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实用参考]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实用参考]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学号20RR0515416姓名:覃玉山

农业,工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总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按行业计算增加值,汇总各行业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在行业增加值的计算中,可以把生产法和收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即部分行业采用生产法,部分行业采用收入法。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农业(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即先计算总产出,再计算中间投入,增加值等于两者的差额。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按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计算。例如,谷物种植业产出等于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主产品产量和秸杆、麦衣等各种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等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等材料价值与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防疫费等服务费之和。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农业现价增加值及四项构成均取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总数,要剔除农林牧渔服务业。

2、工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工业总产值是按“工厂法”计算的。所谓工厂法,就是把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既生产成品汽车,又制造汽车零部件,但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只计算成品汽车的价值和对外提供的汽车零部件的价值,不计算该厂制造并用于生产成品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价值。工业总产值包括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中间投入包括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货物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服务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运输、邮电、广告、咨询等服务的费用。

工业分为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部分总产出和增加值取自工业年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SB301表),总产出为总产值加销项税。规模以下部分根据企调队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核算实际情况推算确定。销项税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取9%。增加值参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但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

3、建筑业

建筑业包括土木工程建筑业,线路、管道、设备安装业和建筑物装修装饰业。其增加值的计算采用收入法。总产出包括各种建筑工程价值、设备安装工程价值、房屋和其

他建筑物修理价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价值和装饰装修业价值。中间投入包括外购的建筑材料、构件、配件、燃料、动力的价值和对外支付的运费、修理费、仓储费等服务费用。计算建筑业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建筑业统计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1、乡及乡以上(含乡以下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企业)建筑企业。根据建筑业年报《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C303表)计算总产出和增加值,得出增加值率。增加值采用收入法计算。

劳动者报酬=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劳动、待业保险费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生产税净额=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税金

营业盈余=工程结算利润

注意:该方法计算每个构成项目的口径范围只立足于现行的建筑业统计报表资料,没有进行调整和补充。用该数据计算的增加值率应根据掌握的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

2、全社会建筑业

建筑业总产出从建筑产品所有方的建筑工程造价角度(即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角度)来计算。

建筑业总产出分规模上(城镇、农村规模和房地产)、规模下和城乡居民私人建房三部分。

规模上建筑业总产出直接取自报表上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规模下建筑业总产出=规模以下投资总额×40%。

规模以下投资总额=全社会投资总额-规模以上投资总额-城乡居民私人建房投资。

城乡居民私人建房建筑业总产出=城乡居民私人建房投资总额。

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出×增加值率

4、运输邮电通信业

运输邮电通信业包括铁路运输业、公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其增加值的计算采用收入法,即: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其中,

劳动者报酬=职工工资总额+本年提取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60%)+其他收入

生产税净额=营业税金及附加+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

固定资产折旧=当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

计算运输邮电通信业收入法增加值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运输邮电通信部门的会计决算资料和统计资料。

5、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与运输邮电通信业相同。资料来源统计局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统计资料。在具体核算时分成两个部分:

1、利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财务状况》(E304表)和《限额以上餐饮业财务状况》(E305表)计算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出和增加值。

贸易业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商品销售成本+代购代销收入-运杂费(+应交增值税)

餐饮业总产出=营业收入

劳动者报酬=本年应付工资总额+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劳动待业保险费+其他有关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生产税净额=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税金+本年应交增值税总额-补贴收入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补贴收入

2、限额以下部分主要利用推算方法得出。批发零售贸易业利用《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E401-1表表)中销售总额推算。餐饮业利用《餐饮业销售情况》(E302表)中营业总收入推算。

6、金融业

金融业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金融业总产出=金融媒介服务费用+手续费

其中金融媒介服务费用主要指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存款利息支出的差额;手续费包括汇兑收入、外汇买卖收入、黄金买卖收入、投资咨询收入等。

中间投入指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服务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办公用品(固定资产除外)和服务的价值。

