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感染传播

肺炎链球菌感染传播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健

康问题。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物体或

直接接触传播。了解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方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肺炎链球菌的传播方式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

1. 飞沫传播:肺炎链球菌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

的飞沫中传播的。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中的细菌会悬浮在空

气中一段时间,并被他人吸入,从而导致感染传播。

2. 直接接触传播:肺炎链球菌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

传播。例如,当一个感染者触摸自己的鼻子或嘴巴后接触其他人的皮肤,细菌就可以传播给其他人。

3. 间接接触传播: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物体传播。例如,感染者咳嗽后用手触摸公共场所的物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其他

人再接触这些物体时就会感染。

二、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措施

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步骤。用肥皂和清水洗

手至少20秒钟,特别在接触感染源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使用厕所前

以及进食前后要注意洗手。

2.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感染者咳嗽或

打喷嚏时。如果必须照顾感染患者,应戴上口罩和手套,并注意及时

更换和正确处理这些防护用具。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不用手触摸面部、口鼻,避免用嘴呼吸,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

4. 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特别是公共场

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5.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针对肺炎链球菌的疫苗,

以提高免疫力和预防感染。

三、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症状及治疗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

1. 发热:感染者常常会有发热的症状,体温可能较高。

2. 咳嗽:感染者咳嗽频繁,伴有痰液。

3. 呼吸困难:一些严重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感染了肺炎链球菌,应尽早就医,以获得适当

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及对症处理,

如退热药物和咳嗽止痛药物。

四、总结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我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清洁环境。此外,及时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也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早期治疗和对症处理非常重要。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生活在正常人的鼻腔中,多数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少数致病力较强。其能否致病与荚膜有密切关系,因荚膜能抵抗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以及气管炎、中耳炎、脑膜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典型的大叶性肺炎起病急骤,病人有高烧、寒颤,开始时有阵发性干咳,不久有少量粘液痰,随后痰变黄色,呈粘脓性。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叫肺炎链球菌肺炎。若3岁以下的婴幼儿肺部受到感染,则引起支气管肺炎;3岁以上年长儿受到感染,由于此时机体抵抗力逐渐增强,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节段,以右上叶或左下叶最为多见,故肺炎链球菌肺炎又叫大叶性肺炎,近年来发病率较低。 起病多急骤(少数患儿先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毒症状重。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41℃,头痛、胸痛、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早期往往不咳嗽或轻咳,病儿常不吐痰。年长儿可有寒战、咯吐铁锈色痰,但有的患儿仍咳黄脓痰。重症患儿可有惊厥、谵妄及昏迷等中毒性脑病表现。 1.形态染色

5.致病性 致病物质 1.荚膜(capsule) 是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素。无荚膜的变异株无毒力,感染实验动物,如鼠、兔等,很快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有荚膜的肺炎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居并繁殖。 2.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 高浓度时对实验动物有致死性。对人的致病机理尚待确定。 3.紫癜形成因子(purpura-producing principle) 注入家兔皮内,可产生紫癜及出血点并伴有内脏出血。紫癜形成因子与人类肺炎球菌感染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所致疾病 肺炎链球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75%的成年人肺炎链球菌肺炎及50%以 上严重的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是由1~8型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链球菌6、14、 19及23型,常引起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40%~70%的正常人上呼吸道中携带有毒力的肺炎链球菌。由此可见呼吸道粘膜对肺炎链球菌存在很强的自然抵抗力。当出现某种降低这种抵抗功能的因素时,肺炎链球菌可引起感染,如①呼吸道功能异常:病毒及其它感染性因子损伤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某些异常因素(如过敏)导致粘液的过度分泌,使侵入的病原菌受到保护;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阻塞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纤毛功能损伤;②酒精及药物中毒:酒精及某些药物中毒可抑制吞噬细胞的活性及咳嗽反射,有利于病原菌的吸入;③循环系统功能异常及任何原因导致的肺充血、心功能衰竭;④其它:营养缺陷、体质虚弱、贫血、血清补体水平低下等。肺炎链球菌肺炎常突然发病,表现为高热、寒战、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10%~20%的患者可于高热期伴发菌血症。其病理表现主要是最初肺泡内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液,继之是红细胞和白细胞向肺泡内渗出,最终导致病变部位肺组织实变。病变通常仅累及单个肺叶,故称为大叶性肺炎。如果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阻止肺实变发生。 肺炎链球菌也可侵入机体其它部位,引起继发性胸膜炎、中耳炎、乳突炎、心内膜炎及化脓性脑膜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比较和预防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比较和 预防 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包括肺炎支原体感染和肺炎链球菌感染。这两种病原体引发的肺炎在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方面有所区别。深入了解这两种感染的差异对于正确诊治和有效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肺炎。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会随着飞沫进入他人的呼吸道,从而导致感染。此外,接触患者的污染物品或直接接触传染源也可能造成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轻重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涕等,通常没有明显的胸痛和呼吸困难。这种感染通常较为轻微,在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肺炎链球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严重肺炎。这种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会随着飞沫进入他人的呼吸道。此外,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鼻咽部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感染传播。

