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课文解析 鄂教版

合集下载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 鄂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 鄂教版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推荐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课件3鄂教版

推荐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课件3鄂教版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19
谈 苦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 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
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
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
加一层责任。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20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21
论 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
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
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和作用。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3)论证: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最新中小学课件
4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 证、对比论证等。 典型事例。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 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③比喻论证: 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 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 3、结构:(三部分)
最新中小学课件
3
1、表达方式:议 论 2、三要素:论 点、论 据、论 证。 (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1、标题 2、 (2)论据:文章开头 3、 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①事实论据: 结尾 4、中 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 经历等。 ②道理论据: 间 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13
仅供学习交流!!!
2019/4/14
最新中小学课件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15
谈 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 知足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 是 安分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是 达观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 自 责任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鄂教版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很多人都知道责任的重要性。

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会。

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国轰动。

这些企业家明知道生产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婴儿。

网吧老板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

但是为了赚钱,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进入网吧,正是他们对社会的不负责,结果不知毁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们的生命。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我们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一文讲的就是责任的问题。

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读起来脍炙人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中学生学习此文,不但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学。

杜郎口教学主要是三三六模式。

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展示模块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这种教学主要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本课我主要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预先设计的学案预习,第二课时开始共同学习。

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8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吗?多少婴儿的生命就是毁于三鹿奶粉中,这怎能不让人心痛。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剧,最主要的是责任问题。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关于责任的文章——《最苦与最乐》。

第一步,安排学生练。

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

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

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

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

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

2019-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鄂教版

2019-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鄂教版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很多人都知道责任的重要性。

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会。

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国轰动。

这些企业家明知道生产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婴儿。

网吧老板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

但是为了赚钱,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进入网吧,正是他们对社会的不负责,结果不知毁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们的生命。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我们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一文讲的就是责任的问题。

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读起来脍炙人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中学生学习此文,不但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学。

杜郎口教学主要是三三六模式。

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展示模块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这种教学主要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本课我主要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预先设计的学案预习,第二课时开始共同学习。

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8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吗?多少婴儿的生命就是毁于三鹿奶粉中,这怎能不让人心痛。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剧,最主要的是责任问题。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关于责任的文章——《最苦与最乐》。

第一步,安排学生练。

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

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

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

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

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教案鄂教版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教案鄂教版

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

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3、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作者包含在文中深刻的思想,进而树立起一种人生责任感。

【教学过程】导入示例: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不过,大家看完下面的记者采访片断后,可能对最苦和最乐会有新的看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二、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

三、课文朗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1.注音: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人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3.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结构: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019秋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2019秋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题目,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阐明观点的思路。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情分析《最苦与最乐》是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进行人生责任感的思考。

对于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议论文有很大的意义,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而对于责任感的体验和思考,学生还很浅薄,加之当前思想品德教育不力,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因此,促进学生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将是教学的难点,能有所突破将会功德无量。

3重点难点1.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一、理清文章结构[~#&%*]导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早自习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

现在,请大家看课题,发现课文标题与文章内容有没有什么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了题目的问题:最苦的是什么,最乐的是什么) [&^%@#]导2:那梁启超认为最苦的是什么,哪些地方写“最苦”?最乐的又是什么,哪些地方写“最乐”呢?大家找找看。

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板书:背责任——最苦(1-2)尽责任——最乐(3)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4、5)导3: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请同学们尝试回答: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这与课题有关系吗?(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谈的是责任问题,而不仅仅是“苦”与“乐”)(与上文构成分总关系)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读文章要学会读题思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鄂教版word格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鄂教版word格式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很多人都知道责任的重要性。

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会。

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国轰动。

这些企业家明知道生产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婴儿。

网吧老板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

但是为了赚钱,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进入网吧,正是他们对社会的不负责,结果不知毁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们的生命。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我们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一文讲的就是责任的问题。

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读起来脍炙人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中学生学习此文,不但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学。

杜郎口教学主要是三三六模式。

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展示模块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这种教学主要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本课我主要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预先设计的学案预习,第二课时开始共同学习。

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8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吗?多少婴儿的生命就是毁于三鹿奶粉中,这怎能不让人心痛。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剧,最主要的是责任问题。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关于责任的文章——《最苦与最乐》。

第一步,安排学生练。

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

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

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

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

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

推荐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课件4鄂教版

推荐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课件4鄂教版
最新中小学课件 12
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证论:引用了古语“如释 重负”,俗语“心上的石头落了 地”。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 得”。 比喻论证“海阔天空”
对比论证“却是不尽责任,受良 心责备”------有利的证明了本段 的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最新中小学课件
13
仅供学习交流!!!
2019/4/14
事未办 钱未还 恩未报 罪未赔
举例论证
对个人的责任
延伸
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 至于对自己。 (三个“凡属”)
最新中小学课件 8
精选
3、责任未尽会出现怎样的痛苦状态?
1“翻过来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支撑“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这观点的句子是哪个?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 算真乐。”道出了苦和乐的关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看第四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 想是苦还是乐? (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 )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 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11
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苦与乐 的呢?
作者认为:“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 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 安理德,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人生 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 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这就说明:快乐和责任是分不开的,快乐 是建立在责任之上。
18
11.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新中小学课件 1
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 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 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 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 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 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 “育人才”、“开学校”等。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 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 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 合集》。 2 最新中小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若身上背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
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现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
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
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①为什么文章在第一自
然段开始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呢?②作者认为人生什么最苦?最苦的原因是
什么?)

【段析】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品味】开篇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失意、老、死,而
是“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画线句读起来好像与人促膝谈心,语重心长,使人感到句句是教诲,字字是叮咛。
此段运用的表达方式为议论,抒情。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
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
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
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仍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
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
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
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
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

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段析】进一步指出背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第一部分: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品味】本段一开始,作者就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出背负责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痛苦的
情况。

画线句将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贫困老死”集中起来说,与第一自然段分开说形成对比,这种写法更见简练。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
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
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

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
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
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但时时快
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③为什么文章
2

的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苦、乐都谈到了反倒只用了一个自然
段?)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品味】“翻过来看”这四个字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过渡非常流畅。
“古语说得好……”一句运用了引用的手法。古语和俗语的运用使文章表达丰富多影,
面每次表达的形式也不一样: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
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

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语言极富表现力。
“处处尽责任……”一句虽简练,却含义深远。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
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
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
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
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④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
不是苦呢?)

【段析】运用引证法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
越大。

【品味】“然则”一词,过渡合理,以设问句开头,衔接严密。
引用孟子的话从反面进一步论证尽责任的快乐。
画线句多了一份深思熟虑,显得较庄重又不呆滞。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

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
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
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段析】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原因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一自然段与上一自然段相
互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品味】“解除”是本来有些责任,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卸了”是逃避责任,是被动
的推卸。

最后列举尽不同责任会有不同的回报。
答案速查 ①因为把贫、困、老、死当成人生最大的痛苦,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如
果否定了这些.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 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
兀,从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这种方法曾为许多议论高手所采用。 ②作者认为人生最
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身上背着未了的责任,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③
这个问题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了。 作者
3

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原
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 正因为这样,
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
那么第二部分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可以了。 ④因
为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