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

《茉莉花》--小学音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浓郁”等词语。

2、了解茉莉花的特点,能写一句话。

3、体会“我”在养花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并能读出喜爱之情。

4、尝试背诵第四小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茉莉花的特点,尝试背诵第四小节。

2、体会“我”在养花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并能读出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图:茉莉花)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学习生字“茉”

3、看看课文中的茉莉花是怎么样的?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第四小节重点句)接力朗读,正音。

2、学习生字“蕾、绽”。

(1)“花蕾”: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

(2)“绽开”:a、查字典“绽”;b、看图理解。

3、学生默读重点句,在描写茉莉花特点的词语上作记号。

4、听老师范读,进一步思考:作者究竟突出了茉莉花的哪些特点呢?根据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花蕾:鼓

花朵:洁白无暇似雪如玉

花香:浓郁真醉人

5、学生自由朗读句子,练习读出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齐读。

6、尝试背诵。

(1)出示背诵指导。

A 、填空:

茉莉花已长出了,枝尖上鼓出了。过了几天,开放了。它们,,绽开了,送来了。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花香。

B、看提示背诵。

茉莉花长出了枝丫,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开放了——摘下一朵叫我闻

C、出示图片。

(2)学生根据不同选择,反馈背诵情况。

7、齐读第五小节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

2、3小节,看看“我”在养花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2、学生交流。(板书:焦急地盼望我不再关心它了惊喜)

3、发生了什么事,让“我”如此惊喜?(出示相应句子)

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样子,连花的影子也不着。

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它们正在贪婪地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1)学习生字:“副、疏”。

(2)茉莉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生对读,同桌读,男女生分句读,体会心情的变化)

四、积累词语,总结全文。

1、(放《茉莉花》音乐),自由朗读整篇课文。

2、试试你的身手。

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

3、词语宝典:洁白无暇似雪如玉等(描写“茉莉花”的词语)

4、(出示画面:“茉莉花”)

时光飞逝,20xx年我们就要迎来五湖四海的朋友。到那时,作为主人的你将怎样夸夸茉莉花呢?请在你的手中那朵美丽的“茉莉花”上写一句话。

【课后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课后反思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三

在简略介绍课文背景之后。

师:这里教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播放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作品《春天的歌》)

师:你们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生:棗听到鸟的叫声很好听。

——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它在吃虫子。

——还有蝉儿的叫声。

——还有小溪在流着,有水声。

师:这首乐曲是奥地利音乐家斯特劳斯的作品,音乐家在春天里穿过田野,来到树林,他们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溪水的奔流,春风轻拂下树叶沙沙的声响,看到了春天里美丽的景色,这一切,使音乐家创作了这首动听的'乐曲,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他像音乐家一样走到哪儿,总能听到美妙的声响,就像乐曲一样在耳畔回荡。小扬科听到了哪些乐声,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读时,请大家带着听音乐的心情来读,特别要把象声词读的像一些。

(学生一边读,教师一边板书)

树林里:树林在奏乐,喔咦,喔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堆草料时: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春天里的傍晚:青蛙呱呱叫起来

啄木鸟笃笃地啄树干

甲虫嗡嗡地叫

师:小扬科听到很多声响,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树林里扬科听到什么?

生:喔咦、喔咦。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棗可能是鸟叫声。

——是野兽的叫声。

——是风吹过树林的响声,像海涛一样。

师:树林有各种各样的声响,扬科听见了,他觉得就像乐曲一样:喔咦,喔棗咦,使他入迷,陶醉。扬科还听见了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啾啾”。

小虫声音:唧唧,吱吱,嗡嗡。

青蛙叫:呱呱。

啄木鸟:笃笃。

……

师:你们想想,这么多动听的声响,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旋律啊!请大家再读一读四、五两段。

(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教师以轻轻的乐曲伴读。)

师:扬科是个爱音乐的孩子,但他和你们不同,他生活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他的音乐天才受到了扼杀和打击,当他听音乐出了神时,他怎样了?