肺炎链球菌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剧烈胸痛和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由于其致病力较强,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三、感染的预防方法 1.个人防护措施 - 彻底洗手:保持手部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接触与病原体相关的人或物品之后。 - 做好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 避免亲密接触:避免与疑似或确诊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2.环境清洁消毒 - 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 定期清洁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经常清洗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3.接种疫苗 - 肺炎疫苗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应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接种。

六种常见呼吸道致病菌的知识橱窗

六种常见呼吸道致病菌的知识橱窗 科普及宣教版本 肺炎链球菌3型 概述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为链球菌属的一个种,俗称 肺炎球菌(pneumococcu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居于正 常人的鼻腔中,形成带菌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疾 病。直径为0.5μm~1.5μm,呈矛头状,宽端相对,尖端向 外,常成双排列,在患者痰或脓汁中呈短链排列;无鞭毛, 无芽孢,毒力株在机体内形成较厚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荚膜能抵抗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该菌对温度抵抗力较弱,在52~56℃时加热15~20分钟即被杀死;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阴暗处的干痰中可生存1~2月。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子包曲松、阿奇霉素等敏感。 危害: 肺炎链球菌系通过飞沫传播,主要引起小儿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元凶,例如大叶性肺炎以及气管炎、中耳炎、脑膜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5岁下儿童感染死亡的主要致病菌及真凶。 全球:WHO估计,每年约有70-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疾病。 亚太地区:每小时约有49名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中国: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有高致残性,可引起患儿一或多个神经缺损,智力低下,永久听力损失(在所有病原菌中,肺炎球菌导致耳聋的发生率最高),癫痫,瘫痪。 携菌率: ◆武汉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22.31%(135/605).[1] ◆东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约为34.5%(120/350)[2] (1)孙自镛;5岁以下健康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7 年45卷5期; (2)何永明;东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及耐药性检测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 年26卷12期

支原体肺炎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何不同?[1]

支原体肺炎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何不同? 摘要 支原体肺炎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因之一。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感染的区别,并介绍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措施,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1. 引言 呼吸道感染在儿童中十分常见,其中支原体肺炎和肺炎链球菌感染都属于常见的病因之一。这两种感染虽然都会导致肺炎的发生,但其病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这两种感染的不同之处,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建议。 2. 支原体肺炎的概述 2.1 病因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其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2.2 流行特点 支原体肺炎大多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尤其是在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冬春季节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节。 2.3 临床表现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儿童会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发热、鼻塞等症状。较小婴儿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食欲不振、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 2.4 诊断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支原体的PCR检测、喉拭子检测等。

2.5 治疗方案 对于支原体肺炎,一般采用口服的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阿奇霉 素等。此外,儿童在发病期间应保持休息,多饮水并适当加强营养。 2.6 后期疗养建议 支原体肺炎的后期疗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居室环境清洁,保 持通风; - 合理饮食,增加维生素摄入,增强免疫力; - 定期复查,评估疾病进展。 3.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概述 3.1 病因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链球 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其感染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3.2 流行特点 肺炎链球菌感染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而在婴儿中尤其多见。冬春季节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高发季节。 3.3 临床表现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支原体肺炎类似,但可能会更加严重。患儿往往会出现高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较小婴儿可能 会出现喂养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 3.4 诊断方法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同样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 验室检查包括喉拭子检测、血培养等。 3.5 治疗方案 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一般也采用口服的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 阿奇霉素等。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6 后期疗养建议

