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 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第8章习题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生产核算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2.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人民银行(统计类)笔试资料—8-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库

人民银行(统计类)笔试资料—8-国民经济核算试题库

A.投人产出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B.最终需求物价指数
D.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 14 分)
l. B C 2.A B C 3.A B D 4. A D E 5.A B C D E 6.A B C 7.A B C D E 1.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国民经济收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有 B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原始收人 C. 国民可支配收人 D. 最终消费支出 E. 总储蓄额 2. 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包括以下内容(ABC )。 A. 生产单位外购的燃、材料 B. 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动力 C. 生产单位自制的价值低于 20。元的工具 D.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 E. 职工教育费用及服务性作业 3. 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资产是(ABD )。 A. 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 B. 版权 C. 由机器设备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租借费用 D. 贷款 E. 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 4.下面属于经常转移的项目有(ADE )。 A. 住户和法人单位缴纳的所得税 B. 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 C. 某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 n. 居民从政府及各单位领取的各种困难补助 E. 我国政府对某国灾区的援助
1.已知某国某年以下统计资料:(20 分) (1)总产出 15000 亿元(包括全部产品税净额);
淘 宝 旺 旺 : 智 联 职 考 QQ : 931232758 店扯:https:///
点击:
查询最新更新及仿冒认证
(2)最终消费 8110 亿元,其中居民消费 5600 亿元,公共消费 2510 亿元;
2.下列收支中,不属于非贸易往来收支的是(B )。 A.旅游收支 B.进出口货物收支 C.货运保险收支 D.投资收支 3.下列产值指标中,采用产品法计算的是(A )。 A.农业总产值 B.工业总产值 C.货运业总产值 D.商业总产值 4.下列活动中,计算服务产值的是(B )。 A.自修电冰箱 B.雇家庭教师 C.自擦地板 D.家庭主妇照料自己的婴儿 5.国内总产出的价值构成为(A )。 A. C1+C2+V+M B. C1+V+M C. C2+V+M D. V+M 6.我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初始流量是(D )。 A.国民可支配收入 B.净金融投资 C.总储蓄 D.部门增加值 7.从全世界范围看,下列正确的关系式是(A )。 ? A.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B.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C.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D.Σ国内生产总值>Σ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8.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B )。 A.反映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和最终使用 B.反映各部门之间的物质技术联系 C.反映各产品部门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和构成情况 D.反映最终产值通过分配再分配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 9.城市信用社应划归的机构部门是(B )。 A.企业部门 B.金融部门 C.居民部门 D.政府部门 10.下列地理范围中,不属于我国经济领土范围的是(A )。 A.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B.外商在我国经济特区的独资企业 C.我国驻外国援助机构 D.我国驻外国的科研站 11.当一国投资大于储蓄时,会引起(C )。 A.通货膨胀 B.物价下降 C.社会总供给相对增大 D.社会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12.某商业企业某年购进商品 200 万元,卖出商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为 280 万元,则该商 业企业该年的商业总产出为(A )。

人大五版《初级会计学》课后答案第8章

人大五版《初级会计学》课后答案第8章

习题解答思考题1 编制会计报表前为什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只有划清会计期间,才能按会计期间提供收入、费用、成本、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报表资料,才有可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报表资料进行比较。

因此,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入、费用等账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正确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

为了及时确定经营成果,迅速编制报表,可以在期末编制工作底稿。

在工作底稿中揭示本期的经营成果,并根据工作底稿提供的资料编制报表,及时报送报表。

然后再根据工作底稿上汇集的资料编制有关的记账凭证,并且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补齐账簿记录。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应当加强会计凭证的日常审核,应当定期进行账证核对和账账核对。

但是,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还不能说明账簿记录的客观真实性。

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发生差异,或者虽然账实相符而某些材料、物资却已毁损变质。

因此,为了正确掌握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保证报表资料的准确可靠,必须在账簿记录的基础上,运用财产清查这一专门方法,对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

2 编制会计报表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编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五项内容:(1)期末存货计价。

通过期末存货计价,正确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库存存货的价值,为编制报表提供必要的资料。

(2)期末账项调整。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为正确结转计算本期经营成果提供有用的资料。

(3)编制工作底稿。

通过编制工作底稿,汇集编制报表所需要的资料,为及时编制报表,提高报表质量做好准备工作。

(4)对账。

通过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账实核对应结合财产清查进行。

(5)结账。

通过结账,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3 怎样进行本期收入的账项调整?应计收入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