金融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金融业收入法增加值根据《金融保险业财务收支核算表》计算。

1、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全额行政事业单位方法核算:

总产出等于经常性支出+虚拟折旧,劳动者报酬参照金融、保险企业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按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折旧率4%计算,营业盈余=0。

2、除人民银行以外的金融、保险企业,根据《金融保险业财务收支核算表》进行核算:

总产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投资收益

注:在总产出中,保险业应加“准备金提转差”,证券业加“印花税”

劳动者报酬=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其他营业费用中属于劳动者报酬的部分

上式中最后一项,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中用于劳动者报酬的部分(60%计入劳动者报酬,40%计入营业盈余),差旅费、会议费、外事费、钱币运送费等项目中支付给个人的部分(需调查推算)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中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中税金+费用分解的部分(如水电费附加)

注:在生产税净额中,证券业加“印花税”

营业盈余=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收益

注:在营业盈余,保险业减“准备金提转差”和“保户红利支出”

居民储蓄存款利息计算在金融保险业其他项的营业盈余中(增加值)。

7、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增加值采用收入法计算,计算分三部分进行:

1、房地产管理部门

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总产出是指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经营收入。主要包括房地产收入、供暖收入和生产经营收入等。

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增加值主要用劳动统计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I301表),用该行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资料进行推算。

2、房地产开发经营部门

房地产开发经营部门总产出主要是经营房屋的差价收入。

总产出=经营收入-(单位造价×销售面积)-销售面积的土地购置费

单位造价=(竣工价值+开发费)÷竣工面积

劳动者报酬:资料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用劳动统计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I301表),用该行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资料进行推算。二是用《房地产开发统计表》(H101-2)中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资料来源《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表》(H101-3)

生产税净额=经营税金及附加,资料来源《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表》(H101-3)营业盈余主要是房地产开发经营利润。

营业盈余=利润总额+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入

注意:与建筑业一样,该方法计算每个构成项目的口径范围只立足于现行的房地产业统计报表资料,没有进行调整和补充。用该数据计算的增加值率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3、城乡居民自有住房

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总产出应等于按市场上同等住房的房租价格计算的虚拟房租。由

于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合适的房租价格采用,目前我们仍然按房屋原值4%计算虚拟的固定资产折旧作为总产出,同时作为增加值。

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城镇居民自有住房价值×折旧率(4%)

其中:城镇居民自有住房价值=[(年末城镇居民自有住房价值+年初自有住房价值)]÷2

年末城镇居民自有住房价值=年初自有住房价值+当年商品房销售额中销售给个人的价值+当年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价值

农村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农村居民自有住房平均价值×折旧率(4%)

农村居民自有住房价值由农调队提供。

房地产增加值的主要资料来源是房地产业统计资料、住户调查资料和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的会计决算资料。

8、其他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包括其他服务业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行业。其他服务业的增加值采用收入法计算,具体计算公式按不同类型分门别类:

1、根据财务资料计算。

(1)服务企业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总产出=营业收入

劳动者报酬=工资、福利费+实物收入+劳动、待业保险费+其他收入

生产税净额=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中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

(2)差额、自收自支单位:

总产出=业务(事业)支出+专项资金支出-设备购置费+税金+当年提取折旧+虚拟折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

如果业务收入大于业务支出,总产出取业务收入。

劳动者报酬=工资、福利费+实物收入+劳动、待业保险费+其他收入

生产税净额=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各种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折旧=当年提取折旧+虚拟折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

营业盈余=业务收入-业务支出

(3)全额单位

总产出=经常性支出+虚拟折旧

劳动者报酬=工资、福利费+实物收入+其他收入

固定资产折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

全额单位无生产税和营业盈余。

由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增加值没有营业盈余项,生产税净额的计算公式中没有营业税金及附加,这是由该行业的非营利性特点决定的。虚拟折旧一般是按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固定资产原值乘以4%的折旧率计算的。