肺炎链球菌感染传播

肺炎链球菌感染传播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健 康问题。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物体或 直接接触传播。了解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方式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肺炎链球菌的传播方式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 1. 飞沫传播:肺炎链球菌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 的飞沫中传播的。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中的细菌会悬浮在空 气中一段时间,并被他人吸入,从而导致感染传播。 2. 直接接触传播:肺炎链球菌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 传播。例如,当一个感染者触摸自己的鼻子或嘴巴后接触其他人的皮肤,细菌就可以传播给其他人。 3. 间接接触传播: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物体传播。例如,感染者咳嗽后用手触摸公共场所的物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其他 人再接触这些物体时就会感染。 二、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措施 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步骤。用肥皂和清水洗 手至少20秒钟,特别在接触感染源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使用厕所前 以及进食前后要注意洗手。 2.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感染者咳嗽或 打喷嚏时。如果必须照顾感染患者,应戴上口罩和手套,并注意及时 更换和正确处理这些防护用具。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不用手触摸面部、口鼻,避免用嘴呼吸,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 4. 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特别是公共场 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5.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针对肺炎链球菌的疫苗, 以提高免疫力和预防感染。 三、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症状及治疗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 1. 发热:感染者常常会有发热的症状,体温可能较高。 2. 咳嗽:感染者咳嗽频繁,伴有痰液。 3. 呼吸困难:一些严重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感染了肺炎链球菌,应尽早就医,以获得适当 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及对症处理, 如退热药物和咳嗽止痛药物。

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机制

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机制 【论文关键词】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耐药感受态内酰胺类耐药率红霉素 【论文摘要】肺炎链球菌存有于人的喉部和鼻子的后部,大约40%的人平时就携带这种病菌,能引发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每年导致300万儿童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去用青霉素就能够杀死的肺炎链球菌,现在抵抗抗 肺炎链球菌存有于人的喉部和鼻子的后部,大约40%的人平时就携带这种病菌,能引发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每年导致300万儿童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去用青霉素就能够杀死的肺炎链球菌,现在抵抗抗生素的水平越来越强。科学家则希望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基因测序,更好地理解这种细菌并开发出新的抗生素。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并已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是临床感染控制中非常棘手的难题。 1耐药性的流行概况 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肺炎链球菌总的青霉素耐药率不到5%,而且均为低水平耐药(中介),到90年代初,总的青霉素耐药率迅速上升到17%,当前已经超过30%。Gordon等在1997年-2001年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16.7%,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R%)是25.0%。1997年-2000年,我国文献报道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率(R+I)还仅在8.8%~22.5%之间,但在最近的调查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R+I)已高达42.7%,显示出快速上升的势头。还有一些最新调查显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了70%。当前,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的数量报道不一,与地区分布相关1、2。广谱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氨噻)已成功用于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但对这些因子的抗药性也似乎有所增加。肺炎链球菌已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广泛耐药,包括β内

支气管肺炎健康教育

支气管肺炎健康教育 支气管肺炎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感染呼吸道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支气管肺炎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但老年人、年幼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 二、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⒈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⒉感染:流感、腺和呼吸道合胞是常见的感染病原体。 ⒊真菌感染:支气管肺炎的真菌感染主要有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等。 ⒋传播途径:支气管肺炎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的物体传播。 三、支气管肺炎的预防和控制 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

