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成为照护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

(一)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老年人在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比如65岁与20岁相比,体脂多出部分可达体重的10~20%;而细胞内水分却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造成细胞内液量减少,并导致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脏器萎缩。

②器官机能减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如不适当加以调整,将会进一步促进衰老过程的发展。

1.消化系统的改变

(1)老年人因牙周病、龋齿、牙齿的萎缩性变化,而出现牙齿脱落或明显的磨损,以致影响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2)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减少,使味觉和嗅觉降低,以致影响食欲。每个舌乳头含味蕾平均数,儿童为248个,75岁以上老年人减少至30~40个,其中大部分人并出现味觉、嗅觉异常。

(3)粘膜萎缩、运动功能减退。年逾60岁者,其中50%可发生胃粘膜萎缩性变化,胃粘膜变薄、肌纤维萎缩,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尤其是肠蠕动减弱易导致消化不良及便秘。

(4)消化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能力下降。口腔腺体萎缩使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稀薄、淀粉酶含量降低;胃液量和胃酸度下降,胃蛋白酶不足,不仅影响食物消化,也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分泌减少、活性下降,对食物消化能力明显减退。20

(5)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肝细胞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多,故解毒能力和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致使血浆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相对增加,进而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导致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障碍,易出现浮肿。

2.神经系统的改变

(1)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重减轻。据估计脑细胞数自30岁以后呈减少趋势,60岁以上减少尤其显著,到75岁以上时可降至年青时的60%左右。

(2)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及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脑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3.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心脏生理性老化主要表现在心肌萎缩,发生纤维样变化,使心肌硬化及心内膜硬化,导致心脏泵效率下降,使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冠状动脉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硬化,使心肌本身血流减少,耗氧量下降,对心功能产生进一步影响,甚至出现心绞痛等心肌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2)血管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一系列变化。50岁以后血管壁生理性硬化渐趋明显,管壁弹性减退,而且许多老年人伴有血管壁脂质沉积,使血管壁弹性更趋下降、脆性增加。结果使老年人血管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下降,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使老年人血压常常升高;脏器组织中毛细血管的有效数量减少及阻力增大,使组织血流量减少,易发生组织器官的营养障碍;血管脆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使老年人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机会明显增加,如脑溢血、脑血栓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青人。

4.呼吸系统的改变

(1)老年人由于呼吸肌及胸廓骨骼、韧带萎缩,肺泡弹性下降,气管及支气管弹性下降,常易发生肺泡经常性扩大而出现肺气肿,使肺活量及肺通气量明显下降,肺泡数量减少,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静脉血在肺部氧气更新和二氧化碳排出效率下降。

(2)血流速度减慢,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组织细胞功能减退及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呼吸作用下降,对氧的利用率下降。

5. 运动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脊柱纤维弹性下降,身体变矮。肌肉韧带随着运动减少而萎缩并收缩、变硬,纤维组织增生,肌肉力量减弱,肌弹性降低,易出现肌肉疲劳,腰酸腿疼,容易发生腰肌扭伤。老年人的骨骼明显改变,骨骼中有机物质减少或逐渐退化,出现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常见的是手腕部骨折、坐骨骨折和股骨骨折。关节囊结缔组织增生、韧带退行性改变及组织纤维化,导致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

6.泌尿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肾血管硬化,管腔缩小,致使有效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对水、电解质调节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膀胱容量减少,膀胱肌肉萎缩,排尿收缩能力减弱,膀胱残余尿量增多,使老年人排尿次数增加,尤其夜尿次数增加,易发生尿急,甚至出现尿失禁。老年男性困前列腺肥大,有时感到排尿困难,有可能造成尿潴留。老年女性因尿道短,尿道肌肉萎缩,括约肌收缩不良,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和尿路感染。21