生: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师:扬科屈服了吗?没有,请大家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扬科对音乐的爱好是阻止不了的,他仍然追求音乐,经常偷偷地听旅店里的奏乐和歌唱。大家想象一下跳舞时声音。

(学生想象、议论。)

师:很清脆,有节奏,对吧。想想少女的歌唱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议论。)

师:歌声像银铃似的,婉转动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怎样的?刚才大家听了乐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多么柔和啊!所以扬科完全沉浸在乐声中,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本来柱子是不会颤动和歌唱的,但扬科入迷于音乐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扬科对音乐多么着迷,他的才华如果得到培养,一定是个出色音乐家。大家把第七,八两自然段读一读。

师:扬科爱好音乐,他多么希望有一支自己的小提琴,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虽然不好听,像蚊子哼哼似的,但他还是一直拉着,如果有一支真正的提琴属于扬科的,那么他会怎样?

生:——他高兴得跳起来。

——他会抱着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读唐诗》。

教学过程

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

1、随音乐《读唐诗》走进教室,(出示读唐诗——课件)

2、导入:

这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远远流畅的古诗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诗。首先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新授

1、出示《读唐诗》的歌曲(课件(2))播放完整歌曲,师生随音乐听唱一遍。

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吗?

生:回答(许多古诗……)

师:你看到歌词的时候,同学们能联想到许多唐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知道的唐诗最多,分成四组,每组一个题板,请你用连线连一连,连接最快的就为优胜小组。

2、活动开始

(1)每组一块题板(各组讨论画线)

(2)最快的到前面展示,并排好。

师:同学们看一看他们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来当评委。

(3)2组给1组评,3组给4组评。

(4)老师展示对与错(课件)“床前的月光、《咏鹅》”

师:说一个句字的头,学生答一个诗的题目。

这首歌曲是由八首古诗的佳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歌曲。

(5)师生齐(评价)

三、学习唱读

1、师:问你知道唐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表达诗人喜怒哀乐、喜爱古诗、表达诗人对唐诗的赞美)

2、师轻声唱词。课件与2相同

师:你能说一说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吗?

生:分别让学生回答。

师:以一首唐诗为例:课件:“高飞的白鹭”……作者是谁?

生:杜甫的《绝句》。

师:如果以这首古诗为例,你能画些什么?

对!它象一副画卷一样那么美丽,其中描写景物,色彩有什么?

生:黄鹂是黄色、柳是绿色、天是……雪是……

师:对!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它们远近高低,响应的构成一副赏新悦目的画卷,所以我们说唐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3、歌曲处理与演唱课件与2相同

(1)播放全曲

师:听一听旋律,找一找歌词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听一听找到了吗/

生:第二段或“枫桥的钟声“……是高潮。

4、节奏型:附点四分音符有多长

师:指读×?__ × ×

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歌曲的高潮之后,又恢复到什么的方?生:宁静。

指导:4/4拍旋律56 71 2 4 ? | 4 32 21 | 1 - ||

(2)全体完整演唱强调高潮处,MP—Mf-mp

四、展示延伸

师:让学生借古人的情怀开一个古诗演唱会。

形式:合唱、表演、吹奏、朗诵……

五、板书:

课题:《古诗新唱演唱会》——读唐诗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十四课。乌龟和兔子这两个音乐片段选自史真荣创作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这是一个儿童自小就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童话故事。表现兔子的音乐用单簧管演奏,音区较高,音色较明亮,节奏欢快,表现了兔子敏捷的动作和骄傲的神态。表现乌龟的音乐用大管演奏,音区较低,音色较暗,节奏较稳健,表现了乌龟

动作缓慢、谦逊和蔼、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品格。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能够运用竖笛吹奏主题音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注意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树立自信心。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音色、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扮演各种小动物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了吧,谁能把这个故事描述一遍?