2、没有统计报表的部分进行推算。推算的依据主要是一些相关指标。主要有劳动统计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I301表)中的从业人数、劳动报酬等指标,工商、税务部门的一些相关指标及其一些系统内财务指标。

二、不变价核算

1、基本方法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包括两种基本方法:缩减法和外推法。缩减法包括双缩法和单缩法。双缩法就是分别利用产出价格指数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总产出和现价中间投入,求得当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两者之差即为当期不变价增加值。单缩法主要指的是利用产出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增加值,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这种方法假定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与总产出的价格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比例。外推法也包括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双外推法就是分别利用产出物量指数和中间投入物量指数乘以基期的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单外推法主要指的是利用产出物量指数乘以系期增加值,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这种方法假定中间投入的物量变化与总产出的物量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比例。

双缩法和双外推法是不变价增加值的理想计算方法。就缩减法来说,单缩法关于“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与总产出的价格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比例”的假定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双缩法则反映了中间投入和总产出之间价格变化的差异情况;就外推法来说,单外推法关于“中间投入的物量变化与总产出的物量变化基本上保持相同比例”的假定也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双外推法则反映了中间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物量变化的差异情况。但是,与单缩法相比,双缩法所需要的价格资料成倍增加,从而双缩法比单缩法更容易受统计误差的影响。所以,在资料来源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单缩法的效果可能好于双缩法。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

在实践中,根据资料来源情况,有时也将缩减法与外推法结合起来使用,从而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法。混合法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总产出利用缩减法,中间投入利用外推法;另一种是产出利用外推法,中间投入利用缩减法。

2、主要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

(1)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采用混合法,不变价总产出采用的是外推法,不变价中间投入采用的是缩减法,不变价增加值等于利用外推法得到的不变价总产出减去利用缩减法得到的不变价中间投入。不变价总产出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基年的不变价总产

出等于基年的现价总产值,同一基期其他年度的不变价总产出,利用农业统计的不变价总产值的发展速度采用逐年外推的方法计算。

农业不变价中间投入是利用农业中间消耗统计中的各类物质消耗、物质性服务消耗、非物质性消耗和价格统计中的响应价格指数进行对应缩减,然后汇总取得。

(2)工业。

工业不变价增加的计算采用单缩法,即利用现价增加值除以价格指数得到不变价增加值。该价格指数的计算以工业产出价格指数为基础,参考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工业产出价格指数等于工业现价总产出除以工业不变价总产出。

(3)建筑业。

建筑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采用单缩法,即利用建筑业现价增加值除以价格指数得到不变价增加值。所采用的价格指数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同时考虑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中的人工费价格指数和材料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4)运输邮电通信业。

运输邮电通信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采用单外推法。对于运输业来说,所采用的物量指数是客货换算总周转量指数,对于邮电通信业来说,所采用的物量指数是邮电通信业务总量指数。客货换算总周转量是将客运周转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货运周转量后与实际的货运周转量相加之和。货运周转量指运送货物重量与运送距离的乘积;客运周转量为运送旅客人数与运送距离的乘积。邮电通信业务总量是以各类业务的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不变单价。不变单价是指基期全国各类邮电通信业务的平均价格。

(5)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采用单缩法,所采用的价格指数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6)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不变价增加值也采用单缩法,所用的价格指数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分别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两者之和的比重。

(7)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不变价增加值分三部分计算:房地产开发业增加值,利用房地产价格指数中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缩减;房地产管理业增加值,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缩减;新增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原有居民自有住房折旧等于前期不变价折旧扣除退役的自有住房折旧。

(8)其他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包括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等。这些服务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即把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区分为两部分:不变价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和不变价净增加值的计算。其中不变价固定资产折旧等于上年不变价固定资产折旧(经过适当调整)加上当年新增固定资产的不变价折旧。当年新增固定资产的不变价折旧利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折旧求得。不变价净增加值的计算均采用单缩法。所采用的价格指数主要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有关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表2-1对上述主要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表2-1中的13种中间投入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中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畜牧用药品、农用塑料薄膜、电、小农具等中间投入。