⒉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加体 力锻炼,接种疫苗等。 ⒊避免烟草和空气污染: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避免在污染 严重的环境中呆太久。 ⒋加强感染控制:不随地吐痰,经常通风,定期清洁家居环境,避免密闭空间。 四、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和诊断 ⒈常见症状: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 ⒉诊断方法:医生通常会采集咳痰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也可 能进行X光检查、血液检测等。 五、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和护理 ⒈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类型,医生会开具相应的抗生素、抗药 物等。 ⒉休息和适当的体力活动: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充分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⒊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水可以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⒋注意环境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理家居环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支气管肺炎:指一种感染呼吸道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⒉病原体: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⒊传播途径:指疾病通过何种方式传播给他人的路径,包括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受污染的物体等。 ⒋抗生素:指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⒌抗药物:指用于抑制或杀死的药物。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支气管肺炎患者护理指南 附件2:支气管肺炎病例报告表格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支气管肺炎:指一种感染呼吸道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⒉病原体: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⒊传播途径:指疾病通过何种方式传播给他人的路径,包括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受污染的物体等。 ⒋抗生素:指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⒌抗药物:指用于抑制或杀死的药物。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菌,菌体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宽端 相对,尖端向外,菌体周围显示有透明环。无鞭毛,无芽胞。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荚膜需特殊染色才可见。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的菌落细小、形成草绿色 α溶血环。肺炎链球菌产生足量的自溶酶,平板培养菌落中的菌体溶解,菌落中央下陷呈肚脐状。 3.生化反应:肺炎链球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 不产气。 4.抗原结构与分类 (1)英膜多糖抗原∶存在于肺炎链球菌荚膜中。根据抗原不同,肺炎链球菌可区分为90多个血清型。其中有20多个型可引起疾病。 (2)菌体抗原∶①C多糖∶为各型菌株所共有。 ②M蛋白∶具有型特异性,肺炎链球菌M蛋白与 细菌的毒力无关,产生的抗体无保护作用。 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肥皂也 很敏感。荚膜株抗干燥力较强,在干痰中可存活1~2个月。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英膜∶荚膜有抗吞噬作用,是肺炎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2)肺炎链球菌溶素O∶可溶解羊、兔、马和人的红细胞。此外,还能活化补体经典途径,引起发热、炎症及组织损伤等作用。 (3)脂磷壁酸∶在肺炎链球菌黏附到肺上皮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时起重要作用。 (4)神经氨酸酶∶新分离的菌株中含有该酶,能分解细胞膜和糖脂的N-乙酰神经氨酸,与肺炎链球菌在鼻咽部和支气管黏膜上的定植、繁殖和扩散有关。 2.所致疾病: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痰为铁锈色),其次为支气管炎。成人肺炎多数由1、2、3型肺炎链球菌引起,3型肺炎链球菌能产生大量荚膜物质,毒力强,病死率高。儿童的大叶性肺炎以第14型最常见。肺炎后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也可引起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三)免疫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可建立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四)微生物学检查法:1.胆汁溶菌试验 2. Optochin敏感试验 3. 英膜肿胀试验 4.动物毒力试验 (五)防治原则: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

