同时也正在因为自己

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江河洪水泛滥,资源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所有这些

都警示人类:自然不是可以随意盘剥的对象,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警示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越来越无所顾忌地大肆攫

取和挥霍自然资源,造成了生物、水、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急剧减少,如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已减少了四分之一,生物资源减少了两万余种。人类目前的主要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的

已探明的储量只能再开采50年。资

源的急剧减少验证了儒家资源节约思想的正确性。只有珍惜和节约资源,取之有度,

用之有节,并依靠高科技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开发新的非耗竭型的资源,才

能维持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儒家文化的道德伦理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是“仁爱”。孔子一生都以实现“仁”为己任,以实现“仁”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儒家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若随意破坏

浪费这些资源,会损害人类自身。孔子说:“仁者爱人。”

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不懈追求。近代以来的工业化极力追

求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类的物质利益。但一些人的精神、伦理、道义、美德等

崇高的价值却被忽略或异化了。人与自然失去了亲密的交往,自然只被视为人类的工具和

手段。人与自然处于分离与对立的状态,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与失衡,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的精神危机。人只有与宇宙共生,与宇宙同行,与生命沟通,才能

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进化的崇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儒家

生态伦理思想表达了人类对价值、对精神归宿的探求与追寻。生态道德不仅反映了人与社

会的对话,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有道德才

能高尚,有修养才能文明,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履行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人类的未来掌握在社会每一个人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从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悟出“生态和谐”的真谛,与全人类一道,凭借

自己的理性思维和实际行动保护好人类所居住的这个星球,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绿色文

明的21世纪。

参考文献:

[16]他认为,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爱的

关系。人对自然不能只讲索取和征服,必须把自然看作是人类的朋友,像爱护朋友那

样爱护自然。《后汉书》中记载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17]我们知道孝是为人之本,这就意味着他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了道德要求的

高度。

儒家孔、孟继承了古代的天命思想,认为人道与天道是一致的,天不仅是自然万物的

主宰,也是道德和义理的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因此,人要知天、敬天。

这样一种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标志着人类的道德境界与完美人格,具有重要

的伦理价值。能否爱物与能否爱人一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境界高下的标准。儒家继承发

展了古代朴素的环境伦理思想,把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应用于自然界,一方面使伦理

道德具有了保护环境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扩展了人类的道德关怀,提升了人类的道德境界。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突破了固有的家庭与社会伦理思想范畴,由家庭、社会进一步拓

展到生态自然,把对待生物的态度看作是道德问题,初步实现了由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向

生态伦理的拓展。虽然受时代所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还仅限于朴素的理论范畴,缺乏系

统和科学的论证,但它给后人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供了诸多启示,那就是要提

倡生态道德,按自然规律办事,节约自然资源。

[1][13]颜炳罡.儒家思想与当代环境

意识[J].社会科学,2000,10

《论语?泰伯》[2]

《论语?雍也》[3]

[4][7]鄯爱红,王志捷.简论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

2000,5(3)

《孟子?尽心上》[5][6]

《论语?阳货》[8]

《荀子?天论》[9]

《中庸》[10][11]

《论语?学而》[12]

《孟子?梁慧王上》[14][15]

《论语?颜渊》[16]

[17]王雷松,曲岩.析儒家思想对当

代环境问题的启示意义[J].新疆社科论坛,2005,4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精选文档

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 施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 12 月 1 日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因此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现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应对环境恶化。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给予一些建议。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各种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整体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扭转。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1、城市环境污染态势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据 15 个省市 29 条江河不完全统计,2800 公里河段渔类基本绝迹,有渔业价值的中小河流 50%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平均每年发生大面积污染死鱼事故约 1000 起,直接经济损失 4 亿元。(3)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亟待解决。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 70~76 分贝之间,据 42 个城市监测,%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 70 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 2/3 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平均每年 2000 万吨的速度增长。城市垃圾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造成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 2、生态破坏态势 我国生态破坏态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向国人敲响了警钟。 (3)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排放、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工具尾气等。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

我国目前生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我国目前生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摘要: 目前,随着我过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和便利。但与此同时,光鲜耀眼的发展成果后,也有雾霾般灰色的问题的存在,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存在的生态问题,运用科学的解决措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目前主要问题解决建议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高技术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了社会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在我国,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问题也逐渐凸现,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建设实践方面我国正在经行积极探索 以下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一)、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环境 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人们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垃圾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日趋严重,甚至严重威胁人们的 健康。尤其是空气污染,近阶段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严重的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 们的正常生活. 2013年12月伊始,我国的中东部城市的天空被蒙上一层厚厚“面 纱”。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较低,天气污染较重。其主要原因人现阶段我国正处 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增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存在资源 大量消耗,并且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而这些对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 也使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尤其是北京,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雾 都”. 对于这类的空气污染,我的建议是首先制定出台治理雾霾的相关法律。法律 是规范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有了法律制度的约束,人们的行为便会依法而行, 效果也会更加显著。其次,扩展绿地,加大治理交通污染的力度,大力发展公共交 通业,限制私家车数量。还要积极中国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是关键。 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也已经世界闻名,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个较 为长期的过程。我国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二) 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四亿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除了人均水资源量紧张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不仅限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影响日常生活。导致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水资源的短缺,一方面却是严重的浪费、污染和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中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用水效率低下、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水价太低,加之市民节水意识薄弱,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对此,我的解决建议是一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用水方面, 要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和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技术。农业用水方面,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战略,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生活用水方面,要大力宣传“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形成全民节水的风尚,创建节水型社会。二实行跨区域调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例如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科学地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水排放。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 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目 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 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 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 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

材料1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2 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竟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的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荀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的主张。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带来牧民增收的契机,牧民为了经济收益而超量养殖绒山羊,绒山羊破坏草原生态,最终恶化的草原环境又会影响牧民经济收益,乃至威胁到人的生存。这正说明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绒山羊超载现象还说明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牧民在养殖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一定要在草场的合理载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当今七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 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 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转化而来的亚硫酸和硫酸和一氧化氮(NO)转化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我国的酸雨通常是硫酸型酸雨。 (2)危害: 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4.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这些物质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5. 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 6. 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7.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多万个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当代环境问题心得体会.doc

实践报告 实践名称:当代环境问题 系、专业、班级:星夜的寂静 姓名:星夜的寂静学号:星夜的寂静成绩: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30日

“当代环境问题”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22号下午在t204教室,工院本部的教授以“当代环境问题”为主题,为我们 上了生动的一课,以“为什么要开设这样的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对我们的意义”为开篇,由 浅入深,逐步的为我们讲授,为我们铺展开一个新的视野,让我们提高环保意识动手做环保,一下午的学习我们收获颇丰。 刚开始恰如老师所说的,同学们一开始听到要上这个课程,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课程对我们的专业有什么大的影响?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有什么直接的作用?这样直接现实的 问题在这样的课程面前确实是比较无奈的,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考虑问题有时候不能这么功 利化、现实化。有实际例子表明:我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会在3天内反应、影响到我们自 己身上,这是我们的切身利益的。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跟 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某种联系的,这些都是关乎我们人类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的。同时,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已经尝受过环境的污染问题。所以,这样的一个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要持续关注,长久的去做的这样一个课题。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还有,因为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 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最终17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大地震及海啸后,导致核泄漏。这些都是环境 问题,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切实的感受到了无奈。 那么什么是环境?生态环境的定义是什么?老师列出了: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 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并最其中进行分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 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 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老师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为我们提供一些大 意上的理解,让我们逐步的去了解环境,跳脱了专业的范畴,轻松的进入了另一个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