企业发生的应计收入,主要是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实现确认标准,但尚未收到相应款项的收入。

大学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大学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6. 相 关 系 数 计 算 表 (1) ()()åååååå-´å--=y yx x n n yx xy 2222nr 91.0132336030268679642621148164262122-»´-=-´´-´´-´= |r|=0.91 即 191.08.0<£ 所以,产量和单位成本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2) ()82.133********211481621222-»-=-´´-´=å--=ååååx x n y x xy n b =-=åånx b ny a ()37.7737.67162182.16426=+=´-- 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x y 82.137.77-=Ù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元 (3)当x=6 时, 单位成本: 45.66682.137.77=´-=Ùy (元) 年份序号 产量/千件x 单位成本/元y xy x 2 y 2 1 2 73 146 4 5329 2 3 72 216 9 5184 3 4 71 284 16 5041 4 3 73 219 9 5329 5 4 69 276 16 4761 6 5 68 340 25 4624 合 计 21  426  1481  79  30268 7. 相 关 系 数 计 算 表 序号 汽车使用年限/年x 年维修费用/元y xy x 2 y 2 1 2 400 800 4 160000 2 2 540 1080 4 291600 3 3 520 1560 9 270400 4 4 640 2560 16 409600 5 4 740 2960 16 547600 65 600 3000 25 360000 7 5 800 4000 25 640000 86 700 4200 36 490000 9 6 760 4560 36 577600 10 6 900 5400 36 810000 11 8 840 6720 64 705600 12 9 1080 9720 81 1166400 合 计 608520465603526428800()()åååååå-´å--=y yx x n n yx xy 2222n r=89.045552006244752064288001235212852060465601285206022»´=-´´-´´-´|r|=0.89 即 189.08.0<£所以,汽车使用年限与其维修费用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2) ()15.766244752035212852060465601260222==-´´-´=å--=ååååxx n y x xy n b =-=åån x b n y a 25.32975.380710126015.76128520=-=´- 汽车使用年限与其维修费用的回归方程为: x y 15.7625.329+=Ù(3) 当x=15时, 维修费用为: 5.14711515.7625.329=´+=Ùy8. (1) 相 关 系 数 计 算 表 序号 母亲身高/厘米x 女儿身高/厘米y xy x 2y 21 158 159 25122 24964 25281 2 159 160 25440 25281 256003 160 160 25600 25600 256004 161 163 26243 25921 265695 161 159 25599 25921 252816 155 154 23870 24025 237167 162 159 25758 26244 25281 8 157 158 24806 24649 24964 9 162 160 25920 26244 25600 10 150 157 23550 22500 24649 合计1585 1589251908251349252541()()åååååå-´å--=yy x x n n y x xy 2222nr=158915852225254110251349101589158525190810-´´-´´-´655.0»|r|=0.655 所以,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2) ()41.012655152513491015891585251908101585222»=-´´-´=å--=ååååxx n y x xy n b =-=åånx b n y a 915.93985.649.15810158541.0101589=-=´- 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x y 41.0915.93+=Ù(3) 当x=170时, 女儿的身高为: 615.16317041.0915.93=´+=Ùy 9.(1) 由题知 n=9 å=546x å=260y å=16918xy 343622=åx()92.01114210302343629260546169189546222»=-´´-´=å--=ååååx x n yx xy n b =-=åånx b ny a 92.26954692.09260-=´-银行存款余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x y 92.092.26+-=Ù(2) 当x=400时,银行存款余额08.34140092.092.26=´+-=Ùy。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P30-33第1题:(1)中间投入=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5663-11424=14239(亿元)(2)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1424-5888-810-3533 =1193(亿元)(3)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3803+507=4310(亿元)(4)总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出口-进口)-统计误差=11424-4310-(1571-1789)-(-4)=7336(亿元)根据以上计算的指标,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第2题:(1)生产法:农业增加值=200-50=150亿元工业增加值=600-200=4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00-80=120亿元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00-40=160亿元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200-60=140亿元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200-40=160亿元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300+300×10%=33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150+400+120+160+140+160+330=1460(亿元)(2)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700+(200-120)+400+280=1460(亿元)(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1000+640+(220-400)=1460(亿元)第3题:(1)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472+(114-50)+96+282=914(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914-96=818(亿元)第4题:(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200-700=500(亿元)(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营业盈余=300+40+60+100=500(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300+210+(80-90)=500(亿元)第5题:本年度工业总产出=当年销售收入+当年库存变化+当年来料加工收入=25+[(10-16)+0+(11-8)]+5=27(万元)第6题:农业总产出=粮食总产出+其余农产品总产出+林产品总产出+森林培育费+畜产品总产出+畜牧存栏期初期末差额=103×1300+8.7+3+6+6+(17-15)=133925.7(万元)第7题:(1)中间消耗=生产成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小型工具支出=542-68-25+5 =454(万元)(2)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0-454=406(万元)第8题:(1)该金融部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50-128=222(亿元)该金融部门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222-120-15-12=75(亿元)(2)金融部门生产账户第9(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自产自用=866.89+459.16+196.0+231.34=1753.39(亿元)(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492.04+381.20+192.64)+(22.30+111.89+333.76+171.23)+48.33=1753.39(亿元)第10题:(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9159-4381=4778(亿元)(2)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4778-3858-889=31(亿元)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净出口=1124-31=1093(3)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4778-589=4189(亿元)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五)计算题:5.02000100011111===X x a 2.0100020021212===X x a 2.050010031313===X x a 1.0200020012121===X x a 1.0100010022222===X x a 1.05005032323===X x a 1.0200020013131===X x a 1.0100010023232===X x a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1题:(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非金融企业:1700亿元;金融机构:95亿元;政府:320亿元;居民:620亿元;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3亿元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Σ各部门增加值=2738亿元 (2)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非金融企业:975;金融机构:35;政府:90;居民:510;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 (3)各机构部门综合收入形成账户:略第2题:(1)各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企业:(200-350)+(360-1150)-300+(20-100)=-1320亿元 金融机构:(500-400)+(1000-130)-10+(5-10)=955(亿元) 政府:(30-150)+0+0+(110-5)=-15(亿元) 居民:(200-50)+(800-130)+0+(30-20)=830(亿元)(2)国外自该国得到的财产收入净额=(-1320)+955+(-15)+830=450亿元第3题:(1)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50+〔(500+50+100)+250〕-300=650(亿元)(2第4题:(1)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80-60-(10-0.2)=110.2(亿元)(2=91.5(亿元)(3=91.5+0-(30+5+0.1)=56.4(亿元)第5题:该地区住户最终消费=购买消费品支出+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支付保姆工资+支付房租=100+30+18+8=156(万元)第6题:总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消费总额=388-(212+156)=20(亿元) 储蓄净额=可支配收入净额-消费总额=358-(212+156)=-10(亿元)第7题:(1)根据公式:可支配收入净额=可支配收入总额-固定资产消耗,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可支配收入净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537;居民:1746;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60;经济总体:2448 (2)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最终消费支出居民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1395+8+18+6+10+2+115+3=1557(亿元)政府部门:个人消费=105+125+75+35=340(亿元)公共消费=100+45+70+22=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340+237=577(亿元) 非营利机构的最终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50亿元经济总体:个人消费支出=340+1557+50=1947(亿元)公共消费支出=237(亿元)最终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1947+237=2184(亿元)(3)根据公式:储蓄总额=可支配收入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计算各部门及经济总体的储蓄总额分别为:非金融公司:277.5;金融公司:48;政府:5;居民:252;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4.5;经济总体:597 (4)计算储蓄净额: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消耗非金融公司:72;金融公司:33;政府:-40;居民:189;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0;经济总体:264第8题:(1)国民可支配收入=900+2500+800=4200(亿元)居民最终消费=2500×70%=175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00×90%=72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8.5842007201750=+整个国民经济的储蓄率=%2.414200)7201750(4200=+-(2)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50%=2100(亿元)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4200×20%=840(亿元) 居民最终消费=2100×70%=1470(亿元) 政府最终消费=840×90%=756(亿元)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率=%5342007561470=+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人大版统计学习题加答案 第八章 指数

