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

清河军区前身是山东纵队第3旅。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清河军区。3月17日,山东纵队将第3旅正式改编为清河军区(仍保留第3旅番号,1943年3月撤销),以第3旅机关改建为清河军区机关,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袁也烈任参谋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军分区:以寿光、潍县、昌邑、广饶等县为第1(清东)军分区,赵寄舟任司令员,岳拙元任政治委员;以以邹平、长山、齐东、青城、高苑等县为第2(清西)军分区,许云轩任司令员,李曼村任政治委员;以张店、恒台、博兴、临淄等县为第3(清中)军分区,马千里任司令员,王效禹任政治委员;同时,将原第3旅所属第7团改为军区直属团,郑大林任团长,孙正任政治委员。将原第8、第9团分别与第1、第2军分区合并,改为清东、清西独立团,由第1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第2军分区兼清西独立团;轻轻重独立团由当地武装组成,团机关由第3军分区兼。7月,清河军区决定,以清东独立团第1连、潍县大队、昌邑独立营为基础,组建昌潍独立团,归清河军区建制。8月,清河军区归山东军区建制。同月,清河军区根据山东军区指示,又以垦利、利津、滨县、蒲台、沾化等县组成第4(垦区)军分区,程绪润任司令员,张辑

光任政治委员。同时,以地方武装组成垦区独立团,团机关由第4军分区兼。12月,昌潍独立团与清东独立团合并,仍称清东独立团。1943年初,清河军区所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法分别改称为清东、清西、清中、垦区军分区。是年,清河军区先后参加了清河春季反“扫荡”、夏季反“蚕食”和冬季反“扫荡”等作战。1944年1月11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决定,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成立渤海军区。原清河军区第4、第1、第2军分区依次改称为渤海军区第4、第5、第6军分区;撤消第3军分区,所所辖地方武装分别划归渤海军区第4、第5、第6军分区;原清河军区直属团改称渤海军区直属团。清河军区番号撤销。清河军区初建时主要编制序列表(1942年3月)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中将政治委员:景晓村副政治委员:刘其人少将参谋长:袁也烈少将政治部主任:徐斌洲中将下辖:第1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岳拙元第2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治委员:李曼村少将第3军分区--司令员:马千里政治委员:王效禹第4军分区--司令员:程绪润(47年病逝)政治委员:张辑光少将军区直属团--团长:郑大林少将政治委员:孙正少将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双方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 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 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警钟长鸣,勿忘国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起讫时间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摘要抗战时期,东北土匪纷纷加入抗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 因看,土匪主动抗日的原因根源于其出身,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和惯匪积 匪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追求。从外因看,由于中共在争取土匪抗日方面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 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在中共的极力争取下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以及日本侵略者残 酷的政策的压迫,使一些土匪不得不反抗。 关键词土匪抗日原因 “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东北地区,土匪作为一股特殊的力量加入到了抗日的行列。土匪,在东北地区被称为胡匪,是一种以打家劫舍为生游离于正常社会制度之外的武装团伙。但是在抗日救亡的时刻,东北地区大部分土匪加入了抗日的洪流中。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土匪武装抗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土匪的抗日原因与其出身和落草为寇的原因息息相关。从客观方面看,则与日本的压迫和共产党的积极争取有关。 一、内部原因 (一)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在民国的动荡之中,土匪大多出身于贫苦农民。近代的东北地区先后沦为俄、日的殖民地,民国政府完全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实际行政管理权。东北民众饱受荼毒,国破家亡,于是在黑山白水之间开始了他们土匪生涯。所以这样的土匪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的精神。他们反抗地主、反抗官僚,当民族矛盾上升,他们便加入到反抗民族侵略和压迫的行列中。张海天又名张贺年,号“老北风”,1880年生,11岁给地主放猪。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本村地主张海兰家赶车、当炮手。翌年,被迫为当地警察分所当杂役,由于不堪警察们的欺凌辱骂,盗出枪支投奔报号为“老头票”的大股土匪。随后开始了十多年的土匪生涯,但是他重义气爱乡土,杀富济贫是有名的义匪。“九一八”事变后,他召集部下说:“原来当土匪是想升官发财,这回鬼子打进来了,国没了,家也没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要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①众人一齐响应,打起“抗日自卫军”的旗号,报号“老北风”,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走上抗日救国道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像张海天这样,由农民被迫成为土匪的都加入了抗战。著名的抗日英雄马占山也是贫苦农民,受到地主的压迫,愤而落草。之后从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由其从出身来看,出身农民的土匪具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农民阶级朴素的反抗外族侵略的传统。这种土匪,又被称为义匪。义匪大都仗义执言,敢做敢当,义无返顾,甚至是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们愿望强烈,行为偏激,但却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正义,反抗不公平。所以面对日本侵略时,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抗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侵略者奴役。在武装抗日的东北土匪中,这样的土匪占大多数。他们文化不高,但是向往“梁山式”的绿林英雄。因此纷纷投身抗日队伍中。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万人。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中国各党各派一致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2015年8月12日10:54 阅读2131 1.1927 年6 月27 日,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形势,为制定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上宣读了《对华政策纲要》,表明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的强硬政策。 A.“北方会议” B.“东方会议” C.“西方会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A.万宝山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 A.“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B.“一致对外”的方针和“积极抵抗”政策 C.“全面抗战”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1931 年9 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等主张。 A.《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B.《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C.《对日战争宣言》 5.1932 年5 月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产物,规定日军可留驻上海,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条件。 A.《淞沪停战协定》 B.《何梅协定》 C.《秦土协定》 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临刑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将领是()。 A.冯玉祥 B.杨虎城 C.吉鸿昌