7.生殖系统的变化

女性40岁以后性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大约45~50岁开始绝经、停止排卵。绝经后,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黏膜开始萎缩,阴道壁变薄,外分泌腺减弱,分泌液减少,阴道干涩、瘙痒,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减弱,所以,要注意老年女性的外阴清洁。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会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症状,如暴躁、多疑、出虚汗、心慌等。男性更年期出现在55~60岁左右,也可能会发生性格变化。

8.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在衰老过程中,甲状腺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使甲状腺功能减退。另外,老年人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明显降低,易患糖尿病。

9.感官的变化

除因神经系统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外,感官的变化也使他们对外界反应减少。主要表现如下:

(1)视觉减退由于晶状体失去弹性,眼肌调节能力降低而出现老花眼,造成视物模糊。此外,老年人还容易出现白内障、视野变小、瞳孔对光反应减弱等症状。

(2)听觉障碍老年人由于听力障碍,听不清别人说话,常常答非所问,久而久之,不愿与别人交流,因而变得闭塞,反应更加迟钝。

(3)皮肤感觉减弱照料老年人时要注意防止冷、热和触觉的伤害。

(4)味觉变化由于舌苔变厚,味蕾减少,唾液分泌减弱,使味觉大大降低,喜吃甜、咸食品,应注意控制糖量和食盐的摄入。

(二)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照护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若入住养老机构,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总之,老年人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气质、性格、信念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特点。

1.影响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因素

(1)生理因素

生理功能衰退涉及全身细胞、组织和器官,出现皮肤松弛、毛发稀疏变色、视力减退,动作减慢,手脚抖动等现象,使人产生“人老珠黄”的老朽感。老年人情绪不稳,易兴奋爱唠叨,办事固执刻板,还有的由于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人际关系。

(2)疾病因素

对疾病本身的心理反应老年人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他们表现为精神紧张,惧怕因病影响子女的工作和学习,对于慢性病人有的担心“久病床前无孝子”又怕支付高额医药费用,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肿瘤病人和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常有消沉痛苦不安、抑郁或怕死的情况。老年人对医院的各种辅助检查产生恐惧不安。

因病住院改变了生活习惯易产生被隔离的感觉。对于需要别人护理的病人心理挫折比躯体障碍更加严重,无价值感、老朽感油然而生,对于能自理生活和给人帮助的人一旦患病,自身价值严重受挫。表现烦躁不安或厌世心理。22

(3)用药的心理反应

老年人用药心理较为复杂,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店和凭感觉吃药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小单位和年轻医生开出的药物不放心,盲目崇拜进口药,面对铺天盖地的医药广告表现为束手无策,轻信小偏方、小广告,对保健品与药品分辨不清,对药物的包装、价格较为关注,对服药方法、剂量、疗程不太在意,容易接受暗示疗法,或上当受骗。

(4)家庭因素

现实生活中三世、四世同堂的家庭关系比例不小,所以家庭结构、成员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位置对心理影响较大。

(5)婚姻关系

许多老年人认为婚姻关系质量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夫妻恩爱是老年人心情愉悦的重要条件,因而丧偶是重大的精神刺激,常表现为抑郁失眠,对生活兴趣降低,有的出现内疚。

认为本来能够干些什么事情可以防止配偶死亡,从而悲观失望。老年人再婚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多数希望再婚,盼望身边有人交往,能为对方做事而感到生存价值,有的老年人再婚得不到子女支持,有的为经济问题、对方性格、爱好影响生活质量,再婚后离婚率较高。(6)家庭关系

绝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关系良好,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最多的是婆媳关系,这与文化修养、经济条件、饮食习惯、子女的教育方式有关。受传统观念影响,祖孙关系有特殊的位置,第三代使老年人生活丰富、充实,但对第三代紧跟时代、衣食住行、娱乐方式看不惯,造成关系不协调。另外老年丧子、经济困窘、通货膨胀等会造成老年人心理障碍,

(7)孤独因素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老年夫妇不可能手拉手同时离开人世,总会有人先行一步,于是孤身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夫妻长期共同生活产生的心里平衡一旦倾斜,极大地影响孤身老年人的情绪和免疫功能,所以孤独郁闷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大敌。

