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到三章习题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第一章总论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的一种计量活动。
〃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
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民经济核算平时作业(第一三章)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其核算方法有两种:①生产法:机构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②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二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指一个产业部门的全部基层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之和,其核算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生产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二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②收入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二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 ^一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五”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二548401五”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5 18232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和构成、名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 2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B.MPS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8.SNA采用的是()。
A.全面生产概念B.限制性生产概念C.物质生产概念D.宏观生产概念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 )。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
统计学习题集(1)

统计学习题集(1)第一章总论一、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经济领土国外常住单位机构单位基层单位交易经济流量经济存量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_____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_____和_____,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2.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称为______。
3.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对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和其他积累的计量属于______,而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于?_______。
答案:1. 货币账户平衡表 2. 基层单位 3. 经济流量核算经济存量核算(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B. 非物质生产活动C. 社会经济活动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统计学各章习题【老版带答案】

第一、二章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是()①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②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③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④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2、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①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②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③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④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3、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会()①上升②下降③不变④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4、《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①海门尔.康令②阿亨瓦尔③威廉.配第④凯特勒5、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在上月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1.5%,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① 75% ② 100.5% ③ 99.5% ④ 133.2%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① 520 ② 510 ③ 500 ④ 4907、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①增加值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②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③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④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8、标准差系数消除了()①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②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③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④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9、下列各项中,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有()①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②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③已知各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各企业产值,求平均劳动生产率④已知生产同一产品的各企业产品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10、统计分组时,若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①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②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③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④另立一组11、分布数列反映()①①总体单位标志值在各组的分布状况②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③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情况④总体单位的差异情况12、甲班学生平均成绩80分,标准差8.8分,乙班学生平均成绩70分,标准差8.4分,因此()①①甲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②乙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③无法比较哪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两④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一样13、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14、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是()①众数②中位数③算术平均数④几何平均数15、为了反映全国农产品总量,应该采用()。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目录第一章绪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五章参数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六章假设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七章方差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八章非参数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第十二章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第十三章统计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D)。
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D )。
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考试

4.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它与企业经济(经营)统计之间是何种关系?
5.试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6.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又有何共性?
7.何谓“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考试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 总论
简答题
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2.为何说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表现,也是国民经济顺利运行的基础条件?
4.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内容是( )。
A、资产负债核算 B、国际收支核算
13.国民经济统计学与相关的经济统计学科,如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等,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
第二章 国民经济统计的分类、原则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领域分类是以( )为分类标志的。
A产品经济用途 B经济单位活动属性 C 经济单位隶属关系 D经济类型
2.对应于产业部门分类的分类单位是( )。
A机构单位 B 基层单位 C经济活动 D产品
6.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7.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
A常住单位 B非常住单位 C基层单位 D 机构单位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目录第一章绪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五章参数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六章假设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七章方差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八章非参数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第十二章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第十三章统计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D)。
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第一章到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社会最终产品2、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A、会计学B、统计学C、经济学D、哲学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4、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A、包括B、不包括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D、以上都对5、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B、非常住单位C、基层单位D、机构单位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7、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8、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10、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1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12、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
A.基层单位B.产业部门C.常住单位D.非常住单位13、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以上都不对14、保险公司属于()。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15.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 B.机构部门 C.基层单位 D.产业部门16.生产核算的核心是()A 财政收入B 居民生活水平C 国内生产总值D 国民总收入17、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B、机构部门分类C、职能部门分类D、以上皆不是18、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A、投入生产要素的同一性B、生产活动的周期C、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D、主产品的同质性19、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20、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 C生产税 D营业盈余2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国民产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B 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差就是GDP与GNP的差额C 如果两个邻居互相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付费用,会增加GDP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23、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错的B、一定是对的C、可能对也可能错D、以上说法都对25、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A、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B、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C、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26、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A、5600B、3600C、1700D、160027、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A、5000B、1100C、1000D、2000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A、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B、大型机床更新C、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D、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29、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
A、消费品及服务B、用于积累的货物C、出口货物和服务D、进口货物和服务30、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
A、完全相等B、理论上相等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D、以上都对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
A、某大学B、某大学团委C、某企业D、某住户E、某百货公司2、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D、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3、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
A 非金融企业部门B 金融机构部门C 政府部门D 住户部门E 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4、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是()。
A、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B、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C、渔业属于第二产业D 畜牧业属于第三产业 E、房地产属于第三产业5、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基本特征是()。
A、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B、具有一定生产场所C、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E、具有法人资格6、按照SNA的原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A、对外货物生产B、自给性货物生产C、对外提供的服务的生产D、自有房屋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E、无酬的自我家庭服务7、下列属于机构部门分类的有()A、居民部门B、建筑部门C、国外D、地质勘探部门E、农业部门8、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有()A、水电供应业B、畜牧业C、房地产业D、交通运输业E、地质勘探业9、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
A、固定资产损耗B、净出口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酬10、劳动者报酬包括()A、工资收入B、奖金收入C、公费医疗D、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E、政府补助11、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各项()。
A、总消费B、总投资C、净进口D、净出口E、期末国家储备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B、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D、无论是否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都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E、若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不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13、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包括()。
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产折旧D、营业盈余E、财产收入三判断对错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工厂法”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四、计算题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3、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4)出口1400亿元;(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8)生产税500亿元;(9)生产补贴40亿元;要求: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4.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贴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