7.1934 年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7 军团为主,由军团长寻淮洲率领,准备进行抗日斗争的部队名称是()。 A.北上抗日先遣队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同盟军 8.1935 年10 月1 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 A.《八一宣言》 B.《战争指导方案》 C.《自卫抗战声明书》 9.1935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史称()运动。 A.五四 B.一二九 C.一二一六 10.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11.1935 年12 月27 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着重争取在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士是()两位著名将军。 A.宋哲元与王以哲 B.冯玉祥与吉鸿昌 C.张学良与杨虎城 13.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1935 年 11 月,()在反对日、伪军对哈尔滨东部地区的“讨伐”中在左撇子沟与敌人激战一日,不幸受伤被俘,1936 年8 月英勇就义。 A.杨靖宇

抗日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专项训练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3.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晖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下列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D.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5.国共两党由内战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的标志是() A.创建黄埔军校B.北伐胜利进军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卢沟桥事变6.“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该材料评价的是()A.西安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 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9.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0.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人达() A10多万人B20多万人C30多万人以上D300多万人以上 11.从2014年开始,我国把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其历史依据是()A.唐山大地震B.南京大屠杀C.旅顺大屠杀D.火烧圆明园12.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A.贺胜桥战役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3.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抗战时期其它报刊

抗战时期其它报刊 在日寇占领的沦陷区,不少爱国志士曾创办一些秘密的地下抗日报刊。在天津有《高仲明纪事报》、《炼铁工》、《抗战》、《匡时》、《前哨》月刊、《火线上》、《突击》、《后方》等。江苏苏州附近小镇上出版有《青白报》。上海沦陷后,在尚未被日寇占领的被称为"孤岛"的租界地区,爱国志士利用英、美、苏等国商人充当发行出版人的名义注册,创办了一批挂着"洋商报"旗号的中文抗日报刊,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导报》、《时代》周刊等。此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曾是抗日进步报刊出版的一个特殊阵地。有中共领导的《华商报》晚刊、邹韬奋主持复刊的《大众生活》、《大公报》香港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办的《光明报》等。日寇和汉奸在沦陷区出版大批敌伪报刊,用作欺骗、奴化和毒害被占领区中国民众的宣传工具。主要有北平的《新民报》、《武德报》、《实报》、《华北新报》,天津的《庸报》,上海的《新申报》、《中华日报》,南京的《总汇报》、《南京新报》,广州的《迅报》等。(张之华) 《高仲明纪事》报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占领下的天津秘密出版的中国抗日报纸。1937年9月创 刊于天津法租界内,1939年9月停刊,共出版700余期。主要创办人是原天 津《大公报》编辑、记者顾建平。油印日报,16开,日出12张,后改为八开 4张。主要抄收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新闻。最初发行几十份,后发行约1000份。(陈业劭) 《译报》《每日译报》 中国上海"孤岛"时期出版的抗日报纸。1937年12月9日创刊。四开4版日报。夏衍负责主持。编辑部有姜椿芳、梅雨(梅益)、于伶等。为避开日本占领军 的新闻检查,全部新闻、特写、通讯、论文稿源均编译自外国在华外文报刊。创刊号刊登了毛泽东对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销万余份。屡遭日伪的恐吓 干扰,迫使印刷所不敢承印,于12月20日出版12期后被迫停办。1938年1 月21日改名《每日译报》复刊。雇用英国人孙特司〃裴士和拿门〃鲍纳出面 任发行人和经理,以"英商中华大学图书公司"名义注册出版。实际由梅雨负责 主持。林淡秋、戴平万、杨帆、冯宾符等参与编撰。王任叔、钱杏邨、于伶、陈望道等主编副刊和专刊。在新四军中设特派记者。创刊初版式和内容均沿袭《译报》。从2月20日起,增发本报新闻。6月28日扩大为对开张大型日报,并附四开一张副刊、专刊版。由单纯译报成为综合性大报。以消息灵通,凡解 独到,新颖生动,受到读者瞩目。另出有《译报周刊》和综合性丛刊《公论丛书》。1939年5月18日在日本压力下,《每日译报》被迫停刊。(张之华)