(8)社会因素

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是社会进行新陈代谢的一种必然现象,是顺乎客观规律的[引。但不少人离退休后抑郁伤感引发多种病症,其原因一是工作生活规律性破坏,社会圈缩小,某种愿望或打算落空的遗憾而产生失落感;二是空闲时追忆过去美好时光,产生心情压抑,性格孤僻的回忆心理:三是远离熟悉的工作环境和面孔,产生忧郁孤独的复杂心理。

(9)生活事件的改变

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老年人的亲朋好友相继患病、死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死亡离己不远,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结果一样,悲观失望,因而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还有部分老年人为子女就业、婚姻、经商、交友过分担忧,表现为烦躁易怒、心理失衡。

2.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1)知觉特点

人对物的知觉主要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这些知觉主要是通过眼睛提供的视觉线索,其次有听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老年人由于各种感觉能力下降,知觉能力23

也受到影响,有时会发生对客观事物知觉的不准确,形成错觉。例如,知觉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横过马路时,可以把远处飞驰而来的摩托车看成自行车,并误以为有足够的时间穿过马路,结果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交通安全,上街时应佩带醒目标志,过马路应有人陪伴,老年人最好不要驾车。另外,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要有序、简洁、安静,老年人的常用物品区别要分明。

(2)注意力特点

老年人因脑细胞萎缩、减少,致使注意力明显下降,对生活有很大影响。如,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学习、思考时间稍长感觉疲劳,兴趣范围狭窄等。根据老年人注意力的特点,健康照护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向老年人介绍新事物时,语言要尽量简明、通俗易懂;安排老年人工作、学习的时间要短一些;组织老年人活动要生动、鲜明,尽可能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乐趣等。

(3)记忆特点

老年人的脑细胞萎缩、减少,造成记忆力下降,特别是近期记忆明显下降。老年人可能忘记刚发生的事,如,半小时前服用的药等。老年人还有可能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忘记别人的嘱托等,所以总要旁人提醒,或做备忘录。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要有规律,日常用品摆放要固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手边应有记事本,把需要做的事写在记事本上,避免遗忘。

(4)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老年人由于记忆能力减退,概念形成较慢,思维过程受到影响,但由于经验丰富,老年人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可能更明确。

(5)情绪特点

人的情绪反应是大脑、丘脑、脑垂体等多种器官参与的生理、心理反应。老年人脑细胞和内分泌组织细胞萎缩、减少,情绪反应时内分泌腺释放化学递质的速度减慢,数量减少,故而老年人情绪反应不如年轻人猛烈。但另一方面,由于脑萎缩或软化,使得老年人情感脆弱,有时不能自控,容易冲动,情绪变化快。

(6)意志、气质与性格特点

由于精力、体力逐渐衰退,大部分老年人的意志不如青壮年人。由于老年人神经过程抑制强、兴奋弱,在行为和活动中表现为沉着、安静、迟缓、自信等气质。老年人的性格易向两极演变,一极是性格强化,自尊心增强、固执、急躁等;另一极是性格弱化,多疑、无自信心等。因此,老年人常表现为谨慎、固执、刻板等。由于兴趣范围狭窄及社会交往减少,造成孤独、寂寞。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

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 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

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 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 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 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 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 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 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 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所抱的态度和生活环境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对他人、是一个人对自己、性格 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行为方式,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衰退。多数人在青少年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反应迟缓: 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接受到外界给与信号后的瞬间,便向大脑传输针对性极强烈的感官信号,再经大皮层分析处理后,将反馈信号传输给运动系统,出现一系列动作。 老年人的感官系统随着机体的衰老,将发生反应迟缓,传输信号减慢或减低,而这样的变化常常表现在老人们的行走,持物动作,发音,等诸方面。 老年人的反应速度较比青年和成年人的反应速度减慢20%-30%,可以出现显而易见的迟缓表象。 2、记忆能力的错位: 人的记忆力在45岁之后将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达到70岁之后又将进入另一个记忆力明显降低的阶段。因此记忆力降低是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征。 其特点如下: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3、思维衰退速度较慢: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而其中尤为明显的则是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 4、人格的改变: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浅析(非常专业)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1月14号发现的新话术点)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

