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邑县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5日在大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邑县人民政府县长陈历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十一五”主要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大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这5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0年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老口径)分别增加47亿元、27.83亿元、1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6599元、3041元,城镇新增就业1.96万人。这5年,我们以城乡统筹为总揽,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实施“四大战略”,突出“1231”发展重点,确立了“一地一区”发展定位和目标,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精神及大邑实际的思路、办法、机制,推动大邑初步走上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5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县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共克时艰,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这5年,我们不断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格局初步形成。总之,过去的5年是大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是不断推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5年,是城乡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为全县“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

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生态

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1231”

发展重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统筹推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经济总量显著提高。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亿元,增长(同比,下同)16%;全口径财政收入35.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3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56

亿元,地方税收3.7亿元,分别增长133%、169%、65.3%、61.3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老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29亿元,分别增长22%、3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23元,分别增长13.5%、12%。

旅游服务业提升发展。按照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三山一泉两古镇”等重点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旅游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西岭雪山完成索道升级改造、五星级木屋酒店、滑雪大厅等14个项目建设。花水湾完成登山道等7个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滨河长廊建设和3

家酒店式公寓、5家宾馆提升改造。安仁镇完成川师影视学院、“安仁粮仓”、有轨电车一期等15个项目建设,新建成6个单体博物馆,被授予“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国家园林城镇”。新场镇完成印象馆、李氏古宅、刘成勋故居、主入口广场等二期建设,于“五〃一”节开街,“新场模式”在全市推广。鹤鸣山完成养生宾馆一期工程建设及河道整治,启动了养生宾馆二期建设。雾中山正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区会所和小球训练中心等项目。花水湾、西岭雪山创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级验收。成功举办“中国〃成都第二届森林文化旅游节”、“第十届南国国际冰雪节”和“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年会暨度假旅游论坛”等节庆活动,我县被授予国内首个国际山地度假旅游论坛永久性会址。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通过验收,获得“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十佳县”称号。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0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98亿元, 分别增长24%和21%。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改建农贸市场7个,成功举办“爱大邑〃爱生活”第二

届购物节等活动,促进了物流、餐饮、金融等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14%;成交商品房4279套、二手房1504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9.1亿元、贷款余额50.1亿元,分别增长20.8%和17.5%。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按照“一区一主业”发展思路,完善项目准入、退出和促建机制,强力推进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完成工业区(点)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引进法国达尔凯等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4亿元以上项目4个。促进海螺型材等55家企业开工建设;西菱动力等69家企业建成投产。远星、贝根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工作进展顺利,成高阀门、大宏立机器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爱凡家私获批省著名商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工业对GDP的贡献率54.7%,工业集中度64%。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安韩片区、王新片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大力发展王泗非洲菊、韩场万亩葡萄园等特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肉鸭孵化基地、西南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安韩园区通过市级统筹城乡综合示范项目验收。全县新引进荣怡、铁骑力士等农业产业化项目5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85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9.1万户,带动面71%。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45个,总数达326个。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阳水库震损修复,整治渠道196.6公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43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200口、大中型养殖场沼气池15000立方米。

二、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全域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按照“全域大邑”理念、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四性”和“九化”规划原则,编制和修编《大邑县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安西走廊实施规划》、《大邑县全域休闲旅游度假规划》、《大邑县“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实施规划》等10大类22子项专业

专项规划;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示范线建设成效初显。按照集成打造、统筹推进的思路,全力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安西走廊”建设。完成走廊沿线1126户农户、35家企业、415家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完成964户农房、1090间商铺风貌整治,走廊沿线10个搬迁安臵点全部开工建设。实施安西走廊沿线植被修复和大邑至花水湾天然气管网工程,建成大邑旅游服务中心及配套星级旅游公厕,启动了重要节点景观建设,配套了“中国〃西部大自然梅花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化项目,“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初见成效。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市场化配臵资源思路,结合灾后重建,吸引31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城乡建设。基本建成桃源路、滨江路、建华路等城市骨干道路,桃源新桥、桃源安臵房一二期等23个重大项目全面完成,家乐福购物广场、鑫河五星级酒店、商会大厦、邑邛故道等39个项目加快推进,“山水健康新城”初具形态。完成老城区9万平方米人行道、18.4公里车行道、26.4公里城市管网改造,静惠山公园提升改造、子龙祠修复重建进展顺利。启动了新一轮交通大建设,成温邛高速安仁连接线、光华大道延伸线大邑段、三安路等对外通道加快推进,启动了成蒲城际铁路大邑段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川西旅游环线大邑段、大西路、安