表2-1主要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基本计算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八大产业的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学号20120515416 姓名:覃玉山农业,工业,服务业等8个行业的总产值的核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就是按行业计算增加值,汇总各行业增加值,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在行业增加值的计算中,可以把生产法和收入法结合起来使用,即部分行业采用生产法,部分行业采用收入法。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1、农业(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即先计算总产出,再计算中间投入,增加值等于两者的差额。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按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计算。例如,谷物种植业产出等于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各种主产品产量和秸杆、麦衣等各种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价格计算;中间投入等于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种子、饲料、肥料、燃料、农药等材料价值与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防疫费等服务费之和。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农业现价增加值及四项构成均取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但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总数,要剔除农林牧渔服务业。 2、工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工业总产值是按“工厂法”计算的。所谓工厂法,就是把一个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的生产成果相加。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既生产成品汽车,又制造汽车零部件,但这个厂的工业总产值只计算成品汽车的价值和对外提供的汽车零部件的价值,不计算该厂制造并用于生产成品汽车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价值。工业总产值包括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中间投入包括货物投入和服务投入,货物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服务投入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运输、邮电、广告、咨询等服务的费用。 工业分为规模以上(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部分总产出和增加值取自工业年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SB301表),总产出为总产值加销项税。规模以下部分根据企调队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核算实际情况推算确定。销项税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取9%。增加值参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但不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

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到三章习题

+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第一章到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社会最终产品 2、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A、会计学 B、统计学 C、经济学 D、哲学 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4、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A、包括 B、不包括 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 D、以上都对 5、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 B、非常住单位 C、基层单位 D、机构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8、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 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 10、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1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内销售,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报告期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

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报告期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报告期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3)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①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②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1.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⑵.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 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回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⑵.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内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进行数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1.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2.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3. 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 其中: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出生人口数+期内迁入人口数 4. 期内减少人口数=期内死亡人口数+期内迁出人口数 5.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6已知年初和年末人口数时 . 7. 已知年初和各季末人口数时 8. 城乡人口百分比的计算公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时点间隔不等时点间隔相等∑?+++?++?+=++++=-f f a a f a a f a a a n a a a a a n n n o n 22222 122111210 )()(平方公里该地区土地面积人某地区人口数人口密度= %100)(?=全部人口数或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构成%100?=总人口城市(乡村)人口人口百分比城市(乡村)人口占总%100?=乡村人口城市人口城乡人口比例100?=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比例总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少儿人口系数14=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65=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总负担系数64156514- +=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负担老年人口系数岁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负担少年人口系数641565641514-=-=∑?=?==-=-=受该学制教育人数 受该学制教育人数某种学制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总人口数 大学在学人数大学教育普及程度指标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很少的人数岁及以上不识字与识字文盲率岁人口数中学在学人数中等教育就学率岁人口数小学在学人数初等教育就学率10000015151914136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第一章总论 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 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 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 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 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 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 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 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是反映工业产品总量的两项重要指标。这两项指标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的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核算的范围是一致的,都是工业生产的范围,所反映的都是工业企业本期生产活动的成果。其次,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都遵循最终产品的核算原则。它们核算的均是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价值,以避免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再次,工业增加值总量计算的基础来自于工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差额价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原材料等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和付给各部门的劳务支出,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量,与其他部门没有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值所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原材料等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总周转量。虽然在企业内部产值没有重复计算,但企业之间产值允许重复计算。

附件一: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 1、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③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2009-11-27 15:28【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实际统计工作中采用哪种方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由上级统计部门确定。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