老年人的定义(包括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定义(包括生理、心理特点)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生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基础。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触借助感觉器官传输到大脑产生各种感知、情绪等,而这些心理活动都和人的生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生理活动就无法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感受。从生理结构来讲,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人体结构、生理功能以及感觉等几个方面,因此,本文主要从这几个角度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一)人体结构变化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在步入老年之后,身体的每个环节基本上都会产生老化的情况,细胞会随之减少,造成器官的萎缩,体态老化的现象也比较明显。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人体内的细胞会随着减少,这也是人衰老的一个主要体现。由于男女个体的差异性,男性通常在40岁之后身体的细胞会逐渐减少,而女性在20岁之后人体内的细胞会逐渐减少,而到70岁之后,人的细胞会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而细胞的减少会导致人体器官的萎缩,人的器官出现萎缩之后体重就会降低。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70岁老年人的肾、肺部以及肌肉等细胞的数量只有20岁人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在人的长时间活动中,器官的损坏功能相对比较快,进而造成功能的退化。另外,体态衰老也是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征之一。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步入老年之后,体态变化的趋势相对比较明显。人的衰老是自然发展的规律,通常来说,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衰老就是人的适应能力、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等的集中体现。从老年人的体态变化来看,老年人的体态衰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皮肤粗糙、身高缩短、体重减轻。 (二)生理功能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功能也会随之降低。主要体现在心血管老化、呼吸、消化功能衰退、运动耐力降低等几个方面。 随着人年龄的变化,心血管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说,人在步入老年之后,心血管系统功能会随之减弱,心跳的频率相对比较慢,心脏输血量也会减少,导致输送到器官的血液量变少,供血不足的情况会对器官功能直接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就会造成老年人在参与剧烈运动的时候,因为气血不足而出现器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终审稿)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 格特征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

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 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 由于各 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成为 护理上 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患者 的护理应做到腿跑勤一点,观察细一点,关心 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心中有 。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 、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 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体位动作宜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

老年心理学概述

老年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老年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他 教学目标:了解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掌握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我为什么学习老年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关注老年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时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具体内容: 一、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 (一)老年心理学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二)建立和发展老年心理学是落实新的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与具体化。(三)老年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对人的心理本质认识的一次深化和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四)发展老年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老年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六个方面:(一)老年人的大脑及躯体的特点和活动规律与老年心理的关系。(二)制约老年人心理行为变化发展的各种社会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因子的特点。(三)老年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意志、个性特点。 (四)老年人的生理、社会环境与心理三个方面之间的互动关系。(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保健。(六)老年人的临终心理与关怀。三、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一)老年人主体系列 1、从中年期开始过渡到老年期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特点和规律。 2、老年期的心理与客体环境的关系和相应的保健对策 3、健康老人、亚健康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护理(二)老年人与客体环境系列 1、他人 2、社会