出阝路、半雾路、大安路、西茶路等主要通道改造,实施乡村道路改造225公里。启动了安西走廊沿线9个一般场镇改造,2010年度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完成韩场镇小鲜林盘等4个林盘综合整治。69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33个并实现入住,全部建成后可集中居住4.6万人,农民集中度提高近12个百分点。积极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管理新模式,王泗镇福田小区被授予成都市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首批示范基地称号。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深入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七进”和星级院落评比等活动,实施县城区主干道和主要旅游通道风貌整治,“七乱”治理初见成效。完成了宁江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封场改造,启用了新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臵率100%。新建1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出阝江河、斜江河、西河出境断面水质及城区噪声实现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99.5%,位居全市第二。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新增森林面积655公顷。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镇2个、园林小区1个,省级城乡环境优美示范镇1个、示范村(社区)3个。全面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西岭镇等8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

三、开拓进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按期完成,一次性通过市级验收,探索形成的确权颁证“兰田模式”在全市推广。发放耕保基金1.6亿元,惠及农户10.98万户。健全了农村产权交易、抵押担保体系,累计流转农村产权1.71万宗,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8365.4万元。包装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9个,实施54个,完成29个,实现新增耕地8170亩,节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8600亩。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实现林权流转58宗2700万元,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500万元,入选全国100个林改典型县。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扎实开展。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精简至24个,进一步理顺了职责关系,优化了组织结构。开通“阳光政务热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完善了信访逐级负责制和“大调解”工作体系,在

全市率先建立旅游行业调解委员会和景区景点调解室。全面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创新开发村级公共服务管理软件,基本建立了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议定、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项目决策管理机制,群众表决通过的2363个公共服务项目全面实施。深化完善以“村三委+议事会”为基本模式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完成村委会及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在全县所有村和涉农社区成立议事会,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明显提升。在雾山乡启动了户籍制度一元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积极组团参加上海世博会、第十一届西博会等重大活动,引进“世界500强”和重大外资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入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县”。新签约项目160个,其中海螺型材、中国联塑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8个,协议总投资273.66亿元,增长82.65%;到位资金113.12亿元,增长29.91%。全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到位市外内资50亿元,外贸出口7500万美元。

四、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就业服务扎实有效。优化完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各类创业就业培训1.09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2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全县所有乡镇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所有社区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建成2个大学生创业园,发放创业贷款49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515万元,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进展顺利。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并实施了城乡一体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大病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五项基本社会保险新增扩面2.39万人。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7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68万人,参保率3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8万人,参保率99.2%。筹措4亿元集中解决13465名农转非人员社保问题,做到应保尽保。将9373户、17361名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1965人,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100%。开展“阳光助学”系列工程,共资助85.8万元。完成110户低保家庭安身工程,为1012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金145万元。实施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将895名特困残疾人纳入救助范围,被中国残联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县”。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9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成安臵房32万平方米、廉租房750套,启动685套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780户,棚户区改造经验在全省推广。

教育卫生工作切实加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灾后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启动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完成县职教中心灾后重建二期工程、学生实习实作基地建设,县职高顺利通过创“国重”评估。全县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高考本科一次上线1050人,首破千人大关。完成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452套、16364平方米。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8个卫生灾后重建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5个,实施了晋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个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在已建成的4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设臵了医疗点。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对2.36

万人次城乡居民实施医疗救助,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明显,全年等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零发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实效,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36‰。

