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的
肝癌健康教育

肝癌健康教育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肝癌健康教育的标准格式文本。
1. 肝癌简介肝癌是一种起源于肝脏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由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组成。
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导致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
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酗酒、肥胖、糖尿病等。
2. 肝癌的预防肝癌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肝癌的方法:-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 远离肝炎病毒:避免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接触,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他人的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
- 戒烟限酒: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应适度饮酒或戒酒,戒烟。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乙肝病毒筛查,及早发现肝癌的风险因素和早期病变。
3. 肝癌的症状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
然而,一些常见的肝癌症状包括:- 腹部不适或疼痛:肝癌可以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尤其是右上腹部。
- 消瘦和乏力:肝癌患者常常出现消瘦和乏力的症状,因为肝癌会影响身体的营养吸收和能量代谢。
- 黄疸:当肝癌扩散到肝脏外的组织时,可能会导致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
- 恶心和呕吐:肝癌可导致恶心和呕吐,特别是在进食后。
4. 肝癌的治疗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治愈率的关键。
5. 肝癌的心理支持肝癌的诊断对患者和家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击。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和家人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加入肝癌康复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
【肝病】肝癌1

肝癌肝癌(liver cancer)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
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做好肝癌的预防工作,坚持“管水、管粮、防肝炎”的肝癌预防七字方针。
肝癌的病因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有病毒性肝炎感染,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农村中饮水污染。
(1)已知的肝炎病毒至少有A,B,C,D,E,G等类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主要为乙型与丙型肝炎即HBV与HCV。
肝癌患者中约有1/3的病人有慢性肝炎史,澳抗(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发区,已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乙型的感染一样,与肝癌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乙肝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肯定是促癌因素之一。
(2)肝癌患者中合并有肝硬化者约50%~90%,近年来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不低于乙型肝炎。
(3)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存在于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食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质。
(4)一些饮用水常被多氯联苯、氯仿等污染,近年来发现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是强烈的致癌植物,可污染水源。
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可导致原发性胆管癌。
(5)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
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
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
其次,吃霉变的花生、玉米以及用地沟油炸出来的油条也可使肝癌的发生率增加33%~66%。
20世纪70 年代我国结合国情提出“改水、防霉、防肝炎”的肝癌一级预防七字方针,仍然有用,并已经获得初步有益,而在世界范围内,预防肝癌的主要措施为乙型肝炎疫苗,经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人群,起HBsAg的携带率仅为1%到2%。
乙肝概述

乙肝实况报道乙型肝炎是一种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可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
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传播。
全球共有20亿人受此病毒感染,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影响卫生工作者的一大职业危害。
乙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现有的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
它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
它可造成慢性肝病和慢性感染,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全世界估计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2.4亿多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自1982年以来,已有一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感染及其慢性后果的效果达到95%,是预防一种主要人类癌症的最早疫苗。
地理分布乙型肝炎病毒可造成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
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东亚,乙型肝炎流行率最高。
这两个区域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即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5%-10%的成年人口受到慢性感染。
亚马逊和中东欧南部地区亦为慢性感染高发区。
在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估计有2%-5%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
西欧和北美有不到1%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
传播在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或在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
在乙型肝炎低度流行地区,性传播和使用被污染的针头(尤其是在静脉药瘾者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但围产期传播或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可占慢性感染的三分之一以上。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
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成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通常不可能在工作场所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潜伏期平均达75天,但也可能为30至180天不等。
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0至60天即可发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症状多数人在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
但有些人有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与病毒DNA载量分析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与病毒DNA载量分析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与乙肝标志物(HBV-M)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载量的关系。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和荧光定PCR方法,对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HBV-M和HBV DNA检测。
结果PHC 患者中,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40例,所占比例最多(63.39%),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57.5%(23/40),HBVDNA 平均拷贝数为104.87±1.67copy/mL;其次为HBsAg(+)、HBeAg(+)、HBcAb (+)组(大三阳)10例(15.8%),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100%(10/10),HBVDNA平均拷贝数为107.27±1.67copy/mL;再次为HBsAg(+)、HBcAb(+)模式组5例(7.94%),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40.0%(2/5),HBVDNA 平均拷贝数为105.05±1.42copy/mL。
HBV DNA检出率小三阳组低于大三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HC患者HBV感染阳性率高,HBV 与PHC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标签:肝肿瘤;肝炎病毒乙型;乙肝病毒DN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
为了进一步了解PHC 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感染模式和HBVDNA载量的关系,本研究总结了63例PH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7月~2014年8月于本院就诊并同时接受乙肝两对半定量及HBVDNA检测的肝癌患者63例,其中有肝炎病史者38例(60.3%),肝硬化25例(39.6%)。
肝癌的健康教育

肝癌的健康教育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肝癌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关于肝癌的重要健康教育内容:1. 肝癌的早期症状:肝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轻和上腹部不适等。
如果有上述症状持续出现,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2. 肝癌的风险因素:酗酒、慢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饮食、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如染发剂、农药等)等都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3. 肝癌的预防措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戒酒、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毒物质、保持良好的肝脏健康等都能有效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4. 肝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肝功能检查、肝癌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都是常见的筛查方法。
5. 肝癌的治疗方式: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肿瘤分期来确定。
6. 患者的心理支持与康复:肝癌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爱。
同时,积极的心理调适和康复训练也有助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7. 定期复查和监测:即使成功治愈了肝癌,患者也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身体情况,以及接受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复发或转移。
8. 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癌的有效途径,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对于降低肝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知和了解,重视预防和早期诊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癌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两类人最易得肝癌