3、自然生态环境 四、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多因果论”原则(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三)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原则(四)人性化原则(五)个性化与差异性原则(六)客观性原则(七)发展和动态性原则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综合研究法 2、多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纵横结合研究法 3、从研究方法的具体方式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访谈法、投射法第二节老年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老年心理学的思想史源远流长 老年心理学的社会定位受老年人的社会定位与社会经济、传统文化和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制约。 (一)老年心理学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产物 (二)建立和发展老年心理学是落实新的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与具体化 (三)老年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对人的心理本质认识的一次深化和心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发展老年心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老年心理学是一门年幼的学科 (一)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二)“老年型”国家:联合国1956年《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中指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或“老年型”国家。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2012年10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三、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将在造福人类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一)新的健康概念:重视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旧的健康概念:一个人不生病就是健康 (三)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得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就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上得完美状态,而不仅仅就是没有疾病与虚弱得状态。”这一界定把人得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得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与变化得本身就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就是否正常得综合性得反应。随着社会得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得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得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得1/5,80岁以上得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得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得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就是人们不可避免得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与困境1.形态得老化衰老引起形态得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得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就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得改变。进入老年后,人得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得生活与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她人谈话得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得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得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得记忆特点就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得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得“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与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 随着年龄得增长,脑组织质量与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得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得失落而诱发得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得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得孤独与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得态度与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得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得情况。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她人、对周围事物与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得态度与行为方式, 就是相对稳定得心理特征。在进入老龄阶段,人得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得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完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特征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完全不服老,不承认老是生物规律之一,这是不对的。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学点老年心理学,可以及时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可及时通过心理干预及自我调节得到纠正,使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的到来。 进入老年期的人,大多属于离退休老人,由于角色的转变或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其在躯体和心理上都面对不同的新情况,容易出现心理的困惑,难以做好及时有效的心理调整,因此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显得至关重要。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代谢与能量消耗改变:与中年人比较,老年人大约降低10-20%。 细胞功能下降: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器官功能改变:内脏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内分泌功能改变:脑下垂体功能减弱,影响整个代谢。 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情绪不稳定:或烦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 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一,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二,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三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

关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及优质护理44

关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及优质护理 我院内一科从2008-2010年,住院病人2650人,其中:15-30岁的133人,占5%;30-45岁的398人,占15%;45-60岁的663人,占25%;60岁以上的1456人,占55%。由此可见,老年人在住院病人中的比例很大。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保障的加强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加,老年人寿命日见增长,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 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老年护理及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通过对老年人的生理心 理特点进行分析,做好老年人护理,让老年人延年益寿,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生 活愉快、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是今后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 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 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1.1呼吸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胸廓变形,变硬,顺应性降低;呼吸频率及深度 受限;呼吸道粘膜和肌纤维萎缩;呼吸道管腔扩大,无效腔增加;肺组织萎缩,毛细血管减少,肺泡变薄,弹性减退,肺泡扩张,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肺心病。 1.2循环系统的变化:人到老年,即使在健康状况下,心脏组织也产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 如心肌纤维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这些都使得心肌顺应性和收缩效率降低,功 能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系统的普遍改变是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变硬和管腔变窄,导致器官血流量减少。故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增高,心肌缺血。 1.3神经系统的改变:脑细胞逐渐萎缩,大脑体积缩小,脑重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宽,脑 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脊液增多,脑血管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内营 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水平降低,氧供应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视力和听力减弱,反应迟钝 及运动不准确等功能衰退的表现。尤其是脑出血及脑梗塞的发病导致肢体功能的障碍,使老 年人生活更加不便。 1.4空腔脏器的老化:胃肠平滑肌萎缩,弹力减退,韧带松驰,容易发生胃下垂,食道憩室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蠕动减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吞咽功能的减通,进食时容易发生食道异物。由于平滑肌纤维萎缩,器官或管腔变小,如膀胱变小,老年 人夜尿量增加。 1.5实质脏器的老化:肝、肾、胰、牌等均因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机能减退。由于肾 循环血管硬化狭窄,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使肾清除率下降。同时肾小管退变,使分泌和重 吸收功能减退,对电解质的排泄减少,调节水盐平衡功能降低。肝脏缩小,血流量减少,发 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常引起脂肪吸收延迟。 1.6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性腺表现十分明显,到了老年男性睾丸 功能减退,生殖能力随之减弱并最终丧失。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易 引起骨组织代谢和心血管等方面的改变。如骨质疏松,易骨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 发冠心病等。在老年,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数量比例失调和活动改变,使机体防御感染的能 力减弱,自身稳定功能紊乱和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自身 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也较高。 2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