科技文体事业持续发展。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30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8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3.4%。深入推进品牌发展战略,申报省、市著名商标12件,注册商标32个。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体育场、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县文化艺术中心、新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主体竣工,完成村级广播室建设。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晋原镇等3个乡镇流动人口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市上考核验收。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等制度,切实推行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基层代理制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全年来信来访总量下降13.3%。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和“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年”活动,加大建筑、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力度,有效遏制了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攻坚克难,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县灾后重建九大类498个项目全部开工,其中城乡住房重建、农村建设、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生态家园4大类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完工474个,完工率达95.2%,累计完成投资78.63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7.4%,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经济步入振兴发展轨道。54个工业重建、209个旅游服务业重建和3

个农业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分别完成投资12.5亿元、19.4亿元和2.2亿元,完工率分别为100%、99.5%和100%。通过灾后重建,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发展环境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全面超过震前水平。

六、巩固提升,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成效明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重大决策公示、听证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农发局等3个部门试点推行行政处罚电子化处理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接待行政复议咨询76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6件,办结率100%。认真贯彻落实人大监督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65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办理政协提案19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 ;办理“我为大邑发展献一策”建议57条,办复率100%。密切加强与各界人士的联系,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五五”普法及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工作通过市级验收。

行政效能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效能提升年”活动,认真抓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两集中、两到位”,窗口授权率及现场办结率均达100%。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权力,精简824项,精简比例16%。深入开展并联审批工作,精简前臵所需申请材料44个。加强政务服务载体建设,在政务中心、规服办试点导入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信息4791条,建成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130个。积极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共举行13次专

题新闻发布会;开通网上政务大厅,县政府门户网站效能评估居全国第78位、全省第4位。

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六位一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持续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全程参与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的督查。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共查处19件、处理24人。严格执行土地出让、资产处臵、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控制价评审等制度,切实加强重大项目、重点部门大额资金使用监管,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69个,审减投资额1.42亿元。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统计、物价、粮食、老龄、气象、对台、外事、侨务、人防、国防、双拥、县志修编等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10大类95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密结合大邑实际,创造性地抓好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研究解决了一些事关大邑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巩固和发展了求真务实、民主团结、勤政为民、开拓进取的工作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大邑建设和发展的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够仍然是当前大邑的最大课题,尤其是重大项目还不够多,项目建设进展还不够快,三次产业的比例还不够优,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任重道远。二是廉政建设还需更加深入,特别是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防范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权力公开运行的相关机制和监督还不到位。三是部分公务员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统筹推进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还需大力强化,执行力还需大力提升,真抓实干的精神还需大力弘扬。四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压力增大,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加快推进“一地一区”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县的产业基础将进一步夯实,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产业特色将日趋明显,经济体制将加速转型。这一时期,我县的区位条件将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基础平台将基本形成,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将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基于以上情况,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五次全会部署,“十二五”时期我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及“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历

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构筑成都西部生态屏障;着力探索新型城乡形态,构建“宜游、宜居、宜业”新大邑。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

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县委确定的“执行力提升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夺取灾后重建最后胜利、巩固经济上升势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

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五次全会部署,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动力,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1231”发展重点,扎实抓好“执行力提升年”工作,着力推动大邑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奋力开创“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建设新局面,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11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优化升级,进一步壮大产业支撑

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举,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三次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以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为载体,以安西走廊为轴线,全力推进“三山一泉两古镇”六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大邑旅游高端发展。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西岭雪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前山景区接待站及游客中心建设;加快花水湾现有宾馆提档升级改造,强化景区业态调整,完善服务功能,继续拓展和深化景区建设;西岭雪山、花水湾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积极创建雪山温泉国际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建设,博物馆达到30个,推进安仁影视教育产业基地、博物馆岛安仁国际大酒店、圣索亚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民国风情街区建设并对外开放,刘氏庄园博物馆通过AAAA级景区复查验收。推进新场古镇同创〃国际企业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基地项目建设,

完成清源半岛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AAA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鹤

鸣山、雾中山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恒大山水城、凤凰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地产项目建设。二是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实施旅游景区“抱团发展、整体营销”战略,塑造大邑旅游品牌;办好中国〃成都森林文化旅游节、南国国际冰雪节、“中国博协暨亚太博