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

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从第一次国共关系破裂后,国共两党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对峙局面,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深,到1937年9月,国共两党又能捐弃前嫌,再度携手,并肩御辱,重新走到一起。本文试就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略加论述。 一、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背景 1.日本侵华政策的加紧实施,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中国,也是风云变幻的中国。国共两党进行着内战,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扣开了中国的大门,先占东北,再侵华北,最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共同合作。“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兴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随着日本的步步逼进,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根据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深入侵略的企图,在7月8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提出了:“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的政治口号。正是国内社会各界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强烈渴望成为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的外部推动力。 3.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及其蒋介石民族主义情感上升,促成对日政策的转变。“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不断升级,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但当时的蒋介石集团为了打内战而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分化。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表明了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开始准备抗战。这是一个大的进步。南京国民政府曾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力图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而共产党更是把实现民族独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4.国共两党相互让步,为实现合作扫除了障碍。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华北,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内外政策。对外:国民党对日军的侵略由不抵抗转为抵抗。对内:对共产党由剿灭转为联合。共产党也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政策:由逼蒋抗日改为联蒋抗日,使抗战初期两党有了比较密切的军事合作。国共双方开始广泛讨论了国共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双方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让步,国共两党军事合作正式形成。 二、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方式 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方式符合国共两党军队的特点:国民党军担负正面战场的任务,中共军队担负侧击任务,基本发挥了各方军队的优点。全国抗战开始时,两党军队主要是在战役上的配合。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国民党军南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八路军为主的游击战争转为主要地位。随后,开辟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敌后战场形成后,在战略上积极配合和支援正面战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蒋介石与中共代表商谈救国

抗日战争竞赛题库

抗日战争竞赛题库 单选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______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沈阳 长春 大连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_______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第二十九军 第十九路军 第二十六路军 3、1933年3月,第29军大刀队,在长城要隘_____向来犯日军展开全线反击,歼敌3000余名,取得了长城抗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喜峰口 山海关 古北口 4、日军为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在哈尔滨南郊平房一带建立了臭名昭著的_______细菌部队,在这座杀人魔窟里,日军以活人解剖、细菌试验等残忍手段,杀害了无数抗日志士和中国同胞。 七三○ 七三一 七三二 5、“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发动华北事变,企图使_______五省脱离中国,由日本控制。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爱国运动。 冀、鲁、晋、察、吉