(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2.作品介绍。听同学讲作品简介,检查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进行作品简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欣赏全曲。先提★WWW.★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分析作品特点?作品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再播放动画片。

(学生认真欣赏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先提出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欣赏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思想能力以及音乐想象能力等全面的音乐素质。)

4.分析作品,学习主题音乐。

①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②提出问题,引出主奏乐器大管和单簧管。播放主题音乐。

(学生分小组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向学

生介绍两件木管乐器,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表现不同形象的小动物。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并适时地做思想情感上的教育。理解音乐,提高音乐思维能力。)

5.乐器进课堂。自由吹奏竖笛,出示两段主题音乐,引导学生分小组练习后,再统一练习。

(小组互相讨论学习。体现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分组表演。引导学生用别的方式表演《龟兔赛跑》。

(学生自己组织,分绘画小组、表演小组来自由表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表演的能力。利用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小结

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习乌龟踏踏实实的,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学习。(学生在表演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5篇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旅途上最好的充电器!让人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最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难点: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值凉爽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呀?那我们就一起去感

受一下农家丰收的喜悦。唉,你们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____(先弱后强,先慢后快。)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______x.(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长鼓舞。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优秀5篇) 《茉莉花》--小学音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浓郁”等词语。 2、了解茉莉花的特点,能写一句话。 3、体会“我”在养花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并能读出喜爱之情。 4、尝试背诵第四小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茉莉花的特点,尝试背诵第四小节。 2、体会“我”在养花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并能读出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图:茉莉花)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学习生字“茉” 3、看看课文中的茉莉花是怎么样的?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第四小节重点句)接力朗读,正音。 2、学习生字“蕾、绽”。 (1)“花蕾”: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 (2)“绽开”:a、查字典“绽”;b、看图理解。 3、学生默读重点句,在描写茉莉花特点的词语上作记号。 4、听老师范读,进一步思考:作者究竟突出了茉莉花的哪些特点呢?根据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花蕾:鼓 花朵:洁白无暇似雪如玉 花香:浓郁真醉人 5、学生自由朗读句子,练习读出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齐读。 6、尝试背诵。 (1)出示背诵指导。 A 、填空: 茉莉花已长出了,枝尖上鼓出了。过了几天,开放了。它们,,绽开了,送来了。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花香。 B、看提示背诵。 茉莉花长出了枝丫,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开放了——摘下一朵叫我闻 C、出示图片。 (2)学生根据不同选择,反馈背诵情况。 7、齐读第五小节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 2、3小节,看看“我”在养花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2、学生交流。(板书:焦急地盼望我不再关心它了惊喜)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教案能够对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作为一名五年级音乐教师,你知道如何写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吗?相信教案会让你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欣赏:“落水天”“雨中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第六(田间)” 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水中” 创造:创编旋律 第一课“水花花、泥巴巴” 教学目的 1、用活泼、跳跃地情绪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勇敢的小娃娃。 3、欣赏我国民歌“落水天”,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唱准乐谱、欣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听音练习 1、老师先弹奏以出示的音,并认识音名。 2、老师完整的弹奏旋律乐句,学生仔细听辨并能准确填写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三、学唱乐谱 1、学生先自己认识音名。并根据歌曲旋律音高来演唱乐谱。 2、老师把有难度的乐句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3、轻声跟琴来演唱歌曲乐谱 5、分组来演唱歌曲乐谱。 四、新授歌曲 1、导入:从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强弱规律:强弱。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五、创编动作 1、观赏、体验“小脚丫”在雨中跑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六、欣赏“落水天” 1、听赏“落水天”歌曲,并跟着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讨论:1):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随着音乐做动作。 第二课“雨中”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雨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欣赏“雨中曲” 3、创造:用“do、 re、 mi、 fa、sol ”五个音旋律。 准备: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雨滴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感受雨声、欣赏“雨中曲”

五年级音乐主题的优秀教案

五年级音乐主题的优秀教案 五年级音乐主题的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 《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点: 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 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教学过程: 一、《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1)设问: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 (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 5.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师生互评。 二、课后小结 五年级音乐主题的优秀教案2

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

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 没有音乐,我们就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就会缺少美感节奏感,生活会变得枯燥无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1 一、引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2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 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 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 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 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案3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五年级音乐教学教案设计(精选5篇)