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1. 引言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导致肺炎、中耳炎和流感等呼吸 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菌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这给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针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机制进行相关研究,可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该病给公共卫生带来的风险和威胁。本文将从肺炎链球菌的基本概述、感染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2. 肺炎链球菌基本概述 肺炎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菌,其直径约为 0.5-1.25微米。该菌存在于许多人的呼吸道、口腔、上呼吸道等部位,也可以通过 空气飞沫传播。一些高危群体(如幼儿、老年人、免疫抑制患者等)易受肺炎链球菌感染。感染者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 肺炎链球菌感染机制 肺炎链球菌通过身体的内外界面进入人体内,侵入呼吸道黏膜层,开始进行定植、繁殖和发病。其感染机制主要包括黏附、入侵、中毒和隐匿等方面。 3.1 黏附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第一步是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黏附,这是感染过程中的关键 步骤。黏附过程主要依赖于细胞外多糖(polysaccharides)和腺苷酸酰化酶(autolysin)等因子的参与。多糖可以通过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来实现黏附作用,而腺苷酸酰化酶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在肺泡表面造成创伤并对细胞进行粘合。 3.2 入侵 一旦肺炎链球菌与上皮细胞发生黏附,其细胞壁的一些蛋白质如双份蛋白(dimeric protein)和九价肺炎球菌结合蛋白(PspA)等也会参与到肺炎链球菌进 行粘合和传递时所需的功能中。它们能够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机制,并迅速定位和侵入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为圆形、卵圆形或柳叶刀形,多成对或短链排列。在血琼脂培 养基中生长,可出现α-溶血。该菌的荚膜决定其致病力,无荚膜者通常不致病,荚膜多糖 体具有特异抗原性,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目前已有86个亚型,成人致病菌多为 1~9型和12型,第3型毒力最强。有20%~40%(春季可高达40%~70%)的正常人鼻咽部 分可分离出呼吸道定植菌——肺炎链球菌。当人体呼吸道防御机能降低时,细菌则可越过上 气道及支气管的黏液纤毛清除屏障进入肺泡,并在肺泡内繁殖,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引起黏液性水肿及多形核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渗出,渗出液中含有细菌,并经肺泡Cohn孔 向邻近肺组织蔓延,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由于病变发生始于外周,故叶间分界清晰,有5%~10%的病变可波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老年及婴儿也可由支气管播散,而形成 支气管肺炎。因肺炎链球菌不产生任何毒素,故不会引起原发性肺组织坏死而形成空洞。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病史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等诱因,多有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 染的前驱症状。 2.1.2 典型表现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突起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呈稽留热)、多汗、心悸、呼吸困难、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肌肉酸痛;②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少痰,开始咳出少量黏液性或带血丝痰,24~48h后咳出黏稠脓性铁锈色痰(与肺泡渗 出与出血有关)。75%患者有明显的患侧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可使其取患侧卧位。 2.2 体征 2.2.1 一般状态检查急性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呼吸急速,脉搏增快,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严重感染时 可并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混合性呼吸困难、发绀、嗜睡、谵妄、昏迷等。 2.2.2 肺部检查①视诊:患侧呼吸运动幅度减小;②触诊:双侧胸廓扩张度不对称,肺实变 部位触觉语颤增强,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擦感;③叩诊:肺实变部位呈浊音或实音;④听诊:在肺实变部位,早期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累及胸 膜时有胸膜摩擦音。 2.2.3 其他检查严重感染者可并发心律失常、肠胀气、上腹部压痛(由于炎症累及膈胸膜),累 及脑膜时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反射。 在发病5~10天后,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恢复正常;使用了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体 温可在1~3天内恢复正常,其他的症状与体征亦随之逐渐消失。本病的自然病程为1~2周。 3治疗 3.1 治疗原则 3.1.1 早期、足量、足疗程地选择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3.1.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的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处理并发症。 3.2 治疗措施

链球菌感染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分2类:一类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脓皮病、肺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感染为人类常见疾病,不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四季均可发生。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Diplococ- cuspneumoniae),存在于正常人体的口、鼻、咽腔,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方致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目录

链球菌科 丙型链球菌一般不致病,常存在于粮食、乳品中,在乳制品、泡菜和粉丝的制做中起作用。 明串珠菌属现有6个种,存在于植物体表,也见于青贮、泡菜、果酒、乳制品中,常可增加产品风味,但在制糖工业中,明串珠菌是有害菌。肠膜明串珠菌能从蔗糖产生葡聚糖,可作为代血浆。 片球菌属有5个种,存在于植物体表和植物的制品(如青贮、泡菜、果酒)中。西方国家制造腊肠、熏肉时,利用片球菌迅速降低制品的pH值,以防止腐坏。片球菌由于耐酒精和酒花,常成为啤酒的为害菌,使啤酒混浊败坏。 气球菌属仅有1种,即绿色气球菌。 链球菌科 孪生球菌属仅有1种,即溶血孪生球菌。 病原学 链球菌属是链球菌科的成员之一,链球菌是圆形或卵圆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无芽胞,无动力,过氧化氢酶阴性,不耐热(55~60℃30分钟即可杀死),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为成对或成链状排列的球菌。易被各种常用消毒药杀灭,但对各种自然因素却有一定的抵抗力。在痰、渗出物及动物排泄物中可生存数周,在尘埃中无日光照射时可生存数日,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从水、尘埃、乳汁、健康人的鼻咽 链球菌感染 部、人及动物粪便中皆可检出。链球菌的分类至今尚未统一,目前常将链球菌属按溶血能力分为甲型(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γ型)溶血性链球菌3类,甲型链球菌致病力弱,为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丙型链球菌为口腔、鼻咽部及肠道的正常菌群,通常为非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链球菌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这一分类法简单,临床使用方便。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根据其细胞壁中特异性抗原(多糖体)的不同,分为A~H、K~T共18个族;又根据其表面蛋白质M、K、T、S抗原的不同,将各族细菌分为若干个血清型。对人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护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护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pneumococcal pneumonia)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引起的肺实质炎症,约占医院外获得性肺炎的半数以上。本病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和胸痛为特征。冬季与初春为本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原先健康的青壮年男性多见,也可见于老年人或婴幼儿,或先有上呼吸道免疫功能受损,或吸烟、酗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病和免疫缺陷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其毒力与荚膜中多糖的结构和含量有关,经阳光直射1 h或加热至52 ℃保持10 min即可杀灭,对苯酚(石炭酸)等消毒剂也较敏感,但在干燥痰液中可存活数月。 2. 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是寄居在口腔及鼻咽部的一种正常菌群,其带菌率随年龄、季节及免疫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受损时,肺炎链球菌可进入下呼吸道,在肺泡内繁殖滋长,引起肺泡壁水肿、白细胞和红细胞渗出,渗出液含有细菌,经Cohn 孔向肺的中央部分蔓延,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而致肺炎。 二、护理评估 (一) 健康史 评估有无慢性呼吸系统及全身性疾病史,询问有无吸烟、酗酒史,