冀、鲁、晋、察、绥 冀、鲁、晋、察、辽 6、1936年____,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西北军爱国将领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获得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10月10日 12月9日 12月12日 7、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突然袭击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我国驻军奋起反击,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在北平南郊南苑的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_______壮烈殉国。 赵登禹 王铭章 郝梦龄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红军主力及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和讲解时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讲话 9、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和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__________的抗战路线,确定了全国抗战的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人民军队的军事战略方针、任务,这对于坚持长期抗战、争取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面的全民族 依靠政府 依靠军队 10、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第115、第120、第129师的师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刘伯承。其后方留守处在延安成立,统一指挥留守部队900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 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2010年04月16日 13:53 凤凰网历史 一前言 武器装备是战争的重要因素,随著科技的进步,战争一般已不表现为肉身相搏,而是人使用武器来彼此对抗。陆军武器装备,是陆军用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1。在以陆战为主的抗日战争中,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担子压在了中国陆军官兵的肩上,而官兵们只有依托手中的武器装备才能在战场上与日军浴血奋战,陆军武器装备实乃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就得有相应的武器装备,作为正面战场领导力量的南京国民政府(下简称国府)对此自然高度重视。 依据武器装备学的理论,武器装备建设可分为平时武器装备建设与战时武器装备建设。抗日战争爆发前为国府平时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时期,关于这一时期建设的具体情况,笔者于《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第36期和第40期发表拙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和〈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分别做了论述。笔者认为:国府成立初期,面对国民政府陆军(下简称国民党陆军)落后的装备状况,国民党当局展开了一系列陆军武器装备的建设事宜,但由于成绩有限,且面临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现实需要,国府又不得不从国外购买陆军军火。大量引进外国先进陆军兵器,虽然大大加快了国府陆军兵种建设的步伐,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国府谋求兵器自给的努力。截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国府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并没有整体性的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没有实质性的改观2。九一八事变后,应对对日备战的需要,国府在引进德国制造的兵器和谋求兵器自制方面颇下功夫,但由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作用依然存在,国府最终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愈建设愈依赖外国军火的怪圈之中。国府虽然部分地提高了中国陆军的装备水平,但并未实质性地改变国民党陆军装备落后的面貌3。 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国府的陆军武器装备进入了战时建设时期。由于抗日战争是一个受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漫长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尽管战时装备建设的目标很明确,即保证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但国府在不同阶段上的战时陆军装备建设在内容与方法上并不尽相同。基于此,并在综合国民党当局对抗战的指导以及战时国内外形势更迭的基础上,笔者以为,国府在抗战中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12月)、抗战中期(1939年1月至1944年12月)与抗战后期(1945年1月至1945年9月)。这前后连贯又彼此差异的三个时期,为我们后人展示了一幅并不轻松的图景。 二抗战初期武器装备的损耗与补充 抗战初期,国府举行的具有战略性质的战役乃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得出结论,战前国民党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不抵日军4,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民党陆军的官兵与装备在战场上损失惨重。 淞沪会战中,由于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日军的进攻流程大体是飞机、舰炮轰炸→炮击→坦克进攻→步兵冲锋。虽然战前国民党陆军引进了不少先进装备,像专门对付坦克的战车防御炮在第三十六、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等精锐部队中均有所配备,但从实际的战场效果来看:国民党陆军缺少大口径高射炮,加之机枪对空只能射五百米,步枪只能到二百米,对日机多是无可奈何5;炮兵为了躲避日机轰炸,不能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习题精选三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习题精选三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硕果,那么,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珍爱和平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2·河北模拟)请依据下面四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北伐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B、甲午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C、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D、抗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回兵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材料中“新气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D、百团大战的胜利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浅谈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

浅谈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展西北的经济建设,支持抗日战争。西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开发。本文主要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分析其经济开发的原因、概述经济的发展,提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移民及其对西北的影响,最后小结西北经济开发的成就、得失和借鉴。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开发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受到的冲击,所做出的反应和努力,在这一时期演变为一场空前壮烈的民族抗战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长期以来,抗日战争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都成为史学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在研究的地缘上也多设定在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近代以来,中国西部地区曾经历过数次“开发”热潮,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当数抗日战争时期的西部开发, 本文试图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以期引起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西北地 区的发展。 一、抗日战争时期开发西北经济的历史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又掀高潮,近代工业迅速崛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西北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抗战前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 开发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民国时期的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矿产丰富,工业落后。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水利资源丰富。工业以面粉加工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火柴制造业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开发中起了积极作用第二, 国民政府关于建立战略后方的构想以及日军的步步进逼,使西北开发具有了政治前 提和战略意义。全面抗战爆发后,大西北立刻变成全国抗战赖以依托的大后方基地。1939 年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认为今长江南北各省既多数沦为战区,西南西北则为今后长期抗战之后方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等地沦陷,西南地区通往国外的陆路通道被阻,西北地区因仍可与苏联进行陆路交通,其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经济重心集中在沿海沿江一带,西北地区经济极为落后。国民政府把西北地区作为抗战建国的后方根据地后,对开发西北实行政策倾斜,加大了资金投入。。 第三,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工厂内迁、技术力量和资金的西移,为西部开发提供了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国民政府按战时需要,调整全国经济结构,将沿海主要工业内迁,为陕西乃至西北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沦陷区撤退到西北地区的技师及技术工人,内迁企业的技术人员,成为开发西北的技术骨干人才。同时从沦陷区流入西北地区的闲散资金,积少成多,也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四,抗战时期紧张的供需关系为西北地区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西北地区战前工业基础薄弱,产品质次量少,在全国市场所占比重很低。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一方面由于沦陷区工

《香港发展史》期末考题回忆版

一、概念题(5分一个,四小题) 1、迁界 2、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3、另起炉灶 4、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采取弹性政策 二、论述题(10分一题,3小题) 1、中英两国政治争论的特点(好几个最的那个...) 2、中国政府出台的特殊政策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 2、在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做了哪几方面的斗争 三、简答题(25分一题,2小题) 1、举一例说明现在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利互赢关系 2、香港廉政公署对香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内地的有哪些借鉴。香港发展史 一:辨析题(4*5) 1,客家是少数民族 2.港元自问世后就一直正常流通 3.97年香港主权回归前不是英国殖民地。 4.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是英国。 二:简答题(3*10) 1.香港地区的抗日斗争。