两类人最易得肝癌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虽然在我们身边经过的很多时候可能是陌生人。
但是很多时候一些肝病就可能发生在一些人群身上,因为他们身上具有相同特点,适合疾病的生长。
而肝损伤也是同样容易出现在一些有相同特点的人群身上。
肝病专家指出:经过临床研究和调查发现,男性不仅在乙肝发病率上比女性更高,而且患病后容易转为慢性,病情也较重,发展成肝硬化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那么,都市男性易遭遇肝损伤的病因是什么?1、熬夜过劳。
经常熬夜导致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致使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
2、饮酒过多。
长期或间断性大量饮酒可引起肝损伤。
饮酒量越大、持续饮用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
酒精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
中医学认为,“酒为火热之食,损伤肝阴”,即便是在夏天大量饮用冰镇啤酒,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现实中,的确有不少人就是因为饮酒过度才患上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致使肝脏受损。
肝病专家经研究发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男性患者的监测次数一般要略多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患者,监测次数要更频繁,必要时要进行肝活检。
尤其是肝功能不稳定的男性患者,其观察时间要进一步缩短,一般为3~6个月,因持续时间较长的转氨酶升高,会造成肝细胞损伤,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同时男性患者也相对来说更易出现耐药情况,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应该注意乙肝治疗性别差异。
警惕肝癌发生三部曲临床上注意到肝癌患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可见肝炎与肝癌关系极为密切。
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显著高于HbsAg 阴性者。
慢性肝炎还可不经过肝硬变阶段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
乙肝患者离肝癌有多远?医学统计表明,我国原发性肝癌90%以上都是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也就是说,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
小心肝癌的三个“近亲”,合理服用片仔癀预防和养护肝脏

小心肝癌的三个“近亲”,合理服用片仔癀预防和养护肝脏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癌”是因为它的发展很迅速、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相当高。
所以,及时发现、注意生活饮食习惯,服用片仔癀预防是相当重要的。
肝癌并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有一部分肝癌就是其他肝病发展而来的,比如肝硬化、乙肝、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就是导致肝癌的常见肝病,它们也被称为肝癌的“近亲”。
一、肝硬化根据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28342例尸检中500例肝细胞癌、334例结节性肝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的伴发率为84.6%,肝硬化与肝细胞癌的伴发率为49.9%。
提示我国的肝硬化病人有一半可能发展成为肝癌。
肝硬化中以大结节肝硬化癌变率最高,达到73.3%,而小结节肝硬化的癌变率为34.1%。
这表明,由于组织的增生,肝硬化可以转变成肝癌。
二、乙肝许多证据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特别是那些在新生儿时期就已经感染的人,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险人群。
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至少有25万,其中80%的死亡者出现过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乙肝病毒感染高的人群和地区,肝癌发病率也高。
三、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非酒精脂肪性肝病,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损伤肝脏的因素外,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的疾病。
肥胖、病毒感染的病人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此病,而且本病是致癌因子产生的一种重要因素。
那么如果出现这三种疾病怎么办呢?一、积极治疗原发病想要避免这三个“近亲”发展成肝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只有去除掉它们,才是最有效的防治办法。
二、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肝癌最简单的方法。
建议每半年或者是每年通过甲胎蛋白检测,或B超排查有没有癌变,尤其是乙肝、肝硬化、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患者。
三、多吃含硒的食物硒最突出的作用就是防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人做对比实验发现,在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补硒是可以预防肝癌的。
大蒜、芦笋、蘑菇、芝麻、大虾、金枪鱼、沙丁鱼、黄花、莎草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硒。
隐匿性HBV感染与肝细胞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疗后 的慢 性 乙肝 病 人 其 血清 和 肝组 织 中仍 能 检 出 H V — B D A, 临床实质就是所谓 的隐匿性 、 N 这 静息性 、 或潜伏性 H V B 感 染 j在这类感染 中, , 患者血清 中的 H s g均为阴性 。早 BA 在2 O多年 前 , 们就 发现血 清 中仅 含抗 一HB 标 记 的供 血 人 c 者 能通 过血液传播 HB V感染 , 这是 最早 的隐匿性 、 s g阴 HBA 性 的 HB V感染 。在大多数情况下 , 隐匿性 H V感染是 指 B 检测不到 HBA , 存在低水平 的 H V感染 。 s g但 B
【 关键词 】 乙型肝炎病毒 ; 癌 ; 肝 隐匿性感染 【 中图分类号 】 7 5 7 R 3 .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62— 9 2一(0 7 0 1 3 — 3 17 4 9 20 )7— 0 1 0
的。然 而 , 目前越来越多 的资料和研究表 明那 些清 除了 HB —
【 e od】eat i s H V ; ea cll a i m ;c lietn K yw rshptiBvu ( B ) hpt eu c c o aoc tn co i s r o la rn r u f i
Moe O cl y20 ,5 7 :0 1— 0 3 dm no g 0 7 1 ( ) 13 1 3 o
维普资讯 http://wwBiblioteka
医学
20 ! 筮 鲞 07年 旦
・
1 031 ・
gr,0 1 19 3 :3 3 0 ey20 ,2 ( )3 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