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生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

)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资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

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国民经济核算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部门法/增加值法
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也是最常 用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2.收入法/分配法/成本法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在支付个人税和各种 非税支付以后可用于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
公式: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及非 税支付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主要分析指 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当期平 均人口数的比值。
(二)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进行国际间对比的重要指标。
(五)恩格尔系数 :是反映一国居民生活质量高低及一国富裕
程度的指标。
(六)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成员收入或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重
要指标。
END
(二)国民经济统计
通过建立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 系,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客观反映 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揭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 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原苏联、东欧包括我国等计划经济国家采用。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一国(或 地区)的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和,是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
(二)构成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的数据,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门学科。

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被广泛使用,用于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个指标。

以下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常见的公式整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这个公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C=Cc+Cw其中,C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Cw表示政府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消费。

3.投资的计算公式:I=Ic+Ig其中,Ic表示私人投资,Ig表示政府投资。

私人投资包括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库存投资。

4.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G=Gn+Gt其中,Gn表示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Gt表示政府支付的转移支付。

5.净出口的计算公式:(X-M)=X-I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IM表示进口的总值。

净出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差额。

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人均GDP=GDP/人口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人的平均经济产出。

7.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增长率=(最终值-初始值)/初始值×100%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8.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增长率=(终值/初始值)^(1/年数)-1×100%平均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

9.经济增长率与一些变量的关系计算公式:ΔY/Y=α×ΔK/Y+β×ΔL/Y+γ×ΔH/Y这个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CA=X-M+NX其中,CA表示当前账户余额,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

(整理)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整理)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第三章 综合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 比较相对指标=某总体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 (如果计划规定的任务是降低,计算结果应该愈小愈好) 7. 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 8.简单算术平均数:12nx x x x x nn+++==∑x :算术平均数; x:各单位的标志值 ; n:总体单位数;∑:总和加权算术平均数:11221121......ni in ni nnii x fx f x f x f x f f f f==+++==+++∑∑i f :第i 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9.简单调和平均法:121111...1nnH x x x nx==+++∑H: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法:121212......nn nmm m m H m m m x x x m x+++==+++∑∑m:权数一般用于:已知分布数列各组标志值及其标志总量,计算平均指标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一般方法可概括为: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10. 简单几何平均法:G =G:几何平均数; x :变量值 ;n :变量值个数 加权几何平均法:G f=∑ 适用范围:a 、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b 、相乘的各个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

11. 组距数列确定众数:下限公式:1012M L d =+•+上限公式:2012M U d =-•+0M :众数; L :众数所在的下限; U :众数所在的上限;1: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 d :所在组组距 12.(1)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n +,找出它的对应标志值,即12n e M x +=(用于奇数)或1222n ne x x M ++=(用于偶数)(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f +∑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且2f ∑表示中位数的位置。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知识(一)SNA是怎么样建立的?它经历了哪几次重大改进?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的建立源于国民收入计算,是随着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和强调统计业务国际可比性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SNA最早的版本是1953年SNA,60年代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改,形成了1968年SNA,80年代和90年代进行了第二次重大修改,形成了1993年SNA。

现行的1993年SNA为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二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四国民经济核算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关系政府的声誉。

五国民经济核算是进行国际比较的工具。

一、GDP要核算什么?⏹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按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量。

⏹GDP核算的是生产成果。

(一)关于生产(二)关于成果(一)关于生产⏹生产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创造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和资产被用于将货物和服务的投入转换成另一些货物和服务的产出。

作为产出,生产出来的所有货物和服务应该是能够在市场上销售、或至少能够有偿或无偿地由一个单位向另一个单位提供。

1、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所有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包括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一切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和企业自产自用的机器设备;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常住生产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国内=经济领土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国际水域的大陆架+飞地+免税区+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常住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等;⏹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一)、三种计算方法: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NX(X-M)⏹【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计算GDP时的投资是指总投资)●第一类分类:固定投资(既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存货投资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

=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货。

●第二类分类: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 投资–折旧(重置投资)=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注意:①、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②、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③、购买股票、债券等不算。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原因:①以避免重复计算。

②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③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X-M】净出口(X是出口,M是进口)●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 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 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 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 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 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 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 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 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 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由国家统一制定,但是由于 各地区的资料来源不尽相同,特别 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原 有的统计手段不能适应日趋活跃的 新兴经济活动,尤其是对个体、私 营及第三产业统计,因此造成地区 的基础数据与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 差异,地区加总的国内生产总值与 国家、省、市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
• 在反映国民经济的规模,反映产 业结构时,以按照现行市场价格 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为 观察地区生产总值的实际变动, 也就是说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观 察经济的增长变动,用按照不变 价格(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 产总值来衡量,
•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方法 是通过相应的价格指数对按现价 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缩减。 使用的价格指数有农产品价格指 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零售 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 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 服务及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 育和娱乐业);非营利性服务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国共产 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 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 教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科 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 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

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职工报酬指我
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计算公式: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国民总收入(GDI)+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总消费+ 总储畜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入转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之差额。

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捐赠、侨汇或交纳的国外收入税等。

六、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七、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
八、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5、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第I产品投入量/总投入量
例如:
表3-1 投入产出表数据单位:亿元
通过表3-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
(2)完全消耗系数
十、资金流量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6、基本记录原则
(1)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

在实物交易方面,一个部门的收入同时是对应部门的支出。

(2)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

(3)在金融交易方面,一个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减少),一般伴随着对应部门负债的增加(减少)。

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

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
这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
例如:
表3-2 资金流量表(收入分配部分) 单位:亿元
该表是一个平衡表,其平衡关系由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部门内部平衡关系,即在每一部门之下,来源列与使用列相关项目合计相等,以表达部门内部各种收入来源与分配和消费投资等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在此平衡关系基础上推导得到的经济总量指标。

以住户部门为例:
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
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
总储蓄=52689-36921=15768
净金融投资=15768-4-4434=11330
另一个平衡关系称为部门间平衡关系,是指针对不同收入分配流量,各部门收入与各部门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对于每一个收入分配流量项目,其各部门的来源合计肯定等于其各部门的运用合计,由此反映了在特定收入分配项目上,收入分配的来源和去向。

以劳动者报酬为例,可以演示这种平衡关系:
劳动者报酬: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
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
表3-2 收入部门占有结构(%)
根据表3-1数据计算出收入部门占有结构的表3-2中,增加值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的(58.09%)住户部门对增加值创造也有较大贡献(29.77%),这是由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的缘故;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则只占有一个较小的份额。

经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秤税等流量分配之后,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大部分转移到住户部门,比例骤减为16.74%,而住户部门成为占有比例最大者(65.61%),政府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

经过再分配感到的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上,住户部门和政府所占比重继续增加(68.14%,17.53%),而非金融企业所占比重继续减少。

最终,住户部门获得收入的大部分。

表3-3 收入使用结构
表3-3说明了1998年各部门收入使用结构。

从国民经济整体看,收入主要使用方向为消费(60.02%),但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住户和政府部门有更多部分的收入(分别为70.07%和69.97%)用于消费,而用于储蓄的比例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则由于自身没有消费职能,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储蓄率均为100%。

十、国际收支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5、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
6、偿债率=[用于当年还本付息的外汇/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100%(通常认为,偿债率不应超过20%)
7、综合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项目收支差额
=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增减额
十一、以下关于国民资产负债表中平衡关系的表述
1、资产=负债+净值
2、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
4、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增减符号与等式左边相反)
5、以下关于国民财产与资产负债的计算关系
(1)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之和-国内各部门负债之和
(2)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
(3)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差额之和
6、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
(资产净值)
7、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8、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9、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10、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