五年级音乐教学教案设计(精选5篇) 五年级音乐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8、智斗 9、放绳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五年级音乐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023最新-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10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能力目标: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如:音不准时借助竖笛练习或者请音准好的同学教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经无法考察。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收集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单元教学内容 1.活动:《绚丽多彩的舞剧音乐》。 2.欣赏:《花香鼓舞》《羚羊舞》《快乐的女战士》《天鹅湖组曲》。 3.唱歌:《军民团结一家亲》。 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舞剧中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各门艺术的独特魅力,认识舞蹈、音乐、戏剧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舞剧艺术特色。 2.感受舞剧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和曲式结构的特点,能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理解音乐情绪。 3.接触中外经典舞剧,欣赏中外优秀舞剧音乐,提高舞剧艺术鉴赏的能力和综合艺术修养,从中了解舞剧艺术所表现的历史、社会、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喜爱观赏舞剧艺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表达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 2.分辨管弦乐合奏《快乐的女战士》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一段旋律。 教学难点: 1.随录音哼唱歌曲《花香鼓舞》,记忆主题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2.体会《西班牙舞曲》中的节奏类型,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舞剧片断欣赏。在欣赏之前学生可能对本单元的《小刀会》《红色娘子军》等剧情不甚了解,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搜集资料详细介绍舞剧的内容,或者请同学们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本单元涉及的舞剧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之前,就本单元提供的舞剧曲目,教师可以就乐曲表现的情节和舞蹈以及此乐曲在整个舞剧的地位有一个详细的介绍。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演示等方法。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篇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 图片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录音带

小学五年级音乐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优秀教案 写教案也就不能一模一样,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慧才智和创建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音乐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音乐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大自然的酷爱。 2、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心情。 3、培育学生的演唱表现实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全曲。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呼唤》。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二声部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要求跟着歌曲的节拍。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练声 1、生唱“啦” 师:刚才我们都在春天里听到了许多奇妙的声音,现在我们就把

它们融到“啦”这个音中,我们用声音来表现下,跟着我的动作一起来。 2、代词唱 师:嗯太美了,我听到了万物的声音,那现在老师就把你们奇妙的声音配上旋律,一起来唱一唱,留意看我的手势,先听下琴。 3、出示:10501050|10501050 师:刚才我们唱的旋律,我把它写成了这样的曲谱,我这里有两种唱法,听完了之后请你告知我,哪一种是跟这个谱子一样的! 三、解决难点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最近的天气可谓是春光明媚,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特别的舒适。你能仿照一下春风的声音带给我们一丝凉意吗? 师用WU范唱:0004.3|26–5.4|35-43|2345|4.33450 师:这是一阵柔软的春风,让我们一起仿照春风的声音吧。唱歌要留意坐姿,师弹奏旋律,学生模唱。 四、学唱歌曲 1、师: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溢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当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欢唱,我将动身到远方……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意大利的挚友们动身远行的快乐情怀吧。 2、师:听,田野在呼唤我们呢。(其次次听全曲) 师:田野用什么方式呼唤我们?郊游的队伍分成了几个小分队呢? 学生说一说。(合唱)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精选5篇)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经无法考察。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收集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纸茶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上节课我们在〈〈林中的鸟声〉〉内容学习中,感受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动物们和谐发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 )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 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教材简析: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5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5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篇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观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学问,对乐曲中的全部人物和动物进展介绍。为整首作品进展观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熟悉乐器并立刻说出乐器的外形。 四、教具 图片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答复展现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学问进展检验和复习。 2、提醒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日,我们就来观赏用各种乐器叙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严厉,节奏跳动,好像彼得是个活泼得意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消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示意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推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光明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推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共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观赏。 其次课时 一、教学内容 连续观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观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和进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1、培育和进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力量。 四、教具 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二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比照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 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能力目标: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知识目标: 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 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学法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如:音不准时借助竖笛练习或者请音准好的同学教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 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5篇