物馆联盟安仁发展论坛”等各类宣传活动,完成大邑旅游宣传平台和推广网站建设,加大旅游产品的引进、开发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增长16%以上、境外游客增长17 %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7%以上。三是大力促进城乡消费。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35%;强化大邑“生态宜居地〃山水健康城”城市品牌营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继续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工作,新建3个标准化农贸市场,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农村地区建直营店。严格市场准入和源头质量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

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夯实县域经济支撑基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一区一主业”要求,推动优势主导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加快推进县工业区配套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期、苏场220kV和安仁110kV 变电站建设,力争完成园区10公里道路、28公里雨污配套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沙渠工业点全面完成雨污、自来水、天然气管网建设。二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围绕“金属制品制造业”产业定位,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值高、效益好、带动性强、主导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形成聚集效应,努力把县工业区建成产业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产业聚集区;逐步把沙渠工业点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门都”。三是加大项目促建力度。优化完善项目准入、退出和促建机制,切实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竣工投产率和税收贡献率。力促工业区(点)新开工企业34家,新建成企业5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新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工业集中度提高到67%。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完成技改投入30亿元以上,支持远星橡胶、贝根管道等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力促建丰股份、天邑集团等企业上市,新培育国家级品牌2个、省级名牌5个、市级品牌5个。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一线两片”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安韩园区基本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片、王新片区基本建成县级新农村示范片”的目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高端农业。加快王泗非洲菊、蔡场蓝莓、悦来万亩银杏基地、韩场万亩葡萄园等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现代农业展示馆、“中国〃西部大自然梅花产业园”等一三产业

互动示范项目。力争全年新建5个标准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引进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3个。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化建设。继续开展“农超对接”活动,扩大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提升川娇、铁骑力士等现有品牌,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全年新增“三品认证”产品4个,培育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3家,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三是壮大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经营模式,不断完善业主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力争全年发展农村专合经济组织30个,带动农户5500户。

二、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

综合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着力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优化完善城乡规划。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全域规划”,修编完善《大邑县县域总体规划》、《大邑县县城总体规划》、《大邑县川西林盘保护规划》,高水平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启动西岭镇、花水湾镇等10个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实现城乡规划满覆盖。

强力推进示范线建设。充分发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安西走廊”在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沿线21个景观休憩点、9个场镇入口节点和19个重要地段,突出抓好沿线乡镇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建成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带、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带、乡村旅游的精品带和龙门山旅游开发的集聚带。加快打造安仁、新场、青霞等一批体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内涵的风情小镇,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发展。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桃源新区”二期开发建设,建成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家乐福购物中心并对外开放;完成斜江河城区段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桃源新区东区建设,启动西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二环路、邑邛故道、滨河路、晋合北路等项目建设;完善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公共服务配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00户,完成静惠山公园提升改造、子龙祠修复重建,新建全民健身文化公园,新增城市绿地8万平方米。完成西岭镇等4个一般场镇改造。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31个,改善约3万名群众居住条件,农民集中度提高8个百分点。提高场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电视入户率,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建成光华大道延伸线大邑段、成温邛高速安仁连接线,加快推进成蒲城际铁路大邑段建设,做好成灌铁路延伸线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农村路网改造,新、改建道路15条、146公里,完成三安路、董韩路、蔡沙路、韩沙路、大金路、安蔡路等建设,启动大邑大道延伸线、老大邛路、晋新路等建设,不断优化全县路网结构。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联合堰、永济堰等水毁修复工程,确保灌溉和防洪安全。

