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很权威)PPT课件

仿句想象类
• 首先要理解思想内容,之后依据诗 歌的重点词语发挥想象,描述诗歌 意境。
人物想象题
• 要结合语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
事件想象题
• 1.扩展性描述 • 2.组合性编写 • 3.传奇性编创
比喻想象题
• 依据题干要求和文章内容确定一个中 心,结合语境,展开联想,运用比喻 要贴切新颖
写作方法有哪些?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 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 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 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 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类比,直抒 胸臆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 2.诗歌形式风格鉴赏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表达方式(描写、 议论)入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 生动)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 3.诗词内容和情感鉴赏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 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 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词语 语法修辞
修改病句和辨析病句 句子仿写;排比、对偶、比喻;简明、连贯、得体 文学常识 诗句默写
口语交际考“得体”
考查内容
试题类型 单一应对型
说话注意对象场合
多种角色型
语言的歧义
代为转告型 情境变换型
口语交际应战策略
(一)说话讲文明,有涵养,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课件.ppt

4分(满分)答案示例:
例一:①“我” 知道孙犁先生是当时中国作家的代表之一, 我信任他(1分);②孙犁先生亲切、友好(1分);③“我” 不服省内几位老师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2分)。
2019-7-18
谢谢欣赏
8
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
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 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019-7-18
谢谢欣赏
13
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
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
评分总则:本题满分4分。评分要点:考生的答案须紧扣“为 什么要寄”和 “为何寄给孙犁”两点回答。得分点如下 :
不认同省内长者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2分)相信孙犁 能给出公正的评价(4分。答对一点得2分)
或者 :省内的长者不认可《灶火的故事》;(1分)对自己的 作品充满自信;(1分)第一次见面孙犁给了“我”亲近感; (1分)我对孙犁的信任(1分),我希望得到孙犁的肯定(支 持、帮助、指导、赞赏……)。(1分)答中其中四点即满分。
现孙犁的高尚品质。(2分) [2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 品质:表现了孙犁先生平易近人,勤劳,珍重劳动,以及质朴美丽的人
格品质。
[4分。其中“平易近人”1分,“勤劳”1分,“珍重劳动”1分,“质 朴美丽的人格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平易近人(有亲切感等) 勤劳(热爱工作等) 珍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等) 质朴美丽(淳朴等)
例一:①“我” 知道孙犁先生是当时中国作家的代表之一, 我信任他(1分);②孙犁先生亲切、友好(1分);③“我” 不服省内几位老师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2分)。
2019-7-18
谢谢欣赏
8
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
把握关键句:
1、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 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019-7-18
谢谢欣赏
13
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
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
评分总则:本题满分4分。评分要点:考生的答案须紧扣“为 什么要寄”和 “为何寄给孙犁”两点回答。得分点如下 :
不认同省内长者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2分)相信孙犁 能给出公正的评价(4分。答对一点得2分)
或者 :省内的长者不认可《灶火的故事》;(1分)对自己的 作品充满自信;(1分)第一次见面孙犁给了“我”亲近感; (1分)我对孙犁的信任(1分),我希望得到孙犁的肯定(支 持、帮助、指导、赞赏……)。(1分)答中其中四点即满分。
现孙犁的高尚品质。(2分) [2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 品质:表现了孙犁先生平易近人,勤劳,珍重劳动,以及质朴美丽的人
格品质。
[4分。其中“平易近人”1分,“勤劳”1分,“珍重劳动”1分,“质 朴美丽的人格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平易近人(有亲切感等) 勤劳(热爱工作等) 珍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劳动的尊严与德行等) 质朴美丽(淳朴等)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与答题策略课件35张

三、答题模式
结尾特点
答题模式
出人意料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涛,如石破 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 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令人伤感的悲剧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情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情。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考点综合分析
1、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感知、理解 与探究并重的地方特色。 2、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是广东中考文学类 文本阅读题的命题核心。 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品 析文中词句”和“分析句段作用”是高频考 点,需重点掌握。 4、“发掘结尾深意”是具有广东命题特色的 考点,需格外重视。
考点一:理清思路 第一节 概括情节
一、考题类型:
1、概括选段内容。
2、文中、选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 以概括。
3、用填空的情势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 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 某一方面)。
二、解题思路
概括一件事,需要指出背景前提、原因目的、 方式程度等相关内容。此外还必须清楚,概 括题不是缩句,不 是写得越简单越好,而 是真正指出该事件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后, 我们得出事件概括的答题关键词为:主要人 物、在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主要目的、采 用什么主要方式、主要做了什么事儿。但并 非每道题都需要具备以上全部内容,可以根 据答题要求,在答案中酌情增减。
1、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4、文章以此为题目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 解。
二、解题思路
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 一是表层含义,即文章所写内容,二是深层含 义,即文章的主旨/中心;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大体可以从全文的线索、表现主题、写作内 容等方面进行思考;考查标题的赏析,一般要 包含标题含义、标题作用还要加上标题的表达 效果。常见的标题表达效果有:生动形象、新 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寻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满分答题技巧和公式PPT课件