动听的音乐就像是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间流淌,有时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用闪烁。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略。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1.以赞美感恩的心情,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了解歌曲的来历。 2.以充满深情的歌声,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难忘今宵》。初步了解词曲及演唱者的情况。 3.体验感受民乐《花好月圆》带给人们的欢乐情绪。 4.分组准备新年联欢会。

三教学准备教具 1.钢琴、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设备、VCD光盘、录像资料等。 2.沙锤、双响筒、铃鼓、碰钟、响板等打击乐器;口风琴或竖笛。 3.圣诞节的贺卡、圣诞树、圣诞老人。 四教材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 1.用真挚的情感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难忘今宵》;用和谐优美宁 静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2.小组合作组织新年音乐会。本单元的'难点: 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花好月圆》分段。 2.为新年音乐会设计海报节目单等策划活动。 (三)音乐材料分析 2.《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 改编,是一首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ABA结构。全曲 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A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 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B主题先在 扬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经过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 切分节奏的变音“降7”,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 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 情绪中结束。彭修文是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曾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5篇 1.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应该保护的家园,植树造林势在必行。 2、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方法: 学唱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 美妙的音乐将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幸福,具统计从19xx年到20xx年,由

于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由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1、第1、2小节拉手原地点踏步。 2、第 3、4小节双手上举摆动。 3、第5、6小节一人蹲一人站立。 4、第7、8小节拉手双人转圈。 2.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街头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街头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学过程】 1、导入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5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5篇 动听的音乐就像是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间流淌,有时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用闪烁。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1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2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教版3 教学内容:《卢沟谣》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五年级音乐《雪绒花》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音乐《雪绒花》教案【优秀5 篇】 篇一:《雪绒花》音乐教案篇一 (一)导入:利用图片和谈话的方法引入课题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坐下 师:同学们,我们小榄人最喜欢什么花呢? 生:菊花 师:说的对,那我们小榄镇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生:菊城 师:对,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也会以花来代表它们的形象,那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花呢?(看幻灯片) 生:牡丹 师:对,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几张其他国家的国花。(看幻灯片) 师:那么你们又知道这是什么花呢? 生:(知道的就说出来,不知道的就不出声)(幻灯片定在血绒花)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生;不知道 师:这叫“雪绒花”,是奥地利的国花。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又小又白,很美(学生自由说)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它是“小而白,纯又美”。(幻灯片)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以奥地利国花命名的歌曲――《雪绒花》。 (二)学唱《雪绒花》: 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带着两个问题来聆听一次歌曲:一是《雪绒花》是几拍子的歌曲?二是演唱者用了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表达歌曲?(放音乐学生听) 生:四三拍子、深情、中速。 师:对了,那四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是怎样的?(老师先拍掌让学生看。) 生:第一拍强,二、三拍是弱。 师:同学们说的对,四三拍子的力度就是强- 弱- 弱,下面请同学们把双手摊开,用打蚊子的方法来表达强弱弱。(师提示找感觉,学生照着学)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下面再请同学们从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做简单的律动。(师示范,学生照学) 师:真是太好了,下面还请同学们用捻指的方法:先拍掌、

左捻响指、右捻响指;(师示范学生照学) 师:同学们很聪明一教就会。那我们除了用刚才的方法来体会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外,我们还应该知道四三拍子的简易指挥是怎样的:(幻灯片,师讲解,生随老师动手划拍) 师:我们刚才已经清楚了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接下来就学唱这首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并随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把《雪绒花》的歌谱学唱一遍。(师教,生唱) 师:同学们唱的不错,但有些难唱的音不够准,比如第三大句的第一小节,要注意它的七度大跳和休止符的应用,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次。(师示范并带唱。) 师:这次同学们唱的好多了,这首歌不单旋律好听,歌词写的也很好。下面呢就让老师来把歌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理解一下词意。(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生听)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把歌词有感情的来朗读一遍。(学生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读的好极了,下面再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次。(师范唱) 篇二:《雪绒花》音乐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歌曲的鉴赏、理解与感悟,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