是否存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的情况,了解有无导致防御机制下降的诱发因素存在,如受寒、醉酒、感冒、疲劳、淋雨、病毒感染等。 (二) 临床表现 1. 症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急起畏寒或寒战、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达39~40 ℃,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伴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明显,可放射至肩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开始痰少,可带血丝,24~48 h后可呈铁锈色,与肺泡内浆液渗出和红细胞、白细胞渗出有关。食欲减退,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 体征急性病容,面颊绯红,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角和鼻周单纯疱疹。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早期肺部无明显异常体征,肺实变时,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或管样呼吸音等实变体征。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累及胸膜可闻及胸膜摩擦音。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黏膜淤点、巩膜黄染等。 3. 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心包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精神神经症状等。 4. 心理状态由于起病急骤和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常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三) 辅助检查

链球菌性肺炎

链球菌性肺炎 概述据部分调查,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第1、2、3、4、6、7、8、12、14、18及19型最常见,儿童则以1、6、14、18、19及23型为多。肺炎链球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病人的传染源作用很小。病菌经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以飞沫方式传播。密集人群偶有爆发流行,一般多系散发。四季均有发病而以冬春较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继发性肺炎多见于儿童、老年及慢性病人。正常人体上呼吸道存在防御屏障,故不易感染。一旦屏障受损,防御功能减退则可发病。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增加黏液分泌、抑制纤毛上皮的功能及吞噬细胞的作用,麻醉可减弱会厌反射以致误吸胃内容物及鼻咽含菌分泌物,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胸部外伤可使肺泡内水分积聚,支气管癌、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等可引起支气管阻塞、引流不畅,均可诱发本病。抗菌治疗应尽早开始,青霉素为常用药,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其他抗拒药物。病人传染性不强,通常不予隔离。 疾病名称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英文名称streptococcuspneumonia 别名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性肺炎;streptococcalpneumonia;化脓性链球菌肺炎 ICD号:J13分类感染内科>细菌性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ICD号:J15.4分类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细菌性肺炎 流行病学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散发于世界各地,迄今未见到国内外

有关发病率的报道。一般少有真正的流行,但1918年流感大流行后继发的链球菌肺炎呈小流行,死亡率高达30%~35%。多为内源性感染,传染源为带菌者本身,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吸入上呼吸道含菌的分泌物而发病。儿童和老年体弱者易患本病。 传染源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肺炎链球菌可寄生于正常人的鼻咽部。正常成年人的带菌率为5%~10%,儿童可高达20%~40%。冬春季带菌率最高。 传播途径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托儿所、军队、监狱以及生活在十分拥挤的环境中易发生流行。 易感人群儿童和老年人为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易感人群。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病因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中的一大类常见细菌,为链状或者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生殖道中。其种类繁多,且大多不致病。但致病者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常见的如猩红热、丹毒等,以及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中的致病菌主要为A族,亦称化脓性链球菌(pyogenicstreptococcus),可引起人类肺炎。 链球菌的分类链球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3种: 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可分为3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streptococcus):这类链球菌亦称为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vividans),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受损的心瓣膜、脑膜上或泌尿生殖道中能引起疾病,