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由于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中间投入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因此,两者的计算口径和计算原则是一致的。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三部分: 工业总产值=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为了使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更加准确,将工业中间投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财务费用五个指标,企业应首先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再加总计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应交增值税是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计算公式为: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简答题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简答题 1、简述常用的相对指标的种类。 2、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3、简述各类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 4、简述相关关系的种类。 5、简述指数的种类。 6、简述等距抽样的特点。 7、简述国民财产的主要分类。 8、简述基本核算表的内容。 9、简述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 10、简述商品流通的基本分类。 1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因素分析中常用的指数体系。 12、简述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内容。 13、简述利用移动平均法求时间数列长期趋势的注意事项。 14、简述类型抽样及其分类。 15、简述资金流量统计具有的特点。 16、简述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18、简述劳动资源的特点。 19、简述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的意义。20、简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基本结构。 21、简述森林资源统计的内容。 22、简述统计的涵义。 23、简述从不同层面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 24、简述如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5、简述统计调查的意义。 26、简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27、简述对信贷收支差额的收支方法。 28、简述主导产业判定分析的四个指标。 29、简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内容。 30、简述商品流通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1、相对指标按其作用和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许多种。常用的相对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2、统计指标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解析

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 陈正伟 2012-5-20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核算 p3 经济领土 p13 常住单位 p13 机构单位 p15 基层单位 p17 经济流量 p20 经济存量 p20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 p44 综合生产观 p35 中间产品 p42 最终产品 p42 生产者价格 p45 购买者价格 p45 基本价格 45 增加值 p54 工厂法 p49 产品法p50 第四章 资金流量 p135 非金融投资 p138/157/158 国民总收入 p149 国民可支配收入 p153 经常转移 p151 资本转移 p151 实物社会转移 p154 储蓄 pp156 第五章 金融交易 p179 金融资产 p175 货币黄金p176 通货 p176 净金融投资 p179 第六章 经济资产p198 积累核算 p218 永续盘存法 p208 重估价核算 p221 名义持有损益 p224 中性持有损益 p224

实际持有损益p225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p237 国际收支核算表 p241 经常帐户 p243 离岸价格 p246 到岸价格 p246 二、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p3 2.SNA-1993显示出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p9 3.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原则是什么?p13-14 4.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构单位?什么是基层单位?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P15-17 5.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对其构成部分进行简要说明。P29 6.简述三次产业划分的原则。见笔记 7.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性原则。见笔记 8.简述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二章 1.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注意哪些要点?p52 2.为什么总增加值比净增加值在实践中应用得更加广泛?p80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总收入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p80 4.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p80 5.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57-64 第四章 1、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如何确定?它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何联系?p135 2、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P135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总收入有何区别和联系?p150 4、结合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说明其包含的基本平衡关系。P165 5、如何通过资金流量核算度量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结合具体机构部门,分析其资金余缺呈现何种格局?p160 第五章 1、理解金融交易和非金融交易的关系,其意义何在?p180 2、为什么说金融交易的净金融投资不是金融交易的平衡项,而是金融交易核算的起点?p181 3、试述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上的基本平衡关系。P190 第六章 1、简述资产负债存量核算的基本思路。P208 2、什么是国民财富?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度量国民财富?p213-214 3、根据国民资产负债表,说明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平衡关系是什么?p215 4、什么是资产物量的其它变化?具体包括哪几种类型?p219 5、从国民经济核算来看,正确理解持有损益概念应注意哪些要点?p222 第七章 1、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如何识别不同机构单位的常住性?p235-236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34.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分组如下: 月工资水平(元)职工人数(人) 1000以下 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150 250 400 200 合计1000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的中位数。(2004年10月) 月份 4 5 6 销售额(万元) 月末库存(万元) 270 200 352 240 322 220 且该商业企业2003年3月末的库存额为160万元。由此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的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004年10月)

(2)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2004年10月) 37.某省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支出的情况,从该省高校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 要求:(1)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进行点估计; (2)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t=1.96)。(2004年10月)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1)当年形成的居民购买力; (2)当年已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3)当年未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4)当年全部居民购买力。(2005年1月) 36.