,使文章
•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感),使文章有起伏。
(的情
•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19
四、品 表味 达词 方语 式
【常见考题】判断选文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并分析其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 明 1、抒情: 【答题公式】情感 + 感染力 + 共鸣 【答题格式】抒发人物的××情感,使文章具 有强大的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一个××的人
• 例《流泪的蓑衣》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答案]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
•
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出来看出
他感情深沉。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27
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③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前呼后应、发人
深思、卒章点题
11
• 【具体方法】 • 1、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字词 • 例《刀爱》:说说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好在哪里? • 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 ①[答题公式]文中意思 + 写作对象特点 + 强调突出内容 • 【答题格式】××词在文中是××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
【答题公式】修辞 + 修辞作用 + 具体内容 + 情感 【答题格式】××词在文中是××的意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 ××(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情感、心理、精神、 性格、品质)或强调突出了××
13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3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一 要关注开头结尾以及议论抒情句,二要注意答题 技巧.)
三、分点表述,概括发散
概括总结,提炼要点;联系生 活,体会发散;表述成文,语言规范。
最后,再次提醒现代文阅读答题时 要注重三种意识
THANK YOU
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等
答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考查角度比较灵活:
谈看法、述启示、表体验、明做法
方法: 结合自身去体会 联系生活去感受 紧扣原文去发散
现代文阅读答题口诀:
细看题目用分解; 关键语句须圈点; 答案往往在原文; 分点表述要规范。
小结:
阅读 三步骤
1、速读语段、整体感知 2、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3、回扣原文、逐一解题
C(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
D、文章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篇末点题;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 余地(回味无穷)。
语言赏析题的常用答题表达格式: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 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 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 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技巧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A、如何赏析文段中自己所喜欢的句子
把握线索的方法是:有的是标题;有的是文章反
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以时间为线;以人物活动为线;以 情感变化为线;以事物为线。
B.顺序:
考题形式:①、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 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第3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一 要关注开头结尾以及议论抒情句,二要注意答题 技巧.)
三、分点表述,概括发散
概括总结,提炼要点;联系生 活,体会发散;表述成文,语言规范。
最后,再次提醒现代文阅读答题时 要注重三种意识
THANK YOU
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等
答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考查角度比较灵活:
谈看法、述启示、表体验、明做法
方法: 结合自身去体会 联系生活去感受 紧扣原文去发散
现代文阅读答题口诀:
细看题目用分解; 关键语句须圈点; 答案往往在原文; 分点表述要规范。
小结:
阅读 三步骤
1、速读语段、整体感知 2、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3、回扣原文、逐一解题
C(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
D、文章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篇末点题;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 余地(回味无穷)。
语言赏析题的常用答题表达格式: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 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 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 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技巧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A、如何赏析文段中自己所喜欢的句子
把握线索的方法是:有的是标题;有的是文章反
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以时间为线;以人物活动为线;以 情感变化为线;以事物为线。
B.顺序:
考题形式:①、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 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复习策略课件(32张PPT)