人大版统计学习题加答案 第八章 指数

统计指数分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 是表明社会现象复杂经济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2. 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和 。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 ,二是 。

4.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是以 为同度量因素,并将其固定在 。

5.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是以 为同度量因素,并将其固定在 。

二、选择1.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1011q p q p ∑∑说明了( )。

A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B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C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D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2.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3. 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 增长13%B 增长6.5%C 增长1%D 不增不减4.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 166.32%B 85.68%C 185%D 54%5.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的百分比为( )。

A -6.54%B –3%C 6.00%D 14.29% 三、判断题1.指数的实质是相对数,它能反映现象的变动和差异程度。

( ) 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指数通常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 ) 3.某企业职工人数比去年减少2%,而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5%,则企业总产值增长了7%。

( )4.拉氏价格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计算结果不同,是因为拉氏价格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结构的影响,而派氏价格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结构的影响。

( )5.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 B.连续性C.一致性 D.可比性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 B.50%C.75% D.100%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增长量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
一、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经常账户资本负债账户积累账户平衡项经济交易账户非金融账户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
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物量变化重估价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货物服务账户国外账户国民财产(国民财富)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社会核算矩阵
二、思考题
1.国民经济核算中各个部分的核算内容是相对自成体系的,但各个子体系又是如何联系在
一起的?
2.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划分经常账户、存量账户和积累账户的依据什么?它们各自包
括哪些子账户?
3.试述国民经济核算矩阵的构造原理,以及如何解释行列交叉点上对应项目的具体含义。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依据是关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概括,即以____________ 为起点和终点的_________过程。

2.每个交易账户的平衡项既是各特定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同时又作为下一个经济活动环节的_________,在下一个经济环节被利用或被解释。

3.国外账户是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中的一类账户,它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
表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

答案:1.资产负债存量生产-分配-消费-投资
2. 结果起点
3. 立足国外设置各个项目
(二)单项选择题
1.从内容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与原始收入账户中的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差额
为_______。

A. 对国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净额
B. 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
C. 对外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D. 零
2.应该如何获知有关一时期支付的劳动报酬和获得的劳动报酬?答案是________。

A. 收入形成账户
B. 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C. 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D. 劳动报酬支付见收入形成账户,劳动报酬获得见收入初次分配账户
3. 已知某地区个人消费支出1015亿元,公共消费支出368亿元,又知用于居民个人的公共消费支出为228亿元。

那么个人实际消费为________。

A.1015亿元
B.1383亿元
C. 1243亿元
D.596亿元
答案:1.A 2.D 3.C
(三)多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_________。

A. 是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最宏观层次
B. 描述了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交易行为
C. 主要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而不存在对机构部门关系的反映
D. 是在部门核算结果基础上汇总得到的
E. 与机构部门账户毫无联系
2.收入初次分配账户与收入形成账户间的关系为_______。

A. 只有初次分配账户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配收入
B. 两者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C. 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相同
D. 收入形成账户是立足增加值的分配,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记录进而发生的初次分配
E. 两者通过营业盈余项相互连接
3.下列公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 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B.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货物服
务净出口
C. 国民财富= 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
D. 总储蓄- 资本形成=货物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E. 净贷出/净借入= 对外经常交易差额+对外资本交易差额
答案:1.ACD 2.BDE 3.ABCDE
(四)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从产品使用角度记录的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与资金流量核算从收入
使用角度记录的最终消费支出、非金融投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
2.在形式上,货物服务账户与经常账户保持一致:左边记录货物服务的使用,右边记录货
物服务的来源。

()
3.在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中,交叉点上的单元具有双重含义,从行向来看,它表示横向标题
下的来源项目;从列向来看,它表示列向标题下的使用项目。

()
答案:1. √ 2.⨯ 3. √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2000年北京市根据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生产总值的部分数据,
(1)总产出8286.45亿元,增加值2478.76亿元;
(2)劳动者报酬1131.0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30.93亿元,生产税净额304.04亿元;(3)最终消费1221.3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1517.38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59.95亿元。

请根据需要计算缺失数据,并编制北京市收入形成账户和货物服务账户。

2.已知货物与服务出口收入1571亿元,进口支出1789亿元,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和付给国外劳动报酬分别为6亿元和2亿元,来自国外财产收入46亿元,付给国外转移收入9亿元。

又知当期经常交易差额为顺差216亿元,经常往来支出总计为1856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和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并编制相应账户。

答案:
1.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2478.76-(1131.02+304.04+430.93)
=612.77(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612.77-430.93
=181.84(亿元)
收入形成账户
中间投入=总产出-增加值=8286.45-2478.76=5807.69(亿元)
2.付给国外的财产收入=经常往来支出-(进口支出+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付给国
外转移收入)
=56(亿元)
根据账户两边平衡的原则,计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经常往来收入=经常往来支出+经常交易差额=1856+216=2072(亿元)
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经常往来收入-(出口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来自国
外转移收入)
=449(亿元)
国外部门:货物服务账户单位:亿元
国外部门:原始收入与经常转移账户单位:亿元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请查阅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搜集中国某年份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数据信息,试编
制该年份的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说明其主要平衡关系,并观察不同核算内容之间的统计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