请计算:销售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该市场销售额的变化进行指数因素分析。(2005年1月) 件;乙组工人日 37.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组,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 (2)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2005年1月) 34.某地区某年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资料如下:

(完整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1.组距=上限-下限 2.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 3.计算开口组组中值(即有上限无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组距÷2 第三章综合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 2.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 3.比较相对数=总体中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 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 7.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1±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 8.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数 9.简单算术平均法P64 10.加权算数平均法P65 11.简单调和平均法P68 12.加权调和平均法P68 13.简单几何平均数P71 14.加权几何平均数P71 15.组距数列确定众数P72 16.中位数计算P73 17.全距P78 18.平均差简单平均法P80 19.平均差加权平均法P81 20.标准差简单平均法P82 21.标准差加权平均法P83 2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P84 成数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23.标志变异系数P86 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24.组内方差平均数P89 25.组间方差P89 第四章时间数列 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0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1 3.相对指标和平均发展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P104 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助其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 5.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6.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7.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 8.水平发展速度P111 9.水平增长速度P114=平均发展速度-1 10.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方程式法P120 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 1.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 2.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P246 3.城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1 4.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 5.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国民经侨核算的收人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人 C、国民可支配收人 D、社会总产出 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3、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 ) A、基层单位 B、产业部门 C、常住单位 D、非常住单位 4、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 ) A、固定资产折旧 B、固定资产损耗 C、中间消耗 D、固定资产投资 5、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的数量。 A、最初投人 B、中间投人 C、最终产品 D、总产品 6、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 ) A、金融资产 B、地下资产 C、版权I D、机器设备的租借 7、收人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流量属于( ) A、经常性收人 B、转移性收人 C、生产性收人_ D、分配性收人 8、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D、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 9、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转移的是( ) A、某企业购人机器设备 B、某企业向灾区捐款 C、某企业向政府交纳所得税 D、某企业接受国外捐赠款项用于厂房的修建 10、资产负债流量核算反映的是( ) A、期初资产存量 B、期末资产存量 C、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变动 D、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总量 11、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 )划分的。 A、资产负债流动性 B、企业的经营过程 C、资产性质 D、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1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A、地理领土 B、经济领土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工业总产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值按报告期内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计算得到,称为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值根据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紧缩后,称为可比价工业总产值。 二、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一)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工业总产值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工业法人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确定方法

工业总产值中最主要构成部分——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得到。其中,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Σ产品销售额(不含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Σ实际销售产品数量。企业不得采用零售价 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因为零售价格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不得采用企业内部制定的固定价、计划价或者成本价格等。 (三)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 工业总产值=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举例:某汽车生产企业,2009年4月生产发动机20000辆,销售给修理 企业2000台,每台2千元,自用18000台。生产1.4排量小轿车12000辆,销售11500辆,每辆8万元;收到加工费收入10万元。请计算当月该企业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发动机产值+小轿车产值+对外加工费收入=2000×2+12000×80+100=964100(千元) 说明:自用的18000台发动机是作为中间产品安装在销售的小轿车中的,其价值包含在销售的小轿车中,故不再重复计算。 三、与工业总产值密切相关的指标 (一)工业总产值与工业销售产值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工业总产值与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价格和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2、区别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的中位数。(2004年10月) 且该商业企业2003年3月末的库存额为160万元。由此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的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004年10月) 35J 亠352一盘# 200+240 *220 * _ __ 工=_ — 2 歸瞅賊I晟^證八依 二舷平阪转好工4 -糯:盘:盂拐"'次

)计算该企业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和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 (2)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2004年10月) 要求:()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进行点估计; (2 )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t=1.96 )。(2004 年10 月)

(1)当年形成的居民购买力; (2)当年已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3)当年未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⑷当年全部居民购买力。(2005年1月)36?