医学上常见的细菌和病毒

医学上常见的细菌和病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常常是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而与我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就是细菌和病毒。这些微生物常 常会引起各种疾病,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它们的来源、病症、传播 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些医学上常见 的细菌和病毒,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 一、细菌 1.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菌。它们通常存在于我们的皮肤、口腔和鼻子等部位,甚至还会存在于我们的衣服、枕头和被子上 等物品表面。在医学上,葡萄球菌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皮肤感染、肺炎和败血症等。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身体卫生和环境清洁,避 免葡萄球菌的感染。 2.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主要病因。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 患者的唾液、痰液和粪便中,并通过空气传播。结核病的症状包 括咳嗽、胸痛、发热和盗汗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结核病可 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肺不张和肺结核等。因此,我 们应该加强环境卫生,避免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3.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流感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这种细菌通 常存在于感染者的喉咙和鼻子中,并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炎链球 菌感染会引起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和高烧等症状。因此,我们 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保健,避免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并及时就医。 二、病毒 1.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也是导致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流感病毒通常通过空气传播,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打 喷嚏和肌肉疼痛等症状。流感病毒亚型的变异较为频繁,因此每

年都需要定期接种流感疫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或传播流感病毒。 2.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导致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这种病毒通常通过血液、性行为和婴儿妊娠等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的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和黄疸等症状。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保健,避免接触乙肝病毒。 3.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这种病毒通常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艾滋病的症状包括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和皮肤病变等症状。因此,在性行为、母婴垂直传播等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加强保健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行为。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健康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了解医学上常见的细菌和病毒,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

肺炎的病因和传染途径

肺炎的病因和传染途径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和传染途径对于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炎的病因以及常见的传染途径,以增加读者对该疾病的了解。 一、病因 肺炎的常见病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 病毒感染:病毒是导致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人体后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发生。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引发肺炎的病因。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它们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其他途径传播,并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肺炎的发作。 3.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肺炎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常见的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等。真菌通过吸入空气中的孢子进入肺部,引发感染。 4.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肺炎相对较少见,但仍然可能发生。包虫病、弓形虫感染等都可以导致肺炎的发生。 5. 其他病因:除了上述常见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外,还有其他病因也可能引起肺炎,如化学物质的吸入、异物阻塞等。 二、传染途径

肺炎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飞沫传播:当一个患有肺炎的人咳嗽、打喷嚏时,口鼻部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引起感染。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2.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患有肺炎的患者或其分泌物,如唾液、鼻涕等,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 3. 空气气溶胶传播:一些特定的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以气溶胶形式存在,被其他人吸入后引起感染。这种传播途径相对较少见。 4. 父婴垂直传播:孕妇患有肺炎病原体感染时,通过胎盘或生产过程中将病原体传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肺炎的发生。 5. 医源性感染:在医疗机构中,由于不洁的手术器械、不规范的消毒操作等,使病原体传播给患者,引起医院内肺炎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外出回家后等时刻。 2. 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换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封闭的环境中。 3.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将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炎会传染吗

肺炎会传染吗 肺炎的多数表现有咳嗽的现象,所以有很多人都不敢接近肺炎患者,怕肺炎会传染。那么肺炎会传染吗?我们有必要为大家解释清楚, 下面就有请我们的专家为大家解释一下肺炎会传染吗。 肺炎会传染吗?成人肺炎的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最常见,其 他病原体包括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很多种。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人们之间的接触,或者通过人和物的接触传播,但是哪怕感染了这些病原体,只要自身免疫力健全,就不会得肺炎。往往是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才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病。 肺炎会传染吗?具有传染性的肺炎很少,如“非典”、炭疽、肺鼠疫,这类肺炎由病毒引起,传染性非常强,是国家严控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当然对这类疾病也不必特别害怕,虽然很凶险,但患病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这些病的致病机理、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等都和肺炎都不尽相同