黄河与民族
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坚 韧顽强走向美好的明天
20
20
相同
①意象象征含义的把握 ②基于意象把握的主题理解
不同
①主体内容的呈现方式 ②作者情感的抒发方式
21
21
阅读能力的界定
整体感知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形成解释能力 欣赏评价能力 理解感悟能力
22
22
抒情散文考点
1、梳理文章思路 2、分析景物(事物)特点 3、把握关键词句 4、评析写作(表现)手法 5、赏析优美语言 6、体会作者情感 7、把握文章主旨
6
授课关注点
—— 由中考考查点知授课关注点
1、切分层次,理清情节(概括每一段段意) 2、关注描写,认识人物(人物身份、地位、职业) 3、分析环境,思考作用(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4、多方联系,获取主旨(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注意标题)
7
迎考策略
1、提炼书本,回归基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专项锤炼,提升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4、第二段画线句子 作用
13、细节描写表达效 果
句子表达效果 14、引用诗句的用意
12、“风雪”的作 用
13、第一段作用
15、修辞手法及作用
3
句子含义
词语鉴赏 人称及作用
2019
12、浇水过多的 花容易腐烂,放 不开的风筝不会
飞高
2018
13、“我”的作用
2017
2016
2015
2014
13、“冰凉的酸” 含义
环境描写的 作用
16 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
对关键词语 含义的理解
19
19
意象 主体 情感 内容 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于阅读部分的考查
主要特点一 规范科学 能力层级明确 题干表述准确
能力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准确
吴门道中
宋 · 孙觌
一点炊烟竹里村, 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 千丈藤罗古木昏。
能力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准确
第一次命制试题如下:
(1)前两句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专家: 学生有难度)
(2)从后两句看,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来突现 诗歌意境的?(专家:老师都困惑,何况学生, 直接删去)
二、关于阅读部分的考查
主要特点二 考点相对稳定 突出信息搜集 突出筛选提取 突出语言品味
时间 2011
2010试题ຫໍສະໝຸດ 1.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 栈道的?请简要概括。(4分)
2.第二段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文 字有什么作用?(2分)
3.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 代哪些内容?(4分)
元导读提示中的主要内容与能力层级, 编写学案,梳理知识要点。
第二轮 专题复习(4月下旬――5月)
针对学科特点,按积累运用、记叙文、 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写作训练六大版 块十四个专题进行体裁知识、语段阅读、答 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全面、整体复习训练。
第三轮 综合训练(6月上旬)
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对学生进 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通过这一轮 的复习,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并提高综合 运用知识的能力。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1.秦岭有哪些重要作用?结合文意简要 概括。(3分)
2.第③段结尾引用《史记》中的文字, 有什么作用?(2分)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 号内的问题。(4分)
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考点
提取信息, 概括要点 分析说明方法
词语含义把握
整体把握文意 提取信息, 概括要点 分析说明方法
品味说明语言
整体把握文意
二、关于阅读部分的考查
主要特点三 选材上凸显 风土人情 地域文化特色
二、关于阅读部分的考查
主要特点四 与课本紧密衔接 引导日常课堂教学
阅读分册复习的研讨与交流
一、四轮系列复习法
第一轮 分册复习(3月――4月中旬) 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分册复习,紧扣单
(2010—2011年)
全卷共23小题,满分为120分。 (1)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计17分。约 占14.2%。 (2)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4个子问题, 计7分。约占5.8%。 (3)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 约占38.3% (4)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约占 41.7%。
第四轮 中考冲刺阶段的自由复习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查缺补漏,教师侧重点拨指导,强化考 试方法与答题技巧。
二、学生周记引发的思考
问题一: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 问题二:学生学习语文很茫然。 问题三:学情分析上轻描淡写。
三、阅读复习中的几种课型
(一)阅读习题训练课
常规模式:课前印制阅读习题(阅读 材料后面附有相应的几道习题)——课堂 下发——当堂完成——老师现场讲评
2012年中考语文报告会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备考策略
一是近四年中考语文试题了解及研究; 二是分册复习的研讨与交流; 三是专题复习的研讨与交流; 四是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考语文试题了解及研究
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简介
(一)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的结构和分值 1、试卷结构
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 四部分组成。合理分配主客观试题比例提高 了考查效度和信度。
(一)阅读习题训练课
点评:应用普遍。题海战术的怪圈。 思考: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 否抓一点去突破? 举例:培根的《谈读书》
阅读习题训练课
建议:
(1)精选阅读材料(遵循系统性原则);(2)明 确训练目标,不能太繁杂,最好是一到两个目标即 可(连同训练材料课前印发到学生的手上);(3)给 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4)学生思考的结果 一定要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5)教师来回巡视课 堂,及时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提出的困惑(不能给 答案,鼓励引导独立思考)。
能力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准确 三次修改如下:
全诗通过多种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第三句写“数声好鸟”有什么作用?请 简析。
能力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准确
2008年诗歌鉴赏试题,如下:
(1)说说诗句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评:能力层级明确(炼字赏析),题干简洁 准确,难易适中。
建议:(1)课前认真批阅学生所作阅读习题
(二)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的题量和难度
1.题量控制
(1)阅读量。整卷总文字量为5200字左右, 其中积累和运用900字左右、综合性学习500字左 右、阅读3700字左右、写作100字左右。
(2)合理控制答题量。总答题量控制在1400 字左右。
2. 难度预估
易、较易、较难、难四种难度试题的分 值比约为3:3:3:1(2008—2009年),4:3:2:1 (2010—2011年)。容易题分值有所增大, 主要是照顾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能力层级明确,题干表述准确 二次修改如下:
(1)诗人借“炊烟”“人家”“好鸟”“藤 萝”“古木”等景物,给我们极力渲染一种什么样 的情趣?(山林风光的天然之趣)
(2)大自然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在诗人 笔下,我们只听到了“数声好鸟”,请问这种写法 妙处何在?(反衬,破寂之声)
专家意见:题干啰嗦,给学生的干扰太大。
2.分值比例
(2008—2009年)
全卷共22小题,满分为120分。
(1)积累和运用部分共5小题,计15分。约占12.5%。 (2)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4个子问题,计9分。约占 7.5%。 (3)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约占38.3% (4)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约占41.7%。
(二)阅读习题讲评课
常规模式:学生以家庭作业形式完成阅读习
题(老师印发或者教辅材料上的习题)——老师课 前检查批阅——课堂逐题讲解——学生改错,补充 完善答案。
(二)阅读习题讲评课
点评:复习阶段重要的课型之一,但对其作
用认识不足,导致很随意。
思考:如何在讲评课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
主体性?
阅读习题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