销售额的变化进行指数因素分析。(2005年1月) 要求:(1)计算乙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2005年1月)34?某地区某年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资料如下:

(1)年初居民货币结余100万元;(2)当年居民货币收入195万元;(3)当年居民非商品支出25万元;(4)当年实现的商品供应量170万元;当年全部商品供应量275万元。 要求计算:(1)本年形成的商品购买力;(2)本年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⑶本年全部商品购买力;⑷年末居民结余购买力;⑸商品供需差率(2005年10月) 35? 要求:(1)计算各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 (2)计算全部商品的价格总指数。(2005年10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共22页文档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学习指导 在自学考试的所有课程中,《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被考生称作是“第二高等数学”。对于自考生来讲,要想在学好《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的基础上考出好成绩,就要做到: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沉着应考,解除精神上的负担,争取发挥出正常水平;事先了解和熟悉试题类型及答案要求。试题类型每年大体相同,分数分布情况为:统计学原理和经济统计部分约各占一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单项选择题是对最基本知识的考核,既考记忆,也考理解,在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具有相似性,要求考生掌握知识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这种选择应该是熟练面迅速的,且不会作的题目不可空白不选。 1.统计认识的对象可概括表述为() ①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②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 2.流量和存量() ①都只能用总量指标表示②都不能用总量指标表示③都是从一定时期意义上核算的④都是从一定时点意义上核算的 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①某人的工资②某人的月工资780元③工资总额④职工的平均工资 4.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 ①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②调查的组织方式③调查取得的资料是否是全面性的资料④调查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5.单项数列一般适用于() ①离散变量分组且变量的变动范围不大②连续变量分组③离散变量分组且变量的变动范围较大④品质标志分组 6.2019年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值比上年增长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上年增长12%,则该企业2019年末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①120%②20%③102%④101.82% 7.某鞋厂为了生产鞋,只有()才适合于作为总体的代表值①算术平均数②众数③调和平均数④中位数 8.已知甲、乙两班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50件和75件,其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10件和14件,则() ①甲班组的平均数具有较大的代表性②两班组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③乙班组的平均数具有较大的代表性④无法判断其代表性的大小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

1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 A、非金融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 ()2、商业、饮食业属于第三产业的: A、第一层次 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 D、第四层次 ()3、第一产业包括: A、工业 B、农业 C、建筑业 D、流通和服务部门 ()4、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部分是: A、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核算 B、投入产出核算 C、资金流量核算 D、资产负债核算 ()5、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和“基础结构”的划分是以什么为标志划分的? A、活动成果的属性 B、产品部门 C、机构部门 D、各种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6、在机构部门分类中,所有非常住部门放在一起,组成一个: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D、国外部门 ()7、收付式平衡表是用来反映什么研究对象的收付平衡关系? A、两个 B、一个 C、两个以上 D、多个 ()8、国民经济核算计价原则是: A、出厂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含税价格 D、市场价格 ()9、在国民经济统计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平衡法 D、试验法 ()10、由于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产生的失业是: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 ()11、反映一个部门(或单位)的收支平衡关系的平衡表属: A、收付式平衡表 B、并列式平衡表 C、账户式平衡表 D、矩阵式平衡表()12、下列应计入劳动力资源增加数中的是: A、离退休人员 B、复员专业军人 C、迁出境外人员 D、劳改人员 ()13、资产负负债核算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它在核算机构部门资产负债基础上综合编制整个地区或国家的资产负债表。 A、产业单位 B、生产单位 C、机构单位 D、基层单位 ()14、我国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共分成多少大类? A、四 B、五 C、六 D、七 ()15、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等于: A、 劳动力资源总数就业人数 B、劳动力资源总数 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 C、劳动资源总数就业率 D、劳动资源总数失业率 ()16、就业成本的支出是以什么作为计算基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