大家对肺炎会传染吗这个问题,应该有所了解了吧,看了专家们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肺炎是不会传染的,大家可以放心了,所以大家也不要排斥哪些肺炎患者。 肺炎的治疗方法 (1) 加强营养:肺炎的治疗需要有富有营养及维生素的饮食,积极消除营养不良。 (2) 锻炼体格:经常做户外活动或户外睡眠。进行体操、冷水擦浴或冷水浴等锻炼,增强机体的耐寒性。室内宜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感染。这些都对肺炎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3) 中医疗法:主要是补益全身和恢复肺功能,是我国常用肺炎的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何氏宣肺方由以上野生珍贵药材纯手工精制而成,针对肺炎病理,通过水煎内服,诸药共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宣开肺气之功,畅通气血,祛除邪毒的同时,更可增强肺部抵抗力,以达标本兼治不复发的目的。 (4) 清除病灶:如有鼻窦炎及支气管扩张等并存时,应采取适当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5) 其它疗法:雾化吸入适当的抗生素,反复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起到抑制增生和促进病灶呼吸的作用。此外,又可用电磁疗法,超短波透热,按摩及芥末敷等物理疗法。

肺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肺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一级段落标题:肺炎的病因】 肺炎是一种引起肺部组织发炎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细菌、病 毒和真菌等。 1. 细菌感染: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肺炎类型,常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 感染引起。这些细菌会通过吸入污染空气中的微粒或飞沫传播到呼吸道,并侵入肺部组织引起感染。常见的致病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葡萄球菌等。 2. 病毒感染: 许多不同类型的呼吸道病毒也是导致肺炎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 流感、腺病毒、副流感等都能引发肺部感染。这些呼吸道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当受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患者周围的人容易受到感染。 3. 真菌感染: 真菌性肺炎相对较少见,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该类型的感染通 常是通过吸入孢子或由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蔓延至肺部引起。 【一级段落标题:肺炎的传播途径】 肺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对于预防 和控制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1.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最常见和主要的传播方式。当一个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个体咳嗽、打 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致病微生物的飞沫。如果周围人直接接触到这些飞沫,并吸入其内的致病微生物,就有可能被感染上肺炎。

2.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已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表面(如手、皮肤)也可以导致肺炎传播。当一个人触摸被感染者的眼睛、鼻子或口腔区域时,再用同一只手接触自己的脸部,就有可能将致病微生物带入自己的呼吸道从而引发肺炎。 3. 空气传播: 某些细菌和病毒能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并传播。这种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称为 气溶胶传播。当人们进入被患有肺炎的个体所污染的封闭空间,如办公室、车厢和飞机等,在此环境中吸入含有致病微生物的空气,则面临患上肺炎的风险。 4. 医源性传播: 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是肺炎传播的高风险环境。潜在的感染源包括住院患者、 医护人员和探视者等。不正确或不足够的卫生措施可能导致致病微生物通过接触、飞沫或空气传播进一步感染他人。 【二级段落标题:预防与防控策略】 针对肺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掌握相应的预防与防控策略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 的健康至关重要。 1. 洁净环境: 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接触频繁的表面如门把手和电梯按钮 等可以有效降低肺炎传播的风险。 2. 频繁洗手: 经常用洗手液或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洗手,并正确使用肥皂冲洗至少20秒。 这是预防多种呼吸道感染以及肺炎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3. 使用口罩:

2020版: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全文) 肺炎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PD)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是引起儿童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AOM)和鼻窦炎等的常见病因。据WHO估算,2008年全球约有880万<5岁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名死于Spn感染[1];2018年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全球<5岁死于Spn感染儿童约为29.4万名,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和亚洲[2]。Spn也是引起中国婴幼儿和老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3,4,5,6,7]。全球<5岁儿童PD病例数最高的10个国家全部位于非洲和亚洲,占全球总病例数的66%,而中国位列第二,占全球总病例数的12%[1]。WHO对可用疫苗预防的疾病的分级中,将PD和疟疾定为需"极高度优先(Very high priorities)"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8]。本文在2017版《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WHO 关于肺炎球菌疫苗立场文件(2019年)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PD 的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综述,为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在科学使用疫苗与发挥疫苗最佳预防作用方面提供相关证据,提高PD防控水平。 1 病原学 1881年Sternberg和Pasteur分离并培养出肺炎球菌,1886年Fraenkel将其命名为肺炎球菌(Pneumococcus)。1920年命名为肺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