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健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突出示范线沿线、出入城通道、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等专项治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镇、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确保县城和80%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完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快龙门山大邑段生态控制区、安西走廊生态带建设,构建成都生态屏障。以低产低效林改造为突破口,加快珍稀珍贵林木发展,新增森林面积3000亩。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和环境保护模范县创建成果,加大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力度,启动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积极做好一批生态村、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工程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新解决农村2.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9天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巩固和扩大灾后重建成果。强力推进灾后重建收尾工作,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建立健全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和运行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项目作用和社会效益。规范做好灾后重建资料收集整理,完成灾后重建志编纂工作。加强易灾乡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规划实施一批产业振兴发展项目,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始终把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全方位对外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域确权工作;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扩大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物范围,推动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等规范、有序、顺畅流转,全年规模流转土地4.5万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扩大林改成果,流转林地5000亩以上。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整治项目23个,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用地管理。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健全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加强村民议事会建设,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和程序标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完善“三农”投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杠杆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农村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网点,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加强农村融资配套服务,完善农业发展担保体系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体系,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定位准确、配臵合理、关系顺畅、权责统一的政府职能体系。深化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改革,全力推进户籍和居住证一元化管理,鼓励农村居民带产权和持股进城居住就业,促进城乡人口自由迁徙。实施社区居民自治改革,健全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推广社区物业管理模式,共建和谐平安社区。加快培育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专业机构建设。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围绕功能定位,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吸纳就业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联群、扩圈、结带的思路,推进与周边区(市)县的协调互动,密切与

成华区等地的合作。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争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10亿元,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外贸出口8000万美元;引进投资上亿元项目40个,上4亿元项目4个。

四、坚持民生优先,进一步增进社会和谐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安定和谐,形成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农村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职教攻坚”计划,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完成全县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启动医院“创等达标”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健康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同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启动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效发展机制。全面推进村(社区)标准化文化活动室建设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力度,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强化人口和计生工作,深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推进公共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层次和培训后就业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4500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社会保险参保规模,提高医疗保障和养老水平。建立健全福利服务体系,争创省级敬老模范县。优化社会保险服务,完成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安韩片区等8个劳动保障所(站)建设,逐步推广社保业务网上办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推进县域城乡低保标准和“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统一。加快安臵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安臵房建设开工75万平方米,完成52万平方米并入住;建成经济适用房685 套、廉租房150 套。

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进一步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整合户籍、民政、计生等人口信息管理资源,加快建设统一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预报和快速响应机制,完成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和避难场所建设。

五、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政府建设

大力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全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行县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完

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行政决策、纠错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建设中引入法律论证和法律风险评估,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全力建设高效政府。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丰富政务公开内容,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健全乡镇便民代办管理制度,完成网上政务大厅二期建设,推动县、镇(乡)、村(社区)三级联动,促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完善投资软环境测评体系,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完善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体系,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高效政府。

全力建设廉洁政府。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严格监管国有资产和公共基金,探索建立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政府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强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公务用车问题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勤俭节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开创“一地一区”建设新局面,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

2011年拟抓的10件大事

1.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2.基本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市级示范线“安西走廊”。

3.加快推进桃源新区建设。建成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家乐福购物中心并对外开放。

4.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二环路改造工程、斜江河综合整治2.5公里,加快成蒲城际铁路大邑段建设。

5.完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突出主导产业,引进4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3个。

6.加快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创建雪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建设,完成民国风情街区建设并对外开放。

7.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安韩园区基本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片,王新片区基本建成县级新农村示范片。

8.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安置房建设开工75万平方米,建成52万平方米并入住;建设经济适用房685套、廉租房150套,改造棚户区200户。

9.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23个综合整治项目,新建31个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约3万人。

10.深入推进“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切实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

名词解释:

1.四位一体: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

2.四大战略:指“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3.一地一区:指国际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

4.“九化”原则: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遵循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城镇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原则。

5.四大基础工程: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6.工业集中度:指工业集中发展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7.全域大邑:指把大邑县行政区域范围内132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整体,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并按规划建设和发展。

8.一线两片:“一线”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安西走廊”,“两片”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安韩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和王新县级新农村示范片”。

9.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指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

10.“七进”活动: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景区、进村社”活动。

11.“七乱”治理:指治理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和违规搭建“七乱”专项行动。

12.一线工作法:指调查研究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组织指挥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提升形象在一线。

13.两集中、两到位:“两集中”指行政许可事项向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集中,各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两到位”指所有审批服务项目进中心到位,审批权限授权到位。

14.“六位一体”: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即教育、制度、监督、改革、作风、惩治“六位一体”。

15.“六进”活动:指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

16.三品认证:指产地认证、质量认证、标准认证。

17.“三无”人员: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的城市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