2.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了哪些特殊措施。 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政治争论的特点。 三:论述题(2*25) 1:香港廉政公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给我们的启迪。 2:举一例说明现在内地与香港之间相互促进的互利互赢关系。 !!!!!!他考的简答和论述都是一样的!!考前一定要一定要百度!!!。。。。不要不信他每次都出一样的题所以不搜!! 香港发展史考题回忆 1、判断题(5分/个,20分) (1)客家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2)港元自发行以来一直在市场上正常流通 (3)1997年香港回归前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4)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2、简答题(10分/个,30分) (1)在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做了哪几方面的斗争 (2)中英政论的特点 (3)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出台了哪些特殊政策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 3、论述题(25分/个,50分) (1)香港廉政公署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作用。廉署对内地有哪些借鉴。 (2)举一例说明香港与内地相互合作、互利互赢的关系。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以《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例 郫县德源中学蓝俊堂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抗日战争 【摘要】本文以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例,就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教学实践,从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为历史新课程改革服务。 一、课前系统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叙述七七事变的史实,如果中国全名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具体史实的讲述来介绍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和残忍杀戮。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对中华名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而本课介绍了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质,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状况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已有一些粗浅的勒戒和模糊的认识,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比较理性而深刻地认识这场战争的本质。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一是基本知识的准确识记问题,二是具体史实的深层认识问题。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学生对抗日战争比较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且认真。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阀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培养讲述历史时间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浅谈抗日战争的感悟

浅谈抗日战争的感悟 早先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度,就现在来看,对人类事业影响最大的技术之四就是有中国的四大发明。就是这样的一个强盛的国家为什么会被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人口只有中国的1/8的弹丸岛国日本侵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而且在1932年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且提出了“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并且狂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征服中国。日本在上个世纪竟敢肆无忌惮的发动入侵,这不禁使我们想问为什么日本敢入侵中国?中国人们难道真的不行吗? 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也显赫一时,也曾经出现过景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荣华让统治者冲昏了头脑,盲目自大的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愿意去对外开放去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一味的闭关锁国,完全脱离了世界的步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而日本却不断的吸收有用的技术为自己的国家的发展服务。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现代化生产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亚洲最现代化的国家,也是亚洲最强的国家。在技术方面中国明显落后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屿小国,资源贫乏,又有在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尽快摆脱危机,日本选择地域临近,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又落后的中国,并不断加快侵略的步伐。 正所谓出师有名,为了更快的侵入中国,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实

施“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策略,建立“满洲国”政权提出“大东亚共荣”口号,而先前的中国由于处于封建社会,思想受到限制,而且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下,人民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国民素质较低,而这时的共产党刚起步,加之日本先入为主,共产党的政策方针难以在群众中展开,就在这种状态下,肯定有一部分人失去理智,甘愿认贼作父为其服务。由中国人来劝说中国人支持日本在中国的统治,为日本在中国更好的统治提供了保障。 再看中国内部,多次的战争失败让中国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的条约,大量白银外流,此时的中国就好比一个少粮食的饥饿的人,粮食不断被人抢走,又加重了自己的饥饿,如此循环岂有不败?并且一次次战争失败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的勇气,战斗力下降。不仅如此中国近代处于长期军阀混战,不能形成一股力量,就在最后关键时刻,蒋介石不顾民族安危,只考虑个人利益,毅然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他电告东北军“日本此举不过是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这种态度是日本侵略者更加无所顾忌的用武力大规模进攻中国,殊不知唇亡必齿寒。 从种种迹象看似中国处于劣势,难道中国人民真的就没有实力了吗?国就不能胜利了吗?答案是可以,我们有实力。就像宋庆龄年轻的时候说过的那样,当时的中国虽然在沉睡,就像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但始终有一天会醒来,一旦醒来,将会震惊世界。日本也是因为自己太有优势,从而忘乎所以,所以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却忘记了很正要的东西,那就是中国有悠久的爱国传统。虽然蒋介石不抗日,不代表东北军首领张学良不抗日,不代表十三路军总指挥杨虎城没有爱国心。正是两位爱国将领的支持,是我们进一步掌握了主动权,中国是一个多难兴邦的国家,正是因为受到如此的挫折,这些

抗日战争统计

抗日战争统计 阵亡中国将领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年11月9日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1937年11月21日河南周家口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1937年11月30日安徽广德(自杀)萧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22日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28日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年4月22日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年5月9日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23师师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年6月山东菏泽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年9月23日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9年1月13日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年3月26日江西高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